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描绘音乐的诗歌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描绘音乐的诗歌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描绘音乐的诗歌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描绘音乐的诗歌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描绘音乐的诗歌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描绘音乐的诗歌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

张先①

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空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

袂,撷香拾翠柏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

彩绦朱索②新整。宿统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③,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

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

【注】①张先,北宋婉约派代表人物。②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泛指美人身上

的衣饰。③双槽,指双琵琶,槽是琵琶等乐器上弦的格子。

I.下列对这首词上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前三句是坏境描写,作者通过仰观、俯视,多角度地描绘了一幅江上美景。

B.“天青垂水”句,一个“垂”字将天空、水面连接起来,水天一色,炼字精当。

C.“柳径”二句写岸边柳荫小路空无一人,只有柳絮飘舞,写景率直,却有妙趣。

D.“汀洲”五句转向人物描写,船夫们竞相采香草、拾翠羽,踩水而行,泊船洲边。

2.白居易的《琵琶行》以高超的技巧手法摹写音乐,这首词在写法上受白居易《琵琶行》

的影响甚大。本词下阕是如何描写音乐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而,然

非听琴,乃听色苞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至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

词,稍加隐括①,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②,弹指汨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

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风,独不鸣。路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

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①隐括:将其他诗文剪裁改写为词的形式。②尔汝来去:对话时你来我去,是关系亲

密的表现。③寻:长度单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昵昵”两句,描写了天将亮时青年男女在夜灯下亲昵地私语的场景。

B.“忽变”三句,写琵者曲调变为高昂,展现了乐音迅疾雄浑的气势。

C.“跻攀、丁步千险”两句,夸张地写出了曲调由艰涩上升到陡然下降的起落变化。

D.本词展现了弹者高超的技艺和听者欣赏的境界,表现出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

4.为了将无形的音乐表现得更加真切可感,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用了很多相

似的手法,请从中任选两种手法,结合两篇作品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明月”二字,不仅点出题目中的“夜”字,还交代了演奏音乐的环境,朦胧月色与

悠扬乐声相映成趣。

B.“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了“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哲歇”两句,引导读者品味奇

妙的无声之美。

C.“紫袖红弦”写出了弹筝人的美好;“自弹自感”连用两个“自”字,写出了女子全身心倾

注于音乐、自娱自乐的情态.

D.“别有深情一万重”写筝声传达出了弹筝女的丰富情感,效果感人,含蓄蕴藉,给人无

限遐想。

6.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试分析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

手法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听筝

汤式

酒乍醒,月初明,谁家小楼调玉筝,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一字字诉衷情。恰流莺花底

叮咛,又孤鸿云外悲鸣,湎碎金砌①雨,敲碎玉壶冰。,斤,尽是断肠声!

【注】①金砌,装饰华美的台阶。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笔二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为聆听筝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时空环境,

B.“指拨轻清,音律和平”从演奏者使用的乐器角度,表达了对筝曲的赞美:筝曲的音律

十分和谐,演奏者的指法也清纯雅正。

C.“恰流莺”四句以莺语、鸿鸣、滴雨、敲冰等丰富悦耳的音响,声情并茂地展示筝曲之

美,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D.作者以“听,尽是断肠声”结束全曲,既承前文"诉衷情'’的情思,又与上句“敲碎玉壶

冰”相照应。

8.本诗与《琵琶行》同是描写音乐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在描写音乐的技巧上有何相同之

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听段处士弹琴

方千①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一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②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敬时。

唯有此时心更铮,声声可作后人师。

【注】①方干(836-888),唐朝诗人。②“顾兔”亦作顾宽,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月中阴精

积成兔形,后因以为月的别名。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是“听段处士弹琴”,但全诗并没有把大量的笔墨花在摹写琴声的高妙上,却

