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夜直诗(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夜直诗(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夜直诗(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夜直诗(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夜直诗(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夜直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禁直D

韩傕

星斗疏明禁漏②残,紫泥封③后独凭阑。

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④米。

天衬楼台笼范外,风吹歌管Y云端。

长卿只为长门赋⑤,未识君臣乐会难。

【注】①禁直:在宫廷官署中值班。②禁漏:宫中计时漏刻。③紫泥封:指拟写诏书。

④珠光贝阙:形容装饰豪华、富丽堂皇的宫殿。⑤长门赋:陈皇后失宠后请司马相如(字长

卿)作赋,感动了汉武帝,重又得到宠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小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渲染了宫中宁静的氛围,真切地写出诗人禁中夜值时的

所见所闻。

B.颔联寓情于景,写月下的露珠散发着清冷的光泽,月色笼罩的宫殿也是寒气逼人。

C.颈联以动衬静,虚实相生,用远处隐约传来的歌吹之声衬托诗人在宫中值班时的寂

寞与无聊。

D.尾联用典,通过当年司马相如作赋一事,感慨司马相如不懂君臣际会有多难,表达

对他的同情。

2.本诗第二句中的“独凭阑”,与南唐李煜的“独自莫凭栏”都写道“凭栏”,但他们所表达的

感触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夜直①

王安石

金炉杳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二栏杆。

直玉堂②作

洪咨夔

禁门深锁寂无哗,浓墨淋漓两相麻③。

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④月浸紫薇花。

【注】①夜直,“直”通“值”,值夜班。此时宋神宗已决定实行新法,因此召王安石

进京。②玉堂,翰林院的别称。③两相麻,在黄麻纸上为朝廷书写并任左右二丞相的诏书。

麻,一种专用的公文纸,即黄麻纸。④墀(chi)皇宫内的台阶。

3.下列对这两首宋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处处紧扣着深夜来写,却乂没有一句直接说到夜已如何,而只写夜深时的种种

景象。

B.“禁门深锁寂无哗”一句渲染了宫中肃静的氛围,同时也突出诗人在翰林院值班时翰林

院的庄重。

C.“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中的“恼”字用得好,突出春色恼人,诗人心情惆怅而难入眠。

D.两首诗都是写诗人晚上俏班时的所见所根,干诗的语言意蕴深沅,而洪诗语言今蓄

蕴藉。

4.两诗的尾句在情感内涵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中书寓直

白居易

缭绕宫墙围禁林,半开闾阖晓沉沉。

天晴更觉南山①近,月出方知西掖深。

病对词头⑦惭彩笔③,老看镜而愧华簪。

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鹿鹿心。

注:①南山: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词头:朝廷命词臣撰拟诏敕时的摘

由或提要。③彩笔: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晚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

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

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夜间在中书省值班,对自己的身世经历有所感悟,因而写作了这首诗。

B.颔联和颈联对仗很工整,押平声韵,音韵和谐,自然贴切,算得上是工对。

C.本诗语言质朴含蓄、言近旨远,这和白居易部分通俗易懂的诗歌有所不同。

D.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怠,本诗用了借代、比喻、用典、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

6.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直①

郑谷

朝直叨居省阁间,由来疏退校安闲。

落花夜静宫中漏,微雨春寒廊下班。

自扣玄门齐宠辱,从他荣路月机关。

孤峰未得深归去,名画偏求水墨山。

【注】①夜宿于朝值班。作者为晚唐诗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作者百■书政务之闲,朝育只是循规守矩,例行公事而已。

B.颔联以动衬静,落花声、漏声、雨声写出夜的静谧,诗人朝直长夜不眠。

C.颈联表示自己虽看淡宠辱,但实际上仍随波逐流,为仕途晋升而机关算尽。

D.诗歌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紧扣诗题,思路清晰,章法严谨。

8.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卜列小题。

禁林春直

宋.李肪

疏帘摇戋日辉辉,直阁深严主掩扉。

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

树头百嗽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

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厂禄自知非。

[注]李叨:宋太宗时两任宰相。直,同“值”,值班。直阁,大臣值班的场所。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诗前六句侧重写景,用笔细腻,写出直阁院内春景,表现馆阁宁静安闲的日常生

活。

B.首联从馆阁门帘晃动投射的春日写起,与宫殿的深幽威严、半开半闭形成鲜明的对

比。

C.颈联以工笔描绘两种景物,黄莺啼噬,燕子翩飞,既写安宁美好景色,又扣紧“春”

日。

D.尾联回扣题目指向,切合作者身份,以抒发感受作结,也透露出作者做官的微妙心

态。

10.前人评价本诗领联所写内容“气象广大”,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作者逢元夜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邈有改动。②帝王州:指都城长安。

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3元九即诗人元禁,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U.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

热闹场景。

B.“科病”交代了作者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作者对

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

眼。

D.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

茫江浸月

E.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

节日也是相同的。

1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2.①韩倨这首诗中的“独凭阑”,表面上是表现诗人代拟诏书后的闲暇,实见含有

