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综合素养提升训练
一、温故知新(12分)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XC)
1①今陛下或昆山之玉
A,[②一篇之中三篡意焉
|①王者不却众庶
B,[②却话巴山夜雨时
1①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仁[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①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②尧七天下于许由
【解析】A.①求得,②表达;B.①推辞,拒绝,②再;C.攻克、攻取;D.①辞
让,②转让。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3分)(AC)
A.考吾老以及人之老
B.汝幸而偶我
C.卒不忍独善其身
D.意洞手书
【解析】A、C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B名词活用为动词,D名词作状语。
3.下列句子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3分)(AD)
A.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B.大王来何操?
C.若属皆且为所虏。
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解析】AD都是判断句,B是宾语前置句,C是被动句。
4.下列对本单元课文内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XC)
A.《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是马克思参加《人民报》创刊四周年宴会时
所作的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著名演说。演说的中心观点是无产阶级在社会革命中
起主要作用,最终会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
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介绍了马克思逝世的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以及伟大贡
献,采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C.《谏逐客书》中的“谏”,是下对上进行劝诫或平级互相劝告的用语,本文是李斯
为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而写的一篇奏章。
D.《与妻书》是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夜里写给妻子陈意映的。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与《谏逐客书》中“书”的含义不同。
【解析】“平级互相劝告”不对。
二、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诗与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虽分属于语言和造型两个艺术种类,
有着各自的审美特征,然而二者却紧密相连。中国诗与中国画在文化基础、境界追求,以及
对情与意的表达上是一致的。正因为此,在中国文化的演进过程中,诗与画成为中国文人表
达情志的两种重要手段,是故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关
于诗画关系的经典表述。
翻开中国历代名人大字典,诗人与画家不在少数,兼善诗词、绘画的大家,亦占有不小
的比例。在受禅宗思想深刻影响的唐宋时期,出现了唐代王维、皎然,五代贯休、巨然,北
宋惠崇、苏轼,南宋法常等既是诗人亦是画家的文人名士。他们的诗词、绘画都充分体现了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我们今天品读、吟咏中国诗,欣赏、创作传统中国画,也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深
切体悟,否则可能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诗与中国画
共同的根基。中国诗与中国画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它们深受中国传统文
化的滋养,有着高度的文化同一性。从文者、习画者离开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单取诗
词、绘画之形,虽异常刻苦,往往也只得其表,难取其实。同理,欣赏者没有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理解与把握,在优秀的中国诗词与中国画面前,也将难以体味出其丰富的内蕴与妙处。
境界是中国诗与中国画所崇尚的追求。伴随禅宗思想的演进,中国传统文人对境界的追
求更上一层楼。禅宗对“空性”“顿悟”的认知,也促进了中国文人对文学艺术的理解。中
国诗与中国画在唐宋时期的高度发展,与这些有极大关系。禅宗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影响的
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使中国文人的审美经验与审美追求臻于境界化,代表人物首推唐代诗人、
画家王维。王维于"有"中透视"无",以禅境入诗境、画境。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
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王维的诗境与画境是统一的。王维的诗画虽
常常隐退对人物的描写或描绘,但他却让笔下的山水有了呼吸,剥离出其独立自在的精神,
营造出“空、远、静、寂”之境。
诗词、绘画是中国文人用以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北宋文人画家群体尤其体现了这
一特点。他们的诗与画“主情”,突破了唐代及以前中国诗、中国画以叙事、再现为主的特
点。唐代画家吴道子,尽管其画中也具有抒情性,能运用线条娴熟地表达感情,但他在画中
的“抒情”还基本居于次要地位,是为叙事服务的。直到禅宗兴起,独具特色的中国文人画
