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甲B.乙表示细胞内液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乙、丙中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2.由于胎儿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故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不会造成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3.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B.副交感神经兴奋,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抑制胃肠蠕动不利于食物消化C.大脑、小脑共同组成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小脑能够维持身体平衡D.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多于神经元,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5.赛场上竞赛运动员听到拉拉队的“加油”声会跑得更快,这一神经调节的过程是()A.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B.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C.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D.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小脑→传出神经→效应器6.如图为神经元甲、乙形成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K+外流引起的B.神经冲动由甲传向乙不需要消耗能量C.刺激b点和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偏转两次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7.语言功能,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语言活动中的听、说、读、写分别由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控制B.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C.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概念就不容易遗忘D.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W区出现问题8.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精彩纷呈,在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些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B.自主神经系统不参与这个过程C.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D.球员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9.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有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抗抑郁药。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AOID能增加突触间隙的单胺类神经递质浓度B.细胞X释放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C.细胞Y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蛋白MD.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内电位由正变负10.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C.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11.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褪黑素分泌的调节是神经调节,未体现体液调节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12.水利尿指机体饮入大量清水后迅速排出稀释尿的现象。向饮入大量清水后的正常狗的颈动脉内持续灌注高渗盐水浴液,5分钟后可抑制水利尿,而切除垂体后这种抑制效果完全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利尿是由细胞外液渗透压迅速降低引起的B.水利尿被抑制过程中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能力增强C.切除垂体后抑制效果消失是因为机体无法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D.灌注高渗盐水抑制水利尿现象是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13.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只运送至靶细胞C.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14.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B.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体液调节只有化学信号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广泛的原因是激素没有特异性D.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运输需要内环境参与,神经调节过程则不需要15.如图表示巨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呈递抗原的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①只能特异性识别、吞噬特定的细菌B.图中a能被浆细胞特异性识别C.图中②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D.MHC-Ⅱ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共穿过4层膜16.免疫系统功能过强或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描述正确的是()A.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B.艾滋病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C.过敏反应中没有淋巴细胞的参与D.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17.如图表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与②对照,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B.②与④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C.②与⑤弯曲生长,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D.③与⑥对照,说明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18.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1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B.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C.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D.植株生长与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均有关20.“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根冠中存在一种平衡细胞,该细胞内含有能感受重力刺激的淀粉体。当根横放时,受重力影响淀粉体会下沉到细胞底部,并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基质,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化为生长素运输信号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根向地生长的信号有重力、Ca2+和生长素等B.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会直接激活生长素泵C.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促进该侧生长的效果更明显D.若Ca2+的释放过程受阻,则根的向地生长更明显21.如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形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B.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后C.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D.阻止蝗虫数量增长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后才进行2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A.所选样方位置上有块大石,应该换个位置取样B.调查某地麻雀种群密度时,少数麻雀腿上的环套标记脱落C.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猫头鹰大量迁入D.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所有个体23.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的物种丰(富)度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分布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次生演替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D.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25.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26.胰岛B细胞是可兴奋细胞,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其细胞外Ca2+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0000倍,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图1为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分析可知,葡萄糖通过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氧化分解后产生ATP,ATP作为,与ATP敏感的K+通道蛋白上的识别位点结合,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进而触发。使胰岛B细胞兴奋,此时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为。(2)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为GLUT-4,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据图2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递,引起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胰岛素促进细胞内葡萄糖去向中的①和②指的是、。27.新冠病毒通过其表面刺突蛋白中的细胞受体结合域(RBD)与宿主细胞结合并完成侵染和增殖。现有2种变异毒株Y1与Y2,它们的RBD发生了不同变异,且具有不同传染力。为做到更好防护和治疗,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侵入正常机体后,相应的细胞分泌抗体能阻止其在内环境中的扩散。病毒侵入的靶细胞,被细胞识别并裂解,最终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并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2)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会使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原因是。(3)为探究变异毒株Y1与Y2的传染力不同的原因,研究人员对Y1和Y2进行了抗体中和实验:使用含有Y1和Y2的假病毒,比较两种假病毒逃避6种不同单克隆抗体的能力。结果如下图:结果说明2种变异毒株中的传染力更强,原因可能是该变异毒株的刺突蛋白(细胞受体结合域)有更高的突变数量,赋予了它更强大的抗体逃避能力。(4)预防接种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有些疫苗需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若提前进行再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能是。28.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一实验小组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组别步骤A组B组C组D组E组F组配制溶液蒸馏水30mg/L2,4-D溶液50mg/L2,4-D溶液80mg/L2,4-D溶液110mg/L2,4-D溶液140mg/L2,4-D溶液选择插条选取该植物生长日期、带芽数目等相同的适宜插条若干支,随机分成六等分,并编号浸泡插条分别用等量蒸馏水、相应浓度2,4-D溶液浸泡插条12h扦插及培养浸泡后的插条扦插在潮湿沙土中,培养时间及其他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1)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2)可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mg/L范围内。(3)实验结果说明。(4)有人提出插条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开展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步骤:①将用适宜浓度2,4-D溶液处理过的插条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扦插在潮湿沙土中。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置于下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生根数目。分别计数甲乙两组插条生根数目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a.,则光照有利于插条生根;b.,则黑暗有利于插条生根;c.,则光照、黑暗对插条生根没有影响。三、实验题(本题共1小题,共14分)29.近几十年随着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为了更好地保护马鹿,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导致生活在该空间的马鹿的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同时生境破碎化会加快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降低。(注: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该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2)科研人员冬季调查得到不同类型的生境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记M)和马鹿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出现频率(记为N),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生境是,判断依据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解答】AB、从题图可知,甲与丁及甲与乙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丙,丙中的物质可以进入乙。因此,甲是组织液,乙是血浆,丙是淋巴液,丁是细胞内液,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AB错误;

