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沁园春·雪(解析版)_第1页
第1课 沁园春·雪(解析版)_第2页
第1课 沁园春·雪(解析版)_第3页
第1课 沁园春·雪(解析版)_第4页
第1课 沁园春·雪(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沁园春·雪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教学重点

过程与方法吟诵、品味诗歌。感悟、

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

3.学习比较阅渎的方法,了解景中藏情,借景抒情,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情画意。认识诗人对历代

的写法。帝王的评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

鸣。

知识精讲

1.作者资料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主要作品】《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等。

2.背景资料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

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

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

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

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

第1页共18页.

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3.知识链接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

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

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本课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莽.莽(mǎng)妖娆.(ráo)折.腰(zhé)成吉思汗.(hán)稍逊.风骚(xùn)

分.外(fèn)数.风流人物(shǔ)今朝.(zhāo)

分.别(fēn)数.目(shù)朝.代(cháo)

(2)词语释义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表示敬慕、倾倒的意思。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学,有时也用来指代文学才华,

如:“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重点梳理

【重点01】[停顿与重音]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重点02】整体感知

1.这首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并结合朗读和自己的感受,说出你所体会到的情感?

答案示例: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

代英雄。情感是高昂的、豪迈的。

2.词的上阕中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

第2页共18页.

答案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其中“北国风光”总领上片内容。

3.作者以哪个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都写到了什么?

答案示例:用“望”字统领上阕后面的内容,写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答案示例:虚景。“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抱负。

【重点03】突破重难

1.“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但所见内容却远远超过目光所及,这是为什么?淡淡你的感受。

答案示例:“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

景观也正是伟大祖国的形象。诗人视野在想象之中延伸扩展,所见内容超过目光所及,显示了诗人博大的

胸怀,雄伟的气魄,使人感受到作为革命领袖的诗人的豪迈意兴。其中“望长城内外”四句用视觉形象赋

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答案示例:“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和比喻、拟人手法,

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

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时代因

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

不屈不挠的精神。

3.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答案示例:有区别,“稍逊”“略输”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

有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4.试品味“惜秦皇汉武”中“惜”字的丰富含义。

答案示例:“惜”字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丰富:“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

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批

评他们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

中寓志,蕴含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第3页共18页.

5.作者认为谁才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答案示例:“风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

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

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

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重点04】品味赏析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答案示例:“千里”“万里”互文见义,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表现祖国幅员的广大。也反映

诗人视野的辽阔。总写句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2.说说“惟余”“顿失”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两词分别照应前文的“雪飘”“冰封”。“惟余”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则

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滔滔滚滚的雄壮气势。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自信豪迈的情怀,请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说明词人是如何展示这份情怀

的(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意角度去分析)。

答案示例:①修辞:夸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②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对比(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

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欲抑先扬(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想象(须晴日,看红妆素

裹,分外妖娆)。③用词:千里、万里、望(写出了视野的广阔,体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气魄);舞、驰

(化静为动,写出了雪景的壮美);竞(意为竞相争胜,写出了历代英雄对祖国河山的倾倒,赞美了祖国

山河的壮美多娇);惜、只。④内容意象:冰封、雪飘、长城、大河、山、天公、红妆素裹(通过大气、

壮观的景象来抒发豪情,表达对祖国壮美山河的赞美);与“今朝”人物相比较的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表现了无产阶级一定会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答案示例: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

由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由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

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

豪情壮志。

能力拓展

第4页共18页.

试就课文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比较,思考:

(1)两首诗词所写的雪景有什么不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答案示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始描绘的是一幅塞外将士所不堪忍受的冰天雪地的景色;饯别时

更是”愁云惨淡”“风掣红旗冻不翻”令人惆怅的景色。《沁园春·雪》描写的北国风景,生机勃勃,境

界壮阔,气势雄伟。既描绘眼前冰封雪飘的壮丽景色。又通过想象,描写雪停天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

绚丽多姿的景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岑参对塞北冰天雪地的奇寒,满眼“愁云惨淡”,流露出怨怅之情,全

诗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塞,戍守边疆,希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因友人归京牵

动他的乡土之思。其感情基调是低沉的。《沁园春·雪》,词人毛泽东登高望远,欣赏北国风光,浮想联

翩。抒发了赞美祖国壮丽河山之情;诗人又联想起祖国几千年历史,评点历代英雄人物,气雄万古,抒发

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情怀。

诗人岑参,他主动到边塞从军。希望在那里建功立业,但是他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由于阶级和时

代的局限、长期艰难的戍边生活,在与朋友惜别时,不禁流露出无限惆怅之情。而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

家,以“解放天下”为己任,所以,词里表达了空前宏伟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

(2)两首诗词相比,在艺术上有什么差异?

