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学校:三峡高中命题人:朱明辰审题人:宜都一中鲜健鹰当阳一中吴华勇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1.陶片刻画符号往往被部分史学家认为是进行政治选举的历史见证,我国长江流域出土史前刻符陶片数量庞大,如双墩遗址出土刻符陶片630余件,柳林溪遗址出土71件,杨家湾遗址出土200余件。这些刻符陶片可以用来研究和佐证(

)双墩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出土的刻符陶片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起源特征 B.中国石器时代可能已出现原始民主C.早期文字起源于史前陶片刻画符号 D.文化在交流融合中易形成文化圈层2.公元前536年,郑国名臣子产主持铸刑书,将本来由贵族掌握的法律公之于众,让平民在行事上拥有了主动权。子产因此接到了晋国贤臣叔向一封措辞严厉的来信,但二十年后,叔向的祖国晋国也铸了刑鼎,公布了成文法。这种变化说明(

)A.法治得到了普遍认同 B.社会处于转型时期C.晋国与郑国争霸激烈 D.早期德治法治之争3.陇右地处汉王朝的边郡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中央政府在此地设置属国管理归附较早的民族部众;同时也设置级别相当于县的道管理其他民族聚居地区,此外还设置护羌校尉处理西羌事务。这反映出(

)A.汉代民族治理政策灵活多样 B.陇右地区民族机构职能交叉C.民族地区官僚机构日趋完善 D.匈奴在陇右地区的势力衰落4.唐代的吏又称为流外官,是在朝廷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担任低级职务的人员。具备一定资历的流外吏员可以通过经史考试而升迁为流内品官,当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及门下、中书都事、主书、主事等”,往往从流外吏员中选任。据此可知,当时(

)A.科举考试是入仕的正途 B.门阀士族政治影响力下降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减缓 D.选官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5.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重新开放宁波、泉州、广州三个市舶司,并且在这三个市舶司所在地设置宾馆招待外国使节。宁波的宾馆叫做“安远”,泉州的宾馆叫做“来远”,广州的宾馆叫做“怀远”。中外商人在宾馆附近进行有限制的小额贸易。这表明(

)A.海禁政策被取消推动中外贸易迅猛发展 B.明朝与周边国家建立起平等的外交关系C.明朝在对外关系上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 D.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受到西洋诸国欢迎6.下面是清代《江南清册》记载的在皖任职的47名官员的籍贯分布图。这反映出清朝(

)A.官员任命兼顾异地治理与就近原则 B.汉族官僚掌握地方政治的主导权C.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官员的选拔 D.国家统一助推区域政治文化联系7.1907年,清政府颁布的《游学毕业生廷试录用章程》规定:凡在外国高等以上各学堂之毕业生,经学部考试合格赏给进士、举人出身,廷试及第后,再结合其学部考试等级及科名,授予相应官职。这一规定(

)①表明科举制度尚未真正废除 ②表明官员的录取方法多样化③利于推动社会治理的近代化 ④反映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8.1941年7月2日,陕甘宁边区制定施行《边区公务员考核奖惩暂行条例》,在扎实有效的干部考核作用下,延安时期“公务员不是站在老百姓头上的官僚”,他们“只是群众中间的先进分子,以自己的艰苦精神及模范作风影响推动群众”。这一考核条例()A.加强了干部管理,巩固革命根据地 B.解决了阶级矛盾,实践新民主主义理论C.巩固了两党合作,完成了民主革命 D.优化了干群关系,形成良好的政治风气9.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亚非国家,阐述中国的外交政策,如周恩来和陈毅率领的代表团对亚非13国的访问中,阐述了中国同非洲国家发展的五项原则,以及中国的对外经济援助绝不附加条件,也不谋求特权等。这些外交活动(

)A.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力量 B.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C.有利于扩大外交战略空间 D.体现了全方位外交的成果10.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对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这张表格(

)中共八大提出革命的暴风雨时期已经过去了,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斗争任务已经变为保护社会生产力顺利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法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中共十五大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明确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A.反映了中国法制建设基础的初步奠定 B.释放了恢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信号C.体现了我国治国理念的巨大发展进步 D.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11.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广场,形制自由,遍布各类公共建筑,乃是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帝国时期的罗马广场,以庙宇为主体,轴线对称,有的呈多层纵深布局,公共建筑被驱逐出去,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神庙和凯旋门。广场形制的演变折射出古罗马(

)A.政治形势的变化 B.国家政体的倒退 C.背离古希腊传统 D.社会性质的剧变12.12世纪中叶,英王亨利二世为加强王权而实行军事改革,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即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国王在军事上对服役者的依赖。骑士渐渐成为专营农牧业的小地主。这一变化(

)A.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 B.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的发展C.反映了封建关系的变革 D.激化王权与教会势力的矛盾13.1808年5月3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民众奋起抗击。法军集体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受此事件激发,西班牙画家戈雅作了画作《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如图)。此画可以从侧面解释拿破仑帝国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