C、淋巴细胞存在于丙(淋巴液)和乙(血浆)中,C正确;

D、甲组织液中的O2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丁细胞内液,因此丁中的O2浓度比甲中的低,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2.【答案】C【解析】【解答】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

B、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流出至组织液,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进而导致血压升高,但不会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淋巴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使其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从两方面分析,凡是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的因素,都会使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从而引起组织水肿。3.【答案】B【解析】【解答】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A正确;

B、内环境的稳态既包括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也包括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B错误;

C、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又称内环境,细胞内液和组织液之间以及血浆和组织液之间是双向交换物质的,组织液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

2、内环境稳态(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答案】D【解析】【解答】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不是由完整的反射弧构成的,A错误;

B、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即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使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增强,B错误;

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C错误;

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其数量多于神经元,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5.【答案】A【解析】【分析】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加油”声通过感受器,经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处理,再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表现为跑得更快。

【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听觉中枢的存在场所即可。6.【答案】D【解析】【解答】A、若a点受到适宜刺激而兴奋,兴奋处膜电位发生变化,这是Na+内流引起的,A错误;

B、神经冲动的传导由甲到乙的过程是利用神经递质的传递,甲释放神经递质是采用胞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因此,电刺激b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两次,兴奋的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电刺激c点,指针偏转一次,C错误;

D、甲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与乙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引起乙膜电位的变化,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7.【答案】D【解析】【解答】A、人类语言活动中的听、说、读、写分别由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S区、V区、W区控制。A正确;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因此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不断的重现相关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概念就不容易遗忘,C正确;D、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H区出现问题,D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区——各区受损时,出现的症状:

W区一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字)

V区一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看懂文字)

H区一感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懂话)

S区一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讲话)

(2)学习与记忆:

①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②短时(期)记忆可能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③长时(期)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8.【答案】B【解析】【解答】A、世界杯赛场上,球员有“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等动作,这些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A正确;

B、自主神经是支配内脏的神经,比赛中的球员会有脑干发出神经支配呼吸、心脏功能,有自主神经参与,B错误;

C、神经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完成各项动作,C正确;

D、球员起脚射门是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完成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3)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4)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9.【答案】A【解析】【解答】A、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增加脑内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A正确;

