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一地理试题2024.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24年1月1日,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成功记录了一次耀斑爆发。图为“夸父一号”运行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夸父一号”在轨运行时,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可观测宇宙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2.下列能源与“夸父一号”能量来源相同的是()A.地热能 B.潮汐能 C.煤炭 D.核能3.耀斑爆发时()A.电网可能受到冲击导致断电 B.世界各地普遍出现气温升高C.全球范围出现严重洪涝灾害 D.海底光缆通信不会受到干扰【答案】1.D2.C3.A【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夸父一号”围绕地球运转,是卫星,故属于地月系,故“夸父一号”在轨运行时,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故选D。【2题详解】“夸父一号”能量与煤炭都来源于太阳辐射,C正确;地热能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A错误;潮汐能是在月球太阳等天体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B错误;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D错误;故选C。【3题详解】耀斑爆发时扰动地球磁场与电离层,电网可能受到冲击导致断电,海底光缆通信会受到干扰,A正确,D错误;会影响气候,但不会世界各地普遍出现气温升高,全球范围出现严重洪涝灾害,BC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2023年11月29日,家住山东临沂的小杨和爸爸去爬山。几分钟后,小杨兴奋地喊:“爸爸,我找到化石了!”后经专业人士讲解,该三叶虫化石距今大概有5亿年的历史。左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右图为小杨爸爸拍摄的该化石照片。完成下面小题。4.三叶虫主要生存在()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5.三叶虫仅生活在海洋中,说明山东临沂在地质历史时期()A.气候始终高温多雨 B.发生了海平面下降C.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D.人类搬运能力较强【答案】4.B5.B【解析】【4题详解】读材料可知,三叶虫化石出现在距今5亿年,由图可知,距今5.41亿年~距今2.5217亿年期间是古生代,因此可以判断三叶虫生活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B正确,排除ACD。故选B。【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山东临沂发现了三叶虫化石,三叶虫仅生活在海洋中,说明山东临沂在地质时期曾是海洋,现在演变成陆地,发生了海平面下降,B正确。研究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可以推测这些古生物当时的生存的环境,不能由此判断古气候变化和地貌分布和特点,AC错误;人类在新生代出现,对地质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影响极小,D错误。故选B。【点睛】前寒武纪主要是藻类等原核生物时代,早古生代主要是三叶虫等软体生物时代,古生代是鱼类等脊椎动物时代,中生代是恐龙等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时代。下图为某拍摄爱好者于当地时间12时拍摄的我国东北某市(约45°N)街道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此时,图中骑行者的前进方向为()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7.某同学借助手机中的罗盘确定方向时,发现罗盘显示的是200°,则此时目标物位于该同学的()A.西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答案】6.C7.A【解析】6题详解】图示意东北某市(45°N)当地时间12时的街道景观,当地时间12时太阳位于正南方,骑行者的影子朝向正北,图中显示车身和影子接近垂直,结合骑行者车头朝向可知,前进方向为正西,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手机中罗盘的方位角以正北方向线为起点、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正北为0°,正东为90°,正南为180°,正西为270°。罗盘显示的是200°,处于180°(正南)与270°(正西)之间,因此此目标物位于该同学的西南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2023年10月,我国东北一个气球带着一只毛绒熊来到26000米的高空,之后小熊在距离放飞地点200公里处重回到地面。图为在高空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8.毛绒熊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规律大致为()A.先降后升 B.一直下降 C.先升后降 D.一直上升9.符合毛绒熊在万米高空水平漂移方向的是()A.A B.B C.C D.D【答案】8.A9.D【解析】【8题详解】对流层的平均高度是12千米,随高度升高,气温下降;平流层的平均高度是12千米至50~55千米,随高度升高,气温升高。据材料“我国东北一个气球带着一只毛绒熊来到26000米的高空”可知,该毛绒熊所在高度是平流层,毛绒熊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规律大致为先降低后升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据题干信息,气压值①>②>③>④,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在风向的右侧;高空不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D正确;BC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为近地面风,BC错误;A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左侧,为南半球高空,A错误。