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评书表演中语言技巧运用研究—以《三绝碑》为例摘要评书是反映大众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传统民间口头表演艺术。“北京评书”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21世纪初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娱乐活动日益多样化而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单田芳是北京评书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对推动评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袁阔成《三绝碑》在评书表演中的语言技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口头诗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揭示评书演述过程中程式与典型场景的规律和重要作用。通过对袁阔成《三绝碑》演述特征的考察,进一步明确民间口头创作与书面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推动评书艺术的研究和发展。关键词:《三绝碑》;语言艺术;袁阔成目录TOC\o"1-3"\h\u31839一、绪论 一、绪论(一)选题背景与意义评书,又称说书,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评书是中国一种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以一人讲说的方式进行叙事、描写景象、模拟书中人物并做出品评,敷衍历史及现代故事。评书出现时间很早,从宋代就开始流行于勾栏瓦舍,起起落落上千年,在民间广受欢迎,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新中国成立后,评书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深受欢迎的评书演员,如袁阔成、田连元、袁阔成。其中还袁阔成评书的《三绝碑》深受观众喜爱,三绝碑位于白鹿洞东北40米天然石壁上,为北宋著名词人\t"/item/%E4%B8%89%E7%BB%9D%E7%A2%91/_blank"秦观流放郴州期间所作的\t"/item/%E4%B8%89%E7%BB%9D%E7%A2%91/_blank"《踏莎行》词摩刻,高52厘米,宽46厘米,共十一行,八十一字,行书。北宋词人秦观作了《\t"/item/%E4%B8%89%E7%BB%9D%E7%A2%91/_blank"踏莎行·郴州旅舍》一词,苏轼写了跋,著名的书法家\t"/item/%E4%B8%89%E7%BB%9D%E7%A2%91/_blank"米芾把词和跋写下来,世称“三绝”,其艺术价值很高,还嵌有陶铸同志题词。就艺术形式而言,评书是从民间讲故事和讲笑话的方式发展起来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评书在讲述故事的同时会增加评书演员的表演。它是一种兼具讲评和叙述议论的语言表演艺术。是带有表演性质的讲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评书在绘声绘色、写人写物的基础上再构造细节、设置悬念、讲述人情事理,使所讲的故事生动形象,合情合理,颇为感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评书更是民间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评书故事的敷衍、评书艺人的语言渲染力无不塑造着评书的精神内涵。本文对《三绝碑》评书表演的语言艺术展开系统研究,有助于了解评书的艺术特色,更好地把握口头语言的艺术运用技巧。(二)研究现状评书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语言艺术形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变化,依然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学术界对评书这门口头语言艺术的研究比起其他类型的文学形式研究则十分鲜少,学术界在评书研究方面还是有些欠缺。