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育才二小2022年下学期语文科第九册教学计划
执教者:____________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班现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班中的学生
两极分化明显,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语文能力强,习作能力强,热爱阅读,书写也
美观。但一部分学困生占的比例大,不容忽视,这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稍微
吃力。所以这个学期,针对这群学生,我将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抓实基
础,培养良好习惯,提高习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培养优秀学生
的同时,建立后进生档案,促进整个班级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2022年秋季部编版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
一共选编了27篇课文,其中21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这些课文从精
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2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
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
方格的形式排列。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
22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第一单元为“对花鸟的热爱”,安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
珠鸟》等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悟的方法,
第二单元为“我爱阅读”,安排了《搭石》《将相和》和《什么比猎豹的速
度更快》等课文。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第三单元为“学习民间故事”,安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
《牛郎织女(二)》等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
缩写故事。
第四单元为“热爱祖国”,安排了《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
毁灭》和《小岛》等课文。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五单元为“学习说明性文章”,安排了《太阳》和《松鼠》等课文。阅读
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
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第六单元为“体会情感,表达感受”,安排了《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
等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
法和感受。
第七单元为“四季的自然之趣”,安排了《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
天堂》和《月迹》等课文。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
物的变化。
第八单元为“读书明智”,安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我的“长
生果”》等课文。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
述,突出重点。
三、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
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
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四、教学总目标
共性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22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
力。
(二)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四)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五)阅读一定要强化,最好能够做到每天练习一篇阅读。
(六)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七)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多看课外书。
(八)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
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九)学写简单的读书笔记、学写内容梗概。
(十)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并能
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个性具体目标
1.继续大量积累经典语言,词语要求每位学生每天积累三句好句,三个好词。
2.每天坚持晨读二十分钟,每个星期老师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晨读的美文,
好词好句,早自习由值日班干带领晨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
2.加强词、句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5.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加到课外阅读量。
教学难点:
1.生字的认识与书写。
2.朗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习作兴趣的培养,掌握习作的基本要领,初步掌握使用好词好句。
六、教学措施
1.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正确
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认真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2.加强备课准备,多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尝试与同年级语文老师
一起备课作教案,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从而形成主体参与型课堂教
学模式所需要的新型教案。
3.在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解决好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辨证统一,建构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形成在教师指导下
的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的新型育人模式。
4.采用电脑多媒体、网络等电教手段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激活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5.多采用讲故事、情景模拟、猜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创设情景,
课前导入多样化,课后作业设计创新化。
6.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在兴趣中学知识。
7.“与好书交朋友”的课内外阅读活动要贯穿始终。
8.加强观察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指导学生具体、生动地写作。
9.关注对后进生的辅导,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七、潜能生辅导计划
潜能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应用等能力较差,因而学生往往出现产生自卑、
畏惧等心理。因此,教师应根据潜能生的特征进行转化,因势利导,做到因材施
教。根据潜能生的形成原因特制定本学期措施如下:
1.指派学习态度认真,同时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与他们同座,并要求其结合
成好朋友,共同进步。多关注他们的成长。课堂上,多用眼神与他们交流;课后,
多找他们谈心;作业中,多写鼓励的话语;生活中,多与他们聊天。
2.多与家庭沟通,加强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时刻掌握学生的学期情况。发现
进步及时与家长联系,使家庭与学校共同配合。发现点滴进步,及时在班上表扬,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八、关于环境保护教育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
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目标任务
1、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措施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1、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语文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自然内容,老师应充分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分析、
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
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
达到渗透目的。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子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
环境教育,这样既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一是结合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
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一少先队活动课进行环保小队活动。
3、营造班级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
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
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班级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
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
美丽起来。
