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①俗的概念不断地由底层大众重新诠释,一个重要的内容即是抗拒雅的压抑。“俗”意味着

日常人间与烟火气息,意味着渺小而质朴的劳作、欢乐与苦难,意味着田野、厂房、穷乡僻壤或

者边隆之地,这一切时刻提供“雅”中未曾有过的文化经验。这些文化经验天真未凿,饱满而粗

糙,单纯而简陋。由于格格不入,“雅”代表的正统体系往往无视这些文化经脸,或者冷漠地拒

绝乃至严厉地驱逐它们。“雅”的文学或者艺术程式成为一种无形的栅栏,这些文化经验及其背

后的社会阶层无法完整地露面,甚至仿佛不存在。因此,“俗”的反抗时常表现为无所顾忌的率

直。“雅”的陈陈相因时常杉成僵硬的躯壳与自以为是的雄琢,形成纷繁、堆砌而纤弱的形式风

格,这时,“俗”的率直是一种解毒剂。“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俗”不再尊重“雅”

维持的各种森严规范:这时,“俗”以开放的姿态重新接纳外部世界生机蓬勃的文化经险,并且

与各种“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相互阐发。

②文化史上“俗”的反抗屡屡发生,现在的文学或者艺术形式保留了种种遗迹。谚语、笑话、

相声、快板书等相对短小的形式迄今仍然流传于底层大众中,充当简单的娱乐或者宣传。另一些

通俗文化成功地占领了中心位置,获得“雅”的收编和改造,甚至以经典的面目存留于世。尽管

如此,词、曲、章回小说等文体始终贮存了“俗”的记忆,这种意义上的“化俗为雅”是文人雅

士心悦诚服的表现。文学或者艺术形式的遗迹证明,“俗”始终是历史之中主动的积极能量。

③相对于“雅”的庄重与严肃,底层大众所热衷的“俗”往往隐含某种狂欢性质。由于巴赫

金的阐述,“狂欢节”念业已成为理论史的一个著名范畴。显然,巴赫金心目中的狂欢节是一

种全民庆典,抹掉了游戏与生活的界限。狂欢节没有舞台,“狂欢节不是艺术的戏剧演出形式,

而似乎是生活本身现实的(但也是暂时的)形式,人们不只是表演这种形式,而是几乎实际上(在

狂欢节期间)就那样生活”。也许,巴赫金的描述带有相当程度的象征意味,狂欢节的喧闹对于

“雅”和一本正经甚至矫揉造作给予毫不掩饰的潮弄。巴排金指出了狂欢节的诸多特征;狂欢节

是非官方、非教会、非国家的;狂欢节之中充满了肉体,享用食物是巨大的快乐;谈谐之趣也是

狂欢节的重要品质,大众愿意为笑声奉献自己的智慧:狂欢节之中,人们可以不拘形迹,无视各

种等级,摧毁一切禁忌,广场是狂欢节的真正空间,这里可以敞开一切;最为重要的是,狂欢节

第1页共19页

自下而上,没有必要顾忌权威颁布的礼仪规则。尽管狂欢节是西方文化的节庆,但是,我们可以

在中国的民歌、民间演艺、庙会等方面察觉相似的特征。很大程度上,“俗”的狂欢性质是抛开

“雅”的陈规陋习之际不无过激的反弹,种种精致微妙、典雅斯文、欲说还休、含蓄殖籍都将在

粗犷的哄然大笑之中解体。

④大众传媒通常是“俗”的催化剂。古代的戏曲舞台或者说书、演唱的茶馆酒肆如此,现代

的报纸、杂志、广播、也视、电影、唱片、互联网也是如此。从印刷术到电,子传媒,持续的升级

换代从未改变这种状态:大众传媒对于“俗”的依赖远远超过了“雅”。尽管每一种大众传媒各

显神通,但是,无远弗届的传送与愈来愈广泛的参与成为每一代大众传媒崛起的首要理由。有趣

的是,每一代大众传媒的崛起无不伴随或强或弱的非议。多数知识分子对于大众传媒表示反感。

他们往往觉得,大众传媒的内容芜杂混乱,格调低下,耗更人们大量的时间,无助于培养深思熟

虑的习惯。涉及文学或者艺术的时候,“俗气”是知识分子再三抨击的理由:如此肤浅的作品与

如此发达的传播技术几乎成为一个可笑的对比。尽管如此,大众传媒与“俗”的结盟从未被削弱。

(摘编自南帆《论雅俗之辩》)

材料二:

①黄图现①用“白描本色”这一概念来概括戏曲文学语言的特质,并对作为本色主要特征的

白描做了多方面的说明:作为手段,白描的作用在于传达一定的“词旨”,作为风格,白描介乎

“高远”与“鄙陋”之间,其基本特点是“清真”:关于白描语言的词汇质地,则应当“纯是口

头言语,化俗为雅”3

②前两点,前人多有论述,唯第三点系黄氏创见。前人多强调戏曲文学语言须通俗、口语化,

因此产生了俗与雅、口语化与文学书面语言谁更宜于戏曲文学的矛盾。金圣叹虽然提出过“将常

字翻别”说,但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黄氏“化俗为雅”说,则从理论上说明了戏曲作为市

民艺术所需要的“俗”,与戏曲文学作为文学所需要的“驻”应当得到统一,其方法就是对口头

语言进行撷取、提炼、加工,使之上升为文学语言,将“俗”化为“雅”。

③黄氏对曲的语言和词的语言所做的比较可以作为上述诠释的佐证。他说:“宋尚以词,元

尚以曲,春兰秋菊,各茂一时。其有所不同者:曲贵乎口头言语,化俗为雅;词难于景外生情,

出人意表。”由此说明曲与词、戏曲文学与文人文学同样需要语言的“雅";所不同的是,戏曲

文学的“雅”是以运用民间口头言语并将其“俗”加以改造为前提条件的。市民艺术所需要的

“俗”和书面文学所需要的“雅”,便在这个“化”的过程中得到了统一。

(摘编自陈竹《论“化俗为雅”》)

C主】①黄图堪,清代戏曲学家,力主"化俗为雅”的“本色语”。

第2页共19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俗”所提供的文化经验具有天真、单纯、粗糙、简陋、饱满等特点,是“雅”中未曾

有过的,与“雅”有不相容的一面。

B.“俗”对“雅”的反抗在文化史上并非鲜见,“俗”一直以来是历史发展中主动的积极

能量,在文学艺术形式中存留了丰富遗迹。

C.每一代大众传媒的崛起都伴随着非议,尤其是知识分子,大多反感大众传媒的芜杂低下

等,但这促使大众传媒加速崛起。

1).黄氏“化俗为雅”说,指出作为市民艺术的戏曲的“俗”与作为文学的戏曲的“雅”应

统一,并阐释了化“俗”为“雅”的方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阐述“俗”的反抗与发展,揭示“俗”的狂欢性质以及它的传播载体:材料

二侧重评述“化俗为雅”的戏曲语言观。

B.“俗”对“雅”的反抗往往显得率直,它对“雅”沿袭的僵化陈规以及纷繁、堆砌而纤

弱的形式风格具有消解的作用。

C.“俗”如果不能获得“雅”的收编和改造,就不可能在文化领域占据中心位置,也就不

可能成为经典而得以长期存留于世。

D.黄图琏所崇尚的“本色语”,并非仅是“贵乎口头言语”与“纯是口头言语”,而是经

过了戏曲家交炼的“化俗为雅”之语。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诗词语言不能体现“化俗为雅”的一项是(3分)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军篌引》)

B.草深一鸟忽飞起,侬不觉他他觉侬。(杨万里《晚归再度西桥四首(其一)》)

C.强年过犹近,衰相来何速。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白居易《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

首》)

D.走去走来三百里,五口以为期。六口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辛弃疾《武陵春•走

去走来三百里》)

4.材料一第③段与材料二第③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5.试结合上述材料相关内容,针对下列新闻现象,写一贝!短评。(4分)

据媒体报道,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并序》改编成流行歌曲,改编后的歌曲在某

视频弹幕网站火了。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苞行并序》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

而且没有堆砌之感,旋律亲切,朗朗上口,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仅上传两大,该视频就收

