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_第1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_第2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_第3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_第4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

大一统:中国古代社会的传播秩序(鸦片战争以前)一、政教合一

1、皇权专制与中央集权

2、从废儒崇法到独尊儒术、儒法合流二、正统思想的教化

1、家、宗族与乡里

2、学校与科举制度

3、法律的儒家化

4、官修典籍三、异端思想的威胁及排除

1、佛教的传入与儒家化

2、基督教的传入与遭禁

3、各种逆言邪说屡禁不绝

四、官府内部的正式沟通

1、可能起始于唐朝的邸报

2、宋朝的定本制度

3、清朝京报由官僚系统进入社会

五、常态的社会舆论及公共娱乐

1、村落市井之闲谈

2、书院之清议

3、戏曲、说唱、杂技等娱乐活动

六、非常态的社会舆论

1、异常征兆与社会动员

2、谣言与社会动员

第二讲

福音?祸音?基督教违禁传播1807--1842

一、清王朝的禁教与闭关政策二、伦敦布道会派遣传教士来华

1、马礼逊潜入广州:翻译和出版圣经

2、米怜在马六甲建立面向华人的传教基地

3、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1821):最早的中文定期刊物

4、巴达维亚的《特选撮要每月纪传》(1823~1826)

5、马六甲的《天下新闻》(1828~1829)三、1830年代广州夷人的活跃

1、公然在广州出版发行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2、洪秀全获赠《劝世良言》

3、几个西学传播团体的成立

4、《中国丛报》等英文报刊的出版

第三讲普天之下不惟王土

民夷之防终于破裂:西学在香港及五个通商口岸的流传1843--1860

一、香港取代马六甲成为西学传播基地

传教团体的活跃

教会学校的增多

出版事业的兴起二、五个通商口岸的西学流传

广州:西学传播地位下降

福州:美国传教士居多

厦门:夷人所办出版物数量很少

宁波:华花圣经书房贡献大

上海:墨海书馆及其出版的《六合丛谈》等书刊三、一小撮官员对陌生世界的积极反应

钦差大臣林则徐设法搜集夷情:

向外国人探询

下令翻译外国人办的报刊

下令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华事夷言》等书籍

地方官办史志机构总纂梁廷枬发奋研究西学:《海国四说》(合省国说、耶稣教难入中国说、兰仑偶说、粤道贡国说)

地方大官徐继畬写就《瀛寰志略》

地方小官魏源编写《海国图志》四、科举失意文人随传教士翻译西学著作

翻译、研究西学的李善兰

翻译、倡导西学的王韬

王韬家乡读书时期(1828-1847)

春来百感正茫然/又著离愁更断肠/伴我寒灯昏似墨/照人残月冷于霜/梦为离别都成泪/魂入温柔别有乡/作茧红蚕多自缚/宵阑再拜炷心香/

空谷有幽兰/其品轶芳杜/非无高尚心/徒于众草伍/从未知媚人/亦非生当户/竟以见嫉锄/奇冤报千古/鸾凤翔天末/不与鸡鹜争/楠木生山中/不共桃李荣

王韬上海佣书时期(1848-1862)

海上潮声日夜浮/浮云废垒古今愁/重洋门户关全局/万顷风滔接上游/浩荡东南开互市/转输西北共征求/朝庭自为苍生计/竟出和戎第一筹/

韬也不才,无所表见,以光于闾党,遁迹海上,是用殷忧。呜呼,人生如白驹过隙,诚不知老之将至。贫贱何足耻,富贵不可求,但当安吾贞守吾素而已,今人得温饱便不识名节为何物,可嗤可惜,我今亦蹈此辙,能不令人訾我短耶?

佣书西舍,贱等赁舂,闭置终日,动遇桎梏,学蒙庄之牛呼,为史迁之马走,因此瞢瞢自甘,惘惘不乐,每一念及,行坐都忘。

所陈西洋奇器,俱因天地自然之理创立新法,巧不可阶。如观星镜、显微镜、寒暑计、风雨针、电器秘机、火轮机器、自鸣虫鸟,能行天地球之类,下至灯瓶盂碟,一切玩具,制甚精巧,亦他地所无。