故选D。【点睛】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0-12千米)、平流层(12-50千米)和高层大气(50千米以上至大气上界,其中50-85千米层次气温向上递减,85千米以上气温向上递增)。(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12月30日,哈尔滨某道路两侧出现雾凇现象(左图)。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树枝上产生的白色冰晶。右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0.雾凇景观形成过程中涉及的地球外部圈层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11.雾凇景观的形成,主要因为右图中()A.①减弱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增强12.观赏雾凇景观的最佳时间是()A.晴朗微风的清晨 B.温暖多云的正午C.狂风暴雨的傍晚 D.细雨蒙蒙的午夜【答案】10.C11.C12.A【解析】【10题详解】由材料“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树枝上产生的白色冰晶”可知,雾凇景观形成过程中涉及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11题详解】图示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读图可知,图中①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②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大,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雾凇,即③大气逆辐射较弱与雾凇形成有关,C正确;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与雾凇形成的相关性较小,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雾凇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水汽充分。晴朗微风的清晨,昼夜温差大,地面气温低,微风天气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A正确;温暖多云的正午不利于水汽的凝结,B错误;狂风暴雨的傍晚,不利于水汽凝结在枝叶上,C错误;细雨蒙蒙的午夜,昼夜温差较小,气温条件不利于雾凇形成,D错误。故选A。【点睛】雾凇,其实也是霜的一种,是由冰晶在温度低于冰点以下的物体上形成的白色不透明粒状结构沉积物。其形成过程是:当过冷水雾(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便会形成雾凇。雾凇可分为两种,晶状雾凇是过冷却雾滴在温度低于0℃的物体迎风面撞冻而形成的,呈半透明毛玻璃状,密度比较大,形成时风速较大;粒状雾凇是由于冰面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差,使得过冷却雾滴蒸发,雾凇凝华增长而形成的,呈乳白色松脆粒状起伏,密度比较小,形成时风速不大。过冷却水比较充足一般形成晶状雾凇,过冷却水比较少一般形成粒状雾凇。风塔是一种具有通风降温的古老建筑物(左图a)。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右图为“风塔”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室内大厅水池的作用主要是()A.美观居室 B.用作热源 C.作为冷源 D.用于集雨14.该建筑的气流在()A.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上升 B.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下沉C.大厅内聚集、风塔中上升 D.大厅内四散、风塔中下沉15.该建筑能通风降温,所利用的地理原理是()A.地震波 B.温室效应 C.水循环 D.热力环流【答案】13.C14.D15.D【解析】【13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清凉”可知,室内大厅水池比热容较小,升温较慢,作为冷源为各个房间提供冷空气,C正确,B错误;不是为了美观,A错误;该地降水较少,室内水池不能用于收集雨水,D错误。所以选C。【14题详解】根据材料“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使周围气温降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室外空气流入“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辐合下沉,在大厅内向四周辐散,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5题详解】据上分析可知,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大,夏季水池的水比屋外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飘散到各个房间,利用的是热力环游的原理,D正确;没有利用地震波、温室效应和水循环的原理,ABC错误。所以选D。【点睛】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河北省青龙县位于东西走向的山谷中。气象观测显示,该山谷四季都有山谷风。下图示意青龙气象站观测到的2010~2022年逐时最多风向频率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6.该地吹谷风的时段最有可能是()A.9-12时 B.0-8时 C.13-17时 D.18-24时17.青龙气象站位于山谷的()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18.