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亳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评分一、单选题1.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但不是逆转录病毒,可以侵染人的肺泡细胞,导致人患肺炎。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病毒能在人的肺泡细胞内进行RNA复制B.该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C.人的肺泡细胞膜上有该病毒能识别的蛋白质D.该病毒与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不含细胞核2.“鱼香肉丝”是我国空间站内宇航员的食物之一,由猪肉、胡萝卜、木耳、青椒等烹饪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鱼香肉丝”中含有的多糖并不都能被航天员的消化系统消化吸收B.“鱼香肉丝”能为航天员提供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营养物质C.不能利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鱼香肉丝”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和蔗糖D.“鱼香肉丝”中的蛋白质已变性失活,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3.人体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途径有多种,如囊泡运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是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B.与细胞膜融合后,囊泡内的物质最终都会释放到内环境中C.囊泡运输可实现膜的转化,有利于生物膜成分的更新D.核孔可以控制蛋白质、RNA等物质进出细胞核4.酶和ATP在细胞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酶在低温和高温下活性都很低的原因不同B.酶发挥催化作用时,能为催化底物提供活化能C.细胞内ATP的合成速率越快,其含量也就越高D.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与各种酶的合成场所相同5.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坏死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但蛋白质种类会发生改变B.细胞衰老过程中,部分酶活性下降是因为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C.细胞发生凋亡时,细胞内的凋亡基因会表达,但其他基因不表达D.细胞发生坏死或癌变时,只有前者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6.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某时期的模式图,图2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所示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B.秋水仙素处理连续增殖的细胞时,图2中CD段不会发生C.图1所示细胞内染色体数小于DNA分子数,与线粒体有关D.图2中AB段细胞内染色体完成复制后,染色体数目不变7.某植物的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紫花(D)对白花(d)为显性。现有植株甲、乙,让这两株植物进行杂交或自交,出现下列现象时,不一定能证明等位基因B/b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A.甲×乙,子代的表型比例为1:1:1:1B.甲×乙,子代的表型比例为3:1:3:1C.甲×乙.子代的表型比例为9:3:3:1D.甲自交,子代的表型比例为9:3:3:18.小鼠(2N=40)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如图表示某雄性小鼠体内的4个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其中仅绘出两对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考虑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染色体中,有1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控制性别的基因B.图2对应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会发生2种类型的基因重组C.图1对应细胞内的核基因与图4对应细胞内的核基因完全相同D.图4对应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20对同源染色体、40个核DNA9.某昆虫(2N=8,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刚毛对截毛为显性,受等位基因B/b控制。已知刚毛雄性个体甲与截毛雌性个体乙交配,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截毛雌性个体:刚毛雄性个体=1:1;刚毛雄性个体丙与截毛雌性个体丁交配,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刚毛雌性个体:截毛雄性个体=1:1,综上推测,等位基因B/b位于()A.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上 B.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C.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上 D.常染色体上10.若让被15N、32P和35S同时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不含15N、32P和35S的大肠杆菌,一段时间,检测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下列有关子代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外壳中含有15N、32P和35S,DNA中含15N、32PB.外壳中含有15N、32P,DNA中含有15N、32P和35SC.外壳中不含15N、32P和35S,DNA中含有15N、32PD.外壳中不含15N、32P和35S,DNA中含有32P和35S11.复制泡是DNA进行同一起点双向复制时形成的。在复制启动时,尚未解开螺旋的代双链DNA同新合成的两条子代双链DNA的交界处形成的Y型结构,就称为复制叉。如图为DNA复制时,形成的复制泡和复制叉的示意图,其中a-h代表相应位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是模板链的3端B.图中e处子链的合成与(处子链的合成用到酶的种类可能不同C.若一条母链中(A+T)有m个.则另一条母链中(A+T)也有m个D.若某DNA复制时形成了n个复制泡,则该DNA上应有2n个复制叉12.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如图表示某基因发生甲基化前后的表达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基因发生甲基化的区域不可能是酶识别的位点B.基因发生甲基化后,其对应的mRNA将不能合成C.DNA发生甲基化后,其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D.基因发生甲基化导致生物发生的变异可以遗传13.利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无子西瓜的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过程可以是低温处理,目的是抑制染色体复制B.图中2过程能完成受精作用,③过程的目的是完成受精作用C.给图中三倍体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也可得到无子西瓜D.因中四倍体作父本、二倍体作母本,不能得到三倍体14.下列4个遗传系谱图中最可能表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5.如为科研人员调查某地区持续使用农药10年间,某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抗药性个体在AB段才开始出现,且数量逐渐增多B.该地区每年使用的农药种类可能相同,农药对害虫有选择作用C.在使用农药的时间段内,该害虫的抗药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D.