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文经济学是经济学、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历史、法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就其研究对象而言,是研究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学科;从基本学科属性看,它归属于经济学门类。当前,建构中国自主的人文经济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自主的人文经济学知识体系建构奠定了实践基础。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有人文与经济交叉融合的人文经济学作为支撑,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质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人文经济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把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中国人文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结合起来,实现人文学科与经济学科的融合发展,必将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加繁荣发展。(摘编自逄锦聚《建构中国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材料二人文经济学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明确要求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追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构人文经济学,也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重要追求目标。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前提是实现经济、社会、精神、生态、城乡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不以GDP为唯一增长目标。这要求我们在面对技术进步而产生的生产生活新形态以及纷繁复杂的全球形【DF:025】语文试题第Ⅰ页(共8页)
势时,应坚持从是否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战略谋划。具体而言,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方式应及时随着人民群众主要需求的阶段性变化进行调整,时刻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供给能力,以高质量、高水平供给来更加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意味着人文经济学在建构和发展过程中,更注重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制度变革乃至资源禀赋等均被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然而,每一个将上述要素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都存在不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将人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原动力,强调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是历史进步的关键。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进而形成的对于经济发展的追求,应是人文经济学视野中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人文经济学把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追求,既包括物质领域的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领域的共同富裕。西方经济学更多强调物质财富的增长,为实现经济增长可以以牺牲平等为代价,忽视精神财富的增长,仅把文化因素视为促进物质财富增长的一种手段。这一指导思想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认识根源。忽视精神生活的丰富;会导致出现物质越丰富幸福感魈低的情况。灿烂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与物质财富同等重要的客观存在。与物质财富相比,精神文明一旦形成对后续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会更加持久深入。缺少优秀文化引领的物质财富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缺乏抗冲击的韧性。人文经济学不仅追求实现物质:财富领域的共同富裕,更追求精神.领域的共同富裕,还要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两个领域的共享协调共进,这就远远超越了西方.经济学,对现实世界更具解释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形成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文化根基。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经济学,也应注重乘承“天人合一”“贵和尚中”“以义制利”等理念指导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内在消解资本的无序扩张冲动。应注重不断挖掘并弘扬我国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优良传统。我因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史,在农耕文明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几千年集聚的知识和智慧,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其中不乏丰富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举措,我们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弘扬,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摘编自魏建《人文经济学为经济研究开拓新领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人文经济学研究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B.