令人读来更觉意韵绵长,难以释怀。

B.诗的首联,诗人介绍演奏者,上句的“七条丝”代指琴,下句的“十指''代指"演奏者''段

处士。

C.诗的颔联,上句“泉迸幽音离石底''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所突出

的音乐特点完全相同。

D.诗的尾联,诗人先点明听完音乐之后的感受,然后再用议论的方式评价乐声,给予

段处士高度评价。

10.本诗与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的内容都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

二者在描写音乐方面有哪些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蜀僧潘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绫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咒不觉碧山藤,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蜀僧弹琴,首联说明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简短的十个字,把

弹琴者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三、四两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琴者与听琴者的友情。“挥手”是

抚琴的动作,描写出了蜀僧抚琴姿态的潇洒。

C.颈联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李白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

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方感,率直直白,亳不艰涩。

D.尾联两句写音乐结束后,作者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

色,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12.音乐是一种难以言传H勺艺术,但许多大诗人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描绘过音乐,像同学们熟

悉的白居易的《琵琶行》,这首诗李白又是如何描绘琴声之美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听新师①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V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②听丝旻。

自闻颖师弹,起坐③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巴无以冰炭鹿我肠!

【注】①颖师:当时一位善于弹琴的和尚。②未省(xing):不懂得。③起坐:忽起忽坐,

激动不已的样子。④诚能:指确实的才能的人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女、语、尔、汝”的发音都是收拢口型,读起来有些绕口,恰恰表现出

儿女缠绵纠结的情态C

B.三四两句改为押ang韵,声音响亮的“昂”“场”两字,表现出琴声由缠绵婉转变奏为

昂扬激越。

C.“浮云”两句形容音乐虚浮无力。“喧啾”句形容音乐热闹嘈杂,“忽见”三句写出凤凰

极力攀登却难免失败的悲伤。

D.诗的前十句描写琴声,后八句描写作者听琴的感受。五七言交错运用,与琴声的疾

徐断续相协调。

14.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描写音乐的手法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听郑五惜弹琴■

孟浩然

沅籍①推名饮,清风满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最。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鄂渚听社别驾弹胡琴②

刘长卿

文姬③留此曲④,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注】①阮籍:三国魏人,“竹林七贤''之一。②本诗写丁安史之乱后,当时刘长卿只身离开

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留后C鄂渚在今湖北鄂州。③文姬:蔡琰,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

曾滞留胡地12年。④此曲: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诗首联将郑憎比作阮籍,并点明环境,刘诗开篇即点明此曲为蔡文姬所作。

B.孟诗中的“下”“拂拭”两个词,表现r郑惜弹奏时的娴熟动作和潇洒姿态。

C.盂诗颈联写了弹琴者和听琴者的沉醉、陶醉之态,刘诗颈联实写了眼前之景。

D.刘诗融音乐和历史于一体,既是描写音乐的佳作,同时乂兼具咏史诗的特点。

16.听完音乐后,两位诗人分别产生了哪些感慨。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楚州韦中丞箜段

[唐]张祜

千重钩锁撼金铃,万颗真珠泻玉瓶。

恰值满堂人欲醉,甲光①才触一时醒。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②吹笛

[宋]黄庭坚

薪竹③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注]①甲光,银甲光芒。银甲,银制指甲,亦名义甲,弹弦乐器时套于指上者。②昭

华,骑马王选(字晋卿)家的侍女。③薪竹,湖北薪春县特产,用以制作竹笛箫管,音质清

幽明澈。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以描摹乐器开篇,写箜篌弦丝钩锁连结,与《李凭箜篌引》的开篇异曲同工。

B.黄诗前两句用语颇为新奇,将听笛时的体验与对乐器和演奏者的想象融为•体。

C.黄诗末两句写希望笛声能化作清凉的风洗去闷热,暗示了笛声营造的清凉氛围.