八月二十四日,庚申(1854-10-15)。是日赋闲,至医院听人说法,受主餐。

二十九日,乙未(1854-11-19)。是日礼拜,至会堂听英人说法。

是日(1855-3-18)礼拜,赴五老峰听英人布道。下午,往访蒋剑人,一同赴虹桥左边勾栏访妓。接客者为沪上名花,来自扬州。稍可人意。

翻译西学、拒译《圣经》的管嗣复翻译、研究西学的张福僖

第四讲洋务运动:西学声音的增强1861--1894

一、从外语到西学人才的培养

1、官办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和上海广方言馆

2、京师同文馆西学风波

3、教会学校成为西学教育主力二、欧美在华人士的西学传播团体

1、面向少年学生的益智书会

2、面向知识和政治精英的广学会

3、广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

《万国公报》前身为林乐知所办的《中国教会新报》三、西学书籍的出版

1、教会出版机构:美华书馆等

2、官方出版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京师同文馆等

3、西方社团出版机构:益智书会、广学会等四、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纸

北华捷报NorthChinaHerald1850-1867

上海新报1862-1872(中文)

字林西报NorthChinaDailyNews1864-1951

申报(中文)1872-1907-1949五、中国人开始办报纸

汉口:艾小梅与《昭文新报》1873~1873

上海:容闳与《汇报》1874~1875

广州:《述报》1884~?、邝其照与《广报》1886~1891

香港:黄胜、伍廷芳与《中外新报》1857~1919

陈霭亭与《华字日报》1872~1941

王韬与《循环日报》1874~1941

王韬

香港译述、欧洲游历、办报时期(1862-1884)

东去鲁连成蹈海/北来庾信已无家/从今便作天南叟/忍住饥寒阅岁华/

英国风俗醇厚,物产蕃庶。豪富之家,费广用奢;而贫寒之户,勤工力作。日竟新奇巧异之艺,地少慵惰之民。尤可羡者,人知逊让,心多坦诚。国中士庶往来,常少斗争欺侮之事。异域客民旅居其地,从无受欺被诈,恒见亲爱,绝少猜嫌。无论中土,外邦之风俗尚有如此者,吾见亦罕矣。

上海著述讲学时期(1884-1897)

载全家于一舸由两粤而返三吴,卜筑三椽寓居春申浦上日惟扫地焚香,杜门谢迹?..仰屋觅句,闭户著书,不欲问世上事王韬的办报追求:立言报国

西国之为日报主笔者,必精其选,非绝伦超群者,不得预其列。今日云蒸霞蔚,持论蜂起,无一不为庶人之清议。其立论一秉公平,其居心务期诚正。如英国之泰晤士,人仰之几如泰山北斗。国家有大事,皆视其所言以为准则,盖主笔之所持衡,人心之所趋向也。美国日报,一日至颁发十万张,可谓盛也。大日报馆至用电报传递,以速排印。夫岂第不胫而走也哉。

顾秉笔之人,不可不慎加遴选。其间或非通才,未免识小而遗大,然犹其细焉者也;至其挟私讦人,自快其忿,则品斯下矣,士君子当摈之而不齿。至于采访失实,纪载多夸,此亦近时日报之通弊,或并有之,均不得免,惟所冀者,始终持之以慎而已。王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节选

王韬对报纸功能的认识:通上下、通内外、辅教化之不足

王韬的文体突破:报章体

事势不同,文章亦因之而变----时文不废,天下不治----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至其工拙,亦末也。----古文辞之门径,则茫然未有所知,敢谢不敏。

六、电报进入大清本土

1862年俄国人申请办电报线路遭拒

1865年总理衙门通知各地督抚防范洋人设电报线路

1866年清廷内部争议电报一事

1870年清廷同意在沪铺设海底电缆

1876年清廷取消福厦电报线路合同

1881年津沪电报线路开通

1884年北京开通电报线路

第五讲西学发力:办报、结社与维新势力的形成1895-1898

一、甲午战败后变法思潮的汇聚二、违禁结社:强学书局的设立与关停

北京强学书局

万国公报(1895年8月??1895年11月)

中外纪闻(1895年12月??1896年1月)

上海强学书局

强学报(1896年1月12日??1月22日)三、办报鼓吹维新:官员与文人的结合

1、上海《时务报》的风行与纷争

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共同发起时务报(1896年8月??1898年8月)

