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39精准分析文意
——准确提取,仔细比对
【复习任务】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进行筛选、分析、概括。2.整理归纳选项设误
的常见类型,运用好比对法。
【考情微观】
设误
年份卷别(第12题)设误选项提问方式命题特点
角度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①四个选项基本
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按照行文顺序设
新高考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曲解置,选项内容大
I卷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文意多是对原文的概
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括、转述或分析。
取救兵。按照行文顺序设
2022
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置.,有利于快速
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关键找到信息区间,
全国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实词进行文题比对。
甲卷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解释②四个选项中只
下列对原文有关
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有误有一项错误,且
内容的概述,不正
三得的事情。该错误选项也非
确的一项是(3分)
B.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全错,而是某一
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点错。
新高考无中
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③选项常见的设
I卷生有
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误手段主要有曲
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解文意、无中生
2021
D.鹿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有、时空有误、
张元济不敢谏浮:唐太宗认混淆关系等。
全国因果
为iF是因为印不尽忠,最终⑷最侑得关注的
乙卷失当
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是2021年新高
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考卷从题干到选
全国C.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用错下列对原文有关项的变化,尤其
2020
I卷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遇对象内容的概括和分是选项不再分为
旱灾病殁,减免上供米三分机,小止确的一项“概拈”与“分
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是(3分)析”两部分,而
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是采用直接概述
病。的方式。
【知识图要】
通读全文,弄清相关内容
(答题步骤}审清题确锁定区域
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同文检脸.整体考虑作答
精准分析文意
比对豳点词语
(答题方法)——(比对法)比对人物行为
比对事情发生时空
比对事件因果关系
活动一掌握答题步骤及其要点
精准分析文意要求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概括,这些“信息”
在文中具体表现为具有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句子。因此,必须在理解选文的句意、文
意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主要意思,系统梳理、归纳给出的材料,并从中整理、筛选出与某一
主题有关的文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釉亚便与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
比来新旧征科色目,一切罢之;二税外辄率一钱者,以枉法论。唐初,赋敛之法日租庸调,
有出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
在赋效,无复常准。赋效之司各随意增科,自立包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
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
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
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其租、庸、调、杂徭悉者。贞元三年,时关东防秋兵大果,国用不充。李泌冬:“自变两税
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敛。维以朱讹之乱,争榷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讹
既平,自惧违法,匿不敢言。请遣使以诏旨赦其罪,但今革正,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外,
悉输京师。其官典逋负,可征者征之,难征者释之,以示宽大。敢有隐没者,重设告赏之科
而罪之。”上喜曰:“卿策甚长,然立法太宽,恐所得无几。”对曰:“兹事臣固熟思之,
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存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竟为蔽援,非推病不能得
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人于奸吏矣。"上日:“善。”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
江、淮南勾勘两税钱帛使。四年春正月庚戌朔,救天下,诏两税等第,自今三年一定。二月,
元友直运淮南钱帛二十万至长安,李泌悉输之大盈库。然上犹数有宣索,仍敕诸道勿令宰相
知。泌闻之,惘怅而不敢言。秋九月,元友直勾检诸道税外物,悉输户部,遂为定制。岁于
税外输百余万缗、斛,民不堪命。诸道多自诉于上,上意寤,诏:“今年已人在官者,输京
师:未入者,悉以与民:明年以后,悉免之。”于是东南之民夏安其业。