)A.欧洲封建势力比资产阶级更强 B.欧洲反法同盟的持续军事打击C.法国人民逐渐厌恶非正义战争 D.殖民侵略加剧民族意识的觉醒14.如表是1860—1910年代英、德两国军官团中贵族出身的军官对比表,这主要反映了(

)国家德国英国时间将领军官团整体将领军官团整体1860—70年代1872人1872人1870人1875人贵族94%49%50%50%其他6%51%50%50%1900—10年代1911人1911人1913人1912人贵族67%33%35%41%其他33%67%65%59%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主政治程度发展的不同C.政治体制本质特征的不同 D.封建专制影响的程度不同15.签署《非战公约》时,美法两国原来不想邀请苏联参加。但苏联向记者招待会揭露公约的反苏性质,使美法两国不得不邀请苏联,苏联于1928年9月27日加入公约。截至1933年,加入公约的国家有48个,连同15个签字国,总计63国。据此可知,《非战公约》(

)A.推动了集体安全体制完善 B.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C.彻底暴露了西方反共本质 D.一定程度上修补了凡尔赛体制二、材料解析题16.【边茶贸易与边疆治理】(14分)茶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自古以来的商品文化交流中,茶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材料一“以茶治边”策略的出台是各民族不断交流的产物。在汉家典籍中,多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以茶易马,用制羌、戎”的表述。按照“以茶治边”的思路,宋代大力支持茶马贸易,推行茶叶专营垄断,不仅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补贴了冗官冗兵、积贫积弱带来的财政困难,还得到了大量的战马充实军备,提升了自己的战斗力。——摘编自王煜天《宋代以来茶叶贸易发展与“以茶治边”思想的演变》等材料二顺治十八年,达赖喇嘛主动向中央政府请求西藏输送马匹以换取茶叶。乾隆十一年,甘肃巡抚黄廷桂向皇帝上奏,甘肃番、民错处,惟茶是赖。番、民都用粮食来换取茶叶,这极大地充实了地方财政。同时清政府也以边疆地区是否恭顺与边茶贸易挂钩。在外贸方面,茶叶成为清朝吸纳白银、抵御外国商品倾销、保持贸易顺差的有力武器。……到18世纪末,在一百年的时间里,英国进口茶叶从6吨达到了11000吨,茶叶从贵族走向平民,迅速取代了酒类,成为国民饮品。大量的茶叶消费需求导致英国茶叶走私严重,同时对华贸易出现严重赤字。……清代中后期形成了三个最大的茶叶出口地:汉口的砖茶多流向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和俄罗斯;上海出口的红、绿茶销往欧洲、美国;福州出口的茶叶多是销往南洋群岛和南美洲。——摘编自罗伊·莫克塞姆《茶、嗜好、开拓与帝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推崇“以茶治边”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茶叶贸易的重要影响。(8分)17.【人民政权的建设与现代化】(14分)材料一

1933

年7月,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申报月刊》为纪念其创刊周年,发行特大号中国现代化问题号特辑,正式拉开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的序幕。下图为1933年第2卷所刊发文章中“现代化的方式路径”各种倾向所占分量(单位:篇)。——摘编自黄敏《近代现代化强国梦的话语建构——以<申报>及<申报月刊>相关文章为例》材料二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新中国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望见,“参议会”将为……所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分隔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1)根据材料一概括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式路径选择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10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延安道路”延伸为“中国道路”的具体制度表现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化道路的认识。(4分)18.【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15分)材料一《圣经》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同时,也彰显出丰富的社会规范思想。基督教要求人们立足于世俗社会来追求理想的天国,要求人们应当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创世纪》认为上帝创造了人,在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圣经》孕育了基督教法治传统的萌芽,在教会里,主教和信徒极力提倡法律的权威,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国王应服从于法律,形成了教权与王权“双峰对峙”的局面。宗教改革后,教会影响力逐渐削弱,但在西方的个人价值、尊重人格的理念及婚姻、财产、继承、犯罪与刑罚等方面,教会法都一定程度地融入了近代法律条款中。——靳浩辉《中西文化对勘视阈中的礼法之辩》材料二

近代西方国家在面对公共安全时,除了政府的积极引导外,民众个人表现出了极为突出的个体自律、自我约束和个人的主动参与。西方文化建立在科学和法律两大基础之上,这种行为文化可追溯到犹太教“摩西十诫”两千多年来对西方人的主流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影响力。它表现为对安全规章和安全制度遵守的自觉性和自律性。人们普遍关心的是,自己是否处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其心态可以描述为是一种主动的“我要安全”。日本家庭每年都进行紧急逃生演练,日本人每到一处新的环境,首先观察默记紧急出口位置。美国和日本的行人与司机已经形成一种自觉,哪怕在没有车辆行人和交警的情况下,行人与司机也遵守交通灯的指挥。——摘编自王兆善《中西方生命价值认识与安全文化的差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世纪至近代基督教对社会教化产生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在面对公共安全问题时的特点及其原因。(9分)19.【历史上的改革】(12分)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普遍形式。社会改革有两种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