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所谓“人性论”,实际上就是关于人的本性、本质是什么的理论。它是社会伦理、政治、宗教、哲学等各种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卢梭曾经说过:“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如果我们“不从认识人类本身开始”,我们就不能认识社会的各种问题。这就是说,必须从研究人开始去研究社会各种现象。今天我们开展人性论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而且将推动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研究的深入开展。(摘编自莫法有《试论中西哲学史上人性论之差异》)材料二: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通过对“性”与“习”的比较论述了人性的先天性,认为人性在本质上就是人所具有的先天的或者说与生俱来的本性,它不是任何后天的、人为的东西,而后天的、人为的东西属于“习”的范畴。但是,孔子并没有言明人性的内涵,也没有将人性问题直接限定在道德的范围之内,所以使人性问题没有成为道德问题的重要内容。孔子将“性”与“习”相比照,从“性”与“习”的本质区别的维度阐明人性的先天性,这是其高明之处。如果没有“习相远”作为参照,仅言“性相近”,是看不出人性的先天性的,至多只能得出人性的相似性乃至相同性的结论。对于孔子所言的人性的先天性、人性的与生俱来的本质,儒家后学、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也是赞同的。孟子曰:“形色,天性也”(《孟子•尽心上》),认为身体与容貌是天生的,有以先天性来解读人性的本质的意味。至于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暂且不谈其以仁义为人性内涵,其以人之“所不学而能者”“所不虑而知者”为人性的本质,也是对孔子人性的先天性的发挥。(摘编自陆建华《性朴、情欲与性恶:荀子人性论的三个层面——兼及先秦儒家人性论》)材料三:既然性朴乃荀子对人性的基本认定,那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会对对此视而不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荀子“人之性恶”的论断太显眼,从而掩盖了性朴的论断。其二,以孟子之性判断荀子之性,没有认识到两者乃名同而实异。孟子所说之性乃人之异于禽兽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而非指人生来即具有的一切本能”,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因此只能有性善之论;而荀子所说的性,并不排斥人禽之同者,以孟子为标准判定荀子,只能得出荀子为歧出乃至异端的结论,至于其性朴之说也就无关紧要了。其三,对“伪”的误解。《说文解字》云:“伪,诈也。”这一负面的解释十分流行,以至于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荀子所说“伪”之含义,进而强化了性恶说而遮蔽了性朴说。其实,荀子所说之“伪”并未“诈”。杨倞云“伪,为也”,意为“作为”。梁涛先生指出“伪”的本字即心在思虑后的选择、行为。无论是释“伪”为“人为”还是“心为”,都比以“诈”释“伪”有利于认识荀子人性学说的全貌。荀子的人性学说若仅停留在性恶的层面,则显然有背离儒家立场之嫌疑。使荀子人性学说重现儒家特色的,是其人性学说的第三层次:人性向善。人性如何向善?荀子给出的方案即化性起伪:“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化性起伪除了礼义、法度之外,还离不开师法的作用:“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因为,师乃是礼义法度的三本之一:“君师者,治之本也。”化性起伪的另一个手段是乐:“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又云:“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当然,在化性起伪的过程中,更需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地修为(“为学”),并且要“不可以已”,如此才能性道相合,最终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如此,荀子设计了一套人性迁善的可行途径。总而言之,性朴、性恶与向善是荀子论性的三个层次,其中,性朴、性恶是人性的实然状态,而向善则是人性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进发与超拔。但实然毕竟不同于应然,因此我们不能将人性向善等同于人性本善,更不能说荀子是性善论者。毕竟,人性向善只是一种倾向、意愿与潜能,要变为善的现实,还需要一个修为的过程。由于人性向善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人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未完成状态。如此看来,荀子的人性学说蕴含着将人性动态化的倾向,很自然地,荀子理解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未完成的存在者,这也蕴含了王船山“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的种子。(摘编自王军《性朴、性恶与向善:荀子人性学说的三个层次》)(1)下列对材料中“人性论”的相关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性论”涉及社会各方面,通过对“人性论”深入研究,可以认识社会的各种问题。B.先秦儒家都认为人性在本质上具有先天性,孟子言明了人性的内涵和本质。C.孔子对人性论的表述直接影响与启发了儒家后学,其观点是一脉相承的。D.荀子认为人性是先天的,并提出了“性朴论”学说,认为人性是朴素的,善良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性论”涉及社会各方面,通过对“人性论”深入研究,可以认识社会的各种问题。B.先秦儒家都认为人性在本质上具有先天性,孟子言明了人性的内涵和本质。C.孔子对人性论的表述直接影响与启发了儒家后学,其观点是一脉相承的。D.荀子认为人性是先天的,并提出了“性朴论”学说,认为人性是朴素的,善良的。(3)下列说法不能支撑荀子“人性论”观点的一项是A.材性智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B.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4)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5)“性”和“伪”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以及所学荀子的文章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机舱里的钟声(英国)希区柯克从明尼苏达州杜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坐在我旁边靠窗座位上的那个大高个,看着手腕上的表说:“七点十分,托尼,我们已飞一半路了,假如我逃亡海外的话,他们会认为我不回来了。”“山姆,你不是在逃亡。”我说。他微微一笑:“对,我不是在逃亡。”就从那时起,从头顶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山姆的两眼瞪大,他长期处于恐怖之中,一听到这滴答声,立即目瞪口呆,一只手紧紧抓住我们座位间的扶手。我明白他恐怖的原因,这是定时炸弹定时装置的声音。他惊恐地望着我,好像我能保护他。我十分镇静地站起来。我看到山姆头上行李架上的公文包。滴答声来自那个皮包。它的声音像打鼓,每一声似乎都要毁掉我的生命及飞机上其他四十几个无辜的生命。我看看那个公文包,没敢碰它。没错,是定时装置,但谁能说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也许把它取下就会爆炸。一分钟过去了,山姆问:“找到没有?”我无言以对。