B、细胞X释放的单胺类神经递质需经组织液扩散至突触后膜即可,B错误;

C、细胞Y的树突或胞体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蛋白M,C错误;

D、单胺类神经递质与蛋白M结合后,将导致细胞Y膜内电位由负变正,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10.【答案】B【解析】【解答】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分别由垂体、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均由下丘脑分泌;雄性激素由睾丸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由卵巢等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分别由垂体、甲状腺和垂体分泌。【分析】一般情况下,某种腺体分泌的激素,命名为某种腺体激素,例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有些腺体需要特别记忆: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等;垂体分泌促激素和生长激素等。11.【答案】B【解析】【解答】A、下丘脑是人体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的生长发育,垂体可以分泌促激素,促进相应器言的生长发育,以及相应激素的分泌,这是一种分级调节机制,图示未体现分级调节,A正确;

B、由图可知,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褪黑素”的过程是神经调节,而褪黑素抑制下丘脑是体液调节,B错误;

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

D、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据图分析: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该过程中有负反馈调节。12.【答案】C【解析】【解答】A、机体饮入大量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迅速降低,引起水利尿,A正确;

B、水利尿被抑制过程中,尿液减少,是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吸收能力增强,B正确;

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由垂体释放的,故切除垂体后抑制效果消失是因为机体无法释放抗利尿激素,C错误;

D、抑制水利尿的过程既有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存在体液调节,故灌注高渗盐水抑制水利尿现象是机体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实现的,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13.【答案】B【解析】【解答】A.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A正确;B.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体液运送至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C.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动态平衡,C正确;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的结构,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调节作用,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用后激素被灭活。

14.【答案】B【解析】【解答】A、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体温恒定,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A错误;B、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神经递质),而体液调节仅有化学信号(H+、激素等),B正确;C、激素也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C错误;D、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运输需要内环境参与,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递质分泌到组织液中,也有内环境的参与,D错误。故答案为:B。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15.【答案】C【解析】【解答】A、题图中细胞①是巨噬细胞,无特异性识别能力,A错误;

B、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能力,只具有合成并分泌抗体的能力,B错误;

C、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细胞②,说明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C正确;

D、MHC-I属于大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通过囊泡转运,利用了生物膜的流动性,共穿过0层膜,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16.【答案】A【解析】【解答】A、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A正确;

B、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B错误;

C、过敏反应中有抗体产生,因此有淋巴细胞的参与,C错误;

D、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T淋巴细胞,从而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17.【答案】D【解析】【解答】A、①与②对照,单一变量是罩光部位的不同,这说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A错误;

B、②的胚芽鞘尖端未被遮光,在单侧光的作用下会弯曲生长,而④没有胚芽鞘尖端,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则④直立生长,B错误;

C、②弯曲生长是因为生长素的横向运输,⑤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分布不均有关,并未发生横向运输,C错误;

D、③与⑥对照,单一变量是有无尖端,完全生长能够说明向光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和作用:1、产生: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2、分布: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

3、运输: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4、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18.【答案】C【解析】【解答】A、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A到B,所以处理甲图中A端可以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A错误;

B、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乙图的B到A,处理乙图中A端,不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错误;

C、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乙图的B到A,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正确;

D、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A到B,处理甲图中B端,不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19.【答案】C【解析】【解答】A、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A正确;

B、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脱落酸维持种子休眠,B正确;

C、植物的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功能,C错误;

D、植株的生长与多种激素有关,比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等,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和生长素并称为植物五大激素。种类合成部位生理作用生长素幼嫩的芽和幼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从而引起植物增高赤霉素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时根尖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

​20.【答案】A【解析】【解答】A、受重力影响淀粉体会下沉到细胞底部,并诱发内质网释放Ca2+到细胞质基质,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化为生长素运输信号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说明重力、Ca2+和生长素是影响根向地生长的信号,A正确;

B、细胞质基质中Ca2+浓度升高激活钙调蛋白后再激活生长素泵,B错误;

C、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高浓度抑制根的生长,C错误;