人文经济学是当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C.西方主流经济学把物质资本等要素当作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但这些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D.西方经济学重物质财富增长、轻精神财富增长,未能正确看待文化因素,以致带来不少严重后果。【D-2025】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建构中国自主的人文经济学知识体系,既是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党的中心任务的需要。B.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等方面均衡发展且不以GDPx为增长目标,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C.物质财富增长需要优秀文化引领,成熟的精神文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物质财富大得多。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义制利”等理念,有助于消解资本的无序扩张冲动。3.下列选项符合人文经济学“核心理念”的一项是(3分)A.人文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智慧结晶。B.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人文经济学的“版权”属于中国,但创新成就和迈向现代化的机遇属于全人类。C.在人文经济学的视域下,经济发展创造文化价值、构建文化环境、塑造文化精神、丰富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底蕴。D.人文经济学倡导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着力避免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5.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请谈谈材料对于我们建构人文经济学有什么启示。(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记艾王晓莉入住新居,适逢端午前夕。也不是全然崭新的购置,老房重装一次而已。但前后谋划几年;真正耗时又一年,心力体力消耗不少,因此完工时非常欣然。渐居多处循旧例布置,图吉利。唯不贴对联之类的,暂且那样空着。因我一直记挂着,要在门上挂艾叶。从前南方过端午节,家家都是染红鸡蛋、剥粽、吃包子,以及门上挂一把艾。艾散发特殊的香气,几乎凛冽,却又宜人。故凤俗上说挂艾可避凶。艾叶避凶是民间的说法,属意念范畴;几乎无法验证,但艾避蚊是无疑的。有艾的地方,只蚊不见,且艾的气息比宲得人头晕的蚊香不知清新多少。光阴流转,风俗渐淡,将鸡蛋染红过端午,在城市里几乎绝迹,其他风俗亦是时断时续,倒是门上挂艾叶,我家一年年地持续着。端午若是没挂艾,就缺了点什么似的,总觉得不够圆满。艾的外形颇普通,细长枝条,垂平凡的小叶子。面对一把艾,很难有与玫瑰牡丹劈面相逢时的隆重与浪漫。京戏里的武生骑马,多举一根马鞭作象征,我每每举起家中的那把艾,就觉得自己是舞台上的那个武生。看上去,艾的确像一根马鞭那么普通。烲之所以让许多人喜欢、留恋,是因为它的那一股气味。在我们的想象中,气味有时是有形的。艾的那缕杳不是将人团团围住的云雾,而是如缕流动的溪水——我们于溪边驻足,会突然感觉眼前一片清晰,思路不再阻滞,身心被洗濯。它不腻、不甜,开混沌;【DF÷025】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一切都流畅了。植物的气息若分冷暖,艾必是与薄荷、梅花这些,归属到“冷香”中,它的香气让人清醒、不迷醉,它似乎也无所谓别人喜不喜欢。而合欢、栀子、含笑,这些略甜美的味道,我总觉得它们属“暖香”,带着想要盈人袖、讨人喜的愿望。世间诸多植物气息各异,每个人独迷恋其中的某一种,独被它打动,缘于它与那个人心灵相契合的程度。入住新居后,特意嘱家人每日上菜市场时注意有没有卖艾的。一天下班回家,抬头见新门上斜斜地悬了用红塑料绳系着的一把修长的绿草,是一束艾配了几枝菖蒲,清雅简洁,心下欢喜。艾叶与菖蒲都刚摘下不久,水分还没走脱,绿意饱满,比柳刚,比杨软,柔顺度刚好。家门通体深灰,安装后才觉出有股拒人以几米之外的板正与威严,又像一篇有点沉闷的文章,不知从何读起。现在,绿艾悬于其上,带着来自泥土的生命气息,像南方古村口常见的迎客樟;又像是作者苦思冥想得到的某个灵动的文章标题,起了拯救全篇的效果,即使是冗文也有可取处,读得下去了。端午过完,从门上把艾取下。艾枝还是直的,颜色已淡得发白,若有若无。艾叶没了水分,将自己卷曲了起来,似乎是已枯已萎的征象,但它的命运并未完结。甚至可以说,它的生命才刚开始,还有很长一段路可走。因为此时的艾香并没有减弱,依旧丝丝缕缕。它说:“我在。”它说:“我枯而不死。”的砳,枯的是外在的艾叶,艾的内里还活着;魂还活着。气息就是艾的魂。好多年前我从一个拆迁的小区废墟捡回来一个陶瓮,小口广肚,半米多高,应该是用于腌菜的。从前人人家里都有这样一只陶瓮。腌菜价廉,做法简易;它属于平凡、低微的菜肴,然而寻常人家的饭桌上总少不了这一味。装腌菜的陶瓮自然也是平凡出身,清寒处世。某一年我心血来潮,端午过完顺手把一大把艾放到空空的陶瓮中,棕褐色的瓮盛了枯草色的艾,都是大地的颜色,一丝张扬的色调都没有,清静无为,却并非毫无态度。我立时觉得是绝配。我看久了这画面,恍然间觉得人有时是那陶瓮,有时是那腌菜,有时则是那一把艾。在我们家,这个陶瓮,从此成了艾叶的归宿。艾在里面从初夏一直待到秋天、冬天,第二年端午前,我再买回一捧新艾更换。于是,陶瓮里,从来没少过艾。后来流行一个词叫“侘寂”。我想,瓮里的艾叶是真正的侘寂。近年来,城市里买鲜花的人多了起来。大约自己亲自种植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持续性可言,又希望空间与心情时有点缀,于是买鲜切花成了流行,花费不多,却可养心数日,何乐不为。偶尔,我也会从市场买鲜花回家插瓶,或有朋友送花示谊。然而,花插入瓶中后,它的妩媚与断鲜带来的惊喜,完全不抵第二日、第三日就眼见它憔悴乃至萎败所带来的无力感,且一天比一天更不堪。溶阿司.匹林于水中从而提供营养、斜剪根部、每日更换清水,这些都是雕虫小技、阻挡不了鲜花不出几日便进垃圾桶的命运之年轮。连养花的水,若几日忘记更换,也会散发一股发酵的异味。艾的命运却是迥然。它连冰也不需要,枯而不萎,香气幽幽,充满生机。它的香气何以一直维持着?这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谜。(选自《光明日报》)÷【D→025】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挂艾可避凶的说法不以为然,但肯定艾能避蚊,为端午风俗随光阴流转而渐淡感到惋惜,体现出深厚人文情怀。B.