D.张诗将音乐写出了金玉满堂之感,情韵丰腴,与《李凭箜篌引》的音乐风格一致。

18.请简要赏析《楚州韦中丞箜篌》描写音乐的手法。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①瑟,常闻帝亍灵。

冯夷②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云和:地名,出产乐器。②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很经典的应试诗,也是一首精彩的“音乐诗”,写的是“湘灵鼓瑟

B.常常听说湘水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诗人在诗歌开头两句就概括了题旨。

C.乐曲使得冯夷起舞,远游的人却不愿听。河神能理解湘灵的哀怨楚客却不行:。

D.曲终声寂未见女神,江烟消散露出青峰。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呼应开头。

20.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

1.D2.①运用比喻,“玉盘大小乱珠进”将节奏紧凑、精湛的琴声比作大小珍珠落入玉盘里

那样清脆的声音,化无形为有形,显得形象可感。②侧面衬托,”弹出今古幽思谁省'涯过写

"我'’作为听乐人的情绪反应和情思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从而强化表达效果。③环境烘托,

“江空月静”写乐曲休止时的效果,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留下了无穷的余

韵。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D.“船夫们”错误。“修巾薄袂”是妇女春日装束,”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是指游春女子束

着修长衣带,衫袖轻飘,竞相在芳洲上采香草、拾翠羽。所以,应把“船夫们”改为“美女们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玉盘大小乱珠迸''意思是琵芭的乐声嘈嘈切切,犹如大小珍珠落到玉盘的声音。此句由白居

易《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句化来,运用比喻,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并举,形象地表现

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高昂处如急风暴雨,低回处如儿女私语,令人耳不暇接。人物的感

情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婉转,皆随乐声起伏,曲曲传出。

“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建思谁省”是说风停夜静时,从屏障内忽然传出两位琵琶女奏响的乐

曲,饱含古往今来的失意文人和沦落天涯的歌女郁结的情思,有谁能够领悟?通过写“我”

作为听乐人的情绪反应和情思传达出音乐本身的魅力,这是侧面衬托。

结句''江空月静”是环境烘托,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如泣如诉的昭君怨曲,

把听众带进了哀愁的境界,相对无言,月夜格外的沉寂,留下了无穷的余韵,让人回味。

3.A4.①比喻。本词将乐声比作男女谈情的私语、勇士猛进的呼喊、飘荡的晚云飞絮、百

鸟和鸣、攀高步险和坠入深渊(举出一例即可)。《琵琶行》将琵琶声比作“私语”“急雨”“大

珠小珠落玉盘共间关莺语”“冰泉冷涩”“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和“裂总”比喻手法,变抽象为具

体(或:将乐声转化为易于感知的其他声响或形象),将音色特质和节奏起伏表现得真实可

感,产生了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②烘托。本词中“肠中冰炭”是写音乐一会儿让人感受到悲]京的寒意,一会儿又让人领略到欢

快的热情,让人产生强烈的感情波动;“无泪与君倾”是写音乐之动人,让人连连泣下,以至

最后再也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琵琶行》则有“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

心秋月白”“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都是通过听者的感受或环境的描写,侧面烘托出音乐的艺

术效果,令人沉浸在音乐世界里问味无穷。

③对比。本词所写的音乐忽而轻柔,忽而雄壮,忽而切近,忽而悠远,忽而高扬,忽而低沉。

《琵琶行》中,有“大弦”的骤急粗重和“小弦”的轻柔细密,有响关莺语”的流利宛转和“泉

流冰下”的冷涩悲咽这种手法,呈现出音色、节奏甚至情感上的巨大反差,突显了音乐表现

的丰富性和弹奏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描写了天将亮时青年男女在夜灯下亲昵地私语的场景”错误,此处并非实写私语场景,而

是将琵琶弹奏声比作私语(或从琵琶弹奏声中听出私语况味);另,“天将亮时'’的解说亦不

合语意,“微明”是指灯光微弱。

故选Ao

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比喻。本词中,“昵昵儿女语”“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沅,

飞絮搅青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等句都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如“忽变”三句,写曲

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战1•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语”“水