答案示例:①表现手法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雪为线索,记叙了戍边将士的苦寒和送友返

京的情景,写景和叙事中隐含着深厚的感情,用的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沁园春·雪》先写景,后抒

情、议论,写景是抒情和议论和墓础,做到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用的是即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②语言表达不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人面对边塞的冰天雪地,展开想象,用“千树万树梨

花开”的比喻手法,描绘出壮美的意境;用“狐裘不暖锦衾薄”的映衬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寒和戍边将

士不堪忍受的怨怅之情;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夸张手法。描摹出塞外奇寒中的景物。《沁园春·雪》,

而对塞外的冰天雪地,诗人从眼前景写起。然后展开想象,纵横千万里: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比

喻、夸张手法,以动景写静景,描绘出祖国河山壮观瑰丽的景象;用“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拟人、夸张手

法。写出了诗人的豪迈气概;“须晴日”一句,语意双关。更耐人寻味。

点拨:诗词的比较阅读,可以从内容、主旨情感、风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突破。

分层提分

第5页共18页.

题组A基础过关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骚骚动骄奢骄美

B.分析折腰欣赏拆散

C.大雕雕刻凋零倜傥

D.腊月蜡象蜡烛瓦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A项中“骄美”中“骄”应改为“娇”。据此,答案为A。

【点睛】

汉字的书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功能外,还要注意形似字、同音字、易错字的

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妖娆.(ráo)天骄.(jiāo)风骚.(sāo)红装素裹.(guǒ)

B.折.腰(shé)分.外(fèn)今朝.(zhāo)成吉思汗.(hán)

C.稍逊.(xùn)文采.(cǎi)长.城(cháng)惟余莽.莽(mǎng)

D.银蛇.(shé)英雄.(xióng)略.输(lüè)原驰.蜡象(chí)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

字。ACD项正确。B项修改为:折.腰(zhé)。

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塑造了众多特点分明、形象鲜明的人物,

它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B.《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追求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而逆袭奋斗成功的故事。小说以第一人称叙

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

C.自古以来中国在称谓上谦敬有别。比如,谦辞有“犬子”“拙见”“鄙人”“见谅”等;敬辞有“惠赠”“垂询”“赐

第6页共18页.

教”“劳驾”“久仰”等。

D.诗歌,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茫茫雪野,胸中豪情激荡,写

下了《沁园春•雪》。诵读时,要注意体会作者的情感起伏,以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

【答案】C

【解析】

C.“见谅”的意思是请对方原谅自己的客套话,是对他人说的,不是自称,应为敬辞,所以说“见谅”是谦辞是

错误的。故选C。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分.外.(特别)略输.(差、失)文采

B.须.(必须)晴日顿.(立刻)失

C.惟.(只)余莽莽俱.(都)往矣

D.大.河.(黄河)上下竞折.腰.(倾倒)

【答案】B

【解析】

B.须:等到。故选B。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言行不一致的人,是一种极不好的习惯。

B.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不是去生活,就是对生活的思考。

C.充满功利色彩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D.一个连教育都得不到尊重的民族是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常见病句的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子成分残缺或赘余、

不合逻辑等。判断病句,可用压缩句子成分抓主干等方法,判明病因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修改方法。A项搭

配不当,去掉“的人”;B项关联词使用不当,将“就是”改为“而是”;C项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人”。故选

D。

【点睛】

第7页共18页.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

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

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6.请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沁园春·雪》)

(2)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一句是对上片写北国风光的总评;“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

引起下片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3)山舞银蛇,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4)北国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5)望长城内外,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答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原驰蜡象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惟余莽莽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娇、竞、驰、莽莽。

7.按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词句。

(1)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__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这首

词中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这首词中评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的词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的诗词有一种大胸怀、大境界,有一种俯视中国历史、雄视世界风云的气魄。你还积累过哪些

毛泽东的诗词名句?请写出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北国风光江山如此多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示例)虎踞

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娇、逊、骚、踞、覆。

8.文学常识填空。

第8页共18页.

(1)词,又称______,按字数一般分为______(58字以内)、______(59到90字)和______(91字以上)

三种。

(2)“秦皇汉武”中“秦皇”指______,“汉武”指______;“唐宗宋祖”中“唐宗”指______,“宋祖”指______。

(3)“风骚”原指《______》里的《______》和《______》里的《______》。

【答案】(1)长短句小令中调长调(2)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

太祖赵匡胤(3)诗经国风楚辞离骚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家作品及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

抓住各选项表述的要点判断正误即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

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第(1)题,是文体知识考查,主要是

词按篇幅长短的分类。第(2)(3)两题,是要识记文学史上一些提法的含义。根据积累答题即可。

题组B能力提升练

1.请欣赏下面一阕词的书法作品局部,回答相关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草书

(2)这首词的题目是_________,词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

(3)这幅书法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

(4)请将作品的前三句正确、工整、规范地用简体字抄写下来。

【答案】(1)D

(2)雪毛泽东

(3)毛泽东

(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第9页共18页.

