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材料解析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解题指导+解题指导+专项练习1.文字材料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典籍碑刻类。即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字资料中摘取的片断材料。二是文字作品类。即从诗歌、小说、剧本,温联、歌谣、传说等资料中选取材料。2.表格材料表格材料其实是文字材料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以各种项目的数据为主体构成,将文字材料表格化。数据具有说服力强的特点,表格具有简洁性特点,可以省略大量的文字表达,使人一目了然,可以从数字的变化中分析出某些历史特点。但是单纯的简单表格题是有局限性的,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是简单的表格本身反映不出来的,考生必须用课本知识来回答。而信息量较大的表格则可避免这一局限。3.图片材料把历史地图,有关历史场面的图画。漫画和历史文物照片等作为材料。这类材料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具有直观性强的特点。但纯图片材料题也受图片的局限,只能借用来考查书本知识的记忆或运用课本知识辨别真伪,继续增大难度的设问则无法根据图片回答。1.审题:拿到材料首先读题,不要急于看材料,审题包括该题中有几个要回答的问题,每个题的具体要求是什么,问题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只有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带着问题去读材料,更有针对性地解答问题。2.读材料:读懂材料是答好题的前提。一般情况下读三遍,第一遍粗读,大体了解时段、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内容;第二遍细读,对材料去粗取精的简单处理,找到材料的中心词,找到材料之间的对比处,即关联信息;第三遍重点读,结合前后问题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正文的同时,还要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出处。3.链接:就是将材料与课文所反映的相关知识建立关系,判断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该内容在教材中怎样论述的,据此而建立答题的大方向,其次将材料与热点问题联系。4.答题:答题前请写出简单的题纲。1.“根据材料回答”,答案根据材料的内容即可,不必回到教材,如果问的是根据这几段材料回答,请综合每段材料的中心,分别写出,不要笼统概括,否则是写不完整的;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类问题答案不能全从材料中得到,部分答案必须回到教材中去回答;3.“根据上述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回答,将材料中涉及到的都拿来当作有效信息处理,理解和把握材料的中心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从所学知识出发探索历史问题的答案,既不用教材的内容作答,也不用照搬材料原句,用自己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在语言表达上要准确,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书写工整。一忌照抄材料做无用功二忌照搬教材文不对题,即置材料于不顾一味回归教材;三忌白话连篇,不注意语言的表达,措词随便无中心;四忌堆积词藻。答完题后,检查书写的答案是否有漏、有误之处,再进行补充。一、材料题(共25小题)1.(2023秋•高安市期中)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一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材料二:(2)如图事件的领导人是谁?该历史事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什么?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一一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3)根据材料三指出太平天国全盛时期颁布的纲领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这部革命纲领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的什么强烈愿望?材料四: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4)材料四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2)洪秀全;天京事变。(3)《天朝田亩制度》;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4)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1)根本原因:根据“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可得出是阶级矛盾,即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2)人物:根据材料可得出,图中所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是洪秀全;转折:根据所学可得出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3)纲领:根据所学可得出是《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愿望:根据“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所学,《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4)原因:根据“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可得出是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故答案为:(1)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2)洪秀全;天京事变。(3)《天朝田亩制度》;农民阶级要求获得土地。(4)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2.(2023秋•定远县校级月考)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简介人物】他是清末农民起义领袖。道光年间,他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的影响较大,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他撰写《原道救世歌》以传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漫画历史】【示意原因】【史料影响】材料: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清朝的统治权主要掌握在满洲贵族手里。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藩、李鸿章等都是受益者,这些“汉族精英”逐渐取代“满洲贵族”的地位,成为“领导者”。(1)上面简介的人物是谁?他初步建立政权是在何时?(2)结合右边的漫画和所学知识回答,漫画反映的史实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哪一文献有关?评价一下这部文献。(3)导致如图的示意图中石达开出走的事件是什么?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内部原因是什么?(4)根据材料,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答案】(1)洪秀全;太平军攻占永安后。(2)《天朝田亩制度》;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3)天京事变;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日益激化。(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严重削弱了满洲贵族的实力,为“汉族精英”成为“领导者”奠定了基础。(任意写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解答】(1)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起义”、“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民族英雄。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个人物指的是洪秀全;太平太难过初步建立起政权是在太平军攻克永安后。(2)根据材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个文献指的是《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得,石达开出走的事是天京事变;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日益激化,导致太平天国运动逐渐的衰弱。(4)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严重削弱了满洲贵族的实力,为“汉族精英”成为“领导者”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洪秀全;太平军攻占永安后。(2)《天朝田亩制度》;评价:《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3)天京事变;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日益激化。(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严重削弱了满洲贵族的实力,为“汉族精英”成为“领导者”奠定了基础。(任意写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3.(2023秋•林州市期中)材料一: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年份1799年1820年1825年1830年1835年1838年数量(箱)4000788912576203313544540200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1)鸦片的输入,对中国有什么危害?(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3)尽管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官兵和人民的英勇抵抗,清王朝还是在鸦片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当今世界毒品泛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禁毒”工作刻不容缓。请你为我们的“禁毒”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答案】(1)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损害了人民身体健康。(2)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3)主观上: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当。