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第1卷单选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末以来,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高产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食品结构,这些现象被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C.亚洲人口的膨胀D.新航路的开辟2.达赖和班禅是西藏佛教格鲁派领袖,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和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乾隆后期做出规定,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擎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这体现出()A.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西藏宗教事务B.宗教领袖是由抽签来确定的C.西藏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管辖D.中央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3.有学者认为,明朝虽然不遗余力地宣扬华夷秩序,但其宾礼仪式很大程度上取法于元朝。该学者的观点可用于佐证()A.中华文明的连续性B.明朝政权的功利性C.元朝政权的合法性D.中华文明的包容性4.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新河、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地连续九次挫败倭寇,史称“台州九战九捷”。台州抗倭的重要影响包括()①促进新航路开辟②促进东南沿海形势稳定③促使朝廷外贸政策调整④促进中日友好往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目前已知存世的明代中后期三大通俗读物中,《三国演义》有28种刻本,《水浒传》有14种刻本,《西游记》有9种刻本。这体现了当时()A.文化专制的弱化B.雕版印刷术的先进C.市民文化的繁荣D.儒家思想地位动摇6.据《明史·职官志》记载“至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据此可知,明世宗时()A.内阁成为了国家决策机构B.宦官专权的问题日益突出C.宰相制度复苏并继续发展D.君主专制受到巨大的挑战7.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下列吻合促成黄宗羲提出这一思想时代背景的是()A.交子的问世B.会子的使用C.集镇的出现D.市镇的发展8.明朝廷杖是皇帝在朝堂上下令,由司礼太监监督,锦衣卫执行,当场打朝臣的一种刑罚。明史中搜集到受廷杖之刑的官员中,专司批评弹劾的科道官占43%,同样以言责自负的翰林院官员占10%由此可推知,明朝时期的廷杖制度()A.维护了朝堂秩序B.造成了宦官专权C.完善了官僚体制D.影响了官场风气9.(明)隆庆改元,福建巡抚都御史涂泽民请开海禁,准贩东西二洋...隆庆六年,郡守罗青霄......议征商税,以及贾舶......于时商引俱海防官管给,每引征税有差,名曰引税。(东西洋每引税银三两...其后加增东西洋税银六两),据此可知,当时()A.明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严格管控B.开关加剧了东南沿海的倭患问题C.明政府对海外贸易持积极的态度D.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0.清中期,朝廷开始为书写“国史”准备材料,要修本朝人物的传记时,清帝下令把曾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们统统编入《贰臣传》,把史可法等当初誓死抵抗清军的前明官员列为忠臣。这说明当时()A.修史指导思想发生转变B.传统价值观念根深蒂固C.人物评价标准出现偏差D.社会秩序逐渐出现动荡11.有学者认为,阳明心学本质上还没有脱离传统儒家“仁为道本”的思维模式,而所谓的本然良知即是孟子所说的是非之心。该观点()A.旨在批判空谈心性的学风B.揭示了理学衰落的根源C.凸显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性D.否定了心学的时代价值12.黄宗羲说:“君主才是损害天下人民利益的罪魁祸首,倘或没有国君,人们还能各管各的私事,各得各的利益。”这体现出黄宗羲()A.否定君主专制B.维护百姓利益C.主张君臣平等D.具有民主思想13.明朝正德、嘉靖以后,早期的海禁开始松动,江浙沿海地区大都是“富家以财,贫人以躯,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故民乐轻生,鼓枻(划桨)相续,谓生涯无逾此者”。据此可知,当时()A.海外投资更容易获得巨额利润B.商人尚未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C.社会主流价值观出现重大改变D.海外贸易激发民众致富积极性14.张岱的《陶庵梦忆》用大量笔墨记录了明末清初我国南方的戏曲演出活动,其演出最盛之时,多在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如“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清客帮闲、傒童走空之辈,无不鳞集”。这说明明末清初()A.市民文化旨趣提高B.戏曲与传统节日交融C.社会娱乐活动丰富D.长篇小说具有写实性15.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A.三圃制的广泛流行B.货币地租的出现C.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D.盐铁官营制度的出现16.明中叶以前,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多被描述为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之徒,此后,秉性端庄、诚信有义的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中却屡见不鲜。商人形象的变化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社会经济变动冲击传统观念C.士人主流价值取向改变D.商业道德伦理水准超越前代17.明清时期的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呈现出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文学成就远超前代的特点。这一文学形式之所以高度发展主要是因为()A.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精神需求B.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宋词元曲走向衰落,文艺创作数量不足D.传统儒学遭遇质疑,批判专制思想出现18.从康熙至嘉道时期,在江宁、苏州等地出现了许多“账房”,由大商人开设,有的雇匠制造,有的将原料分给小机户生产,向小机户发放工资。