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异构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一、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二、理解本文热爱大自然、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学会如何去写观察作文,应当抓住事物的特征,调动多种感官观察;
教学重点:
学会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难点:
1、两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2、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确凿zdo菜畦qi桑藕shGn油蛉ling斑螯mdo缠络cho
攒cudn倜傥豁huo敛1i匕n脑髓suI
鉴赏
人迹罕至hdn觅食mi鼎沸竹筛shai枇谷bi系ji
书塾shd
2、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缠络高枕而卧人迹罕至人声鼎沸
二、导入:
作者及作品介绍: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我们上个学期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是哪篇?我们一起
回顾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
少年时代
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己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
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三、正课: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
内容。
(或提问:课文写了哪两个部分?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
中间
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按地点的转移分两个部分,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
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
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
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
段。
第一部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课文第1段一9段)
第二部分:写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第10—22段)
2、课文的第一段是写什么?
点出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3、第一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
不矛盾,这是鲁迅先生谴词造句的独特风格,鲁迅先生写此文时已时近几十年,再回忆
起童年往事,记忆必定是有模糊的,表达了作者对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肯定的心理,而确凿
则表现作者因在百草园度过了一段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而感到幸福,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百
草园的喜爱和深深的依恋之情。
4、先齐读第二段,再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
A句式上: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B景物的种类:既有植物,又有动物。
C从观察角度看:
视觉:
听觉:鸣蝉长吟,油蛉低唱
触觉:用手指按住斑螯的脊梁
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
D从修辞手法上看:
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拟人:黄蜂伏在菜花上,“伏”字体现了黄蜂的肥胖。”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
在
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总之,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它的确是儿童的乐园。
5、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
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一一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
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大人看不上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足供好奇心盛的孩子
们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
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
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
感情上的共鸣。
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
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
6、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6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或:题目设计为: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呢?
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
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
围,极想得到老和尚那样的飞娱蚣,“走在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
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
认识、了解它。
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
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7.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提问:这两段写了什么?作者怎样描写捕鸟的?为什么要写捕鸟?
写了雪天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
获、经验教训。这都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或: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得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
量。
教师小结: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
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8、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一一闰土
的父亲。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这层中,没有明写''百草园是
‘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
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那么实在,那么具体。
9、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
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
理。
②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
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
而且又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娱蚣";这里还可
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一一毁墙根、投砖
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
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
中的种种乐趣。
四、小结
写百草园,始终围绕着一个"乐''字——乐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
乐于捕鸟活动。
五、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第二段:
2、任选下列一景物进行描写:
池塘边
公园里
校园里
七上语文第0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
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有些难解的词语。
教学方法:自读、探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
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
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
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do,菜畦q1,桑根shen,轻捷,油蛉ling,斑螯mdo,缠络c
han,
攒cudn,珊瑚shanhu高枕而卧,豁hu6,敛1idn,脑髓suI,
陌生mb。鉴赏,人迹罕至hin,觅食mi,竹筛shai,枇谷bI,系ji,传授shd
u,书塾shu,
四、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提问: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
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
2、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
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3、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4、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
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五、细读课文
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意、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1.
2.完成第一课时补充作业。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第一部分。
1.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又写的是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让学生简要复述和评论这个故事。
2.问: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讨论并归纳: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
儿童乐园的情趣。
3.下面一段写的是什么?