第3页共19页

获1300多条弹累,2万多次点击。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挂雪的树枝不垂泪

迟子建①

在我居室的下面,奋斗路的另一侧,原本是有两座平房的。一座是食杂店,另一座是酒店。

食杂店铺着缝隙很大的木质的地板,走上去嘎吱嘎吱地响。货架也是木制的,动人的醋香味和暖

洋洋的甜香气在黯淡的室内四处弥漫,给周围的平民百姓以许多方便。店的角落有一部公用电话,

是黑色的拨盘电话,式样古老,与店的气息很协调。只要红了柴米油盐,我便篁进店里。而毗邻

食杂店的酒店,却不曾光顾,只见它的门脸刻意装饰过,门前还吊着四盏红色宫灯。一排婆娑的

柳树站在两座平房前.几乎与屋脊同高。

那时我有个天真的想法,平房永远是平房,而柳树年幺长高,最终柳树会覆盖了那有着猩红

色屋顶的平房,繁茂枝叶的加冕会使平房更加充满童话色彩。然而童话终归是童话,那两座平房

忽然在一日间被拆得成为一片废城,几辆卡车将碎砖裂瓦、废土朽木清理干净后,那里就可怕地

成为另一座大厦的基地。那有着古朴情调的平房消失了,还有那一排我企望形成一片浓郁绿云的

柳树也消失了。那天我站在楼上,发现对面横七竖八地辅着一片被砍伐了的柳树,白色的伤口分

外夺目,而它们的枝条分明已经柔软了,毕竟春天近了。

平房消失了。柳树消失了。原本开阔的视野不久就被一座钢筋水泥建筑的大厦所遮挡。工地

传来彻夜不息的打夯声。室内不得安宁,我便到图书馆寻清静去。

在读书气氛颇浓的社科闱览室,我被沙汀先生的《睢水十年》吸引住了。文中主要记叙一九

三九年沙汀由延安返回四川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连绵的战火、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使他们丧失对文

学的信心。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现当代文学中的知名人物,这些人大多已经作古。这样质朴亲切的

叙述风格和文中所提到的那些已故的文学大师,不知怎的忽然让我想起已故的林子②老师以及珍

藏于我手中的他生前的几册藏书。

大约是前年,得知林予老师患了癌症,去年春天,就传来了他病情加重的消息。有一天在街

上碰见小黑,她告知刚带女儿去医院看过林予老师。“消瘦得特别厉害,身体已经开始浮肿了。”

小黑这样对我说。我心下戚久。我记忆当中的林予,是一个和善的神态怡然的长者,他宽厚的笑

容和温和的话语给我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在是否探望林予老师的问题上,我矛盾了很久。是

记住一个人生命旺盛时期的自然神态呢,还是记住一个人垂死前的非人的表情?我选择了前者。

第4页共19页

我更愿意记住一个人正常生:舌时的影子,那么在我的记忆中,他就是平静故去的。

林予老师去世后不久,冬天便来到了。我和左泓去看望林予的夫人赵泗华老师。我们在江边

下了车,沿着江岸的斯大林公园朝前走。那天气压很低,松花江还未完全封冻,黑褐色的树木披

着密密实实的白霜,这高傲的延伸着的树挂使我们恍若走进一座充满哀悼气息的灵堂。没有四壁

的灵堂,灵魂可以直接面对苍天、树影、朔风,想必灵魂也是自由的吧。

林予老师的遗像悬挂在书柜上。那正是我记忆当中的他,和善亲切、淡泊宁静。赵润华老师

明显消瘦了,头上也有了白发。她拿出一捆书让我挑选一下,书是林予老师生前的藏书。我从中

选择了几册:《黑龙江农事》《中国的垦殖》《苏联的远东地区》《垦殖学》等。其中的《垦殖

学》是商务印书馆于民国二十四年出版的,扉页上有林予老师的签名以及购书日期-----九六二

年东安市场。一九六二年,我还没有出生,而林予老师已经买到这本书为记述垦荒生活做准备了。

当我把这几册书提回居室,一本本地翻阅它们的时候,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在《垦殖学》的

插页中,林子老师在割稻器,施肥器、三段空心压土器的图形下面都用红笔画上了标记。让人想

到他不是去当作家,而是一心一意要做个荷他种谷的农人。书页里透出一股植物生长的气息,可

以想见林予老师对待工作有多认真和严肃。这是一个文学前辈留给后人的最大遗产。

岁月的浮尘使那几册书纸页泛黄,时间多么无情,它销蚀了一个人的激情、爱情、亲情和才

华。如果上天因为给予了人的生命而要收回人的生命的话,那么上天收回的只是人的凡身躯壳,

上天妆不走人的精神成就。

从图书馆出来,听着建筑工地单调的打夯声,我又一次想起了初冬松花江岸那些美丽的树挂3

如果是雨落在树上,树就会垂泪。而如果是霜雪落在树上,树就仿佛拥有了无数颗雪亮的白牙。

能让人看见白牙,那树必定是灿烂地笑着。如果善良的人果真去了另一个世界,林予老师,您一

定就会在另一个世界。现在又是哈尔滨开花的时令了,另一个世界也开花了吗?

