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含有大量体液,约2/3的体液属于内环境B.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以维持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中pH、温度等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约占三分之一)和细胞内液(约占三分之二)。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2、所谓渗透压,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详解】A、人体含有大量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约2/3的体液属于细胞内液,A错误;B、组织液与血浆可相互转化,组织液可单向转化为淋巴液,淋巴液可单向转化为血浆,B错误;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D、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是内环境,D错误。故选C。2.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过度通气使血浆H2CO3浓度或动脉血CO2分压降低而导致pH升高的现象,患者可能出现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症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维持内环境pH稳态主要依靠细胞内的多种缓冲对B.症状明显的患者内环境pH可能大于7.45C.情绪激动时呼吸急促可能引起呼吸性碱中毒D.患者可佩戴N95口罩以缓解症状【答案】A【解析】【分析】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详解】A、缓冲对相关物质位于内环境,不在细胞内,A错误;B、内环境正常的酸碱度在7.35-7.45之间,呼吸性碱中毒会导致患者内环境pH大于7.45,B错误;C、情绪激动时呼吸急促,会导致肺过度通气,进而可能引起呼吸性碱中毒,C正确;D、患者可佩戴N95口罩增加CO2分压,进而缓解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症状,D正确。故选A。3.图为常见的三种神经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经元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器都分布在胞体部分B.假单极细胞中,周围突末梢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C.在视网膜双极细胞中,神经递质可以由树突末梢或者轴突末梢释放D.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元是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两部分,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递方向通常是由树突→胞体→轴突进行传导。【详解】A、神经元细胞的胞体是神经元的细胞核分布的部位,细胞器也主要分布在胞体部分,但轴突部位也有细胞器分布,如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在突触小体的部位有分布,A错误;B、假单极细胞中,周围突末梢为树突末梢,其不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因为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存在的部位,突触前膜是释放神经递质的部位,也是发出信号的部位,B错误;C、在视网膜双极细胞中,神经递质通常由轴突末梢释放,树突末梢中没有神经递质的存在,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传导形式是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据此可推测,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可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进行,D正确。故选D。4.上课时老师忽然提问某个同学,这种情况下,该同学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会发挥作用。下列有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是自主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按照信息传递方向,它们分为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C.它们调控躯体运动,一般不受意识控制D.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答案】D【解析】【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A错误;B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属于传出神经,它们一般调控内脏器官等的活动,一般不受意识控制,所以又被称为自主神经系统,BC错误;D、该同学在突然听到老师提问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此时该同学心跳加快、加强,兴奋性升高,D正确。故选D。5.用橡皮锤叩击膝盖下方的肌腱,能引起膝盖处股四头肌肌腱内的感受器兴奋,导致股四头肌收缩和股二头肌舒张,共同完成膝跳反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感受器为传入神经末梢B.刺激传入神经,也能引起膝跳反射的完成C.图中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D.个别学生因过度紧张未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说明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以电信号形式传递,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即神经递质的形式传导。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就这样,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详解】A、传入神经末梢构成了感受器,A正确;B、刺激传入神经,能引起反应,但是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是反射,B错误;C、在反射活动中,兴奋无论在神经纤维上还是在突触中都是单向传递的,C正确;D、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但是大脑可以有意识的控制,因过度紧张未完成膝跳反射实验说明神经系统存在大脑对脊髓的分级调节,D正确。故选B。6.人在情绪压力下,5-羟色胺(5-HT)含量会降低。图示为5-HT在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多巴胺能神经元间传递信号的过程,5-HTIA是5-HT的受体,该过程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从而增强抗压能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5-HT可与5-羟色胺能神经元上的5-HTIA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人在情绪压力下,多巴胺能神经元对Na+的通透性降低C.释放5-HT使突触前膜膜面积增加,回收5-HT则相反D.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时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机体中色氨酸能转化为5-HT,5-HT与5-HTIA结合,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从而增加抗压能力。【详解】A、5-HT可与多巴胺能神经元上的5-HTIA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错误;B、人在情绪压力下,5-羟色胺(5-HT)含量会降低,则多巴胺能神经元对Na+的通透性降低,B正确;C、释放5-HT使突触前膜膜面积增加,通过转运蛋白回收5-HT不影响膜面积,C错误;D、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时Na+大量内流,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B。