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突破之文言实词复习 导学案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突破之文言实词复习 导学案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突破之文言实词复习 导学案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突破之文言实词复习 导学案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突破之文言实词复习 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突破之文言实词复习导

学案

2024文言文突破之文言实词

第一课时

课题:文言文实词一

学习目标:

通过理解、训练,牢固掌握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

今异义、词类活用的现象及用法,并形成自己的技能。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案

一、考点解读

(一)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信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

语境中的意义。

(二)考点剖析

常见文言实词c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

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试说明》

中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

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探究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

2.糅以为轮。(_)

3.约纵离衡。“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合从缔交,相

与为一。(_)

4.始皇既没。(_)

5.而倔起阡陌之中。(_)

6.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

7.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一一尊君在不(_)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一词多义)。

1.举①举所佩玉块以示者三(_)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

③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_)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_)

⑤杀人如不能举(_)

⑥言举斯心加诸彼乎(_)

⑦大举,笼归,举家庆贺(_)

2.方百里而可以王(_)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_)

三、找出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1.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_)

2.去来江口守空船(_)

3.孰与君少长(_)

4.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_)

5.死生,昼夜事也(_)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_)

7.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_)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_)

3.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_)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_)《滕王阁序》

2.川泽纤其骇瞩(_)《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_)

《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_)《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_)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_)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_)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

_)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_)

意动用法

(四)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_)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_)。

3.孔子师郑子、甚弘、师襄、老聃。(_)

(五)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_)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_)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阿房宫赋》

4.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_)。

为动用法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_)

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_)

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_)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_)

2.或师焉《劝学》(_)

3.族秦者秦也(_)《阿房宫赋》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自币》(_)

5.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白币》(_)

6.则耻师焉。《师说》(_)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_)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_)

(八).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_)《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_)《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劝学》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是项伯复夜云。(_)《鸿门宴》

6日夜望将军至(_)《鸿门宴》

7.辇来于秦(_)《阿房宫赋》

8.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_)

(九).形容词作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

2.火尚足以明也。《游褒禅山记》(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尊》

(,)

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_)

5.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_)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_)

(十).形容词作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

(,)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_)

3.志不在小《鸿门宴》(_)

4o圣益圣,愚益愚。《师说》(_)

5.披坚执锐。《陈涉世家》(_)

五、翻译下文小故事。

__________蛇衔草

昔有田父耕地,值见创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

创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

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翻译:

训练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C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

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

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

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

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

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摭,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

叙哀,为世所重。

(一)、翻译重点字词

①徙()—②讽()③听()

④宫臣()⑤道左()⑥流涟()

⑦收()⑧所以(—)⑨故臣()⑩路次

()顾()重辟()彰()诔

()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徒太子,以为恶故耳。

2、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从欧阳德学。登嘉靖五年进士,

授行人。历刑部郎中。锦衣卫送盗十三人,遂惟抵一人罪,余皆辨释。

东宫建,赦天下。遂请列“大礼"大狱诸臣于赦令中,尚书聂贤恨不

敢,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

焉。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屡迁

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进山东右布政使。江洋多盗,遂迁右佥

都御史提督操江。军政明,盗不敢发。俺答犯京师,召遂督苏州军饷。

未谢恩,请关防符验用新衔。帝怒,削其藉。

(一)、翻译重点字词

①抵()②辨()③狱()④报罢

()⑤嘉()⑥忤()⑦因()⑧

关防()符验()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

2、江洋多盗,遂迁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军政明,盗不敢发。

2024文言文突破之文言实词

第二课时

课题:高考文言文实词二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已有的文言知识,理解文言实词的八种推断法

2.经过本专题的学习,能熟练运用“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

二”课内迁移法”这几种常用的推断法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2、学会知识

迁移

二、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案

一、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识记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的8种基本方

法(结合《新课标》P67)

(一)语境推断法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

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

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

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例1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祭十二郎文》

“犹”多数同学把它解为“还二句意为“你当时还小,一定不

再记得了“乍一看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在语境中就错了,因为作者

与“十二郎”虽为叔侄,但年龄相差无几,不会这样说话,因此解为

“更”才更合理.

