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_第1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_第2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_第3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_第4页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每个小题2分,共50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源自《晏子春秋》。读图,完成1~4题。1.“橘”和“枳”分别产自的区域是()A.①和② B.④和③ C.②和③ D.④和②2.对“橘”与“枳”产地的地理特征认识正确的是()A.受地形因素影响,两地地理环境差异大 B.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C.草场广布,两地均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D.河流在冬季普遍都有结冰现象3.橘产地传统的民居风格是()A. B. C. D.4.在《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能品尝到独具民族风情的马奶酒的区域是()A.① B.② C.③ D.④屋屋顶相接,土掌房为彝族传统民居,滇中泸西县土掌房(如图)以石为基,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全村大多数房形成长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层层而上,直达山顶,极具特色。读图,完成5~7题。5.土掌房平台屋顶的主要作用是()①晾晒粮食②活动场所③利于排水④节约用地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6.土掌房的优点是()A.采光优良 B.冬暖夏凉 C.南北通透 D.防震避灾7.土掌房最有可能位于()A.内蒙古 B.西藏 C.辽宁省 D.云南省如图是“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读图完成8~10题。8.下列关于如图叙述正确的是()A.各区域是按照冷热指标划分的 B.各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当 D.各区域之间的边界清晰明了9.从a到d地理现象正确的是()A.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 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 C.现代楼房高度越来越大 D.传统房屋墙厚越来越薄10.能够与如图吻合的分布图是()A.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B.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D.以上都不吻合如图为根据雪季降雪频数划分出的我国降雪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1~13题。11.图中常年多雪带的分布规律是()A.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B.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 C.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 D.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高原高山地区12.图中永久无雪带主要位于()A.北回归线以南 B.塔里木盆地 C.东部沿海 D.海陆因素13.有数据表明,青藏地区的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地()A.过度开发资源 B.人口密度增大 C.温室效应加剧 D.地震火山频繁如图是我国某地理区域常见两种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读图,完成14~17题。14.数码①、②所示的农业生产活动分别是()A.①收小麦②种甜菜 B.①插稻秧②摘水果 C.①摘葡萄②采茶叶 D.①种玉米②养桑蚕15.第②种生产活动常见于我国的()A.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16.导致①、②两种生产活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习惯 B.海拔因素 C.气候因素 D.海陆因素17.图景①的农产品异常甘甜,主要是()A.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 B.属于糖料作物,糖分含量高 C.温度低,营养代谢丢失少 D.干旱少雨,农产品糖分密度高制种是把科学家培育成功的农作物良种,通过种植、收获、晾晒等环节,生产出供农民购买的商品性良种。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70%的玉米种子来自这里。如图是河西走廊部分种子培育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8~20小题。18.该区域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区位优势是()A.沙漠广布 B.交通四通八达 C.光照充足 D.机械化水平高19.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风电走廊”,形成风电场的主要原因是()A.走廊狭管效应大,风力强 B.夏季风受到阻挡,风力大 C.植被稀少,风力变强 D.冬季风长驱直入,风力大20.该区域河流、绿洲主要的水源是()A.降雨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冰雹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吊洞龚砂锅位于叙永县两河镇天生桥溶洞,其生产过程手工工序复杂特殊。产品特点是耐酸碱,保温能力强,烹制的食品味道鲜美异常,一度曾销往全国各地。前些年,随着砂器被金属制品所替代,再加工艺繁琐、利润微薄,吊洞砂锅面临失传威胁。近几年,吊洞砂锅传承人修建了民俗馆、传习所,逐渐名扬海内外,吊洞砂锅产业开始走向复苏。据此完成21~23题。21.吊洞砂锅一度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A.易碎,更换频繁 B.产品品质优良 C.运输方便快捷 D.地处旅游景区22.吊洞砂锅面临失传威胁的原因主要有()①新技术冲击②地理位置偏僻③工艺繁琐,利润微薄④原材料枯竭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3.近几年,叙永吊洞砂锅产业开始走向复苏主要得益于()A.非物质文化有了更多传人 B.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成本低 C.利用先进技术,提升自身品质 D.改变产业思路,文化影响扩大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贺兰山下,视察了位于宁夏平原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了解当地特色农业的情况。读图1贺兰山示意图和图2稻渔空间景观图,完成24~25题。24.贺兰山对宁夏稻渔乡村生态观光园的作用是()A.阻挡沙漠侵袭 B.位于山谷,降雪大 C.提供丰富生物 D.形成肥沃土壤25.图2“稻渔空间”主要发展的产业是()A.畜牧业 B.种植、养殖业 C.采矿业 D.加工工业二、综合运用题。(共3大题,每个得分点2分,总50分)26.(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图1是“拉萨等高线位置图”、图2是“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1)指出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和拉萨所在的地形位置,并描述区域的地势特征。。(2)推测拉萨的气温日较差特点。。(3)描述拉萨7月降水量日变化特点,并说出拉萨因地制宜发展的农业类型。。(4)请从温度、阳光、空气或降水等角度说明拉萨成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2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山西省地下近40%的面积有煤层分布,占全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三分之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黄土高原在2000~2015年土地利用比重变化情况是:耕地(占﹣1.67%)、林地(占0.55%)、未利用地(占﹣0.57%)、建设用地(占1.60%)。如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1)指出山脉①②③④中属于二三级阶梯分界的山脉数码及名称。。(2)结合图例推测出山西省可能重点发展的两种重要工业部门。。(3)据图信息说出制约甲地扩大农业发展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4)据材料归纳黄土高原2000~2015年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28.(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形成有1300多年,是一片河口冲积岛。岛上地势低平,西北部和中部稍高,形似“春蚕”。如图是“长三角区域略图”。