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任意三点即可)(4)珍爱健康,远离毒品。(要求语言简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清政府失败的原因。【解答】(1)据材料一“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的输入,使中国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2)据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3)尽管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官兵和人民的英勇抵抗,清王朝还是在鸦片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主观上,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当。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4)当今世界毒品泛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禁毒”工作刻不容缓。我为我们的“禁毒”活动设计的宣传标语是:珍爱健康,远离毒品。故答案为:(1)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损害了人民身体健康。(2)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3)主观上: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军事指当。客观上: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力量雄厚,科技先进。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任意三点即可)(4)珍爱健康,远离毒品。(要求语言简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的相关史实。4.(2023秋•亭湖区校级期中)“侵略与反抗”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进入南京,同时又预伏着太平天国的悲剧。……他们的论旨多保守小天堂于一隅之心,少经营八表以取天下之志。同小天堂相比,北京城成了非常遥远的东西。透过历史人物的活动,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千百万小农保守安逸的小生产意识。……这一选择的结果,带来了太平天国事业的历史转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1)据材料一中的时间数轴,分别写出图中①②所指的年份和条约名称,并为该时间轴拟定一个学习主题。(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太平天国的悲剧”事件及其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描述他们的英雄事迹,并体会他们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4)综合上述材料,请同学们围绕“侵略与反抗”这一主题,谈一谈你的感悟。【答案】(1)年份:1840年。条约名称:《马关条约》。主题: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2)事件:天京事变。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少远大的理想等)(3)英雄事迹: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撞敌舰,与敌同归于尽。精神:爱国主义、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等。(4)感悟: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抗争精神,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在世界上立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解答】(1)年份: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1842年”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英军溯江而上,进攻镇江。守城清军在副都统海龄的指挥下,英勇抵抗,最后全部牺牲。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所以,图中①所指的年份为1840年。条约名称:根据材料一“1894年、1895年”和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初,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所以,图中②的条约名称为《马关条约》。主题: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所以,该时间轴拟定一个学习主题为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2)事件、原因:根据材料二“进入南京,同时又预伏着太平天国的悲剧”“这一选择的结果,带来了太平天国事业的历史转折”和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所以,“太平天国的悲剧”事件为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悲剧”的原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少远大的理想等)(3)英雄事迹、精神:根据材料三图一林则徐、图二邓世昌和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国。所以,他们的英雄事迹为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撞敌舰,与敌同归于尽。他们身上共同的精神品质为爱国主义、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等。(4)感悟: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因此,感悟为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抗争精神,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在世界上立足。故答案为:(1)年份:1840年。条约名称:《马关条约》。主题: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2)事件:天京事变。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少远大的理想等)(3)英雄事迹: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撞敌舰,与敌同归于尽。精神:爱国主义、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等。(4)感悟: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抗争精神,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在世界上立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5.(2023秋•威远县校级期中)面对外敌入侵,我们唯有抗争。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人民的抗争】材料一:“他们(太平军)已创立一种新宗教,可以称之为一种伪造的启示。”“他们(太平军)几乎完全由内地的无知识的、没有思想的群众组成……对一切拥有财产的人恨之入骨髓……天王兄弟及其臣下,当他们成为这个中华帝国的主人后,是不是会承认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相约的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以上两句话分别是由英国公使文翰和美国公使麦莲所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天王”是谁?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该运动后期提出了哪一救国方案?【艰难的探索】材料三:图一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图二汉阳铁厂图三京师同文馆图四北洋水师(3)材料三中,图一至图四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些内容?材料四:如图(4)据材料四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3)创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还兴办新式学校;筹建新式海军。(4)只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触动封建制度或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及领导人、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和后期颁布的文件、洋务运动的内容以及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他们(太平军)几乎完全由内地的无知识的、没有思想的群众组成……对一切拥有财产的人恨之入骨髓……天王兄弟及其臣下,当他们成为这个中华帝国的主人后,是不是会承认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相约的义务呢?这是极不可能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叙述的历史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天王”是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2)根据“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可知,材料二出自《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纲领性文件;该运动后期提出的救国方案是《资政新篇》。(3)根据图一“江南制造总局炮厂”和图二“汉阳铁厂”可知,洋务运动主要是创办军事工业与民用企业;根据图三“京师同文馆”可知,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根据图四“北洋水师”可知,洋务派筹建新式海军。(4)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只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触动封建制度)。故答案为:(1)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3)创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还兴办新式学校;筹建新式海军。(4)只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触动封建制度或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以及领导人、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和后期颁布的文件、洋务运动的内容以及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等知识。6.