他对自己在朝中如何处理好君臣关系的思考。②南唐李煜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他觉得“凭

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表达的是痛彻心扉的亡国之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对他的同情“错,尾联运用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的是对司马相如的讥讽,而不是“同

情:韩倨这首诗借用司马相如为陈皇后拟写《长门赋》的典故,是表达对君明臣贤、王朝

兴盛的美好愿望。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联系诗歌标题“中秋禁直”以及首联内容川知,诗人当时在宫廷官署中值班,拟与完诒书后便

凭栏休息,因此“独凭阑”表现了诗人代拟诏书后的闲暇。诗人凭栏休息,想到自己在宫中的

境遇,进而联想到为失宠的陈皇后作《长门赋》的司马用如,感慨“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

君臣际会难”,以司马相如之“未识”反衬自己之“识”,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朝中如何处理好

君臣关系的思考。

而南唐李煜的“独自莫凭栏”出自《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期间,抒发了

•个亡国之君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怀念之情。李煜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

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

3.C4.两句诗都抒写了诗人们因政治上得志而喜悦的心绪。王诗抒发的是得到宋神宗

赞同、将要实现抱负的愉悦心情;洪诗抒发的是诏令完成后去欣赏景物时的青云得忐、踌躇

四顾的心理。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突出春色恼人,诗人心情惆怅而难入眠”错误。“春色恼人眠不得”一句中的"恼''字反义正

用,突出春色掠人,诗人心情好而难以入眠。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意思是:夜晚的春色美得令人难以入睡,只见花影随

着月亮的移动,悄悄地爬上了栏杆。“春色恼人眼不得“写作者在户外面对美好的春色,激动

不已。这里“春色”既是实有美妙的景色,更是指历史上难得的君臣际遇,确实是难得的“春

色”;这里的“恼人”是撩人,由于时值新春,再加上恰逢神宗即位他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

故无数往事、感慨事、紧要事涌上心头,所以才会兴奋的“眠不得”。

“唱彻五更天未晓,一墀月浸紫薇花”,正在诗人为完成杰作而心满意足时,窗外传来宫中卫

士高声报道已经五更的声音。他倾听着声音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然后,伸了伸疲乏的腰

肢,踱出门外呼吸那清新的空气。只见月光如水,浸渍看满阶婆姿的紫薇花影。卫士报晓的

唱声,仰乎雷声,把作者从重权在握的陶醉感中震醒,转入了另一种精神状态,思索自己的

荣耀从何而来。月光与紫薇花构成一组有深层含义的意象。这句暗中用唐时紫薇省的典故,

所以,紫薇花成了他本人的化身,而那君临天下的明月,恰恰是皇帝的象征。用一“浸”字将

两者沟通,不仅点出自己的一切全承皇恩而有,而且暗示了自己与皇上已溶为一体,难解难

分,名符其实的是阜上的代言人。从而与诗的前两句相耳呼应,将他那种青云得志,跳躇四

顾的心理含蓄婉转地表现出来.

故两句诗都抒写了诗人们因政治上得志而喜悦的心绪。三诗抒发的是得到宋神宗赞同、将要

实现抱负的愉悦心情:洪诗抒发的是诏令完成后去欣赏景物时的青云得志、踌躇四顾的心理。

5.D6.(1)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晓沉沉”“西掖深小愧华簪”等词,都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诗人对当前官场生活的厌倦。(2)身居高位,但于国无益的愧疚感。“愧”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诗人身居高位,内心愧疚的情感"(3)年老多病的感伤.“病”“老”二字写出了诗人的这种伤感

之情。(4)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南山”一词,运用典故,表达了对简单自在生活的向往,

“土木形骸麋鹿心”,更是点出了自己渴望保持本真,像麋鹿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鉴赏能力。

D.“本诗用了借代、比喻、用典、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分析错误,这首诗没有用拟人的修辞

手法。“华簪”本意是指华贸的簪子,借指显耍的官职。"南山''和“彩笔”化用典故,“,木形

骸”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里在中书省值班时对自己身世经历

的感悟。“缭绕宫墙围禁林,半开阊阖晓沉沉”,从“围禁林”“晓沉沉''中可见诗人不喜这高大

宫墙围着的皇宫,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天哨更觉南山近,月出方知西掖深”,表

达了诗人对深深宫廷生活的不满,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病对词头惭彩笔,老看镜

面愧华簪“,诗人''惭”的是身体多病而文思枯竭;“愧”的是身居高位,人已年老,于国无益,

无所建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愧疚之情。”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点出了自己

渴望保持本真,像麋鹿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

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

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

象一意境一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

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r特别是对•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

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

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i大的思想情

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

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

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C8.第一问:还没有找到能够使自己栖身的归隐之所,只能在所搜求的水墨名画中

找到一-种归隐的慰藉。第二问:①强烈的归隐之志;②对唐王朝时局的深深失望。

【解析】7.本题考杳鉴赏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考

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

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

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

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颈联表示自己虽看淡宠辱,但实际上仍随波逐流,为仕途晋升而机关算尽“理解错误。