开始产生,此时中国画的“抒情”逐渐转变为“主情”。他们于画面上舍形取意。苏轼以诗
的形式阐述绘画道理时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当
然,中国诗与中国画对境界的追求,与道家“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主张,儒家诗学“言
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追求等都有着重要的联系。
由此可见,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映照、彼此生发。现代学者钱钟书
说:“诗和画号称姊妹艺术。有人进一步认为,它们不但是姊妹,而且是挛生姊妹。”是故
文人读书写作之余近墨,或是画家创作闲暇之时撰文、作诗,皆是其情发意至之时的一种自
然流露,亦是其文化陶冶后的必然。中国诗与中国画的创作者和欣赏者,都需要在传统哲学、
诗词、绘画三方面融会贯通,才能在文学艺术的鉴赏与创作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编自冯朝晖《“享生姊妹”:中国诗与中国画》)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XD)
A.中国诗与中国画虽分属于语言和造型两个艺术种类,但文化基础、境界追求、表达
方式等相一致。
B.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画、中国诗的根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切体悟就能创作欣赏
中国诗、1HIo
C.禅宗思想的演进,推动唐宋时期中国诗、画的高度发展,从而带动中国传统文人对
境界的追求。
D.唐代及以前的中国诗和中国画以叙事、再现为主,禅宗兴起后,独具特色的中国文
人画开始出现。
【解析】A.“表达方式等相一致”理解错误,原文是“对情与意的表达上是一致
的”。B.“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切体悟就能创作欣赏中国诗、画”分析错误,原文是“我
们今天品读、吟咏中国诗,欣赏、创作传统中国画,也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深切体悟”。
C.关系颠倒,根据原文,应是禅宗思想的演进,推动中国传统文人对境界的追求,从而带
动唐宋时期中国诗、画的高度发展。故选D。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B)
A.文章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回溯中国诗、画的发展情况,论述了中国诗与中国
画的密切关系。
B.文章列举既是诗人又是画家的王维、皎然等唐宋文人名士,论证了中国诗与中国画
的文化同一性。
C.文章引用苏轼评论王维的话语和现代学者钱钟书的话语,属于引用论证,增强了文
章的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论述了中国诗、中国画相互映照、彼此生发的整体关
系,层次清晰。
【解析】B.“论证了中国诗与中国画的文化同一性”错误,列举唐宋文人名士,是
为了引出中国诗词、绘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话题。故选B。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XB)
A.从文、习画不可单取诗词绘画之形,否则徒得其表;中国北宋时期的文人画往往在
画面上体现舍形取意的美学主张。
B.唐代画家吴道子对中国文化精髓的体悟不够深切,所以他的画虽然具有抒情性,但
难以突破以叙事、再现为主的特点。
C.王维以禅境入诗境、画境,在诗、画中常常隐退对人物的描写或描绘,表现出山水
独立自在的精神,体现出境界之美。
D.中国诗与中国画是一个有机整体,文人作画、写诗是其情发意至,在传统哲学、诗
词、绘画三方面融会贯通,则效果更佳。
【解析】B.“吴道子对中国文化精髓的体悟不够深切”错误,这一信息于文无据,
文中只是说“唐代画家吴道子,尽管其画中也具有抒情性,能运用线条娴熟地表达感情,但
他在画中的‘抒情'还基本居于次要地位,是为叙事服务的";另外,唐代的画“以叙事、
再现为主”与“对中国文化精髓的体悟”无关。故选B。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诸葛恪字元逊,与顾谭、张休等侍太子登讲论道若,并为宾友。孙权大会群臣,命恪行
酒,至张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饮,目:“此非养老之礼也。”权曰“卿其能令张公辞
屈,乃当饮之耳。”恪难昭日:“昔师尚父①九十,秉旄仗钺,犹未告老也。今军旅之事,
将军在后,酒食之事,将军在先,何谓不养老也?”昭卒无辞,遂为尽爵。恪之才捷,皆此
类也。恪以丹杨山险,屡自求乞为官。丹杨地势险阻,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皆仗兵野逸,
时观间隙,出为寇盗。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权拜恪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授梁戟武骑
三百。恪到府处会内诸酱罗兵幽里但缮蓬黄丕与交笠佚其爸穆赞熟辄纵兵芟刈便无遗种于是
山民饥穷,渐出降首。臼阳长胡伉得降民周遗,遗旧恶民,困迫暂出,内图叛逆,伉缚送诸
府。恪以伉违教,遂斩以徇,以状表上。民闻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已,于是老幼
相携而出。权嘉其功,遣曲干1卜封薛综劳军。综先移恪等日:“功轶古人,勋超前世。主上
欢然,故遣中台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劭劳。”拜恪威北将军,封都乡侯。恪乞
率众佃庐江、皖口,因轻兵袭舒,掩得其民而还。复远遣手售,观相径要,欲图寿春,权以
为不可。权摹,恪与弟公安督融书目:“大行皇帝委弃万国,吾父子兄弟,并受殊恩,肝
心圮裂。皇太子以丁酉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吾身受顾命,辅相幼主,窃自揆度,
恐损先帝委付之明,是以忧渐惶惶,所虑万端。”恪更拜太傅。于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
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恪传》)
