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原理与应用目录Contents01教育与教育学02教育的基本原理03教育目的04教师与学生06教学(上)07教学(下)08德育09班主任工作05课程10学校教育制度第五章课程01本章结构第三节新课程改革(一)时代发展的要求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发表的有关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的报告中,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所谓知识劳动者,主要是指从事知识和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工作的劳动者。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文盲”这一概念的传统内涵。“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地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把知识经济也称为“学习经济”。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知识经济社会,人类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知识的较量,是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才的较量。因此,知识经济的挑战,从根本上讲是教育的挑战,知识经济必将引起整个教育体系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它必将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产生全面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具有全面性、深刻性、系统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1.对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知识创新能力;(2)知识重组和知识应用能力;(3)自我更新能力;(4)个性化的决策能力;(5)社会合作能力与反馈速度;(6)价值反省与责任承担的能力。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对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影响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知识具有其特殊性,它分为四类:事实知识、原理规律知识、技能知识与人力知识。其中,技能知识与人力知识是知识经济对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提出的新挑战,这是因为这两类知识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在课程内容中体现不足。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3.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观的影响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以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建构和人格发展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的教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主动探究、积极交往与合作。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二)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4.对基础教育课程评价观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评价需要由选拔式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它通过对问题的反思、教育内容的调整、教学过程的改进、教育管理的参与而形成基础教育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与完善。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三)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2001年之前,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跟新时代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具体表现如下:(1)教育观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4)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新内容;(5)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经验;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三)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需要(6)学生死记硬背与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7)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功能;(8)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直至2023年,《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深化阶段。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专栏5—4由小学试卷的“标准答案”引发了家长讨论日前,网友看到儿子的小学考试卷后对老师判错的很多题表示强烈不解,并且一怒之下上网发帖质问:为什么小学语文会有那么的“标准”,就连题目要求“写你最喜欢的一句话”都是固定答案!该帖出来后很快被置顶,也引发了网上关于考试“标准答案”是否科学的大讨论。(1)“一个春天的夜晚,一个久别家乡的人,望着皎洁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乡,于是吟起了一首诗。”专栏5—4由小学试卷的“标准答案”引发了家长讨论网友儿子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然而,老师给了一个“×”。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觉得这道题很奇怪,难道就因为是个春天的夜晚,答案就要是这句有春风的吗?要这个思念故乡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说出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话的!一个东北人春天思念故乡,会说春风又绿江南岸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该更准确。再扯远点,思念故乡,一千个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样的诗,这个也可以有标准答案的吗?”对此,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专栏5—4由小学试卷的“标准答案”引发了家长讨论(2)“《匆匆》这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网友儿子写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但后面又是一个好大的“×”。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是:“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专栏5—4由小学试卷的“标准答案”引发了家长讨论网友表达了更强烈的质疑:“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欢这句,我可以喜欢那句,难道最喜欢的一句话也要统一吗?我觉得这个题目应改成:‘你能把老师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写下来吗?’”(3)“请用一句话说明‘π’的含义。”网友儿子回答的是:π的含义是圆周率。专栏5—4由小学试卷的“标准答案”引发了家长讨论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是:“π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领域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没想到老师竟然打的又是‘×’,这就奇怪了,正好我老婆大学读的是理科,我马上问她,π是什么意思,她说圆周率啊。问了儿子半天,他也没说明白为什么答错了。”网友非常难受地说。(四)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进入21世纪,美国、英国、日本、法国、俄罗斯等国家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建立面向未来的具有竞争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四)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美国以往的教育侧重于精英教育,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面向每一个儿童,要求教育适于每一位学生,以保证所有学生不论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都能平等地获得当代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内容上,美国重视基础学科,强调信息素养。基础学科是中小学课程的核心,通过对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和地理等核心课程的学习训练,学习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美国政府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一法案中,提出要实行“阅读先行计划”,普及美国学生的识字率,确保所有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三级水平。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四)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英国在2000年实施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基础上,2008年的课程目标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成为成功的学习者,热爱学习,在学业中取得进步和成就;成为充满自信心的个体,过上安全、健康、充实的生活;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2014年国家课程目标为:培养有素质的公民,向学生提供成为有教养的公民所需的核心知识,国家课程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储备。这是成为有素质公民的基础,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有机会接触世界上优秀的思想和知识,学会欣赏人类所取得的成就。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四)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日本在2001年改革国家教育科技管理体制,将文部省和科学技术厅合并,成立文部科学省。同年,日本政府发布的《21世纪教育新生计划》提出:学校变好,教育变样,着力培养富有个性的创新人才,从而拉开了新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序幕。日本在2006年修订的《教育基本法》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着眼于人格的树立,以期成为和平国家和社会的塑造者”。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四)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为此,2008年颁布的中学学习指导“要领”,不仅增加了中学外语、理科、数学等基础学科的课时量,还拓展了课程内容的广度,加大了其深度,以通过不断提高基础学力来塑造学生的人格,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能够活跃在国际社会的创新型人才。2012年至2020年,日本政府不仅继承了“宽松教育”时期的“生存力”核心素养理念,而且通过更加具体化的“资质能力”概念完善和发展了“生存力”核心素养理念,并通过建立面向社会的课程体系、提倡“主体性对话性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强化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等三大举措加以具体落实。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四)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法国政府于2003年组建“学校未来全国讨论委员会”,提出了“不可少的共同基础”,即知识、能力和行为准则的整体。