臣光曰:王者以天下为家,天下之利皆其有也e阜天下之财以养天下之民,已必豫福:
或乃更为私藏,此匹夫之邮志也。古人有言:“贫不学俭。”夫多财者,奢欲之所自来也。
李泌欲弭德宗之欲而丰其私财,财丰则欲滋矣。财不称欲,能无求乎?是犹启其门而禁其出
也。虽德宗之多僻,亦泌所以相之者非其道故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赋役制,征收赋税的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设立各类税收名目:
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苛捐杂税,纷纷逃徙。
B.在国家供养防秋兵经费不足时,李泌建议采取宽大之策,i二地方官员在保留合法的数目
后,将其余非法聚集的钱财全部上交。
C.李泌将从淮南地区所得钱帛全部送入大盈库,但唐德宗仍屡次向地方索取财物,且不让
宰相知道;李泌听说此事后心里很懊恼。
D.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论,君主不应该将天下的财物据为私有,批评了唐德
宗贪财无度且大肆聚敛的短视行为。
答案A
解析“唐朝初期”错。由“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
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可知,课税繁重、百姓逃
徙并非在“唐朝初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泌认为,官员违法敛财的原因在于实施两税法和朱枇之乱,解决办法是赦免其罪并令
其将财物全部上交给朝廷。
B.皇上认为,李泌解决国家经费短缺的策略具有长远的眼光,虽然有些顾虑,但还是给予
肯定并且采纳、实施。
C.李泌将各地上缴的税收全部上交到皇家私人库房,使国家财产成为皇家的私产,助长了
皇上的贪欲。
D.皇上每年在税制外加收财物,使百姓不堪重负,在各地官员进言后皇上醒悟悔政,使百
姓安于本业。
答案A
解析“全部上交给朝廷”错,原文是“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外,悉输京师”,即除了
按照规定应当留给诸使、留给州府的钱粮以外,其余的上交给朝廷。
【参考译文】
唐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皇帝开始采纳杨炎的建议,命令黜陟使与刺史估量百姓家里的
人口和财产,以此将百姓划分等级,实行两税法。原来征收的所有新旧名目的赋税,全都废
除:在两税之外随意收取一点钱财的,都按照违犯法令论罪。唐朝初期,征收赋,税的办法称
作租唐调.有田土便要交租,有人丁便要服麻.有户口便要纳调c玄宗当政末期,户箝逐渐
遭到破坏,大多已经与实际不符。到了至德年间,战事四起,到处征收赋效,再也没有一定
的标准。征收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巧立名目,新老名目相互重复,毫无限度。富足人家
人丁多,都做官、当僧人得以免除赋税徭役;而贫困人家人丁多,没有躲藏的办法。百姓每
十天输赋或每个月送税,经受不了如此困窘,大都逃亡流被成为浮户,那些留下来的本地百
姓,不足百分之四五。至此,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首先计算州县每年所需费用和上交朝廷
的数额,并以此数额向百姓征税,通过对支出的估量来制定收税的数额。无论主户、客户,
都按现在的居地制定簿册;无论丁男、中男,都按贫富状况划分等级。定居百姓的赋税,在
秋天和瓦天两次征收。那些租、庸、调以及杂徭等全都省去。唐德宗贞元三年,当时关东地
区的防秋兵大量集结,国家的用度不够充足。李泌上奏说:“目从改行两税法以来,藩镇、
州、县往往违背法令,聚敛钱财。接着发生了朱沈作乱,地方官争相收取商品专卖税、征收
各种名目的罚款以作为军费,招塞兵丁用来自我防御。朱讹之乱被平定后,地方官因违犯法
令而感到畏惧,故隐礴实情而不敢讲出来。请陛下派遣使者颁布诏旨,赦免他们的罪过,只
让他们改正以往的做法,除了按照规定应当留给诸使、留给州府的钱粮以外,其余的一律全
都输送到京城。各地方官要处理好拖欠的赋税,对能够征缴的要征缴上来,对难以征城的可
以免除征瑕,以显示宽大。对于胆敢馀晒实情的人,要亚斯颁布奖赏告发者的法令,以便恁
处他们。”德宗高兴地说:“你的计策很好,但是采用的办法过于宽大,恐怕朝廷能够得到
的赋税就没有多少了。”李泌回答说:“这件事情我本来就仔细考虑过,实行宽大的办法,
能够得到的数量多而时间短;实行严厉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少而时间长。这大概是实行
宽大的办法,人们就会为免除惩处而乐于交纳赋税:实行严厉的办法,人们就会争相隐藏财
物,不经过审讯便不能够查出实情,所收的钱财不能够对国家的急用有所补益,反而都流入
奸吏手中了。”德宗说:“讲得好!”德宗任命度支员外郎元反直为河南、江、淮南勾勘两
税钱帛使。唐德宗贞元四年春正月初一,德宗大赦天下,颁布诏书,命令征收两税,从现在
开始,三年确定一次等级次第。二月,元友直运送了淮南地区的二十万钱和丝织品来到长安,
李泌将这些财物全部榆送进大盈库(天子的私人仓库)。然而唐德宗仍然多次下旨向地方官府
索取财物,并且向各个地方下发诏书且不许让宰相知道。李泌听说了此事,心里懊恼却不敢
发表意见。唐德宗贞元四年秋九月,元友直考核检查各道在税制之外加征的财物,并将这些
财物都输入户部,运种做法成为定制。每年各地在税制之外加收一百多万缗钱、一百多万斛
粮食,百姓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来自各道的许多人都亲自向皇帝诉说这些弊端,德
宗醒悟了,下诏书:“今年已经被官房征收的赋税,都输送到京城;还没有入官府的赋税,
一律还给民众;明年以后,一律免除税制之外加收的赋税。”于是,东南地区的百姓才又安
于自己的本业。
史臣司马光评论:帝王将天下作为自己的家,天下的所有财物都为他所有。让天下的财
物丰盛并用来滋养天下的百姓,这一定是君王的乐趣所在:有些君主将天下的财物据为自己
的私财.这是俗人才有的短浅恚向c古人说:“穷人不必学习节俭c”如果人拥有的钱财多
了,追求奢侈生活的欲望也自动生长起来了。李泌想满足唐德宗的欲望,采取办法扩充了德
宗个人的财富,财物丰盛起来了,德宗贪恋的欲望也滋生了。他拥有的私财不能够满足自己
的欲望,他能够不再去寻求更多的财富吗?这就如同打开了他的大门却禁止他从这道门出来。
虽然唐德宗的行为多有不端,但这也是李泌用来辅佐唐德宗的方法并非正道的缘故啊!
II方法点拨
1.通读全文,弄清相关内容
整体快速阅读,扫清文中堂碍,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总观总览。对于纪事本末
和史传类文章,须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含官职、地点、时间、过程等),在阅读时图点
勾画出时间、地点、官职等词语,了解文幸思路、人物经历及事件大概:力求对人物各个时
期的生活和事件的大体脉络做到心中有数,概括出传主的品质,做到知人明事。
2.审清题干,明确锁定区域
审清题干对作答试题至关重要,弄清题干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看清题干要求是选“不正
确”还是“正确”项;②各选项中涉及的对象是谁,数量是一人还是几个;③事件信息叙述
的指向是思想性格还是行为特点;④范围为整篇选文还是某一片段。文意理解题的四个选项
