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一品”的实践意义与方向引领_第1页
“一班一品”的实践意义与方向引领_第2页
“一班一品”的实践意义与方向引领_第3页
“一班一品”的实践意义与方向引领_第4页
“一班一品”的实践意义与方向引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年来,木兰县兆麟小学(以下简称兆麟小学)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以拓展育人方式、丰富育人内涵、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多元培养体系为基本内容,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倾力打造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全面性和包容性的“1+1+X”的课程体系,大力探索并努力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一班一品”的特色育人新路径,逐渐形成和固化了“一班一品”的校园文化格局。一、“一班一品”的理念及形成学校应该是特色鲜明的,在不同地域中学校所呈现的特色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兆麟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创建于1907年,现有30个教学班,1600多名学生。学校秉承“弘扬兆麟精神,努力永远在路上”的教育思想,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办学宗旨,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办学理念,提出了“把学校办成具有一流物理空间、一流教育空间、一流教育质量的优质小学”的办学目标。多年来,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的育人思路,为学生打造“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健康活泼、乐学善思、敢于探索、充满自信”的阳光少年。为此,从2011年起,兆麟小学开始着手以“一班一品”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在实践中借鉴哈尔滨市新桥小学“三养”教育经验,历经12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整合,“一班一品”特色品牌已基本成型,并以其灵动性和张力,显示其独有的教育价值和品牌魅力。“一班一品”以班级师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打造班级文化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和个性特长,创建有特色的班级品牌。“一班一品”中第二个“一”强调的是班级文化建设以及班级活动开展的独特性,“品”强调的是文化建设的标志性。通过“一班一品”特色班级文化的创建活动,唤醒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主意识,进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营造“班班有特色,个个出力量,人人都参与”的班级氛围。从长远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实践融合中落实核心素养,唤醒生命自身的美好潜能,让每一个学生以主动姿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在参与中构建自我意识,做影响学生终身的教育。兆麟小学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乐聚心、用美导航、特色育人”的发展新路径,并逐渐形成和固化成“一班一品”的校园文化格局。二、“一班一品”的实践意义“一班”是班级建设的硬实力,是班级的物质载体,包括班级的性质、构成以及专业特色等;“一品”是班级建设的软实力,是从班级的环境、学生的言行等体现出来的班级精气神。软硬实力都强大了,才能形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1.“一班一品”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多年的实践探索表明:“一班一品”很接地气,其源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源于学生全面和有个性地成长的内在需求。“一班一品”顺应天性,承认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生命特质、挖掘每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学生在期盼中,切实体验到做课程主人的快乐、自主学习的快乐和健康成长的快乐。现在,学生已懂得参与打造“一班一品”,享受“一班一品”,完全是他们要做的最有意义的事,而不是外在的强化,被动地接受。2.多样化的“一班一品”拓展课程的功能和价值“一班一品”作为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多年来的创新探索,使学校逐步形成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全面性和包容性的“1+1+X”的课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彰显了课程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其中第一个“1”指的是国家基础课程,第二个“1”指的是地方课程,“X”则是特色校本课程,三课联动、三课互补、三课相长。“1+1+X”课程体系是学校办学实践最终的体现,是师生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最坚实的基础和有力保障,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学校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时安排、课程评价”等五个维度诠释“1+1+X”课程的内涵;各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协同努力,进一步细化、革新、总结出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阳光教育”所倡导的“和而不同,各尽其美”的境界,从而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编写《明德知礼》《书香致远》《墨香》《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引进《国学》《剪纸》《跳绳》等补充教材,开展“走进老年公寓”“法制教育进校园专题讲座”“远离毒品、远离邪教、远离赌博、倡导绿色上网”“参观博物馆”“我和消防叔叔在一起”“走进木兰县蓝艺集团”“我是一名小交警”“系列科技社会实践”等校本班本实践活动。学校构建丰富的课程资源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开足开齐,节节精备,课课精讲,人人基础扎实。为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学校从2013年9月起,开设以活动为载体的“一班一风采”特色校本课程《快乐周二》。陆续组建学生国旗班、合唱团、舞蹈队、足球队、武术队、千人跳绳队、书法、美术、千人剪纸、小制作、主持人、科技、课本剧、二胡、口风琴等30个特色社团或活动小组,所有的学生均参加学校和班级的社团、小组活动。活动小组周二下午统一活动,各组各显其能,各尽其兴,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提升。2014年9月、2015年11月,学校应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倡议,组织开展全县“特色校本课程”展示及“校园道德情景剧展演”教学观摩活动。经多年探索打造,“一班一品”特色已初步形成,学校和班级开展特色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学生在艺术与科学的熏陶下,拥有了音乐的耳朵、美术的眼睛、艺术的双手;强健了体魄、智慧了头脑,快乐地发展,健康地成长。3.