九、具体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白鹭》(《落花生》
课外阅读
二《桂花雨》《珍珠鸟》《口语交际》习作《语
文园地》
三《搭石》《将相和》
课外阅读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
《习作》
《语文园地》课外阅读
五《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
《牛郎织女二》课外阅读
七《口语交际》《习作》10.1—10.8国庆节放假
人《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古诗三首》
九《《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课
外阅读
十《小岛》《习作》课外阅读《语文园地》
《太阳》《松鼠》习作例文
十二《习作》课外阅读
十三《慈母情深》《父爱之舟》
课外阅读
十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口语交际》
十五《习作》《语文园地》课外阅读
十六《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
课外阅读
十七《鸟的天堂》《月迹》《习作》《语文园地》
课外阅读
十七《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
十八《口语交际》《习作》
十九语文园地课外阅读
二十复习
二十一复习
二十二期末考试
1.白鹭总课时电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
“配合、适宜、恩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白鹭的美,
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
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鹭买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颗
3、梳理写作线索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
L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关于白鹭的资料,初步了解。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
看了图片,你对白鹭有什么初步感受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白鹭》,品味、感悟、欣赏,分析文章中
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二、了解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
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
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
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
三、出示目标:
1、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鹭》不拘泥于对形象具体实在的描写而取其神韵的写作特点,
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五、自学提示(一)
初读课文,体会白鹭之美
1、画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用简洁语言概括出有关
白鹭的几幅画面。
六、检查自学结果:
1、找出描写白鹭独特的美的句子。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起句用一个比喻句从总体上赞美白鹭。给这篇散文定下了基调,通篇
文字充满了诗性的感悟和表现力。
比喻新奇、贴切。
精巧:精致、小巧、美妙。
诗:富有韵味、极耐品味。
(2)白鹭“色素的配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色素美: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评价:白鹭“色素的配合“很适宜.
(3)白鹭”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体现出?作者如何评价?
学生讨论,师生总结:
身段美: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评价:”身段的大小”很适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白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郭沫若的
眼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板书
2、指名读课文一、四段。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
2、用简洁语言勾画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作者先通过比较写了白鹭的形体美(2、3),然后再写它的寻常之中的美丽。
四幅画面:
(1)白鹭形象图:
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和脚C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白鹭垂钓图:
是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白鹭在清水里钓鱼,而“田”却成了画面的“镜
框”,在画里,白鹭带给清水田以美丽,清水田又使白鹭更美。空间是白鹭装饰
了田,还是田包容了白鹭,就留给咱们丰富的想像空间。
(3)瞭望图:
这是一幅静中有动的画面。写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上的“嗜好”。
通过“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的细节,通过与“别的鸟”的对比,表现白
鹭“嗜好”的独特。
(4)晚飞图:
这是一幅动中有静的声景。黄昏低飞的白鹭,居然成了“乡居生活中的一种
恩惠”,是因为它为乡居生活带来“清澄”和“生命”。
三、相互学习,合作交流。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不同?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开头句的比喻旨在点出作者的发现,引出下文;结尾处两句比喻是对全文的总结,
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出白鹭美的本质。
2、通读课文:《白鹭》一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它实质在歌颂什么?
答:这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歌颂,讴歌了那些“因为它常见,而被人忘却了”
的美U
四、精读课文,真深入研究。
1、文章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体现在什么地方?
“精巧”体现在:①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②它的
存在,给乡居生活带来了美、悠然和清澄。
2、面对白鹭,文章写到了作者与别人的三点不同的看法。请一一找出并写下来。
①别人认为白鹭常见,忘却了它的美;作者却认为它是一首精巧的诗。②白
鹭立在小树绝顶,人们认为它在望哨;作者不同意这种看法。③白鹭不会唱歌,
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作者认为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
五、课文小结。
六、课后作业
1昔诵课十
2:搜集与白昼相关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精巧的诗
白鹭觅食图
瞭望图
低飞图
韵味无穷的诗
2、落花生总课时电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会认“亩、吩”等6个生字,会写“亩、播、浇”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居
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
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理的写法及其所喻
的道理。
2.弄清课文的主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资料。
2.准备一块小黑板,上面抄写好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1.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3.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k6ng,“吩咐”的“咐”
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3.拼读生字,着眼学法,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学法。)
4.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
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背词典中的解释。)
(2)读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1.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2.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你准备怎样给本文分段,为什么?(讨论并明确分段。)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好处,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
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一、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默读课文,看看你对哪部分内容更有感受,再好好读一读。(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引
导)
1.种花生、收花生:(略处理)利用评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
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充分读书、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指名读出花生的好处。
(2)学生根据收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3)出示第10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①填表助学,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
花生桃、石榴、苹果
位置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外表矮矮地长鲜红嫩绿
印象挖起来才知道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②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一个读桃、石榴、苹果,一
个读花生。
③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什么?