D、若Ca2+的释放过程受阻,钙调蛋白的激活受限,生长素运输受阻,则根的向地生长更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时还与植物器官的种类有关。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所以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背地侧浓度低促进生长植物存在。21.【答案】C【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所以“S”型曲线的环境阻力出现在C点之后,A错误;

B、e点为K值,种群增长速率为0,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量最大,但一般捕捞后需控制剩余在K/2,即c点,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

C、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故增长率为0,C正确;

D、防治蝗虫数量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率较低时,所以应在b点之前进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2、环境容纳量=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应该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捕获,使得每次捕获后,种群数量降低到K/2,这样可以保证此时种群数量尽快地恢复。22.【答案】C【解析】【解答】A、样方法的关键是随机取样,换位置取样会比原位置的样方中个体数目多,导致结果偏大,A错误;

B、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标记物脱落将导致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带标记的数量减少,导致结果偏大,B错误;

C、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期间,猫头鹰大量迁入,会大量捕食田鼠且田鼠更难捕获,从而导致结果偏小,C正确;

D、对于压线个体,只统计样方内和相邻两边及夹角的个体,全统计将导致结果偏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新捕获中的标记个体数。23.【答案】C【解析】【解答】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从题干可看出,树林里多数鸟类生活在树冠,啄木鸟生活在中层,环颈雉生活在底层,为动物的分层现象,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故选:C.【分析】生物群落中,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称为水平结构.24.【答案】B【解析】【解答】A、群落的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正确;

B、群落的次生演替不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如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就不能演替成森林阶段,B错误;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比次生演替速度要慢得多,C正确;

D、动、植物群落的演替都与光照条件有关,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群落演替的特点可描述为:(1)群落发展有顺序、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形成顶极群落。

2、群落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5.【答案】C【解析】【解答】从图象分析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且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丙为后期向水池投放的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即丙和乙存在捕食关系,但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两者也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鱼是大量的,所以短时间内它们的食物浮游动物急剧减少,而由于食物缺乏等生存斗争加剧,鱼类也随之大量减少。所以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的话,该种群肯定是藻类,即甲种群,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种间关系包括: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相互依存,如地衣、根瘤、白蚁与鞭毛虫等;②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比如兔和草,狼和羊;③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④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⑤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26.【答案】(1)协助扩散;信号分子;Ca2+通道打开;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含GLUT-4的)(2)囊泡与细胞膜;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解析】【解答】(1)据图1可知,葡萄糖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进入胰岛B细胞,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故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葡萄糖氧化分解使细胞中ATP含量升高,ATP作为信号分子,与ATP敏感的K+通道蛋白上的识别位点结合,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进而触发Ca2+通道打开,Ca2+内流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B细胞兴奋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即此时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为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2)分析图2可知,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之后,经过细胞内信号传递,引起含GLUT-4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囊泡的形成直接与高尔基体有关,通过囊泡的活动增加了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4的含量,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能力。进入细胞的葡萄糖主要的去向是氧化分解供能,另外还可以在肝脏或肌肉细胞中合成糖原或在细胞内转化形成非糖物质。故胰岛素促进细胞内葡萄糖去向中的①和②指的是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

【分析】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小分子物质)运输方式运输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消耗能量示例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否否水、气体、脂类(如甘油,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协助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是否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是是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胰岛素的作用: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27.【答案】(1)浆;细胞毒性T(2)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进而使抗体生成量减少(3)Y2(4)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清除【解析】【解答】(1)新冠病毒侵入正常机体后,浆细胞会分泌抗体阻止其扩散。病毒侵入的人体细胞称为靶细胞,靶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从而释放出病毒,最终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并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2)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原因是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会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

(3)据图可知,Y1与6种不同单克隆抗体的中和率为100%,Y2对6种被测抗体中的5种都不能完全中和,对S309抗体能完全中和,说明Y2的细胞受体结合域发生的变异更多,且具有更强的传染力,更容易逃避抗体的结合。

(4)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引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进而产生相应的抗体,有些疫苗需两次接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