一个小男孩在山姆前面的座位中十分不安,他说:“妈妈,我听到时钟声。”一位空中小姐端着一只盘子走过来,她停在我座位旁边的走道上,侧耳倾听。“那是你的吗?”她的微笑是牵强的,“我想里面是一只钟吧?”“那不是我的。”我贴近她耳朵轻轻说,“小姐,它可能是一只炸弹,坐在窗边的是山姆。”她听了我的话急忙走向驾驶舱。山姆看了看我。一会儿从麦克风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我是机长,十七号座位上头那个没有标签的皮包,不论是谁的,请声明……”那滴答声在我耳里如打鼓般响。乘客的脸全转向我们。机舱内有谈话声,但没人承认那只公文包。山姆的额头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说:“该死,它什么时候爆炸?”机长出来了,非常镇静,不动声色。他瞧瞧公文包,注意地听听,通道那头有位男士站起来和他说话。“请坐下。”机长说。突然有个人说:“炸弹!”乘客们都站起来,向前舱后舱乱跑。纷乱中,我迅速告诉机长说:“我叫托尼,私人侦探,我正带这位山姆到华盛顿去作证,假如他能证明塔克兄弟帮在中西部的所作所为的话,就会消灭一个犯罪集团。”“我们可以把它丢出门外。”机长说。“那机舱能保持正常的压力吗?”“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装置,改变压力可能会引发炸弹爆炸。”机长点点头,他抬高声音大叫:“诸位请各归原座,假如我们能紧急降落……”他头一次表现出惊慌,“天哪,等一等。”他看看手表,“七点十九分。”自从滴答声开始,已过去几分钟。“我们需要的是四千米的跑道。在新阿巴尼附近有一个小机场……”他向驾驶舱冲去。几秒钟后,我们系上安全带,飞机准备紧急降落。庞大的飞机俯冲着滑翔,发出很大的声响。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的时候,我看到一个风向塔,两个小小的孤寂的棚子,三辆闪闪发亮的汽车等候在跑道边。那三辆黑色汽车在等什么?我觉得面部肌肉僵硬,傻兮兮地冲山姆笑着。他皱着眉看着我,同时抹抹额头的汗水。我越过他的头,伸手取下那只公文包,他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我夹着公文包,来到驾驶舱。副驾驶在驾驶飞机,机长看看我和公文包:“你疯了吗?”“我差点成了傻子。”飞机正在滑落。“马上飞离机场。”我说。那位副驾驶不理我。此刻我做了唯一能使他们听话的事,我举起手中的公文包,要把它砸在机舱壁上。机长伸手要抓我,但没抓住。我打开公文包,里面有一只静悄悄的小钟,还有一只噪音很大的钟。小钟牵动大钟,七点十分开始作响。就是那样,没有炸弹。“他们知道你们的一贯作风,”我说,“他们估计你们不敢去动那枚定时炸弹,假如你们听见它在七点十分开始响的话,你们就会在这里降落,那三辆汽车在这荒凉的机场停着,是在等候山姆。”我说,“现在请你们通知警察逮捕他们。”山姆按照规定的时间抵达华盛顿,并且由于他的作证,警方破获了一个犯罪集团。(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首句“从明尼苏达州杜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为故事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接下来的情节主要在这狭小的机舱里进行。B.当有人喊出“炸弹”时,乘客们开始陷入混乱作者描写这一情景,充分体现了小说谣言可畏这一题思想。C.当“我”要把发出“滴答”声的公文包砸在机舱壁上时,“我”已经十分肯定包里没有定时炸弹,这一切只是一场阻止山姆去作证的阴谋。D.托尼要护送证人山姆到华盛顿作证,但旅途并不顺利,在托尼和机组成员的恰当处理下,有惊无险,证人安全抵达华盛顿。(2)下列对小说有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情节舒缓,人物鲜明。作者从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角度对侦探托尼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使这一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B.小说注重细节刻画。“他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山姆的恐惧,也对比了“我”的镇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C.小说善于营造气氛。托尼为了使机长和副驾驶听从自己的要求飞离机场,他作势要将公文包砸在机舱壁上,气氛紧张且突显托尼的机智。D.小说文字简洁。写空中小姐的“微笑是牵强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已经能说明“滴答”的钟声确实引起了机舱内其他人的注意和不安。(3)“钟”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希区柯克被称为悬念大师,他常在故事中设置很多悬念。假定本文中山姆参与了“定时炸弹”这一阴谋,请结合文本,从情节方面对这一悬念的假定予以合理说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日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亓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选自《墨子•鲁问》)【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B.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C.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D.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境,指四方边境地区,与《六国论》中“起视四境”的“四境”意思一致。B.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在先秦时期常作为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莫若我多”的“莫”指没有人、没有谁,与成语“一筹莫展”的“莫”相同。D.贱人,文中是平民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卑贱、品行地位低下的人,二者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正义之战的维护。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而且深恶痛绝,墨子认为鲁阳文君如果不施仁义,那么就没有资格批评夷人的恶俗。D.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谓之黑,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②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5)墨子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夜飞鹊周邦彦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①。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注】①参旗:星名,初秋黎明前出现于天东。(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怀人词作,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之情。B.“斜”“堕”“余”“凉”“残”等字眼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融情入景,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凄恻和留恋。C.“烛泪已流尽”“花骢行迟”等词句寓情于物,好像离思也感染了主人公身边的事物,烛垂泪,马行迟。D.全词不直接表露内心情意,只是通过写景、叙事、托物来写之,风格含蓄蕴藉,但感人至深。