④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
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4)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两句话意
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重要希
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三、召开小辩论会,彰显学生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
的人呢?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
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
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
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
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五、小结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
的人呢?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f收花生一尝花生一议花生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3、桂花雨总课时电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香飘十里”等词语,
并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与同学交流读书感受,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
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
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一一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一一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1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
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一一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
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整年”"每一天”“每
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每个月,……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O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
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牌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
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
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U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1课一一《桂花雨》。
2.引读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虽然一一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
气味儿一一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一一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
在桂花香里的。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一一四溢。
二、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1、“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
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小节。想想从哪颗感受到作者的快乐。用一一画
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作者(心情)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插花乐”?(出示)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小作者怎样“缠”?谁能表演一下吗?
(2)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
不摇桂花嘛!”
(3)a从“老是”、“缠”这个词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盼望早点摇桂
花)b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是什么标点?(!)
c对呀!作者是不是用错了?感叹号一般用来抒发比较强烈的感情,作者这里用
感叹号是为了?(说明作者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
d谁再来读一读,读出这种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2一一3人)(说明作者恨
不得马上就摇桂花。)
(4)读得真好!在作者眼里“摇桂花”可是件是件大事,她迫不及待想摇桂花,
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一一“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有点烦,但又很耐
心地说:一一“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5)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情更加一一急切了,心想这桂花怎么还开一一不
足呀!
3.所以当母亲吩咐提前摇桂花的时候,作者说这下我一一可乐了。(出示)这
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作者为什么乐了?
(A终于可以摇桂花了。)
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
(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
B.提前“摇桂花”,那是因为桂花如果被风雨打下来,那就一一湿漉漉的,香
味就一一差多了。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一一朵朵新鲜、
完整。哎,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是作者期盼己久的大事,她刍然高兴,当然“一
一乐”了。
4.同学们真会读书,刚才我们从作者摇花前的心情,
(动作)你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
A.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我从作者的动作体会到了摇花的欢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
使劲地摇。)
B.谁能表演一下作者的动作?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种快乐和这样的景象读出来,试一试,谁来读,齐读
四、课后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画一画你眼中的桂花。
五、板书设计:
3.桂花雨
爱桂花一香
摇桂花----乐
思桂花一情
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4*、珍珠鸟总课时电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L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体会,读中学写,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
课文。
3.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及感受作者的表达
方法,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和一首节奏舒缓配有鸟叫的音乐。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老师想先问问大家,你们愿意和动物交朋友吗?老师想知道你和什么
动物交过朋友?
2.探求新知: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熟悉一种鸟,它就是珍珠鸟。请大家看老师
写课题(板书:珍珠鸟)
3.作者介绍。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遍读课文,请学生大家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内容。
第二遍读课文,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
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板书:怕人亲近)
二、质疑问难,探究学习
1.对文章的某个句子的理解、文章内容等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①动笔读书: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
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真情播音员: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
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小小思想家: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④作家的知心人:作者是怎样把珍珠鸟写得这么可爱的?说说看。
3.学生自己独立学习课文。
三、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全班交流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
一方面来作交流。
(学生发言)
2.作者说的仅仅是人和鸟之间的信赖吗?(板书:信赖)
3.是啊,一只本是怕人的珍珠鸟,因为信赖,变得与人亲密、友好。老师听了大家
的发言,对这句话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师也想用自己笔像作者一样写下自己对信赖一
词内涵的赞美和认识。你们想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动笔吧!
4.交流书面感受。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
下一篇日记。
六、板书设计
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语文园地一总课时电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来表情
达意的。
2.引导学生进行片段朗读,积累语言,灵活运用字、词、句、段。
3.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直接抒情、叙事抒情、对比抒情等方法来融情人文。
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启发思路
生活中,是否会有某一件事或某一样东西在不经意间打开我们的心扉,进驻
我们的心田,给我们滋养,让我们透悟呢?郭沫若有过,许地山有过,琦君有过,
冯骥才也有过。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一,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
1.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
收获。
(1)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你对本单元的哪篇课文感受最深?为什么?