(2023秋•万秀区校级期中)近代中国遭受列强入侵,战火不断,是国家不能忘却的伤痛记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年份商品输出(入)输出(入)金额1781﹣1790中国输英茶叶9600(万银元)1781﹣1793英国输华货物1600(万银元)——摘选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材料二: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惨败而告终……产生如下一些反应:张之洞在给朝廷的电报中指出:“倭约万分无理,地险、饷力、兵权,一朝尽夺,神人共愤,意在吞噬中国,非割占数地而已”。……陈独秀曾说“甲午之役、军破国削,举国上中社会,大梦初觉,稍有知识者多承认了富强之策”。——摘编自邓元时《甲午战争与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材料三: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等。从晚清到民国,中国政府一直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受尽列强的欺凌。——宫力主编《当代中国外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中英正当贸易的状况。为改变这种状况,英国采取了哪些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请阐释材料二两则史料之间的联系。(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的条约名称及其地位。并指出作者对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外交上的看法。(4)以史为鉴,从近代中国的屈辱史中我们能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答案】(1)状况:中国处于顺差地位。措施:向中国输入鸦片。(2)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联系: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名称:《辛丑条约》。地位:《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看法:跪在地上的屈辱外交。(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把握。【解答】(1)状况:根据材料“中国输英茶叶”“9600(万银元)”“英国输华货物”“1600(万银元)”可概括出中国处于顺差地位。措施:结合所学可知,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入鸦片。(2)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联系:材料二中的时局图,体现的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名称:根据材料“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条约”以及条约内容可判断出是《辛丑条约》。地位: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看法:根据材料“中国政府一直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受尽列强的欺凌”可概括出跪在地上的屈辱外交。(4)启示:本问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中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国近代史中,我们要吸取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等教训。故答案为:(1)状况:中国处于顺差地位。措施:向中国输入鸦片。(2)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联系: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名称:《辛丑条约》。地位:《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看法:跪在地上的屈辱外交。(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西方殖民者凶残、野蛮;清政府腐败无能。【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2023秋•铁西区期中)小梦同学学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单元,想写一部以孙中山先生为主角的课本剧,下面是她的剧本大纲。(1)写出第一幕中“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第二幕中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的事件。第三幕中孙中山先生颁布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请你为这部剧本起一个剧名,并为该课本剧写简介。要求:标题要体现孙中山先生的地位或功绩剧本简介至少要围绕标题进行论述,体现大纲中两个内容。【答案】(1)政党:中国同盟会。事件:辛亥革命。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2)剧名: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简介: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总之,正是由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国历史才能实现20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孙中山的功绩,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结合所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对中国民主法制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2)结合所学孙中山革命实践活动、地位及功绩,拟定剧名: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简介: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总之,正是由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国历史才能实现20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故答案为:(1)政党:中国同盟会。事件:辛亥革命。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2)剧名: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简介: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总之,正是由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中国历史才能实现20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孙中山的功绩,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2023秋•临渭区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众多报刊的发行以其轻便的方式把反清民主革命的思想向群众普及。1904年黄兴等在长沙发起成立华兴会。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到1908年的五次起义和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下的两广、云南边境的六次起义无一不是由中国留日学生担任骨干发动的。——摘编自《辛亥革命爆发原因新探》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结束中国帝制的革命运动,还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它以政治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腐朽的专制王朝,以达到目标。它使古老的中国由“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摘编自《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国家和民族的转型》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地区的县官选任陷入混乱,在全国政局趋于稳定后,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地方本籍官员被委任为县知事……在民国成立之初的北洋政府各部中,除司法、教育、内务等部外,其他各部旧官员占比都超过80%,留任比例整体上远高于州县官。——摘编自杜佩红《“革命”是否“革官”?辛亥革命前后的县官人事变动》(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革命志士参与革命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后官员选任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法律方面的重要成果。【答案】(1)方式:创办报刊;建立革命团体;参加革命起义。政党:中国同盟会。(2)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中国由“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3)特点:多为受过新式教育的地方本籍官员;政府部门旧官员留任比例大。成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早期革命志士参与革命的主要方式、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括辛亥革命后官员选任呈现的特点、辛亥革命在法律方面的重要成果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众多报刊的发行以其轻便的方式把反清民主革命的思想向群众普及。1904年黄兴等在长沙发起成立华兴会。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1907年到1908年的五次起义和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下的两广、云南边境的六次起义无一不是由中国留日学生担任骨干发动的。”概括可知,早期革命志士参与革命的主要方式是创办报刊;建立革命团体;参加革命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创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2)根据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结束中国帝制的革命运动,还是中国近代国家与近代民族形成的新起点。它以政治革命的方式来推翻腐朽的专制王朝,以达到目标。它使古老的中国由“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中国由“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3)根据材料三“辛亥革命后,一部分地区的县官选任陷入混乱,在全国政局趋于稳定后,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地方本籍官员被委任为县知事……在民国成立之初的北洋政府各部中,除司法、教育、内务等部外,其他各部旧官员占比都超过80%,留任比例整体上远高于州县官”概括可知,辛亥革命后官员选任呈现的特点是多为受过新式教育的地方本籍官员;政府部门旧官员留任比例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在法律方面的重要成果是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故答案为:(1)方式:创办报刊;建立革命团体;参加革命起义。