写的是冬天的百草园。
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捕鸟。
5.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讨论并归纳: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
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
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
二、阅读课文过渡段和三味书屋部分
1.学生齐读过渡段。
2.问:“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讨论并归纳: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可以看出,
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3.问:“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
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4.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
讨论并归纳:先生很“和蔼”。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6.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
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
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
原因。(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7.问:“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
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8.问:你认为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写得有趣味?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合理就行。主要让学生理解把握课文内容。
9.问:从作者的记叙和描写中,你觉得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有理就行。
10.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讨论“研讨与练习”:一题的3小题)
三、小结
全文主要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表现了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
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乐的生活。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
2.做第二课时补充作业。
第三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
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
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另一种看法认为,
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
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
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
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
同理解。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
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
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
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
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
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
二、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
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
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
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三、作业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
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枇谷,棒上系一条长绳,
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2、了解本课的作家及作品,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2(1)题。
3、通读课文,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1题。
4、大声朗读课文3—4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注意:任务完成后,将2、3两项任务交与小组长检查,组长根据完成质量打
上相应的等级。)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积累常用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学习课文组织选材的技巧。
评价任务:
1、能在预习检测中发现预习过程中的疏漏之处。
2、再次阅读课文,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上一步阅读的基础上,试着梳理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检测目的:
1、排查预习疏漏,落实字词及朗读的任务。
2、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检测方式:
1、学生独立完成《助学》“学习测评”第1、2两题,同时找两名学生在黑
板上完成。完成后,小组长组织同学互查互纠,老师给予评价并再一次强调预习
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中展示的作家作品考查题,老师强调易错字及《朝花
夕拾》这个知识点。
3、学生自主选择文章语段在课上范读。读后,师生评价交流,老师进一步
强调朗读的要求。
二、再读课文,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情境导学】------文中“寻宝”
此环节训练点: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及搜集、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一步:游戏导学,激发兴趣。
具体操作:在老师的示范下,完成以“多彩童年”为主题的拍掌接龙游戏。
(例如:童年小树林-------童年尿裤子--------童年偷桃子------)老师选择
性的板书。板书一定量时,游戏结束。
第二步:老师顺势引导并出示导学问题。
师:孩子们,看看黑板上的板书,老师发现你们的童年就像一个大大的“百
宝箱”,平凡而又多姿。其实无论是谁,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平凡还是伟大,
都曾经拥有过“童年的百宝箱”,那鲁迅先生有没有?我们可以到哪里去寻找?
(学生稍作思考后回答:百草园,三味书屋)
出示问题:1、作者写了儿时百草园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作者又回忆了三味书屋的哪些生活经历?
(这两个问题均出自《助学》“感知探究”部分,稍作调整改动)
学习方式:
1、生自主学习,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根据问题要求分析提炼。(提醒学生尽
可能的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2、个人完成后,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补充,形成较为统一的答案。
3、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商议交流,取各组精华加以增删调改。
易出现的问题预设:
学生的概括能力偏弱,不会提炼加工,以至于答案过于零散,杂乱。
解决途径如下:
【合作探究】------“归类整合”
此环节训练点:训练学生提炼概括信息以及语言组织的的能力
引出探究问题:
刚才大家分析的又全面又准确,但是大家看板书就不难发现有一点美中不
足,那就是我们的答案太零散细碎。所以我希望各小组运用集体的智慧,深入研
究后,把以上内容进行一下整合,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习方式:
1、老师以涉及到的第17段的内容为例加以整合概括。生原始答案可能是:
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三件事,因为它
们都是发生在同一地点(后园),都是在上学期间偷偷做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
们概括为:“后园偷玩”。
2、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其它内容的整合概括。
3、小组展示后,通过比较筛选确定最简洁、准确的概括。
预设有以下几方面:
园中美景、园中趣事、读书趣事(后园偷玩、读书观师、课堂偷玩),或者
是:美景、趣事。
三、梳理思路,学习课文组织材料的技巧。
【自主探究】——纵观全文,理清思路。
此环节训练点: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技巧的认识,并加以学习运用。
出示探究问题:作者如何将如此零散细碎的材料条理地组织在一起的?