(选自2016年出版的迟子建散文集《云烟过客》)

【注】①迟子建:1964年2月2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②林予:曾任

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副主席。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房的消失以及钢筋水泥建筑大厦的落成,使得作者内心产生出一种不安,也传达出淡

淡的感伤情绪。

B.在回忆林予老师的过往时,作者用“和善”“怡然”“宽厚”“温和”等词来描述,其

内心渴望将老师最美好的形象保留下来。

C.当作者翻阅《垦殖学》中林予老师留下的标记时,主要感慨的是文学前辈在农业研究上

第5页共19页

作出的贡献和留给我们的研究成果。

D.文章最后,作者由哈尔滨开花的时令联想''另一个世界”也可能开花,在忧伤的氛围中

传递出抚慰心灵的温情。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对“平房”“柳树”进行描写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景与情交融在一起,深化

了作者的情感体验。

B.文章插叙了“我”与小黑的交流以及翻阅林予老师藏书引发感慨的一段往事,叙事中穿

插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与生命思考。

C.建筑工地的打夯声勾连现实与回忆,从“不安宁”到寻求“安宁”,最后联想到松花江

“挂雪的树枝”,回扣标题,全文读来行云流水,意味深长。

D.文章倒数第二段呼应老师逝世的往事,为后文作情感铺垫,重点表达了作者对林予先生

生命消逝、才华销饨的惋惜。

8.本文借“挂雪的树枝”来表达对林予老师的缅怀之情,请你结合文本说说这种表达方式有什

么好处。(6分)

9.作者为什么没有在林予老师病情加重的时候去医院探望?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渴;次日余祭;次曰夷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

知之。于是王寿梦卷,谒以位让李子,季子终不肯事。谒乃为约目:“至于贤便周及至于则是可

以为乃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日:“使吾早死,令国及李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

夷味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日:“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李子使还,

复事如故。谒子光日:“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李子;以维制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

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李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则吾与尔为

共篡也。”乎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君子以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承

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①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3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

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日:“天下官咒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

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大而叹日:“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诳可使代我后者?”

第6页共19页

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对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已:“令

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

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立万石之熊。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新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

以自奉者,弹天下,羯民力。偏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

欲官天下哉?”始皇^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遂罢谋,无禅意也。

(节选自《说苑•至公》)

【注】①庶几: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与“私”相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季A子B贤C使D国E及F季G子H则I吴J可K以L兴M乃N兄0弟P相Q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蓝”的意思是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去世,古代帝王或皇后之死则称“崩”。

B.“当”的意思是承担,与《种树郭素驼传》中“名我固当”的“当”意思不相同。

C.“卒”的意思是最终,与《孔雀东南飞》中“供养卒大恩”的“卒”意思相同。

0.“捐”的意思是舍弃,与成语“细大不捐”的“捐”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谒不得已继承王位,他每次饮食都虔诚祷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传位贤能的季札。

B.季子一直不愿接受王位。夷昧死时,他借出使逃避继位;光让位给他时,他逃到延陵。

C.鲍白令之认为是实行禅让制还是世袭制,取决于君王是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家.

D.鲍白令之以事实为依据批评秦始皇“行桀纣之道”,令秦始皇哑口无言,面露惭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

(2)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

1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治国者怎样做才能达到“至公”的境界。(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汉宫春•立春日①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泉袅春幡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

西园力浑未办、黄柑荐酒,史传青韭堆盘④?

第7页共19页

却笑东风从此,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

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南归之初闲居京口(今镇江)时。②春幡:旧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

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③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称西园。④青韭堆盘:

指五辛盘。立春日,以葱、蒜、韭等鲜嫩之菜装盘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点题,并以“袅袅”,描摹春幡摇曳,既可见春风吹来,又显女子之美态。

B.“浑未办”两句,写作者立春时未曾备办酒菜,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生活贫困。

C.“问何人、会解连环”看似寻找解连环之人,实贝]是以此典故说明南宋最高统治团中无

智勇之人。

D.末尾两句,既含惜春之意,又寓故国之思,还有对南宋统治者不思北伐之怨。

16.俞陛云曾评价本词下阙:“向东风调笑,己属妙语。更云人盼春来,我愁春至,因其暗换韶

光,老却多少朱颜翠鬓,语尤隽妙。”请谈谈妙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有两处写鸟叫,但手法不同,写栖鹘是先点鸟名,再写惊飞,最

后才写其叫声“”;写鹳鹤是先写声音“",然后交代是鹳鹤

在叫。

⑵古人有“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一说,《离骚》中“,”

表明屈原在寅年寅月寅日,预示着将要把人间某个重大使命赋予给他。

(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

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

《红楼梦》以其①的社会内容被称为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直到今天,它仍像

新发现的宝藏那样,尢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上都有着②的伟大价值。就以曾雪芹

第8页共19页

艺术语言的功力来说,也很难用某一种风格一言蔽之。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用简括的词语,或褒或贬,一下子就能抓住诗人或散文家语言的特色,