7.如图为血液流经人体某器官的模式图。A端表示流入器官的血液,B端表示流出器官的血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该器官是肾脏,则B端血液中的尿素浓度高于A端B.若该器官是肝脏,则餐后半小时B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低于A端C.若该器官是小肠,则餐后半小时B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于A端D.若该器官是胰腺,则饥饿状态下B端血液中的血糖含量低于A端【答案】A【解析】【分析】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详解】A、若器官是肾脏,肾脏是尿液排出的器官,在排出尿液的同时,也会排出尿素,所以B端血液中的尿素浓度低于A端,A错误;B、若该器官是肝脏,饭后半小时血糖含量较高,流经肝脏时,血糖进入肝脏合成肝糖原,所以B端血液中血糖含量低于A端,B正确;C、若器官是小肠,餐后半小时,随着食物被消化吸收,当A端血液流经小肠后,B端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高于A端,C正确;D、若器官是胰腺,在饥饿状态下,A端的血液流经胰腺后,B端的胰高血糖素含量高于A端,当讨论血糖血糖变化时,此时胰腺细胞是组织细胞的一种,需要消耗葡萄糖,B端小于A端,D正确。故选A8.机体内血糖浓度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某实验小组探究了三种激素单独或联合作用调节血糖的效应,实验前血糖浓度为5.0mmol/L,血糖浓度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单独作用时,0.5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肾上腺素B.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大于各自效应的总和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作用表现出相抗衡的关系D.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皮质醇升高血糖的作用不明显,三种激素共同使用升高血糖的作用最明显。【详解】A、据图分析,激素单独作用时,0.5h内升高血糖最快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A错误;B、3h时,三种激素联合作用升高血糖的效应为12.8-5.0=7.8(mmol/L),三种激素各自效应的总和为(6.9-5.0)+(5.7-5.0)+(5.2-5.0)=2.8(mmol/L),前者明显大于后者,B正确;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能升高血糖,二者在调节血糖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错误;D、实验结果可证明血糖浓度受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醇调节,但实验结果不能证明血糖浓度不受甲状腺激素调节,D错误。故选B。9.原发性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继发性甲减主要指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的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图I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A、B、D代表器官,a,d代表激素。为了初步诊断甲、乙、丙三人甲减的原因,分别给他们及一健康人注射适量且等量的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并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时分别测量四人血液中TSH(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II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I中A是垂体,血液中激素b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d分泌减少B.若注射TSH后患者的摄碘率有所升高,则该患者属于原发性甲减C.依据图II测得的结果推测,甲、乙、丙三人中最可能患有原发性甲减的是丙D.图II中甲、乙可能分别患垂体性继发性甲减和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Ⅰ,通过b可以对A和D两个器官起作用,说明b是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a是促甲状腺激素,A是垂体,d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是下丘脑。分析图Ⅱ,健康人注射TRH后,TSH的含量增高;甲注射前TSH含量比健康人低,注射后和正常人一致,说明甲的病变部位是下丘脑;乙注射前TSH比健康人低,注射后依然低,证明乙的病变部位是垂体;丙注射前TSH偏高,注射后更高,说明丙的病变部位是甲状腺。【详解】A、由b可反馈调节A和D,且D能调节A的分泌可分析出,图I中A是垂体;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血液中激素b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A错误;B、原发性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注射TSH后摄入碘不变,B错误;C、依据图II测得的结果推测,甲注射前TSH含量比健康人低,注射后和正常人一致,说明甲的病变部位是下丘脑;乙注射前TSH比健康人低,注射后依然低,证明乙的病变部位是垂体;丙注射前TSH偏高,注射后更高,说明丙的病变部位是甲状腺,甲、乙、丙三人中最可能患有原发性甲减的是丙,C正确;D、依据图II测得的结果推测,甲注射前TSH含量比健康人低,注射后和正常人一致,说明甲的病变部位是下丘脑;乙注射前TSH比健康人低,注射后依然低,证明乙的病变部位是垂体,因此图II中甲、乙可能分别患下丘脑性继发性甲减和垂体性继发性甲减,D错误;故选C。10.抗原可分为TI-Ag和TD-Ag两类。TI-Ag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IgM抗体而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只引起体液免疫,且不产生免疫记忆;TD-Ag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IgG抗体。且产生免疫记忆,TD-Ag还能引起细胞免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细胞同时结合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才能分化为分泌IgM抗体的浆细胞B.TD-Ag能引起先天性胸腺缺陷的突变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C.肺炎链球菌表面的TI-Ag可用于研制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疫苗D.TD-Ag引发的二次免疫反应中,B细胞可增殖分化成产IgG抗体的浆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1、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2、体液免疫中的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详解】A、由题干“TI-Ag直接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IgM抗体而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可知B细胞可以直接结合抗原而无需辅助性T细胞就能分化为分泌IgM抗体的浆细胞,A错误;B、先天性胸腺缺陷的突变小鼠体内没有T细胞,故没有细胞免疫,根据题干“TD-Ag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IgG抗体”可知TD-Ag并不能引起先天性胸腺缺陷的突变小鼠的体液免疫,综上,TD-Ag不能引起先天性胸腺缺陷的突变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C、结合题干“TI-Ag只引起体液免疫,且不产生免疫记忆”可知肺炎链球菌表面的TI-Ag并不适合研制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疫苗,C错误;D、题干“TD-Ag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IgG抗体,且产生免疫记忆”,即TD-Ag能引发的二次免疫反应,在二次免疫反应中,一部分抗原能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使其迅速增殖分化成产IgG抗体的浆细胞,还有一部分抗原也仍能刺激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成产IgG抗体的浆细胞,D正确。