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 讲义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 讲义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 讲义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 讲义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 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诗句作用讲义

01考点解读

《考纲》要求考生具备初步欣赏古诗的能力,其中经常考查考生对诗句作用

的分析能力。在答题中,考生存在脱离诗句、架空分析,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等

问题。

02考叁方式

分析诗句作用命题方式通常有:

1、某句诗有什么作用。

2、某句诗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3.某句诗(词)对全诗(词)感情的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03技巧点拨

诗句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答题。

一、诗句在内容方面常见的作用:

1.点明时令、地点或环境;

2.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形象;

3.表现(暗示)人物心情;

4..表现人物形象;

5.描摹画面;

6.点明主旨。

二、诗句在结构方面常见的作用:

1.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1)点明时令、地点,交代心情;

(2)总括全诗,领起(引起)诗歌后面内容,引起读者注意;

(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

(4)渲染气氛,烘壬人物某种情绪形象,奠定某种情感基调;

(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

(6)埋下伏笔;

(7)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第1页共12页

2.中间句的结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

⑵、埋伏笔,做铺垫;

(3)转换话题。“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

景及情、由物及人)。在诗词的结构中,“转”多在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

词和曲中的“过片”。它能引导读者从中理出思路,品味出作者的情感、诗歌主

旨。

3.尾句的结构作用: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04试题举例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甲)使至塞上(乙)从军行

王维杨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征蓬出汉寒,归雁入胡天。牙璋①辞凤闹②,铁崎绕龙城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雪暗词旗画,风多杂鼓声,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

代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指皇宫。③龙城: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问题】《从军行》中的颈联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答案】渲染r西北边疆的空旷凄凉、艰苦险恶,衬托出戍边将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

畏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诗歌的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的意思是: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

杂咚咚战鼓。此句通过景物描写,写出了边塞地区的环境恶劣,艰苦凄凉,烘托激烈的战斗

场面。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翳然失色;后句

第2页共12页

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这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

妙。诗人别出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

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据此理解概括回答即可。

二、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

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问题】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

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相生),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色虽美却给人凛然生寒之感,

这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借想象中梅花纷纷飘落的景象烘托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解析】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及作用。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意为: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仿佛

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

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这很明显是作者的想象。

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

故三四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沦落异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小题。

莪段

菜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兼葭萋萎,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泡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抵。

莱直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浜。

沥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汕。

第3页共12页

【问题】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出了主人公不更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

寻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阅读全诗可知,“道阻且长”的意思是道路险阻又太长。“道阻且跻〃的意思是道路险阻攀登难。

“道阻且右”的意思是道路险阻曲难求,诗人反复吟咏这三句,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

追寻、几度求索的状态,渲染道路的遥远、艰险与曲折的氛围,同时透过“溯游从之,宛在

水中央","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抵","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扯"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

难以寻觅,烘托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四、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各题。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①?

望尽②似犹见,哀多如更用。

野鸡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①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②望尽:望尽天际。

【问题】最后两句写野鸦有什么作用?

【答案】用野鸦的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进一步表现了孤雁渴望团聚的哀愁与

奋力寻找的坚持不懈。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尾联意为:野鸦完全不解孤雁的念群之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诗人用陪衬的手法,写野鸦

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鸡时的心情,用野鸡的热闹来反衬孤雁的寂寞、

愁苦。也是诗人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联系首

联可知,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不饮啄'’体现出孤雁的执

着,不达目的绝不放弃的决心。寄寓诗人当时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表现

了孤雁不能与雁群团聚的哀愁与寻找雁群的坚持不懈。

五、古诗词鉴赏。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第4页共12页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巴陵:今湖南岳阳,诗人贾至因事被贬为岳州司马,好友王八员外被贬长沙时,贾至

给他送行。

【问题】末句“离恨空随江水长”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绵长的离恨比做悠长的湘江水,写出了离情之深。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从写作手法方面对诗句的赏析.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的意思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如同浮云一

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样,绵绵不绝。"离恨空随江水

长"用比喻将"离恨〃比作港江水那样悠长,以景结情,含蓄绵长。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王八员

外满载离恨沅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浙的心境:还传i大出作者无可奈何而又依依惜别的深

情。

据此回答即可。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寒,报国敢邀勋?

见逐张征虏①,今思霍冠至②。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①张征虏:张飞,因功被封征虏将军。②霍冠军:霍去病,因功被封冠军侯。

【问题】诗歌颈联描写塞外景色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①白雪皑皑,蓬草纷飞,黄沙弥漫,写出了边塞环境的恶劣,突出友人保家卫国

的决心。

②营造塞外苍凉雄浑的意境,为后文张判官慷慨赴边作铺垫。

③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赴边报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沙平连白雪,,怠思是:平『的沙漠与远山的白雪连为i体,表现了沙漠的辽远开阔,无边无

第5页共12页

际,突出了边地的荒凉阴冷;“蓬卷入黄云”意思是:风卷蓬草,吹入云天,黄沙飞扬,昏天

暗地,写出了边塞低沉凄冷之景。这两句写尽了边塞环境的恶劣,而友人毅然奔赴边塞,表

达了友人不畏艰难而献身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联系尾联“糠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你

身靠长剑,情绪激昂,我为你高歌一曲,以壮行色)〃想,写友人赴边英姿勃发,诗人豪情

相送,可见颈联还为后文友人张判官慷慨赴边的英勇做铺垫,字里行间充满着希望朋友慷慨

报国的意气和祝友成功的深情。

七、古诗词赏析。

汴河①曲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②宫阙已成尘。

行人其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气

【注释】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当年隋

炀帝命人沿堤栽种杨柳,本是他南游奢华之举动的一个点缀而已,到头来却成了荒淫亡国的

历史见证。

【问题】诗歌前两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描写春FI景色?有何作用?

