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遵守课堂常规,认真完成作业;少数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太好,课堂上不能专心致志,注意力会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也不能保持最基本的纪律;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发言不积极。所以,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和提高学习效果将是本学期要工作努力的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基本掌握,少数学生粗心大意,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作业马虎。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其次,这学期整数的计算(简便计算)占了极大一块内的重点,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努力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实用、开放的特点。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和运算律。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和确定位置三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知识或规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能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数学表达水平,进一步学习反思评价,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亿有多大”和“数字与信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调查了解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教学难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3.解决问题方面(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4.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2.紧密结合现实环境,努力创设现实情境,认真组织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3.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4.优化教学策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好数学。5.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提6.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7.尊重学生,留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8.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9.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课后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10.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五、教学进度安排(新课51课时+复习5课时=56课时)周次日期内容课时单元教学重点备注1移、旋转称4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二、认识多位数7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认识亿级和万级计数单位,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多位数;会用算盘表示多位数;会比较多位数大小;会把整亿或整万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三、三位位数7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理解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口算几百乘几十,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理解并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6四、用计算3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一亿有多大177五、解决策略3学会画图描述问题,能借助直观图示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有关的实际六、运算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能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归纳和类比等能力,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和符号意识。39七、三角形、平行和梯形认识并掌握三角新、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底和高,能正确测量或画三角形的高(高在三角形内),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了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角和1通过观察、探索等具体活动,探索并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它的边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表示发现的规律;积累一些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八、确定位置3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限正整数);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与信息1知道数字编码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了解数字编码的特点;了解一些常见的数字编码所表示的信息,体会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方法,体会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优越性,感受数字编码的实际应用6九、整理与复习5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教学准备:课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移9格。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2)强调平移的方向。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2)数一数。(3)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4)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5)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6)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1)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2)组织汇报。这道题的重点是巩固平移的距离问题,通过练习强化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一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准备:课件一、情境引入提问:游乐场的摩天轮和风车的运动是一种什么现象?追问:你能说说它们是怎样旋转的吗?书课题)(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出问题:图中的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的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模拟操作,认识含义。同桌合作,拿出活动角模拟转杆打开和关闭,讨论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3)深入探讨: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引导学生结合例题2的转杆图进行思考。学生观察、交流,得出:转杆打开是绕O顺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是绕O(4)全体活动,深化理解。听口令做动作: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题3图。(2)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要求的?(3)动手操作。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4)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形?(出示教材第4页上方情境图)①先把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画出另外的线段,最②先把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再连成相应的图形。③借助手、笔等工具一转后再画一画。(5)组织交流。(6)师生共同小结。提问:我们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什么?三、反馈完善这道题实际上是例题3的补充,它是将一个长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轴对称第3课时2.能够利用轴对称图形对称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使之成为轴对称图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教学准备:课件提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师指着蝴蝶图问:你怎么知道它是轴对称图形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1)取出课前从教材第113页剪下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折一(2)组织汇报交流。(3)指名演示并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追问:为什么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经过对折,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平行四边形经过对折后,折痕两边不能完全重合。2.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1)提出问题:把长方形纸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有几种不同的折法?(2)指名汇报不同的折纸方法,并说说折纸时应该注意什么。(3)小结: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画对称轴。请学生在长方形纸上画出它的对称轴。引导:刚才我们用折纸的办法找到了长方形的对称轴,那么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能对折吗?如果要画出它的对称轴,你有什么办法?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说怎样画对称轴,教师指出:因为对称轴是折痕所在的直线,所以可以让对称轴延伸到图形外。(5)完成教材第5页“试一试”。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纸,再通过折纸研究它有几条对称轴,再在课本上画出正方形的各条对称轴。