【注】①尚父:亦作“尚甫”,指商末周初时期吕望,即姜尚姜子牙。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XC)
A.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
种/
B.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
种/
C.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
种/
D.恪到府/乃分内诸将/罗兵幽阻/但缮藩篱/不与交锋/候其谷稼/将熟辄纵兵芟刈/使无遗
种/
【解析】“幽阻”指“幽阻之地”,是“罗兵”的处所,“罗兵幽阻”即“罗兵于幽
阻之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谷稼”是“将熟”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纵兵芟刈”是手段,“使无遗种”是目的;另外,“兵”既是“纵”的宾语,又是“芟刈”
的主语,“纵兵芟刈”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
A.道艺,指道德和技能;也可指道士、方士修炼长生之术。文中的意思是前者。
B.尚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令为虚职后,尚书仆射成为尚书省的长官。
C.斥候,亦作“斥垠”,指侦察,候望;也指侦察、候望的人或用于瞭望敌情的土堡。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去,也可用于帝王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解析】A项,“道艺,指道德和技能”错误,道艺是指学问和技能;从语境“讲论”
来推测,不可能是讲论道德。故选A。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
A.诸葛恪才思敏捷,使得张昭词穷。诸葛恪以姜子牙九十岁仍带兵作战,而张昭则远
离战事、饮食优先来反驳张昭的批评,说明自己并没有不奉养老人。
B.请葛恪不畏艰难,屡次主动请缨。诸葛恪请求到丹杨做郡守;还请求率众到庐江、
皖口屯田,偷袭舒县、掠夺人口;派侦察兵,图谋寿春;十分积极。
C.诸葛恪富有谋略,招引山民出降。丹杨地势险峻,百姓难以约束,诸葛恪围而不攻,
并且以割麦绝粮、斩杀胡伉等手段诱使山民出山自首,成效明显。
D.诸葛恪忠心事主,尽心辅佐幼主。孙权死后,诸葛恪唯恐辜负先帝遗命,考虑的事
情特别多,任太傅后,采取了一系列的仁政措施,受到百姓的爱戴。
【解析】A项,“说明自己并没有不奉养老人”错误,文中“养老”不是奉养老人
的意思,而是尊奉老人、尊敬老人的意思。故选A。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幽邃民人,皆仗兵野逸,时观间隙,出为寇盗。
译文:那些住在深远山区的民众,都手持武器粗野放肆,常常看准空隙,出山掠夺。
(2)民闻伉坐执人被戮,知官惟欲出之而己,于是老幼相携而出。
译文:百姓听说胡伉因为捉拿山民获罪被杀,知道官府只想让他们出山而已,于是老
幼互相搀扶出山。
【参考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与顾谭、张休等随侍太子孙登讲习学问技艺,一同成为太子的宾客朋友。
孙权大会群臣,命诸葛恪斟酒劝酒,到了张昭面前,张昭早已有醉意,不肯喝酒,说:“这
不是敬养老人的礼节。”孙权说:“你如果能让张公理屈词穷,他就会喝下这杯酒。”诸葛
恪反驳张昭说:“从前姜太公年纪九十,仍然执旗持钺(率兵打仗),没有说自己年老。如今
行军征战,请将军您在后;饮酒吃饭,请将军您在前,怎么能说是不敬养老人呢?”张昭最
终无言以对,于是喝干了杯中酒。诸葛恪才思敏捷,都像这样。诸葛恪认为丹杨郡山势险峻,
多次主动请求做那里的官。丹杨地势险阻,山谷万重。那些住在深远山区的民众,都手持武
器粗野放肆,常常看准空隙,出山掠夺。自从前代以来,就管束不住他们。孙权任命诸葛恪
担任抚越将军,兼任丹杨太守,授予他三百个持仪仗的骑兵。诸葛恪到达丹杨郡太守府后,
就分别安排众将领,布置士兵在幽阻之地驻扎,只修筑防御工事,不和山民交战,等到庄稼
将要成熟的时候,就出动军队进行收割,连种子都不留下来。于是山民饥饿穷困,渐渐出山
投降自首。臼阳县长胡伉得投降山民周遗,周遗过去作恶多端,因为生活所迫暂时出山,但
内心图谋叛变,胡伉捆绑他将他送到郡府。诸葛恪认为胡伉违反教令,将胡伉斩首示众,将
事情用表章上奏。百姓听说胡伉因为捉拿山民获罪被杀,知道官府只想让他们出山而已,于
是老幼互相搀扶而出。孙权嘉奖他的功劳,派遣尚书仆射薛综慰劳军队。薛综先送文书给诸
葛恪等人道:“(你们的)功业超过古人,功勋超越前代。主上高兴,特地派遣中台近侍官员,
迎接将军犒劳赏赐,来表彰你们伟大的功绩,慰劳辛劳的将士。”任命诸葛恪为威北将军,
封都乡侯。诸葛恪请求率百姓在庐江、皖口屯田,趁机率轻兵偷袭舒县,乘其不备掠夺那里
的百姓回来。又向远处派遣侦察人员,察看必经之路,打算图谋寿春,孙权认为不可以。孙
权病死。诸葛恪给弟弟公安督诸葛融写信说:“大行皇帝抛下国家,我们父子兄弟,都受到
皇帝特殊的恩典,(皇帝去世)我们的肝和心都破碎分裂。皇太子在丁酉年即皇帝位,我悲喜
交加,不知所措。我身受先帝临终遗命,辅助幼主,自己私下估量,恐怕辜负了先帝委托重
任的英明,因此忧虑惭愧,想了很多事情。”诸葛恪改任太傅。于是取消设置耳目之事,裁
处多余的军政官员,免除拖欠的赋税,取消关隘所征税款,各项政事注重给百姓恩惠,百姓
没有不高兴的。诸葛恪每次外出,百姓都伸长脖子观看,想看看他的样子。
四、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13题。
寓驿舍①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鲸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②。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
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墟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
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
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B)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