因为只有一种害虫,所以使用农药的过程中未出现协同进化16.如图表示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出现新物种的基本环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表示突变,它包括的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B.图中乙表示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C.图中丙表示地理隔离,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一定不属于同一物种D.图中丁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与原物种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后代17.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离不开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内环境才可能维持稳态C.机体内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不会紊乱18.如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的局部示意图,其中a、b、e、d均属于体液的范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在流经肺部组织后,O2浓度降低,CO2浓度升高B.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会导致c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b处CO2浓度较高,而O2浓度较低,这与气体的扩散特点有关D.a、c和d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差异在于a中蛋白质含量较高19.未经训练的小狗,喂食会引起狗分泌唾液,但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它分泌唾液。训练中,铃声刺激后即给狗喂食,如此处理多次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训练前,铃声属于非条件刺激;训练后,铃声属于条件刺激B.只有铃声刺激而不喂食,若干次后,铃声引起的条件反射会减弱C.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只位于大脑皮层D.食物或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对应反射弧中效应器都只是唾液腺20.慢肌内接头是一种类似突触的结构。如图所示,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Ca2+通道打开,致使Ca2+内流,面Ca2+可促进乙酰胆碱(ACh,此处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Ca2+经Ca2+通道内流可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B.图中ACh与ACh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兴奋C.图中突触小体上信号的转化为电信号一化学信号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都会被相关酶全部降解21.如图表示神经纤维某一位点膜电位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点前静息电位的形成是K+外流所致B.图中b和d对应时刻,该位点有离子的跨膜运输C.单位时间内Na+内流量增大,图中c点会上移D.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位点的右侧一定处于兴奋状态22.如图表示人体发生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产生抗体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B.①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可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C.①②③⑤⑥⑧过程表示初次免疫,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⑤⑥过程D.细胞Ⅱ表示记忆B细胞,该细胞在抗原消失后可持续进行增殖分化从而存活几十年23.为应对新冠疫情,我国政府决定对接种两针剂次灭活新冠疫苗的个体进行“加强针”接种。目前“加强针”接种在全国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如图表示注射3次新冠疫苗,机体内抗体相对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第一次注射相比,第二次注射产生的抗体快而多,与记忆B细胞有关B.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经细胞免疫就能将隐藏在细胞内的病毒彻底消灭C.进行“加强针”接种后,机体抵抗相同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会增强D.接种“加强针”后,体内针对新冠疫苗的免疫反应无细胞毒性T细胞的参与24.如图表示某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取该植物大小、生长状况等基本相同的芽随机均分成5组,然后用图1中a、b、e、d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处理其中的4组材料,对照组用清水处理,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芽是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之一,对照组芽的生长与内源生长素有关B.实验组1芽生长最快,该组使用的是图1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C.实验组2使用的生长素浓度对于该植物的茎而言也属于高浓度D.若要获得实验组4的芽生长速率,可在图1中找到2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25.已知某种植物果实的经济价值较高,秸秆的经济价值低,其雌株和雄株的分化受赤霉素和生长素的影响。为了探究赤霉素和生长素对该植物雌株和雄株分化的具体影响,某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分别处理该植物,所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状态下,该植物种群中雌株与雄株的比例接近1:1B.向该植物大田里喷施赤霉素溶液,果实的产量将会提高C.图示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在调节该植物的性别分化上作用相抗衡D.据图推测,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抑制该植物雌株的分化二、综合题26.仙人掌具有很强的耐旱特性,该特性与其气孔夜间开放、白天关闭有关。如图表示仙人掌固定CO2,并用于光合作用的示意图(PGA为三碳化合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RuBP应该是一种含有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理由是。酶2能催化PEP与CO2反应,但不能催化RuBP与CO2反应,由此说明酶具有性。(2)仙人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酶1和酶2固定CO2的场所分别是。图示三种细胞器中,能产生NADH的是。(3)测量植物的呼吸速率时,常在遮光或黑暗条件下测量CO2,的释放速率以代表呼吸速率,但该方法不适用于仙人掌,理由是。27.人血浆中的ApoB蛋白是由apoB基因控制合成的,该蛋白有两种亚型,一种为肠道分泌的ApoB48蛋白,另一种为肝、肾细胞分泌的ApoB100蛋白,ApoB100蛋白是血浆中乳麋微粒(CM)和低密度脂蛋白(LDL)主要的构成蛋白。如图表示apoB基因在不同细胞中表达出ApoB48蛋白或ApoB100蛋白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poB基因的表达包括两个过程;在小肠细胞中apoB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CAA”变为“UAA”,该现象(填“属于”或“不属于”)基因突变,理由是。(2)apoB基因中的信息传递给mRNA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原料是。