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安全隐患排查_第1页
残疾人安全隐患排查_第2页
残疾人安全隐患排查_第3页
残疾人安全隐患排查_第4页
残疾人安全隐患排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残疾人安全隐患排查一、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残疾人在生活、工作、学习等环境中的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残疾人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安全、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二、适用范围

1.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残疾人服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残疾人福利院、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等。

2.本制度适用于上述机构内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残疾人及其家属。

3.本制度适用于与残疾人服务机构有关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监控等工作。

三、职责

1.管理部门职责:

(1)制定残疾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明确排查范围、方法、分级、管理等要求。

(2)组织残疾人服务机构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排查工作落实到位。

(3)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登记、报告,并制定整改措施。

(4)监督、指导残疾人服务机构进行隐患整改,确保整改效果。

(5)定期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2.残疾人服务机构职责:

(1)认真执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2)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确保整改到位。

(3)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安全意识。

(4)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定期向管理部门报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3.工作人员职责:

(1)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2)按照整改措施,认真进行安全隐患整改。

(3)加强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4)关心残疾人生活,及时了解并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4.残疾人及其家属职责:

(1)增强安全意识,关注自身安全。

(2)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

(3)配合机构进行安全隐患整改。

(4)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四、隐患排查范围

1.机构设施安全:

(1)建筑结构安全:包括房屋建筑、附属设施的稳固性、抗震性及合规性检查。

(2)消防设施安全:消防通道的畅通性、消防器材的完好性、消防系统的定期检测。

(3)电气设施安全:电线电缆的敷设、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防雷设施的检测。

(4)供暖、通风及空调系统安全:供暖设备的运行状态、通风系统的清洁度、空调设备的维护。

(5)给排水系统安全:给水管道的完好性、排水系统的畅通性、防水设施的检查。

2.日常管理安全:

(1)食品安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供应的卫生标准执行情况。

(2)住宿安全:住宿环境的整洁性、居住设施的完好性、紧急疏散指示的明确性。

(3)卫生保健安全:卫生设施的清洁卫生、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

3.人员行为安全:

(1)工作人员操作安全: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安全培训的开展。

(2)残疾人生活习惯安全:残疾人个人生活习惯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

(3)应急处理能力:残疾人及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4.环境安全:

(1)外部环境安全: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如交通、自然灾害等。

(2)内部环境安全:机构内部环境的安全隐患,如地面滑、照明不足等。

5.设备使用安全:

(1)辅助设备安全:残疾人使用的辅助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查。

(2)办公设备安全:办公设备的使用状态及维护情况。

6.信息安全:

(1)数据安全:个人信息、机构资料的保护措施及信息安全系统的维护。

(2)网络安全:网络设施的防护措施、网络安全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7.法律法规遵守:

(1)合规性检查:机构运营是否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2)许可证明有效性:各类许可证明的有效性检查,如消防验收、卫生许可证等。

五、隐患排查的方法

(一)综合检查

1.定期组织全面综合检查,涵盖机构内的各个部门和安全领域。

2.检查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电气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

3.综合检查应由跨部门组成的检查团队执行,确保全面性和专业性。

4.检查后应形成详细报告,记录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建议,并跟踪整改进展。

(二)专业检查

1.针对特定安全领域,如消防、电气、建筑结构等,进行专业检查。

2.专业检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或人员负责。

3.检查频率应根据专业要求和安全实际情况来确定,确保专业设备和技术标准的合规性。

4.专业检查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并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期限。

(三)季节性检查

1.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安全要求,进行季节性安全检查。

2.春季关注建筑设施的维修和保养,秋季关注防火设施的检查。

3.夏季重点关注防暑降温措施和防雷设施的检查,冬季重点关注保暖和防滑措施。

4.季节性检查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机构实际情况,确保季节性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排查。