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等都是比喻,将乐声转化为易于感知的其他声响或形

象,将音色特质和节奏起伏表现得真实可感,产生了动人心弦的感染力。

烘托。本词中,“肠中冰炭”,写听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写出音响之撼人,

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无泪与君倾'‘写音乐之动人,由于连连泣下,再没

有泪水可以倾洒了。《琵琶行》中,如“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

萧瑟落寞之感,己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东船西昉悄

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江州

司马青衫湿”用作者汨湿衣衫烘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对比。本词中,上阕描写音乐从开始的轻柔旖旎,瞬间变为雄壮高扬,然后归于悠扬致远;

在下阕则对比音乐本身,是同时间内,繁音细响与清越之声之对比,二是不同时间内,

音乐之抑扬起伏的对比。《琵琶行》中,“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对比,“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写出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

象“莺语花底”,“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乂好象“泉流冰下”,呈现出音色、节奏

甚至情感上的巨大反差,突显了音乐表现的丰富性和弹奏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5.C6.①《琵琶行(并序〉》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既运用比喻手法从

正面对琵芭曲本身进行铺陈描写,也通过环境和听者的感受从侧面对琵琶乐曲进行烘托。②

《夜筝》则从侧面落笔,以“无声的片亥『来衬托乐曲的优美和人物的心情,引发读者对“自

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曲解文意,联系全诗看,次句连用两个“自”,是旁若无人的样子,应表现弹筝者全神倾注

于筝乐的神态,“自弹”,是信手弹来。选项说表现她“自娱自乐的情态“,“自娱自乐”是想办

法使自己快乐,和语境不合。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描写手法的能力。

《琵琶行》正面(直接)对乐声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运用连贯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

琶声的美妙。比如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

乍破,铁骑突出,声如裂帛,无不是新颖贴切的比喻。还通过听众的感受或表现侧面烘托音

乐的美妙。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周围的环境和听众的表现侧面烘杆

音乐的效果。

本诗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事”说这位女子在弹筝时突然停住了,古筝发出一声

呜咽之音,这顷刻的停顿中包含着说不尽的深意。从侧面落笔,衬托乐曲的优美和弹琴者心

中的忧愁暗恨。

7.B8.①比喻(以声写声)。本诗将乐声比作莺语、鸿鸣、滴雨、敲冰等,《琵琶行》将琵

琶声比作“私语”“急雨”等(举出一例即可).化抽象为具体,将音色特质和节奏起伏表现得

真实可感,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②侧面描写,本诗”一字字诉衷情”“听,尽是断

肠声“,通过写听者的感受来写筝声的美妙;《琵琶行》“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

言”“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举出一例即可),通过写听者的感受或环境描写,

侧面烘托出琵琶声的动人,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从演奏者使用的乐器隹度”错,应是从音乐演奏者的角度。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①比喻。木诗将乐声比作莺语、鸿鸣、滴雨、敲冰等,用物象比喻来形容筝曲之美:如黄莺

细语,像大雁悲鸣;如骤雨滴落台阶,冰块被敲碎。此种写法产生极度鲜明的音乐效果,听

觉的感受十分强烈。《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诗人住这

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将音色特质和节奏起伏表现得真实可感,产生了

动人心弦的艺术感染力。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沆喈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

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使比较

抽象的音乐形象•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

而又惊魂动魄。

②侧面描写。本诗“一字字诉衷情”“听,尽是断肠声“,通过写听者的感受来写筝声的美妙,

说所弹之情,全是无尽哀怨之情,将筝曲的思想内容具体化。诗人用“主人忘归客不发”“满

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描写作侧面烘托,

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通过写听者的感受或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出琵琶声的动

人。

9.CIO.①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或以声写声的手法写乐声。如方诗颔联“泉迸幽音离石底”

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的都用“泉水之声”,来写乐声,化抽象为形象,

写琴声之动人,有形神兼备之妙。

②两首诗都用到了衬托(或侧面描写)的手法,以环境描写和听众的反应来表现演奏者技艺

的高超。如方诗中“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写诗人沉浸在音乐中,不知月升窗

根,蝉止鸣唱。而白诗中“东船西防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人们听罢音乐也久久沉醉,