对于《三绝碑》的评书表演语言技巧研究基本没有,因此本文从评书艺术展开研究以加强理论基础.张恒《袁阔成评书〈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的塑造——细节改编和点评对人物个性特征的丰富与完善》介绍了袁阔成对小说《三国演义》细节上的改编和点评、探讨了其在丰富诸葛亮人物形象与完善人物个性特征方面所起的作用。李晨冉《袁阔成评书〈隋唐演义〉的口头叙事研究》考察了袁阔成评书《隋唐演义》的语言、结构和声音节奏。啸涛在《评书——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中介绍了评书艺术的形成、发展、繁荣、革新和现状,是一本普及介绍性读物,向人们传播评书艺术。闫雨生在《即将消失的艺术——评书》中也是对评书的起源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呼吁人们要重视评书的传承与保护问题。易德波《扬州评话探讨》对扬州评话的语音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探讨评话表演语言风格与语音因素之间的联系。评书中从词汇角度谈的主要有王嫣然《从李伯清评书浅析成都方言词汇》,从词汇角度出发,对李伯清评书的四川方言词汇进行分析并和普通话的词汇加以对比。张杰兰在《评书语言的特质探析》中,通过对评书语言与文学性语言的不同作了简要的比较来突出评书语言的独特性,讨论了评书语言主要具有通俗浅显、生动形象、乐韵性、个性情境这些特质。冯广艺的《论何祚欢湖北评书中词语运用的语体特色》,文章从语体角度考察何祚欢湖北评书中词语运用的语体特色,进而分析了评书的语体特点。(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与评书语言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关注评书的历史演变、发展状况、语言艺术、评书表演的特色、流变,参看了曲艺学、语言学、文学方面的书籍。同时,在知网中以“评书语言”“《三绝碑》”为检索关键词,检索评书韵文研究方面的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全面掌握研究现状,夯实理论基础,为本文的研究做好理论准备。2.文本细读法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收听、收看当代评书,收集已经出版的评书文本,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本,通读出版的赋赞集。通过细读文本,体会评书韵文的艺术特色及修辞功能。3.定量定性分析法论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所收集到的评书语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押韵、文本结构等,尽可能穷尽一个封闭文本中的语料并进行量化统计。在此基础上,再分析韵文的构成要素及表现,从而归纳评书韵文的语言特色。二、评书《三绝碑》相关介绍(一)作者简介袁阔成,祖籍北京,1929年生于天津的一个评书世家。伯父袁傑亭、袁傑英和他的父亲袁傑武,当年号称评书界的“袁氏三傑”。袁阔成八岁随父学艺,再加从小耳孺目染,继承了“袁氏三傑”的评书表演技法。后拜金傑力为师,十四岁登台,十八岁出师,年纪轻轻即享誉书坛。期间,并受到天津大说书家陈士和的指教。三十五岁后正式投身艺坛,也专门说演《聊斋》,先后加工了五十一段《聊斋》书目,且段段精彩:叙述故事,妙趣横生;刻画人物,十分生动;摹拟事物,准确洗练;借评论传播知识,剖析事理鞭辟入里。具有字清口净,语重声宏,稳练沉着,细致传神的特点。袁阔成既继承了上辈“袁氏三傑”幽默诙谐、擅长使用“包揪”、常常利用书中细节引申发挥、几刺时弊的艺术特色,也学习借鉴了陈士和沉稳清晰、精准洗练的艺术风格。出师后,先后辗转唐山、天津、哈尔滨、营口、北京等地献艺。当时说演的节目以短打书为主,《十二金钱镖》《施公案》《永庆升平》等均能全本驾驳,且小有名气。(二)作品内容概述碑文作者裴度,是唐代中后期有名的政治家。碑文内容分序文和铭文。序文开篇处,裴度称颂诸葛亮兼具开国之才、治人之术、事君之节和立身之道,是千古罕有的封建政治家。斐度说,当[汉末]大乱,群雄纷争之际,士人奔走献策唯恐不力,诸葛亮独高卧隆中,自比管、乐,一旦刘备三顾,诸葛亮便以《隆中对》“一言而定其机势”,确立三分鼎立的大计,出手不凡。斐度赞扬诸葛亮革除[汉末]弊政,执法公允,任人唯贤,治戒讲武。