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历史高考热点知识点总结及热点(新视角)
中国史热点专题突破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总体特征]
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具体而言:
(1)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
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3)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
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
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
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4)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
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5)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
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新视角]
从考古史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
(1)生产力水平:青铜器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生
产力的发展水平,由青铜发展到使用铁器、牛耕,体现了生产力
的巨大飞跃。生产工具的飞跃推动了社会转型。
(2)政治生活
①神权色彩:青铜器大多有铭文且用于祭祀,说明当时国家
政治生活中"神权色彩”浓厚。
②战乱纷争变法图强:出土车马坑、戈等文物,说明国家政
治生活中战争的频繁性。只有变法图强才能成为强者,兼并弱者。
(3)文化:青铜器上有铭文,印证文字的存在,文字是人类文
明进步的标志,这一时期的铭文我们一般称之为“金文L
[特别提醒J
工,社会变革都以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为根本推动力,春秋战
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是该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变革的根
本动力。
2.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推动了社会转型的加速发展,诸
侯国为增强本国实力,致力于改革,增加生产;注意笼络人才。
改革加速了社会的转型。
3.每一次社会转型都会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贵族阶层在春
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中趋于衰落,新兴的平民阶层逐渐成为历
史舞台的主角,新旧政治势力的斗争贯穿于社会转型的始终。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对中国古代社会影响非常深远,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强调“仁政”的儒家
思想、主张辩证思维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思
想和哲学的基础。
甲午后至五四前
[总体特征J
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
展开。具体而言:
(1)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
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2)经济领域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
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
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
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与思想文化领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
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qq25~工夕21年的新文化运
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向近代化的重要
标志。它不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而且具有广泛而
深远的历史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可以说这
一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总体特征]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具体而言:
(1)两个阶段:经济恢复0149~2152年)、经济建设
(2453~2456年)。
(2)三项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
立社会主义制度。
(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民主政治建设开始启动;工
2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
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与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
生产关系同步进行),建设成就显著,其中东北成为“新中国工业
的长子一;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4)外交方面: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受两极格局
的影响,新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953年提出了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工勺54年的日
内瓦会议和年的万隆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视角J
从学者观点分析新中国初期工业化道路的策略、特点及原因
O)策略: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进行社会主
义工业化建设;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
改造;借鉴苏联的经验,走不同于西方的工业化道路。
(2)特点
①实行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
③立足于中国国情。
(3)原因
①国内资金和资源缺乏,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进行重工业与
工业体系的建设。
②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中国
“一边倒”政策倒向苏联。
④中国经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原因。
[特别提醒J
1.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社会经济基础的过程中从两个方面开
展: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进行工业化建设;第二、变
革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在过渡时期也是从这两
个方面进行的。
2.新中国成立时,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
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
3.新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借鉴了苏联的经验,这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治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借鉴了
苏联的苏维埃体制;第二、经济方面,计划经济体制借鉴了苏联
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重点发展重工业;第三、科技教育,大
力发展军事科技,偏重理工科教育。
4.计划经济体制,是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最初的一种必要
手段,同时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也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
[总体特征J
作为社会转型期,其变化表现在:
(1)对内改革:①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直接目的)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
性质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改革的内容:从生产资料所有制
看,由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
并存;从经济体制的演变看,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从管理方式看,由直接计划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
控;从经济增长方式看,由分散、粗放型转向规模、集约型。②
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人为
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对外开放:目的是利用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加快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提高综合国力;格局是逐步形成经济特区一一沿
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从沿海到内地)这样
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同
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一是与西方大国开展不结盟的和平
外交;努力构建战略协作关系(伙伴关系或互惠关系)。二是重视
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三是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关系。
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一般集中在经济领域,并与国际政治、
经济发展趋势相联系,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和产生的深远影响。
[新视角]
从学者观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
