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修改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修改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修改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修改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围绕“童年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童

年的水墨画》、《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肥皂泡》和《我不能失信》

4篇课文组成。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感

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单元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童年的水墨画》联系上下文,

理解诗句的意思。《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句子”到

底怎么演完的,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肥皂泡》联系上下文、查

找资料理解“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我不能

失信》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一个人在家,是很

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并没有失信”。教学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生活

的美好。

(2)写一个熟悉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本单元安排了习作《身

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找出关键词,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练习写作。

18童年的水墨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

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二、教学重点:

1.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

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三、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四、课前准备:

图片、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

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

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

享童年的快乐。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

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

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指导书写“爽”。注

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

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一《童年

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看到

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随便发言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

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

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思考

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

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

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

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江上》

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3.交流:师:《江上》

是写什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戏水)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呢?

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

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

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

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3.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1.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

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

法读懂。

2.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7

3.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

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意思一样吗?

4.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

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5.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

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六、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

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七、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

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

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

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八、板书设计:

18.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江上林中

教学反思: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

亏“这几个字。

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

的词语。

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

写一写。

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

来。”

二、教学重点:

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仿照写一写。

三、教学难点:

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稿纸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题目,激趣导入

1.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片,这是什么?(出示老虎的图片)

图片上是一只什么样的老虎?老虎会什么本领?(板书题目:一只

的大老虎)(生自由补充:凶猛、威风)

2.(师补全板书题目: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看到这个词语,你

一定觉得很奇怪,“窝囊”的老虎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

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

1.你喜欢这篇课文吗?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提示语:我(谁)

扮演一只大老虎(干什么)结果演砸锅了。

师小结:概括一件事要抓住主要人物、事情、结果。可以用上课文中

的关键词。

2.老师从课文中找了一些词语,考考你们都读得准确吗?

(分组出示课文中的词语)演技撤换砸锅笨拙逗乐殷

切半晌豁虎跳撇嘴头罩羡慕

(易读错)角色四脚着地直冲脑门露脸哄堂大笑

(多音字)窝囊植糊亏得窟窿比划将就打瞌

睡(这组加点字变浅色)(轻声词)接连不断唉声叹

气垂头丧气踱来踱去通情达理(成语)

3.哪些词你觉得很有趣?因为这些词充满生活气息,你还能说几个

这样的词吗?

4.哪些词你不明白意思?先从课文中找出含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猜

猜是什么意思?换个别的意思相同的词试试。

三、认读生字

1.出示“我会认”和“我会”的字在文中的词语,指名领读。

2.出示注音生字,开火车认读。

3.观察字形、结构、部首。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流识字方法。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级、划、尝、段、改、亏、强、枪、

达、挖)

2.动画演示“级”、“划”“尝”“段”“强”的笔顺。

注意“及”和“戈”“弓”字笔顺。“段”的第一笔是撇,提醒学生

不要连写。“尝”上面要和“学”上边区分。“改”左边第三笔是

提。“亏”字下面是竖折钩,不要和“专”字下面混淆。“达”第

三笔是点。“枪”右边不要写成“仑”。“挖”最后一笔折要向左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2.继续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二、细读课文,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1.(出示提示句)学生根据事情的发展,边读画出我心理活动的句

子。

2.请你用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演出前后我的几次心理变化。

板书: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

3.再完成课后第一题填写完表格。

4.为什么演出的过程我“一点儿也记不起来了”,你有过紧张得的

时候吗?回想一下,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四、创设情境,练写心理活动

1.心理活动是指我们的心情和心里的想法,故事中的小作者把自己

演出前后的心理活动变化写得丰富而生动。

喜怒哀乐都是我们心情,你能说出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吗?两

字、三字、四字看谁说得多?(难过后悔快乐激动兴奋得意美

滋滋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2.下面这些情况你遇到过吗?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又会想些什

么?