学习方式:
1、老师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点拨。例如:(1)、看全文大思路时,可以参考
文题,及关键语段9段。(2)看局部时引导分析关键词(冬天的)。(3)看细部
时,可以抓巧妙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o
2、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3、学习后谈一点结构上或材料组织上的收获。
四、训练反馈。
独立完成《助学》“学习测评”第4、8、10、11、12。
五、布置预习作业。
选择“玩斑螯、摘覆盆子、听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老师读书”中的情
境来加以体验模拟(注意动作与神情的配合,一定要投入,要身临其境)。下节
课找你们来表演。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园中美景不必说也不必说但是
百草园{||时间(巧妙句式)
过II空园中趣事
童年经历{渡间
段后园偷玩
三味书屋{读书观师}读书趣事
课上偷玩
教学反思:
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充分了解教材特点,编排意图;准确
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合理安排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打算和学生一起分析探究什
么,老师预期学生收获什么,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该采取怎样的方
法解决,是老师在备课时需要动脑筋的地方。只有这一点明确了,才能有效地指
导自己设计教学流程。
本篇教案就是预期学生在预习习惯的养成,分析概括材料,组材的技巧上有
所收获的指导思想下编写而成的。
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较好的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大部分同学能在老师的组织
引导下逐渐的进入状态,走进了文本中,融进了学习小组中。但对于新初一的同
学来说,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需要老师耐下心来用心去养成。
“语文教学如绣花”,只有穿好每一针,引好每一线,才能绣出一节节的“锦
绣课堂”。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具体要求如下:
选择“玩斑螫、摘覆盆子、听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老师读书”中
的情境来加以体验模拟(注意动作与神情的配合,一定要投入,要身临其境)。
下节课找你们来表演。
相关课程标准: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合作的
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课文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传达的生活乐趣,品赏作者含蓄、生动、简练的语言表达。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有序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写法。
3、在比较体验中,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的有益启
Zj\o
评价任务:
1、能在情境体验模拟中,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2、在品读的过程中能够从字里行间中捕捉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有效达成“教
学目标1。”
3、能够结合具体的段落或词句谈谈你对“教学目标2”的理解和体会。
4、对本文的内涵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过程:
六、预习检测:
检测目的:
1、继续落实预习任务,强化七年级新生的预习意识,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2、在学生充分自主体验的基础上,自然导入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好课时
间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衔接和过渡。
预习检测过程:
第一步:调查学生所选的情境,然后找相同选择的三位同学分别来演示,并把那
时那刻的心情及变化口述出来。
第二步:观众同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中肯的评价并归纳一下他们的异同。
(预设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比较共性的情感体验是:充满乐趣,十分开心、非常
快乐,自由自在,既紧张又好奇等。)
第三步:老师顺势引导并出示学习目标。
(老师:快乐有形状吗?有手感吗?有颜色吗?有气味吗?生应该齐声作答:没
有。师:好抽象啊!怎样把这抽象的快乐写的具体真切,生动形象,让读者如临
其境,产生“快乐”的共鸣呢?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揣摩,去探寻吧!
二、品读课文精彩语段,体会作者精妙的语言表达,学习作者巧妙的写景方法。
【情境导学】------“炼字传情”
此环节训练点:引导学生初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步:找两位读书优秀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八段。
第二步:出示问题:1、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说说本段中的哪些语句最能传达
出儿童捕鸟时最真实的乐趣?
(学生找到达成一致后,教师范读捕鸟过程,要把“开辟战场的急切、下饵诱鸟
的窃喜、等鸟入套的的紧张、收获战利品的兴奋”,传达出来,老师把自己的阅
读体验和同学交流,达成共识后,学生再范读。)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1)教师的范读为师生建立自然和谐的交流搭建平台。(2)
突破难点,自然引入下一问题
第三步:顺势出示问题:2、这么复杂而又微妙的心情变化,作者有没有直白的
表达?这些情感都被浓缩在哪些词语中?
(学生回答出捕鸟的动词后,老师出示问题3,进一步体会文章含蓄、准确、生
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第四步:出示问题:3、将这些词语中的“支、拉、罩”换成“竖、提、按"
好不好?为什么?