来表现琵琶女弹奏曲艺的高超。

【解析】9.本题考杳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所突出的音乐特点完全相同”分析错误,二者突出的音乐特点不同,前者使用了“幽音”,

突出清远的特点;后者使用了“幽咽”,突出低沉微弱的特点。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牛.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首先是都用/比喻或以声写声的手法来描写音乐。本诗颔联“泉迸幽吾离石底”是川清泉从石

底迸发出清远的声音描摹琴声,形象生动地描写琴声的悠远动人,写出了段处上弹琴技艺的

高超。“迸”“幽”表达精妙,“迸”突出力度,"幽”突出幽远。《琵琶行》中“幽咽泉流冰卜难”

是用在冰下流动滞涩不畅的泉水声来比喻描写琵琶乐曲,“幽咽''突出乐声凝滞不畅,“幽咽”

是遏塞不畅状,突出低沉微弱的特点。“冰下难”是说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

为冷涩。一个“难”字突出乐声缓慢。二者虽然表现的音乐特点不一样,但都是运用比喻修辞

手法,使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具次都用了衬托的手法。本诗颈联、、窗中领兔处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诗人沉浸在音乐中,

不觉间,一轮圆月已爬上了窗杈,窗外竹林中的蝉不知何时停止了鸣唱。作为听众,诗人为

音乐而沉醉,忘记了时间,当他回过神来时,天色已晚。在这一联中,诗人通过写自己作为

听众的感受,突出音乐的吸引力,从侧面衬托出段处士的演奏技艺的高超。而《琵琶行》中,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人们听罢音乐也久久沉醉,以及江月的景物描写等来

衬托出琵琶女弹奏曲艺的高超和曲音带来的凄凉之感。

其他手法,比如“通感”手法,可分析二者选择的喻体也可认为是视觉效果,取泉水在“石'’上

迸发之态或泉流冰下阻塞难通之态摹声,以形摹声,可视为通感。

II.B12.①比喻。”如听万壑松”,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比喻琴声,状写琴声之铿锵有力;“客

心洗流水”把乐声比喻成流水,状写琴声的清越。②侧面烘托。听琴时“客心洗流水”,这如

流水般清澈的琴声能洗涤人的尘心俗念,使人心旷神怡,以诗人听琴后的感受来表现琴声之

美。“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因听琴入迷而忘记了时间,不知天暗云重,以时间之快表

现琴声之美。③用典。“余响入霜钟“,“霜钟”二字点名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琴声终止以后,作者依

然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借此来表现琴声之美。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蜀僧弹琴”错。这首五律主要写的是听琴,听羽地一位和尚弹琴。

C.“率真直白”错。“客心洗流水”五个字运用典故,很含蓄,又很自然。

D.”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这里是说诗人沉浸在音乐声中,不知不觉

已经暮色降临,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并非心情惆怅沉重.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此诗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极力来描摹琴声的优美动人。

第一种,比喻手法。颔联中“如听万壑松”,用大自然的万壑松涛之音来比喻琴声,用大自然

宏伟的音响,来状写琴声的铿锵有力,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中“客心洗流水句,就

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把乐曲声比喻

成潺潺的流水,以此来状写琴声的清越、动听。

第二种,侧面烘托的手法。诗人为了表现琴声的优美,从听众欣赏的角度来写,进行侧面烘

托,如听琴时诗人写到“客心洗流水”,意思是说这如流水般清澈的琴声能洗涤人的尘心俗念,

使人心旷神怡,以诗人听琴后的具体感受来表现琴声之优美。再如尾联写到“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因听琴入太过投入而忘记了时间,不知天暗云重,已经到了薄暮时分,以听

者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来表现琴声对人的吸引力之大和旋律的美妙。

笫三种,用典的手法。“余响入霜钟",“霜钟”二字点名时令,与尾联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琴声停止以后,余音袅袅,久久不绝,和秋季傍晚时分寺庙的钟声汇聚融合在一起,余韵更