(3)据图分析,ApoB48蛋白和ApoB100蛋白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是,理由是。(4)若某人血浆中CM和LDL的含量低于正常值,则原因很可能是。28.某二倍体动物(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动物的体色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的,研究发现:当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该动物的体色为黑色,否则为灰色;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但等位基因B/b所在染色体的情况未知,不考虑突变以及Z染色体和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已知一只雌性个体繁殖一次,产生的子代数目较多,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动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内有条常染色体。(2)该动物种群中,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种。(3)一只黑色雄性个体(甲)与一只灰色雌性个体(乙)交配,得到F1,雌雄个体均表现为黑色,而F1雌雄个体之间随机交配,所得F2中黑色:灰色=9:7。若要确定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Z染色体上,还必须了解的信息是。当时,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当时,等位基因B/b位于Z染色体上。29.如图1表示正常人从25气环境进人10℃的环境中,机体发生的部分调节示意图,其中A、B、C表示3种激素,图2表示在上述过程中人体散热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3种激素化学结构各不相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着一些共同。(答出2点即可)。(2)激素A能作用于甲状腺,但不能作用于肾上腺,直接原因是。(3)寒冷刺激皮肤至大脑皮层并产生冷觉,该过程(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理由是。(4)激素B和C都能促进机体产热,由此反映出激素B和C之间具有作用。(5)图2中t2~t3曲线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机体通过调节,致使等,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t3后人体的产热速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2前人体的产热速率。30.科学家研究发现,褪黑素(小分子激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的褪黑素对小鼠免疫能力调节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小鼠使用褪黑素时,既可以注射也可以饲喂,可以饲喂的原因是.(2)该实验的"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这一检测指标中“抗体生成细胞”指的是,在二次免疫的小鼠体内,该细胞可以由增殖、分化而来。(3)小鼠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4)从实验结果可知,褪黑素可能作用的免疫细胞有。据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在人的肺泡细胞内进行RNA复制,A正确;B、该病毒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该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B正确;C、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侵染人体肺泡导致人患肺炎,所以人的肺泡细胞膜上有该病毒能识别的蛋白质,C正确;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故每种病毒的碱基和核苷酸各有四种;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一般只提供模板(也可能提供逆转录酶),氨基酸原料、核苷酸原料、核糖体、tRNA都由寄主(或宿主)提供。2.【答案】D【解析】【解答】A、鱼香肉丝中含有植物,其中的多糖纤维素是不能被航天员的消化系统消化吸收,糖原这种多糖是可以被消化吸收的,A正确;B、鱼香肉丝中含有蛋白质、多糖、无机盐等,被消化分解之后形成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可以被吸收利用,B正确;C、斐林试剂是用来检测还原糖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蔗糖是非还原糖,C正确;D、蛋白质变性是空间结构改变,依旧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变性是由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等因素导致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肽链变得松散,丧失了生物活性,但是肽链一般不断裂。3.【答案】B【解析】【解答】A、由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可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是能形成囊泡的细胞器,通过囊泡运输实现了细胞器之间膜结构的交换,A正确;B、与细胞膜融合后,囊泡内的物质不都会释放到内环境中,如消化酶通过囊泡运输与细胞膜融合后直接通过导管分泌到外界,B错误;C、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完成,不断从一个具膜的细胞结构转运至另一个细胞结构,从而实现了膜的转化,进而有利于生物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具有选择性,可以控制蛋白质、RNA等物质进出细胞核,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染色质: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功能是其中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4)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4.【答案】A【解析】【解答】A、酶在低温和高温下活性都很低的原因不相同,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不变,高温改变酶的空间结构,A正确;B、酶发挥催化作用时,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B错误;C、ATP和ADP含量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的,ATP在细胞中含量很低,C错误;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和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ATP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1、酶的特性:①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③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2、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通常断裂和合成的是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DP(二磷酸腺苷),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形成AMP(一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人和动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只有呼吸作用,高等植物体内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ATP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5.【答案】A【解析】【解答】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而细胞中蛋白质种类会发生改变,A正确;B、细胞衰老过程中,部分酶活性下降是因为酶空间结构的改变,不是控制酶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该过程中细胞内的凋亡基因会表达,其他相关基因也会表达,C错误;D、细胞发生坏死或癌变时,都会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因为对于坏死的细胞和癌变的细胞机体都会把它们当成抗原,D错误。故答案为:A。