或典雅,或深奥,或精约,或繁缗。然而,这么多形容语言面貌的词汇,拿来概括曹雪芹的语言

时,却又显得③。“概括”这个词儿好象顿时被抽去了全部血液,变成抖索着的一张薄

纸片,实在无法包拢那样繁富多样的语言素质。铺陈需要约丽多采,潮讽需要喜笑怒骂,抒情需

要深沉隽永,叙述需要流利扬达。要什么,有什么,可以说曹雪芹是进入语言自由王国的人,在

中国文学史上简直是一个奇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简述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1【(本撅共3小颍,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眼睛发痒怎么办?眼睛进了小飞虫怎么办?眼睛酸胀疲劳怎么办?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由眼球、视路、眼附属器三大部分组成。

这些结构共同构成眼睛,维持着眼睛的功能和生理状态。当三个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冲击、

病变、使用时间过长等情况时,眼睛就会向我们发出“警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睛里存在“异

物感”u①,有的同学不自觉地用手去揉提眼睛。②,我们的手指指腹往往会

携带一些病菌、病毒和螭虫。拿指腹去揉搓眼睛时,不仅容易对眼皮造成伤害,还容易乘虚而入

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导致眼睛的免疫防线受到攻击的结果。短时间的揉眼可能造成感染,

③,最终甚至可能导致角膜上皮脱落损伤或者角膜弧度改变。这个时候,我们再想停下

揉眼的“萼考、少于”,可就晚了。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

原意,将修改后的句了写在答题卜相应的位置。(3分)

21.文中加点处用“罪恶”修饰“小手”,有特别的修辞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9页共19页

核心竞争力通常被看作是参与竞争的一方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其所特考的、能

够经得起时间考脸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

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与生俱来,如雪莲的耐寒、骆驼的

耐渴;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要靠后天努力,并以龟兔赛跑、“驾马十驾”为例:有人认为核心竞

争力不仅要有超越对手的实力,遵守规则、公平竞争,也是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必备要素,如弯道

超车,不仅需要有超越对手的实力,更必须遵守规则、公平竞争;有人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本

身就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根本不存在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第10页共19页

答案•解析

--答案速查--

1—3CCA6—7CD10CHM11—12CB15B

--详细解析一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1

1.C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混取和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

【题目详解】

C."但这促使大众传媒加速崛起”强加因果关系。原文为“每一代大众传媒的崛起无不伴随或强

或弱的非议”,是“伴随”非议,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C。

2.C

【关犍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目详解】

C.假设推理不严密。从材料一“另一些通俗文化成功地占领了中心位置,获得'雅'的收编和改

造”等内容看,应是通俗文化先占领了中心位置,然后才获得“雅”的收编和改造。

故选C

3.A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并对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做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题目详解】

A.李贺这两句诗体现其想象奇特、刻意雕琢、追求险怪的诗歌语言风格。

而BCD三项中的诗句都运用了口语词,通俗浅近。

故选Ao

4.示例一:都运用了引证法。材料一第③段援引巴赫金有关“狂欢节”的论断,来论析“底层

大众所热衷的‘俗’往往隐含某种狂欢性质”这一观点。材料二第③段援引黄图琏的有关戏曲语

言和词的语言相比较的论断,来论析“白描本色”的内涵,阐释“化俗为雅”的观点。

示例二:都运用了对比论证法。材料一第③段将“狂欢节”内涵的“俗”与“雅”的庄重和严肃

相比较,突出“俗”对“雅”的反抗和突破。材料二第③段将戏曲语言和词的语言相比较,阐明

曲与词、戏曲文学与文人文学都需要语言的“雅”,指出戏曲文学的“雅”形成的前提条件,揭

示了化俗为雅、雅俗相融的道理。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论证手法及其过程进行分析的能力。

【题目详解】

都运用了引证法。材料一第③段“相对于‘雅’的庄重与严肃,底层大众所热衷的‘俗'往往隐

含某种狂欢性质。由于巴赫金的阐述,'狂欢节’概念业已成为理论史的一个著名范畴”“狂欢

节不是艺术的戏剧演出形式,而似乎是生活本身现实的(但也是暂时的)形式,人们不只是表演

这种形式,而是几乎实际上(在狂欢节期间)就那样生活”,援引巴赫金有关“狂欢节”的论断,

来论析“底层大众所热衷的‘俗'往往隐含某种狂欢性质”这一观点;

材料二第③段,“他说:'宋尚以词,元尚以曲,春兰秋菊,各茂一时。其有所不同者:曲贵乎

口头言语,化俗为雅:词难于景外生情,出人意表。'由化说明曲与词、戏曲文学与文人文学同

样需要语言的‘雅’;所不同的是,戏曲文学的'雅'是以运用民间口头言语并将其‘俗'加以

改造为前提条件的“,援引黄图班的有关戏曲语言和词的语言相比较的论断,来论析“白描本色”