(2)有评论者认为周邦彦的词有一种类似小说的“故事性”,这首词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之后,还要求君子“”,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②《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③《春江花月夜》中,“”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满鲜花的树林在月光下闪烁着冰粒般的光芒。④李白在《将进酒》中运用曹植狂饮的典故,表现自我忧愤不平和狂放的心情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若抚州是一本厚厚的书,那文昌里就如同书腰。夜幕降临,来到文昌里老街,灯光映照着老砖墙,石街深巷、闾阎扑地,木雕、竹编、银艺等非遗技艺,藕丝糖、水粉、牛杂等临川味道,老城的韵味蕴含其中。如果说古色古香是老街的形,那么戏曲文化就是老街的魂。砖墙上的戏剧人物造型、清风竹影与汤显祖诗词元素①,更显古朴风韵。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临川熙攘喧嚣的市井。“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灯光如梦似幻,一叶小舟荡起清波,小姐在丫鬟的陪伴下赏花……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在全息数字影像、巨型圆环投影装置等现代科技的演绎下,让观众②。漫步临汝书院,临川文化的发展脉络③。这座按照宋代规制,为了推广和传承临川文化建成的书院,如今既是礼乐射御书数和传统书院文化的体验研学基地,又是文创产品的开发基地。书院负责人拿出一本《书院攻略》介绍:“书院开发了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攻略完成任务,从中学到书院文化的知识,④。”近年来,临川塑造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戏曲元素,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种种努力,让戏韵绵延,让临川文化持续绽放出穿越古今的魅力。(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临川深入挖掘戏曲元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B.近年来,临川塑造历史文化人物,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戏曲文化,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C.近年来,临川深入挖掘戏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片,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D.近年来,临川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塑造历史文化人物,深入挖掘戏曲文化,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唐诗的语言明白易懂。它不但比起唐以前的诗坛来是如此,而且①。例如明、清的诗歌,它们离我们的时代要近得多,那么为什么反而不如唐诗那么明白易懂呢?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②,难的是以那么浅近的语言却能取得那么精湛的艺术成就,这深入浅出的诗歌造诣,是唐诗为人们所赞赏的一个缘故。明白易懂是语言的美德,诗歌虽然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却不能不植根于日常的生活语言。③,诗歌的花果就容易枯萎,明白易懂是诗坛的一条康庄大道。而唐诗的可贵正在于语言艺术上深入浅出的统一,这是它的最高成就、最鲜明的特色,这也是唐诗繁荣旺盛的一个原因。唐代诗人辈出,他们好像得天独厚,信手拈来多成好诗,都与这一鲜明的特色分不开。(1)下列句子中的“那么”和文中画横线处的“那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准这么,不准那么,谁要犯了,就得受处罚。B.他既然不来了,那么我也回去了。C.也不能那么说,作用当然有。D.天那么的高,那么的蓝,真是太美了。(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作文(60分)8.(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问上帝,“喜欢”与“爱”有什么区别?上帝指了指一个孩子,只见他站在花前,被花的美丽迷醉,不由得伸出手把花摘下来。上帝说,这就是“喜欢”。接着,上帝又指了指另一个孩子,只见他满头大汗地在给花浇水,又担心花被烈日晒着,自己站在花前挡着烈日。上帝说,这就是“爱”。请根据这个材料,谈谈你对“喜欢”与“爱”的理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所谓“人性论”,实际上就是关于人的本性、本质是什么的理论。它是社会伦理、政治、宗教、哲学等各种理论的出发点和基础。卢梭曾经说过:“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如果我们“不从认识人类本身开始”,我们就不能认识社会的各种问题。这就是说,必须从研究人开始去研究社会各种现象。今天我们开展人性论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而且将推动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研究的深入开展。(摘编自莫法有《试论中西哲学史上人性论之差异》)材料二: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通过对“性”与“习”的比较论述了人性的先天性,认为人性在本质上就是人所具有的先天的或者说与生俱来的本性,它不是任何后天的、人为的东西,而后天的、人为的东西属于“习”的范畴。但是,孔子并没有言明人性的内涵,也没有将人性问题直接限定在道德的范围之内,所以使人性问题没有成为道德问题的重要内容。孔子将“性”与“习”相比照,从“性”与“习”的本质区别的维度阐明人性的先天性,这是其高明之处。如果没有“习相远”作为参照,仅言“性相近”,是看不出人性的先天性的,至多只能得出人性的相似性乃至相同性的结论。对于孔子所言的人性的先天性、人性的与生俱来的本质,儒家后学、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也是赞同的。孟子曰:“形色,天性也”(《孟子•尽心上》),认为身体与容貌是天生的,有以先天性来解读人性的本质的意味。至于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暂且不谈其以仁义为人性内涵,其以人之“所不学而能者”“所不虑而知者”为人性的本质,也是对孔子人性的先天性的发挥。(摘编自陆建华《性朴、情欲与性恶:荀子人性论的三个层面——兼及先秦儒家人性论》)材料三:既然性朴乃荀子对人性的基本认定,那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会对对此视而不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荀子“人之性恶”的论断太显眼,从而掩盖了性朴的论断。其二,以孟子之性判断荀子之性,没有认识到两者乃名同而实异。孟子所说之性乃人之异于禽兽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而非指人生来即具有的一切本能”,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因此只能有性善之论;而荀子所说的性,并不排斥人禽之同者,以孟子为标准判定荀子,只能得出荀子为歧出乃至异端的结论,至于其性朴之说也就无关紧要了。其三,对“伪”的误解。《说文解字》云:“伪,诈也。”这一负面的解释十分流行,以至于很多人并没有认真思考荀子所说“伪”之含义,进而强化了性恶说而遮蔽了性朴说。其实,荀子所说之“伪”并未“诈”。杨倞云“伪,为也”,意为“作为”。梁涛先生指出“伪”的本字即心在思虑后的选择、行为。无论是释“伪”为“人为”还是“心为”,都比以“诈”释“伪”有利于认识荀子人性学说的全貌。荀子的人性学说若仅停留在性恶的层面,则显然有背离儒家立场之嫌疑。