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与同桌商量,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展示只画出两条对称轴的正方形,提问:这两条对称轴画得对不对?还有其他对称轴吗?小结: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1)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题5。学生独立在教材的方格图上画一画。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画的?(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方法一:用描点的方法。先数格子,找出对应的顶点,再连接这些点,画出方法二:用涂色的方法。左边是个什么图形就在右边涂一个什么图形。提问:你觉得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用哪种方法比较好?(4)小结。我们在方格图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应该注意什么?这道题是画出方格图中几何图形的对称轴,第一个图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又1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又2条对称轴。这道题是与例5一样的练习,是要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课题:练习一第4课时1.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成功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解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图形变换的方式有哪些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方式来解决“练习一”中的问题。(板书课题)(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一”第1、2、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3)组织交流,集体讲评。第2题:平移的距离是平移这节内容的难点,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第9题:是需要进行两次平移的练习,是在教材例题1的基础上的提高。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平移。(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2)完成教材第7、8、9页“练习一”第3、4、7、11题。(3)汇报交流、集体讲评。第3题:考查学生对旋转的中心点和方向的认识。第4题: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第7题:画角。角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引导学生明确画角也第11题:第一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第二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第三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第5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第6题:让学生说说画图的过程,强调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要相等。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认识亿以内的数(一)第1课时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学会整万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准备:课件(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2)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3)2011年,我国芝麻、茶叶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芝麻六十一万吨、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万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指名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课件出示:填一填,说一说。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一千是()。说一说: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这些计数单位。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10个一千是多少?(板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使学生认识到10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师:我们知道了10个一万是十万,如果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又是多少呢?追问:照这样推想下去,你还能知道什么?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题1,提问:六十一万、一百六十二万和一千三百四十三万各是多少?怎样写呢?(1)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六十一万表示61个万,61个万是610000;一百六十二万表示162个万,162个万是1620000;一千三百四十三万表示1343个万,1343个万是13430000。(2)写数。师小结写数的方法: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下面的填空,并组织汇报交流。师:请同学们将课本第11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出示数位顺序表)(2)学习数位分级。三、反馈完善先让学生根据算盘图说出各是多少个万,再写一写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认识亿以内的数(二)第2课时1.掌握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多位数。2.掌握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能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多位数。3.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教学准备:课件一、谈话引入三千零二十四万四百万六十五万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都是整万的多位数,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含有两级的多位数。(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第一幅算盘图。(1)认识含有两级的数。提问: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几位数?含有哪几级?每个数位上的数各是多少?学生交流后得出:算盘图上拨出的这个数是八位数;含有两级,分别是个级和万级;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3,百位上是2,千位上是5,万位上是9,十万位上是3,百万位上是2,千万位上是5。追问:个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这个数由几个万和几个一组成?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组织全班汇报。个万和5239个一组成。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虽然数字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万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万,个级上的“5239”表示5239个一。(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让学生根据算盘中每个数位上的珠子进行写数。展示学生写出的数,并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交流写含有两级数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得出:写含有两级的数时,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各级上(3)学习含有两级数的读法。讨论:万级上的数和个级上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我们在读含有两级的数时,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2.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例题2下面两幅算盘图。(1)观察思考。提问:观察这两幅算盘图中拨出的珠子,它们和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有些数位上没有珠子,也就是一个数(2)小组交流。(3)写一写。提问:有些数位上一个数都没有,该怎么写?(4)读一读。提问:6004000和3080007这两个数中都有许多0,我们读数的时候,这些0都应该怎么读?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哪个数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1)读一读。①2014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1900803人次。②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75700米。③永乐大钟上铸了230184个汉字,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2)写出下列横线上的数。②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册。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教学难点:掌握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准备:课件(1)读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读的:(2)写出下列各数并说说你是怎样写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1)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2题。先让学生读一读题目中的三个数,再根据题意进行选择。(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4)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道题是写整万的数。先让学生独立写出每3题中的数有什么区别,含有两级的数该怎样写,再独立完成。(1)第5题:(2)第8题:(1)在读、写大数时要注意什么?(2)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认识含有亿级的数(一)第3课时(1)说说下面各数表示的意义。(2)读一读。(3)写一写。一千零六万五百三十万零六百今天就要一起来学习比亿大的数。(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例题3文字及图片。(1)引导学生读题。(2)说一说题中有哪些比亿还大的数?提问:二亿、二十一亿、八百一十四亿各是多少?(1)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2)让学生先说说下面的数各有多少个亿,再照样子填一填。二亿是2个亿二十一亿是()个亿八百一十四亿是()个亿(1)观察整亿数的特点:说说上面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点?都是0。(2)师生共同完成二亿的写法。二亿写作:200000000(3)学生尝试写出二十一亿和八百一十四亿。(4)小结整亿数的写法。