(1)请从交通、海陆、河湖等角度指出长三角地理区位优势。。(2)简要描述崇明岛形成的主要原因。。(3)从气候和夏季盛行风向的角度说出上海主要的灾害性天气。。(4)长三角地区是雾霾污染问题较为严峻的区域之一,其形成与能源消耗、烟尘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等人为因素有关。从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角度至少提出防治雾霾的一种措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在相应括号内。每个小题2分,共50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源自《晏子春秋》。读图,完成1~4题。1.【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可依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点解答此题。【解答】解:秦岭与淮河一线是我国④南方地区和②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由题文信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判定,“橘”产于秦岭、淮河以南的④南方地区,“枳”产于秦岭、淮河以北的②北方地区。故选:D。2.【分析】受气候的影响,我国各地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是古人农业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橘”与“枳”生产分布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据此解答。【解答】解: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两地地理环境差异大,故A错误;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故B正确;秦岭、淮河南北地区都是我国种植业区,故C错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以南地区河流无结冰现象,故D错误。故选:B。3.【分析】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解:A葡萄凉房是我国西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筑;B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位于北方地区;C蒙古包是西北地区内蒙古草原上居民的传统民居;D水乡人家是南方地区的景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产地传统的民居风格是D水乡人家(南方地区)。故选:D。4.【分析】图中①是西北地区,②是北方地区,③是青藏地区,④是南方地区。【解答】解:在《舌尖上的中国》节目中能品尝到独具民族风情的马奶酒的是内蒙古高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图中①是西北地区。故选:A。屋屋顶相接,土掌房为彝族传统民居,滇中泸西县土掌房(如图)以石为基,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全村大多数房形成长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层层而上,直达山顶,极具特色。读图,完成5~7题。5.【分析】我国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土掌房为平顶、墙体厚实,冬暖夏凉,与陕西窑洞效果类似。【解答】解:土掌房为彝族传统民居,土掌房平台屋顶的主要作用是:晾晒粮食、活动场所、节约用地等,但不利于排水。故选:A。6.【分析】江南民居房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土掌房”多为平顶,为晾晒谷物提供空间;“土掌房”建在比梯田高的地方,可以避免村寨饮用水被农田化肥污染等。【解答】解:土掌房为平顶、墙体厚实,冬暖夏凉,与陕西窑洞效果类似,故B正确。故选:B。7.【分析】题干中描述:屋屋顶相接,土掌房为彝族传统民居,滇中泸西县土掌房以石为基,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解答】解:土掌房为彝族传统民居,该民居主要有可能位于云南省,该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西藏自治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藏族,辽宁省主要的少数民族是朝鲜族等。故选:D。如图是“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读图完成8~10题。8.【分析】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解答】解:图中各区域是按照冷热指标划分的;各区域内部特征有相似性,但并不完全一致;各区域的分布范围大小不等;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并不清晰,各区域交界处具有过渡性。故选:A。9.【分析】读图可知,图中区域主要表示气温的差异,有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等,依据气候与民居的关系解答。【解答】解:从a到d受纬度因素影响,太阳高度逐渐变高,因而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从a到d气温逐渐升高,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大,墙厚越来越薄。楼房高度与位置关系不大。故选:D。10.【分析】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一线;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一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地区既有气温的差异,也有降水的差异,该图不是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也不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同时也不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划分图。故选:D。如图为根据雪季降雪频数划分出的我国降雪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1~13题。11.【分析】降雪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露点;饱和的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的温度时,空气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另外,雪的形成还必须有凝结核。在混合云中,由于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凝华增大,成为雪花;所以,降雪主要是分布在气温较低,水汽较充足的区域。【解答】解:结合图例分布可知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地区和其他一些高大山脉地区,因此图中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2.【分析】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解答】解:读图可知,我国的永久无雪带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南、塔里木盆地、东部沿海、长江流域等,其中,永久无雪带主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故选:A。1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是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也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解答】解:数据表明,青藏地区的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该地:温室效应加剧,全球气温升高,故C正确。故选:C。如图是我国某地理区域常见两种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场景。读图,完成14~17题。14.【分析】中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拥有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在土地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部门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解答】解:读图可得,图中①是摘葡萄,②是采茶叶,这两种农业生产活动都属于种植业。故选:C。15.【分析】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解答】解:从图中看出,②所示的生产活动是采茶,常见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山地丘陵地区,也就是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适合茶树生长。