(1)中心任务「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
持改革开放。
(2)建设速度:1958年"大跃进”,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
性。结论: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为生产关系:2夕58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脱离生产力
发展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生产力发
展水平。结论: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
(4)建设道路新中国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
益显现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论:
立足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
(5)依靠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发展为爰国统一战
线,更具有广泛性。结论:必须调动一切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
(6)外部环境:对外开放,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积极参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结论:坚持独立自
主的外交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营造经济建设的外部环境。
[特别提醒]
工,本次社会转型从经济领域开始,很快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
念、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领域,虽然没有政治运动轰轰烈烈,
但是,其深刻程度是任何一次革命都无法比拟的。
2.本次社会转型重点表现为与国际社会的全面接轨,这既是
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但是,
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并非西方化,而是借鉴西方先进的经验。
3.本次社会转型从进程上看,表现为渐进性的特点,从点滴
开始,逐渐积累,最后达到质变的效果,避免了社会转型期的社
会动荡,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4.任何一次社会转型都会带来利益的再分配和社会阶层的分
化,这是社会转型期容易造成社会动荡的原因所在,中国的改革
开放也不例外,需要政府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强力破除改革的阻
力。
世界史热点专题突破
17〜18世纪欧美社会的转型
[总体特征J
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具体而
言:三件大事一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文艺复兴,均
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1)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首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
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
的整体,被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2)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
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发生或加强,这都标志着世界市场开
始出现。
(3)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
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4)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它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提供了
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史家争鸣]
美国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写的《后美国时代》一书中认为,
世界近5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中心的转变:
(1)第一次转变是西方世界(欧洲I)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
纪的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在28、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过程
中急剧加速。
(2)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美
国的崛起,认为美国逐渐取代欧洲成为世界权力中心,2。世纪
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是由美国主导的。
(3)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
2工世纪加速进行,也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反映了世界经济
区域集团化、全球化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特别提醒J
工.欧美17〜工8世纪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
经济、思想上的要求,其矛头直指封建势力,从封建主义到资本
主义是27~18世纪社会转型的本质内涵。
X18世纪,英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资本主义制度,欧
洲大陆却盛行君主专制,人民与封建君主的矛盾非常尖锐。因此,
欧洲大陆国家反封建的要求更为强烈,这是启蒙思想在法国发展
进入高峰的原因所在。
3.英国之所以首先在18世纪&O年代爆发工业革命,是民
主政治建立、国内外市场扩大、资本市场发达、自由劳动力充裕、
工业技术较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4.欧美近代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产物。反过来,近代科学的发展又推动
了工业革命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科学与经济、思想之间是相
互促进、交替上升的关系。
两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巨变
[总体特征]
资本主义先后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帝国主义阶段。表现:
(1)生产力方面: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各国经
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2)生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世界格局方面: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
革命使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东西方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4)都有负面影响。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问题。
本主题是高考考查频率最高的主题,大部分试题要求学生认
识工业革命的复杂影响,一般要求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客观地
看待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
[新视角J
1.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
(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
具的发明为加强世界联系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
成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
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
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
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
(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
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
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
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
工作)等。
(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从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审视工业革命
从纵向发展来看,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的必然发展。同时,
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从横向发展来看,欧美进行工业革命后,加快了对外殖民扩
张的步伐,亚非拉美国家日益贫困,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
殖民地,同时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特别提醒J
1.工业革命后的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即政
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商品化、工业化,思想上的理
性化。这些内容几乎是所有经历工业革命的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问
题。
2.科技在推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一次工业革命
的发明家主要是一线的工人和技师,其发明主要依靠经验的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家主要是科学家,其发明主要依靠科学理
论和科学实验。
3.当今史学界对工业革命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对其负面的
评价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上,巨大的生产力造成了生产的相