先写出亿级上的数,万级和个级上一个数都没有,都写0。(1)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的数位顺序表,教师巡视指导。(出示数位顺序表)(2)观察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明确: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作十三、反馈完善(1)先让学生读题,了解题中信息。(3)学生独立写数,组织交流订正。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认识含有亿级的数(二)第4课时一、谈话引入还有许多比亿大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亿以上的数的认识。(板书课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题4文字及图片。(1)提问:这两个数含有哪几级?(2)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后得出:8个亿和9000个万合起来是八亿九千万;35个亿和2000个万合起来是三十五亿二千万。(1)提问:我们怎样读亿以内的数?学生汇报:采用分级读数的方法,先读万级上的数,再读个级上的数,万级(2)追问:如果一个数同时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呢?(3)即时练习。(1)复习整理数位顺序表。提问:我们学过的数级包括哪几级?每级包括哪些计数单位?(2)结合数位顺序表写数。出示例4的两个数,提问:你能写出这两个数吗?①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②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八亿九千万写作:890000000(3)小结亿以上数的写法。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得出:写数时,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位写起,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三、反馈完善成,再进行写一写、读一读。2.交流讨论:在这两个数中,亿级上的数有什么不同?万级呢?交流汇报:第一个数亿级上的数是105,万级上的数是3000;第二个数亿级上的数是150,万级上的数是300。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练习三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方法。八亿五千一百六十万五千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和亿以上数的认识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回顾、整理有关数位顺序表、分级、以及十进制计数(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5题。(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6题。相同。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连线,再交流这样连线的理由是什么。(4)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9题。这道题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让学生感受1亿到底有多大。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出1亿里面有多少个100万,也就是有多少个6吨,所以合适的答案应是1.第2题:2.第3题:3.第4题:4.第7、8题:(1)在读、写大数时要注意什么?(2)你收集了哪些生活中有关大数的信息?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数的改写及大小比较第5课时教学准备:课件(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答。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5。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比较和排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比较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进行必要引导。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三个数都是六位数;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大的数就大。追问:如果最高位相同,又该怎么比呢?生答: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数就大……方法二: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37>30>25,37万>30万>25万(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提问:第二种方法可行吗?在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时,要先做什么?(将三(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比较方法,提问:两种比较的方法相同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较更简便。(4)即时练习。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三、反馈完善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近似数第6课时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课件一、谈话引入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近似数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1)课件出示题目。(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三、反馈完善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课题:整理与练习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求近似数的方教学准备:课件行整理与练习。(板书课题)顺序表十进制计数法读数、写数近似数(1)数位顺序表。教师出示数位顺序表,提问:什么叫数位、计数單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位起依次说出各个数位。每级的数位和计数單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每相邻两个计数單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每相邻两个计数單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归纳:多位数的读、写法。多位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就在那一位上写0。(3)数的大小比较和改写。我们学习了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比较大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写呢?(4)近似数。提问:什么是近似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三、综合运用提升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讲评,组织汇报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教学准备:课件一、谈话引入(1)直接写出得数。(2)用竖式计算:26×47=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1)列出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2)尝试计算。(3)小组交流算法。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第2课时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一、谈话引入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4)认识总价。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1)课件出示下表:数量总价钢笔((练习本((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师生交流后板书: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3)认识时间和路程。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1)课件出示下表:列车自行车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三、反馈完善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练习五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教学准备:课件(1)用竖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3题。(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2)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3)组织练习。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4)集体讲评。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0题。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提问: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分别求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对应的量。(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1题。提问:这道题求哪个量?怎么求?题目中哪个量是不变的?三、综合练习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间第(1)题:24×8=192(个)第(2)题:192÷24=8(时)第(3)题:192÷8=24(个)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积的变化规律第3课时教学难点:经历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并应用规律的过程。问题二:那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化呢?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题4的表格。(1)让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学生完成的表格。(1)独立观察。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怎样变化?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交流。(3)全班汇报交流。指名汇报交流,教师可以让参与汇报的学生到讲台前运用实物投影进行汇①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2,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②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③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4,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4。④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乘5,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5。(4)概括规律。