作者迷恋艾的气息,被它打动,是因为艾那种让人清醒、不迷醉,似乎也无所谓别人喜不喜欢的香气与其心灵相契合。C.作者认为棕褐色的瓮盛了枯草色的艾是“绝配”,因两者都是大地的颜色且色调毫不张扬,清静无为却并非毫无态度。D.文中提到一个流行词“侘寂”并说“瓮里的艾叶是真正的侘寂”,由此可推知“侘寂”的意思可能与朴素、安静有关。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题为“记艾”,却从端午前夕入住新居写起,借门上不贴对联而要挂艾叶,巧妙地引出记述对象——艾,可谓构思精巧。B.文章描写艾的香气时将其比作“云雾”“溪水”,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将不可捉摸的香气写得可触可感,生动形象。C.文章在写艾时一再提及它的“普通”“平凡”,既是真实地表现艾的外形特点,也是为了欲扬故抑,着意表现其独特的香气。D.文章以“艾”为中心生发开去,在“记艾”的同时融入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语言流畅,情思隽永,能给人以深刻启迪。8.为什么说“气息就是艾的魂”?(4分)9.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为武安军节度推官。通判泗州,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日未入,辄闭门不出。转运使檄抃摄治之,抃至,从容如平时,州以无事。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请知睦州,移梓州路转运使,改益州。蜀地远民弱,史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太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及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苓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未几,报参知政事。抃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帝手诏褒答。王安石用事,抃屡斥其不便。韩琦上疏极论青苗法,帝语执政,令罢之。时安石家居求去,抃曰:“新法皆【D一025】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安石所建,不若俟其出。”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召见,劳之曰:“前此,未有自政府往者,能为朕行乎?”对曰:“陛下有言,即法也,奚例之问?”因乞以便宜从事。既至蜀,治益尚宽。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抃不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乞归,知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元丰七年,薨,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节选自《宋史·赵抃传》)材料二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来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来世,敢以请。”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抚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节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闻卿A匹马Ⓑ入蜀C以一琴一鹤Ⓓ自随E为政F简易G亦称H是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与《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的“之”用法不同。B.谢,感谢,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相同。C.奚,何、为什么,与《归去来兮辞》“奚惆怅而独悲”的“奚”意思相同。D.从事,行事,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从事”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濠州郡守不依法发放俸禄和赏赐,士兵声称要发生兵变,郡守十分害怕。转运使下令让赵抃暂代治理,赵抃到任后从容如常,州中因此太平无事。B.赵抃任益州知州时以身作则,改变了蜀地官吏肆意违法、州郡公开相互馈赠的恶劣风气,并率领使者巡视领地,无处不至,抚慰百姓,震慑奸吏。C.神宗即位后,召赵抃主管谏院,并没有按惯例委以省府重任,大臣对此感到疑惑,神宗表示无妨;后因故再次出知成都,赴任前受到皇帝的慰劳。D.赵抃去世三年后,其子赵屼守孝期满,向朝廷请求其墓碑名称和碑文,皇帝以古人作比对其高度赞赏,不仅赐碑名为“爱直”,还命苏轼撰写碑文。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抃感顾知遇,朝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帝手诏褒答。(4分)(2)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4分)14.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赵扑“爱直”的具体表现。(5分)【D—025】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老樵吕南公何山老翁鬓垂雪?担负樵苏①清晓发。皮枯亦复汗淋沥,步强遥闻气呜咽。同行壮俊常后追,体倦心烦未容歇。街东少年殊傲岸,和袖②高扉厉声唤。低眉索价退听言,移刻才蒙酬与半。纳樵收值不敢缓,病妇倚门待朝纛。【注】①樵苏:柴草。②和袖:犹袖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发问,照应标题“老樵”;“鬓垂雪”一语将“老”展现得具体、形象。B.老樵“体倦心烦”却“未容歇”,诗人以此指斥街东少年催逼太紧,不近人情。C.老樵拿到微薄的薪酬后不敢停留,因为家中病妇还在倚门而望,等着买米下锅。D.诗歌质朴无华,却将老樵担柴上街、卖柴取值、匆忙归家的过程写得真实感人。16.作者善用对比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贤治善治,让优秀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和睦相处,故而《礼运》中的名句“,”成为历代政治家推崇的治国经验。(2)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引用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两句话,强调“无论有多少阻力,金砖国家这支积极、稳定、向善的力量都将蓬勃发展”。