的内涵,阐稗“化俗为雅”的观点。

第11页共19页

都运用了对比论证法。材料一第③段,“相对于‘雅'的庄重与严肃,底层大众所热衷的‘俗'

往往隐含某种狂欢性质”“‘俗'的狂欢性质是抛开‘雅’的陈规陋习之际不无过激的反弹,种

种精致微妙、典雅斯文、欲说还休、含蓄蕴藉都将在粗犷的哄然大笑之中解体”,将“狂欢节”

内涵的“俗”与“雅”的庄重和严肃相比较,突出“俗”对“雅”的反抗和突破;

材料二第③段,“曲与词、戏曲文学与文人文学同样需要语言的‘雅';所不同的是,戏曲文学

的‘雅’是以运用民间口头言语并将其‘俗’加以改造为前提条件的。市民艺术所需要的‘俗'

和书面文学所需要的‘雅',便在这个‘化’的过程中得到了统一”,将戏曲语言和词的语言相

比较,阐明曲与词、戏曲文学与文人文学都需要语言的“雅”,指出戏曲文学的“雅”形成的前

提条件,揭示了化俗为雅、雅俗相融的道理。

5.①发挥“俗”的积极主动的能量,对“雅”进行收编、改造,化雅为俗,让中华传统优秀诗

歌经典得以在新时代的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

②发挥大众传媒之于“俗”的催化功能,使得“化雅为俗”后的文艺作品得以更为迅速和深远地

传播。

③融合创新,将市民艺术所要的“俗”与书面文学、高雅国粹的“雅”相互融通、结合,在“化”

中得以统一,焕发经典的生命力。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并利用文本中的相关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题目详解】

考生解答此题,要从所给两则材料中筛选、提取有美“俗”“雅”的论说,抓住新闻中“将《琵

琶行并序》改编成流行歌曲”并在“某视频弹幕网站”发布,以及“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

等关键信息,从“俗”对“雅”的收编、改造,大众传媒之于“俗”的传播的促进功能,“俗”

与“雅”的融合,国粹的移植等不同角度,加以评说。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一些通俗文化成功地占领了中心位置,获得'雅'的收编和改造"“‘俗’始终是历史之

中主动的积极能量”可知,发挥“俗”的积极主动的能量,对“雅”进行收编、改造,化雅为俗,

让中华传统优秀诗歌经典得以在新时代的青少年群体中广泛传播。

结合“大众传媒通常是‘俗'的催化剂”“如此肤浅的作品与如此发达的传播技术”可知,发挥

大众传媒之于“俗”的催化功能,使得“化雅为俗”后的文艺作品得以更为迅速和深远地传播。

结合“将白居易《琵琶行井序》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而且没有堆砌之感,旋律亲切,朗朗

上口,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市民艺术所需要的‘俗’和书面文学所需要的'雅',便在

这个‘化'的过程中得到了统一”可知,融合创新,将市民艺术所要的“俗”与书面文学、高雅

国粹的“雅”相互融通、结合,在“化”中得以统一,焕发经典的生命力。

(-)现代文阅读H

6.C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题目详解】

C.“主要感慨的是文学前辈在农业研究上作出的贡献和留给我们的研究成果”错,作者是在翻

阅林予先生各类收藏的书籍时,心情便十分复杂。一方面睹物思人,收藏的书籍勾起了作者对先

生的回忆,悲伤之情油然而生;另一方面作者以《垦殖学》为例,重点描述了林予先生对待工作

认真严谨的细节,以此表达对前辈的崇敬之情,而这些书籍所承载的远不止知识,书籍是先生留

给后人精神遗产的载体,因此作者在此刻收获得更多的是林予先生随着他的文字留下来的精神财

富,而不是在农业专业领域作出的贡献。

故选Co

7.D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第12页共19页

【题目详解】

I).“重点表达了作者对林予先生生命消逝、才华销蚀的惋惜”错,文章倒数第二段确有作者对

岁月无情,以及林予先生才华销蚀的惋惜,但是从本段的落脚点“上天收不走人的精神成就”,

以及结尾“灿烂地笑着”“您一定就会在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也开花吗”可以看出:作者

在悲伤之中仍保有抚慰心灵的温情,而标题中的“不垂泪”更是明确地表达出这i情感倾向。

故选Do

8.(1)“挂雪的树枝”更具形象性与感染力:文中“黑褐色的树木披着密密实实的白霜”和“霜

雪如同雪亮的白牙,落雪的树灿烂地笑着”,将“挂雪的树枝”的姿态展现出来,更具感染力。

(2)用“挂雪的树枝”传达情感更加含蓄婉转:本无生命的“挂雪的树枝”展现出的“高傲”