政党:中国同盟会。(2)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使中国由“家天下”的王朝国家转化为具有共和性质的现代主权国家。(3)特点:多为受过新式教育的地方本籍官员;政府部门旧官员留任比例大。成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早期革命志士参与革命的主要方式、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括辛亥革命后官员选任呈现的特点、辛亥革命在法律方面的重要成果等知识。9.(2023秋•桦南县校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军阀割据表派系人物控制范围A冯国璋、曹锟江苏、江西、湖北等省B段祺瑞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C张作霖东北材料二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队伍中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1)材料一是北洋军阀分裂后,军阀割据表格,将A、B、C内容填写完整。(2)这些军阀的统治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二中引发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什么?6月5日之后,哪个社会群体成为运动的主力?(4)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哪一口号最能体现这一性质?(5)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6)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答案】(1)A:直系B:皖系C:奉系。(2)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工人阶级。(4)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5)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6)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解答】(1)填表:根据所学可知,冯国璋、曹锟属于直系,主要控制江苏、江西、湖北等省;段祺瑞是皖系的代表,主要控制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东北的张作霖是奉系。故得出A:直系;B:皖系;C:奉系。(2)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3)导火索: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即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主力:运动期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4)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口号:在五四运动的口号中,体现运动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外争主权: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体现了反帝的要求。内除国贼:矛头指向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封建统治,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5)意义:根据所学,其意义可从运动的性质、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用、对工人阶级队伍的影响、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具体可得出,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6)如何继承: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可知,五四精神的内涵主要有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等。故答案为:(1)A:直系B:皖系C:奉系。(2)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工人阶级。(4)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5)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6)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10.(2023秋•南明区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材料二:1919年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材料三: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材料四:在这个运动中,数十万具有高度爱国热情的青年学生,充当了运动的先锋,觉悟了的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它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该事件的性质是什么?(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说明该事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4)根据材料四回答,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关系?【答案】(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运动主力由青年学生变为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有利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4)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要求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解答】(1)根据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可知,反映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根据材料“1919年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可知,6月以后,运动主力由青年学生变为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3)根据材料三“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及所学知识可知,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有利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4)关系:根据材料“觉悟了的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它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概括得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故答案为:(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运动主力由青年学生变为工人,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有利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4)关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2022秋•宿豫区期末)在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拨正了航船前进方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党领导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起义,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这些起义大多数失败了。事实证明,在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党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开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及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如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2)材料二中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召开的具有生死攸关意义的重要会议是哪次会议?材料三: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会师歌》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甘肃转战的历史。(3)歌词中“伟大的会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铁的意志”“血的牺牲”,为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了什么宝贵的精神财富?【答案】(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3)事件: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精神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从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地:结合所学,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根据材料中的“欢呼三个方面军”,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达到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铸就了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故答案为:(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3)事件: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的原因、遵义会议、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精神等知识。12.(2023•偃师市校级开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气蓬勃的大革命被葬送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被征服。