例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羽之死》

【分析】绐:这个词不常见,但根据上下文,项羽迷了路,向田

父问路,听了田父的话后陷于大泽中,被汉军追上,因文定义,“绐”

的意思肯定为“欺骗二

(二)结构分析法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常出现对称语句,这些句子结构整齐严谨,相互映衬,相同

位置处的词语含义常常呈相同、相对或相反的关系,词性则常常是相

同的,这一特点可以帮我们由已知推出未知。

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蹉”与“小”相同,“蹉步”半步,可翻译为“一小步二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阿房宫赋》

“族”字义同“灭二动词,消灭、打败。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

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

相反相对。如:

例1正襟危坐《赤壁赋》危,与“正”同义一一端正

例2寤寐求之《关关雎鸠》寐,睡觉寤,与“寤”相

反一一醒来

(三)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布规律的,词在句中所知的语法

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一般结构:主语+状语+谓语+

定语+宾语而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例如: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水”受助动词“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位置,便可推断它是

动词“游泳”之意,

例2据毅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在此,“固”充当“据”的宾语,作名词:险固的地方

(四)课内迁移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

例1.使老弱女子乘城。“乘”的意思可联想到“乘彼境垣,以望

复关。”《氓》来推测,译为:“登上”。

例2.岁凶,汝旁县多盗。

析:《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的“凶”为“庄

稼收成不好,饥荒”可知其意.

(五)成语联总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

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假(狐假虎威)借助

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厌(贪得无厌)满

(六)音形替代法(通假字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

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

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例如: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鸿门宴》(通“背",背叛)

2.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通“现”,出现)

3.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通“邀”,邀请)

(七)邻字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戌的,

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

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

同义复用。

例如: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其中,“消”和“长”是邻近的且意义相反的一对词,由“消”可

推知“长”为“增长”之意。另外,本句中的“盈”与“虚”也是一对

相邻的且语意相反的词语,由“虚”可推知“盈”为“充盈、圆满”

之意。

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希”和“冀"是

邻近的且意义相近的一对词,希,希望;冀也是希望、期望。

(A)字形分析法(据形索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

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形旁相同字义有相近之处。

1、从(刀)、弓、戈、斤(斧)”者与—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才、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3、从“t(言)、](走)、彳(行)”者与人的行有关

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

心一一关于心理(恨、志)

示——和神祉、祭祀有关(祖)

衣一一与衣服有关(袖、襟)

米一一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嵇、耕耘。

)——与水利有关的: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

堤、

禾一五谷歹一死亡皿一器具求一毛皮

i—丝织品目眼贝一金钱隹(zhui)-鸟

支(pu)一敲打月肉页------首

例1.丰则贱汆(d1),歉则贵累(tiao)集

解析:汆“、“枭”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

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例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解析: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之意,翻译为“用

酒食款待人,犒劳,

探究案

运用8种推断法推断以下实词的含义,领悟推断法的规律和运用

技巧。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

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J()

A汉武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这是一个狡黠的孩子,必将有所成

就。”

B汉武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

腕O

2.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

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

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

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J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

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

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下列对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甘:愿意

B.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谢:道歉

C.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守:等候

D.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质:对质

(二)运用结构分析法推断画线实词: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登峰造极(造:—);

文过饰非(文:—);比肩接踵(比:—);

党同伐异(党:—);夙兴夜寐(夙:—)

(三)运用语法分析法推断以下画线实词的含义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修饰名词

“境二是一词,含义—O

(2)佛印绝类弥勒:“绝”修饰的是动词“类”,在句子中充当

成分,含义0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后带宾语“江河”,

是—词,含义O

(4).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含义___________

(5)自放驴,取樵炊爨:“取”是动词,接后面词,含义

(四)运用课内迁移法推断以下画线实词

1、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

2、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

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久然后出。适:(—)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

(五)运用成语联想法推断以下画线词语的含义

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联想到与

“贷”有关成语,“贷”含义.贷:

2.善才绳之。联想到与“绳”有关成语,“绳”

含义

.3.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全国卷I)

有关成语,“挠”含义

(六)运用音形替代法推断以下实词含义

1.昏礼宜昏()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运用邻字推断法推断下列画线实词意义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冲:

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3远来疲敝:

(八)运用字形分析法推断画线实词含义

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2.抚军亦厚奏成名。()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4.刑天舞干戚(—)

5.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触(—)

6.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_)7.径造庐访成()

训练案

综合练习:

1、写出下列文段中加点字的意思。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

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

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在军常轻裘缓

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

夜出,军司徐胤执桀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

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

此后稀出矣。志:o去:O

患:O竟:o被:

o畋渔:o废政:

0夜:o当:O

谢:0稀:O

2.阅读下面文言文,并完成(1)-(8)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日:“即以战

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月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

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

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

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

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

以尽齐之宝J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

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

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

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

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

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汆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苹

[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

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2024

文言文突破之文言实词

第一课时

课题:文言文实词一

学习目标:

通过理解、训练,牢固掌握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古

今异义、词类活用的现象及用法,并形成自己的技能。

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案

一、考点解读

(一)考点要求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

语境中的意义。

(二)考点剖析

常见文言实词c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

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试说明》

中所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传

世名篇中经常出现的实词。

探究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托付。动词。

2.糅以为轮。(鞅,通“煤二使一一弯曲)

3.约纵离衡。“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合从缔交,相

与为一。(从,通“纵二合纵,联合抗秦。“衡”通"横”)

4.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5.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6.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那,通“哪。

7.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一一尊君在不(不,通"否”)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一词多义)。

1.举①举所佩玉块以示者三()举起、抬起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_)举行、施行

③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推荐、选拔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_)攻克、占领

⑤杀人如不能举(_)完、尽

⑥言举斯心加诸彼乎(_)拿

⑦大举,笼归,举家庆贺(_)全、合

2.方百里而可以王(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

3.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义:刚直侠义之士;今义:为正义牺

牲的人。)

三、找出句子中的偏义并解释。

1.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2.去来江口守空船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3.孰与君少长偏义在长,少是k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4.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5.死生,昼夜事也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7.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四、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使动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便动用法。使……称王。

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3.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二)动词活用为使动

L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

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2.川泽纤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

“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

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

(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

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

使……受辱。

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

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意动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

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乂……为伴侣;友,以……

为朋友。

3.孔子师郑子、装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

(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

丽。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

4.渔人甚异之c《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

为动用法

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

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

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

四.名词活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

房宫赋》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自币》军,驻扎。

5.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自币》盟,结盟。

6.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

8.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

五.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

《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

《劝学》

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是项伯复夜去。(夜,充当状语,当晚)

《鸿门宴》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充当状语,每日、每夜)《鸿门

宴》

7.辇来于秦(“辇”作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

8.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

六.形容词作动词

1.李氏子蟠,2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

喜欢。

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

尊敬;幼,爱护。

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

《鸿门宴》

5.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亲近。

6.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用作动词:走到头)

七.形容词作名词

L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

乏困,缺少的东西,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

3.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词:小的方向)《鸿门宴》

4O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

5.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

五、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蛇衔草

原文:昔有田父耕地,值见创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

经日创蛇走。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

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

也。

翻译:

从前有一位农民在耕地,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有一条

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C农

民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疮,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

名字,就用“蛇衔草”当草名了。《抱朴子》说:“蛇衔能把已经断了

的手指接起来,接得和原先一样。”说的就是这回事。

训练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转太子洗马C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

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

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

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

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

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掳,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

