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研究目录TOC\o"1-2"\h\u5148一、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面临挑战 127405二、智能劳动过程是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性的确证 2384(一)价值创造主体非智能机器人 228545(二)智能生产中的活劳动与价值增殖的秘密 218399三、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启示 329782(一)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314381(二)深化和拓宽人工智能时代对我国剩余价值创造和分配的认识 44903四、结语 418473参考文献: 4摘要:当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的主体性的丧失、“无人”的生产,将部分或完全地替代了技术水平上的劳动。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并未影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中有关剩余价值的根源与性质的有关论述,即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仍然是剩余价值的惟一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深入了解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把握其发展趋势、加深和扩展了人工智能时代对我国剩余价值的创造与分配的认识,是一种全新的理论工具。关键词:人工智能;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一、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面临挑战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将人工智能和传统工业生产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经济系统:互联网工业是以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为核心,以工业数据的深度感知、实时传输和交换,实现快速计算、高级建模分析、智能控制、运营优化、生产组织模式的转变。一方面,作为劳动材料的机器,因为它能够模仿人类的智能,使其具有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根据数据来调整和调整劳动强度、劳动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智能化生产使智能机械能够实现自主,能够根据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实现“劳动者”的生产和组织模式的优化,准确地找到顾客的需要,实现产销的融合。于是,一些学者提出,“智能机器(人)可以像人那样参与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中去,而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人工智能必然会像人类那样进行分工,这将会颠覆人类的传统经济体制,而人类的劳动和生产领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二、智能劳动过程是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性的确证(一)价值创造主体非智能机器人1.作为人类智力“延伸”的智能机器(人)是机器智能机器人既没有人类的特性,也没有人类的劳动能力。“无人生产”依然是物质形态的不变资本,把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类的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观念,在哲学上是把智能机器(人类)看成是一个具有社会关系的实践“人”。把人类的存在视为工具性和功能性的存在,会产生误解。仅仅从单面的、直觉的角度来认识人类的本性,而将智能机械(人)作为人类的一种广泛的替代品,视为一种不合作的工作。在等效思考模式的作用下,把人的生存等同于直接的劳动,等同于一种功能的工具,从而使人和智能机械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扭曲,他还提出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人工智能代替人类,人类最终会被人类所替代,新的经济体系也会出现。事实上,它是一种抽象的、费尔巴哈式的人类认知。“人是有物质的,也有物质的,人是有生命的,也有超自然的生命。”2.智能劳动是物化劳动,智能机器人更无法成为劳动力商品作为剩余价值分配与转换的智能机器人代替了劳动自身。至于劳动力变成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工人是自由的人,而“自由”的不拥有是劳动力的必要条件。智能机器(人)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参与了资本所有者和生产过程,而不是“自由人”,即使将高智能机器人列入生产关系,也不可能靠“自己的劳动”来支付工资。智能化的人工智能产品正在大量替代劳动,而人工与人工智能(人)之间并非二元对立。在制造过程中,工人们以一种无形的、有形的方式进行着。通过帮助和合作,通过智能机械来创造和增加价值。智能机械(人)是由人工设计、维护和输入指令而实现的,其智能的实现不仅是由人的设计、维护、输入指令,而且是人的对象化劳动。(二)智能生产中的活劳动与价值增殖的秘密1.智能劳动是具有新特征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马克思把资本所得的剩余价值,看作是以机械为基础的劳动,而非由机械所取代。资本主义利用机械并不是要解放人类、减少劳动者的劳动,而是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是要以“更少的人、更短的时间”来制造机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这一自动化的机械应用,有一种倾向,即取代了某种劳动力,或者可能取代了一定数量的工人,两者并不完全相同。例如,一家由一台智能设备和十位管理人员制造的手机芯片,与没有智能设备的员工相比,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所有者的剩余价值并非来自于9990个被节约的员工,而是来自于取代了他们的10个手机芯片的制造者。所以,剩余的劳动量并不依赖于机械取代的工人,而是依赖于制造机械的工人,即由人工控制的机械。2.智能劳动中科学技术提高了价值量的转移从人工智能环境下的雇佣形态来看,人工智能机器是一种以人类智能为基础的劳动材料,它具有自主性,极大地降低了人类的直接劳动,取代了大量的工人,在某种意义上将工人转变为机械的管理者。员工们在一个满是现代化机械的工厂里,在一个专门从事信息物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工作。员工们被安排在一些特定的岗位上,从事智能设备的维修和编码的编写。人类劳动的主体地位因大量的智能机械代替人类的劳动而发生了动摇,它表现为生产方式的改变和生产的主客体的改变,本质上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新产品的生产和新的利用价值的增加,以及与智能化的机器相结合使得价值增值越来越“取决于科学的一般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这种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在这一进程中,工人们不再是生产过程中的主导角色。