多是按文章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通常每个选项对应文章的一个层次,因此,我们呼以
将其按文章叙述的先后顺序来锁定区域。
3.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比对
在对选文内容进行理解与分析的过程中,先读选项,然后将选项中的每句话在镇定的原
文区域中一一比对。要特别注意难懂字词的理解,还要注意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看是
否存在人物的张过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的归纳不完整、
故意曲解,中心概括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错误。要把选项中诸如
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分析选项
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4.回文检验,整体考虑作答
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要进一步回看题目和内容,检查判断是否有误;再从文
常内容的整体上排除错误选项,特别是隐性干扰;最后正确作答。
活动二用好“读细比'狠'”的比对答题方法
在答选择题三步骤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第三步了。选项内容多是命题人对原文的概括、
转述和分析,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反复挂敲,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
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比对法主要是从关键词语、人物、时间、地点、
添加内容、句间关系等方面进行比对。
(一)比对关键词语,看是否曲解文意
命题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犍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
方式主要设误方式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
比对
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某个起关键竹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
方法
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方式等
阅读下列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1.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
出议和,并派曾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
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播重。又攻北平省及保州,
复为州磐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
“朕岂欲穷兵,惟思思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逢曾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
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向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
无名,若必邈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
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原文来看,应是契
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2.选项:(2020年全国1【卷第12题C项)王安中外放任职,仕途屡遭坎坷。金人前来归顺,
他自请燕山府任职,与辽降将郭药师共事:靖康初,因此前的行事备受指责,仕途随之沉浮
不定。
原文:宣和元年,开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王娥赞于
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误。“金人前来归顺”错。"金人来归燕”的意思不是“金人前来归顺”,而是“金
人来归还燕地"。“归”是“归还”之意,不能理解为“归顺”。选项属于曲解文意。
(二)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于文无据)
命题
在选项中故意添加一些貌似合理的内容,“制造”出错误选项
方式
比对
看选项哪点内容是京文中没有的,两相比对,看这点内容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方法
阅读下列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3.选项:(2021年新高考II卷第12题A项)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容虽无北伐之
忐,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忐,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
回江南。
原文:及渡江,左丞相容以为军祭酒,逖(指祖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容曰:“晋室之
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
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原,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源,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时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
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误。选项中“尽力支持”中的“尽力”错。原文是说司马容只给了一千人的粮食,
三千匹布,连军队都没给,止粗逖白已招募,算不上“尽力支持”。选项属于无中生有。
4.选项:(2019年全国HI卷第12题C项)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
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
逃往楚国。
