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虚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虚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虚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虚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虚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虚词含义》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知识梳理常考虚词含义“之”的含义1.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例: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之”指狼,它。译文: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②肉食者谋之。(“之”指这件事,译文: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2.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些可不译。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译为“的”。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文:没有管弦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正常语序:有何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文:有什么简陋呢?)(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5)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译。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作音节助词,无义。译文:过了很久,狼好像闭上了眼,神情十分悠闲。)3.作动词。译为:到、往例:①辍耕之垄上。(“之”到,往。译文:(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其”的含义1、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人称代词,他的。译文: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例:①人不堪其忧。(“其”指示代词,这、那。译文:别人都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也可译为“其中的”,后一般为数词例:①其一犬坐于前。(“其”,其中。译文: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可要”、“恐怕”、“怎么”、“难道”等,或省去。例: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译为“难道”,后一个“其”译为“恐怕”。译文: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3.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其”表示假设。译文:他们的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像我那样专注罢了。)4、连词,表示选择,译为“是……还是……”例:①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译文: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者”的含义1.结构助词,译为“……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例:①中轩敞者为舱。(“者”,……的部分。译文: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2.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乃”的含义1.副词(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为“才”例: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才。译文: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为“就”例: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乃”,就。译文:于是他们就假称自己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来顺从百姓的愿望。)(3)表示出人意料,译为“竟”、“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竟然。译文: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4)用于判断句中,译为“是”、“就是”例: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译文:应立的是公子扶苏。)2.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译为“于是”例:①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译文: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3.代词,译为“你”、“你的”例: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乃”,你的。)二、课堂练习一、文言文阅读1.欧阳修论作文ㅤㅤ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③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④;世人之患⑤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⑥不必待人指摘⑦,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ㅤㅤ注释:①顷岁:近年。②孙莘老:孙觉,字莘老。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好友。③乘间:趁机。④工:精妙。⑤患:弊端、毛病。⑥疵病:缺点、毛病。⑦指摘:挑剔,批评。(1)小周阅读此文时,对“惟勤读书而多为之”一句的断句和“为”的读音没有把握,请从下面选项中帮他找出正确的一项A.惟/勤读书/而/多为(wèi)之B.惟勤/读书/而多/为(wèi)之C.惟勤/读书/而多/为(wéi)之D.惟/勤读书/而/多为(wéi)之(2)小孟对学好文言文颇有方法。他发现文言文中“之”字出现的次数多,作用也各不一样,比如《学弈》“虽与之俱学”中“之”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此文中也有很多“之”字,请你找出和“虽与之俱学”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尝乘间以文字问之B.惟勤读书而多为之C.世人之患作文字少D.多作自能见之(3)小孟和小周对“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中“尝”字的理解产生分歧,你认为这里的“尝”和以下词句中的“尝”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卧薪尝胆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C.主人赐之羹,陈涉不敢尝D.尝与诸小儿游(4)文中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有哪些?仔细阅读《两小儿辩日》课文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联系上下文,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及日中则如盘盂(到,到了) B.孰为汝多知乎(知识)C.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凉) D.我以日初出远(认为)3.下列词语中的“汤”与选文中的“汤”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洗手作羹汤 B.汤汤乎若流水C.赴汤蹈火 D.汤剂4.两小儿的辩论充满智慧,是应该表扬的,而文中一句”孔子不能决也”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也体现了孔子()的态度。A.呵护童蒙 B.谦虚认真 C.师道尊严 D.实事求是5.对“孔子不能决也”,基于你对孔子的了解,你认为以下哪种情况更符合实情?()A.孔子竟不知其然。B.孔子也不知其所以然。C.孔子知其所以然但不知何以言D.孔子多知能辩却不说破。6.孔子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时,孔子怎么说会最恰当?()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强项令《后汉书》后汉,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骖乘②。宣候之,乃驻车叩马③,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敕(chì)”强项⑤令”,出。[注释]①苍头,奴仆。②骖乘(shèng),古代乘车在车上右侧陪乘的人,③叩马,拦马。④帝,汉光武帝刘秀。⑤项,脖子。7.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因匿主家匿:躲藏。B.宣候之候:等候。C.大言数主之失数:数落、指责。D.因格杀之因:副词,于是、就。E.帝使宣叩头谢主谢:感谢。8.下面句子解释有误的项是()A.主即还宫诉帝——公主立即回到皇宫向皇帝告状。B.因敕”强项令”,出——(帝)于是称他为”强项令”,让他回去了。C.宣不从,强使顿之——董宣不从,强迫使他叩头。D.以刀画地——用刀在地面上砍。E.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董宣两手撑地,最终也不肯低头。9.董宣的性格特征有()A.不畏权贵 B.刚正不屈 C.有勇有谋 D.宁折不弯E.忠君爱国10.本文出自《后汉书》,与本书相同体例的史书有()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D.《国语》 E.《资治通鉴》文言文阅读。与善人居ㅤ