他认为经诸葛亮的苦心治理,僻陋的[蜀汉]政令划一,道德风行,一跃而为殷富之国,拥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斐度驳斥崔浩等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认为不可以成败论英雄,假如上天再给诸葛亮一些时间,必能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铭文为骈体,四言为句,共64句,铭文将诸葛亮比于前代名臣伊尹、姜尚、萧何、张良,盛赞其不朽业绩。最后,铭文称颂诸葛亮功德如高山流水,长存于天地之间,长存于蜀地百姓心中。书丹者柳公绰,为楷书中柳体创始人柳公权之兄,其书法浑厚笃实,既有柳体笔韵,又自具风格。后人赞赏唐碑碑文笔力雄健、辞丽义精,书法遒劲端严。加之刻工鲁建,刀法谨严,超群绝伦,故该碑有“三绝”之誉。如明代四川巡抚荣华在碑阳(正面)题跋,称裴文柳书“诚二绝也”,堪与诸葛功德“相与垂于不朽”。其后,人们便习称为“三绝碑”。一千多年来,唐碑随岁月流逝也有所损伤,但剥蚀不大,至今绝大部分仍字迹朗整,基本完好。由于石质、气候等等原因,成都地区保存下来的古碑较少,此碑即为成都仅存较完整的唐代碑刻。三、《三绝碑》的程式袁阔成说书时并非按照石玉昆《三绝碑》的文本内容一字不落的进行复述,也不是重复讲述自己过去已经说过的内容,而是以清代石玉昆《三绝碑》的故事为参考,根据现场情况和受众兴趣通过改编进行新的口头演述。评书的口头演述性质使得评书对故事内容的描述不同于文本,经袁阔成口头演绎之后的《三绝碑》在人物刻画、故事情节等方面比石玉昆的《三绝碑》更加具体生动。演述《三绝碑》的过程中,袁阔成不仅要将情节篇幅扩大、将内容描绘的更加生动具体,还要增加大量原著中没有的细节和动作,这样才能通过口头演述使得受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仅凭借脑海中记忆的书路子说书,尤其是长篇武侠小说,对说书艺人的记忆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说书艺人能够快速将故事内容记下来并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再创作,主要依靠脑海里已根植的固定措辞和语句辅助记忆,这些固定的措辞和语句就是程式。最稳定的程式是评书中最常见意义的程式,这些程式表示人物主要的行为语言、时间、地点等。米尔曼·帕里提出了程式的概念:“在相同格律条件下为表达一种特定的基本观念而经常使用的一组词。”说书艺人使用固定词语、句式、规范化的情节、场景以及人们所耳熟能详的语句进行演述,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记住内容并方便临场创编。本章参考与借鉴口头诗学理论,坚持以评书作为口头表演艺术本身的内在规律和特征为出发点,探讨袁阔成在演述评书《三绝碑》的过程中对程式的运用。(一)动作行为的程式评书和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评书需要评书艺人向受众细致描述人物的每一句话、袁阔成每一个动作和行为具体是“怎样”发生的,它通过描述而不像戏曲以直接再现的方式袁阔成表现直观动作。袁阔成戏曲中南侠展昭出场可以不用台词,演员只需表演出南侠趴在房顶袁阔成上的样子即可,但是袁阔成对这个过程的描述则要详细到使受众对南侠每一个动作都袁阔成了如指掌,即对他出场的时间、地点、动作、神情、穿着打扮、心理活动都要做出细袁阔成致的描述。一个优秀的评书艺人能够通过详细刻画人物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从而让受众在脑海里面形成完整的故事画面。袁阔成在演述《三绝碑》时依靠大量相同或相袁阔成似的动作行为程式不断创编出新的故事内容。评书《三绝碑》中最典型的动作行为袁阔成程式有:走路程式、视听程式和显示人物威严的动作程式。1.走路程式评书《三绝碑》中的主人公是包拯和有着侠义心肠的英雄侠客。武艺高强的侠客为了查案经常在夜间行动,袁阔成描述人物走路时的动作使用的词汇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首先,在描述人物小心翼翼行走时经常使用到“蹑足潜踪”“施展陆地飞腾法”等程式。来看几个例子:(1)再看他蹑足潜踪,“喳喳喳”,比狸猫还轻,就跳到草上飞的身后。抬起左手,奔着草上飞的后脑勺,就拍了一巴掌。(2)这官长好像那耗子差不多,东瞅瞅西看看,蹑足潜踪,来到包大人轿前,躬身施礼。(3)南侠蹑足潜踪,来到窗棂台附近。例(1)是南侠跟踪草上飞项福的场景,南侠想测试一下草上飞的武功深浅,并在他毫无防备之时进行一次偷袭,因此走路十分小心,不想让对方察觉。例(2)是包大人来陈州放粮召见当地的官长,官长走路小心谨慎表现出他对包大人心生敬畏以及害怕被安乐侯的人发现而惩罚他。