原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是。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误。选项中“他深表不满”于文无据。原文是说田文死后,公叔任相国,娶了魏国
公主,却妒忌吴起;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到了楚国。因原文有‘‘吴起惧得
罪”,极易让人误认为“深表不满”是对的。
(三)比对人物行为,看是否张冠李戴,误解形象
命题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做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
方式位:把人物的言行所褐示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
比对
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
方法
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阅读下列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5.选项:(2020年全国I卷第12题C项)苏轼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他在任职杭州时遭
遇旱灾病疫,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纾缓灾情;同时又集贮钱粮、建造治病场所以防备疫病。
原文: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兔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
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臬常平米,多作馆粥药剂,遣使技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日:
“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受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
稍畜找粮待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误。根据原文可知,苏轼只是向朝廷请求免供米,真正“减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的
是朝廷,对象有误。另外,“同时”有误,“减免……”"集贮……”这些举措原文都曾提
及,而原文所写的是“明年春”,可知苏轼这些举措不是同时进行的。
6.选项:(2018年全国I卷第12题B项)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
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
让他留任。
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
及。(节选自《智书•鲁芝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误。原文的意思是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犯掠夺。选项将发生在天水郡
的事说成发生在蜀地了,属于张冠李戴。
(四)比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看是否时间、地点颠倒
命题
在选项中把某•时间、地点发生的事转换到另•时间、地点
方式
比对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并与原文
方法进行比对,厘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识破时间错误的陷阱,防止地点错误
阅读下列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7.选项:(2019年全国1卷第12邈C项)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
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
贾谊。
原文:(贾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越,坐宣室。上因感鬼神
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
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
而好书,故令贾生俾之。(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两处错误。一是时间有误,”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是在“拜贾生为梁怀王太
傅”之前;二是强加因果,从“居顷之”来看,“拜……太傅”与"上因感……鬼神之本”
没有鲜明的因果关系。
8.选项:黎士弘治民有术,注重民生。他在玉山县建立学校,井招集流亡百姓,开垦田地以
恢复旧业,也注重让民众休养生息。
原文:(黎士弘)箸玉山县事,立学建治,招集流亡,垦田定赋,氏复旧业。裁缺,改段永新
知县。政清狱简,与民休息。i节选自《清史稿・黎士弘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误。根据原文可知,“与民休息”是黎士弘“改授永新知县”后做的事,并非在玉
山县任上。
(五)比对事件因果关系,看是否因果失当
命题这类干扰项往往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说成有因果关系,或者颠倒''因"和“果”
方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或者多种原因,故意漏说其中一个
比对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与原文相关句了
方法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列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9.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帚,张元济不敢谏净;唐太
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日:“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措讯
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
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日:“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