(3)古代文人在人生失意时,往往会在其诗词中流露出几许消极的情绪,如“,”,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初冬时节,片片落叶为大地铺上地毯。欣赏落叶美景时,有心人会发现:有些落叶正面向上,而(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其中蕴藏了不少秘密。叶片的生理特性是影响落叶朝向的因素之一。植物叶片的两面构造不同:叶片的正面,紧贴上表皮的一至数层圆柱状薄壁细胞排列紧密,被称为栅栏组织,其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能够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当失去水分时,栅栏组织变得更加紧密,难以伸展,叶面卷曲成凹形;叶片背面,细胞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较少,排列疏松,被称为海绵组织,主要提供水分和营养,保障光合作用顺利进行。失水时,海绵组织易拉伸,叶背会保持挺凸的状态。所以,许多落叶会呈现出向内卷曲的特点。当叶片飘离枝头,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地面。有观点认为,叶片的正面因密度大而更容易朝下着地。【D一025】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A。研究表明,叶片的下落过程并非简单的直线下落。因为叶片形状并非完全对称,加之空气阻力差异、涡流和风等因素影响,叶片以翻滚和旋转的复杂运动形态下落。虽然叶片存在内部结构差异与外在形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叶片的飘落状态,但旋转动能和空气阻力才是决定叶片在下降过程中朝向的主要因素。因此,在静态条件下(如无风环境),叶片也会不停旋转,()通常呈随机分布状态。在特定环境中,落叶朝向会出现偏向性。风速较高时,例如公路上有车辆行驶或林间小路上有人活动时,会产生气流,让落地的叶片继续移动甚至翻转。相比而言,凹面朝下的叶片更稳定,因而它消减了更多的空气阻力,并且其独特的形态使其受力更均匀,不易出现移动或翻滚。最终,凹面朝下的状态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无风的森林深处或静止的水面上,叶片的朝向更多是空中随机翻滚的结果,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比例B。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以“栅栏组织”开头,将画线的语句改写成一个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变换语序。(4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2.根据上述材料,提取影响落叶朝向的四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不超过6个字。(4分)①②③④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位学生去教授家做客,发现教授家很小,里面还堆满了书,根本没处下脚。于是问教投:“您现在声名在外,何必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呢?”教授回答说:“艰苦吗?可是与书相伴,是我最想过的生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D一025】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
语文参考答案题号12367111215答案CBDABBBB1.C(“这些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曲解文意。材料二说“每一个将上述要素作为经济增长动力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都存在不足”,指西方经济学理论都存在不足而非“动力不足”。)2.B(“不以GDP为增长目标”过于绝对。材料二说的是“不以GDP为唯一增长目标”。)3.D(由材料二可知,人文经济学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A项,表现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来源。B项,表现人文经济学的贡献。C项,表现在人文经济学的视域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只有D项最符合人文经济学“核心理念”。)4.(4分)①材料一先阐释“人文经济学”概念的内涵,②再论述建构中国自主的人文经济学知识体系的意义;③在论述意义时采用并列式结构,④从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和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两个方面展开。(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5.(6分)①把经济学和人文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结合起来,实现人文学科与经济学科的融合发展;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③把共同富裕作为目标追求,实现物质和精神财富两个领域的共同富裕;④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并弘扬我国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优良传统。(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对即可)6.A(“作者对挂艾可避凶的说法不以为然”不正确。原文说“艾叶避凶是民间的说法,属意念范畴,几乎无法验证”,并没有予以否定。)7.B(“将其比作‘云雾’”不正确。原文说“艾的那缕香不是将人团团围住的云雾”。)8.(4分)①艾散发特殊的香气,清新、凛冽却又宜人,让人清醒、不迷醉,让人喜欢、留恋;②即便艾叶枯萎,艾香却并没有减弱,依旧丝丝缕缕,从而使艾枯而不死,魂还活着。(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6分)①将鲜花与艾的命运进行对比,借鲜花的迅速憔悴乃至萎败突出艾枯而不萎,香气幽幽,充满生机,深化了文章主题;②再次点明艾的香气“一直维持着”,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③结尾提出设问,留下“一个令人愉悦的谜”,既能引人深思,也使文章余韵悠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0.CEG(标点如下: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11.B(A项,代词,作前置宾语/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感谢/谢罪;C项,两者相同。