他们从地上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能继续战斗了。她们高举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反抗,在曲折中走出了一条革命的新路。——摘编自左用章《论井冈山精神与智慧及其启示》材料二:材料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无数急难险关、曲折艰辛,从失败和成功的经验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一次次做出正确抉择,走出了自己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大成功。——摘编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举行“武装的反抗”和走出“革命的新路”的相关史实。(2)请为材料二中的示意图拟一个恰当的主题,并写出在这一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史实一例。(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认识。【答案】(1)“武装的反抗”:南昌起义。走出“革命的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2)国共合作与对立;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要始终自掘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走出“革命的路”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相关,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2)根据材料二的时间“1924年、1927年、1937年、1946年、194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7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7﹣1937年是国共对立时期,1937﹣1946年属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1946﹣1949年属于国共对立时期,可以拟定主题为国共合作与对立。在这一进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史实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3)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要始终自掘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故答案为:(1)“武装的反抗”:南昌起义。走出“革命的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井冈山道路。(2)国共合作与对立;国民党一大的召开。(3)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动力;要始终自掘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相关史实。13.(2022秋•阜平县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摘编自《秋收起义》材料二: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摘编自姚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材料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摘编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乡下去的原因。在乡下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的方式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归纳此次会议带来的重大变化。(3)据材料三及所学,回答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山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方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会议:遵义会议。变化: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庄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3)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分析】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属理解层面的要求,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1)原因:据材料“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可知,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据材料“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可知,山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方式:据材料“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乡下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的方式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会议:据材料“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变化:结合所学可从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庄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等方面回答。(3)历史意义:据材料“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并结合所学可知,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据材料“……它散步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并结合所学可知,长征的胜利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答案为:(1)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山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方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会议:遵义会议。变化: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庄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3)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点评】记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意义;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红军长征原因、经过、结果和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4.(2022秋•金塔县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A阶段“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和取得的成果?请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及B阶段战略转折的标志性事件。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摒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2)材料二中“西安事变”的最终结果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什么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三(3)用一句话概括出图1图2反映的史实与图3史实之间的关系。(4)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答案】(1)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成果:建立黄埔军校、发起北伐战争。起点:九一八事变;事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作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国共合作宣言发表。(3)关系: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启示: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败外来侵略者等。【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国共两党两次合作、西安事变以及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所学可知,A阶段表示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期间,创办了黄埔军校,发起了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根据所学可知,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一可知,B阶段表示的是抗战胜利到新中国建立的时期,其中从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开始,属于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2)根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3)根据所学解读材料三可知,图1万家岭战役反映的是正面战场的抗战,图2百团大战反映的是敌后战场的抗战,图3反映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正因为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主题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因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所以我们才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国共两党合作的历史告诉我们,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败外来侵略者。故答案为:(1)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成果:建立黄埔军校、发起北伐战争。起点:九一八事变;事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作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标志:国共合作宣言发表。