“一班一品”活动常态化,增强素质教育的魅力和说服力以班级师生为主体的“一班一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一班一品”走向社会大课堂的综合实践、各种各样的校园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绽放个性的大舞台,确保其身心全面、持续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必然的建设路径,学校从学生的身体健康角度出发,将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保持常态化建设,每年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田径、足球比赛,亲子趣味运动会、校园跳绳大赛,广播体操、校园啦啦操、武术操、运动型爱眼操比赛等;还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多样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极高参与度的学科展示宣传周、读书演讲、志愿服务、文娱体育、作品展示等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读写节、科技创新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三、“一班一品”的方向引领“一班一品”特色育人活动,把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班主任为主,自发地、参与式地营造出自己班级的特色文化。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走进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成长意识。教师们提高了自我职业自信,提升了课程开发和应用能力,把个性价值和学校教育文化价值融为一体。丰富多彩、鲜活灵动而各具特色的“一班一品”校本教育教学实践尽显学校的文化魅力,真正地以乐聚心、以美益智、赛艺养德、凝爱铸魂。为达到这一育人境界,教师们奉献了可贵的热情、智慧、灵性和至爱。1.变工作需要为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成为复合型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教师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把自我培养成为复合型教师有利于更好地落实阳光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完成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抓好“一班一品”的校本创新,无疑是帮助教师成长为复合型教师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在思想上做到三个统一:一是不仅为构建课程体系而抓“一班一品”的特色品牌,也是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价值;二是“一班一品”的特色校本课程是小中见大,能够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三是成为一名有文化品位、文化气质、博学多艺的教师是每位教师心中向往之事。何乐而不为?认识到位了,态度端正了,教师都积极地付诸行动。学校领导班子统筹谋划,拿出思路和基本策略,班主任和所有教师通力合作,将开发教育资源的灵思和妙手延伸到家庭和全社会,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班班互动、年级互动和大力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生动局面。2.开发和完善“一班一品”,提供机制性保证为促进“一班一品”创建工作健康有序展开,学校将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形成可操作性工作方案,并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实施过程中做到有理念、有目标、有部署、有指导、有检查、有交流、有总结、有反思、有改进。通过常态化的校本研修活动过程,将其固化为教师们常规工作意识和行为。教师都致力于校本、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并在研修中拓展,在探索中成长,创新行为贯穿于日常研修和实际工作之中。于是,“一班一品”活动在全校教师积极热情参与下,特色品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提升,最后形成师生共创、共乐、共进的践行模式。具体而生动的实践使教师真切感到“一班一品”的创新实践是对学校教育资源的深度开发、整合和利用,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补充和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育资源的育人功能和价值。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发掘出了自己的职业潜能,提升了育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学生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师生们一同成长和发展,共同收获了快乐和幸福。“一班一品”特色文化打造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舞台。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激发出来的不仅是浓厚的兴趣,还有超越兴趣之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四、“一班一品”的实践路径1.提高师资水平教育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执行和组织课程,还要成为课程开发和研究的重要角色。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使其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只有教师以研究的心态对待教学实践和工作,并不断提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可能性。课程的开发依赖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将促使教师集体行为的改变。教师作为研究者彼此合作,以对话和协作的方式进行,强调团队精神、资源共享和群策群力。因此,在教师群体中能够促进不同思想、观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碰撞,这是非常宝贵且必要的。2.立足校本,为课程开发创设条件学校组建了由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课程专家和社会人群组成的共同体,共同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并担当主要责任。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在道德、智力、体育、艺术和劳动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书香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品性高尚、知识灵活、创造性强、行为文雅、心理健康、体魄强壮的人。学校以这种理念为基础,在创设的校本课程中融入了“书香”的主题,包括《书香致远》《墨香》和《礼仪》,目的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课本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引导学生多方位感受、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博大,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诵读和展示活动,并邀请专家及从事相关行业的家长参与,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专注力、记忆力和感悟能力。学校要求学生“说好中文”和“写好中文”,让学生从语言上和内心都认同祖国文化。教师避免使用繁体字,要认真规范地书写汉字,如板书和教案,还应努力练习软、硬笔书法和粉笔字的基本技法,以更好地领悟中国文字的美感。踏入学校,可以听到悠扬的经典诵读声、看见用心书写的汉字、教室和走廊上挂满了学生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学校将国学经典诵读纳入教育计划,在内容、时间上都得到了保障。每个班级在课间一起朗读,每学期组织“书香校园经典诵读”活动,每个学生都能够背诵学过的经典,国学经典久久回荡在大家心中。3.突出课程的实施,因材施教开发不同课程的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最佳的成长。农村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少年宫学钢琴、学跳舞,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设计与学生特点相符的课程,因材施教,使具有特长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能够通过参与他们自愿选择的课程,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课程设计需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既要发展他们的特长,又要帮助他们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