第五步:学生体会思考作答后,老师扣目标梳理小结:这些动词既准确、形象
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让读者们身临其境,又含蓄地表达了儿童捕鸟时的兴
奋欢乐的心情,引发读者的共鸣。
学习方式:
1、生先结合自己的体验自主体会揣摩-(提醒学生始终要追寻自己心的方向,
因为心灵都是相通,找到自己的心,也就能揣摩出作者的心。)
2、在师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能打开思维,畅所欲言。
【合作探究】-------“写景妙悟”
此环节训练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有序地描写事物的写法。
激趣并引出探究点:有一件事让我很痛苦,那就是批改写景类的学生作文。
因为“乱、假、空、俗”,是历来写景作文的弊病。同学有没有同感?想不想“根
治”?有一味药方,那就是课文中写景的精彩语段。(齐读第二段)
出示教学目标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真切、有序、生动地描写事物的写法。
出示探究点:1、抓特点--“准”
2、不捏造一-“真”
3、杂不乱--“序”
4、巧表达--“彩”
第一步:老师对“准、真、序、彩”逐项通俗的解释,可举例说明。
第二步:学生距自己的理解,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加以分析。
第三步:老师根据学生作答的情况进行适时地点拨引导。
难点预设:4、巧表达--“彩”的切入点不好找。
难点突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词语的运用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去切入。(此
处对修辞的判定以及赏析的简单方法加以明确落实。)
小结并引出第五个探究点:刚才说了那么多写景的技巧,其实技巧犹如人体
骨架和血肉,情感才是文章的灵魂。就本段而言,灵魂就是“快乐”。在作者的
笔下,快乐是眼睛看到的,是耳朵听到的,是舌头尝到的。(有形、有声、有味)。
你能找到它们吗?(引导学生学习充分调动感官多角度写景的手法)
学习方式:
个人、小组、老师的三边互动完成。
三、比较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比较探究】——“感悟童真”
此环节训练点:在比较体验中,引导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自然、人生的有益启示。
出示探究问题: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提醒学生应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回答为什
么。)我们该如何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恰当的时候出示关于本文主题内涵的不同理解。
1、本文是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来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相对
比,从而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本文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
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
害。
3、本文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
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言之有理即可,但如果看不到童心、童真、童趣的一面则应加以引导。)
学习方式:
1、老师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点拨。(例:生过于偏激时,观点不明时,理由不充
分时,脱离文本时应加以引导点拨)
2、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3、也可根据情况组织一次小辩论。
四、训练反馈。
独立完成《助学》“学习测评”第5、6、7、9、12。单元检测(一)9—14题。
五、布置作业。
仿写捕鸟过程的描写,写一段有趣的经历。
要求:1、不少于100字。
2、应力求用词准确生动,感情饱满真挚。
3、完成后交与小组长检查量化。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炼字传情:扫、露、支、撒、系、牵、拉、罩
写景妙悟:准、真、序,彩
感悟生活:童心、童真、童趣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示例二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
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
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
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快速阅读课文,限时7分钟(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限时6分钟
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2分钟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3分钟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
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
现在眼前。
小结: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
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3分钟)
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2分钟)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
七、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分钟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
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
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3分钟)
八、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10分钟)
九、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
一段话。(3分钟)
十、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活泼、天真、好奇、求知
欲强等)
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乐园学堂
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2、了解本课的作家及作品
3、通读课文,完成《助学》“预习积累”第1题。
4、大声朗读课文3—4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注意:任务完成后,将2、3两项任务交与小组长检查,组长根据完成质量打
上相应的等级。)
相关课程标准: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积累常用字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学习课文组织选材的技巧。
评价任务:
1、能在预习检测中发现预习过程中的疏漏之处。
2、再次阅读课文,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在上一步阅读的基础上,试着梳理出作者写作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检测目的:
1、排查预习疏漏,落实字词及朗读的任务。
2、强化学生的预习意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检测方式:
1、学生独立完成《助学》“学习测评”第1、2两题,同时找两名学生在黑
板上完成。完成后,小组长组织同学互查互纠,老师给予评价并再一次强调预习
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课件中展示的作家作品考查题,老师强调易错字及《朝花
夕拾》这个知识点。
3、学生自主选择文章语段在课上范读。读后,师生评价交流,老师进一步
强调朗读的要求。
二、再读课文,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情境导学】------文中“寻宝”
此环节训练点: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及搜集、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第一步:游戏导学,激发兴趣。
具体操作:在老师的示范下,完成以“多彩童年”为主题的拍掌接龙游戏。
(例如:童年小树林------童年尿裤子---------童年偷桃子------)老师选择
性的板书。板书一定量时,游戏结束。
第二步:老师顺势引导并出示导学问题。
师:孩子们,看看黑板上的板书,老师发现你们的童年就像一个大大的“百
宝箱”,平凡而又多姿。其实无论是谁,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富有,平凡还是伟大,
都曾经拥有过“童年的百宝箱”,那鲁迅先生有没有?我们可以到哪里去寻找?
