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与运用(上、下册)》 教案 项目六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认识 任务二 耦合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方式认识_第1页
《电工基础与运用(上、下册)》 教案 项目六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认识 任务二 耦合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方式认识_第2页
《电工基础与运用(上、下册)》 教案 项目六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认识 任务二 耦合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方式认识_第3页
《电工基础与运用(上、下册)》 教案 项目六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认识 任务二 耦合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方式认识_第4页
《电工基础与运用(上、下册)》 教案 项目六 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认识 任务二 耦合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方式认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工基础与应用》单元课程教案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9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9月版本信息课程名称《电工基础与应用》课程代码100182制定部门电力设备技术系制订人(修订人)张煌竟、程蓉、程铭、廖翔志、钟运来、沈永海审核人(教研室主任)席川审批人(系部主任)汤晓青发布日期:2023年9月1日版本2023年版

模块二项目六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认识任务二耦合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方式认识课程名称任务二耦合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方式认识授课对象发电专业大一(上)学生教学课时理论课程2课时授课地点教室授课类型理论课程说明本任务是项目六“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路认识”中的第二个任务,上一个任务中介绍了耦合线圈的自感、互感、磁链、感应电压、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模型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任务进一步学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分析,包括耦合电感元件的相量模型、耦合电感的串并联电路。本任务是第五章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部分。教学内容1.耦合线圈的相量模型2.耦合电感的串并联3.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方法教材选用教材名称:《电工基础与运用(下册)》教师参考书目:《电路与磁路》(第四版)、《电路原理》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学生能够理解耦合电感的自感、互感、磁链、同名端的概念。能力水平学生能够根据自感和互感列写耦合线圈的磁链和电压。行为特征学生高考成绩普遍在350-440之间,理论思维、逻辑分析能力较差,对抽象的逻辑概念公式理解能力较弱,班上学生有1/3左右为文科生,物理基础更加薄弱。学生善于利用网络媒介、信息化资源,比起枯燥的单向讲授更愿意接受音频、视频、图片知识。教学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类比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能够写出耦合电感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向量形式;能够说出耦合电感顺向串联、反向串联、同侧并联、异侧并联的去耦方法。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去耦法”简化电路中的串联、并联耦合电感;能够分析简单的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教学重点顺向串联、反向串联、同侧并联、异侧并联的去耦方法教学难点具有一个公共端耦合电感的去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本任务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结合学习通在线课程资源,提前一天发布预习视频,要求学生提前观看教学视频,在课上使用学习通APP进行分组、选人、随堂练习,评分和计时功能,及时获得教学反馈,在课下发布习题巩固教学成果。充分发挥项目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互检评学、课后拓学的六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资源线上视频资源:/mooc-ans/mycourse/teacherstudy?chapterId=788950451&courseId=237538271&clazzid=84991162线下授课资源:纸质教材、电子教材、配套PPT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提前一天观看线上教学视频,提交学习心得,标注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环境准备提前一天调试好教室多媒体、话筒等教学设备。资料准备教材、随堂练习、课堂名单。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与资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探索课前复习:1.耦合线圈的自感和互感2.耦合线圈的总磁链3.耦合线圈的感应电压1.带领学生快速地复习上节课中耦合电感元件的相关概念,抽取部分学生回答相关问题1.在教师的引导下回忆上节课中的相关概念,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复习耦合电感元件的基本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课中导学耦合电感的相量模型1.耦合电感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2.例11.讲授电流方向与同名端一致和不一致两种情况下耦合电感两端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2.组织学生求解例1,抽取两名学生板书求解3.点评学生的解答,并公布正确结果1.根据教师的讲授学习理解耦合电感的相量模型2.独立求解例1,将自己的解答过程与两名学生的板书进行对比3.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正自己的解答过程将上一节中耦合电感元件的电路模型延申到相量模型,达成知识目标1耦合电感的串联1.顺向串联2.反向串联3.例24.例35.测量耦合线圈互感的实验法1.讲授耦合电感顺向串联和反向串联的去耦方法和等效模型2.归纳不同串联方式下对耦合电感磁场的影响以及等效电感的变化3.组织学生求解例1、例2,每个例题各抽取两名学生板书求解3.点评学生的解答,并讲解正确的解题步骤4.根据例3总结测量耦合线圈互感的实验方法1.根据教师的讲授学学习理解耦合电感顺向串联和反向串联的去耦方法和等效模型2.独立求解例2和例3,将自己的解答过程与两名学生的板书进行对比3.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正自己的解答过程达成知识目标2和能力目标1耦合电感的并联1.同侧并联2.异侧并联3.公共端4.例45.例51.讲授耦合电感同侧并联、异侧并联、公共端相连的去耦方法和等效模型2.组织学生求解例4、例5,每个例题各抽取两名学生板书求解3.点评学生的解答,并讲解正确的解题步骤1.根据教师的讲授学学习理解耦合电感同侧并联、异侧并联、公共端相连的去耦方法和等效模型2.独立求解例4和例5,将自己的解答过程与两名学生的板书进行对比3.根据教师的点评修正自己的解答过程达成知识目标2和能力目标1耦合电感电路的一般计算方法1.耦合电感电路一般计算方法的注意事项2.例63.例71.讲授耦合电感电路一般计算方法的注意事项2.组织学生求解例6、例7,答案上传线上平台进行统计3.讲解例题的解答过程,详略安排根据答题情况而定1.独立求解例6、例7,并将答案上传线上平台达成能力目标2,测试学生对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能力课堂总结1.耦合线圈的相量模型2.耦合电感的串并联3.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方法1.快速翻动PPT进行课堂内容总结1.根据教师的总结快速回忆本堂课的内容巩固和总结本堂课的内容课后拓展完成任务工单1、任务工单2独立完成,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到学习通平台教学评价本任务得分由教师评价、个人评价两部分构成。学生完成任务工单后,由教师打分和学生个人自评两部分构成。教师结合学生完成的任务工单给学生打分,占80%;学生结合任务工单给自己打分,占20%;两部分成绩之和作为本任务的最终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反思诊改教学效果教学中结合生活化的图片和例子进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方法,95%学生能够准确判断耦合电感的串并联方式,90%的学生能够较好掌握耦合电感的去耦等效模型,80%的学生能够理解耦合电感电路一般计算方法,与预期教学目标一致。特色创新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媒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