使荀子人性学说重现儒家特色的,是其人性学说的第三层次:人性向善。人性如何向善?荀子给出的方案即化性起伪:“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化性起伪除了礼义、法度之外,还离不开师法的作用:“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因为,师乃是礼义法度的三本之一:“君师者,治之本也。”化性起伪的另一个手段是乐:“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又云:“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当然,在化性起伪的过程中,更需要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积极地修为(“为学”),并且要“不可以已”,如此才能性道相合,最终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如此,荀子设计了一套人性迁善的可行途径。总而言之,性朴、性恶与向善是荀子论性的三个层次,其中,性朴、性恶是人性的实然状态,而向善则是人性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进发与超拔。但实然毕竟不同于应然,因此我们不能将人性向善等同于人性本善,更不能说荀子是性善论者。毕竟,人性向善只是一种倾向、意愿与潜能,要变为善的现实,还需要一个修为的过程。由于人性向善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人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未完成状态。如此看来,荀子的人性学说蕴含着将人性动态化的倾向,很自然地,荀子理解的人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未完成的存在者,这也蕴含了王船山“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的种子。(摘编自王军《性朴、性恶与向善:荀子人性学说的三个层次》)(1)下列对材料中“人性论”的相关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人性论”涉及社会各方面,通过对“人性论”深入研究,可以认识社会的各种问题。B.先秦儒家都认为人性在本质上具有先天性,孟子言明了人性的内涵和本质。C.孔子对人性论的表述直接影响与启发了儒家后学,其观点是一脉相承的。D.荀子认为人性是先天的,并提出了“性朴论”学说,认为人性是朴素的,善良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人性论”涉及社会各方面,通过对“人性论”深入研究,可以认识社会的各种问题。B.先秦儒家都认为人性在本质上具有先天性,孟子言明了人性的内涵和本质。C.孔子对人性论的表述直接影响与启发了儒家后学,其观点是一脉相承的。D.荀子认为人性是先天的,并提出了“性朴论”学说,认为人性是朴素的,善良的。(3)下列说法不能支撑荀子“人性论”观点的一项是DA.材性智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B.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4)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5)“性”和“伪”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以及所学荀子的文章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点论据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行文思路的理解与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就是理清文章的层次脉络,分段逐层概括即可。(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联系荀子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解答】(1)D.“认为人性是朴素的,善良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材料三“因此我们不能将人性向善等同于人性本善”可判定选项理解有误。故选D。(2)A.“涉及社会各方面”“可以认识社会的各种问题”以偏概全,材料二表述为“孔子并没有言明人性的内涵,也没有将人性问题直接限定在道德的范围内”。故选A。(3)孟子的观点:性本善。D.意思是“人性向善只是一种倾向、意愿与潜能,要变为善的现实,还需要一个修为的过程”。强调了后天的修为,与“性本善”相悖。故选D。(4)材料三共四段。第一段“既然性朴乃荀子对人性的基本认定,那为什么几千年来,人们会对对此视而不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其二……其三”用设问句阐述人们对荀子性朴论视而不见的三个原因。第二段“使荀子人性学说重现儒家特色的,是其人性学说的第三层次:人性向善”提出“人性向善”的观点。第三段“人性如何向善?荀子给出的方案……”具体分析荀子人性学说的第三个层次——人性向善以及如何向善。。最后一段“性朴、性恶与向善是荀子论性的三个层次,其中,性朴、性恶是人性的实然状态,而向善则是人性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进发与超拔”总结荀子人性学说中性善、性恶以及性朴三者的关系。(5)根据“认为人性在本质上就是人所具有的先天的或者说与生俱来的本性”“杨倞云‘伪,为也’,意为‘作为’。梁涛先生指出‘伪’的本字即心在思虑后的选择、行为”可知,“性”与“伪”有区别。“性”为先天性;“伪”意为“作为”,心在思虑后的选择、行为,是后天的。根据“性朴、性恶是人性的实然状态,而向善则是人性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进发与超拔”可知,“性”与“伪”存在相容关系,性朴、性恶是人性的实然状态,而“伪”则是通过后天学习,使人性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进发与超拔。根据荀子的语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可知,荀子强调了“伪”的作用,他认为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实现自我的提升。答案:(1)D(2)A(3)D(4)①文章首先用设问句说明人们对荀子性朴论视而不见的三个原因;②接着分析荀子人性学说的第三个层次——人性向善以及如何向善;③最后总结荀子人性学说中性善、性恶以及性朴三者的关系。(5)①“性”与“伪”相区别。“性”为先天性;“伪”意为“作为”,心在思虑后的选择、行为,是后天的。②“性”与“伪”相容。性朴、性恶是人性的实然状态,而“伪”则是通过后天学习,使人性由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进发与超拔。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说明荀子强调“伪”的作用,认为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实现自我的提升。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机舱里的钟声(英国)希区柯克从明尼苏达州杜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坐在我旁边靠窗座位上的那个大高个,看着手腕上的表说:“七点十分,托尼,我们已飞一半路了,假如我逃亡海外的话,他们会认为我不回来了。”“山姆,你不是在逃亡。”我说。他微微一笑:“对,我不是在逃亡。”就从那时起,从头顶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山姆的两眼瞪大,他长期处于恐怖之中,一听到这滴答声,立即目瞪口呆,一只手紧紧抓住我们座位间的扶手。我明白他恐怖的原因,这是定时炸弹定时装置的声音。他惊恐地望着我,好像我能保护他。我十分镇静地站起来。我看到山姆头上行李架上的公文包。滴答声来自那个皮包。它的声音像打鼓,每一声似乎都要毁掉我的生命及飞机上其他四十几个无辜的生命。