【解析】

(1)本题考查字体。

A.篆书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起笔有方笔、圆笔,尖笔,收笔“悬针”较多。

B.隶书的特点是字形扁方,左右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C.楷书的特点在于整齐美观有序,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就称为楷书。

D.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观察图片上的字体,笔画豪放连绵,结构简省难辨,故该字体为“草书”。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根据“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可知这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故题目为“雪”,作者是“毛泽

东”。

(3)本题考查书体。

毛体书法是以行草为主,布局严谨,用笔恣肆,浑然天成,遒劲刚健,纵逸奔放,大气磅礴,刚劲挺拔,

苍劲有力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书法艺术。这幅书法作品是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

(4)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要求书写清楚、规范、正确。

书写内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课内阅读巩固。

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第10页共18页.

须睛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矫,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王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作者描写雪景的句子有哪些?把雪景的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把雪景写得如此壮丽,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①描写雪景的句子为整个上半部分;②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

雄伟旷达;③作者的感情充满了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第一问,联系诗文内容可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冰

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

与天公试比高”句。“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四

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山舞银蛇,原驰

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

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

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据此可知,描写雪景的句子为整个上片,描

第11页共18页.

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

第二问,“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

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

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第三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写的是虚景,与前十句写眼前的实景形成对比,想像雪后晴日当

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

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

激情溢于言表。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自己的积极奋发的豪情壮志。

赏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节选),完成后面的问题。

《沁园春·雪》(节选)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3.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

人物作了铺垫。

第12页共18页.

4.“稍逊风骚”中“风骚”原指________,句中指________。

5.“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这首词的主旨句;其中“风流人物”指________,全句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

【答案】3.D

4.《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文学才华

5.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解析】

3.本题考查结构作用。《沁园春•雪》的上阙描写了北国雪景的美丽,“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赞美了祖

国山河的美丽;下阙则评价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并用他们来衬托今日的革命英雄们和人民

群众,表达对他们的赞美,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引出下文,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结构

上承上启下,选D。

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1)风骚,原义是《诗经》中的《国风》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的并称,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结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可知,“风骚”和“文采”相对应,故“风骚”在句中指

文学才华。

5.本题考查诗歌主题。

(1)结合“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可知,词的下阙前面列举的人物都是历史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风流人物”显然是和前面列举的这些人

物具有相同特质、能力的人,故“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结合“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可知,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既有肯定,

也有否定;结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知,是把今天的“风流人物”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

吉思汗等人作对比,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来衬托今天的“风流人物”,结合写作背景,作者

认为今天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他们才是今天的“风流人物”,故表达的是

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

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

第13页共18页.

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词中分别总领上片和下片的字是“______”和“______”。

7.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______、______、______。

8.“鹰击长空”和“鱼翔浅底”中额“击”“翔”两字好在哪里?请说明理由。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店名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B.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同,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10.上片最后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6.看忆

7.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8.“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空

中飞翔的特点。

9.A

10.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与豪情壮志。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把握。结合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分析。上阕的“看”字总领上阕。下阕的“忆”

字总领下阕。

7.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这首词。然后结合词的意境,写出四

幅图即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湘

江秋景图。“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

土当年万户侯。”是峥嵘岁月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中流击水图。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其次,展开联想,把字词放入原句

中描述景象;最后,点明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击”写出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

空的强劲有力;“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得自由轻快,像在空中飞翔的特点。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理解和把握。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因为:开头三句主要是写景叙事,而非“洋

溢着词人的乐观主义革命豪情”。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解答时需要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特别是要结合重要诗句进行具体把

第14页共18页.

握,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

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题组C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

朝。

(一九三六年二月)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一九五四年夏)

1.两首词都是毛泽东的作品。其中“沁园春”和“浪淘沙”是;“雪”和“北戴河”是题目。

2.两首词都有明确主旨的点睛之句,第一首词是(用原句回答);第二首词中是

(用原句回答)。

3.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所展现的画面。

4.两首词虽然题材不同,但写法相近,两词上阕都是;_____________;下阕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词牌名

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换了人间。

3.在大雪的覆盖下,那连绵起伏、蜿蜒夭矫的群山,犹如银色的长蛇在飞舞,那高低绵亘、丘陵起伏的高

原,宛若白色的群象在奔驰,似乎要同老天比个高低。

4.描写景物;评古论今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

第15页共18页.

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

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

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沁园春”和“浪淘沙”都是词牌名。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沁园春·雪》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

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

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

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的机杼在结尾。“换了人间”,是议论,是感慨,

也是描写,极大地表现了诗人与时代的胜概豪情,而且意味深长,余韵悠远,将读者引向一个无限性的时

空,去寻味那无穷的言外之意。

3.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

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

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

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示例: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

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4.本题考查对写法的分析。《沁园春·雪》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

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

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