(四)节假日检查

1.在节假日前夕,对机构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节假日期间的安全。

2.检查重点包括紧急疏散通道、消防设施、供电系统、监控系统等关键部位。

3.节假日检查应由值班人员和安保人员共同执行,确保节假日期间的应急响应能力。

4.检查结果应记录在案,并确保所有安全隐患在节假日之前得到妥善处理。

(五)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1.日常检查由机构内部工作人员负责,对日常使用频率高的设施和区域进行经常性检查。

2.定期检查根据安全管理制度的规定,定期对机构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

3.日常检查应注重细节,及时发现并解决小问题,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隐患。

4.定期检查应形成制度,确保机构安全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检查结果应记录并留存档案。

六、长假期间安全检查

(一)工业安全

1.设备安全:长假前应对所有工业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在长假期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

-检查设备是否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是否存在超负荷运行情况。

-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紧急停止按钮是否灵敏可靠。

-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确保绝缘良好,无漏电现象。

-检查设备的使用日志,了解设备的工作状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

2.环境安全:确保工业生产环境的整洁和安全,减少安全隐患。

-清理生产现场的杂物,保持通道畅通,防止绊倒或阻碍紧急疏散。

-检查生产区域的照明是否充足,标识是否清晰,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安全操作。

-检查通风系统,确保有害气体和粉尘能够有效排放,避免积聚引发事故。

3.应急准备:长假期间应加强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消防器材完好,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准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急救包、防毒面具、防护服等,并确保工作人员熟悉其使用方法。

-制定长假期间的应急值班表,确保有专人负责应急事务,并保持通讯畅通。

4.安全教育:长假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强调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讲解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冷静应对。

-通过案例分析,让工作人员了解长假期间易发事故的类型和预防措施。

5.安全记录:长假期间的安全检查结果和应急响应情况应有详细记录,以便进行后续的回顾和分析。

-记录安全检查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记录应急响应的实际情况,包括响应时间、处理措施和结果。

-长假结束后,应对记录进行总结,分析安全隐患,为未来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二)交通安全

1.车辆安全检查:长假前对机构内所有车辆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确保车辆在长假期间运行安全。

-检查车辆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灯光等关键部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检查车辆的安全配备,如安全带、灭火器、急救包等是否齐全并处于可用状态。

-对车辆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如更换机油、检查电池等,确保车辆性能稳定。

2.驾驶员安全教育:对机构内所有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驾驶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组织驾驶员学习交通安全法规,强调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讲解疲劳驾驶、酒驾等危险行为的危害,提醒驾驶员注意休息,避免酒后驾车。

-通过案例分析,让驾驶员了解交通事故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3.行车路线规划:合理规划长假期间的行车路线,避免高峰期拥堵,减少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根据天气预报和路况信息,提前规划行车路线,避免恶劣天气和路况不佳的区域。

-对行车路线进行安全评估,确保路线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行驶风险。

4.应急预案制定:制定长假期间的交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

-准备应急联系名单,包括车辆救援、医疗急救等相关单位的联系方式。

-配备必要的应急工具,如拖车绳、备用轮胎、车载充电器等。

-制定交通事故处理流程,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5.乘客安全教育:对乘坐机构车辆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遵守车辆内的安全规定。

-对携带危险品的乘客进行提示,确保危险品的安全运输。

-教育乘客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使用车辆内的安全设施,如应急锤、逃生窗等。

6.交通安全记录:记录长假期间交通安全检查的结果、驾驶员安全教育情况以及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以便进行后续的总结和改进。

-记录车辆检查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记录驾驶员安全教育的内容、时间和效果评估。

-长假结束后,对交通安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为未来的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三)环境保护安全

1.环境风险评估:长假前对机构内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全面评估,识别可能的环境风险点。

-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

-检查污染防治设施的运行状态,确保其能够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2.污染防治设施检查:对机构的污染防治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检查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检查废气处理设施,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检查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确保固体废物得到合理处置。