引导: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要急(1)学生在四人小组内验证规律。(2)交流验证的情况。提问:小明在计算“42×5”时,将因数5写成了50,他算出的积和正确的答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发现:小明在计算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他算出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先让学生说说一个因数是怎样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让学生先观察每组中各个算式之间因数的联系,再根据每组第1题的积直接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第4课时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教学难点:根据因数末尾0的个数判断积的末尾0的个数。教学准备:课件2.复习有关0的运算。0是一个特殊的数字,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0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题5。已知条件: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20克。所求问题: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1)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3)组织汇报交流。①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②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b.如何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一个因数的末尾有1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1)出示问题:月星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引导学生列式解答,教师板书:850×20=(2)学生尝试解答。(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上台板演算式。师: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为什么?(5)追问:170后面添的两个0应该怎么对齐?(6)教师小结: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2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7)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学生独立计算,全班订正。5.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让学生交流后,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相同,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因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反馈完善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及时避免运算中对于运算能力较強的学生,如能用口算完成,可让他们先用口算,再用笔算检验。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出示題目后,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组织全班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每组中的两道題有什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整理与练习教学准备:课件(1)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2)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问: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3)复习积的变化规律。(4)复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提问: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二、查漏补缺训练你还有哪些疑问?(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让学生独立进行口算,交流时说说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2)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是否能做出正确处理。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末尾的0的乘法在笔算时的正确计算方法。(3)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这道题是练习积的变化规律。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说说是怎样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判断。(4)完成教材第38~39页“练习与应用”第4、5、6题。第4、5题:学生直接根据数量关系来解答。先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出这周的营运总收入,再求出每天利润的平均数,最后计算一个月获得的利润。三、综合运用提升1.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7题。这道题是积的变化规律知识的拓展。从一个因数变化拓展到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练习时,先让学生计算出左边各题的积;再填写右表;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得出:2.完成教材第39页“探索与实践”第8题。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一)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一、谈话引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一)认识计算器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2)组织全班交流。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8+2二×8二38+2二×8二3(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2)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3)组织汇报交流。①计算38+27。337,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01输入:,可以按照算式的先后顺序,先输01(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2: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2)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4)汇报交流。师归纳: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有: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三、反馈完善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二)第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算式中蕴含的规律。(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题3。(1)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教师:将下面两题分别和第一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发现:被除数相同,除数乘2,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2,除数乘3,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3。(1)提问:根据发现的规律,你能直接填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吗?(课件出示题目)(2)让学生独立进行填写。(3)组织汇报交流。(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左边的算式,说说算式中的规律。(2)根据左边算式中的规律,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得数。(3)用计算器进行验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课题:练习七教学准备:课件(1)计算器上各种常用的功能键。(2)计算器的功能。(3)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追问:你知道哪些数学算式中的规律?二、基本练习第3、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先要求出每队的总身高,再求平均身高。由于数据比较多,要求学第9题:(1)先组织学生对购物发票进行观察,了解购物发票上的各个项目。(2)根据购物发票上的信息,用计算器算出各种物品的价钱,再计算出所(3)介绍发票上“人民币(大写)”那一栏的填写方法。(1)第6题。(2)第8、10题。这两道题的规律都比较明显,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交三、综合练习(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举例说明。(板书例子)(2)先让每个学生按题目要求任意写一个数进行操作。(3)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4)全班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第1课时2.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感受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分析问题中的好3.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激发自主探究、创教学重点:理解和差问题的解题思路,掌握和差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画线段图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线段图进行分析问题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一、谈话引入1.课件出示:小明买3本故事书用了27元,小军买了5本同样的故事书需要多少元?(1)将题目中的信息整理到下面的表格中。小明3本小军5本?元(2)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明确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明确:可以先算出一本故事书多少元,再计算出5本故事书多少元。(3)学生独立解答。一本故事书:27÷3=9(元)5本故事书:9×5=45(元)刚才我们采用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师:通过列表的策略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让一些复杂的问题变得浅显。除了列表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题1。让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已知条件: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所求问题: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提问:想一想:这道题我们用列表的方法来分析,能找到解题思路吗?