故选D。11.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I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C.针对PD-L1研制抗体,可为治疗癌症提供新思路D.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时,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不能对肿瘤细胞起作用,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不结合时,T细胞产生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详解】A、根据图示,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时,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会减弱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A错误;B、由图可知,PD-L1蛋白与T细胞上的PD-1结合,会阻止T细胞分泌干扰素,导致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C、临床上针对PD-L1研制抗体,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抗体结合就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可为治疗癌症提供新思路,C正确;D、免疫监视是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肿瘤细胞的清除体现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故选A。12.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免疫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详解】A、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故选B。13.为探究在盐胁迫条件下,茉莉酸(JA)和乙烯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者分组处理萌发的水稻种子,各实验组加入等量的高浓度NaCl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清水,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组别对照组乙烯组乙烯+JA合成抑制剂组JA组JA+乙烯合成抑制剂组胚根长度(cm)9.04.89.04.85.0A.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添加乙烯、JA及两种合成抑制剂B.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添加一组NaCl溶液处理的对照组C.乙烯可能是通过促进JA的合成间接抑制胚根的生长D.乙烯对胚根生长的抑制可由JA合成抑制剂处理缓解【答案】A【解析】【分析】几种植物激素的作用:1、生长素:①细胞水平:促进细胞伸长,诱导细胞分化;②器官水平: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的发育。2、赤霉素: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③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3、细胞分裂素:①促进细胞分裂;②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和叶绿素的合成。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脱落酸:①抑制细胞分裂;②促进气孔关闭;③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④维持种子休眠。【详解】A、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添加乙烯,JA,及两种合成抑制剂,还有高浓度NaCl处理,A错误;B、各实验组均加入等量的高浓度NaCl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清水,因此还应有一组单纯用高浓度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B正确;CD、根据表格中前三组的实验结果推测,乙烯可能是通过促进JA的合成间接抑制胚根生长的,乙烯对胚根生长的抑制可由JA合成抑制剂处理缓解,CD正确。故选A。14.植物根向地生长与向重力性密切相关,下图为根的向重力性机制示意图。据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到内质网上,从而诱发Ca2+释放B.生长素泵可将生长素运出细胞,从而促进近地侧根细胞生长C.如施用钙调蛋白抑制剂,则根可能丧失向重力性D.除了重力,光、温度也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就是在重力的调节下形成的。植物的根、茎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除了重力,光、温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温度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和叶的衰老、脱落等生命活动,从而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此外,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温度决定的。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详解】A、据图所示,在重力的影响下,淀粉体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到内质网上,从而诱发Ca2+释放,Ca2+与无活性的钙调蛋白结合,激活钙调蛋白,已经激活的钙调蛋白会促进生长素泵将细胞内的生长素转运到细胞外,从而使生长素进入重力方向上的下一个细胞,A正确;B、生长素泵可将生长素运出细胞,从而使生长素流向重力方向上的下一个细胞,越靠近地面的细胞,所积累的生长素越多。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所以近地侧根细胞因为积累了较多生长素会被抑制生长,B错误;C、图中显示,钙调蛋白被激活后会促使生长素泵将生长素运出细胞,从而导致近地侧根细胞积累的生长素更多而被抑制生长,远地侧细胞所含生长素更少而被促进生长,所以使根向地生长,如施用钙调蛋白抑制剂,则根可能没有向地生长的现象,即丧失向重力性,C正确;D、除了重力,光、温度也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D正确。故选B。15.研究表明拟南芥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激素等共同调控下才能开花(如图),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低温处理后,补充红光可促进拟南芥提前开花B.低温处理和短时的远红光照射均可促进AGL20的表达C大于16小时长日照和30℃处理可促进拟南芥提前开花D.自然状态下,CO蛋白的积累量随季节呈现周期性波动【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低温条件下,FLC的表达受到抑制,AGL20得以表达,拟南芥开花;红光抑制开花,而远红光和蓝光则能促进拟南芥开花。