我看看那个公文包,没敢碰它。没错,是定时装置,但谁能说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也许把它取下就会爆炸。一分钟过去了,山姆问:“找到没有?”我无言以对。一个小男孩在山姆前面的座位中十分不安,他说:“妈妈,我听到时钟声。”一位空中小姐端着一只盘子走过来,她停在我座位旁边的走道上,侧耳倾听。“那是你的吗?”她的微笑是牵强的,“我想里面是一只钟吧?”“那不是我的。”我贴近她耳朵轻轻说,“小姐,它可能是一只炸弹,坐在窗边的是山姆。”她听了我的话急忙走向驾驶舱。山姆看了看我。一会儿从麦克风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我是机长,十七号座位上头那个没有标签的皮包,不论是谁的,请声明……”那滴答声在我耳里如打鼓般响。乘客的脸全转向我们。机舱内有谈话声,但没人承认那只公文包。山姆的额头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说:“该死,它什么时候爆炸?”机长出来了,非常镇静,不动声色。他瞧瞧公文包,注意地听听,通道那头有位男士站起来和他说话。“请坐下。”机长说。突然有个人说:“炸弹!”乘客们都站起来,向前舱后舱乱跑。纷乱中,我迅速告诉机长说:“我叫托尼,私人侦探,我正带这位山姆到华盛顿去作证,假如他能证明塔克兄弟帮在中西部的所作所为的话,就会消灭一个犯罪集团。”“我们可以把它丢出门外。”机长说。“那机舱能保持正常的压力吗?”“这是没办法的办法。”“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装置,改变压力可能会引发炸弹爆炸。”机长点点头,他抬高声音大叫:“诸位请各归原座,假如我们能紧急降落……”他头一次表现出惊慌,“天哪,等一等。”他看看手表,“七点十九分。”自从滴答声开始,已过去几分钟。“我们需要的是四千米的跑道。在新阿巴尼附近有一个小机场……”他向驾驶舱冲去。几秒钟后,我们系上安全带,飞机准备紧急降落。庞大的飞机俯冲着滑翔,发出很大的声响。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的时候,我看到一个风向塔,两个小小的孤寂的棚子,三辆闪闪发亮的汽车等候在跑道边。那三辆黑色汽车在等什么?我觉得面部肌肉僵硬,傻兮兮地冲山姆笑着。他皱着眉看着我,同时抹抹额头的汗水。我越过他的头,伸手取下那只公文包,他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我夹着公文包,来到驾驶舱。副驾驶在驾驶飞机,机长看看我和公文包:“你疯了吗?”“我差点成了傻子。”飞机正在滑落。“马上飞离机场。”我说。那位副驾驶不理我。此刻我做了唯一能使他们听话的事,我举起手中的公文包,要把它砸在机舱壁上。机长伸手要抓我,但没抓住。我打开公文包,里面有一只静悄悄的小钟,还有一只噪音很大的钟。小钟牵动大钟,七点十分开始作响。就是那样,没有炸弹。“他们知道你们的一贯作风,”我说,“他们估计你们不敢去动那枚定时炸弹,假如你们听见它在七点十分开始响的话,你们就会在这里降落,那三辆汽车在这荒凉的机场停着,是在等候山姆。”我说,“现在请你们通知警察逮捕他们。”山姆按照规定的时间抵达华盛顿,并且由于他的作证,警方破获了一个犯罪集团。(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A.小说开篇首句“从明尼苏达州杜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为故事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接下来的情节主要在这狭小的机舱里进行。B.当有人喊出“炸弹”时,乘客们开始陷入混乱作者描写这一情景,充分体现了小说谣言可畏这一题思想。C.当“我”要把发出“滴答”声的公文包砸在机舱壁上时,“我”已经十分肯定包里没有定时炸弹,这一切只是一场阻止山姆去作证的阴谋。D.托尼要护送证人山姆到华盛顿作证,但旅途并不顺利,在托尼和机组成员的恰当处理下,有惊无险,证人安全抵达华盛顿。(2)下列对小说有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小说情节舒缓,人物鲜明。作者从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角度对侦探托尼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使这一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B.小说注重细节刻画。“他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山姆的恐惧,也对比了“我”的镇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C.小说善于营造气氛。托尼为了使机长和副驾驶听从自己的要求飞离机场,他作势要将公文包砸在机舱壁上,气氛紧张且突显托尼的机智。D.小说文字简洁。写空中小姐的“微笑是牵强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已经能说明“滴答”的钟声确实引起了机舱内其他人的注意和不安。(3)“钟”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希区柯克被称为悬念大师,他常在故事中设置很多悬念。假定本文中山姆参与了“定时炸弹”这一阴谋,请结合文本,从情节方面对这一悬念的假定予以合理说明。【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物象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小说内容,进而具体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小说全文,从情节角度进行分析。【解答】(1)B.“充分体现了小说谣言可畏这一题思想”有误,小说的主题不是在讲谣言,而是在讲邪不胜正。故选B。(2)A.“情节舒缓”应为“情节紧凑”。同时,小说没有肖像描写。故选A。(3)文章的标题为“机舱里的钟声”,文章由听到一只公文包里传出“钟声”开始,写我们如何处理这只“炸弹”,再到飞机降落前“我”发现问题,迫使飞机再起飞,到山姆最终被成功带到华盛顿,人们根据他的指正成功破获一个犯罪集团。总之,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围绕着“钟声”展开的,可见“钟声”是小说的线索,通过“钟声”把故事情节和人物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小说的开篇写“山姆的两眼瞪大,他长期处于恐怖中,一听到这滴答声,立即目瞪口呆,一只手紧紧抓住座位间的扶手”,而“我”觉得“它的声音像打鼓,每一声似乎都要毁掉我的生命及飞机上其他四十几个无辜的生命”,机长“头一次表现出惊慌”,“钟”在文中起着设置的悬念的作用,吸引读者的兴趣,使故事情节紧凑,同时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从塑造人物形象上,小说描绘了机舱里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对“钟”发出的声音的不同反映,如山姆和乘客听到钟声时的惊慌失措和“我”的冷静自若形成鲜明地对比,从而更好地突出“我”形象。“钟”有警报、警示的作用,小说讲述“定时炸弹”阴谋破灭的故事,意在说明邪不胜正,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这给那些“邪恶者”敲响了钟声。(4)本题解答需要分析山姆的言行等。如“假如我逃亡海外的话,他们会认为我不回来了”说明山姆潜意识想逃往海外,最后“山姆按照规定的时间抵达华盛顿,并且由于他的作证,警方破获了一个犯罪集团”表明山姆害怕为警察作证后被黑帮报复。“就从那时起,从头顶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我看到山姆头上行李架上的公文包”,托尼对山姆的皮包的查看,说明公文包很可能是山姆带上飞机的。“山姆的两眼瞪大,他长期处于恐怖之中,一听到这滴答声,立即目瞪口呆,一只手紧紧抓住我们座位间的扶手”表明山姆一直很紧张,才在公文包中装钟;结合小说结尾可知,山姆担心阴谋不能得逞,自己不得不出庭作证。“我越过他的头,伸手取下那只公文包,他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里面有一只静悄悄的小钟,还有一只噪音很大的钟”托尼拿下公文包使得山姆惊吓,说明其虚心,害怕托尼发现自己的秘密。