加悠长,更加动人心神。以致在琴声终止以后,作者依然沉浸在美妙的艺术旋律之中,不知

不觉天色已晚,借此来表现其旋律的优美动人。

13.C14.相同点:①都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琴声的各种美妙变化;②都使用了比喻

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音乐表现得具体可感;③都用听者的感受,侧面烘托弹奏者的高超琴艺。

不同点:①在使用侧面烘吒手法时,韩诗写的听者感受更多、更直接、更集中;②白诗写听

者感受时更含蓄,如“悄无言”“青衫湿”,且散见于全文。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浮云,两句形容音乐虚浮无力”理解错误,这两句的句意是: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

丽,沅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楣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

逗人情思。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可见,“浮云”两句

形容琴声所展示的意境高远阔大,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

故选Co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描写手法的能力。

相同点: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

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II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

文强。”前十句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了琴声的各种美妙变化;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

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

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

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用正面描写的手法,

表现了琵琶声的各种美妙变化。

韩愈的《听颍师弹琴》“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上赴敌场。浮了柳絮无

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抽象的音乐表现得具体可感。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

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

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将抽象的

音乐表现得具体可感。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的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烘托弹奏者的高超琴艺。白居易的《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满座重

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用听者的感受,从侧面烘托琵越声的优美动

听,烘托弹奏者的高超琴艺。

不同点:韩诗的侧面烘托手法集中在诗的后八句,在使用恻面烘托手法时,“起坐”“推手避

止之”“泪滂滂”等写的听者感受更多、更直接、更集中;而白诗写听者感受时用“悄无言”“唯

见”“青衫湿”等更含蓄,并且“悄无言”“青衫湿”,描写散见于全文。

15.06.①孟诗中诗人沉醉在美妙的琴声中,让他感受到了山水意趣,引发了他寄情山水

的夙愿,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之情。②刘诗中的琴声让作者想到自身客居他乡的处境,引发

了作者内心的漂泊之苦和羁旅之悲;联想至「边草动”“陇云深战马出塞”“风声低吟”的场景,

引发了作者对国事的担忧,

【解析】15.本题考杏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刘诗颈联实写了眼前之景”错误,此处是虚写,“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意思是"我沉

醉于音乐中,眼前似有边境上的衰草随风飘动,天空中乌云弥漫”,是作者由所听胡曲而产

生的想象。

故选Co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诗人听完音乐后的所思所感,根据这些内容分析他们的感慨”

先看孟诗。

由颈联“一杯弹一曲”可知,此处开始弹曲,所以诗人的感受应在下面儿。由“不觉夕阳沉''可

知,诗人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由“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可知,

郑情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孟浩然志在山水,郑惜他琴音

也志在山水,二人志趣相投。诗人表示自己喜欢山水,不愿仕进,并借用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说郑情与自己思想志趣相投,以“氽意在山水“表达自己渴望归隐之情。

再看刘诗。

诗歌开篇即以“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点明所听之曲为蔡文姬所作,所以下面儿联都是听

琴的感受。颔联“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由蔡文姬因国家战乱而漂泊异乡想到自己“只身

离开京城,就任鄂岳转运田后“,同样是客居他乡,二人境遇相似,引发漂泊孤寂之感;颈

联”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以及尾联“萧萧出塞吟”是说音乐声中诗人似乎看到了边境上衰

草随风摇动,天空乌云弥漫,远方战马出塞,风声低吟,结合注释“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可知,诗人由所听音乐而想至IJ的“边草动”“陇云深”“战马出塞”“风声低吟”这些场景画面体现

出的是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17.DI8.①前二句以比喻、拟声(以声摹声)的手法,正面描写箜篌之声如金铃摇动,如

珍珠落玉瓶,清脆圆润美妙动人。(把第二句解说为“通感”手法,且分析合理亦可)②后两

句从听众感受来侧面写音乐:弹奏着的银甲一触碰琴弦,满堂将醉未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