【答案】运用对比的手法写汴河春色。汴水碧波荡漾,悠悠东流,堤上碧柳成荫,柔丝袅娜。

望着这片无边春色,引发人的想象,使本来比较抽象的"无限春"三字具有鲜明的形象感,不

着痕迹地过渡到第二句,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意思是:汴水悠悠东流,仍是一片春色,但曾经奢华的

隋宫已是一片残垣断壁。以“无限”修饰“春〃,既写了眼前绿柳拂风的春意,又使这条流贯无

数春秋的汴水,带上某种象征色彩,而且唤起汴水两岸春色无限的联想。而象征着隋代腐朽

统治和豪奢生活的隋炀帝华丽的“隋家宫阙",现已荒废颓败,只剩下了断井颓垣。“已成尘”

用夸张的手法极言昔口华丽消失殆尽。诗句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照,是对比的手

法,突出了自然永恒、人也沧桑、豪华如烟、历史无情的感慨,并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

05优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其二)

第6页共12页

[唐]王昌龄

饮马度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路黯见临沈。

昔日长城战、成②言意气高。

黄尘足③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①长城战:长城堡之战。开元二年,吐蕃侵扰临洪,被唐军击败,双方死伤甚

众。②咸:都。③足:充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i项是()

A.首联写将士在行军途中牵马饮水渡过大河时水寒风厉的情形。

B.颈联诗人回忆了唐军在长城堡的一场胜仗及赞美唐军意气风发的情状。

C.本诗并没有直接写将士在战场厮杀的场景,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战争遗迹来渲染战

争。

D.全诗弥漫着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反战思想。

2.这首诗的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1.B2.尾联描绘了一幅黄尘漫漫、野草丛生、白骨累累的画面。体现了战争

的残酷。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意。

B.“赞美唐军意气风发”错误,应为众人赞美唐军意气风发。

故选Bo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作用。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

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佻这一带,

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描绘了一

幅黄尘漫漫、野草丛生、白骨累累的画面。这里没有个议论宇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

刻地揭示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望洞庭沏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沏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尤为揖,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关鱼情。

第7页共12页

3.请分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表达作用?

4.这是一首干谒诗,写景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者借"欲济无舟楫”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或意图)?

【答案】3.①点明时令:②从视觉的角度,运用夸张修辞手法,从正面写湖水,着意描

写八月中秋湖水的浩瀚(湖水平)和景象的雄泽(混太清),展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

极富艺术感染力。③情景交融,抒怀结合写景,含蓄不露。4.写景运用了夸张和对偶

的修辞手法:表达作者想出仕却无人引荐的思想感情'(想渡过洞庭湖却没有舟楫,想出仕

却无人引荐,暗示作者想得到对方的援引)

【解析】3.此题考查诗句的作用。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的意思是: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岸齐平,水映天空,与天空

浑然一体。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八月"一词点明了时令;湖水和天空浑

然一体,景象星阔人•的,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洞庭湖水势的浩大,突出其波澜壮

阔的特点;从写作手法上来看,这两句诗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

景中。

4.此题考查表现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运用了对偶

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欲济无舟楫〃的意思是“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这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瀚

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

表达作者想从政而无人引荐的思想感情,他希望得到对方的援引。

三、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3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乙)祭常山回小猎

苏秋

第8页共12页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卷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薄①,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①西凉:官名,代指晋朝书生将军谢艾,本为书生,善用兵。

5.乙诗的首联写出了围猎场面的,颔联的“弄〃〃掠”写出了骄马的俊逸和苍鹰的颈

联则写出了罢猎归来诗人的心情,两首诗词都体现了苏轼的诗词风格。

6.乙诗中颈联写景有什么作用?

7.甲词的下篇与乙诗的尾联,表达的情感有哪些共通之处?