学生交流得出:由于两人的邮票数量都是未知的,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分析,不容易找到解题思路。引导: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分析这道题。(1)提问:题目中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应该用几条线段来表示呢?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2)追问:你能根据题意把线段图填写完整吗?让学生在教材的线段图上填一填,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4.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提问:观察线段图,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解题思路。解题思路一:先算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解题思路二:先算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两人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引导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1)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2)追问:检验要分几步进行?(3)学生独立进行检验,并写出答案。引导: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先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再组织全班交流。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运用画图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三、反馈完善这道题和例题1相似,只不过要让学生自己从线段图中获取已知条件,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道题也和例题1相似,但题目要求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组织练习时要把重点放在线段图的画法上。这道题练习的重点应放在观察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上,引导学生从线段图上看出下层图书的2倍就是60×2=120(本)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第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提问: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提问:知道长方形面积和宽,怎样求长?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y求长呢?一块长方形土地,长16米,宽14米;另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14米,这两块土地的面积一共多少平方米?长方形正方形(16+14)×14说说你是为什么这样列式?依据是什么?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修建时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指导学生画图:先画什么?可标出哪些数据?再画什么?比划一下朝哪个方向画?可标出哪些数据?最后画什么?可标出什么?(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画,然后用多媒体演示画图过(2)分析数量关系:增加部分是什么图形?与原来长方形有联系吗?要求问题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告诉我们了?怎么求?2.小结:提问:画图对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8+3)求的是什么?)三、反馈完善(2)提问:你打算用怎样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3)画示意图并解答。要求: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并列式解答。完成后,再把(4)组织交流。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分别在图中画出增加或减少的部分,再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练习八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准备:课件(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画线段图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观察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发现:2本笔记本的价钱刚好就是12元。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教师可以进行启发:如果多出的这一段是8张,那王晓星就要把这一段都给张宁;这一段都给张宁后,两条线段会一样长吗?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三、综合练习组织学生观察图,思考:扩建部分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六单元运算律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板书课题)(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列式解答。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教师板书:17+28=45(人)(3)观察发现。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28+17=17+28(4)照样子写一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1)课件出示问题: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注意不同的解答方法,并指名两人板(3)组织汇报交流。解法一: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68(人)解法二: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68(人)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学生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追问: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它写成等式吗?怎样写?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28+17)+23=28+(17+23)(4)加深认识、探索规律。①课件出示下面两道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判断下面的o里能不能填等号。②组织观察:这几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得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追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三、反馈完善让学生说说每个等式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及判断的依据。第三小题既交换了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该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1)第1题中的最后一小题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2)第2题是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这在过去的计算过程中有学习过,(3)第3小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比较,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六单元运算律课题: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第2课时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一、谈话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条运算律,你们还记得是哪两条吗?各是什么意思?(1)出示例题。提问:谁能说出算式?学生说出算式后,教师板书。(2)谈话: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样算?你觉得还可以怎样算?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吗?要注意的是,要从这个算式接着往下算,而不是另(3)学生计算,教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把自己的算式抄在黑板上。(4)让抄写算式的学生说说自己如此计算的理由,包括运算的根据,以及怎么想到把46和54先相加的。(5)讨论:你认为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6)教师小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1)出示算式并提出要求:(2)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3)指名把自己的算式写在黑板上。(4)全班共同检查黑板上的算式。提问:两道题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第1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第2题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你是怎样看出78和22、79和21的和是100的?(十位上数的和是9,个位上数的和是10)三、反馈完善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学生分辨凑整数的速度。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六单元运算律课题:练习九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一些简教学准备:课件一、知识再现提问:我们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追问:运用这些运算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加法运算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1)第5题:②让学生计算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并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提问:两道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你有什么发现?(2)第6题:三、综合练习探究减法的性质(1)课件出示题目。(2)让学生独立计算出每组中两道题的得数。(3)组织观察、比较,交流各自的发现。探索发现和也增加多少;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多少,差就减少多少。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六单元运算律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引导学生概括出运算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一、谈话引入(1)加法的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在加法运算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那在其他运算中,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乘法运算中又会有什么规律?