五、变换题目,开导作者

1.作者一直觉得自己演砸了锅所以不开心,你觉得“我”真是一只

窝囊的大老虎吗?谁能把题目改一改。你想怎么开导“我”呢?(引

导学生说:“我”是一只可爱、有趣的大老虎,给大家带来了快乐。)

2.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论是高兴的,还是

难过的,不论是好事,还是傻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最

美好的回忆。平时同学们要多留心生活,把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及

时记下来。

六、板书设计: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期待自信紧张不明白

教学反思:

20肥皂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字,会写12个字。重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廊、仰、

越、若”等生字。

2、学会运用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

3、通过细致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品味作者描写泡泡语

言的生动优美。

4、展开丰富的想象,想想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二、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一连串动词,把做一件事的过程写具体。通过细致观察理解

课文中难懂的词句。展开丰富的想象,泡泡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理解课文中难懂的词句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肥皂水等吹泡泡的工具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玩过什么游戏?你们喜欢吹泡泡吗?我国著名作家

冰心奶奶小时候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吹肥皂泡,那美丽有趣的肥皂泡,

经了她的手,她的嘴,以及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快乐,还吹

出了自己童年的梦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欣赏冰心笔

下如诗如画的肥皂泡。(师板画泡泡并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指导观

察“皂”字是怎样组成的,什么结构?并用眼睛记住它)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吗?(出

示课文词语,生字变色,加点词是易读错字和多音字)

廊子若是娇软野球颤巍巍山巅婴儿希望

木碗透明扯成仰望越过?弄?弄磨上卷稠散裂

2.开火车认读。易读错的词的多读几遍。

3.作者主要写了关于肥皂泡的几件事?(指名分段读课文,让每个孩

子读完后概括自己所读段落的内容)教师相机板书:做吹想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学生是否正确读准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用小标题方式概括课文每

段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层次。】

四、指导生字

1.出示几个要求会写的大字。(廊、仰、越、透、若)观察每个字

的字形、结构、部首。说说哪个字最难认,交流识字方法。

2.动画演示“廊”、“透”“越”的笔顺。注意“双耳”和“乃”

“走”字的笔顺。

“廊”和“越”“透”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其中“透”笔顺是先

里后外。“越”笔顺是先外后里。

3.提示“若”字注意下面是“右”不是“石”。“越”里面不要写

“成”。“仰”不要多加一笔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一遍课文。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课文词语,指名领读,师挑选生齐读。

3.认读注音生字,开火车读并口头给每一个字组一个词。

二、学习第三段做泡泡学用连续动词

1.默读第3自然段(按课文填空)

先把()放在()里,手)上点(),(),

然后用一支(),()上肥皂水,慢慢地()成泡,t

后轻轻地一(),那球儿便从管上()了下来,在空中()。

若用()轻轻地(),有时能飞得很高。

2.根据所填的字词,你发现作者是怎样把做泡泡的过程写具体的?

副板书:先……然后……再……连续动词

3.(只出示连接词和所有动词)谁能根据这些动词把做泡泡的过程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先用……放……按着加……然后用……蘸……吹……哥……

提……落……

4.作者用词多么准确丰富呀?我们仿照着写一写吧。老师请一位同学

上台来做做擦黑板的过程,同学们仔细观察,用上连接词和动词把他

劳动的过程说具体。

5.一生表演,其它生接龙发言。师副板书用到的动词:洗拧擦踩

晾(提示学生在动词前面用上修饰词,如怎样地洗、怎样地拧、怎

样地踩……)

三、学习第四段吹泡泡体会泡泡之美。

1.朗读第4段,哪些句子你觉得难懂,画下来?

2.下面老师吹几个泡泡,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泡泡,发现这些句子所描

绘的泡泡的样子了吗?(师吹几个泡泡,生观察,再齐读这些难懂的

句子。)

3.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形容泡泡样子的词语?(师板书:轻清透明玲

珑娇软...)

4.我们抓住这些词语,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泡泡的美丽可爱!