这体现了()A.商帮具有地域特色B.南北经济差距拉大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D.城市经济职能增强19.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它们的问世反映出()A.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科学理论获得了重大突破C.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D.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20.有学者认为,仅就中枢机构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则走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D.前朝宰相制度得以变相恢复21.会馆主要是由同乡商人所建的商业组织。清代会馆大量出现,以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为盛。如这一时期的苏州会馆林立,其中“三山会馆建自前明万历年间”,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助金人列官员五名,又列洋帮、干果帮、青果帮、丝帮、花帮、紫竹帮商人百余人。这反映出当时()A.全国性市场网络的形成B.政府商业政策相对宽松C.南北地区经济联系加强D.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22.辽采用“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中央设北面官和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北面官权力较大。金朝的猛安谋克制是兵农合一、军政合一的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后金的八旗制度按军事组织形式把女真人组织起来,在贵族控制下进行战争和生产活动,是兵民合一、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这些制度()A.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B.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C.推动了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D.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23.1733年,雍正皇帝曾对内阁官员说:“我朝肇基东海之滨,统一诸国,君临天下,所承之统,尧舜以来中外一家之统也。所用之人,大小文武,中外一家之人也。所行之政,礼乐征伐,中外一家之政也。”这一言论意在()A.消弭华夷之间界限B.追求政治秩序一体化C.融合农牧两种文化D.明确界定天下的范围24.据《三国志》记载,关羽死后被追谥为“壮缪(虽有武勇却无甚建树、名实不符)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下旨改关羽谥号为“忠义”,并谕令大臣在抄录《四库全书》时,要将其中的关羽谥号全数更正。这一改动意在()A.确保历史评价公正B.统一社会意识形态C.传承民族优秀文化D.提升关羽的影响力25.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称东番(台湾)为东都,改荷兰人建的赤崁城为明京,表示其为大明王朝的疆土;在荷兰人建的赤崁楼建承天府,设天兴县和万年县,明确建立东都根据地是顺承天意,力保疆土万年永固。为了怀念家乡,郑成功改荷兰人建的热兰遮城为安平镇。郑成功对台湾地名的修改和命名旨在()A.巩固新生政权B.怀念家乡故土C.清除殖民遗迹D.传承家国意识第11卷(综合题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宋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在地理上除了“北不如南”外,还有“西不如东”的现象,当时经济最发达的是两浙路、江南东西路和福建路,尤其是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路,精耕细作水平最高,是全国主要粮仓,时有“苏(苏州)湖(湖州)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前期,“湖广(湖南湖北)熟,天下足”为人们津津乐道。在两湖中,湖南产粮又盛于湖北,因而又有“湖南熟,天下足”的说法。当时陕西、山西、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安徽等省都需要或多或少向湖广采买或贩运粮食,其中江浙对湖广粮食依赖程度最高。“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被“湖广熟、天下足”所取代,标志着全国最大粮食生产中心已让位给湖广,虽然湖广农业发展水平从整体上看尚低于江浙。-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主要产粮区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主要产粮区变化的原因。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认为君主受天命而王,是天之子,居于人间秩序的最高位置。君主是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和总代表。忠君即是尊道,二者又归之于至高无上的“天”。在此体系下,“忠”的第一要务是无条件地“事上”,即要严格实践“君尊臣卑”的原则,所以“《春秋》君不名恶,臣不名善,善皆归于君,恶皆归于臣”。-摘编自周玲等《从“君为臣纲”到君臣“两立”:汉末君臣关系的新变化》材料二程颐将君主“选贤任能”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条件:“帝王之道也,以择任贤俊为本,得人而后与之同治天下。”程颐非常推崇古时君臣皆贤的治国模式,认为皇帝应该效法尧舜,选贤与能,量才用人,并以上古三代君臣合治的成功范例劝诫后世君主,目的在于告诫君主:选贤与能且君臣共治,才能够使现实世界重归三代理想。-摘编自赏琳、张秋山《“君臣共治”何以可能?-二程君臣论及其理论检视》材料三顾炎武明确反对君主独裁,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在顾炎武看来,分权的目的还是想要更好地维护君权,因为天子是“执天下之大权著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也就是说,各级官员分帝王之权,各治其事,分散了帝王的压力,愈发显示了君权的尊贵。-摘编自王记录《在政治伦理的传统与启蒙之间:明末清初士人的君主论》(1)根据材料一、分析董仲舒君臣观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程颐君臣合治理念形成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总结明清之际顾炎武对君臣观念重新阐释的意义。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原来一直停滞不前的经济性市镇有了大的发展。