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_第1页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_第2页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_第3页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_第4页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法学》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题目顺序随机,下载后可利用查找功能完成任务一、选择题1.《教师资格条例》由()制定。A.国务院B.地方国家权力机关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教育部2.《扫除文盲工作条例》规定:“凡年满()周岁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除丧失学习能力的以外,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A.十五B.十八C.十四D.十六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由()制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B.教育部C.国家权利机关D.国务院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规定,不满()周岁的是无行为能力人。A.18B.14C.10D.16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A.6B.8C.7D.5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义务教育。”A.完成B.入学接受C.按时入学接受D.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A.学校B.国家、社会、学校C.社会D.国家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制定。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教育部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国务院9.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A.专业B.应用性C.技术D.专门10.成人教育,是指通过业余时间、脱产或半脱产的途径对()进行的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岗位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A.公民B.学生C.成年人D.青少年11.从()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开始,我国建立了学位制度。A.1991B.1992C.1981D.197512.从评估类型上看,()是对已经鉴定合格的学校进行的经常性、综合性评估。A.综合评估B.合格评估C.办学水平评估D.选优评估13.从狭义上讲,教育法的适用是专指()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运用教育法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C.国家权力机关D.教育行政部门14.法律草案的()是指立法机关对于经过审议的法律草案正式表示同意与否的活动。A.通过B.审议C.提出D.公布15.非正式解释又可称为()解释。A.有权B.法定C.学理D.官方16.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进行的综合或单项考核和评价,称为()。A.教育评估B.教学评估C.教学检查D.教育督导17.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C.国家教育行政部门D.国家机关18.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如何具体应用的问题所做的解释,称为()。A.行政解释B.官方解释C.立法解释D.法定解释19.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A.适用B.公布C.实施D.解释20.合格评估是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的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教育质量鉴定认可的制度。A.新建学校B.所有学校C.民办学校D.普通高校21.教育法的()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A.适用B.遵守C.解释D.实施22.教育法律()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有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A.事实B.意义的行为C.事件D.规范23.教育法律法规的解释可以分为()和非正式解释两种。A.立法解释B.行政解释C.官方解释D.司法解释24.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A.教育教学行为B.教育社会关系C.教育教学活动D.教育行政关系25.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权利受到侵害时诉请国家提供保护的权利,称为()。A.要求权B.请求权C.行为权D.人身权26.我国学位又按哲学、经济学、法学等()个学科门类授予。A.13B.11C.12D.1027.我国学业证书包括学历证书和()两大方面。A.学位证书B.非学历证书C.职业资格证书D.毕业证书28.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依据法定的权限,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教育法律的活动。A.国家教育行政部门B.最高国家权利机关C.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及其常设机关D.国家机关29.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A.学校资金B.学校名誉C.教师讲课D.学生的受教育权30.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A.学校设施B.学生利益C.教师财产D.教育部31.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监督。A.人民政协监督B.民主党派监督C.教育行政部门监督D.社会团体监督32.下列各项中,()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A.学生的受教育权B.家庭教育权C.国家D.学生实习33.下列各项中,()由国务院制定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教师资格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34.学生的隐私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A.内容B.客体C.主体D.结构35.学位是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的(),表明学位获得者所达到的学术或专业技术水平。A.荣誉称号B.学历证明C.学术称号D.名誉称号36.学制系统内的教育机构对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称为()证书。A.非学历B.学历C.毕业D.学业37.职业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专门知识和()的教育。A.基本素质B.基本理论C.应用技术D.操作技能38.职业学校教育与()并举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A.其他教育B.职业培训C.普通学校教育D.成人教育39.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A.职业教育B.专业教育C.技术教育D.学历教育40.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立法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法律议案的提出、()、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A.法律议案的审议B.法律草案的审议C.法律议案的受理D.法律草案的受理4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A.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B.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C.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D.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4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为()几个级别。A.博士B.学士C.博士后D.硕士4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学校()。A.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B.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C.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D.可以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44.成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没有受完初等、中等教育的劳动者进行基础教育;();为满足公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的教育。A.