【详解】A、结合题图可知,低温处理下,开花阻抑物基因(FLC)表达受到抑制,花分生组织决定基因(AGL20)得以表达,拟南芥开花,而红光会减少CO蛋白积累,不利于AGL20表达,会延缓拟南芥开花,A错误;B、低温处理可减弱对AGL20的抑制作用,促进AGL20的表达,短时的远红光照射不一定能促进AGL20的表达,B错误;C、30℃处理会导致FLC正常表达,进而抑制AGL20的表达,延缓开花,C错误;D、由题图可知,CO蛋白的积累量与光照有关,自然状态下不同季节光照强度、光照时长会发生变化,故CO蛋白的积累量随季节呈现周期性波动,D正确。故选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皮肤上的痒觉感受器能将组胺刺激引发的信号经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通过脊髓的整合上传,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并引起抓挠行为。为研究机体内PTEN蛋白和TRPV1蛋白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科研人员用组胺分别刺激正常小鼠、PTEN基因敲除小鼠和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或推测正确的是()A.小鼠产生痒觉需要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共同参与B.PTEN蛋白可提高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C.组胺刺激导致的小鼠抓挠行为属于条件反射D.TRPV1蛋白可能促进了小鼠痒觉的产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与正常小鼠相比,PTEN基因敲除小鼠30分钟内的抓挠次数明显增多,说明PTEN基因敲除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增强,PTEN蛋白具有降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的作用;与正常小鼠相比,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30分钟内抓挠次数不明显,说明TRPV1蛋白对痒觉有增强作用。【详解】A、小鼠产生痒觉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共同参与,不需要传出神经参与,A错误;B、正常小鼠相比,PTEN基因敲除小鼠30分钟内的抓挠次数明显增多,说明PTEN基因敲除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增强,PTEN蛋白具有降低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的作用,B错误;C、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组胺刺激导致的小鼠抓挠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D、与PTEN基因敲除小鼠(会产生TRPV1蛋白)相比,PTEN+TRPV1基因双敲除小鼠(不会产生TRPV1蛋白)30分钟内抓挠次数明显更低,说明TRPV1蛋白对痒觉有增强作用,D正确。故选D。17.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方式的不同,可将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电突触以通道连接在细胞之间(突触两侧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可以发生电荷移动)传递信息。为了解兴奋传导或传递的情况,某小组用神经纤维、带化学突触(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的神经纤维、带电突触的神经纤维和电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甲:神经纤维乙:带化学突触的神经纤维丙:带电突触的神经纤维注:各组电表两电极的距离相等。A.在最左端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三组电表均会发生两次反向偏转,且两次偏转间的时间间隔相同B.在最右端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甲、丙两组电表均会发生两次反向偏转,乙组电表只发生一次偏转C.若要证明化学突触上兴奋是单向传递的,只需要在乙组最左端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并观察电表是否会发生两次反向偏转即可D.在甲组最左端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引起Na+内流产生兴奋,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答案】AC【解析】【分析】电突触中电荷移动的方向取决于突触两侧电位的大小,因此神经冲动在电突触中可以以电信号的方式双向传递。化学突触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在最左端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三组兴奋均能先后传递到电表的两极,发生两次反向偏转,因为乙组是带有化学突触的神经纤维,传递速度更慢,所以乙组两次偏转间的时间间隔最长,A错误;B、在最右端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甲、丙两组电表均会发生两次反向偏转,乙组产生的兴奋只能传递到电表的右侧一极,只发生一次偏转,B正确;C、若要证明化学突触上兴奋是单向传递的,除了在乙组最左端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观察电表偏转情况,还需在最右端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并观察电表是否只发生一次偏转,C错误;D、给予适宜强度刺激后,引起Na+内流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而相邻部位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D正确。故选AC。18.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位于下丘脑的PO/AH区的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相等时设定了一个调定点,如37℃,体温整合中枢就是按照这个调定点来调节体温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体温维持在调定点,则一段时间内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在致热原作用下,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升高C.若体温低于调定点,人体会伴有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速度减缓D.人体在发热初期,达到调定点之前,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答案】C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因体体温变化而相应改变,A、B两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正常情况下体温为37℃,调定点调高后“正常”体温为39℃。【详解】A、若体温维持在某一固定值时,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A错误;B、在致热源作用下,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升高,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B错误;C、若体温低于调定点,冷敏神经元发放冲动频率增多,使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散热速度减缓,C错误;D、人体在发热初期,没有达到新的调定点之前,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从而感到寒冷,CD正确。故选CD。19.如图是人体被某寄生虫感染后,发生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m、n、p、q均能对抗原进行特异性识别B.n为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接受和传递信息C.