2.小组交流。
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段或细节进行交流,谈谈自己从文章中得到的启发和收
获。
3.集体交流。
三、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三个句子都是通过对比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笔下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师:对比描写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表明作者的偏好、观点、立场等,我们
在习作中也可以这样运用。
2.出示句子。
(1)指名朗读句子,借助工具书查查“开辟”和“姿态”的解释。
开辟:①打开,打通,开创(场地、道路、局面等)。②开发。
姿态:①姿势;样儿。②态度;气度。
(2)学生交流讨论。(结合语言环境和句子意思进行比较)
(3)教师评议并总结。
(4)师:关于一词多义的辨析,首先要明确其含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语
言环境和句子的本意进行比较,才能用得对,用得准确。
(5)补充练习:根据下列词语不同的意思,用每个词语写两句话。
骄傲新鲜自然大方
四、日积月累
1.介绍作者。
2.出示《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停顿。
4.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理解诗意。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指导背诵,并默写。
5、搭石总课时电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汛、谴、惰”等7个生字。会写“汛、访、鞋”等10个生字。能正确
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
序、伏下”等U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
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1、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
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
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
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
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a、什么是“搭石”?
b.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c、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d.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
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
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卓对彳主谀十IT*日欣营:平裕、
2:小向合作讨论3决问题:差流自3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
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a、什么是“搭石”?
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四、当堂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
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
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
美悟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
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a.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c.朗读,读山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a.“风景”是什么意思?
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番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
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
四人小组内交流。
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
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3、诵美,传情。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4、仓ij美,抒情。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
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三、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四、课后延伸,拓展
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例
如今天,老师站在我们班的讲台时候,看到同学们把书和文具摆放好了,正安静
地等老师来上课,我感到了美好,因为我感觉到了你们非常尊重我。同学们,美
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
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像作家刘章爷爷一样,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
的美吧!(生汇报)
五.板书设计:
5搭石
景美
搭石面忘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人美
6、将相和总课时电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相、璧、臣”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召
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
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
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读讲故事,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淹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史记》:我国西汉司马迁写的杰出的历史文学著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
文就改编自这部名著。
2.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3.释题: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
说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将与相和好如初了,这说明其中还有个从不和到和的过程。文章通过几个小故
事给我们讲述这个过程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
顺,试着给这几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2.学生初读后交流小标题:完璧归赵、涌池之会、负荆请罪。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谁来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读文
后练说)
三、精读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导语过渡:蔺相如在港池之会上又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战功赫赫的廉颇很不服气,他说了什么?指名读16节。
2.探讨蔺相如真的“就靠一张嘴”吗?
学习第一个故事一一完璧归赵(1一—10节)画出蔺相如说的话
第一处(第6节):指名读,思考: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番话的?(读1
一一7节,理解赵王的“为难”。)
指名再读第6节,从他的话里你感受到什么?抓住“想了一会儿、愿意、一定”
体会。再次带着感受和理解齐读第六节。
第二处:(第8节中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
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学法同前。
第三处:(第8节中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
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理解“理直气壮”。从“我的脑袋和璧一块儿撞碎”体会到什么?
第四处:(第9节中)理解“大大方方”。和氏璧已不在手上,为什么还能大大
方方?说明了什么?
3.小结:蔺相如完璧归赵,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我们分明从他说的话里
感受到他并不是“就靠一张嘴”。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练读“完璧归赵”的故事,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探讨了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蔺相如并不是“就靠一张嘴”被封
为上大夫,而是凭着他的勇敢机智立下大功。现在我们来看看“海池之会”上他的
表现。
二、继续深究感受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个故事一一海池之会(11——14节)画出蔺相如说的话。指名读,
思考: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引读13节,从蔺相如的话里你读懂了什
么?引导理解“鼓瑟”与“击缶”的区别。从秦王击缶可以看出什么?