仅考虑山谷风的影响,该县城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为()①白天高于夜晚②夜晚高于白天③日落前后最高④日出前后最高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答案】16.C17.D18.A【解析】【16题详解】该山谷是东西走向,则山谷风应为偏北、偏南风,9-12时吹东风,A错;谷风的时段应该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白天时段且风向偏南、北,C正确;0-8时和18-24时都主要是夜晚,吹山风,BD错。故选C。【17题详解】该气象站测得的山风为北风,且山谷为东西走向,根据山谷风的形成原理,气象站位于山谷的北侧,风从北侧山坡吹向山谷,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根据山谷风的原理,白天吹谷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的浓度持续下降,日落前达到一天中最小值,③错;夜间吹山风,污染物聚集,由于山风的持续作用,导致污染物不断向山谷聚集,日出前后污染物浓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④正确;污染物浓度白天低于夜晚,①错,②正确。故选A。【点睛】山谷风的成因主要为昼夜交替过程中山坡-山谷和山地-平原间的气温差。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此外夜间下坡风和山风的运动也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河流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2022年8月下旬,长江河口遭遇咸潮入侵,随后入侵增强并持续影响长江口。观察发现,位于长江口南支沿岸的钱泾口和新建的盐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而下游的杨林与石洞口的盐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却依次滞后。图示意研究区域内长江口地形图及观测站点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推测2022年夏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天气较正常年份()A多阴雨,气温偏高 B.多阴雨,气温偏低 C.多晴天,气温偏高 D.多晴天,气温偏低20.本次咸潮入侵()A.由南支入侵,钱泾口流速大于石洞口 B.由南支入侵,钱泾口流速小于石洞口C.由北支入侵,灵甸港流速大于头兴港 D.由北支入侵,灵甸港流速小于头兴港21.图中连兴港、灵甸港和钱泾口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钱泾口、灵甸港、连兴港 B.钱泾口、连兴港、灵甸港C.连兴港、灵甸港、钱泾口 D.连兴港、钱泾口、灵甸港【答案】19.C20.C21.C【解析】【19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入海口的咸潮通常发生在冬季枯水期,而2022年的咸潮却出现在8月下旬,说明此时段长江径流量较正常年份减少,出现“洪季反枯”现象。长江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可以推测此时段内大气降水减少,多晴朗天气,气温较正常年份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20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位于长江口南支沿岸的钱泾口和新建的盐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而下游的杨林与石洞口的盐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却依次滞后。可以推测咸潮从北支水道侵入,再流入南支水道,形成北支倒灌现象。头兴港水面宽度大于灵甸港,咸潮流到灵甸港时,水面缩窄,水位升高,流速加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21题详解】由上题可知,咸潮从北支水道入侵,因此在北支水道,从外海向河口盐度递减,向南向河道盐度逐渐降低,故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连兴港、头兴港、灵甸港、钱泾口,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2)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3)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此外,高纬度海区结冰量、融冰量的大小、海区的封闭度、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地处福建省三沙湾的竹江岛,四周皆是富饶的滩涂,当地村民以养殖海蛎或滩涂采集海蚌贝类为生。在滩涂上有一条蜿蜒3600多米、时隐时现的“汐路桥”(见下左图),连接竹江岛与陆岸村落。“汐路桥”由石条依次铺成,极少使用桥墩。下右图显示12月26日竹江岛的潮高变化(潮高即潮水高度,潮高的基准面为平均海平面下241c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岛上历来有两位专职洗桥人,每天负责清洗湿滑泥泞的桥面,他们需要在12月26日()A.待桥“初现”时洗桥,共洗一次 B.待滩涂“初现”时洗桥,共洗一次C.待桥“初现”时洗桥,共洗两次 D.待滩涂“初现”时洗桥,共洗两次23.即便有小船,岛上部分村民也要“等桥来”时才前往陆岸,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聚落位置 B.水文限制 C.生产活动 D.生活习惯24.“汐路桥”在特殊地段才以桥墩作为支撑结构,这类特殊地段()A.滩涂出露久 B.滩涂高程小 C.潮流冲刷弱 D.潮流速度慢【答案】22.C23.C24.B【解析】【22题详解】右图显示当天为混合潮,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并且低潮时间契合日常作息时间。因此,洗桥人要洗两次。材料显示“汐路桥”全长3600多米,所以洗桥过程中要依靠潮水,那么就需要在潮水完全退出,即滩涂裸露前洗完,否则无水冲洗桥上淤泥,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文字信息中“富饶滩涂”“或以采集海蚌贝类为生”说明部分村民利用滩涂资源赶海谋生,等桥实际是等滩涂,在滩涂上采集蛤蛎、蛭子、跳跳鱼。而滩涂出露时无法行船,只能借由桥抵达,所以不是生活习惯,而是生产活动决定其出行方式的选择,C正确,D错误;潮起时同样可以行船抵达对岸聚落,A错误;题干中“有小船”及右图显示的潮水位高度,说明潮起时候具备行船条件,但是部分村民依然“等桥来”,可见并非水文条件限制,B错误。