对已经就业或需要转换岗位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B.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C.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D.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大学后继续教育45.从微观上看,在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之间存在()关系。A.结构相关B.功能互补C.数量相当D.价值主从46.从纵向的角度来看,国家监督可以分为()几种类型。A.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B.人民政协的监督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D.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4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律条件为:()A.16周岁以上的公民B.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C.14周岁以上的公民D.18周岁以上的公民48.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只有()才有资格颁发学业证书。A.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考试机构B.学校C.办学机构D.经过国家批准或认可的教育机构49.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规范性教育法律文件的活动。A.补充B.废止C.修改D.创制50.教育法的实施主要有以下方式:()A.教育法的补充B.教育法的适用C.教育法的遵守D.教育法的解释51.教育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的条件是:()的存在。A.法律现象B.教育法律规范C.社会关系D.教育法律事实52.教育法律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它通常有()等表现形式。A.请求权B.代理权C.要求权D.行为权53.教育法律义务通常有以下形式()。A.参与认证B.不作为C.接受国家强制D.积极作为54.目前我国所进行的教育评估的类型主要包括:()。A.课程评估B.办学水平评估C.合格评估D.选优评估55.社会监督包括()等。A.民主党派监督B.人民政协监督C.司法机关监督D.卫生部门监督56.我国现行的国家教育考试包括:()。A.水平考试B.职业资格证书考试C.学历认证考试D.按国家规定进行的统一入学考试57.下列对教育法律事实的描述中,()是正确的。A.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性事实B.教育法律事实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事实C.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D.教育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58.下列各项中,()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A.学校B.学生实习C.学生的隐私权D.教师授课59.下列各项中,()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A.教育机构B.教学场所C.社会团体D.学生上课60.下列各项中,()为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A.教学设施B.教师的义务C.学生的身份D.学校的权利二、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学校教育分为中等、高等职业学校教育。”(×)6.1996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成为我国职业教育走上法制轨道的基本依据。(√)7.广义上讲,教育法制监督是指国家专门法制监督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教育法运行情况进行的审查、督促、纠正等活动。(√)8.国务院所属机构及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制定教育规章的权限。(√)9.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属于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10.教育法的实施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11.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权限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12.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13.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14.教育法律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15.教育法律事实可按照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16.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步骤。(×)17.扫除文盲教育的对象是所有不识字或识字少的公民。(×)18.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有制定地方性教育法规的权限。(×)19.要成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则需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0.在教育法制监督中,人民政协监督属于国家监督。(×)三、简答题1.结合实际说明你对“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和认识。参考答案:权利和义务是一对表征关系和状态的范畴,反映的是人们之间利益的获取或付出。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从宏观方面讲,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统一体。(2)从微观方面讲,二者存在结构相关、数量相当、功能互补和价值主从的关系。其主要内容为:①结构相关。是指任何一项教育法律权利的获得都必须有相对应的教育法律义务,二者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②数量相当。主要表现在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在总量上是大体相等的。我国《宪法》中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例如,《教师法》在规定教师享有六项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其应当履行的六项义务。③功能互补。教育法律规范调整教育社会关系是通过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双向机制来调整人们行为的,二者在总体上呈现出相互补充的功能。因此,我们不能只强调自身的权利而忽视履行义务,也不能只强调履行义务而忽视权利的行使。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主体之间只有在这种权利和义务的互动关系中,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秩序。④价值主从。教育法律权利与义务在价值选择上并不是绝对平衡的,而是有主要与次要、主导与非主导之分的。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法将权利本位与社会主义原则相结合,在规定权利义务关系上体现出的原则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有关权利的实现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公民和政治权利的实现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权利的实现必须制度化、法律化。因此,在对教育法律权利和义务的价值选择上,应当是权利本位的,应更注重权利的实现与研究。2.请结合实际说明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参考答案:(1)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在教育活动中,各教育主体之间可以结成各种关系,而要使一定的教育社会关系成为一定的教育法律关系,就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法律规范来调整,使其在各主体间形成一定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在此之前,其仅仅是一种(个)普通的社会关系。(2)教育法律关系的特征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与一般法律关系相比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其主要表现于它所具有的综合性特点,而这一特点是由教育的特点决定的,它要求教育法律关系的设定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法律关系的设定要体现教育的特点,在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于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设定之中。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政府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垂直的行政法律关系。