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D.q为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和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答案】B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会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病原体侵入细胞后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与被病毒侵入的靶细胞结合,使得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详解】A、q能产生抗体,故q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B、n能分泌细胞因子,n为辅助性T细胞,n可接受树突状细胞传递的信息,能将信息传递给B细胞,B正确;C、q为浆细胞,p为B细胞,其活化需两个信号的刺激,一是一些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二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C正确;D、由图可知,q可以产生抗体,为浆细胞,浆细胞不能分裂分化为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BC。20.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类似物(6-BA)、生长素定向转运抑制剂(NPA)对顶端优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用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杨树枝条进行了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组别顶芽处理侧芽处理侧芽生长情况甲去除涂抹蒸馏水++++乙保留涂抹一定浓度的6-BA++++丙保留涂抹NPA++++++丁保留涂抹蒸馏水+注:“+”表示侧芽生长情况且数量越多表示生长越明显A.乙组和丁组对比说明6-BA可以一定程度解除顶端优势B.甲组和丙组的结果相对比,说明侧芽处的生长素只来自顶芽C.综合分析四组结果可知6-BA和NPA均能解除顶端优势,且该实验条件下NPA效果比6-BA好D.根据本题中6-BA和NPA的作用可知,二者都属于植物激素【答案】BD【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详解】A、乙和丁的自变量为是否一定浓度的6-BA处理,两者都保留顶芽,但乙组涂抹一定浓度的6-BA后,侧芽生长明显,因此说明6-BA可以一定程度解除顶端优势,A正确;B、甲和丙的自变量是有无顶芽和侧芽是否涂抹NPA,且丙中侧芽生长明显,变量不唯一,不能比较,因此甲和丙的结果不能说明侧芽处的生长素只来自顶芽,B错误;C、甲、乙、丁组实验结果说明6-BA能解除顶端优势,甲、丙、丁组实验结果说明NPA能解除顶端优势,且NPA组侧芽生长更明显,因此四组结果说明6-BA和NPA均能解除顶端优势,且该实验条件下NPA效果比6-BA好,C正确;D、6-BA和NPA能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但都是人工合成的,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而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D错误。故选BD。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21.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图表示不同刺激引起下丘脑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所能接受的化学信号有_______。(2)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起催化作用,但是能使靶细胞原有的__________发生变化,A、B、C、D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但是它们的作用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_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4)下丘脑在机体内的功能包括______等方面(写出两点即可)。【答案】(1)神经递质、葡萄糖分子、激素(2)①.生理活动②.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③.微量高效④.通过体液运输⑤.作用完成后失活(3)是组织细胞与无机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感受、传导、分泌、调节【解析】【分析】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促使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水平衡)调节中枢。【小问1详解】图中下丘脑参与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所能接受的化学信号有神经递质、葡萄糖分子、激素等。【小问2详解】激素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激素作用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是:①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②微量高效;③通过体液运输;④作用完成后失活。【小问3详解】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细胞与无机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小问4详解】下丘脑在机体内的功能包括感受、传导、分泌、调节等。22.如图为某反射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和ⓑ为电压计。用适宜刺激皮肤后,电位计ⓐ和ⓑ有电位波动,且肌肉收缩。(1)图中表示效应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反射弧为某同学的缩手反射弧。该同学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其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3)若该反射弧为某脊蛙(破坏蛙脑,保留脊髓)的搔扒反射弧。实验过程中,将蛙心静脉灌注,以维持蛙的基本生命活动。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电位计ⓑ未出现波动,未出现屈反射,其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你的实验方法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②.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③.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⑤.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及其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需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详解】(1)据图分析,图中表示效应器的结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2)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当医生用针刺其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是条件反射,其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此现象可以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3)若在灌注液中添加某种药物,将蛙左后肢趾尖浸入0.5%硫酸溶液后,电位计ⓐ有波动,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没有影响;电位计ⓑ未出现波动,未出现屈反射,说明该药物应该是抑制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所以可能的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也可能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递质;(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但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给突触后膜,而不能倒过来传递。