姿态,成为林予先生精神的象征,含蓄婉转地传达了作者对敬爱老师的思念与赞美。

(3)情感表达更为深沉与厚重:文末将失落而深沉的情感寄托于美好的意象之上以此感悟生命

逝去的无奈,使得温情中隐藏的悲伤之情更加深沉与厚重。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表达方式的赏析的能力。

【题目详解】

(1)根据文中“黑褐色的树木披着密密实实的白霜”和“霜雪如同雪亮的白牙,落雪的树灿烂

地笑着”,从颜色和形态上展现出“挂雪的树枝”的姿态,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形象更加

生动,强化了文章的感染力。

(2)根据文中“松花江还未完全封冻,黑褐色的树木披着密密实实的白霜,这高傲的延伸着的

树挂使我们恍若走进•座充满哀悼气息的灵堂。没有四壁的灵堂,灵魂可以直接面对苍天、树影、

朔风,想必灵魂也是自由的吧”可知:本无生命的“挂雪的树枝”展现出的“高傲”姿态,是将

“挂雪的树枝”“高傲”的姿态与“林予老师”建立起关联,进而明确标题“挂雪的树枝不垂泪”

蕴含的深意,成为林予先生精神的象征,含蓄婉转地传达了作者而敬爱老师的思念与赞美。

(3)根据文末“我又一次想起了初冬松花江岸那曲美丽的树挂。如果是雨落在树上,树就会垂

泪。而如果是霜雪落在树上,树就仿佛拥有了无数颗雪亮的白牙。能让人看见白牙,那树必定是

灿烂地笑着。如果善良的人果真去了另一个世界,林予老师,您一定就会在另一个世界。现在又

是哈尔滨开花的时令了,另一个世界也开花了吗”可知,此处将林予老师的离去让作者内心产生

了巨大的哀伤、无奈和失落的深沉情感寄托于“雪”这一美好的意象之上,以此感悟生命逝去的

无奈,使得温情中隐藏的悲吻之情更加深沉与厚重。

9.(1)原因是作者想记住林予老师“生命旺盛时期的自然神态”,记住一个人正常生活时的影

子,留下“他就是平静故去的”记忆。

(2)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对过往美好的眷念,想留下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这

种情感与他想留下对“平房”“柳树”美好意境的期盼是一致的。

(3)留住“世界上最美好的记忆”是作者对人生、社会美好的期盼,也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题目详解】

(1)根据“是记住一个人生命旺盛时期的自然神态呢,还是记住一个人垂死前的非人的表情?

我选择了前者。我更愿意记住一个人正常生活时的影子,那么在我的记忆中,他就是平静故去的”

可知:作者想记住林予老师“生命旺盛时期的自然神态”,记住一个人正常生活时的影子,留下

“他就是平静故去的”记忆。

(2)根据“林予老师的遗像悬挂在书柜上。那正是我记忆当中的他,和善亲切、淡泊宁静。

书页里透出一股植物生长的气息,可以想见林予老师对待工作有多认真和严肃”“那时我有个天

真的想法,平房永远是平房,而柳树年年长高,最终柳树会覆盖了那有着猩红色屋顶的平房,繁

茂枝叶的加冕会使平房更加充满童话色彩。然而童话终归是童话,那两座平房忽然在一日间被拆

得成为一片废墟,几辆卡车将碎砖裂瓦、废土朽木清理干净后,那里就可怕地成为另一座大厦的

第13页共19页

基地。那有着一占朴情调的平房消失了,还有那一排我企望形成一片浓郁绿云的柳树也消失了”可

知: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对过往美好的眷念,想留下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这种

情感与她想留下对“平房”“柳树”美好意境的期盼是一致的。

(3)根据“这样质朴亲切的叙述风格和文中所提到的那些」故的文学大师,不知怎的忽然让我

想起已故的林予老师以及珍藏于我手中的他生前的几册藏书”“如果上天因为给予了人的生命而

要收回人的生命的话,那么上天收回的只是人的凡身躯壳,上天收不走人的精神成就”“从图书

馆出来,听着建筑工地单调的打夯声,我又一次想起了初冬松花江岸那些美丽的树挂。如果是雨

落在树上,树就会垂泪。而如果是霜雪落在树上,树就仿佛拥有了无数颗雪亮的白牙。能让人看

见白牙,那树必定是灿烂地笑着。如果善良的人果真去了另一个世界,林予老师,您一定就会在

另一个世界。现在又是哈尔滨开花的时令了,另一个世界乜开花了吗”可知:留住“世界上最美

好的记忆”是作者对人生、社会美好的期盼,也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综上,作者没有在林予老师病情加重的时候去医院探望,表面是因为作者想留住林予老师最美好

的印象,往深层挖掘,是对“美”的眷念和期盼,是作者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10.CHM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题目详解】