据统计,与宋时相比,明清时期的经济镇增加并不多,如温州只增加了一个。但市的数量却成倍增加,如温州府,明代比宋代多15个,清代则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了12个。这种变化在台州就更大了。清代台州的市有154个,而宋时则只有73个,前者比后者多了81个,增加1倍多。这说明,市镇的数量已经急剧增多了。明清以前,浙东南市镇多分布在交通中心与平原要道上,而明清以后,山区海角都有市镇分布。一些市镇离府县城市相对较远,表明它们不是州县城市的附属物,而是相对独立的乡村经济中心和社会中心,这种经济中心和社会中心的大量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乡村孤立、分散、自给自足的传统格局,使乡村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日趋密切。-摘编自高飞《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形态演变》材料二从江南市镇的发展来看,新增加的市镇绝大部分就是随着商品贸易和商人活动发展起来的。如吴江盛泽镇,明初是只有五六十户居民的“青草滩”,弘治《吴江志》所载2市4镇还无其名,到成化年间“居民附集,商贾渐通”,嘉靖间“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其形成完全是因丝绸生产而发展起来的,丝绸贸易所推动的。地域商人展开的商品贸易不但导致了江南广大市镇的兴起,而且持续推进着江南市镇由小到大、由兴到盛的不断发展。-摘编自范金民《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市镇经济》(1)根据材料一,说明与宋代相比,明清时期江南经济性市镇有何新发展。(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性市镇发展的原因。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29年)雍正帝曰:“如三代以上有苗、荆楚、俨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大义迷觉录》(1755年)乾隆帝曰:“汉时西陲塞地极广,乌鲁木齐及回子诸部落皆曾屯戍,有为内属者,唐初都护开府,扩地及西北边。今遗址久湮,着传谕鄂容安,此次进兵,凡准噶尔所属之地,回子部落内,伊所知有与汉唐史传相合,可援据者,并汉唐所未至处,询之土人,细为记载,遇使奏闻,以资采辑。”-摘编自《清高宗实录》材料二在“天下”体系中,中央对边疆一直延续着一种忧患意识,这一意识无形中建构了中央与边疆的“区隔”。伴随着清代天下观的转变,这种“区隔”逐渐转演变为一种融合,边疆在空间划分上呈现出从界限模糊到边界清晰的特征。清代前期将天朝与疆域联系在一起,“既不无理强取他国之寸土,亦决不无故轻让我寸土于人”“天朝尺土俱为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为疆,各有专属”。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国最终奠定了中国的疆域,与历代王朝相比,形成了对疆域的“最有效控制”,将“边疆区域整合到中国领土范围之内”。-摘编自吴曼《从“天下”到国家:清代的边界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雍正帝与乾隆帝处理边疆与王朝疆域关系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前中期实现“对疆域的”最有效控制”的举措,并分析这些举措产生的积极影响。3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贵金属、玉器和畜牧产品是吐蕃进贡唐朝的主要贡品,作为“赏赐”品,唐朝往往会回馈吐蕃大量的绫罗绸缎,以彰显中原王朝的天威。换言之,落后的奴隶制游牧经济与先进的封建制农耕经济的互补构成唐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本质。贡赐贸易催生了唐蕃汉藏民族官方和民间“绢马互市”。因吐蕃人世居青藏高原,多以牛羊肉、酥油和青稞等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为主,而茶具有解油腻和助消化的功能,故“嗜茶”。各自短缺必需品为唐蕃之间“茶马互市”创造了交换条件,有此形成了沟通汉藏友好往来的茶马古道。-摘编自贺冬《论唐蕃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成逻辑》材料二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如中统和至元前期的陕西四川行省、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西夏中兴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云南行省、平宋战争前后的荆湖行省、江淮行省等。其中,设立于至元十年(1273年)的云南行省等,已带有地方最高官府的色彩。-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材料三译仓和孜康两个机关是代表西藏地方政府的僧官、俗官两个系统。一切重要职务首先在20多家大贵族当中挑选,剩下的职官空缺才在普通贵族出身的仲科尔中选任。平民几乎没有可能参与到西藏地方政府中,除非家中出现某位大活佛的“转世灵童”。18世纪中期以来,一切用人、行政事务都须驻藏大臣禀呈清政府执行,清朝对西藏地区实行了较元、明两代更加直接全面的统治。-摘编自金雷、格桑曲珍《浅谈清朝西藏的治理及地方职官制度》(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蕃贸易的形式,并结合所学分析唐蕃贸易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代西藏地区职官系统的特点,并结合史实说明清朝对西藏地区实行了“更加直接全面的统治”。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ACCBDD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DBCBACCB题号2122232425答案DABBD26.(1)粮食主产区从太湖流域逐渐转移到湖广地区;湖广地区农业经济地位上升。(2)清前期,随着江南等地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城镇经济的繁荣,更多人从事工商业或者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主要依赖湖广地区的输入;明清人口向湖广地区迁移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农业种植技术的改进,使得更多土地得到开发利用;长途贩运的发展为粮食外销提供了条件。(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给分)27.(1)原因: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要求:董仲舒将法家、阴阳家等思想融入儒学;儒家思想日益受到重视。(答出两点即可)(2)历史背景:科举制度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崛起;宋代面临外部威胁和内部政治腐败的双重压力。(3)意义: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