例(3)是南侠在夜间查案时在窗外偷听别人谈话时的动作。“蹑足潜踪”这一动作体现出上述例子中人物走路动作的轻盈,不想被人察觉,同时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安静。此外,袁阔成在描述人物赶路时脚步匆匆经常使用“施展陆地飞腾法”这一表现脚步飞快的程式,也多次用带“飞”字的动作程式如“飞身上房”来形容侠客健步如飞,武艺高强。来看一组例子:(1)再看他,施展陆地飞腾法,十二个字的跑字功,鹿伏鹤行。(2)展南侠飞到了院里头,脚尖点地飞身上房,施展陆地飞腾法,一直赶奔太师府。例(1)是南侠得知安乐侯庞昱暗中派草上飞刺杀包大人,连夜赶路六十里地前往包大人居住的三星镇给大人通风报信;例(2)是南侠急于找到谋害包大人的元凶,连夜赶往太师府一探究竟。“施展陆地飞腾法”通常使用在人物着急赶路的场景中,这一动作体现出人物脚步飞快、武艺高强、身轻如燕,也衬托出人物焦灼的心情。“往下一哈腰”是承接在“施展陆地飞腾法”之后的动作短语,使人物奔跑的动作更加细化。走路程式的使用意味着故事中新的场景即将出现,因此这一程式具有转移事件发生的地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2.视听程式袁阔成每当讲到人物从窗外偷看、偷听场景时经常使用“用舌尖点破窗棂纸”“胳膊肘挂住窗户台”“摘耳侧听”等一组连贯的动作程式。来看一组例子:(1)南侠蹑足潜踪,来到灵柩台附近,把胳膊肘挂在窗台上,用舌尖点透窗棂纸,睁一目眇一目,往屋中观瞧。[2](2)他一看呐,楼窗户里锃明瓦亮,里边这主人还没就寝,摘耳侧听有人说话,南侠看看左右无人,胳膊肘挂住窗户台,用舌尖点破窗棂纸,往屋中观看。[3]例(1)是南侠为了查找谋害包大人的元凶夜探太师府时的场景。他到达时发现太师庞吉正在和一位老道在屋中密谋杀死包大人,于是躲在窗外偷听他们二人的谈话。例(2)是南侠为了帮助老者周善讨回公道,夜探周善养子郑新家时的场景。这两个例子都发生在南侠为了查案,在夜间偷偷潜入案件相关人的住所时。他到达目的地之后恰好听到屋内主人在谈论与案件相关之事,所以只能在屋外偷听偷看。“胳膊肘挂住窗户台”“用舌尖点破窗棂纸,往屋中观瞧”“摘耳侧听”这一组动词词组的内部结构是稳定的,但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人物的第一个动作都是先用胳膊肘挂住窗台,第二个动作有时是先“看”有时是先“听”,动作顺序可能会发生颠倒,但是不会将完整的程式打破。此外,袁阔成讲述人物在夜间打斗情节时,也使用了一组模式化的语词程式。3.显示人物威严的动作程式在包公断案场景中,袁阔成都会使用“把惊堂木一拍”这一动作程式显示包公在办案时的威严,并且这一动作可以迫使犯人将实情说出,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评书中包大人在公堂之上审问刺客项福、安乐侯庞昱和颜查散的小书童雨墨等人时都使用了这一程式。“把惊堂木一拍”这一动作程式后面往往承接的是罪犯招供的情节。袁阔成每次讲到包公办案都会说:“包大人把惊堂木一拍”,重复使用这一动作程式使得受众对包公审案时的动作和流程更熟悉。当他们一听到这句话就会明白这是为了展现包公在审案过程中的威严形象,并且犯人马上就要说出实情了,他们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评书中人物的眼神动作也暗含着某种深意,袁阔成经常使用“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这个程式表现人物思考时的动作。后面通常承接人物想出的具体计策,程式后面接的内容可以随意替换。同时,这一程式可也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袁阔成在演述评书时并不是一味追求语言的独创性和新颖性,而是通过灵活运用程式化的语言去更好的贯穿故事情节以及满足受众的需求。评书《三绝碑》中表现人物动作行为的语词程式层见迭出,稳定性和重复性是其显著特征。一个相似的动作只需要使用之前演述过的、根植在脑海中的固定程式即可。类似的场景中相似或相同的动作行为程式的运用不仅减轻了袁阔成创编故事的压力,而且还提高了袁阔成演述评书的速度,提升了评书的语言质量和艺术效果。(二)人物外貌程式扬州评话将说书艺人将人物外貌中的相貌描述称之为“开相”。“开相”是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的重要评书演述手段之一。说书艺人一般都会对书中主要人物或者外貌特征与众不同的人物进行“开相”。在小说中,我们可以通过人物外貌描写初步判定此人是善是恶,是美是丑。同样,说书艺人通过描述人物外貌来告诉受众人物的好坏类型。人物外貌程式是评书表演过程中最常见、最稳定的程式之一。