亡?公等宜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误。原文说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有“炀帝无道”与“臣不尽忠”两个原因,而选项
只说其中一个,属于一果多因,只说一因。
10.选项:(2020年新高考I卷第12题D项)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
株连,母亲、兄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贤被诛,他才受到追赠,谥为
忠毅。
原文: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
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误.根据原文“母以哭子死”可知.左光斗的母亲是因为痛哭儿子而死,而不是“被
迫害致死”。选项因果失当。
对点练案
一、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古讽今,告诫统治者
(2)“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中国占代读书人天然地有一种责任和担当,如《论语》中
(3)大自然最能治愈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
两句,表现了诗人徜徉自然美景,流连忘忧的情态。
答案(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除芜湖知县。献皇后梓宫南衬,所过繁费
不贷。永明垩江岸佛舍为殿,供器饰箔金,时用大省。寻据南京刑科给事中。寇人大同,山
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已,又劾兵部尚书张璜粽货
误国,又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世尊贪污状。已,又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坡时,增余盐羡银,
阻坏边计。疏虽不尽行,中外惮之。出为江西参议。累迁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
都御史巡抚河南。伊王典横达横,永明发其恶,后受伏辜。四十年迁刑部右侍郎。未上,改
吏部,进左。寻拜刑部尚书。居数月,改左都御史。条上饬厉抚按六事。御史黄廷聘按浙归,
道湘潭,慢知县陈安。安发其装,得所携金4艮货币。廷聘皇恐谢,乃还之。永明闻,劾罢廷
聘。浙江参政刘应箕先为廷聘论罢,见廷聘败,摭其阴事自辨。永明恶之,劾应箕,亦斥。
故事,京官考满,自翰林外皆报名都察院,修庭谒礼。后吏部郎恃权,张源废报名,陆光祖
康庭谒。永明榜令避故事,列仪节奏同,诏诸司遵守。郎中罗艮当考满,先诣永明邸,约先
报名庭谒乃过院。永明怒,疏言:”此礼行百年,非臣所能损益。良轻薄无状,当罢。又卿
米,大臣考满,诣吏部与堂官相见讫,即诣四司门揖,司官辄南面答揖,亦非礼,当改正。”
良疏辨,夺俸。诏礼部会礼科议之,奏言:“永明议是。自今吏部郎其承旧制,九卿翰林官
揖四司,当罢。”诏可。永明素清谨,学宪在严嵩罢后,以整仿纲维为己任。会给事中魏时
亮勃,永明力求去,诏许驰驿归。明年卒。赌太子少保,谥庄僖。
(选自《明史・张永明传》,有删改)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永明精打细算,节俭开支。任职于芜湖期间,献皇后的棺椁路过芜湖,他用石灰粉刷
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金箔装饰,使费用大为节省。
B.张永明恪尽职守,不畏强权。任职南京给事中期间,他接连弹劾山西总督樊继祖、兵部
尚书张瓒、大学士严嵩及其儿子严世蕃等人,奏疏虽不尽行,但朝廷内外都很害怕他。
C.张永明坚守正道,处事公允。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箕曾被黄廷聘检举而免官,后来见黄
廷那被免官,便搜集黄廷聘的罪行为自已辩护。张永明厌恶他的为人,弹劾刘应箕,将他免
官。
D.张永明为官清廉,小心谨慎。张永明在严嵩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己任。后
来给事中魏时亮弹劾他,张永明于是竭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
答案C
解析“搜集黄廷聘的罪行“借。“阴”的意思是“私事”,应是“搜集黄廷聘的私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永明做南京刑科给事中时,敌寇入侵大同,山西总督樊维祖及巡抚史道、陈讲等人不
能抵挡,张永明指控他们的罪行。
B.张永明担任右副都御史时,巡抚河南,发现伊王典模放任专横,张永明于是揭发他的恶
行,伊王后来终于认罪伏法。
C.张永明担任左都御史时,御史黄廷聘巡按浙江回京,轻慢知县陈安并私藏金银钱财,张
永明知道后弹劾罢免了黄廷聘,
D.张永明坚守惯例,及时纠错,他张榜命令遵守旧制,并制定报名、谒见的礼廿上奏给皇
上,皇上诏令各部要严格遵守,
答案A
解析A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寇入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御,
永明偕同官论其罪”可知,应是“永明与同僚”。
【参考译文】
张永明,字钟诚,乌程人,嘉靖十四年进士。任芜湖知县。破皇后棺椁南运合葬,经过
的地方费用繁重。永明用石灰粉刷江边的寺庙作为供奉棺椁的场所,供奉的器具仅用金箔装
饰,便费用大为节省。不久提升为南京刑科给争■中。敌寇入侵又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及巡抚
史道、陈讲等人不能抵档,永明与同僚指控他们的罪行。不久,又弹劾兵部尚书张玻■贪财误
国,又弹劾大学士严耨和他的儿子严世蕃的贪污行为。不久,又弹劾兵部尚书戴金在任巡盆
御史时,增加多余盐两的耗银,破坏边防大计。所上奏疏虽未全部施行,朝廷内外都畏惧他。
出任江西布政参议。多次升迁至云南按察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的职务巡抚河
南。伊王典模放任专横,永明揭发他的恶行,伊王后来终于伏法。嘉筠四十年升任刑部右侍
郎。尚未赴任,改为吏部右侍郎,晋升左侍郎。不久又拜官刑部尚书。在任几个月,改任左
都御史c春陈督察各地抚按官员的六条措施c御史黄延聘巡按浙江回京,途经湘潭.轻慢知
县陈安。陈安打开他的行李,发现了他所携带的金很钱财。黄廷聘惊梳地向他请罪,陈安便
将财物还给了他。永明听说了此事,弹劾并罢免了黄廷聘。浙江布政司参政刘应其原先遭黄
廷聘检举而兔官,现在看到黄廷聘失败,便搜集黄廷聘的私事为自己辩护。永明厌恶他的为
人,弹劾应其,也将他免官。按照惯例,在京的官员任满考核,除翰林官员外都到都察院报
名,并在都察院行谒见之礼。后来吏部郎官倚仗权势,张源废除了报名,陆光祖废除了谒见
之礼。张永明张榜命令遵守旧制,并制定报名、谒见的礼节上秦皇上,皇上诏令各部严格遵
守。吏部郎中罗良任满考核时,先到永明家拜见,请求免去报名和谒见礼再到都察院去。永
明很生气,上疏说:“这个礼仪已经实行了百年,不是臣下能够随意增减的。罗良轻薄无礼,
应当罢免。又卿式,大臣任满考核,到吏部与尚书等见面完毕,即往吏部各司作押行礼,各司
官员都站在门口南向作揖回礼,这也不符合礼仪,应当改正。”罗良上疏分辩,被罚扣俸禄。