叙哀,为世所重。

(一)、翻译重点字词

①徙,迁徙②讽,暗示③听,听任④宫臣,太子

属官⑤道左,路旁⑥流涟,哭泣流泪的样子⑦收,逮

捕⑧所以,的原因⑨故臣,原来的属臣⑩路次,

路边顾,顾及重辟,死罪彰,彰显诔,悼文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

2、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

【译文】

他改任太子洗马。在东宫多年,很受太子亲近礼遇。等到太子被

废除,迁徙到许昌,贾皇后暗示有关官员不要听任太子的属官追去送

别。江统和太子的属官冒着禁令到伊水,在路旁拜别,悲泣不已c都

官从事(司隶校尉的高级佐官)把江统等人都抓获交付到河南和洛阳

的监狱。交付到河南郡的,河南官员乐广把抓获的官员都遣散了,拘

系在洛阳的官员还没有获释。都官从事孙琰劝说贾谧说:“废除并迁

徙太子的原因,是认为他作恶的缘故罢了。东宫原来的属臣冒着罪名

拜别,在路上哭泣,不顾重罪,反而更彰显太子的美德,不如放了他

们J贾谧告诉洛阳县令曹掳,因此被抓获的官员都免除牢狱之灾。

等到太子去世,改葬的时候,江统作诔文悼念,叙述悲哀之情,被世

人敬重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弱冠,从欧阳德学。登嘉靖五年进士,

授行人。历刑部郎中。锦衣卫送盗十三人,遂惟抵一人罪,余皆辨释。

东宫建,赦天下。遂请列“大礼”大狱诸臣于赦令中,尚书聂贤惧不

敢,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

焉。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屡迁

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进山东右布政使。江洋多盗,遂迁右佥

都御史提督操江。军政明,盗不敢发。俺答犯京师,召遂督苏州军饷。

未谢恩,请关防符验用新衔。帝怒,削其籍。

(一)、翻译重点字词

①抵,判处②辨,分辨③狱,案件④报罢,言事不

予采纳⑤嘉,赞美⑥忤,触犯⑦因,通过⑧关防,

边防符验,应验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

2、江洋多盗,遂迁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军政明,盗不敢发。

【译文】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二十岁那年,跟从欧阳德学习。考中嘉

靖五年(1526)进士,被授予行人的官职。历任刑部郎中。锦衣卫送十

三个强盗来治罪,李遂只用一人抵罪,其他的都被他分辨事实后释放。

确立太子时,大赦天下。李遂请求将“大礼”这件大案的各位大臣都

列在赦令中,尚书聂贤恐惧不敢,李遂于是和同官一起向都御史王廷

相请示,王廷相听凭他们这样做。事情虽然宣告结束(没有成功),

但议论此事的人们都赞美他。不久李遂被调到礼部,冲撞了尚书夏言。

夏言就借一件事弹劾他因而遭下诏狱,被贬任为湖州同知。李遂又逐

渐被升职为广东按察使,在位期间释放囚徒八百多人。李遂升任山东

右布政使。当时江洋多盗贼,李遂被调任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他军

政严明,盗贼都不敢生事。俺答侵犯京师,朝廷征召李遂督苏州军饷。

他没有向皇上谢恩,就请求关防验符使用新的官衔。惹得皇帝恼怒了,

削去了他的官

2024文言文突破之文言实词

第二课时

课题:高考文言文实词二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已有的文言知识,理解文言实词的八种推断法

2.经过本专题的学习,能熟练运用“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

“课内迁移法”这几种常用的推断法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2、学会知识

迁移

二、课时安排:2课时

预习案

一、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识记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的8种基本方

法(结合《新课标》P67)

(一)语境推断法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

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

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

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例1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祭十二郎文》

“犹”多数同学把它解为“还”,句意为“你当时还小,一定不再

记得了"乍一看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在语境中就错了,因为作者与

“十二郎”虽为叔侄,但年龄相差无几,不会这样说话,因此解为“更

”才更合理.

例2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J左,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羽之死》

【分析】绐:这个词不常见,但根据上下文,项羽迷了路,向田

父问路,听了田父的话后陷于大泽中,被汉军追上,因文定义,“绐”

的意思肯定为“欺骗”。

(二)结构分析法

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常出现对称语句,这些句子结构整齐严谨,相互映衬,相同

位置处的词语含义常常呈相同、相对或相反的关系,词性则常常是相

同的,这一特点可以帮我们由已知推出未知。

不积肚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蹉”与“小”相同,“蹉步”半步,可翻译为“一小步”。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阿房宫赋》

“族”字义同“灭”,动词,消灭、打败。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

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

相反相对。如:

例1正襟危坐《赤壁赋》危,与“正”同义一一端正

例2寤寐求之《关关雎鸠》寐,睡觉寤,与“寤”

相反----醒来

(三)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其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

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一般结构:主语+状语+谓语+

定语+宾语而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

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例如:

例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水”受助动话“能”的修饰,并处在谓语位置,便可推断它是

动词“游泳”之意。

例2据骰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过秦论》

在此,“固”充当“据”的宾语,作名词:险固的地方

(四)课内迁移法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

例1.使老弱女子乘城。“乘”的意思可联想到“乘彼嫡垣,以望

复关。”《氓,》来推测,译为:“登上二

例2.岁凶,汝旁县多盗。

析:《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的“凶”为“庄

稼收成不好,饥荒”可知其意.