人物外貌程式中角色的名字、身高、穿着打扮等内容是可以根据具体情节进行替换的。在袁阔成的《三绝碑》中,无论是描述展昭、包公等正面人物,还是描述安乐侯庞昱、冯君衡等反面人物,使用的外貌描述流程和词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并基本都是按照从身高、身材、面庞、眉、目、鼻、口,以及头上戴的、身上穿的、拿的武器,从头到脚、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进行的。袁阔成在对侠客外貌进行描述时基本都使用了这样的程式:“身高xx尺”“细腰奓背”“双肩抱拢”“头上戴着xx颜色的缎子扎巾”“顶梁门倒拉茨菰叶”“鬓插英雄球/英雄胆”。南侠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都是评书《三绝碑》中主要的侠客人物,袁阔成对他们初次出场时的外貌特征描述虽有一些细节差异,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整体来看,二人身高都是八尺挂零,外形都是细腰奓背,双肩抱拢。顶梁门插着茨菰叶,两鬓插着英雄球,只是二人扎巾的颜色略有不同。袁阔成评书中的英雄或侠客所具备的基本的特征之一都是身形高大。袁阔成在评书《隋唐演义》中对英雄秦琼进行外貌描述时也使用了“身高过丈,膀阔三停”。袁阔成演述人物外貌时遵循既定的顺序,一般先介绍人物的身高和外形,让受众对人物形象有了整体感知,再依次介绍人物的相貌和衣着。(三)起过渡作用的程式评书是说书艺人根据脑海中已有的书路子和固定程式进行口头创作的艺术。说书艺人要为受众连续不断地讲述情节纷繁、人物众多的庞大故事。在演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他们脑海里马上要对下一个故事进行初步的构思。有时说书艺人为了延长创编故事的时间、放慢说书节奏就会使用一些过渡词、过渡句来串联和衔接故事内容。这些过渡词或过渡句一般来说都很短小,但是使用频率却很高,所以也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征。在介绍故事背景时,袁阔成通常使用“其实,这里有一段隐情”“这有点儿隐情”这两个过渡程式,并通常在后面插叙一段与情节相关的背景内容。例如开篇宋仁宗询问哪位大臣愿意赴陈州放粮时,无人愿意前往,袁阔成就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插入了一段背景:“其实,他不了解情况,这里边有一段隐情:陈州闹灾这是真事,但是天灾是次要的,主要是人祸。白玉堂在旁观包公审问颜查散时见到了南侠展昭,他因不满南侠“御猫”的称号,忍不住想冲上前去与展昭一决高下,但思虑再三决定不冲动行事。“再者一说”这一程式引出白玉堂内心真实想法,充分表现出他十分愤怒却不得不隐忍的心理活动,为后面他在深夜前往开封府找南侠比武做了铺垫。这一程式的使用能够引出人物的真实想法或他们看待某件事的观点,也让受众走进人物心中洞悉他们的心理活动,便于受众知晓事情的全貌。说书艺人通过过渡程式来衔接事件发生的缘由和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便于说书艺人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起过渡作用的程式被袁阔成用在不同的故事情节里,既给受众起到提示作用,也让自己放缓创编故事的节奏,在演述过程中有一个缓冲。过渡程式看起来无足轻重,但是却可以在不打乱整体篇幅结构的前提下使书段的内容更完整、逻辑更顺畅、结构更紧凑。四、典型场景(一)人物出场场景1.设置悬念式出场通过设置悬念介绍人物出场场景的语段使用的人物出场结构是:“某地+有某个人+动作描写这个人是谁呀?他就是xx”。这一场景中出场的人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隐蔽的高处,如房顶、树上。人物的动作通常是“趴着”“站着”或“蹲着”。“这个人是谁呀?”这一程式反复出现,因为它密切地联系着说书艺人直接关心的事情,即如何吸引和保持受众的注意力,并且这一程式对于故事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说书艺人在介绍人物出场时插入问话、回答以及谈论性的解释,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还起到了放慢演述评书的进度、制造悬念以及评价的作用。2.开门见山式出场从叙述结构来看,人物开门见山式出场的语段都使用了相同的结构:“某时+从某地走出一个人”。说书艺人先通过已出场人物的言行举止划定时间范围,然后开门见山的引人物出场,让人物直接从某一个地方走出来。