(学生稍作思考后回答:百草园,三味书屋)
出示问题:1、作者写了儿时百草园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作者又回忆了三味书屋的哪些生活经历?
(这两个问题均出自《助学》“感知探究”部分,稍作调整改动)
学习方式:
1、生自主学习,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根据问题要求分析提炼。(提醒学生尽
可能的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2、个人完成后,组长组织组员交流补充,形成较为统一的答案。
3、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商议交流,取各组精华加以增删调改。
易出现的问题预设:
学生的概括能力偏弱,不会提炼加工,以至于答案过于零散,杂乱。
解决途径如下:
【合作探究】-------“归类整合”
此环节训练点:训练学生提炼概括信息以及语言组织的的能力
引出探究问题:
刚才大家分析的又全面又准确,但是大家看板书就不难发现有一点美中不
足,那就是我们的答案太零散细碎。所以我希望各小组运用集体的智慧,深入研
究后,把以上内容进行一下整合,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学习方式:
1、老师以涉及到的第17段的内容为例加以整合概括。生原始答案可能是:
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三件事,因为它
们都是发生在同一地点(后园),都是在上学期间偷偷做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它
们概括为:“后园偷玩”。
2、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其它内容的整合概括。
3、小组展示后,通过比较筛选确定最简洁、准确的概括。
预设有以下几方面:
园中美景、园中趣事、读书趣事(后园偷玩、读书观师、课堂偷玩),或者
是:美景、趣事。
三、梳理思路,学习课文组织材料的技巧。
【自主探究】——纵观全文,理清思路。
此环节训练点:提高学生对文章结构技巧的认识,并加以学习运用。
出示探究问题:作者如何将如此零散细碎的材料条理地组织在一起的?