【分析】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会发生稳定性差异。该过程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分化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至死亡。细胞分化是细胞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项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衰老: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呼吸速率及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该过程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如正常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细胞凋亡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4、细胞坏死:在种种不利的因素影响下,由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6.【答案】B【解析】【解答】A、图1所示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该细胞内有4各染色体组,A正确;B、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子染色体无法移向两级,该过程有着丝点的断裂,B错误;C、动物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图1所示有8条染色体,DNA数除了图示8条,线粒体中也有,C正确;D、图2AB段是DNA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7.【答案】A【解析】【解答】A、甲×乙杂交,子代表型比例为1:1:1:1,有可能是Bbdd×bbDd,也有可能是BbDd×bbdd,若是前者,不能证明等位基因B/b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符合题意;B、甲×乙,子代的表型比例为3:1:3:1,可拆解为(3:1)(1:1),亲本是BbDd×Bbdd或BbDd×bbDd,都可以证明等位基因B/b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不符合题意;CD、子代出现9:3:3:1,可拆解为(3:1)(3:1),亲本是BbDd和BbDd杂交,或BbDd自交,能证明B/b和D/d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逆向组合法推断亲本基因型:将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1)9:3:3:1→(3:1)(3:1)→(AaxAa)(BbxBb)(2)1:1:1:1→(1:1)(1:1)→(Aaxaa)(Bbxbb)(3)3:3:1:1→(3:1)(1:1)→(AaxAa)(Bbxbb)或(Aaxaa)(BbxBb)(4)3:1→(3:1)x1→(AaxAa)(BBx__)或(AaxAa)(bbxbb)或(AAx__)(BbxBb)或(aaxaa)(BbxBb)8.【答案】B【解析】【解答】A、控制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图中并未绘出X和Y染色体,A错误;B、图2对应细胞在整个分裂过程中,会发生2种类型的基因重组(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B正确;C、结合图示可知,图4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所在的染色体与图1是互为同源染色体,其上所含的基因不一定相同,C错误;D、图4对应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0对同源染色体、40个核DNA,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2)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两侧。(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细胞中。(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4)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9.【答案】B【解析】【解答】A、若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上,则亲本刚毛雄性个体甲与截毛雌性个体乙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则二者杂交产生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截毛雄性个体:刚毛雌性个体=1:1,与题意不符,A错误;B、若等位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刚毛雄性个体甲和刚毛雄性个体丙的基因型都为XbYB,刚毛雄性个体甲(XbYB)与截毛雌性个体乙(XbXb)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截毛雌性个体∶刚毛雄性个体=1∶1,刚毛雄性个体丙(XbYB)与截毛雌性个体丁(XbXb)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截毛雌性个体∶刚毛雄性个体=1∶1,与题意相符,B正确;C、若相关基因位于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上,刚毛雄性个体丙与截毛雌性个体丁交配,所得子代雄性个体应该全为刚毛,与题意不符,C错误;D、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不会表现出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情况,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定位:
(1)性状的显隐性未知,利用正反交实验通过一代杂交实验进行判断:
(2)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可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若子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
10.【答案】C【解析】【解答】用15N、32P和35S同时标记的T2噬菌体,根据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元素组成可知,被标记的噬菌体的DNA中含有15N和32P标记,其蛋白质中含有15N和35S标记,现用该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大肠杆菌提供给子代噬菌体的原料是不含放射性的,且侵染过程中只有亲代DNA参与构建子代噬菌体的DNA,而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合成的原料完全由大肠杆菌提供,因此,一段时间,检测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会发现有些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有15N和32P标记,而蛋白质外壳中无放射性标记,C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DNA遗传的,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11.【答案】A【解析】【解答】A、子链的延伸方向是从5’项3’端延伸,且与模板链的关系是方向平行关系,因此,根据子链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图中a处是模板链的5’端,A错误;B、图中e处子链的合成与f处子链的合成用到酶的种类可能不同,前者用到DNA聚合酶,后者可能还需要用到DNA连接酶,B正确;C、若一条母链中(A+T)有m个,由于这两条母链间是互补关系,而DNA分子中具有互补关系的碱基之和所占的比例在两条链中和在两条单链中的比值是相等的,据此可知,另一条母链中(A+T)也有m个,C正确;D、若某DNA复制时形成了n个复制泡,图中显示一个复制泡会出现两个复制叉,因此,该DNA上应有2n个复制叉,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DNA复制:(1)时间: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染色体的复制完成。