3.应急污染处理:制定长假期间的环境污染应急处理方案,应对可能的环境污染事件。

-准备应急处理所需的设备和物资,如吸油毡、防泄漏袋等。

-建立应急响应队伍,确保在污染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

-开展应急污染处理演练,提高应对环境污染事件的实战能力。

4.环保法规遵守:确保机构在长假期间遵守国家环保法规,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环保法规的学习,确保机构内部人员了解并遵守环保法规。

-定期检查环保许可证明的有效性,确保机构的生产活动合法合规。

5.环境安全监测:加强对长假期间环境安全的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环境安全隐患。

-安排专人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如水质、空气质量等。

-设置环境监测警报系统,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阈值,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6.环保宣传教育:在长假期间加强对工作人员和残疾人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宣传栏、培训等方式,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鼓励节约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7.环境安全记录:记录长假期间环境安全检查的结果、应急污染处理情况以及环保法规遵守情况,为后续的环境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记录环境安全检查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及检查发现的问题和整改措施。

-记录应急污染处理的响应时间、处理措施和效果评估。

-长假结束后,对环境安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预防未来可能的环境安全隐患。

七、隐患排查分级

1.隐患等级划分:根据隐患可能导致事故的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影响范围,将隐患分为严重、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等级。

-严重隐患: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影响范围广,需要立即采取措施。

-较大隐患:可能导致一定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影响范围较广,需尽快采取措施。

-一般隐患:可能导致轻微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影响范围有限,需在一定期限内整改。

-较小隐患:可能导致个别人员轻微伤害或财产损失,影响范围小,需及时整改。

2.隐患等级评估:由专业人员进行隐患等级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估应基于隐患的具体情况,包括隐患的性质、可能造成的后果、影响范围等因素。

-评估结果应记录在案,并作为制定整改措施的依据。

八、隐患排查管理

1.隐患排查计划:制定年度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员等。

-排查计划应结合机构的实际情况,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排查计划应定期更新,以适应机构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

2.隐患排查实施:按照排查计划,组织专业人员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排查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流程进行,确保排查结果的准确性。

-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应立即记录,并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3.隐患整改跟踪: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隐患整改应制定明确的整改计划,包括整改措施、责任人员、整改期限等。

-整改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整改效果符合安全要求。

4.隐患信息管理:建立隐患信息管理系统,对隐患的发现、整改、验收等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

-系统应能够实时更新隐患信息,提供数据分析功能,为隐患排查工作提供支持。

-隐患信息应定期进行分析,为改进隐患排查和管理提供依据。

5.隐患排查培训: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隐患排查知识的培训,提高其隐患识别和整改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隐患排查的方法、流程、标准等,以及案例分析。

-培训效果应进行评估,确保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九、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

1.事故隐患排查报告:

-隐患排查结束后,应及时编制事故隐患排查报告,报告应详细记录排查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排查项目、发现的问题及初步评估。

-报告中应包含隐患等级划分、可能导致的后果、影响的范围,并提出初步的整改建议。

-报告应提交至机构安全管理办公室,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分析,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

-对于严重隐患,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程序,并在报告中明确提出紧急整改措施。

2.隐患建档监控:

-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进行建档,每个隐患建立单独的档案,记录隐患的详细信息。

-隐患档案应包括隐患的描述、等级、影响范围、整改措施、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等。

-隐患档案应实时更新,记录整改的进展情况和验收结果。

-隐患档案应进行分类管理,便于查询和监控,同时确保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3.隐患整改跟踪:

-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定期跟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整改时间、整改责任人、整改效果等。

-整改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由专业人员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整改符合安全要求。

4.隐患信息共享:

-隐患排查报告和档案信息应在机构内部进行共享,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及时了解隐患情况。

-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隐患,应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协同推进隐患整改工作。

-隐患信息的共享应遵循保密原则,确保信息安全。

5.隐患排查总结:

-定期对隐患排查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排查工作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措施。

-总结报告应包含隐患排查的总体情况、整改情况、整改效果评估等。

-隐患排查总结报告应提交至机构管理层,为决策提供依据,并作为未来隐患排查工作的参考。

十、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