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共2节(集体备课)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共2节(集体备课)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共2节(集体备课)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共2节(集体备课)_第4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共2节(集体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课题8、数学广角一数与形 课时 1使用者目标要求1、通过馍猜想验证分析发现数与形之'间费位关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2、感受化数为舷化形为数”,学会用数形结除归纳推理等方法解决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美感,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能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课前准备课件、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图片,感知“形”可以表示“数”。2、课件出示算式,体会“数”的背后隐藏着“形”。3、揭示课题。二、化数为形,以形助数1、,情景引入。“数”和'形'它是一一对应勺,它1'的这种联系在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这样,让我们一起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慢慢体验,好吧?2、解决“数”的问题。

(1)提出问题:从1开始的3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从1开始的5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从1开始的30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是多少?(2)化难为易,寻找规律复杂的问题往往要先从简单的开始,我们把奇数个数假定在10个以内,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然后再用规律来解决这个问题。有1个奇数,和就是1.如果有2个这样的奇数,算式是1+3,和是4.如果有3个、4个„„教学教学过程(4)汇报交流,得出规律汇报:发现什么规律?(平方关系)验证规律。(5)总结规律,得出结论总结:有1个奇数相加,和就是1又1,也就是1的平方,有2个奇数相加,和就是2X2,也就是2的平方,有3个,和就是3的平方„„有10个,和就是10的平方,20个呢?(20的平方)n个呢?(n的平方)从1开始的n(n表示大于0的整数)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是n2.3、化数为形,以形助数(1)质疑,引发思考从1开始的n(n表示大于0的整数)个连续奇数相加,它的和竟然可以用它的个数的平方来算。为什么?(2)化数为形华罗庚说过:不懂就画图。这样,我们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咱们不画,我们拼图行不行? 哪个最简单?(1个)我用1个红色的正方形来代我,可以吧?1行,1歹列,1x1还是1.(师示范)(3)动手操作,解释原因那1+3,你能用这样的图形拼

出个“1+3”来吗?动手拼一拼。(展演)解释“1+3”为什么可以用22来算。拼图表示“1+3+5(学生操作并展演)解释“1+3+5”为什可以用拼图表示“1+3+5(学生操作并展演)解释“1+3+5”为什可以用32来算。解释“1+3+5+7=42(课件演示)„„以此类推,如果有n个这样的连续奇数相加就可以用n2来计算,它的和就是32来算。解释“1+3+5+7=42(课件演示)„„以此类推,如果有n个这样的连续奇数相加就可以用n2来计算,它的和就是教学过程n2。(4)小结当我们遇到比较抽象的数的问题时,可以借助图形来帮忙,这个过程我们把它叫做“化数为形,以形助数”。三、化形为数,用数解形1、质疑“数”的规轲以借助图形来思考,那“形”的变化背后是不是也隐藏着“数”的规律呢?2、提出问题(口述)有一种桌子,四面坐人,可以坐6个人,两张拼在一起,可以坐10个人三拼一起可邓14个人。那这样的100张桌子拼在一起,可以坐多少个人?3、分析问题(课件出示)一张桌子,四面坐人可以坐6个人。两张拼在一起,中间还能坐人吗?(不能)那就坐10个人。3张拼一起,可以坐14个人,这样拼下去,100张桌子拼在一起,可以坐多少个人?4、解决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5、交流汇报,感知“化形为数,用数解形”把“形”的计算问题,用“数”来做会更加的快速、简便、准确。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叫做“化形为数,用数解形”。四、回顾总结,体会“数形结合”来,同学们,回顾这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数”的问题可以借助“形”来思考。第二个例子,“形”的知识可以借助“数”来计算。“数”和“形”各有优点,应,它们可以互相转化,互为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把“数”和“形”怎么样?(结合)把"数‘和'形'结合除这在数学上是T幢要的思想就叫“数形结合思想”。五、拓展延伸,运用“数形结合”1、拓展延伸,课件出示华罗庚的话并齐读。2、练习,运用“数形结合”。3、小吉“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但在小学阶段一直陪伴着我们,更重要的是,它到初中乃至对我们以后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我想这也就是我们在这学习这节课的目的和^价值所在。六、反思内化,领悟“数形结合”回忆之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数形结合的例子,领悟“数形结合”。七、课外拓展,了解数学文化,深化“数与形”1、介绍“形数”和“毕达哥拉斯”。2、深化主题。板书设计以借助“数”来计算。“数”和“形”各有优点,应,它们可以互相转化,互为补充。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把“数”和“形”怎么样?(结合)把"数‘和'形'结合除这在数学上是T幢要的思想就叫“数形结合思想”。五、拓展延伸,运用“数形结合”1、拓展延伸,课件出示华罗庚的话并齐读。2、练习,运用“数形结合”。3、小吉“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但在小学阶段一直陪伴着我们,更重要的是,它到初中乃至对我们以后的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我想这也就是我们在这学习这节课的目的和^价值所在。六、反思内化,领悟“数形结合”回忆之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数形结合的例子,领悟“数形结合”。七、课外拓展,了解数学文化,深化“数与形”1、介绍“形数”和“毕达哥拉斯”。2、深化主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课题8、数学广角一数与形 课时2 执教者目标要求1、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2、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激发兴趣教学难点: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与形的联系,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及价值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修改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生竞赛,激发兴趣。教师展示自己的数学本领:学生出题,教师快速计算“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的和”,比如1+3,1+3+5,1+3的+7。2、设疑导入,揭示课题。教师提示:神奇的计算方法,是借助图形发现的。板书课题:数与形探究新知,达成目标。1、教师示范,提出探究要求。第一步,根据算式中的,拿出若干个图形。把这些数量的图形,拼成

教学过程一个大正方形。第二步,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关系。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简便的方法。2、小组合作,探究数形规律。小组借助小黑板和小正方形,按照活动要求,拼摆,观察,探究规律。小正方形的个数就是1+3的和,也是21是一个小正方形,3是横折形的。排成的大正方形,每行每列都是2,也就是22。算式的结果等于加数个数的平方。汇报交流,完善规律,感悟以形助数。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其他小组及同学补充,总结规律:只要是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有几个加数,就能排成每行每列是几的大正方形,和也就是几的平方。感悟数形结合:这种简便方法,是借助图形发现的。借助图形思考数学问题,可以让问题变得简单。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3+5+7=( )21+3+5+7+9+11+13=( )2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变式练习,检测目标。以数解形,完成“做一做”第2题。①观察图形,找出答案:下面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红色和蓝色的小正方形?②观察和思考,发现规律:上边的图形和数之间有什么规律?③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照这样下去,第6幅图和第10幅图分别有

多少个红色和蓝色的小正方形?④数形结合,建立模型:蓝色个数二红色个数义2+62、数形结合,完成练习第2题,认识三角形数和正方形数。教①观察思考,发现规律:上边的图和下边的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学②运用规律,依次类推:画出第5、6、7幅图,并写出下面的数。③解决问题:不画图,算出第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