皇帝诏令礼部会同礼科评议此事,礼部上奏说:“张永明所奏正确。今后吏部郎官应遵守旧
制,九卿及翰林官员对吏部各司行礼之事,则应当免去。”皇上下诏允准。永明一向清廉谨
慎,在严需罢官以后任都御史,以整顿纲纪为己任。后因给事由魏时亮弹劾他,永明于是竭
力请求辞职,皇上准许他乘坐公家驿车返乡。第二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盗号庄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日。
陈祐,字庆南,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
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很十铤、锦衣一袭。王既分土于
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李名士李国维、薛玄等,咨访治道,奏免征
西军数百家及椒竹诸税,又上受民二十馀事,朝廷皆从之。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
中统元年,真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
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教万人
至其地,谓左右日:“捕蛙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
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日:“救民获罪,亦所甘心。”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
赖海。三年,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
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日太
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日中书政本,贲成宜专:三日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
时论称之。朝廷大举伐.宋,遗柘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然来,必尢私。”
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投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更多宸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
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
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
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迂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
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靖日:“兵火之馀,伤残
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遭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
遂遇害.年五十六c逆封河南郡公.谥忠定c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C
(选自《元史・陈祐传》,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当天先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李国维、
薛玄等,虚心向他们求教理政的方法。
B.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期间,他从百姓利益出发,在发生蝗灾时,冒着获罪的危
险,先让百姓去收割庄稼: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反对征收酒税。
C.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建立孔子庙,修建比干墓,
让百姓祭拜,这才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
D.陈祐除恶务尽。许、蔡•带的大盗聚众抢劫,陈祐抓捕他时他逃到大宋境内;后来宋朝
火亡,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被陈祐发现后在市集上被击杀。
答案C
解析C项以偏概全,“稳定了社会秩序”的原因还有“申明法令请于朝著于祀典”。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祐受封为河南西路总管期间,做官清廉谨慎:任卫辉路总管时,在号称难于治理的地
方,中明法令,注重教化百姓,深得百姓爱戴。
B.陈祐年少好学,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愤学习,长大后博道经史,因而为朝廷所用,父
母也受到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协议
- 海外二手车采购协议
- 合同终止的法律协商
- 怎样制作炫酷的创新创业项目
- 怎样预防春季疾病
- 辛集中学高二历史限时训练PDF版含答案
-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铁路运输服务礼仪》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文本分析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概论(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有机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施工项目部标准化配置达标检查表(新模板)(1)
- 茶叶产业园项目计划书(参考模板)
- 入伍简历当兵简历.doc
- 国家旅游局新版团队出境旅游合同模板
- 装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excel模板
- 一元立木材积表
- 4S店三表一卡标准模板
-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
-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 新人教版 素材
- 高中生物竞赛 第九章 染色体畸变课件
-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和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