(3)关系: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4)启示: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打败外来侵略者等。【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共两党两次合作、西安事变以及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知识。15.(2022秋•海阳市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要与追杀自己将近10年的国民党政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时还难以找到门径。1936年12月,绝好的历史机遇出现了。——文汇网《党史上克敌制胜三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1)材料中的“绝好的历史机遇”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史在这里拐弯”的理由。材料二(2)材料反映斗争形势开始于哪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示意图构建完整。材料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3)材料中的“斗争”的起点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斗争”的历史意义。【答案】(1)事件:西安事变。理由: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阶段: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①大生产;②政治诱降;③经济。(3)起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材料中的“绝好的历史机遇”指的是西安事变。根据材料“要与追杀自己将近10年的国民党政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时还难以找到门径。1936年12月,绝好的历史机遇出现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在这里拐弯”的理由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材料反映斗争形势开始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敌后抗战,开展大生产运动;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3)材料中的“斗争”是抗日战争,起点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根据材料“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斗争”的历史意义是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答案为:(1)事件:西安事变。理由: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阶段: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①大生产;②政治诱降;③经济。(3)起点: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等相关史实。16.(2022秋•东莞市校级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的抗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战场是抗击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1931—1945年)的战场。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材料三: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材料四:(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对中国有什么标志性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4)材料四中第一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何意义。【答案】(1)图一: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3)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全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战;国际力量的支持。(答出两点即可)(4)南京大屠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其他回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分析】本题以四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九一八事变以及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南京大屠杀、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了。(2)依据材料二“中国作为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在长达10年以上的时间里单独抵御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牵制了日军主力,扼制了日军北进,推迟了日军南下,有力地支援了欧洲、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可得出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3)根据材料三“1937年后,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根据材料三“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可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全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战;根据材料三“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可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国际力量的支持。(4)根据材料四第一图片“12.13,国家公祭日”结合所学知识,12月13日是我国的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故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局面、努力开创未来。故答案为:(1)图一: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3)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全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战;国际力量的支持。(答出两点即可)(4)南京大屠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其他回答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亦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九一八事变以及影响、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南京大屠杀、中国设立国家公祭日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意义等知识。17.(2022秋•庄浪县期末)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国共两党的发展史”专题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材料一兄弟携手国共两次合作的历史经验是深刻的。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携手合作、共赴困难,求同存异、真诚相待、国共两党合则双赢、分则两害,是国共合作的宝贵经验。材料二兄弟反目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然后,蒋介石的反动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三百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三同仇敌忾(1)请阅读材料一,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和国民党合作。国共两次合作的成果分别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3)图一人物在1936年发动了哪一事件?这件事的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4)说出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史实与图四之间的关系?【答案】(1)第一次: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抗日战争的胜利。(2)由合作变成对抗。(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因果关系。【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西安事变等知识。【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先后两次和国民党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据材料二“1927年4月清晨,上海流氓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引擎垫片硅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交通事故预防和处理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市场营销调研》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研究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评估作价证明告知承诺书(示例)
- 汽车站务礼仪培训
- 古文系列教学课程设计
- 持续强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消费品以旧换新策略落地与执行方案
- 换热器课程设计日记
- 室内墙面喷涂与涂饰
- 《疯狂动物城》全本台词中英文对照
- 第三小学花样跳绳校本教材(一至六年级通用)
- 手持电动工具操作规程
- 《美容皮肤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七年级数学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 岗位调动确认书
- 学习活动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导学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设计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
- C#笔试题及答案
- python程序编写入门教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