(2)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3)过程:在细胞提供的能量驱动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然后,DNA聚合酶等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条子链。随着模板链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在不断延伸。同时,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12.【答案】A【解析】【解答】A、图中甲基化的基因不能完成基因的表达过程,而基因表达的第一步是转录过程,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识别基因中的启动子,据此可推测,该基因发生甲基化的区域可能是酶识别的位点,A错误;B、基因发生甲基化后,无法完成基因表达过程,显然,其对应的mRNA将不能合成,B正确;C、基因的甲基化是基因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并不改变R基因中碱基对排列顺序,所以发生甲基化的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发生改变,C正确;D、基因发生甲基化后导致无法产生相应的蛋白质,因而性状改变产生变异,甲基化的基因遗传下去,由于基因甲基化导致生物发生的变异可以遗传,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表观遗传:(1)概念: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2)主要原因:①DNA甲基化:DNA分子中的碱基被选择性加上甲基的现象。某个基因发生足够多的甲基化后,其转录会被阻止,从而被关闭,甲基化被移除,基因就会被开启。②组蛋白修饰: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其中组蛋白是决定染色体螺旋程度的重要因素,组蛋白常受到多种化学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等,被称为组蛋白修饰。组蛋白修饰可影响染色体螺旋化程度,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13.【答案】C【解析】【解答】A、图中①过程是二倍体变成四倍体的过程,该过程可以是低温处理,也可以是秋水仙素处理,其目的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B、图中2过程能完成受精作用,获得三倍体,③过程的目的是花粉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因为作为母本的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因而无法完成受精过程,B错误;C、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且三倍体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因而,给图中三倍体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也能起到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的作用,因而可得到无子西瓜,C正确;D、因中四倍体作父本、二倍体作母本,也能得到三倍体种子,种植后获得三倍体的植株,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多倍体育种:(1)方法: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2)处理材料:萌发的种子或幼苗。(3)原理:分裂的细胞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14.【答案】D【解析】【解答】甲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女儿,说明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双亲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丙双亲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丁双亲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儿子,女儿均患病,说明该病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综上所述:D正确。故答案为:D。
【分析】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的方式:(1)父病子全病——伴Y遗传。(2)判断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皆病为伴X,父子无病为常显。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皆病为伴X,母女无病为常显。(3)不可判断显隐性:若连续遗传可能为显性。隔代遗传可能为隐性。若男女患者比例相当可能为常染色体遗传,患者男多于女或女多于男可能为伴性遗传。15.【答案】B【解析】【解答】A、抗药性个体开始就有,只是在AB段被选择留下来,不抗药的被淘汰,A错误;B、从害虫密度上升可知,该地区每年使用的农药种类可能相同,农药对害虫有选择作用,B正确;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结合题干和图示,不能得出只有一种害虫的结论,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4)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变异是不定向的,通过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6)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16.【答案】B【解析】【解答】A、图中甲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即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图中乙表示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B正确;C、图中丙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所以存在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不一定不属于同一物种,C错误;D、图中丁表示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与原物种之间杂交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4)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变异是不定向的,通过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因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6)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17.【答案】D【解析】【解答】A、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A正确;B、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C、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时细胞也对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有一定的作用,C正确;D、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细胞代谢会受到很大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内环境的稳态:(1)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稳态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3)稳态的调节机制: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内环境的稳态表现为一种动态平衡。