(生齐读课文)5.你还能想起哪些词来形容你眼中的泡泡?(生自

由答:五光十色、又大又圆……)

6.你们觉得泡泡们像什么?(用比喻句来说泡泡)

7.如果把这些美丽的泡泡看成一群孩子,它们会在空中干什么?(用

拟人句说泡泡)

四、展开想象泡泡去哪儿

1.师导读:这梦幻般的肥皂泡是我们小心地、轻轻地吹起来的,吹

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生接读: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

么透明,那么美丽),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生接读:快

乐、骄傲与希望)

2.这脆弱又美丽的泡泡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她们满怀期待,希望它

们多停留一会儿,祝福这美丽的泡泡飞得又高又远,作者希望这些泡

泡飞到哪里去了呢?(指名读,师板书:天空大海夕阳山巅)

3.看着泡泡们飞到墙外,你还希望泡泡们能飞到哪里去,又落到哪

里去?(生想象说,教师提示:森林星星田野草原妈妈的手,

妹妹的鼻子……)

五、总结全文推荐作者

小小的泡泡的美丽虽然是脆弱的,但它带给我们的快乐会永远

留在我们成长岁月的梦里。(出示冰心照片及简介)冰心先生的作品

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繁星》《春

水》《寄小读者》等,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六、板书设计:(简笔画)…

O

和弄和弄吹、提、扇

肥皂泡美丽轻清透明玲珑娇

天空大海夕阳山巅

教学反思:

21*我不能失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有感情

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朗读,感悟、思考和交流理解“一

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这句

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3.运用默读、朗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

信。”这句话,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三、教学难点:

透过对话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可贵品

质。

四、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图片,制作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名人小时侯

的故事,题目是《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你能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吗?(失去信用)你知道“失信”

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守信)这个题目还可以怎样说?(我要守信)

2.课题质疑:“我”指的是谁呢?是说她在哪件事情上不能失

信呢?

3.那么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出示资料袋,自由读”资料

袋”里的内容。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一一《我不能失

信》。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有效沟通情感与认知、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创造浓厚的

课堂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信”。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学生齐读:

①借助拼音读课文。

②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③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纠正字音。同时出示本文生

词及几个难读的词学生认读:照耀、早餐、叠花篮、解释、歉意、道

歉。

3.小组探讨交流,“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

什么?"(提示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出示课件)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提到了哪几个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c.事情的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怎样?

4.填空概括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时间),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

二女儿宋庆龄很想去,可是她突然想起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

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不失信决定留下来,最终,小珍没有

来,嫂嫂心疼庆龄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庆龄却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

可是她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人物、事情经过、结果)

告诉我们……

【设计意图:创设对话交流的氛围,沐浴人文关怀。在民主、轻松的

谈话氛围中,凸显主题“信”。】

三、读悟结合,品味“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语句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划

出相关语句,在旁边简单批注感受。

(根据汇报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是通过什么表

现出来,并相机板书:语言、动作。

学法指导:读文时,可以将自己的思考、感受体会或者疑问在相

关语句旁边做简单的标注记录,这就是作批注,是学习的一种好方

法。)

交流:

(1)“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他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

篮。“宋庆龄说。

(2)“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

边把手抽回来。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3)“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

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

面对妈妈的提议,庆龄觉得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4)“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

信”

回家后,妈妈知道了小珍一上午也没来,庆龄白等了非常心疼。

而庆龄却仰起脸回答到:生接读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

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想象一下庆龄说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和态度?根据理解朗

读语句。

(5)加入人物对话,根据对话你能否在宋庆龄说的每句话中恰当地

加上一个表示语气的词?

学生默读思考,作批注,交流,教师指导朗读。(揣摩人物当是

心理,读出相应语气。)

(6)三人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父亲、母亲,宋庆龄。

4.除了对话,还有哪些语句能看出宋庆龄守信用呢?

A.送家里人出门后,庆龄一个人回到房间里,耐心的等候着。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时很熟的曲

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小庆龄本来是想留在家里的吗?从课文中

找出理由。(第一自然段)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

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

亮极了!