学习方式:
1、老师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点拨。例如:(1)、看全文大思路时,可以参考
文题,及关键语段9段。(2)看局部时引导分析关键词(冬天的)。(3)看细部
时,可以抓巧妙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o
2、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3、学习后谈一点结构上或材料组织上的收获。
四、训练反馈。
独立完成《助学》''学习测评"第4、8、10、11、12。
五、布置预习作业。
选择“玩斑螯、摘覆盆子、听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老师读书”中的情
境来加以体验模拟(注意动作与神情的配合,一定要投入,要身临其境)。下节
课找你们来表演。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园中美景不必说-一也不必说一一但是
百草园{11时间(巧妙句式)
过II空园中趣事
童年经历{渡间
段后园偷玩
三味书屋{读书观师}读书趣事
课上偷玩
教学反思:
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充分了解教材特点,编排意图;准确
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合理安排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打算和学生一起分析探究什
么,老师预期学生收获什么,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该采取怎样的方
法解决,是老师在备课时需要动脑筋的地方。只有这一点明确了,才能有效地指
导自己设计教学流程。
本篇教案就是预期学生在预习习惯的养成,分析概括材料,组材的技巧上有
所收获的指导思想下编写而成的。
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较好的达成了预设的目标,大部分同学能在老师的组织
引导下逐渐的进入状态,走进了文本中,融进了学习小组中。但对于新初一的同
学来说,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还需要老师耐下心来用心去养成。
“语文教学如绣花”,只有穿好每一针,引好每一线,才能绣出一节节的“锦
绣课堂”。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具体要求如下:
选择“玩斑螯、摘覆盆子、听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老师读书”中
的情境来加以体验模拟(注意动作与神情的配合,一定要投入,要身临其境)。
下节课找你们来表演。
相关课程标准: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运用合作的
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了解课文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传达的生活乐趣,品赏作者含蓄、生动、简练的语言表达。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有序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写法。
3、在比较体验中,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的有益启
/J'sO
评价任务:
1、能在情境体验模拟中,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2、在品读的过程中能够从字里行间中捕捉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有效达成“教
学目标
3、能够结合具体的段落或词句谈谈你对“教学目标2”的理解和体会。
4、对本文的内涵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过程:
六、预习检测:
检测目的:
1、继续落实预习任务,强化七年级新生的预习意识,提高预习的实效性。
2、在学生充分自主体验的基础上,自然导入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好课时
间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衔接和过渡。
预习检测过程:
第一步:调查学生所选的情境,然后找相同选择的三位同学分别来演示,并把那
时那刻的心情及变化口述出来。
第二步:观众同学对他们的表演进行中肯的评价并归纳一下他们的异同。
(预设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比较共性的情感体验是:充满乐趣,十分开心、非常
快乐,自由自在,既紧张又好奇等。)
第三步:老师顺势引导并出示学习目标。
(老师:快乐有形状吗?有手感吗?有颜色吗?有气味吗?生应该齐声作答:没
有。师:好抽象啊!怎样把这抽象的快乐写的具体真切,生动形象,让读者如临
其境,产生“快乐”的共鸣呢?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揣摩,去探寻吧!
二、品读课文精彩语段,体会作者精妙的语言表达,学习作者巧妙的写景方法。
【情境导学】------“炼字传情”
此环节训练点:引导学生初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步:找两位读书优秀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八段。
第二步:出示问题:1、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说说本段中的哪些语句最能传达
出儿童捕鸟时最真实的乐趣?
(学生找到达成一致后,教师范读捕鸟过程,要把“开辟战场的急切、下饵诱鸟
的窃喜、等鸟入套的的紧张、收获战利品的兴奋”,传达出来,老师把自己的阅
读体验和同学交流,达成共识后,学生再范读。)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1)教师的范读为师生建立自然和谐的交流搭建平台。(2)
突破难点,自然引入下一问题
第三步:顺势出示问题:2、这么复杂而又微妙的心情变化,作者有没有直白的
表达?这些情感都被浓缩在哪些词语中?
(学生回答出捕鸟的动词后,老师出示问题3,进一步体会文章含蓄、准确、生
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第四步:出示问题:3、将这些词语中的“支、拉、罩”换成“竖、提、按"
好不好?为什么?