2、严复等官员暗主天津《国闻报》

3、湖南开明官员倡导维新风气

时务学堂的设立

南学会等维新团体的设立

《湘学新报》和《湘报》

4、澳门《知新报》自主立言记事四、众多城市出现时政报纸

福州〈福报〉、桂林〈广仁报〉、上海〈富强报〉、重庆〈渝报〉、广州〈岭学报〉、成都〈蜀学报〉等五、开通民智:白话和妇女报纸的出现

上海《蒙学报》、《演义白话报》、《女学报》,无锡《无锡白话报》等六、休闲报纸的出现

集中于上海,有《指南报》、《游戏报》、《笑报》、《消闲报》、《采风报》、《趣报》等七、中体西用:张之洞《劝学篇》所述的维新变法观内篇:

同心第一

教忠第二

明纲第三

知类第四

宗经第五

正权第六

循序第七

守约第八

去毒第九外篇

益智第一

游学第二

设学第三

学制第四

广译第五

阅报第六

变法第七

变科举第八

农工商学第九

兵学第十

矿学第十一

铁路第十二

会通第十三

非弭兵第十四

非攻教第十五八、海外结社办报:戊戌政变后维新人士的去向

第六讲作为反抗武器的谣言、巫术与阴谋:从反洋教案件到义和团运动

1860至1900年一、教案中的谣言

1、谣言的两大功能:操纵、整合

2、反教谣言的主题

—采生折割

—诱奸妇女

—诬教民为匪、传教士蔵匪

—投毒

--冒充官员名义发布的反教告示

--以驻华公使名义发布激发众怒的假告示3、与反教谣言相关的行动者

渊源:明末士大夫的反教言论

士绅:反教谣言的制造者

官员:反教谣言的传播者

匪徒与游民:反教谣言的利用者

民众:反教谣言的信奉者

教民:近代社会的畸形产物4、反教谣言两大主题的社会背景

--采生折割

--诱奸妇女5、反教谣言的深层社会心理

--男权的失落与亡种的忧虑二、义和团运动:反文明?反侵略?

1、戊戌变法及戊戌政变前后的排外情绪

2、教案积累的仇洋情绪在列强瓜分狂潮中爆发

3、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攻打外国使馆事件

4、义和拳何以受大众追随

神拳仪式的神位、口诀与神灵附体奇迹神拳仪式可使参与者摆脱虚弱无力感、获得力量与群体归属感第七讲清末新政时期言论管制的调整1901-1911一、历代统治者的言禁1、叛逆、谋反类2、天文、日历和图谶类3、私史、野史类4、离经叛道类5、淫秽类二、清末新政时期的言禁1、诋毁宫廷:苏报案2、淆乱政体:3、泄露机密:沈荩案4、损害公安5、败坏风俗:《春江花月报》案6、消息失实三、官报官刊的创办1、意在正视听而息浮言2、官府主管主办3、通过行政渠道发行四、印刷出版法规的颁布1、单靠《大清律例》难以应付局面凡造谶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凡妄布邪言书写张贴煽惑人心,为首者斩立决,为从者斩监候。若造谶纬妖书妖言传用惑人不及众者,改发回城,给大小伯克及能管束之回子为奴。至狂妄之徒,因事造言,捏成歌曲,沿街唱和,及以鄙俚亵慢之词刊刻传播者,内外各地方官及时察拿。各省抄房在京探听事件捏造言语录报各处者,系官革职,军民仗一百,流三千里。该管官不行查出者,交与该部,按次数分别议处。2、1901至1905年制定报律的动议3、1906年起中央和地方纷纷制订印刷出版法规4、1906年《报章应守规则》的颁布与报界的抗议5、1908年《大清报律》的颁布与报界的抗议五、官方对报刊言论的控制手段1、逼迫报馆检讨或更正、取消、删减违禁内容2、对违禁报刊警告、罚款、财产充公和勒令停刊3、捉拿和囚禁违禁报刊当事人4、收购违禁报刊改为官办5、向一般报馆发放津贴6、言禁与言论失控的并存六、报界同业组织的创建1905年上海

时报、申报的倡议及落空1906年7月天津报馆俱乐部的成立1906年上海日报公会成立1906年10月汉口报界总发行所成立1907年底广州报界公会成立1908年北京报界公会成立1910年南京中国报界俱进会成立七、改良或革命:政论报刊又一潮1、改良派或赞成改良的报刊