指导朗读。

体会:此处通过联系前后文以及人物的动作描写说明如此想去而

未能去表明了一个孩子为守信做出牺牲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B.师生接读宋庆龄守信用的语句。

小结: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和动作,一个坚持守信的小庆龄仿佛就

站在我们面前。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你熟悉的人,要想使你写的

人也能像宋庆龄这样特点鲜明,大家一定要注意描写这个人物的语

言、动作。

【设计意图:在朗读的氛围中,打开学生的思路,通过读悟结合,使

他们丰富对“信”字内涵的理解。深化学生透过语言和动作来领会人

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这个学习难点。】

四、讨论交流,深化“信”。

1.最后小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

悔,因为我没有失信。”你能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

读了本文后有什么感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对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讨论交流,由

课堂延伸到生活,达到由知到行,规范自身行为的目的。】

五、总结

“一诺值千金”,守信是我们大家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同

学们也能像宋庆龄一样守信用,重诺言。

六、布置作业,延伸“信”

课外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成语、俗语记在日记本上,找有关诚实

守信的故事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21我不能失信

宋庆龄遵约定守信用

(语言、动作)

教学反思:

习作:身边哪些有特点的人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人物特点。

2.初步领会描写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

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3.加一个精彩的题目。

二、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准确真实的描写

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准确而真实的描写人

物形象。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范文。学生:观察自己身边有特点的人。

五、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玩一个猜谜游戏。看谁能根据大屏幕上的词

语猜出人物形象。看谁的反应最快,猜出来的同学请举手。(大屏幕

出示)

1.火眼金睛尖嘴猴腮头戴紧箍咒一一孙悟空

同学们,眼睛,嘴巴,脸,这些都是孙悟空的外貌。所以咱们可

以通过外貌猜出人物。(板书:外貌)

好,同样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再猜(大屏幕出示)

2.好吃懒做好色——猪八戒

好吃懒做是猪八戒的?性格。好色,就是喜欢女子。也就是爱好、

兴趣。所以咱们还可以通过性格爱好来猜出人物。(板书:性格爱好

兴趣)

小结:外貌,性格,爱好兴趣,这些都可以称之为人物特点。

二、深入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例文。

我们可以根据外貌猜出人物,大家看这段文字写的是谁?

(出示例文)我有一头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黑色的

眼睛,鼻子下面有一张小小的嘴巴。

师:这是谁?生答不知。因为他的外貌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没特

点。

好多人都长的是这个样子,这是一张大众化的脸谱,放在人堆里

看没什么特别的。所以猜不出来。

师:那什么是特点呢?生:特殊的地方。

师:对特别之处。生: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理解什么是特点。

特点就是指的人或者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这个独特的地方,

可以是外貌,也可以是性格爱好兴趣等。这都是特点。

(举例:)比如说:小红左侧脸颊上长了一颗美人痣,这就是她

外貌的独特之处。小明特别爱看书,连上厕所的时候都拿着书,这是

他的兴趣爱好,也是他的特点。再比如说我们班的郭辰嘉同学,平时

非常喜欢帮助别人,一副热心肠,这也是他的特点。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特点呢?

正是有了这些特点,才使得我们与众不同。著名的哲学家布莱尼

茨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性格完全相

同的人。”所以咱们在介绍人物时,想让人一下子记住,就必须抓住

最鲜明的特点。(板书:抓特点)

三、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人物

1.出示范文。

到底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人物呢?老师抓住了自己的特点写了

一段文字,咱们一起来看看。

范文:我高高的个儿,脸蛋儿鼓鼓的,就像鹅蛋一样。眼睛虽然

不大,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弯月牙儿,让人感觉很亲切。

我的鼻头圆圆的,下巴尖尖的。我还是一个爱笑的人,无论遇到什么

事情,嘴角总是上扬的。我特别喜欢读书,平时我抓住一点一滴的时

间都用来读书,课间读,下班回家后读,连上厕所都手不离书呢。

师:老师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自己的?

生:个子,脸蛋,眼睛,鼻子,下巴。(外貌)

生:爱笑,嘴角上扬。(性格乐观)

生:喜欢读书。(兴趣爱好)

2.小结:老师在描写自己的时候,抓住了自己的外貌,性格,

兴趣爱好等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你在写人物的时候只

要从这几个方面,抓住人物的特点,并写具体,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四、寻找身边有特点的人

1.寻找有特点的人,打开思路。

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有特点的人,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热心肠的同学,爱问问题的“小问号”,对昆虫颇有研究的“昆

虫迷”,说话幽默的“幽默王子”,说起话来大嗓门的“高音喇叭”……

你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亲戚朋友,身边的同学小伙伴们又有哪些

特点呢?