他们以一种更为隐秘的方式,从事智能化的自动化生产,作为智能设备的监管者,程序设计的开发人员,在智能工厂的背后,“996”、“007”,没日没夜地工作着。尤其要注意的是,在“996”和“007”机制下,电子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无限延长是一致的。而工作时间的界定不能消除“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间的区别。三、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当代启示(一)从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把握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1.辩证地看待资本的作用在人工智能时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一方面要肯定资本在生产发展、技术进步和经济关系调整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资本在人类世界上的历史上的局限性:“资本降临人间,浑身上下每一个毛孔都在流血和污秽。”纵观全球五百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资本家的血泪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则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源:资本的剥削逻辑、资本的增殖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奥秘。资本主义依赖于雇佣工人,通过提供最低的工资来获得剩余的价值。在智能时代,资本逻辑的性质与演变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而资本主义的相对形式的财富却是周期性的。2.科学地看待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以及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使人们感到十分惊讶。马克思对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析,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获得方法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但在观念和性质上,劳动者和劳动并没有发生变化。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目标,它集中于剩余价值的增值,所以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资本主义体制的框架下,人工智能的发展,为资本家谋取更高的利益,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世界的趋势,是必须要实现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是必须灭亡的。(二)深化和拓宽人工智能时代对我国剩余价值创造和分配的认识1.规范资本逻辑,鼓励技术创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与劳动价值学说,对我们科学地、辩证地理解和运用资本的力量、规范资本的运行规律、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科学地认识经济现象、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资本主义的生产环境中,技术进步是进一步拓展资本生产的时空,从而使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使资本增值的效率更高。生产的首要目标是服务于资本,“其成果,其产物是为资本创造剩余价值。”劳动并非首要的自由发展需求,它是一种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新科技条件下,我国要充分吸收其技术创新的合理成份,紧紧抓住新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新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培育和激励创新活力、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寻求未来科技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只有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的野蛮膨胀加以规范,抛弃剩余的资本主义剩余劳动力,才能使生产力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人类的自由解放。2.完善市场体制,促进价值公平分配“在资本主义的剥削社会中,我们可以立即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社会主义的需要。”这些思潮或论点,都是为其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只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剥削性质有了全面的了解,我们才能了解它的优越性和必然性。在信息化的今天,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劳动者权益保障滞后、劳动过度、拖欠工资等问题。由于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和价值分配,其突出的是工作地点的隐蔽性和时间的模糊性,使得劳动保障的难度加大,工资待遇和雇佣性质的精确定位。因此,必须提高对剩余财产分配的认识,并及时跟进有关立法,健全市场机制,强化监管,推动公平分配。四、结语总之,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或更长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获得途径和方法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对我们更好地了解资本主义具有重要意义。新的变化,认识新的资本剥削形式,把握历史的发展趋势。有远见的重要性。马克思所提出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仍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法则和主要手段。就中国来说,要深入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与分配,并积极吸收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因素,对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李炳豫.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创新理解[J].经济师,2019(6):3.[2]陈思宇.人工智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解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4.[3]王水兴.人工智能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审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