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危及机体健康。18.【答案】A【解析】【解答】A、肺部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在该器官中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二氧化碳排出,因此,当血液在流经肺部组织后,O2浓度升高,CO2浓度降低,A错误;B、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进入组织液中,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会导致c组织液增多,进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b为细胞内液,由于细胞中不断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此处CO2浓度较高,而O2浓度较低,这与气体的扩散特点有关,C正确;D、a、c和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组成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差异在于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D正确。故答案为:A。
【分析】1、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1)管状结构:有盲端——毛细淋巴管——d是淋巴。无盲端——毛细血管——a是血浆。(2)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b,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c。
2、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引发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人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19.【答案】B【解析】【解答】A、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这说明训练前,铃声属于无关刺激;训练后,铃声属于条件刺激,A错误;B、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但只有铃声刺激而不喂食,若干次后,铃声失去了食物条件的前提,因而引起的条件反射会减弱,B正确;C、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只位于大脑皮层,因为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没有经过大脑皮层,还需要低级中枢参与,C错误;D、食物或铃声引起狗分泌唾液,对应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反射的类型:反射类型形成特点意义实例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与生俱来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性;数量有限射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眨眼反射、缩手、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使机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20.【答案】D【解析】【解答】A、题干中说明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会引起Ca2+通道打开,致使Ca2+内流,Ca2+通过的是Ca2+通道,是一种协助扩散方式,可推测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A正确;B、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因此ACh与ACh受体结合后可引起肌细胞兴奋,B正确;C、图中突触小体上信号的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神经纤维上是电信号,兴奋传递给神经递质时转变为化学信号,C正确;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相关酶降解,但有些神经递质可以被突触前膜回收,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21.【答案】D【解析】【解答】A、图中a点前的电位是静息电位,静息电位的产生是钾离子外流所致,A正确;B、图中b点时钠离子大量内流,d对应时刻钾离子大量外流,这两点都有离子的跨膜运输,B正确;C、c点是动作电位,受钠离子影响,因此,若单位时间内Na+内流量增大,动作电位的值会变大即图中c点会上移,C正确;D、图中表示神经纤维某一位点膜电位变化的曲线图,即该点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由于不知道兴奋是从该点的哪一侧传来,故该位点的右侧可能处于兴奋状态或静息状态,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22.【答案】D【解析】【解答】A、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包括细胞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A正确;B、①过程中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可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引起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产生细胞因子,B正确;C、①②③⑤⑥⑧过程表示初次免疫,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⑤⑥过程,④⑧可表示二次免疫,二次免疫过程反应更加强烈,C正确;D、细胞Ⅱ表示记忆B细胞,该细胞在抗原消失后可保留对抗原的记忆,从而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但不会持续增殖增殖,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①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的场所,是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②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③淋巴结: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④脾: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与清除衰老的血细胞等。⑤扁桃体:具有防御功能。(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T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3)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包括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2、体液免疫:
23.【答案】B【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与第一次注射相比,第二次注射产生的抗体快而多,与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抗体有关,A正确;B、细胞免疫只能将隐藏在细胞内的病毒释放出来,而不能彻底消灭,B错误;C、进行“加强针”接种后,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抵抗相同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会增强,C正确;D、接种“加强针”后,体内针对新冠疫苗的免疫反应为体液免疫,无需细胞毒性T细胞的参与,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体液免疫:
24.【答案】C【解析】【解答】A、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实验组1芽生长最快,该组使用的是图1中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B正确;C、植物的不同部位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芽的敏感度大于茎,但是实验组2使用的生长素浓度对于该植物的茎而言不一定属于高浓度,C错误;D、若要获得实验组4的芽生长速率,可在图1中找2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在一定的时间内测定芽生长的长度,D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生长素:(1)合成部位: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2)作用: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的分化、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生长、影响花、叶、果实的发育。(3)作用特点: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生长。(4)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比较迟钝。25.【答案】B【解析】【解答】A、结合图示可知,对照组中雌株与雄株的比例为1,因此,自然状态下,该植物种群中雌株与雄株的比例接近1∶1,A正确;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向该植物大田里喷施赤霉素溶液,其雄株比例会上升,显然果实的产量将会下降,B错误;C、图示浓度的生长素促进雌株分化,而图中浓度的赤霉素却促进雄株分化,显然二者在调节该植物的性别分化上作用相抗衡,C正确;D、图示浓度条件下,生长素能促进雌株的分化,但图中的浓度表现的效果为促进作用先增强,随着浓度的上升,生长素促进雌株分化的效果反而下降,据此可推测,高浓度的生长素可能会抑制该植物雌株的分化,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作用:(1)生长素: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的分化、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生长、影响花、叶、果实的发育。(2)赤霉素: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促进种子的萌发、开花和果实的发育。(3)乙烯:植物的各器官均能合成,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促进开花,促进花、叶、果实的脱落。(4)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的合成。(5)脱落酸:在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气孔的关闭,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的休眠。26.【答案】(1)5;图中RuBP能与CO2结合形成2分子的PGA;专一(2)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顺序不能颠倒);线粒体(3)仙人掌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同时,也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解析】【解答】(1)图中RuBP能与一分子的CO2结合形成2分子的PGA,PGA中含有三个碳原子,因此,RuBP应该是一种含有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酶2能催化PEP与CO2反应,但不能催化RuBP与CO2反应,由此说明酶具有专一性,同时也能说明这两个反应不是一类反应。(2)由图可知,仙人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酶1催化的是二氧化碳和RUBP的结合,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酶2催化二氧化碳与PEP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NADH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而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因此,图示三种细胞器中,能产生NADH的是线粒体。(3)对于一般的植物来讲,测量植物的呼吸速率时,常在遮光或黑暗条件下测量,这样可以避免光下进行的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此时CO2的释放速率可以代表呼吸速率,但该方法不适用于仙人掌,因为仙人掌在遮光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同时,也吸收CO2用于合成苹果酸,从而对呼吸造成了干扰。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1)光反应:类囊体膜上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为氧和H+,氧直接以氧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H+与氧化型辅酶I(NADP+)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Ⅱ(NADPH)。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光能提供能量促使ADP和Pi反应形成ATP。这样,光能就转化为储存ATP中的化学能。这些ATP将参与第二个阶段合成有机物的化学反应。(2)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从外界吸收的CO2,在Rubisco的作用下与C5结合形成两个C3分子,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和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成糖类。另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又形成C5。27.【答案】(1)转录和翻译;不属于;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而该现象是mRNA中碱基的改变(2)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3)ApoB48蛋白;ApoB48mRNA和ApoB100mRNA原本是同一种mRNA,但ApoB48mRNA上原本决定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转变成了终止密码子UAA,翻译过程提前终止(4)在肝、肾细胞中apoB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或肝、肾细胞受损,ApoB100蛋白表达量降低)【解析】【解答】(1)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apoB基因也不例外;在小肠细胞中apoB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中“CAA”变为“UAA”,该现象“不属于”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而该现象是mRNA中碱基的改变,因此不属于基因突变。(2)apoB基因中的信息传递给mRNA的过程中,由于该过程的产物是mRNA,因此,需要消耗的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3)由图可知,apoB基因转录形成的apoB-48mRNA与apoB-100mRNA原本长度是相等的,只是apoB-48mRNA被编辑后,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导致apoB-48的肽链明显缩短,故apoB48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apoB-100的相对分子质量。(4)若某人血浆中CM和LDL的含量低于正常值,则应该是乳糜微粒中ApoB100蛋白的含量减少,而ApoB100蛋白是在肝、肾细胞中合成的,因此,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肝、肾细胞中apoB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分析】1、转录:(1)场所:主要是细胞核。(2)条件:模板是DNA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需要ATP和RNA聚合酶。(3)过程:
2、翻译:(1)场所:核糖体。(2)条件: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搬运工具为tRNA,需要ATP和多种酶。(3)过程:
28.【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