验证此传递特点时需要选择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之间的部分,然后给予适宜刺激,观察效应器及刺激部位另一侧的传出神经以及跨过神经中枢的传入神经的电位变化。因此实验设计思路是刺激刺激电位计ⓑ与骨骼肌之间的传出神经;现象为观察到电位计ⓑ有电位波动和左后肢屈腿,电位计ⓐ未出现电位波动。【点睛】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低级中枢的调节受高级中枢的调控。23.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离不开抗利尿激素(ADH)和醛固酮的作用。图1为ADH的作用机理示意图。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离子的排出。肾素(也称血管紧张素原酶)—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体内肾脏所产生的一种升压调节体系,能引起血管平滑肌收缩产生升高血压的作用,其调节过程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渗透压是指________。(2)分析图1,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M蛋白促进_______,导致尿量减少。(3)分析图2,当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________时,肾上腺_______分泌醛固酮增加,也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最终产生升压作用。但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容易导致高血压,请根据题图提供一种开发降血压药物的思路:______。(4)当肾小管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_______。机体需源源不断地合成并分泌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激素,原因是______。【答案】(1)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水通道蛋白合成促进对水重吸收(3)①.细胞外液含量下降②.皮质③.开发出的药物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量,从而减少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的量,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4)①.增加②.激素一经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的就会灭活【解析】【分析】图1中,ADH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导致含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管腔细胞膜融合,细胞表面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促进水的运输从而增加水的重吸收。图2中,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作用下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Ⅰ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再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Ⅲ,二者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小问1详解】血浆渗透压是指血浆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小问2详解】由于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的水进行重吸收,受体位于肾小管集合管的细胞膜上。由图2可知,抗利尿激素与受体结合后,通过M蛋白促进水通道蛋白合成从而促进对水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小问3详解】细胞外液含量下降时会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肾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原—醛固酮系统,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使肾脏重吸收钠离子增加,肾素分泌增加也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从而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含量增加,产生升压作用。开发出的药物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量,从而减少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的量,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小问4详解】当肾小管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时,说明血浆的葡萄糖浓度也高于正常值,导致血浆的渗透压也比正常情况下高,因此高渗透压的血浆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激素随血液运输到靶细胞,激素一经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的就会灭活,因此需要源源不断地分泌各种激素才能维持机体激素含量的稳定。24.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欧洲野猪等)引起的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被ASFV侵染后,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在免疫应答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2)当ASFV侵入猪细胞后,需要______________发挥作用才能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免疫,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病毒则需相应的__________与之结合,将其清除,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免疫。(3)要阻止非洲猪瘟的进一步蔓延,从免疫学的角度看,最好的手段是研制出有效疫苗进行免疫预防。①疫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某研究机构已初步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为判断该疫苗的有效性,他们将未接触过ASFV的生长状况相同的生猪随机均分为两组,并编号为甲和乙,进行了如下实验:项目甲组乙组注射是否发病注射是否发病第一次实验1mL非洲猪瘟疫苗制剂否a否第二次实验1mL含ASFV制剂是1mL含ASFV制剂是a处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①.免疫防御②.细胞因子(2)①.细胞毒性T细胞②.细胞③.抗体④.体液(3)①.①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②.②1mL生理盐水③.疫苗制剂丧失了抗原性(或注射的疫苗未能刺激猪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合理即可)【解析】【分析】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即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小问1详解】病毒属于外来病原体,猪的免疫系统能消灭一定数量的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