与善人①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⑥之所藏者黑。是以⑦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①善人:品德高尚的人。②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⑥漆:墨漆。⑦是以:所以,因此。11.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①与善人居。A.相处、交往

B.居所

C.邻居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A.忧虑

B.谨慎

C.安静1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A.民众聚集的地方B.肮脏有异味的环境C.恶人或小人聚集的地方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文中的“,”意思相近。14.联系文言文的内容,说说应该如何选择朋友。课外阅读。蜀鄙二僧①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③",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④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⑥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⑦,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⑨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⑩者,自败者也。[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④恃:凭借,依靠。⑤钵:僧人用的饭碗。⑥买舟:租船。⑦越明年:到了第二年。⑧顾:难道。⑨而:但是。⑩学:努力学习。15.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吾欲之南海①相当于“的”:

②往,到……去:

③代指他。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①欲望,欲念;

②喜欢,爱好:

③想要,希望。16.与这篇文言文表达的主题最接近的成语是()。A.买椟还珠 B.掩耳盗铃 C.刻舟求剑 D.愚公移山17.结合注释翻译画横线的语句。18.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去告诉富和尚……他们两人可能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想一想,然后写下来。19.阅读。唾面自干ㅤㅤ(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①耐事。弟曰:“有人②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ㅤㅤ【注释】①耐事:忍耐的品格。②唾面:痰吐到脸上。(1)以下文言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B.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C.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D.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2)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教之耐事B.洁之C.以子之矛D.虽与之俱学(3)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态,正事自干耳。”(4)我认为下列选项与这则文言文表达的处事态度不同的是A.委曲求全B.犯而不校C.针锋相对D.逆来顺受(5)《唾面自干》是个典故,是个褒义词,我想为它加上后半句A.以牙还牙B.百忍成金C.狗尾续貂D.沉默是金课外文言文阅读。薛谭学歌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③行云。薛谭乃谢④,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讴:唱歌。②郊衢:城郊的大道。③遏:阻止。④谢:道歉。2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①未穷青之技②自谓尽之,遂辞归③秦青弗止④薛谭乃谢21.请找出描写秦青唱歌技艺高超的句子,写下来并翻译。22.根据文中内容,请用两个词语分别从两个方面评价薛谭。小古文阅读。小时了了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②。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④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⑤。”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⑦。【注释】①孔文举:东汉的孔融。②洛:洛阳。③清称:有名誉。④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⑤我是李府君亲:我是李大人的亲戚。⑥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过去我的祖先仲尼(孔子)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家和您家世世代代友好往来。⑦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2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B.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24.孔文举进入李元礼府里拜访的理由是A.他的爸爸跟李元礼是朋友;B.他的祖先孔子与李元礼的祖先老子是师徒关系。C.他和李元礼的儿子是好朋友。D.他跟李元礼是师徒关系。25.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的结论是A.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聪明。B.难怪太中大夫陈韪小时候这么聪明。C.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平庸。D.难怪太中大夫陈韪小时候这么平庸。2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表现了孔融的才学和机智。B.“人以其语语之”的意思是孔文举就把李元礼说的话告诉陈韪。C.“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一句的停顿应为“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D.本文讲述孔文举应对李元礼的提问与陈韪的刁难两件事,从孔文举对这两件事的快速应对可以看出他的机智。27.阅读文段,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之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机智的少年:、。(写出两个)阅读文言文《对牛弹琴》完成下面小题。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②食如故。非牛不闻③,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④,即掉⑤尾奋⑥耳,蹀(dié)躞(xiè)⑦而听。注释:①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②伏:趴着。③闻:听见。④呜:鸣叫声。⑤掉:摇摆。⑥奋:竖直。⑦蹀躞:小步走。2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给) B.伏食如故(故意)C.不合其耳也(适合) D.即掉尾奋耳(就)29.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30.这个故事讲的是对弹琴的事。上开始,弹的是,但牛依然像原来一样埋头吃草;后来用琴模仿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用原文内容回答)31.《对牛弹琴》是一则寓言故事,你认为这个寓言故事想表达什么?32.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晏子谏杀烛邹景公①好(hǎohào)弋②,使③烛邹主④鸟而亡⑤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shùshǔ)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⑥罪一也;使⑦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zhòngchóng)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⑧矣。”注释:①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②弋: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③使:命令,派遣。④主:主管。⑤亡:逃走。⑥是:这。⑦使:致使,让。⑧闻命:接受教导。命:命令,这里指教导。(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圈出来。(2)理解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思,把序号填进横线里。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A.指晏子。B.指鸟。C.指烛邹。D.指这个消息。(3)故事结尾,公曰“勿杀”,景公改变心意的原因是:。参考答案一、知识梳理常考虚词含义“之”的含义1.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例: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之”指狼,它。