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当我们踏上历史的征途,回望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有一首诗,它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依旧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与思乡的深情。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去感受诗人在战乱中的家国情怀,体会那份深沉而真挚的思乡之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重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难点)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难点)123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江陵(今属湖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因做过嘉州都督,故后人称“岑嘉州”。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岑参:边塞风霜吹不走的浪漫

岑参出生于官僚家庭,幼年丧父,砥砺苦学,遍读经史。

20岁献书天子,希以此获取官位而未能如愿。

天宝三年(744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后在天宝末年赴北庭,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其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东归,经杜甫等举荐为右补阙。大历元年(766年)入蜀,初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僚属,后任嘉州刺史。大历三年(768年)罢官,东归受阻,寓居于蜀。大历四年(769年)岁末,卒于成都。岑参生平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

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因史书载时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他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安史之乱”事件简介

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755年至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思想内容:

(1)描写边塞的奇特风景、反映戍边将士生活。

(2)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或壮志难酬的愤懑。

(3)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艰苦生活。

(4)表现征人思乡、闺中念远的边愁。边塞诗

高岑诗派,唐代诗歌流派,又称“高岑边塞诗派”或“盛唐边塞诗派”。

按学术界对“高岑边塞诗派”的理解,此派是指以高适、岑参为主,包括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盛唐时期以写边塞题材而著称的一群诗人。

注:据孟二冬查证,“边塞派”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胡云翼所著的《唐代的战争文学》(1927年初版)一书中,是胡云翼于国难当头、民族危难之际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提出的。其时,“边塞派”指的是有唐一代描写战争与边塞的诗人。

之后,“边塞派”的内涵由大而小:全唐→盛唐→高、岑为主。久而久之,“盛唐边塞诗派”似乎已成为了高适、岑参的代名词,甚至有人认为“边塞诗派”等同于“高岑诗派”。“高岑边塞诗派”

从汉代开始,到南北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朝时期,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等诗人进一步推动了边塞诗的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四大边塞诗人,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子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被合称为“四大边塞诗人”

高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出塞》王之涣《凉州词》《登灌颧楼》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qiǎngcénshēnbàng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lián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行营,军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乡题目意思:在行军途中,九月九日重阳节思念长安故园。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勉强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参强

去,无

来。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给我送酒来。可怜靠近

菊,

开。

译文:我心情沉重的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在靠近这战场旁边开放了。

劈头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因思念长安故园,以及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根本无心过节,透出些凄凉景况。1、诗人为什么“强”欲登高?“强”字包含了什么情感?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送酒“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一个“遥”字渲染了诗人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一个“怜”字写出诗人对故园的眷恋。诗人通过想象故园菊花盛开的画面来表达乡愁。

“怜”的是“故园菊”,更是故园人,是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乡亲,诗中流露的是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情感深沉蕴藉。2、“遥怜”二字别有韵味,请简单谈谈你的理解。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扣住诗歌题目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3、“应傍战场开”是想象之语,诗人由此想到了什么?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这首诗写了哪一个中国传统节日,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重阳节“九日”“高”“酒”“菊”等。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来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重阳节2、“无人送酒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效果?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

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这里反用其意,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陶渊明酷爱饮酒,但家中常常没有酒。有一年重阳节,陶渊明因没有酒喝而深感苦恼,坐在菊篱边采摘菊花。这时,江州刺史王弘派了一名白衣(官府差役)送酒来,陶渊明高兴地接过酒,尽饮至醉,后来人们便用这则典故形容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如同雪中送炭,遂人心愿。‌送酒来的典故3.“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运用了怎样的从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在战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一个“遥”字,渲染了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照应了“长安故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寄托了诗人对国事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虚写,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4.“故园菊“寄托了诗人:①惜花之情②思乡之情③忧国之情④忧民之情4.描述诗歌最后一句所描写的画面。

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壁残垣间,一丛丛菊花寂寞地开着。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这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1、查找岑参的其他诗篇,选择感兴趣的背诵。2、以“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有感”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有感

近日,我学习了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以重阳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行军途中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遥怜故园菊”一句尤为打动我。诗人身处异乡,却心系故园,想象着那满园的菊花在战火中依然绽放,展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一种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我也被诗人那种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忘故乡、不忘初心的精神所感动。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珍惜和平稳定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感恩,感恩那些为我们守护和平的人们,是他们让我们能够安心学习、生活。学习《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有感

我学习了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这首诗让我深感触动。

诗中,诗人身处行军途中,正值重阳佳节,却心系长安故园,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那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更是让我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