2.小结过渡:“港池之会”上,蔺相如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维护了赵王的尊严,
又立下大功,因而被封为上卿。他凭借的绝不是“就靠一张嘴”。但这位敢与秦王
针锋相对的勇士、英雄,却在听了别人传来的廉颇的一番话后就像老鼠见了猫一般
地躲避廉颇。这是为什么呢?廉颇到底说了一番什么话?
三、话语比照,感悟品质。
1.引导学生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出示语句比较。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
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
不了台!”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就囚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王
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2.你仔仔细细地读他们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点:一是人称不同。廉颇称呼蔺相如“他蔺相如",显然有不敬之意。不仅
直呼其名,而且还在名字前边加了一个“他”字,更突出了廉颇的不服气。而蔺
相如始终尊称廉颇为“廉将军”,实为真心诚意敬仰这位老将军。这样的称呼,
已经把廉颇的居功自傲与蔺相如的真心诚意表现得十分明白C
二是排名次序不同。廉颇始终将自己排在第一位,从“我廉颇……他蔺相如……”
这样的顺序中展现;而蔺相如却始终把廉颇排在第一位,从“武有廉颇,文有蔺
相如”中可见。这就将廉颇的自傲与蔺相如的谦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是关注的中心不同。廉颇居功自傲,关键在于以个人私利为中心,蔺相如顾全
大局,关键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廉颇口口声声“我”、“我”、“我”,连说
三个,丝毫没有提到赵国;而蔺相如句句说的是“我们赵国”,也是连说三遍,
全然没有涉及个人私利。
3.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人物语言,感受形象,感悟品质。
4.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做了些什么?
5.引读最后一节文字。
那么廉颇脱下战袍,负荆请罪,又是为了什么?(精忠为国)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为了共同的国家利益,将相终于和好了,他们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真是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可负荆”,真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
和,平天下。”
五、课后作业。
1.形近字组词:
2.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3.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六、板书设计
6、将相和
不和
(廉颇图)------(蔺相如图)
完璧归赵
百战百胜港池之会勇敢机智
负荆请罪
知错能改顾全大局
和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总课时电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游隼、俯冲、呼啸而过、难以置
信、轻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带着课文题目中提出的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他们究竟有多快?
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比猎豹速度更快的事物,他们究竟有多快?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认识猎豹吗?对它有什么印象?
2.出示猎豹的相关知识。
3.板书课题: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检查预习:字词
2.猎豹的速度己经非常快了,那么还有什么事物的速度比猎豹更快呢?他们究竟
有多快?请同学们带着课文题目中提出的问题,快速默读课文,试着找出答案。
3.学生初读后交流: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
4.这些事物跟猎豹的速度有什么联系?谁来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
读文后练说)
三、精读探究
导语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谁才是奔跑的世界冠军吗?是
我们人类吗啊?你如果想知道答案,那就去文中找找吧!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再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一句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3、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想象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有多快。
交流;你搜集的有关游隼的资料,出示ppt
4、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a.,、一段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样的飞机?分别有什么特点?
b.从圈起来的词当中可以体会到飞机的什么特点?
四、总结全文
1.学完全文你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了吗?
2.小结:按速度由小及大排列
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
五、课后作业
1.你还能想出哪些东西的速度比猎豹还快吗?
2.课外搜集其它事物的速度,制作一张表格。
8,冀中的地道战总课时电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
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
强斗志和无尽的智意。
教学重难点:
L了解冀市血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的写作方法。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尽的智慧。
教学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第二课时-西师大版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西师大版
-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 (高清版)DB45∕T 808-2021 城镇建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技术规范
- 2025年吉林省吉林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新版
- 2024年智能压力校验仪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历史-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2月高考备考联考卷(六)试题和答案
- 2025年度荒山荒沟土地承包与林业生态补偿机制合同
- 2025年度工程尾款支付与质量保证协议书
- 2万吨马铃薯深加工(淀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服饰品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颅脑横断层解剖09课件
- 2023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真题
- 2023年04月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许可审查中心招考聘用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员(员额)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安捷伦N9020A频谱仪操作说明
- 孟氏骨折与盖氏骨折
- 我的妹妹-教学设计教案
- GB/T 30512-2014汽车禁用物质要求
- 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附答案
- 小学一年级硬笔书法入门25839教学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