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地理课前演练演讲人:日期:目录课程简介与目标地球系统与自然环境地图学与空间信息获取技术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差异自然灾害与防治对策课前演练活动安排课程简介与目标0101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科学。02学科特点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实践性。03学科体系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多个分支。地理学科概述自然地理部分01介绍地球的结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的特征、分布和演变规律。02人文地理部分探讨人口、城市、文化、政治、经济等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和演变过程。03区域地理部分分析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比较区域差异,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大学地理课程内容掌握地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自然与人文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的相互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学习目标与要求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考核方式评价标准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地球系统与自然环境02大气圈水圈包括地球上所有水体的总称,如海洋、河流、湖泊等,是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陆圈指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包括岩石圈、地幔和地核,是地球系统的基础。地球的外层气体包裹,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各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地球系统组成要素整体性自然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动态性自然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包括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区域性自然环境在不同地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如气候、植被、地貌等。有限性自然环境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需要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地球形成以来的漫长岁月中,自然环境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地质变迁,如板块运动、火山喷发等。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生物演化自然环境中的气候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如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温室效应等。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种群不断演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030201自然环境演变过程资源开发人类通过开采、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自身需求,如矿产开采、森林砍伐等,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生态破坏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十分严重,如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如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地图学与空间信息获取技术03地图分类根据地图的内容、用途和制图区域范围等,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普通地图又分为地形图和普通地理图。地图要素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这些要素是地图语言的基础。地图学定义研究地图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学科。地图学基本概念及分类地图制作技巧需要掌握地图投影、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同时还需要注意色彩搭配、符号设计和版面布局等美学要素。地图制作方法包括实地测量成图法、编绘成图法和遥感制图法等。其中,遥感制图法是现代地图制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地图制作方法与技巧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这些技术可以获取地球表层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信息。空间信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灾害监测与评估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空间信息应用空间信息获取技术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定义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组成包括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人员和方法五个部分。其中,硬件和软件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环境;数据是GIS的重要内容;人员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和能动性因素;方法指系统需要采用何种技术和管理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具有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制图输出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功能扩展。地理信息系统简介人文地理与区域发展差异04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演变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包括人口地理、经济地理、社会地理、文化地理和政治地理等方面。采用实地考察、地图分析、统计分析和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揭示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等空间过程。人文地理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方法研究内容01比较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密度和迁移模式,揭示人口地理特征的差异。02分析不同区域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发展阶段,探讨经济地理特征的异同。03比较不同区域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阐述社会地理特征的多样性。不同区域人文特征比较03政策制度环境差异政策扶持力度、市场开放程度和法律制度环境等因素,影响区域发展的活力和公平性。01自然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条件不同,影响区域发展的潜力和方向。02历史发展基础差异历史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同,导致区域发展起点和速度的差异。区域发展差异原因分析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区域发展中应用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倡导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发展模式,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加强区域内外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自然灾害与防治对策05地震由地壳内部运动引起,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可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洪水由暴雨、融雪等自然因素引起,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可导致河流泛滥、农田淹没等。台风由热带气旋形成,具有旋转性和强风、暴雨等特点,可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干旱由长期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引起,具有持续性和广泛性,可导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等。常见自然灾害类型及特点发生机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地球的自然环境、地壳运动、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有关,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地质、地貌、气候等,以及人为因素如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自然灾害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包括地面监测、遥感监测、气象监测等多种手段,用于实时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监测手段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包括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和接收等环节,及时向公众发布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应对能力。预警体系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防治对策针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如加强防震减灾、防洪排涝、防风固沙等工作。减灾措施在自然灾害发生后,采取积极的减灾措施,如组织救援、恢复重建等,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防治对策和减灾措施课前演练活动安排060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如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等;02回顾相关地图、图表和统计数据,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思考上节课所学内容与本节课的联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回顾上节课知识点0201020304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背景、涉及的知识点和解决方法;探讨如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小组讨论过程中,注重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介绍所选问题、分析过程和解决方案;其他组成员提问或发表不同见解,进行互动交流;分享交流过程中,注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合同简单版借款文本
- 菜籽植物油购销合同
- 购车合作合同模板
- 经典借款合同范本详细版
- 模板采购合同的诉讼途径
- 标准项目咨询服务合同全文
- 简易工程分包合同格式
- 水池经营合同
- 采购合同范本版本
- 购销合同的格式要点
- 【MOOC】市场调查与研究-南京邮电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公安机关理论考试题库500道
- 2024年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
- 2024油气管道无人机巡检作业标准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多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重大(2023)版信息科技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广州市海珠区六中鹭翔杯物理体验卷
- 标准查新报告
- 2025公司集团蛇年新春年会游园(灵蛇舞动共创辉煌主题)活动策划方案-31P
- 《计算机视觉》教学课件-第08章1-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1
-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人员考试真题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