颈联“自扣玄门齐宠辱,从他荣路用机关''中“玄门”指道教或佛教。如《老子》:“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慧远《三报论》:“推此以观,则知有方外之宾,服膺妙法,洗心玄门”,“荣路”

指仕途,如陆游《遣兴》诗:“虚名大似月蟾兔,荣路久如风马牛。'‘诗人仕途失意,不免于

释家与道家之中寻求突围,看淡荣辱,任由他人机关算尽谋求仕途通达,我心自是宠辱不惊。

故这两句应该是作者主动从道家寻找慰藉,已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

故选C。

8.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诗的尾联有什么含

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题干有两问,第一问是对诗句含义的理解.,第二问是对诗人

情感的把握。但不管有几问,首先要理解所在句子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鉴

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

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

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此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

具体分析,诗人在知天命之年忝居尚书都官郎中,整日循规蹈矩,夜宿值班,不过例行公事

而己。晚唐政治的颓势对于锲而不舍求取功名的诗人无疑是沉重的•击,个人政治理想的无

望终究让这份工作变得索然无味。但这份无奈和难以排解的忧虑又让诗人在朝值之夜彻夜难

眠落花夜:静宫中漏,微雨春寒廊下班。'‘诗人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春夜所见、所听、所感,

看繁花辞树,听深宫漏断,感微雨春寒。诗人既抓住了画面的动态感,乂以声音上的动来衬

静,春夜漫漫,长夜难眠。诗人终觉这数十年“学而优则仕”一心追求功名的选择似乎都错了。

于是诗人吟咏着“自扣玄门齐宠辱,从他荣路川机关。”“玄门”指道教或佛教。如《老子》:“玄

之又玄,众妙之门。“慧远《三报论》:“推此以观,则知有方外之宾,服膺妙法,洗心玄门。'“'荣

路''指仕途,如陆游《遣兴》诗:“虚名大似月蟾兔,荣路久如风马牛。”诗人仕途失意,不

免于释家与道家之中寻求突围,看淡荣辱,任由他人机关算尽谋求仕途通达,我心自是宠辱

不惊。孤峰未得深归去,名画偏求水墨山。“未得孤峰隐去,就此寄情山水。诗人在宦海疲

乏之际只能借画中水墨丹青来聊以排解。表达了诗人对晚唐政治的失望,对山水隐逸生活的

向往。整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紧扣诗题,思路清晰,章法严谨。

9.B10..①颔联写景渲染小院繁花似锦,叙事直言朝廷无事可忙;实际却写出四海同

春、天下太平的盛世气象。②全诗前六句借景表达出对天下太平的舒畅喜悦的心情,结尾二

句则转而表达身为宰相却无所用心的自谦与自省。

【解析】9.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

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迨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

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8项,、、对比”手法错误。''政帘摇曳日辉,直阁深严半掩扉“,意思是“疏疏的竹帘在轻风中

摇曳,太阳灿烂辉煌。我当值的楼阁多么庄严,阁门一半儿开开,一半儿掩上“,写馆阁春

日辉照,帘幌轻明,静谧恬淡的气氛。二者不是对比。

故选B。

10.本题考查概括诗歌内容、境界及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把握诗歌内容就是翻译诗句

大意;分析诗歌境界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找出意象,分析出意境特点;赏析诗歌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

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本诗颔联“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意思是“看繁花开满庭院,春天的白昼分外

悠长。海内处处都平定安泰,君王诏书很少传达四方”,表面上描写小院繁花似锦,直言朝

廷无事可忙;实际推而广之,由馆内而院中而天下,均是一派春光明媚,天下太平繁荣景象。

由此一院宁静和平的物象,引出对于“八方无事''的盛世的赞颂。确实是“气象广大

此诗侧重丁写景,用以表现馆阁宁静,国家安定和平的博世气象,所以前六句都是景色的描

绘。首联写馆阁春日辉照,帘幌轻明,静谧恬淡的气氛。颔联推而广之,由馆内而院中而天

下,均是一派春光明媚,天下太平繁荣景象。颈联转为工笔描绘,用黄莺啼唠,燕子双飞,

既写安宁美好景色,又扣紧“春”日。前六句借景表达出对天下太平的舒畅喜悦的心情。末句

以抒发感受作结,自责自鬼,切合馆中大臣身份,又将诗意归总于“禁林春直”,表达身为宰

相却无所用心的自谦与自省。同时也透露出作者以前朝元老入宋做官的谨小慎微之态。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

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三,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

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

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

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

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

无暗示。

11.BE12.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

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

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

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

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消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回思的深厚友情。

【解析】11.试题分析:B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E项,第一首诗根据诗

中的“明月春风三五夜”可知此诗写的是春季,再根据“万人行乐・人愁”可判断出诗中的“三

五夜”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而且由注释“元夜”也可以知道此诗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