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学的活动”设计策略_第1页
例谈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学的活动”设计策略_第2页
例谈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学的活动”设计策略_第3页
例谈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学的活动”设计策略_第4页
例谈高中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学的活动”设计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的活动”是指向一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开展的学习活动。广义上讲,学生在课堂上看书、听课等也是学习活动,而语文学科的“学的活动”主要是指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开展的生活观察、文本阅读、问题探究、实践操作、对话交流、写作创作等学习活动[1]。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一个个学习活动的过程。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精心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着力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和实效。一、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学的活动”的设计原则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虽然也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的活动来落实教学目标,但活动缺乏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存在着活动太多,重点不突出;活动太散,内在联系不强;活动缺乏深度,浅尝辄止、流于形式;活动时间匆忙,学习探究不深入等问题。语文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影响了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数量多、题材广、风格全。古诗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来讲是一个学习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读读背背、问问答答、讲讲练练,只有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生动、深刻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探究等活动中理解文辞的意义,领悟文本的意境,获得有益的启示,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才能促使学生习得语言知识、丰富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养、发展思维能力[2]。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学的活动”的设计,首先要紧扣阅读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排,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学习活动,使各个学习活动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次,要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设计和开展的活动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发挥出古诗文教学的育人价值。再者,要基于学生认知基础和发展需求,设计和开展的活动必须联结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贴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切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最后,要多种形式的活动相结合,在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中坚持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开展朗读吟读、问题探究、说话表达、写作创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中的《兰亭集序》为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诗会所作的序,从文体看属于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精妙、情感丰富,但思想情感的指向比较模糊,学生对文章的意蕴往往一知半解或见解各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兰亭集序》的主题内容和文本特色,确定三个教学目标:1.从文中找出王羲之情感变化的过程,并分别概括变化的原因;2.了解魏晋文人名士的社会活动特点、生活背景,比较他们与作者思想观念的异同;3.鉴赏这篇古诗文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依次开展五个学习活动,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着重开展前三个活动,第二课时完成后两个活动。二、指向预习的“学的活动”:阅读梳理,整体感知课前自学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活动,必须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课余时间,布置的自学任务数量不能太多、要求不能太高。本课前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提出三个自学任务:1.结合课文注释,查阅有关材料,疏通全文、理清线索,在《预习单》上绘出以作者情感变化为线索的结构思维导图。2.在课文上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句,并尝试注音并解释含义。3.找出一些能体现作者情感倾向的词句,写在《预习单》上。预习活动重在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情感变化。在上课时,教师先用课件简要介绍王羲之的生平事迹、诗文创作的背景,以此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就自学预习任务进行展示交流,通过投影展示一些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说一说本文的结构脉络、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及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和语句。从学生的展示交流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初步理清了文本的逻辑结构,以及作者从乐到痛到悲的情感变化过程。教师作简要评点,但对学生的自学成果不作明确评价,让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课的学习与探究。学生在课堂上的“缄口不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过早地给出结论,有时候可能仅仅是简单的提示,但这些提示或结论给学生的反馈很可能是一种否定,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往往会发展成为被动接受的学习活动。