(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题3情境图。让学生看图,说说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列式得出:5×3=15(人)或3×5=15(人)(3)建立等式。追问: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4)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说说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教师指出这就(5)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a×b=bxa(板书)(1)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题4。=690(人)=690(人)(2)观察这两道算式的数据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②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3)下面我们再来算一算,比一比。课件出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是否存在这样的规律?(4)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三、反馈完善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六单元运算律课题:乘法的分配律第4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哪些运算律?这些运算律用字母怎么表示?续来探索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例题5情境图。(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然后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解法一: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240(根)解法二:先算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240(根)(1)以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它们计算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个算式连起来?(2)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先算6加4的和,再算10个24是多少;等号右边先算6个24与4个24各是多少,再求和。(1)提出假设:是否任意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都会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呢?(2)举例验证。让学生独立举例验证,验证后把自己举的例子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一起分同算式的共同特点。(3)总结规律。仔细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师生交流后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这道题呈现了学生初学乘法分配律时可能出现的错误,如40x50+50×90与40×(50+90)让学生辨析,从而进一步明晰概念。还选择了比较特殊的情况,如74x(20+1)与74×20+74,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而不是形式上理解乘法分配第6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优越性。第7题,让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并用乘法分配律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六单元运算律课题: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第5课时教学准备:课件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规律来填的?仔细观察两个等式,每个等式中是左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还是右边的算式计算简便?进行简便计算的知识。(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例题6情境图。已知条件:中国象棋一副32元,围棋一副58元。所求问题:买102副中国象棋一共要付多少元?(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指名说说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32×102(2)提问:32×102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先想一想,算一算,再将你的想法和算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计算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请几个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板书。算法一:用竖式计算。算法二:先算100乘32,再算2乘32,最后把它们的得数相加。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算法二,强调:算法二中的每一步计算我们都可以通过口算得出,这就是用简便方法计算32×102。提问:回顾计算的过程,谁来说说,我们计算的步骤是什么?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组织评议。(2)小组讨论。提问:什么样的算式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呢?或整百数时,我们可以将这个乘数写成整十或整百数加(减)几的形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当两个相加(减)的乘法算式中有相同的乘数时,我们可三、反馈完善这道题是运用乘法分配律改写算式,让学生通过改第8题,巩固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的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六单元运算律课题:练习十一、知识再现1.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运算律有哪些?用字母怎么表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完成一些和乘法运算律有关的练习。(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1)课件出示练习题。(2)组织观察,收集题目中的信息。(3)学生独立解答。(4)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这道题是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在组织计算三、综合练习第16题,先让学生算一算每组的两道算式是否相等;然后组织观察,交流第17题,这道题是利用第16题的规律来进行简便计算,35×98这道题要先这道题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六单元运算律课题:相遇问题第6课时总第课时教学难点:用列表、画图的方法整理题目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教学准备:课件(1)小明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2)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1)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题7情境图。追问:他们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吗?(3)导入:这两个同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最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已知条件: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相遇。(1)引导:我们找到了这么多信息,想一想,我们学过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列表、画图)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2)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整理。(3)组织全班交流。学生可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线段图或表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70米走了4分钟小芳从家到学校每分走60米走了4分钟提问:你能根据整理的结果,分析数量关系并确定先算什么吗?思路二:两人4分钟一共走的路程,就是两家相距的路程,可以先算两人的=520(千米)=520(千米)提问: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1)两种方法的得数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将它们连起来?(2)观察等式,你想到了哪个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这道题和例题7相似,进一步巩固画线段图整理信息的策略,加深对“相遇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六单元运算律课题:整理与练习能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简单实际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学重点:整理知识,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树立简教学准备:课件一、知识系统整理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提问:同桌互相说一说你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加法乘法(2)追问:运算律有什么价值?归纳:运用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可以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出示题目后,可让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第5题,是用连加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八单元确定位置课题:确定位置○○○○○○○○○○○O○○○○○○○○○○○OOO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廉政合同与采购合同的互动
- 疼爱一生的承诺老公的道歉与反省
- 煤矿安全技术标准规范
- 招标供应商库入围要求
- 辽宁省物业服务合同维权
- 安全合规监督协议
- 买卖房产纠纷案件
- 喷浆分包合作协议范本
- 购销合同简单格式模板
- 土石方工程承包协议范本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一-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 国家开放大学本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2025版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评价规范
- 人文英语4写作
- 广东佛山生育保险待遇申请表
- (完整版)公司企业HSE管理体系及制度
- 校长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履行述职报告
- 药物研发与评价研讨之包装材料和容器变更的技术要求及案例分析
- 化工装置建设流程
-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情况调查问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