《清议报》与《新民丛报》影响特别大2、革命派或赞成革命的报刊3、争夺话语权:两派报刊的论战4、话语策略的改进

大量引用日本新名词

使用白话文

文风恣肆

利用小说宣传政治

利用历史素材宣传政治八、面向大众的宣传

1、白话报刊的兴旺

2、官方和民间使用白话文的风气

3、阅报社的设立

4、宣讲所的设立

第八讲

专制政权的崩溃与再造:动荡中的言论自由1912-1927(上)

一、民国元年言论自由局面的出现1、废除清朝限制言论自由的法规

“查满清行用之法律,军兴以来,未经民国政府明白宣示,自无继续之效力。”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务部1912年3月4日2、暂行报律的颁布与废除

暂行报律

(一)新闻杂志已出版及今后出版者,其发行及编辑人姓名,须向本部呈明注册,或就近地方高级官厅呈明,咨部注册。兹定自令到之日起,截止阴历四月初一日止,在此期限内,其已出版之新闻杂志各社,须将本社发行及编辑员姓名呈明注册。其以后出版者,须于发行前呈明注册,否则不准其发行。(二)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端者,除停止其出版外,其发行人、编辑人并坐以应得之罪。(三)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被污毁人得要求其更正。要求更正而不履行时,经被污毁人提起诉讼时,得酌量科罚。

——1912年3月2日内务部通告3、将言论自由写入国家根本大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二章人民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左列之自由权:

一、人民之身体,非依靠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之自由;

五、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

六、人民有住宅迁徙之自由;

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第三章参议院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第五章国务院第六章法院第七章附则4、政党报刊蜂拥而起国民党系:上海《民立报》、《天铎报》、《民权报》、《中华民报》、《中华新报》、《民国日报》、《甲寅杂志》、《正谊杂志》等。北京《国风日报》、《国光新闻》、《民国报》、《民主报》、《大共和民国日报》等。天津、武汉、长沙、南京、广州等地亦有多种进步党系:上海《时事新报》、《大共和日报》、《民声日报》、《东大陆报》等。北京《亚细亚日报》、《天民报》、《新纪元报》、《北京时报》、《京津日报》等。天津《庸言》武汉《中华民国公报》、《群报》、《国民新报》、《共和民报》等济南、长沙、成都、重庆、南宁、广州等地亦有多种其他党派:二、袁世凯政府的言论控制1、颁行钳制言论的法规

“戒严法”(1912年12月)

“预戒条例”(1914年3月)

“电信条例”(1914年4月)

“报纸条例”(1914年4月)

“报纸侮辱公署依刑律处断电”(1914年10月)

“出版法”(1914年12月)

报纸条例(1914年4月)第十条下例条款,报纸不得登载:

一、淆乱政体者;二、妨害治安者;三、败坏风俗者;四、外交、军事之秘密及其他政务,经该管官署禁止登载者;五、预审未经公判之案件及诉讼之禁止旁听者;六、国会及其他官署会议,按照法令禁止旁听者;七、煽动、曲庇、赞赏、救护犯罪人、刑事被告人,或陷害刑事被告人者;八、攻讦个人阴私损害其名誉者。

出版法(1914年12月)第十一条

文书图画有下列条款情事之一者,不得出版:

一、淆乱政体者;二、妨害治安者;三、败坏风俗者;四、煽动曲庇犯罪人、刑事被告人或陷害刑事被告人者;五、轻罪、重罪之预审案件未经公判者;六、诉讼或会议事件之禁止旁听者;七、揭载军事、外交及其他官署机密之文书图画者。但得官署许可时,不在此限。八、攻讦他人阴私,损害其名誉者。二、袁世凯政府的言论控制1、颁行钳制言论的法规2、下发钳制言论的命令、通告、训令等3、实施新闻检查4、禁售与禁邮5、暴力迫害6、贿赂和收买7、癸丑报灾三、继任军阀政府的言论控制1、1916年政府向报界示好2、收紧言论控制(1)袭用袁政府法规(2)制定新法规(3)采用行政控制(4)收买言论(5)暴力镇压

(邵飘萍案、林白水案)四、报界的抗争

1、发表抗议言论

2、联合向当局交涉

3、反对报纸条例(1914-1916)

4、反对“出版法”(1914-1926)