(五)成语联想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

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假(狐假虎威)借助

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厌(贪得无厌)满

(六)音形替代法(通假字法)

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

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

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

例如: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鸿门宴》(通“背”,背叛)

2.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通“现”,出现)

3.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通“邀”,邀请)

(七)邻字推断法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戌的,

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

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

同义复用。

例如: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其中,“消”和“长”是邻近的且意义相反的一对词,由“消”可

推知“长”为“增长”之意。另外,本句中的“盈”与“虚”也是一对

相邻的且语意相反的词语,由“虚”可推知“盈”为“充盈、圆满”

之意。

2.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希''和"冀”是

邻近的且意义相近的一对词,希,希望;冀也是希望、期望。

(八)字形分析法(据形索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

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形旁相同字义有相近之处。

1、从“I」(刀)、弓、戈、斤(斧)”者与—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才、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3、从\(言)、I(走)、彳(行)”者与人的行有关

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

心一一关于心理(恨、志)

示——和神祉、祭祀有关(祖)

衣一一与衣服有关(袖、襟)

米一一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稿、耕耘。

>——与水利有关的: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

堤、

禾一五谷歹一死亡皿一器具求一毛皮

&—丝织品目---眼贝一金钱隹(zhuI)-鸟

支(pu)一敲打月肉页------首

例1.丰则贱汆(di),歉则贵果(tiao)汆M

解析:汆"、“臬”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

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

例2,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解析: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之意,翻译为“用酒

食款待人,犒劳工

探究案

运用8种推断法推断以下实词的含义,领悟推断法的规律和运用

技巧。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

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汉武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这是一个狡黠的孩子,必将有所成

就讪O”

B汉武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

就。”

【分析】B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

最佳解释是:聪明的孩子。

2.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乡里有盗

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

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日:“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

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J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

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返,

或望庐而还。其以德感人若此。

下列对语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甘:愿意

B.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谢:道歉

C.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守:等候

0.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质:对质

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联系本段中的“乞不使王彦方知也二“遗

布一端”以及“故以此激之”可知,“谢”字应解释为“感激、感谢”。

其余三个实词的意义既可使用代入验证法,也可使用语境分析法。

(二)运用结构分析法推断画线实词: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登峰造极(造:—);

文过饰非(文:—);比肩接踵(比:—);

党同伐异(党:—);夙兴夜寐(夙:—)

解释:“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造一登上,到达。文,义

同“饰”一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比,同“接”

一紧接着,紧挨着。党,与“伐”相反: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

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夙,与“夜”相反:早,本句指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三)运用语法分析法推断以下画线实词的含义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修饰名词

“境二是一词,含义—O

(2)佛印绝类弥勒:“绝”修饰的是动词“类”,在句子中充当

成分,含义O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后带宾语“江河”,

是一词,含义O

析:(1)是形容词,与世隔绝的;(2)是副词作状语,非常;

(3)是动词,渡过

(4).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含义___________

析: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多年说话时不谈荣誉,士大夫们更

因为这样而赞赏他C多:动词,赞美。

(5)自放驴,取樵炊爨:“取”是动词,接后面名词,含

义木柴O

(四)运用课内迁移法推断以下画线实词

1、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友好、与……交好)

联想:《鸿门宴》中带“善”的语句: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析: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友好、与....交好

2、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认为…..奇

异)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

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久然后出。适:

(往、到)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二

5.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

咐)

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五)运用成语联想法推断以下画线词语的含义

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联想到与

“贷”有关成语,“贷"含义.贷:解析严惩不

贷: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2.善才绳之。联想到与“绳”有关成语,“绳”

含义__________

.解析:准绳,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

量。绳之以法:根据法律制裁。

3.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全国卷I)

有关成语,“挠”含义

解析:不屈不挠挠:屈服。

(六)运用音形替代法推断以下实词含义

1.昏礼宜昏()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析:“昏”通"婚”,结婚;“生”通“性”本性,禀赋;“景”通“影”

像影子一样;

“案”通“按”,察看;

运用邻字推断法推断下列画线实词意义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冲:_______年

幼_______

2.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断遏”连用,从邻字判断,“遏”

即为“断二符合语境。

3远来疲敝:“疲敝”连用,“敝”即为“疲”,疲劳

(八)运用字形分析法推断画线实词含义

L宰臣上炙而发绕之°(形旁为“火”指火烤的东西,引申

为烤肉。)

2.抚军亦厚赞成名。(形旁为“贝”,赐予,给予。)

3.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形旁为“目”,;瞎。)

4.刑天舞干戚(形旁为“戈”,一种兵器(斧子))

5.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触(形旁为“舟”大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