答案:(1)B(2)A(3)①“钟”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设置都是围绕“钟”展开的。②“钟”是小说的悬念所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③通过描绘人们对“钟声”的反应,表现小说中人物的形象。(4)示例:①小说开头有“假如我逃往海外的话,他们会认为我不回来了”,这句话暗示一开始山姆潜意识里就想逃往海外,他怕为警察作证后被黑帮报复。②小说中的无名公文包就放在山姆头顶上的行李架上,当“滴答”声传出时,托尼还特意观察了山姆的皮包放在哪里,这说明那个公文包可能就是山姆带上飞机的。③小说中山姆一直很紧张,也说明山姆担心阴谋不能得逞,自己不得不出庭作证。④当托尼伸手取下公文包时,山姆“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说明山姆很担心托尼打开公文包,从而发现他的秘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日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亓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选自《墨子•鲁问》)【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B.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C.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D.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四境,指四方边境地区,与《六国论》中“起视四境”的“四境”意思一致。B.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在先秦时期常作为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C.“莫若我多”的“莫”指没有人、没有谁,与成语“一筹莫展”的“莫”相同。D.贱人,文中是平民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卑贱、品行地位低下的人,二者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正义之战的维护。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而且深恶痛绝,墨子认为鲁阳文君如果不施仁义,那么就没有资格批评夷人的恶俗。D.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谓之黑,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②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5)墨子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中国”为一个词,指中原地区,不可断开,排除B、D;“杀其父而赏其子”与“食其子而赏其父”结构对称,“食其子而赏其父”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C。句子翻译为:即使中原地区的风俗也像这样。父亲因攻战而死,就奖赏他的儿子,这与吃了儿子奖赏他的父亲有何不同呢?如果不施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2)C.“一筹莫展”的“莫”是“没有”的意思。(3)B.“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正义之战的维护”错,应是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4)①三世:数代;三年:多年。句子翻译为: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他们多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②窃:偷;彘:猪。句子翻译为: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却被称作义。(5)根据原文“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分析可知,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根据原文“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分析可知,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根据原文“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分析可知,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答案:(1)C(2)C(3)B(4)①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他们多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②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却被称作义。(5)①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②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③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参考译文: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国四境之内,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样?”鲁阳文君说:“鲁国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像您具有鲁国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他们多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他们多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不是有悖常理吗?”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邻国的人民,掠取邻国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镂刻在金石上,铭记在钟鼎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的平民,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记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正确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都知道小道理却不知道大道理。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却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道理却不知道大道理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一样。”鲁阳文君告诉墨子说:“楚国的南面有一个吃人的国家,名叫‘桥’,在这个国家里,长子出生了,就被杀死吃掉,说这样有利于弟弟,味美就献给国君,国君喜欢了就奖赏他的父亲。这难道不是恶俗吗?”墨子说:“即使中原地区的风俗也像这样。父亲因攻战而死,就奖赏他的儿子,这与吃了儿子奖赏他的父亲有何不同呢?如果不施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夜飞鹊周邦彦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①。