2.出示例文。体会抓住人物的兴趣爱好来描写人物。

老师这里有一个同学写的片段,他描写了他的好朋友。大家仔细

读读,看看这个同学抓住了人物什么特点来写的?(生自读)

例文:我的好朋友小林是一个“街舞狂”,只要一听到音乐,他

就忍不住跟着节奏跳起来。记得有一次做课间操之前,老师放了一段

《最炫民族风》的音乐,本来在操场上立正站好的他,身体如同注入

了无穷的力量,剧烈的扭动着。只见他眯着眼睛,紧闭着嘴巴,头发

一甩,胳膊一抬,屁股一扭,来了个360度大转弯。此刻,这似乎是

属于他一个人的舞台,我们都用诧异的眼神看小林,他都浑然不觉,

一直跳啊跳啊。直到广播体操的音乐响起,他才忽地回过神儿来。瞧,

他跳起舞来的样子多专注啊,像一个舞王!

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这个小孩有什么特点?生:他爱跳街舞。

生:眯着眼睛,紧闭着嘴。师:这是神态。(板书:神态)

生:浑然不觉。师:忘记了这是在操场上了,一直沉浸在自己的

世界里,觉得这是自己的舞台。这是心理描写。(板书:心理)

生:头发一甩,胳膊一抬,屁股一扭。一连串的动作。(板书:

动作)

小结:抓住人物跳舞这个兴趣爱好,描述具体。同时,描写的时

候加入了详细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把人物写活了。

五、妙笔生花

1.教师提示:想一想你身边有特点的人,选取其中一个进行描

写。你可以抓住他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通过一件事情来

具体描述。可以用上描写神态,心理,动作的词语。

2.加上合适的题目。找出你写的人物的特点,根据特点加题目。

例如:《戏迷爷爷》、《我的同学“小问号”》

3.展示评议

六、板书设计:

身边哪些有特点的人

抓住特点写人物

外貌

抓特点

性格兴趣爱好神态动作心理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六

一、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理解难懂的字”。

2.识字加油站,看图识字词,了解祖国边疆旭日东升时的景象。

3.词句段运用,体会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的不同;练习围绕一

个意思写一段话。

4.读读背背有关守信的古代名言,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了解名言的意思。

2.学会看图识字词。

三、教学难点

1.学会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四、课前准备

对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文中有很多难懂的句子,理解句子的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一

致。

1.(课件出示2)

我发现,理斛隼他的向王和理解帧的记

济方法比枝近似。

(1)小组讨论: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哪些?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1: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理解。

预设2:理解词语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或经验理解。

预设3:实在没法理解的就可以查查字典、词典,或者上网查查

资料,还可以向别人请教。

2.(课件出示3)

(1)小组讨论: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用到什么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理解难懂句子,运用“结合生活经验”的方法。

可以联系自己曾经演出的经验,谈谈和“我”相同的感受。

3.(课件出示4)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个个

.笠像房若一样”,原来是在寄小孩子们的样子

读了这段话,你认为理解难懂的句子用到什么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理解难懂句子,运用联系上文“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是写小孩子采到蘑菇高兴地叫起来,因此,这里的“斗笠”是指“小

孩子们”。)

4.(课件出示5)

理斛财t的句也还可以查《费礼京*勺

5.教师小结: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一样,可以运用“联

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板书:

理解难懂的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又、结合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

问他人)

(二)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6)

读一读.说说你看到的出囱

R*港

W屿5.

姓E

退

IC峰O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画面上的词语,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前鼻音“巡缆”,边音“瞭”。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

4.图文结合,用自己的话把图上的内容说一说。(课件出示7)

(示例:旭日东升,海滨哨所,海防战士们已经早早起床,他们有

的站在一艘军舰上向四周瞭望,有的在附近岛屿上四处巡逻。沙滩上,

美丽的贝壳静静地躺着,和缆绳、铁锚相望,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