句意: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c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

“季子贤”是主谓结构,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

“使国及季子”是“则吴可以兴”的条件,应分别单独成句,且“季子”作“及”的宾语,在“季

子”后断开;“吴”作主语,“可以兴”作谓语,主谓结彻,表意完整,应与后文断开。

故选CHMo

11.C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题目详解】

B.当,承担,句意:季子始终不肯接受。当,恰当,句意: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C.两个“卒”意思不同,句意:(他)最终离开吴国去到延陵。卒,完成,引申为报答句意:能

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

D.捐,舍弃,句意:抛弃诸澳之位不觉得遗憾。捐,舍弃,句意: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故选Co

12.B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题目详解】

B.“借出使逃避继位”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夷味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当

时季子出使在外,不在国内。并非故意“借出使逃避继位”。

故选Bo

13.(1)按照继承王位的礼法,我是嫡子,应当代替他继承君位。僚凭什么做吴王!

(2)你凭什么说我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赶快说清楚,说不出道理就处死你。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题目详解】

(1)“以”,按照;“继嗣”,继承王位;“当代”,应该代替。

(2)“若",你:“何以”,凭什么;“趣”,同“促”,赶快,急促。

第14页共19页

14.①不恋权位。季札拒绝吴国王位接近“至公”的境界.

②爱惜民力。鲍白令之批评秦始皇“弹天下,竭民力”不是天下为公。

③博爱无私。鲍白令之批评秦始皇自私,不顾百姓,不能做到天下为公。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题目详解】

由“君子以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

庶几矣”可知,季札拒绝吴国王位接近“至公”的境界,因此,治国者需要做到不留恋权位。

由“所以自奉者,弹天下,竭民力……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

可知,鲍白令之批评秦始皇耗尽天下的资财,竭尽全国的民力,这样“竟然想要以天下为公有呢”,

因此,治国者需要做到爱惜民力。

由“偏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可知,

鲍白令之批评秦始皇自私,不顾百姓,不能做到天下为公C因此,治国者需要做到博爱无私。

【参考译文】

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味:少子叫季礼,被称为延陵李子,

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点。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李子,

李子始终不肯接受。谒便作去约说:“李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李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我们

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早死,把君位传给李子。”

谒死后,余祭继位;余祭死后,夷昧继位;夷昧死后,轮到季子继位。这时李子出使在外,不在

国内。他的庶兄僚说:“我也是兄长。”就自立为吴王。李子出使回国,侍奉吴王僚跟侍奉从前

的吴王一样。谒的儿子公子先说:“按照我父亲的意愿,君位应当归于季子;按照继承王位的礼

法,我是嫡子,应当代替他继承君位。僚凭什么做吴王!”于是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行刺成功后,

将王位让给季子。李子说:“你杀死我的国君,我再接受你的国家,那么我就是和你一同篡位的

人了。“(他)最终离开吴国去到延陵,终身不再进入吴国。君子认为他不行杀戮是仁慈,不要

王位是道义。不将国家作为刍身的私产,抛弃诸侯之位不觉得遗憾,放弃尊贵地位没有愤恨,可

以说接近“至公”的境界了。

奏始皇吞并了天下之后,便召集群臣商议说:“古代五帝传位让贤,夏、商、周三代之君世

袭,哪一种作法对?我将采用对的做法。”七十个博士官没有一人回答。死白令之回答说:“天

下公有,那么禅让贤人就对:天下私有,那么世袭就对。所以五帝是以天下为公有,三王是以天

下为私有。”秦始皇仰天长叹说:“我的国运出自五帝(秦统一中国之后,依照'五德终始说',

宣扬秦代周是‘水德'代替‘火德’),我将以天下为公有,谁可以在我之后接替君位呢?”鲍

白令之回答说:“陛下做的是桀纣那样的事,却想模仿五帝禅让王位,这不是陛下所能做到的。”

秦始皇大怒说:”令之上前来!你凭什么说我做的是桀纣冰样的事?赶快说清楚,说不出道理就

处死你。”鲍白令之回答说:“请允许我说一说。陛下修筑楼台上接云霄,建造宫殿连亘五里,

造重达千石的大钟,铸重达万石的钟鼓架('版'音jlj,本指挂钟磬的架子上的立柱)。嫔妃

数百,艺人上千。兴建麻山宫室,到(成阳的)雍门接连不断。为了一己的享乐,耗尽天下的资

财,竭尽全国的民力。这样自私自利,而不顾及他人。陛下是所谓的只为自己谋利的君主,怎能

与五帝的德行相比,竟然想要以天下为公有呢?”秦始皇默不作声,无言以对,脸上有羞惭的神

色。于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