故选C。【24题详解】根据日常经验,桥墩作为支撑结构能够将桥面架起使其高于水面。图片显示出无桥墩处的桥直接铺设于滩涂之上,并且文字信息描述其由松木桩支撑,无桥墩处与桥墩处皆有支撑结构,所以桥墩主要目的是使桥面更高,增加出露时间,供行人出行,由此推测桥墩处地段地势较其他处低,潮水位高于滩涂时间长,导致滩涂出露时间短,滩涂高程小,B正确,A错误;滩涂地势低洼区是潮间带的潮汐通道处,汇水面积大,水流急,潮水冲刷能力强,C、D错误。故选B。【点睛】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助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白兰瓜,又名“兰州蜜瓜”,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之誉。为克服兰州自然条件对种植白兰瓜的不利影响,瓜农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如图),使白兰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根据图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题。25.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后()A.减少水的下渗量B.提高土壤温度C.增加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D.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26.归纳增铺砂砾层后影响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①蒸发②降水③下渗④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答案】25.D26.C【解析】【25题详解】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后,会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A错误。沙砾层透气性强,比热较小,白天吸收阳光,使土壤温度迅速增高;晚上保温作用差,使土层温度迅速减低,增大了土壤日温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B错误。砂砾层增铺在原有土地上,相当于一层覆膜,即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保护了土层,减少风沙等对土层的侵蚀,从而起到了保水保肥的作用,C错误、D正确。故选D。【26题详解】归纳增铺砂砾层后影响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减少了①蒸发,增加了③下渗,减少了⑤地表径流,增加了⑥地下径流,①③⑤⑥正确。增铺砂砾层对②降水和④水汽输送环节没有影响。故选C。【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负向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②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易造成城市内涝。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为研究影响坡面径流变化的因素,某小组进行了模拟实验。下图为“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模拟实验中,集水盘B中的水直接来自于()A径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28.在实验时间、降水总量一定时,若想要减少集水盘A收集的水量,可()A.减小坡面植株密度 B.加大土层黏重程度C.调快水管出水速度 D.减小透水坡面角度【答案】27.C28.D【解析】【27题详解】读图可知,集水盘B位于草的下方,草所在的坡面为透水面,据此可推知集水盘B中的水直接来自于透水面的下渗水分,C正确,ABD错误。【28题详解】读图可知,集水盘A代表的是下渗后的地表汇水,可视为地表径流。在实验时间、降水总量一定时,若想要减少集水盘A收集的水量,则需要增加透水面的下渗量。减小坡面植株密度、加大土层黏重程度、调快水管出水速度,都不利于增加下渗量,ABC错误;减小透水坡面角度,可以降低流速,增加下渗的时间,增加下渗量,D正确。【点睛】影响下渗的因素:①土壤特性:土壤特性对下渗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土壤的透水性能及土壤的前期含水量。其中透水性能又和土壤的质地、孔隙的多少与大小有关。②降雨特性:降雨特性包括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的时程分配及降雨的空间分布强度:降雨强度大→下渗强度大,历时长→下渗历时长→下渗总量大。③地形、植被:通常有植被的地区,由于植被及地面上枯枝落叶具有滞水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下渗时间,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增大了下渗量。地面起伏、切割程度不同,会影响地面漫流的速度和汇流的时间,进而影响到下渗。④人类活动:既有增大下渗的一面,也有抑制下渗的一面。每年到了某季节,某市主要行道树老叶一边掉落,新叶一边抽出,为该市增添亮丽风景的同时也给环卫工作带来压力。下图为某市该季节落叶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推测该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0.该景观图可能拍摄于()A.乌鲁木齐 B.南京 C.北京 D.哈尔滨【答案】29.A30.B【解析】【29题详解】依据题中材料可知,每年到了某季节,行道树老叶一边掉落,新叶一边抽出的景观,新芽大量长出,长新叶,应发生在每年春季气温回暖时,降水增多,树开始新芽换树叶,老叶生长周期结束进而脱落,凋落量大。A正确;夏季、秋季、冬季都不会出现大量新叶集中长出的现象,BCD错误。故选A。【30题详解】每年春季气温回暖,会集中出现落老叶、出嫩芽、长新叶同时进行的现象。这些树种在秋冬季可不通过落叶等凋落形式减少水热损耗。当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树开始新芽换树叶,老叶生长周期结束进而脱落,凋落量大,此树种在我国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京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三个城市位于温带气候区,水分或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生长温带落叶阔叶林,不会出现此现象,ACD错误。