对过剩;第二、政治上,工人阶级的贫困化,社会不公平现象严
重;第三、生活上,工业革命使人成为经济动物,疏远了人与人
之间的情感;第四、环境上,环境破坏严重,从根本上损害了人
类的生存根基;第五、军事上,强大的生产能力制造了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造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4.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是工业革命后的三股进步
潮流,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20世纪人类现代化的新趋势
[总体特征J
面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2。世纪,人类探索更加公
平合理的社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运用政府力
量干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并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新道路。2。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两种社会
制度相互借鉴,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高考对本主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经济运行机制中如何运用市
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两个经济杠杆方面,要求学生认识市场和计划
都是经济手段,在经济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尽量避免
两者存在的问题。
[新视角]
整体史观下的“经济全球化”
目前在中国对全球化的理解有三种且代表三种不同的全球史
观。第一种认为全球化就是人类生活的一体化过程,是超越地区、
尤其是民族国家主权的一种全球整体性发展阶段;第二种观点认
为,所谓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化,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新形式或新
的发展阶段;第三种观点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或美国化。上
述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走
向整体”的历史,是一种整体史观;第二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这种观点的核心是“欧美中心论“;第三种
观点则认为,全球化就是美国化,其核心是“美国中心论I
[特别提醒]
工.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和竞争是20世纪人类社会的显著特
点,两种社会制度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鉴的一面,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调整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2.在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下,社会主义国家单纯地依靠政府的
计划来发展经济,排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这一误区的修正。经济大危机爆发前,
资本主义国家单纯依靠市场来调整经济,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
预经济的政策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修正。
3.2。世纪的变革本质是对生产相对过剩、社会不公、战乱
不断等问题的回应和解决,这是现代史观对世界现代史的解读,
是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分析2。世纪的结论。
4.从2。世纪上半期的混乱到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再到和平
与发展成为主流,体现了国际社会共同进步的时代要求。
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
[总体特征J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
历史,探究其兴衰背后的原因是本主题的目的所在。这里所说的
“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
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
人类的文明成果。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应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
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中国崛起”成为
国际话题。总结世界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I,对中国经济
快速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国崛起和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问题。
[新视角J
[.俄罗斯(苏联、俄国):经济、政治、法律等各项改革要协
调进行;经济改革要关注民生的改善;政治改革要关注权力的监
督和法制建设各项政策要随环境、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改革的挫折意味着新起点的开始。
2彳惠国:分裂削弱国家实力,统一能增强国力;外交是维护
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在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上结盟或不结盟都
是为了谋求国家利益;积极的民族精神能使国家奋起,扭曲的民
族精神易使国家偏离正确的轨道。
3.美国: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善于抓住机遇和吸收外来
优秀成果提升自己;法律是自由的保障,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发
展不能以强权为保护伞。
[特别提醒J
1.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普遍经验.英国开创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开创了民主共和制,这些都为本国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德国因为保留浓
厚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而使崛起之路夭折。
2.充分利用国际机遇期。英国充分利用了新航路开辟的机遇,
却未能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是其衰落的重要因素。
美国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有利地位,建立并强化了自
己的强国地位。
3.经济发展是大国崛起的基础。英国曾经处于世界工厂的地
位,美国长期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第一。
4.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英国曾经是第一
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领头羊,美国和德国则领跑第二次工业革命,
美国和苏联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领先。
夕主要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点
(1)英法关系一一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时而对立时而联合。
(2)英德关系一一长时期是相互争夺的对手,目前是同盟关
系。
(3)美日关系一一从!<?世纪末起,是争夺远东优势地位的
两个主要国家。
(4)法德关系一一在近代为争夺欧洲霸权进行了长期争夺,
并形成“世仇L
(5)英美关系一一长期争夺世界霸权二8世纪曾一度形成敌
对关系,一战后、二战后期、二战后,两国一直都是同盟关系。
O)美苏关系一一二战前是敌对国家,二战中结盟共同反对
法西斯国家,二战后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代表世界势力
的两极。
热点一【民族主义】
[.梁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并述梁启超和孙中
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
【答案】反对清朝统治;反对列强侵略;民族主义与民主主
义相结合。
主要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国内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民
族工业初步发展;近代思想解放;梁、孙接受近代西方启蒙思想,
顺应民主潮流。
2.指出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
【答案】:既反对固守传统文化又反对完全西化;尊重传统
文化;用西方的研究方法研究传统文化,取长补短;建立新文化
系统并力求对人类产生有益影响。
3.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之处。从背景和影响角度评
述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这一发展。
【答案】发展之处:反思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加
广泛的阶级和阶层具有民族觉醒意识。评述要点:
分值背景影响
能写出下列要点中的
推动民族民主革命运
5个及以上,给2分。
动的发展;增强近代民
1—要点举例如:一战;
族意识(或推动民族文
4分十月革命;辛亥革命;
化的认同与振兴)。(2
民族工业发展;新文
分)
化运动等。
能对上述要点进行阐
释,只要涉及3个及
以上的点,给4分。
如一战动摇了知识分
推动民主革命运功的
子对西方文化的信
发展;增强近代民族意
心;一战中国外交失
识(或推动民族文化的
5,—败;一战后民族解放
认同与振兴);(2分)
7分运动潮流兴起;十月
但也有过高评价本民
革命的精神鼓舞;民
族文化价值的片面化
主共和政体的困境;
倾向。(1分)
天族工业经历了短暂
春天;新文化运动对
东西方文化的片面认
识等。
4.概述iq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对世界带来的影
响
【答案】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
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
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
影响: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殖民地半殖民
地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