接着,再通过已出场人物的眼睛观察该人物的外貌,说书艺人对其从头到脚进行比较细致的外貌描绘,并且会直接或间接地透露出该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人品好坏。说书艺人的任务不仅要客观地描绘出某个人物的言行举止,还要暗示和说明此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开门见山式的出场,以直截了当的形式给受众留下关于出场人物的第一印象。3.气氛烘托式出场气氛烘托式出场场景都使用了“某时某地+几个人往左右一分+走出来一个人”这一结构。袁阔成先介绍次要人物出场,为主角登场营造一定的氛围或气势(这些人物一般是一群仆人或侍从)接着再让主角从人群中走出来。袁阔成先描述随从的外貌特征和动作行为,然后通过他们烘托出主角。靠气氛烘托出场的通常是评书《三绝碑》中有权有势且地位较高的人物。袁阔成通过欲扬先抑的演述方法让主人公在一个拥有众多人物的正式场合登场。(二)鸣冤告状场景1.公堂鸣冤公堂鸣冤的场景基本上是由以下四个情节单元串联而成:喊冤——上殿——呈辞——接案。该场景一般发生在比较正式的殿内,如包大人的开封府或者是皇宫大殿内,且至少有一位告状者和一位倾听者。这里的倾听者一般是较有权势、有望为喊冤者翻案的人。他们先升堂,吩咐手下将含冤之人带到殿上。告状人从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喊冤,他们上公堂后便立刻开始陈述自己的冤情。最后由包大人、皇帝等人接下此案进行后续审理。评书《三绝碑》中第一次鸣冤告状场景发生在第15时段,包拯在陈州放粮完毕后,听闻草桥镇有位含冤多年之人,便连夜赶奔草桥镇。数年前,因狸猫换太子事件被打入冷宫又逃到此地的李妃已经熬成了一位贫穷且双目失明的老婆婆,终于在她晚年之时盼来了能够为自己翻案的包大人。袁阔成凭借自己对评书的理解将《三绝碑》中的故事顺序进行了重新编排和调整。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石玉昆《三绝碑》的开篇就讲述了,而袁阔成《三绝碑》却把这一节故事放在陈州放粮之后讲述。2.堂外鸣冤堂外鸣冤告状场景与堂上鸣冤场景基本框架高度重合,从老者被救下开始,以侠客接案为结束。这一场景主要由以下几个故事单元组成:被救——喊冤——呈辞——接案。无论人物和情节怎么变化,这四个小的要素都是不变的。英雄偶遇老者并救下他们,标志着一个问题的出现。紧接着侠客接下此案,帮助老者调查真相,标志着问题的结束,这个叙事单元也即将结束。(三)公堂审案场景在袁阔成演述的《三绝碑》中,更常见的一个场景是公堂审案场景。它的出现有时是承接在鸣冤告状场景之后的,有时是与鸣冤告状场景合二为一的。审判者在倾听鸣冤告状者讲述完前因后果之后便会对该案件做出审判。袁阔成在演述公堂审案的故事情节时,也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中进行的。公堂审案场景基本由以下三个情节单元组成:提审罪犯——对簿公堂——结案。其中,对簿公堂这一情节有两种发展走向。其一是经审问后犯人主动承认其所犯罪行。其二是犯人未能主动承认罪行,审案者当即设计让罪犯承认真实的作案动机并供出幕后主使。有时审案人无法当堂结案,就会将罪犯移交给上级进行二次审问。(四)打斗场景九位武艺高强的侠客作为评书《三绝碑》的主人公,他们同人发生打斗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占篇幅也很多。《三绝碑》的打斗场景不仅发生在侠客之间的打架、比武过程中,还发生在侠客见义勇为惩奸除恶时与坏人的打斗过程中。评书《三绝碑》的打斗场景基本是由“双方进场”“挑起事端”“对阵打斗”“分出胜负”四个情节单元组成的。五、袁阔成《三绝碑》的演述特征(一)“零聚焦”叙述视角袁阔成的评书《三绝碑》是根据石玉昆的《三绝碑》口头改编而来,其中融入了袁阔成自己对《三绝碑》的再认识。这种再认识使得他在评书《三绝碑》中展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编故事内容。在说书之前,袁阔成已经对评书《三绝碑》的故事内容了如指掌。作为一名专业的说书艺人,他深知该如何抓住受众的耳朵,哪些地方应该设置悬念、哪些地方应该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因此,袁阔成是站在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进行演述的。(二)悬念的设置评书《三绝碑》和其它长篇评书一样,都是由若干个故事情节组成的,每个小故事又有其单独发生的场景。因此,袁阔成在每个场景中适当的制造了一些悬念,无论大小人物,每个人出现在故事当中都有一定的原因,并且与后续的故事情节息息相关。