故选:D。16.【分析】由题干提供的图示可知,①图是新疆晾晒葡萄干,②图是我国南方茶农摘采茶叶。【解答】解,读图可知,①图是新疆晾晒葡萄干,新疆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图是我国南方茶农摘采茶叶,我国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距海较近,夏季降水较多,降水量在800mm以上;海陆因素是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7.【分析】读图可得,图中①是摘葡萄②是采茶叶。据此解答。【解答】解:图中①是摘葡萄,该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地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该地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强,故A正确。故选:A。制种是把科学家培育成功的农作物良种,通过种植、收获、晾晒等环节,生产出供农民购买的商品性良种。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70%的玉米种子来自这里。如图是河西走廊部分种子培育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18~20小题。18.【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降水;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解答】解:读河西走廊部分种子培育基地分布图,该地位于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该区域绿洲成为我国制种基地的优势条件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故C正确。故选:C。19.【分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地形平坦,植被覆盖率低,风力大;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形平坦、狭长,且走向与冬季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强劲。【解答】解:河西走廊是我国著名的“风电走廊”,形成风电场的主要原因是走廊狭管效应大,风力强。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且呈狭长的带状分布而得名。故选:A。20.【分析】河西走廊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只有150毫米左右,地表以半荒漠和荒漠为主。从中国温度带看,河西走廊属中温带,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由于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以及太平洋东南季风带来的山地降水,河西走廊绿洲处处,农业发达,以小麦、玉米、马铃薯、谷子、胡麻等的生产为主,是西北著名的粮仓。【解答】解:图中区域是甘肃省的河西走廊,该区域河流、绿洲主要的水源是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B正确。故选:B。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吊洞龚砂锅位于叙永县两河镇天生桥溶洞,其生产过程手工工序复杂特殊。产品特点是耐酸碱,保温能力强,烹制的食品味道鲜美异常,一度曾销往全国各地。前些年,随着砂器被金属制品所替代,再加工艺繁琐、利润微薄,吊洞砂锅面临失传威胁。近几年,吊洞砂锅传承人修建了民俗馆、传习所,逐渐名扬海内外,吊洞砂锅产业开始走向复苏。据此完成21~23题。21.【分析】砂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炊具,它以独有的特质盛行于中华大地几千年,宽汤文火正是其烹饪的特点。但由于砂锅制作工艺繁琐,利润微薄,导致市场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即将成为消失的技艺,亟待保护与传承。【解答】解:读题干可知,吊洞砂锅生产过程手工工序复杂特殊,耐酸碱,保温能力强,烹制的食品味道鲜美异常,一度曾销往全国各地。据此判断,吊洞砂锅一度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产品品质优良,故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22.【分析】我们要认识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解答】解:读材料可知,随着砂器被金属制品所替代,再加工艺繁琐、利润微薄,吊洞砂锅面临失传威胁,因此①③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故选:C。23.【分析】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解答】解:读材料可知,近几年,吊洞砂锅传承人改变产业思路,修建了民俗馆、传习所,逐渐名扬海内外,文化影响扩大,使吊洞砂锅产业开始走向复苏,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贺兰山下,视察了位于宁夏平原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了解当地特色农业的情况。读图1贺兰山示意图和图2稻渔空间景观图,完成24~25题。24.【分析】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该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解答】解:由图示信息可知,宁夏稻渔空间西侧为贺兰山脉,贺兰山脉对宁夏稻渔乡村生态观光园的作用是阻挡了冬季风对宁夏平原的入侵,使其冬季气温偏高;同时,贺兰山脉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侵袭。依据题意。故选:A。25.【分析】“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把鱼、蟹养在稻田,其粪便还田,肥水养稻。加之气候干旱,病虫害少,水稻、水产品品质得以提高,同时利用彩稻种植发展观光农业。【解答】解:“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把鱼、蟹养在稻田,其粪便还田,肥水养稻,因此“稻渔空间”主要发展的产业是种植业和养殖业。故选:B。二、综合运用题。(共3大题,每个得分点2分,总50分)26.【分析】(1)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和以及分布地势起伏等分析解答。(2)白天,太阳辐射削弱的少,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少,气温低,故日较差大。(3)青藏高原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农业生产类型以畜牧业为主。(4)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地势高低、天气等分析。【解答】解:(1)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的中部、南部分布着宽阔河谷,西北部有众多的高山分布,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2)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所以,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大气温度较高;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气温较低,故气温的日较差较大。(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3)夏季(7月)拉萨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原因:拉萨位于拉萨河谷地区,水汽充足;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晚山地冷空气沿山坡下沉,使谷底暖湿气流上升而多夜雨现象;青藏高原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农业生产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地带。这里气温较高,土壤较肥沃,适宜发展河谷农业,青稞是该地主要种植的特色粮食作物。(4)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夏季凉爽;位于拉萨河边,夏季夜雨多,空气的湿度适中;环境质量好,空气清新宜人;晴天多,阳光充足。故答案为:(1)高原;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地势西北向东南倾斜;(2)气温的日较差较大;(3)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以畜牧业为主;(4)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夏季凉爽;位于拉萨河边,夏季夜雨多,空气的湿度;环境质量好,空气清新宜人;晴天多,阳光充足。27.【分析】(1)我国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呈阶三级阶梯状分布,地势二、三阶梯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