5.概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内容:推崇西方政治体制;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明;
与西方建立平等关系等。
影响:政治上,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
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经济上,实业救国的思潮、提倡
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
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6.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并谈谈其影响
【答案】洲人民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锻炼;战后西方自由主
义、民族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二战沉重打击了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亚非万隆会议团结反帝的精神在非洲大陆传
播;受亚洲等民族国家独立的鼓舞。
【答案】非洲:实现了民族的独立,为推进非洲国家现代化
奠定了基础;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日趋瓦解;对世界
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冲击着两极格局。
热点二【时代主题】
1.外交论题
论题:国家实力、综合国力是推动中国由屈辱外交向独立自
主外交、大国外交跨越的决定性因素。
阐述:鸦片战争前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
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而清政府
却闭关锁国、制度落后、国力衰退,在列强的炮舰政策下,被迫
签订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虽据理力争也因国力弱小而导致外交
失败。新中国成立后,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主动走向世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综合国力和国际地
位大为提升,中国的外交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结论:国家贫弱、制度落后,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国家独
立、民族解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新中
国,外交摆脱屈辱,走向独立自主,发展壮大,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论题:民族独立是中国外交从屈辱到独立自主、发展壮大的
必要前提。
阐述:鸦片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被迫割地赔
款开放通商口岸,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
打断,在此背景下,《马关条约》的签订,巴黎和会的召开,中
国外交备受屈辱。新中国的成立,赢得民族独立,5。年代,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使国际政
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70年代更是迎来了建交的高潮。
新时期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展多边外
交等,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结论:丧失民族独立,旧中国外交受尽屈辱,赢得民族解放,
新中国的外交独立自主,逐步发展,强势外交、主动外交使当今
中国大国地位日益凸显。
2说明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等贸易战带来的影响。
这种贸易战阻碍了世界贸易;不利于共同应对经济危机,加
剧了经济危机;激化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3.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看待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
【答案】趋势:由各国以邻为壑、彼此对抗到通过谈判合作
成立组织,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
势不断加强。
看待: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作为两种相互对立又交错出现的
思想,在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各自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贸易自由对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
发展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恶性贸易保护势必造成世界经
济发展的灾难。
4.不结盟运动成功召开的原因。
【答案】共同面临着霸权主义威胁,维护独立,发展经济的
任务严峻;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万隆
会议上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了各国友谊。
5.不结盟运动与万隆会议的相同之处
【答案】主要参加国家相同:都是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目
的相同:都要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本国经济;基本原则相同:主
张平等的原则,强调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纷争问题。
分析古巴导弹危机成功化解的影响及启示
影响:①使古巴的生存和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②开创了美苏关系既对抗又对话,既斗争又妥协的新阶段。
③苏联在危机期间深受其辱,决心全力发展核武器,导致美
苏新的军备竞赛。
④暂时遏制了苏联向拉美的渗透。
启示:①应采取措施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发生。
②面对危机主要领导人应采取理智和克制的态度。
③处理国际关系时要抛弃冷战思维。
④应在世界范围内禁止核试验及核扩散,维护世界和平。
7.东京审判”充满矛盾并未得到很好执行”的原因。
【答案】原因:二战结束,盟国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内部矛
盾开始显现美苏冷战开始,美国利用和扶持日本对抗共产主义;
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美国利用日本制衡中国。
评析:东京审判一定程度上清算了日本的军国主义罪行,符
合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利益。
8.评析东京审判。
【答案】评析:东京审判一定程度上清算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罪行,符合世界各国和人民的利益,符合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
求;但是东京审判很不彻底,没有彻底追究日本国家的战
争责任,造成战后日本一些政要、右翼势力拒绝对侵略战争
进行反省和悔改,使日本政治长
期右倾化,为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隐患。
q.概括指出北一辉的法西斯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案】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势力来进行法西斯化;通
过强制性的资本集聚来巩固天皇专制权的经济基础;敌视马克思
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打着维护国际和平和民族独立的旗号,
宣传对外侵略扩张。
北一辉理论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传播的原因。
【答案】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军国主义传统;2。世纪2。、
3。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下日本国内外矛盾的激化;适应了
军部势力建立法西斯统治的需要;为日本对外侵略战争提供理论
支持。
.分析指出14S8年出现反战标志的历史背景;说明你对
“世界是否进入‘新冷战时代”问题的思索。
【答案】历史背景: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核战争和核恐
怖的威胁;二战后人民反战运动的发展;人民对二战的反省;人
民祈求和平的愿望和诉求。
【答案】观点一:世界没有进入“新冷战”时代。
理由: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要求;世界爰好和平力量的不断壮大。
观点二:世界进入“新冷战”时代。
理由:美、俄国家战略利益不同;美、俄
强权政治依旧存在;美、苏"冷战思维”的影响。
热点三【当代中国】
L概括张骞慈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赣南医学院《无线传感器网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师范大学《游戏原画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科技学院《玻陶工艺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中医药大学《史学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动物世界18狼教案新人教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第6课时吨的认识教案新人教版
-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六七单元人与大地16岩石导学案无答案首师大版
- 第八课-可能做错了不少题
- 玫琳凯培训课件
- 2020安全防溺水课件
- 纸箱纸板材料安全数据说明书(MSDS)
- 2022-2023小学二年级体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3年运维主管年终业务工作总结
- 电气设备火灾现场处理措施
- 《格林童话》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
- “销售技巧课件-让你掌握销售技巧”
- 2019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修一UNIT 2 单词短语句子复习默写单
- 房地产项目保密协议
- 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
- 【安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仓储管理现状及问题和优化研究15000字(论文)】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调试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