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鳏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奋发有为和超
然物外的情感。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
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
情沉郁而强烈。
【解析】B项,“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错误,应是“物是人非”。颔联运用
两个典故,“鳏自化”用《庄子•逍遥游》鳗化为鹏故事,喻指不少得志者飞黄腾达,官运
亨通,但他们扶摇直上,与我本不相干;“鹤仍归”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
来的故事,一方面写自己此日旧地重来,一方面有物是人非之叹。这一联用的两个典故,格
言升沉异势,深寓感慨,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物是人非的感叹。故选B。
13.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
着门,空荡荡的,营造了驿舍荒凉幽寂的特点,抒发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2)动作描写。
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3)对比手
法。尾联用今昔对比,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
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
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猛禽的不合群来写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两句是“鹫鸟之不
群兮,自前世而固然”O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极力渲染
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两句写出了小石
潭源头悠远、溪流两岸交错曲折的特点。
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小时候,每年秋收后,生产队里总有一方几十亩的地块,翻耕后就闲在那里,而且一直
“晾”到开春。农人说这是让地歇歇。几千年来的农耕实践,让一代代农人懂得,种庄稼不
仅消耗人力、畜力,还消耗地力。只有地力得到了恢复,农业生产才能o地力一旦
衰竭,我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就了。祖先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保住了地力,养活了
一代代人——这就是我们的农耕文明。
对于土地,不但要耕,还要养。正如《吕氏春秋》中《土容论・任地》篇所云,“凡耕
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今天,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众多
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保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不但是要保住面积,更是要保住地力。
我们再也不能以所谓“现代化”农业增产增收手段,透支地力,否则,就是O
让早已疲惫不堪的耕地喘口气,为她卸载减负,让她休养生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
发展——如今,这样的道理o不过,“让地歇歇”,唤起了我钦佩先辈农耕智慧,
也让我为作出国家耕地休耕轮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备感欣喜。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D)
A.循序渐进岌岌可危竭泽而渔不言而喻
B.循序渐进岌岌可危缘木求鱼不可理喻
C.持续发展危在旦夕缘木求鱼不可理喻
D.持续发展危在旦夕竭泽而渔不言而喻
【解析】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持续发展:强调
连续,不间断。语境强调的是农业生产能够持续进行下去,故选用“持续发展"。危在旦夕:
危险就在眼前。岌岌可危:指局势或处境非常危险。语境是说地力一旦衰竭,我们的生存就
危险了,强调危险就在眼前,故选用“危在旦夕”。竭泽而渔: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
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语境说的是我
们不能为了农业增产增收而透支地力,故选用“竭泽而渔”。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
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语境说的是这种道理不
用说明,大家都明白,故选用“不言而喻”。故选D。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
A.“让地歇歇”,我唤起了对先辈农耕智慧的钦佩,也让我为国家制定耕地休耕轮作
的重大决策部署备感欣喜。
B.“让地歇歇”,我唤起了对先辈农耕智慧的钦佩,也为作出国家耕地休耕轮作的重
大决策部署备感欣喜。
C.“让地歇歇”,让我为国家作出耕地休耕轮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备感欣喜,也唤起了
我对先辈农耕智慧的钦佩。
D.“让地歇歇”,唤起了我对先辈农耕智慧的钦佩,也让我为国家作出耕地休耕轮作
的重大决策部署备感欣喜。
【解析】A.结构混乱,“我”应该放在“唤起了”的后面;“制定”与“部署”搭
配不当,原句“作出”不需要修改。B.结构混乱,“我”应该放在“唤起了”的后面;“作
出”缺少主语,结合前句的修改,应把“也为作出国家耕地休耕轮作……”改为”也让我为
国家作出耕地休耕轮作……”。C.不合逻辑,应该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表达,把“让我为