故选B。【点睛】常绿阔叶林的落叶现象其实一年四季都有,只不过每年春季气温回暖,常绿林会集中出现落老叶、出嫩芽、长新叶同时进行的现象。这些树种在秋冬季可不通过落叶等凋落形式减少水热损耗。当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树开始新芽换树叶,老叶生长周期结束进而脱落,凋落量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受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影响,北极地区近地表气温正在以全球平均水平两倍以上的速度急剧升高,北极的快速升温导致北极地表与大气相关因素(如海冰、水汽、云量以及温度梯度等)发生变化,造成地气系统辐射收支相互反馈作用增强。下图示意北极地区升温过程的主要驱动机制。(1)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与北极升温的关系。(2)简述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北极海冰和积雪变化对北极升温的放大作用。【答案】(1)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使大气吸收下垫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底层大气增温;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大气温度上升。(2)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表升温,使北极海和积雪大量融化,冰雪反射率下降,进而造成北极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增加,使北极地区升温加快,导致更多海冰和积雪融化,对升温具有放大作用。【解析】【分析】本题以北极地区变化为材料,涉及海气相互作用、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处理和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大气的保温作用可知,北极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会导致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吸收下垫面长波辐射能力提高,底层大气增温;大气中水汽和云量增加使大气增温,所以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较强的保温作用,从而加速北极的升温。【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和积雪大量融化,海冰和积雪面积减小,故地面反射作用减弱,地面和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升高;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加,湿度云量增大,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加速气温升高;气温加速升高又加速海冰和积雪融化,从而对北极升温起到了放大作用。3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某大型水库(下图)周边地理条件复杂,其西、北、东三面环山,为西南向开口的马蹄形地形。天气晴朗时会受到山谷风和湖陆风的共同影响。图1为8月16日15时水库附近气温分布(单位:℃,按气温垂直递减率统一到海平面高度),图2为该日P、Q两地风的日变化图。(1)说出该日15时P地的风向,并分析P地风速大于Q地的原因。(2)分析图1中西北部山区气温高于库区的原因。【答案】(1)P地是偏南风原因:受局地环流影响,白天盛行谷风和湖风;P地谷风与湖风叠加,风向一致,风力大。(2)白天,晴朗天气条件下,山区比同一水平面(海拔/高度)库区处,增(升)温快;水体比热容比陆地大,增温慢。【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某大型水库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气温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水库周边存在着明显的热力环流——山谷风和湖陆风,读图1可知,P地气温高于水库水面气温,北部山坡气温高于谷地水库的气温,应盛行湖风和谷风,P地位于水库北侧,因此风向为偏南风,加上图2中显示P地15时风向也为偏南风。图2数据显示,P地风速大于Q地,原因应从两地山谷风和湖陆风风向差异进行分析。因该地位于大型水库周边,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受局地环流影响,15时(白天)谷地与水库温度较低,气压高,盛行谷风和湖风;P地谷风与湖风叠加,风向一致,风力大;Q地位于水库南侧,其谷风为偏南风,而湖风为偏北风,两者风向相反,风力抵消,风力较小。【小问2详解】西北部山区气温高于库区的原因应从受热情况差异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图示时刻为白天,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同一水平面上,西北部山区处于阳坡,受遮挡少,获得太阳辐射多,热容量较小,增温快,气温高;而处于相对封闭的谷地库区,受遮挡多,获得太阳辐射少,且水库水面热容量大,增温慢,气温相对较低。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赶海”是指人们在潮落时到滩涂或礁石上采集海产品的活动。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到山东日照开展“赶海”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前,小组成员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网站“全球潮汐预报服务平台”查询了该海滩的潮汐信息。材料二:表为该日研学小组查询的海滩所在地海域逐时潮高。北京时间潮高(cm)北京时间潮局(cm)0:0033514:003802:00400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