第五步:学生体会思考作答后,老师扣目标梳理小结:这些动词既准确、形象
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让读者们身临其境,又含蓄地表达了儿童捕鸟时的兴
奋欢乐的心情,引发读者的共鸣。
学习方式:
1、生先结合自己的体验自主体会揣摩。(提醒学生始终要追寻自己心的方向,
因为心灵都是相通,找到自己的心,也就能揣摩出作者的心。)
2、在师生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学生能打开思维,畅所欲言。
【合作探究】-------“写景妙悟”
此环节训练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有序地描写事物的写法。
激趣并引出探究点:有一件事让我很痛苦,那就是批改写景类的学生作文。
因为“乱、假、空、俗”,是历来写景作文的弊病。同学有没有同感?想不想“根
治”?有一味药方,那就是课文中写景的精彩语段。(齐读第二段)
出示教学目标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真切、有序、生动地描写事物的写法。
出示探究点:1、抓特点--“准”
2、不捏造--“真”
3、杂不乱--“序”
4、巧表达--“彩”
第一步:老师对“准、真、序、彩”逐项通俗的解释,可举例说明。
第二步:学生距自己的理解,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加以分析。
第三步:老师根据学生作答的情况进行适时地点拨引导。
难点预设:4、巧表达-一“彩”的切入点不好找。
难点突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词语的运用和修辞手法两个角度去切入。(此
处对修辞的判定以及赏析的简单方法加以明确落实。)
小结并引出第五个探究点:刚才说了那么多写景的技巧,其实技巧犹如人体
骨架和血肉,情感才是文章的灵魂。就本段而言,灵魂就是“快乐”。在作者的
笔下,快乐是眼睛看到的,是耳朵听到的,是舌头尝到的。(有形、有声、有味)。
你能找到它们吗?(引导学生学习充分调动感官多角度写景的手法)
学习方式:
个人、小组、老师的三边互动完成。
三、比较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比较探究】——“感悟童真”
此环节训练点:在比较体验中,引导学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
自然、人生的有益启示。
出示探究问题:有人认为,百草园是乐园,三味书屋是苦屋,你赞同这种说
法吗?为什么?(提醒学生应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自己的阅读体验来回答为什
么。)我们该如何快乐地生活和学习呢?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恰当的时候出示关于本文主题内涵的不同理解。
1、本文是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来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相对
比,从而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本文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
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
害。
3、本文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
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言之有理即可,但如果看不到童心、童真、童趣的一面则应加以引导。)
学习方式:
1、老师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点拨。(例:生过于偏激时,观点不明时,理由不充
分时,脱离文本时应加以引导点拨)
2、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3、也可根据情况组织一次小辩论。
四、训练反馈。
独立完成《助学》“学习测评”第5、6、7、9、12。单元检测(一)9一14题。
六、布置作业。
仿写捕鸟过程的描写,写一段有趣的经历。
要求:1、不少于100字。
2、应力求用词准确生动,感情饱满真挚。
3,完成后交与小组长检查量化。
板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炼字传情:扫、露、支、撒、系、牵、拉、罩
写景妙悟:准、真、序,彩
感悟生活:童心、童真、童趣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颇费了一番脑筋,既要考虑名家名篇的教
材特点,又要兼顾本单元的主题特色,还得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
还得明确考试的方向。最后,在充分学习研究了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助学后,
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传达的生活乐趣,品赏作者含蓄、生动、
简练的语言表达。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有序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写法。3、
在比较体验中,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人生的有益启示。
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合理地运用我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认
知的规律,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预设难点,预设衔接过渡,使教学目标的完成
能够做到“水到渠成。”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
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
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有法,却无定法。我坚信:只要追求完美,不断创
新,便自有源头活水来。
七上语文第0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
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
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
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教学方法:自读、探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
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
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
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二、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展示相关图片)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房房屋买卖按揭问题解析
- 寒假工代理协议书
- 招标代理专项补充协议范例
- 电脑批发购销合同
- 绿化托管服务合作风险控制
- 木匠分包合同模板
- 公积金借款合同范本
- 熟石灰原料购销购销合同
- 企业服务合同模板
- 专业设计勘察劳务分包
-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必刷测试卷(1)含答案
- 中建塔楼幕墙屋面环轨拆卸专项施工方案
- 2024年四川省高三语文第一次联合诊断性考试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青春的选择
- 场地道路施工方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规划设计方案》
- GB/T 15723-2024实验室玻璃仪器干燥器
- 吊篮操作和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 《失血性休克查房》课件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
- 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