国家作出耕地休耕轮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备感欣喜”和“唤起了我对先辈农耕智慧的钦佩”
调换位置。故选D。
1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第一处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XC)
A.“卖——西瓜——啦!”夏天的大街小巷总会传来这样的吆喝声。
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一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
D.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一而且要背出来。
【解析】文中第一处破折号的作用是总结上文。A.表示声音的拉长或延续。B.表
示话题的转换。C.表示总结上文。D.表示意思的递进。故选C。
1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
过80个字。(5分)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印发制止餐
饮浪费行为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强调,各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指示批示精神,以党支部为单位召开“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专
题组织生活会,对标对表、自查自纠。坚决制止机关食堂浪费,严格成本控制,制定餐饮文
明公约。严格公务活动用餐管理,依规严控公务活动数量、时间和规模,严格执行会议、培
训、公务接待、出差用餐标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
为各级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答案]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行动方案;要求各
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制止机关食堂浪费;严格公务活动用餐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几乎所有人都得过流感,出现过呼吸道的病症,但很多人不知道,流感这种病原本跟人
类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来自于鸟类,而且这种病本来跟呼吸道也没半点关系。怎么回事呢?
其实,①,而不是呼吸道。②。一个鸟类流感病毒,只需要几个简单的突变,就能
摇身一变,成为感染人类的新型病毒。人类呼吸道细胞表面的受体和鸟类消化道细胞的受体
非常接近。于是,当这些从鸟类身上突变而来的新型病毒传到人身上的时候,©,也就
是“流感”。
[答案]①流感病毒感染的是鸟类的消化道一②但是病毒是会“突变”的一③引起
的就是人呼吸道的病症
七、写作(60分)
20.根据下面材料作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国家文化软实力
明显提高,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文化商业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
象开始出现。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
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赫胥黎曾在《美丽新世界》中担心:“人们被淹没在信息和无聊琐事的汪洋大海,他们
不愿读书,甘愿享受充斥着感官刺激和欲望的庸俗文化。”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的哪些认识和思考呢?请联系现实,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发表自己的
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母婴健康管理与月嫂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大型购物中心广告牌制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算法授权使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国际教育服务电子支付结算合同
- 2025年度国内货运车辆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2025年环保木屋安装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合同
- 2025年度股权抵押担保合同(金融科技领域定制版)
- 2025版暑期实习岗位劳动合同汇编3篇
- 2025年度苗木种植基地租赁与经营合同(二零二五版)
- 2025年度铁矿石贸易信用保险合同模板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 2024年英语高考全国各地完形填空试题及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餐饮管理及无线自助点单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服装门店批发管理系统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体育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三章体育目的
- T-GDASE 0042-2024 固定式液压升降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 香港朗文4B单词及句子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五章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 财务部规范化管理 流程图
- 断绝关系协议书范文参考(5篇)
-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