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要在政府部门的领导、管理和监督下,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法律法规来举办。但这种行政法律关系并不排除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不排除学校可在其权限范围内对受教育者行使国家授予的教育权。②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学校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能直接或间接地对受教育主体产生影响。例如,学校对教师的权利有:聘任教师;组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等等。教师在学校的权利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等。③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这里主要指在教育法学范畴内,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这种关系是以法律赋予二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前提的,没有法律规定的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例如,学校对学生的权利有:招收学生;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颁发学业证书等等;而学生在学校享有的权利包括: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仍然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从法律对教师与学生的权利规定来看,教师对学生具有直接作用的权利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等。学生对教师具有直接作用的权利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等。⑤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家庭在保证学生受教育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需要与学校配合,参与和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对未成年学生来说,家庭在保证其受教育权方面更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应为未成年子女接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还应配合学校对未成年子女进行教育等。作为学校,不仅有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也有权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同时,还要对受教育者的监护人(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履行一定义务,如: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的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等。⑥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学校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社会之间依法存在着权利和义务关系。学校教育权的实现需要社会的支持,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学校的帮助。社会有权参与学校的管理,也有义务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在享受社会对其教育教学给予支持的基础上,也要履行积极参加当地社会公益活动,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相互配合,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工作等方面的义务。3.请结合实际说明你对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参考答案:(1)国家教育考试是指由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根据一定的考试目的,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所确定的考试内容、考试原则、考试程序,对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的测定和评价,也是检验受教育者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标准的重要手段。(2)《教育法》中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3)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实施国家教育标准,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形式的多元化发展,需要国家制定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标准,从而有效地指导教育教学改革,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4)国家实行教育考试制度,有利于促进教育竞争的公平性。通过国家教育考试制度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相对平等的获得受教育机会的权利,同时也是保障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任何违反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行为,实质上都是对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侵犯,其恶果是削弱了国家教育考试制度的权威性。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设立的一个根本目的就在于为入学考试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得人们能拥有相同的机会享受国家和社会所提供的高一层次的教育资源;就水平考试和自学考试来看,不论受教育者采用何种途径进行学习,只要其通过国家教育考试标准,那么,他就会取得同等的学业水平和学历资格,并得到国家的承认和法律的保护。这都是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权威性不可侵犯的表现。而一切违反国家教育考试制度者都应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为此,《教育法》中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5)国家考试的种类与机构必须经由国家批准。《教育法》中规定:“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非法举办国家教育考试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这样就通过国家授权来保证国家考试的最高权威性,进而保证它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也有利于国家教育考试根据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来确定。4.请结合实际说明学校应如何依法保证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参考答案:(1)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具有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义务。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学校应正确行使法定权利,并认真履行法定义务,如:学校应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应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不得分设重点班;应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应有合格的教师,不得聘用曾因故意犯罪而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应遵守“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规定,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应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应予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等等。(2)根据《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任何阻碍或破坏学校履行其法定义务的行为,如: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违反国家规定开除学生的;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的;以及体罚学生的,等等,都要依法追究的相关责任人法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四、案例分析家长迫使其女儿辍学案【案例简介】李某的女儿14岁,系农村初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趁早出去赚钱,遂于暑假将其女儿送到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女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多管闲事”。