D项,行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12.B(“率领使者巡视领地……抚慰百姓”不正确。材料一说“民或生而不识使者”,其中的“使者”指包括赵抃在内的知州;“父老喜相慰”,指父老高兴地互相宽慰,而非“抚慰百姓”)13.(8分)(1)赵抃感激眷念知遇之恩,朝政中有不合适的,一定秘密地禀报,皇帝亲手写诏书褒奖答复。(“感顾”“手”各1分,句意通顺2分)(2)毁谤的人认为他纵容叛逆党徒,朝廷拿来全部案卷进行审阅,都与法令符合。(“纵”“狱”各1分,句意通顺2分)14.(5分)(1)“爱”:①治理蜀地崇尚宽厚;②从轻处治私自伪造僧人度牒的剑州百性;③竭力救助吴越大饥疫中的灾民。(2)“直”:④任殿中侍御史,敢于弹劾权贵幸臣;⑤屡次斥责王安石行事不利,皇帝罢除青苗法时却为其【D-025】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求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任武安军节度推官。通判泗州,濠州郡守供粮食赐物不按照法令,声称要发生兵变,郡守害怕,太阳没有下山,就闭门不出。转运使下公文让赵抃暂代治理,赵抃到后,像平时一样镇定从容,州中因此太平无事。翰林学士曾公亮并不认识他,推荐他任殿中侍御史,赵抃弹劾举发不避权贵幸臣,声名严正,京城视他为“铁面御史”请求到睦州担任知州,改变官职为梓州路转运使,改为益州。蜀地路途远百姓弱,官吏肆意做违法之事,州郡公开相互馈赠。赵抃以身作则,蜀地风气因此改变。偏远的城乡,百姓有的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使者,赵抃巡视无所不至,父老高兴地互相宽慰,奸诈官吏惊恐服从。神宗即位,召来主管谏院。按照旧例,亲近大臣从成都还朝的,将要重用,一定改任省府官职,不做谏官。大臣对此感到疑惑,皇帝说:“我依赖他的谏议而已,如果要任用他,是没有妨害的。”等到谢恩时,皇帝说:“听说你一个人入蜀,用一张琴一只鹤伴随自己,为政简略便易,也很称职吗?”不久,提拔为参知政事。赵抃感激眷念知遇之恩,朝政中有不合适的,一定秘密地禀报,皇帝亲手写诏书褒奖答复。王安石当政,赵抃多次指斥他行事不利。韩琦上疏极力论争青苗法,皇帝告诉执政,下令罢除它。当时王安石归家居住请求离职,赵抃说:“新法皆是王安石所建立的,不如等他出任。”因担心成都守边兵卒,赵抃就以大学士的身份担任成都知州。皇帝召见,慰劳他说:“在此之前,没有从政府中前去的,能够为我出行吗?”赵抃回答说:“陛下有话,就是法令,为什么还要按惯例询问呢?”于是请求斟酌事宜方便行事。到了蜀地后,治政更加提倡宽厚。人们高兴地互相转告,没有人敢作恶,蜀地州郡安然无事。剑州百性私自伪造僧人度牒,有人把此事作为谋反叛逆上告,赵抃没有把他们交付审案官吏,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以判决,都从轻发落。毁谤的人认为他纵容叛逆党徒,朝廷拿来全部案卷进行审阅,都与法令符合。请求归乡,知越州。吴越发生大饥荒瘟疫,死的人超过一半。赵抃用尽救荒的办法,治疗病人,掩埋死者,而活人得以保全。元丰七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追赠太子少师,谥号为清献。材料二: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死后三年,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来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来显示于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皇上说:“啊,这位我前辈的贤臣,像郑子产一样对百姓仁爱安抚,像晋叔向一样对朕尽忠速言。”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15.B(“诗人以此指斥街东少年催逼太紧,不近人情”理解不正确。“体倦心烦未容歇”是说老樵不敢休息,急于赶到街市,以便卖个好价,早点回家。)16.(6分)①以“同行壮俊”与老樵鬓雪皮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对比,突出老樵年老体弱、步履艰难、体倦心烦的惨状;②以街东少年傲慢无礼、厉声呼唤与老樵低眉退听、任人使唤的对比,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之情;③以街东少年“和袖高扉”与老樵家“病妇倚门”的对比,突出老樵家境的艰难,含蓄地批判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7.(6分)(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3)示例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示例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示例三: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每空1分,有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18.示例:甲:有些落叶却背面朝天(或:有些落叶却背面向上)乙: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警察局装修施工合同
- 政府部门印章管理细则
- 2024年租赁合同草案3篇
-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B)(解析版)
- 消防救援职业技能鉴定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 专题22 统计(精讲精练)(原卷版)
- 2024秋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6课改革永远在路上课时演练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 厦门地区劳动合同范例
- 2024年度事业单位兼职人员服务合同2篇
- 国开电大《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形考+大作业
-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
- 2024年度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免税店经营合同3篇
- 蛇年春联对联240副
- 餐厅服务培训
- 南水北调江苏水源公司2024年下半年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寒假安全教育 1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
- 民法典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冠心病》课件(完整版)
- 2024年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试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