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影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注】①参旗:星名,初秋黎明前出现于天东。(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送别怀人词作,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之情。B.“斜”“堕”“余”“凉”“残”等字眼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融情入景,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凄恻和留恋。C.“烛泪已流尽”“花骢行迟”等词句寓情于物,好像离思也感染了主人公身边的事物,烛垂泪,马行迟。D.全词不直接表露内心情意,只是通过写景、叙事、托物来写之,风格含蓄蕴藉,但感人至深。(2)有评论者认为周邦彦的词有一种类似小说的“故事性”,这首词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艺术特色、表达方式的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解答】(1)D.“全词不直接表露内心情意”错误,“空带愁归”“欷歔”直接抒情。故选D。(2)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前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点、时间。联系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收束前面描写,再伸展一层,说临别前的聚会,也到了要“散离”的时候,那就得探看树梢上星旗的光影,谛听渡口风中传来的鼓声,才不致误了行人出发的时刻。下片“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三句接写送别后归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独地带着离愁而归,故顿觉野外寂寞清旷,归途遥行,对同一空间的前后不同感觉,也是细腻地反映送别的复杂心情。“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这三句是一个大的转折,转得无痕,使人几乎难以辨认。读了这几句,才了解上面所写的,全是对过去的回忆,从这里起才是当前之事,这样,才使人感到周词结构上的细微用心,时空转换上的大胆处理,感到这里真能使上片“尽化云烟”。答案:(1)D(2)①词作有基本完整的情节:上片写秋夜河桥送别、别前聚会、别后归途三个场景,完整呈现送别过程,体现出离情别意。②词作章法曲折跌宕:下片写到“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才让读者发现,前文所写都是对过去的回忆,时过境迁,伊人不在,造成出人意料的反转跌宕。译文:在河桥旁的亭中送别情人,久久惜别,深夜里弥漫着凉意,竟不知到了什么时分。残月曳着余辉远远地向西斜坠,铜盘中的蜡烛也即将燃尽,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临别前短暂的相聚即将散离了,探头听听随风传来的渡口鼓声,看看树梢上空参旗星的光影,已是到了黎明时分。那花骢马仿佛会解人意,纵使我扬鞭催赶,它也只是自顾慢慢缓行。送别情人,我满怀离愁孤零零地踏上了归途,渐渐听不到渡口上那嘈杂的人声。原野上空旷清寂,归途竟是那么遥远寂静。我没想到再次来到当初与她分别的地方时,不仅未见她的一点遗迹,连偏斜的小路也都难辨迷离。低照的斜阳映照着兔葵、燕麦长长的影子仿佛与人相齐,我在那曾与她相偎过的草丛边徘徊往复,以酒浇地,欷不止,放眼西方,空自断魂。赏析:词上片写送别,下片写别后之思。词中运用陪衬、反衬、熔情入景、化用前人诗文之语等多种手法,细腻曲折地写出了送别怀人的悲凄与深情。全词所表现的惜别、怀旧之情,显得极为蕴藉,只于写景、叙事、托物上见之,而不直接流露。起两句“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写送别的地点、时间。时间是夜里,夜是美丽的,又是温馨可念的,故曰“良”;联系后文,地点是靠近河桥的一个旅店或驿站;用“夜如何其”问夜到什么时分了,带出后文。“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夜是露凉有月的秋夜。但送别情人;依依不舍,故要问“夜何其”,希望这个临别温存的夜晚还未央、未艾。可是这时候,室内铜盘上已是蜡尽烛残,室外斜月余光已渐收坠,霏霏的凉露浓到会沾人衣,居然是“夜向晨”了,即是良夜苦短、天将向晓的时候。这三句以写景回答上文;又从景物描写上衬托临别时人心的凄恻和留恋。“斜、堕、余、凉”,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烛泪”更是不堪。周邦彦词喜运化唐诗。“烛泪”句即运化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无题》诗“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收束前面描写,再伸展一层,说临别前的聚会,也到了要“散离”的时候,那就得探看树梢上星旗的光影,谛听渡口风中传来的鼓声,才不致误了行人出发的时刻。“参旗”,星名,它初秋黎明前出现于天东,更透露了夜的季节性。鼓,可能指渡头的更鼓,也可能指开船鼓声,古代开船有击鼓为号的。观察外面动静,是为了多留些时,延迟“散离”,到了非走不可的时候才走,从行动中更细腻的写出临别时的又留恋、又提心吊胆的心情。“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写到出发。大约从旅舍到开船的渡口,还有一段路,故送行者,又骑马送了一段。从骑马,见出送行者是男性;从下文“遗钿”,见出行者是女性。这段短途送行,作者还是不忍即时与情人分别,希望马走得慢点,时间挨得久点。词不直说自己心情,却说马儿也理解人意,纵使人要挥鞭赶它,它也不忍快走,这里用拟人手法,将离情别绪层曲婉转的道出。过片“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三句接写送别后归途。情人一去,作者孤独地带着离愁而归,故顿觉野外寂寞清旷,归途遥行,对同一空间的前后不同感觉,也是细腻地反映送别的复杂心情。“何意重经前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这三句是一个大的转折,转得无痕,使人几乎难以辨认。读了这几句,才了解上面所写的,全是对过去的回忆,从这里起才是当前之事,这样,才使人感到周词结构上的细微用心,时空转换上的大胆处理,感到这里真能使上片“尽化云烟”。《海绡说词》说“河桥”句是“逆入”,“前地”句是“平出”,“逆”即逆叙以往,“平”即平叙当前。这里的第一句领起后文。直贯到全词结尾;第二句情人去后,不见遗物,更无余香余泽可求;第三句写旧时路径,已迷离难认,“兔葵燕麦,向斜阳、影与人齐。”送别是晚上和天晓时候;重游则傍晚,黄昏中的斜阳,照着高与人齐的兔葵、燕麦的影子。这两句描绘“斜径都迷”之景,有意点出不同期间;又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序“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有”的典故,表示事物变迁之大。感慨人去物非的细腻心情,完全寄寓于景,不直接流露,故《艺蘅馆词选》载梁启超评这两句词说:“与柳屯田之‘晓风残月’,可称送别词中双绝,皆熔情入景也。”下面三句:“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说过去列坐的草地上,徘徊酹酒,向着情人远去的西边方向,望极天边,而欷歔叹息,不能自已。“欷歔”二字,直接摹态抒情。这首词写情细腻、沉着,语句起伏顿挫,结构上层层伸展,时空变幻灵动飞扬,过渡自然,风格上哀怨而浑雅,堪称送别怀人作品中的上乘之作。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之后,还要求君子“就有道而正焉”,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②《老子》(第六十四章)中老子以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小时容易散失的现象为例,说明解决问题要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③《春江花月夜》中,“月照花林皆似霰”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开满鲜花的树林在月光下闪烁着冰粒般的光芒。