第九讲专制政权的崩溃与再造:动荡中的言论自由1912-1927(下)一、商业报纸的繁荣:时事综合类报纸

1、史量才与《申报》

2、汪汉溪及其子与《新闻报》

3、黄伯惠与《时报》

4、成舍我与世界报系二、商业报纸的繁荣:各种小报

1、上海著名小报《晶报》、《金刚钻》、《罗宾汉》与《福尔摩斯》

2、小报的编辑策略

3、小报的经营三、商业杂志的繁荣:休闲杂志

1、《礼拜六》

2、《红杂志》及《红玫瑰》

3、《良友》四、名记者的出现

1、主张不党之言的黄远生(1885??1915)

客观、真实、公正的报道立场

提出记者的基本能力为四能

开创通讯文体

自省意识与忏悔精神2、采访办报全能的邵飘萍(1886??1926)3、俞颂华(1893-1947):有德有言不朽无党无派以终《时事新报》副刊主编《解放与改造》杂志主编《时事新报》与《晨报》驻苏德特派记者《申报月刊》、《申报周刊》主编香港、新加坡、桂林、衡阳、重庆、上海、苏州等地漂泊4、从记者成为史家的陶菊隐(1898-1989)失学少年与自由撰稿人《新闻报》长沙特约通讯员初访《新闻报》馆被派驻汉口从南京到上海:国际评论撰述到汉口为蒋介石讲解国际局势谢绝汪伪势力拉拢谢绝国民党系报馆主持职位历史写作五、本土通讯社的活跃1、北京:新闻编译社2、上海:国闻通讯社3、上海:申时电讯社

六、音像媒介成为时尚1、留声机、电唱机与唱片业2、无声电影(默片)3、无线电广播

第十讲

召唤:复古运动、新文化运动与大革命1912-1927

一、辛亥革命后的权力危机(1912-1927)1、分权不成:军权决定一切,缺乏和平竞争基础2、集权无力:派系纷杂,难以控制3、求解:以武力为基础的强权政治二、尊孔复古运动(1912-1916)1、部分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合作的产物2、袁世凯主导:恢复传统官秩和礼仪,推进儒学孔教化3、康有为等人鼓吹:成立全国性的孔教会,发动请愿三、新文化运动的形成(1917-1919)1、《新青年》由沪迁京2、北京大学及《新青年》成为运动中心3、《每周评论》的创办:由学术跨入政治4、《新潮》的创办:学生加入运动中四、新文化运动的扩大(1919-1920)1、五四运动的发生2、新团体与新出版物的激增与旧报刊的改革3、反传统浪潮: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与个人解放五、新文化运动的分裂(1920-1922)1、各种思潮的传播2、问题与主义之争3、共产主义:从宣传到建党六、大革命(1923-1927)1、从一个党的革命到三个党的革命:革命的神圣化2、国共合作:上层国民党、下层共产党3、中共的话语强势

第十一讲两个党国两种言论管制1927-1949(上)

一、国民党的党化方针

1、含义:确立三民主义理论及国民党政纲为舆论最高原则,排除反动宣传。

2、依据:以党训政、以党治国。

3、策略:建立官营宣传系统、依法控制、法外控制。二、国民党的官营宣传系统

1、中央通讯社垄断通讯业

2、以《中央日报》和《扫荡报》为中心的报纸网

3、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网

4、电影生产: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等。三、国民党对民营传播工具的管制

1、检查制度

2、记者组织(即记者公会)

3、安插人员

4、收买

5、训示

6、非法暴力四、国民党治下报界的抗争

1、向当局交涉

2、发表抗议言论

3、反对枪杀刘煜生事件(1933年)

4、反对出版法修正案(1935年)

5、拒检运动(1945年)

第十二讲两个党国两种言论管制1927-1949(中)

一、民营报团的出现与解体

1、张竹平四社被政府强行收购

2、大公报系的解体

*新记公司的约定

-资金由吴先生一人筹措,不向任何方面募款

-我等三人专心办报,在三年之内大家都不得担任任何有俸给的公职

-我和张先生以劳力入股,每届年终,须由报馆送与相当股额之股票

-吴先生任社长,我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先生任总编辑兼副经理

-由三人共组社评委员会,研究时事问题,商榷意见,决定主张。意见有不同时,以多数决之;三人各不同时从张先生。

——胡政之

*新记大公报的社训

第一不党

党非可鄙之辞,各国皆有党,亦皆有党报。不党云者。特声明本社对于中国各党阀派系,一切无联带关系已耳。惟不党非中立之意,亦非敌视党系之谓?吾人既不党,故原则上等视各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吾人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

第二不卖

欲言论独立,贵经济自存。故吾人声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