本课的学习活动,尽量不给学生设置条件和框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思维的过程,为后续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作铺垫。三、指向体悟的“学的活动”:反复诵读,领会情感诵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活动,在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下,诵读者常常能产生顿悟,生发出对文本新的理解。古诗文更需要反复诵读,才能领略其语言之精美、意蕴之丰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心、眼、口、耳的功能,全身心沉浸在文本中,才会产生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在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自学预习展示交流后,组织开展一个诵读活动:一读:全班读——读准词句,读出节奏。二读:自由读——通过诵读揣摩情感,通过揣摩情感完善诵读。三读:分享读——通过诵读交流文本心得,通过交流进一步激发对文本的思考。诵读必须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意蕴读出情感来,读出语言的美感来。本文第一段写众人齐聚兰亭的盛况,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诵读时节奏可稍快些,语调要轻快上扬;第二段写盛况之下的感慨,兴尽悲来,由喜转痛,诵读时应语速变慢,声调逐渐低沉,情感变化的关键字眼应重音突出,句子尾音拉长;第三段写今人所想亦是前人之思,个人的感慨上升为千古之悲,诵读此段时语速要再慢些,音调更加冷静低沉,留出声音上的空白以给人遐思的空间。诵读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不同阶段的诵读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理解课文之前的诵读,有助于初步感受和把握文章的整体基调;初步理解课文之后的诵读,有助于代入情感,回归文本细节,并激发新的思考与感悟;深入理解课文之后的诵读,则有助于以声传情,领会文字与声音共鸣的美妙。不同形式的诵读反复叠加,能起到不断深化文本理解,提高文学素养的作用。四、指向理解的“学的活动”:深度探究,理解文意关于《兰亭集序》的主题思想主要有两种解读:一是认为王羲之想借兰亭集会表达自己对魏晋文人好清谈、嗜玄学的看法,并借老子的生死观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认为此文仅仅是王羲之参加兰亭集会的即兴之作,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中不应简单地告知学生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而应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探究去感悟和归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在诵读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引导学生深度探究、理解主题思想的学习活动:思考:王羲之在此文中描述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及众人“信可乐”的心情,但面对如此盛会,王羲之却引申出对生死的看法,“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如何理解这两句话?作者在此场景谈对生死的看法,说明了什么?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议,探究本文主题思想:你认为王羲之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概括此文的主旨?我们还能从此文中感悟到哪些其他的意义?探究主题意义的学习活动是本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引导学生从理解作者关于生死的论述,来领悟作者“导引人情,舒旷襟怀,凝聚同人”之旨意,从自己的立场和生活体验,来感悟文本传达的意蕴。探究活动的设计,既要求探究主题本身具有可探究性,又要求探究范围具有确定性。此处探究活动的主题是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这些都需要回归到文本本身进行分析。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和立场,谈谈对本文的理解和感悟,顺序不可颠倒。五、指向深度思维的“学的活动”:比较阅读,深化认识《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雅会、众人作诗成集所撰的序,其中一位参与者孙绰也曾因春禊集会写过类似的序:《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然不是为同一次集会所写,但通过对比分析,或对研究本文的思想情感及写作艺术大有帮助。因此,在第三个学习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比较阅读活动:投影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原文及译文。请学生阅读后,从主题思想和艺术技巧两个角度,与课文《兰亭集序》作比较分析。然后自选一个角度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对两文作比较的微评论。(人物资料:孙绰是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受老庄“齐物论”思想影响很深,所以他对世间万物秉持等量齐观态度,对人生悲喜寿夭也看得很淡,认为世间疾苦可以在山水游乐中得到解脱,可以在精神升华中得到净化,这是一种玄虚的乐观主义[3]。)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比较阅读,在问题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创作,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及主题的认识,也有利于帮助学生丰富文学知识、拓宽文化视野。群文比较之下,内容及背景可互为补充,风格特色也更容易凸显。孙绰的《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与本文所述事件相似,两位作者所处环境一致,思想理念也有相通之处,这些都是能够进行群文比较阅读的基础。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或思考,多停留在缥缈的抽象思维上,转瞬即逝,只有诉诸笔端,将之转化为具体的文字,才更有助于梳理思路,生发更多灵感。六、指向复盘的“学的活动”:总结反思,归纳提炼对学习活动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和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措施,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本文阅读教学中设计开展的最后一个学习活动就是组织学生总结反思:1.总结整理:从文本的主题、内容、情感、写作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总结这篇课文的所学内容。2.提炼启示:从文本的内容、意蕴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想想学习这篇课文获得了哪些启示?3.质疑提问:你还有什么疑问和不同见解?还有什么其他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可以在第二课时的最后留出时间让学生理一理、想一想,然后自由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