试分析:(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本案涉及的法律主体有李霞的家长--李某;女学生李霞;2、(1)李某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妇女儿童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李霞作为初中二年级在校学生,家长未能保证其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损害了其受教育权,违反了《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李霞只有14岁,属未成年人,李某让其外出打工,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儿童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履行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2)李某应当承担的责任:《义务教育法》第五十八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妇女儿童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除因疾病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对不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由当地人民政府予以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适龄女性儿童少年入学。3、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我们知道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不容侵犯;男女平等,不能因为是妇孩子就侵害其受都育权。作为孩子的父母和监护人,有让未成年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和保护其人身安全的义务。南昌高考替考事件【案例简介】2015年高考前夕,南都记者卧底了一个高考替考组织,经调查发现,湖北个别高校多名大学生加入该组织,试图通过充当“枪手”牟利。6月7日上午,这些“枪手”正在江西南昌一些高考点参加考试。他们均持有由“上线”提供的具有本人照片的“身份证”“准考证”,部分证件户籍地显示为山东。与此同时,南都记者证实这些证件信息已存于江西教育考试院系统,照片为“枪手”本人。接到有人组织替考的举报后,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立即部署南昌市教育考试院,联合南昌市警方开展调查核实,6月7日、8日,多名替考者和组织者相继被抓获。7月7日,江西省教育厅通报了南昌高考替考舞弊案调查结果。通报称,此次替考案件已基本调查清楚,这是一起由外省替考组织在网上招揽高校在校学生或已毕业学生,通过请托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师和社会中介人员,串通南昌市东湖区、青云谱区招考办及医院有关工作人员,弄虚作假,为外省籍考生在江西违规报名、体检,从而实施替考的有组织、有预谋的高考舞弊案件。目前共处理各类人员42人。其中,对6名替考组织者及中介人员,交由公安、检察机关立案查处;对7名被替考考生,作出其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同时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3年的处理决定;对7名替考者,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3年的处理;对涉案的22名公职人员,分别给予开除公职、行政撤职、行政降级、行政警告,和开除党籍、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等处分,其中有3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试分析:(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本案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有:政府工作人员、教育行政人员、学校、教师、学生。2.本案是一起严重的高考替考事件,违反了《教育法》和《国家教育考试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1)《教育法》中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2)《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规定,“第六条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考生有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由此可知,高三找人代考的学生,其行为属于作弊,违背了考试公平、公正的原则,如若代考成功的话,则会直接剥夺其他高三学生上大学的机会,为此,应对其进行严肃处理;而替人代考的高二考生则严重扰乱了考试秩序,同样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为此,也应受到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而作为组织策划这次替考事件的老师与相关人员,应对此事件承担主要责任,并依法予以行政处分。对直接负责相关工作的主管人员,因其工作失职,给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也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3.由本案所引发的一些思考:(1)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考风考纪问题。高考是为国家科学、公正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的体现,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加强考试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认真做好考场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考风考纪;(2)学校应依法行政,增强法律和大局意识,加强对师生的思想道德和考风考纪教育,鼓励他们公平竞争,不得弄虚作假,坚决打击、严厉杜绝舞弊、作弊行为;(3)教师应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制观念,不得只为自己的私利而违法,并损害其他教师和考生的利益;(4)学生应增强道德观念和守法意识,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以积极、公正的态度参加高考,不得作弊或替人代考,并坚决抵制任何作弊或舞弊行为;(5)社会应加强对学校的法制监督,及时发现、抵制学校或教师的非法行为,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学生被教师赶出教室案【案例简介】某中学初二(1)班学生薛某,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教语文的刘老师。这天,语文讨论课上,刘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进行争论。薛某起身回答问题时,由于他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此刘老师很不高兴,并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薛某,说他“笨得像猪”。薛某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就顶了刘老师一句,说“你才像呢”。刘老师一气之下就把薛某赶出了教室,并说,“既然我像猪,以后你就不要再来上我的课了!”。试分析:(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哪些?(2)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律?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3)本案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本案中的涉案主体主要有教师、学生及其所在学校。2.教师的言行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1)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教职员应当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而该语文老师却未能尽到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辱骂学生薛某,显然是对薛某的歧视和人格侮辱,侵犯了他的人身权。(2)《教育法》明确规定,学生享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义务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该语文老师将学生薛某赶出教室的行为,则违反了上述法律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为此,教师应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向学生薛某赔礼道歉,并让其继续听课。3. 学生薛某的行为也违反了《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教育法》明确规定,学生应当履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义务。而薛某面对老师的训斥与谩骂,也同样辱骂了老师,侵犯了教师的人身权。为此,薛某也应向老师赔礼道歉。4.由本案引发的思考为:(1)教师应切实履行《教师法》中所规定的义务,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各项合法权利。(2)学生应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学生的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当其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