人物在某个场景中遭遇了阻碍,受众就迫切的想要知道随着故事情节的向前推进,他能否成功的克服困难。(三)巧合情节的设置袁阔成在演述评书《三绝碑》时,为故事情节赋予大量巧合的原因为了使故事内容能够更符合广大受众的审美要求和接受期待。巧合情节多次出现使得评书中的人物性格更加丰满、逻辑更加紧凑、主旨内涵更加深刻,赋予了评书《三绝碑》极强的感染力。评书《三绝碑》的受众主要是普通老百姓,袁阔成通过演绎评书中人物变幻莫测的命运向受众传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道有轮回”的观念,从而达到劝诫受众的目的。比如安乐侯庞昱坏事做尽,即使是皇亲国戚也免不了死于包公的狗头铡下。杀人栽赃的恶人冯君衡,最终被包大人下令两刀三截。白玉堂的表哥胡烈强抢民女,白玉堂二话不说将其人头砍下。袁阔成演述《三绝碑》的巧合情节时,能够遵循事物发展的逻辑性,使得这些情节合情合理、真实可信。巧合情节的设置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人物、情节之间的连贯更加自然,而且有利于彰显人物丰富的性格特征,最终深化评书的主题。(四)现代日常用语的使用评书作为口头艺术的一种,其本质是通俗性,而且归根结底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袁阔成学艺是靠师傅李庆海口传心授,每当进行现场演述时,袁阔成不是将脑海中记忆的书路子原封不动背诵出来,而是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其中进行再创作。由于评书的受众大多是底层老百姓,这就决定了评书的语言要使用通俗化的口语。它不像书面文学一样,可以让读者反复推敲琢磨。评书就是要做到话一出口,就让受众完全听懂,这强调语言表达的通俗化在评书中的重要性。评书是通过说书艺人的声音传播的,受众是以听觉感受来接收作品的。评书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受众对内容接受的实时性,这也是评书语言明白晓畅的一个主要原因。
总结本文从评书的口头性出发,通过对袁阔成评书《三绝碑》的动作行为程式、人物外貌程式和起过渡作用的程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程式对袁阔成演述评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袁阔成需要记忆的评书内容十分庞大,所以他只能依靠程式的文本生成功能来帮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专业演出场地租赁及活动策划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码头货物短途运输及环保处理服务合同4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后习题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 二零二五版生态修复工程承揽合同模板-施工与生态保护2篇
- 2025年度门卫人员安全教育与聘用合同
- 2024版派遣员工合同样本2篇
- 2025版高端商务办公空间租赁合同4篇
- 2024码头场地租赁合同
- 2024版天然气安全运输合同
- 2024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监督合同3篇
- 运输供应商年度评价表
- 机械点检员职业技能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900题)
- 成熙高级英语听力脚本
- 北京语言大学保卫处管理岗位工作人员招考聘用【共500题附答案解析】模拟试卷
- 肺癌的诊治指南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完整版课件
- 商场装修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 (中职)Dreamweaver-CC网页设计与制作(3版)电子课件(完整版)
-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教材解读 PPT
-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600题直接打印
- ASCO7000系列GROUP5控制盘使用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