④李白在《将进酒》中运用曹植狂饮的典故,表现自我忧愤不平和狂放的心情的诗句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就有道而正焉(重点字:焉)(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重点字:未)(3)月照花林皆似霰(重点字:霰)(4)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重点字:谑)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若抚州是一本厚厚的书,那文昌里就如同书腰。夜幕降临,来到文昌里老街,灯光映照着老砖墙,石街深巷、闾阎扑地,木雕、竹编、银艺等非遗技艺,藕丝糖、水粉、牛杂等临川味道,老城的韵味蕴含其中。如果说古色古香是老街的形,那么戏曲文化就是老街的魂。砖墙上的戏剧人物造型、清风竹影与汤显祖诗词元素①,更显古朴风韵。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古临川熙攘喧嚣的市井。“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灯光如梦似幻,一叶小舟荡起清波,小姐在丫鬟的陪伴下赏花……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在全息数字影像、巨型圆环投影装置等现代科技的演绎下,让观众②。漫步临汝书院,临川文化的发展脉络③。这座按照宋代规制,为了推广和传承临川文化建成的书院,如今既是礼乐射御书数和传统书院文化的体验研学基地,又是文创产品的开发基地。书院负责人拿出一本《书院攻略》介绍:“书院开发了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攻略完成任务,从中学到书院文化的知识,④。”近年来,临川塑造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戏曲元素,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种种努力,让戏韵绵延,让临川文化持续绽放出穿越古今的魅力。(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A.近年来,临川深入挖掘戏曲元素,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B.近年来,临川塑造历史文化人物,开发特色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戏曲文化,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C.近年来,临川深入挖掘戏曲文化,打造历史文化名片,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D.近年来,临川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塑造历史文化人物,深入挖掘戏曲文化,举办戏剧文化节,培养年轻的戏曲人才(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运用的辨析能力。答此类题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尤其是易错成语。答题时要结合语境仔细分析,正确填写。(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答题时要熟知常见的病句类型,认真阅读题干中的语句,找出语病,仔细比对各个选项,选出修改正确的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第一空,“相得益彰”的意思是指相互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长处。前文“人物造型、清风竹影”与“汤显祖诗词元素”,后文“更显古朴风韵”,可知两者相映衬,使得其中的古典韵味更悠长,因此填“相得益彰”。第二空,“身临其境/身历其境”意思是亲身面临那种境地。前文提到的灯光、实景、全息数字影像、巨型圆环投影装置等,都强调引导观众进入《寻梦牡丹亭》的情境当中,因此填“身临其境”或“身历其境”。第三空,“历历在目”指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漫步临汝书院,临川文化的发展脉络”写漫步书院,感受临川历史文化脉络,移步换景,历史层层展开,因此用“历历在目”。第四空,“寓教于乐”指的是在娱乐中寄托教育的作用,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一举两得”指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方面的好处。前文提到游客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学到相关知识,将娱乐与学习结合,既得到了快乐,又收获了知识,因此可填“寓教于乐”或“一举两得”。(2)原句有搭配不当及语序不当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塑造”与“街区”搭配不当,将“塑造”改为“打造”;二是语序不当,“深入挖掘戏曲元素”是后面一系列行动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将其调整到“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之前。故选:A。(3)“若抚州是一本厚厚的书”是比喻中的暗喻,“抚州”是本体,“一本厚厚的书”是喻体,“是”是比喻词。以“书”比喻抚州城,生动地表现了抚州城市底蕴的丰富深厚。“那文昌里就如同书腰”是比喻中的明喻,“文昌里”是本体,“书腰”是喻体,“如同”是比喻词。以“书腰”比喻文昌里,形象地说明了它极具代表性,蕴含了抚州的戏曲文化特色。然后要在语境中分析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省安监局培训课件
- 2021国网公司营销线损调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框《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说课稿
- 2020学习民法典测试题(共195题)
- 2024年07月浙江温州银行总行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企内部培训资料
- 2024年淮北矿建公司职工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 必修 1.1.2 信息的基本特征 说课稿
- 教科版信息技术高一必修 2.3.1文件及其类型说课稿001
-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JB-T 11266-2023 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装置可靠性评价规程
- 医疗设备定位及效能分析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需求参数
- 2024城市河湖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技术导则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文学常识归纳整理(人教版期末复习)
- 小学寒假安全教育班会
- 《手语基础学习》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Python语言基础》实验1:Python 基础环境熟悉参考答案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新生儿皮肤损伤护理课件
- SJG 09-2024 建筑基桩检测标准
- 中小学3D打印科普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