2006年,法国教育部又颁布法令《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基础》,重申了《学校未来的导向与纲要法》的基本精神,把共同基础划分为七种能力,前五种分别与当前学科相关,即掌握法语、实践一门外语、数学基础能力、科学与技术文化、掌握信息与通讯的常规技术,后两种能力为社会与公民能力和自主与创新能力。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四)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2013年9月,新一轮教育改革正式启动。2017年5月,法国政府提出“建立让所有人成功和卓越的学校”,并提出了法国未来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即从2018年9月开始,贫困社区的学校中每班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2人。法国政府还在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方面加大了投入,并准许更多的课外作业在学校完成,从而建立一个新的系统使得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更加顺利。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四)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俄罗斯是世界强国之一。进入新世纪,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引领时代潮流,颇受世界各国关注。俄罗斯现如今的发展盛况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与国家高度重视的基础教育改革密不可分,其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俄罗斯十分重视政策法案的重要性,颁布了多项政策法案,使课程改革走向制度化。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四)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在1992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和2000年《联邦教育发展纲要》的指导下,俄罗斯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于2001年颁布了《关于组织国家统一考试的实验》,2002年通过了《普通高中实行侧重专业式教学的构想(草案)》,2004年颁布了《关于小学、中学与高中普通教育国家教育标准(联邦部分)》(以下简称《标准》),并通过《国民教育优先发展方案》(2005年)、《全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方案(第二版)》(2008年)、《我们的新学校》(2008年)、《2011—2015年联邦教育发展目标纲要》(2011年)等,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我国于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课程标准,为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义务教育课程也进入修订完善阶段,在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修订课程标准原则,进一步深化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第一,坚持目标导向。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准确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第二,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细化育人目标,明确实施要求,增强课程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第三,坚持创新导向。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1.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力量,我国的新课程改革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从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神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底气。“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1.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推动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甄别与批判,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目标,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课程改革措施。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2.课程改革的适应性与管理的民主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权力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不仅突破了以往课程权力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地方和学校具体情境的弊端,而且推进了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民主化的进程。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2.课程改革的适应性与管理的民主化(1)适应性。国家课程强调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这是国民素质达到一定水平的有力保障,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我国国土广大、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明显,学校、学生情况千差万别,而教育必须是发生在一定的“教育情景”中。理想的教育是能够照顾到这种差异,以往的国家课程强调统一,也就忽略了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实际上的教育“不公平”。本次课程改革出现了地方和学校课程,正好弥补了以往的缺陷,体现了各地区、学校的差异性,从而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2.课程改革的适应性与管理的民主化(2)管理民主化。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背后,实际上隐含了课程权力再分配、课程管理民主化的问题。课程管理民主化是时代的潮流、世界的趋势,是教育改革的客观需要,是调动国家、地方和学校各个方面参与课程开发,从而实现课程适应性最大化的目的。这种尊重差异、体现个性的课程理念正是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3.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个性地发展课程结构具体是指“课程体系各部分的配合、组织和比例关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结构做出了明确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其中,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等。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3.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个性地发展(1)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以不同的课程形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学习,这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思路,强化了课程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选择性,保证了学生全面、均衡、和谐的发展可能性。特别是综合课程的设置,打破了学科之间的森严界限,突破了所谓学科壁垒,实现了知识结构自然整合,改变了原来学科本位下对学生知识结构的人为割裂,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要求。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3.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个性地发展(2)关于学生的全面和谐与个性发展。课程结构,在理论上运用“多元智力理论”,为尊重差异、体现公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践上对课程体系的调整更加突出学科知识的综合化,这就为学生学习提供了选择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又不失其个别差异。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4.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1)主体性与学生地位。学生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是简单的、消极的容器,而是积极的知识建构者。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逐渐确定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其中,自主性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力与能力。能动性是指主体能够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创造性主要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4.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2)主体性与学生经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就是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反对以往把学生当作任人涂抹改造的“白板”,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经验来建构知识、寻求教育意义,从而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有意义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图5-12三层八维课程结构图(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5.课程向日常生活的回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人性化的原则,使学生有可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关注自身、回归生活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性。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专栏5—5《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变化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专栏5—5《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变化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专栏5—5《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变化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1.总体目标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2.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2.具体目标(2)体现课程结构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版物业服务合同协议书版
- 货物装卸吊装合同
- 凹型方管采购合同条款
- 货物抵押贷款合同范例
- 经济服务合同范例
- 分销销售合同范例
- 影视租赁合同小区观影指南
- 买卖合同范例文库
- 唐山市展览道具租赁合同
- 采购肥料合同范例范例
- 2024年鲁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平潭港区进港航道及港池维护性疏浚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2023年江财计量经济学大作业
-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招聘真题
- 设备维修报价单
- 经销商申请表
- 上海民办杨浦凯慧初级中学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六上数学期末统考试题含答案
- 全国主要城市气象参数
- 宣城消防钢楼梯施工方案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