【答案】5.壮观迅猛愉悦豪放6.白云、绿岭、红叶,色彩对比

鲜明,更增强了诗情中的画意;映衬了诗人雄姿英发、豪气勃发的人物形象。7.驰骋疆

场的渴望;为国效力的抱负。

【解析】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①乙评首联点题,勾画出了狩猎队伍的气派和壮观场面。知州出猎,侍从很多,故云“点里

旗”。护卫们手持皂旗在车前开道,浩浩荡荡,开向狩猎场所一一黄茅冈下。故此空填入:

壮观;

②颔联转入猎射场面的描绘。马非凡马,鹰非凡鹰。“弄风”一词写出骄马的俊逸和飞快,

苍鹰"趁兔”,追逐狡兔,竟至于"掠地"而”飞〃。掠地,既足见其训练有素,又具见其凶猛异

常和迅猛。故此空填入:迅猛;

③颈联写罢猎归来的风度神采。经过紧张的围猎,诗人现在一身轻快,不由回过头去眺望

方才飓战之处,但见常山白云缭绕,远远望去,恰似在不断吐出云气。俯视自己,一路归来,

火红的枫叶已落满了征衣,足可见其愉悦开心之情,故此空填入:愉悦;

④《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

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祭常山回小猎》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作者在黄茅冈一次习射

会猎的情景。首联点题,勾画出了狩猎队伍的气派和场面。颔联是猖射场面的描绘,分别从

马和鹰两个场面,加以精细描写。颈联写罢猎归来的风度神采,并描绘了优美风景,增强了

诗情中的画意。尾联中宜接倾吐怀抱,一吐渴望驰骋疆场的豪情。全诗感情昂扬,气势《动。

两首词都体现了苏轼豪放的诗词风格。

6.本题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颈联写罢猎归来的风度神采。经过紧张的围猎,诗人现在一身轻快,不由回过头去眺望方才

屡战之处,但见常山白云缭绕,远远望去,恰似在不断吐出云气。俯视自己,・路归来,火

第9页共12页

红的枫叶已落满了征衣,映衬了诗人雄姿英发、豪气勃发的人物形象。“归来红叶满征衣”

更表现了诗人顾盼自如的神态,而白云、绿岭、红叶,色彩对比鲜明,更增强了诗情中的画

尽O

7.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鉴赏。

《祭常山回小猎》尾联“圣明若用西凉薄,白羽犹能效一挥”以谢艾自许,说朝廷如果委予边

任,定能麾兵败敌。而苏轼生活的北宋时代,边患不时发生,因此他在诗词中,时时抒发自

己渴望驰骋疆场的激情。《江城子•密州出猎》下篇“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以魏尚自比,直抒胸臆,表达希望杀敌报国的豪情。两首诗主题相同,

一以魏尚自比,一以西凉主簿谢艾自喻,都表达了对驰骋沙场的渴望,抒发了报效国家的情

感。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游・玉壶冰莹喜炉灰

欧阳修(宋代)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丛①一夜,六花②开尽,不待剪刀③催。

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久

注:①春丛:春季丛生的草木。②六花:雪花,因其结晶为六瓣,所以叫六花。③剪刀:

喻春风。④章街:章台街,汉代都城长安街名,街旁多植柳树。

8.首句“玉壶冰莹兽炉灰"有什么作用?

9.赏析“絮乱风轻,拂鞍沾袖”的妙处。

【答案】8.首句,写玉壶上结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冰,通过室内景表现天气之寒冷,为下文

咏雪作铺垫。9.运用比喻手法,将雪花比作柳絮,飘扬着的雪花似迎风飞舞的柳絮,

有的拂过行人的马鞍,有的飘落在他的衣袖上。将雪花轻盈的形态以及似乎不舍归人离去的

情态写得生动形象,颇有情趣。

【解析】8.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和作用。

首句“玉壶冰莹兽炉灰”意思是室内的玉壶上结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冰,取暖香炉内的香也烧成

了灰烬。此句从闺中人的视角咏雪,通过室内之“玉壶冰莹〃侧面表现天气之寒冷,同时,也

为下文咏雪作铺垫。

9.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絮乱风轻,拂鞍沾袖“一句意思是:飘扬着的雪花似迎风飞舞的柳絮,布的拂过行人的马鞍,

第10页共12页

有的飘落在他的衣袖上。此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雪花比作飘飞的柳絮,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同时,“拂鞍沾袖〃生动形象地赋予雪花人的情感,雪花拂过马鞍,沾

着衣袖,似乎不愿归人离去,把雪花写得颇有意趣。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朝中措

李之仪

腊穷天陆傍危栏,密雪舞初残。表里江山如画,分明不似人间。

功名何在,文章漫与,空叹流年。独恨归来已晚,半生孤负渔竿。

1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上阕所描写的情景,并分析这样描写有何作用?

11.下阕词人慨然生"叹”,试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想要借比叹息表达怎样的情感?

【答案】10.上阕写词人在冬口下雪E际,侨栏眺如远方,只见雪花簌簌落下,姿态优美,

像在舞蹈一般。在大雪的对托下,江山更显美好,竟然如仙境一般。上阕写景,为下阕的抒

情做铺垫。

1L词人想借此叹息表达对自己年少时一心追求功名却功名未就的遗憾和慨叹,以及对如今

淡泊闲适的隐居生活的满足。

【详解•】10.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与词句作用分析。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冬口卜.雪之际的景色,词人李之仪站在危栏旁边,眺望着天空,只见密

密的雪花在舞动,远处山水如画,表里江山分明,这一切都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超凡脱

俗的境地,与尘世毫不相干。

描写上述景色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