译文: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②肉食者谋之。(“之”指这件事,译文: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2.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些可不译。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译为“的”。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例: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文:没有管弦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例:①何陋之有?(正常语序:有何陋?“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文:有什么简陋呢?)(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例: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粮食。)(5)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译。例: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作音节助词,无义。译文:过了很久,狼好像闭上了眼,神情十分悠闲。)3.作动词。译为:到、往例:①辍耕之垄上。(“之”到,往。译文:(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其”的含义1、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人称代词,他的。译文: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例:①人不堪其忧。(“其”指示代词,这、那。译文:别人都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也可译为“其中的”,后一般为数词例:①其一犬坐于前。(“其”,其中。译文: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2.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可要”、“恐怕”、“怎么”、“难道”等,或省去。例:①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译为“难道”,后一个“其”译为“恐怕”。译文: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3.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其”表示假设。译文:他们的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像我那样专注罢了。)4、连词,表示选择,译为“是……还是……”例:①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译文: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者”的含义1.结构助词,译为“……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例:①中轩敞者为舱。(“者”,……的部分。译文: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2.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语气助词。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乃”的含义1.副词(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为“才”例: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乃”,才。译文: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为“就”例: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乃”,就。译文:于是他们就假称自己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来顺从百姓的愿望。)(3)表示出人意料,译为“竟”、“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竟然。译文: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4)用于判断句中,译为“是”、“就是”例: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是。译文:应立的是公子扶苏。)2.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译为“于是”例:①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译文: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3.代词,译为“你”、“你的”例: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乃”,你的。)二、课堂练习一、文言文阅读1.欧阳修论作文ㅤㅤ顷岁①孙莘老②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③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④;世人之患⑤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⑥不必待人指摘⑦,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ㅤㅤ注释:①顷岁:近年。②孙莘老:孙觉,字莘老。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好友。③乘间:趁机。④工:精妙。⑤患:弊端、毛病。⑥疵病:缺点、毛病。⑦指摘:挑剔,批评。(1)小周阅读此文时,对“惟勤读书而多为之”一句的断句和“为”的读音没有把握,请从下面选项中帮他找出正确的一项A.惟/勤读书/而/多为(wèi)之B.惟勤/读书/而多/为(wèi)之C.惟勤/读书/而多/为(wéi)之D.惟/勤读书/而/多为(wéi)之(2)小孟对学好文言文颇有方法。他发现文言文中“之”字出现的次数多,作用也各不一样,比如《学弈》“虽与之俱学”中“之”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此文中也有很多“之”字,请你找出和“虽与之俱学”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尝乘间以文字问之B.惟勤读书而多为之C.世人之患作文字少D.多作自能见之(3)小孟和小周对“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中“尝”字的理解产生分歧,你认为这里的“尝”和以下词句中的“尝”字义相同的一项是A.卧薪尝胆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C.主人赐之羹,陈涉不敢尝D.尝与诸小儿游(4)文中欧阳修认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有哪些?【答案】(1)D(2)C(3)D(4)一是多读书,二是多动笔。写作的诀窍就是要勤奋。【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和生字读音。“惟勤读书而多为之”一句的意思是只有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惟”“而”为连词,前后需断开,“勤读书”为动词,后面需断开。故断句方式为:惟/勤读书/而/多为之。为,读wéi,表示做的意思。读wèi,表示帮助、卫护的意思。“为”在这个句子中表示做,因此读wéi。故选D。(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尝乘间以文字问之:曾经乘机问他怎么把文章写好。之:他,指欧阳修。B.惟勤读书而多为之:只有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之:代词,文章。C.世人之患作文字少:世上一般人的弊病是写得文章太少。之:的。D.多作自能见之:(只要)多做,自己就能察觉它的。之:代词,毛病。故选C。(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尝:品尝。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欧阳修把自己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尝:经历。C.主人赐之羹,陈涉不敢尝:地主人赐给他肉羹,陈涉不敢吃。尝:品尝。D.尝与诸小儿游: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尝:曾经。“尝乘间以文字问之”的意思是曾经乘机问他怎么把文章写好。“尝”是曾经的意思。故选D。(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联系文章中“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之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可知,欧阳修指出写文章要多读书,还要多动笔。【点睛】参考译文:近年来孙莘老认识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么把文章写好。(欧阳修)说:“没有其他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这样)文章自然会好的;世上一般人的弊病是写得文章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文章),便要求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缺点不必等别人来批评、挑剔,(只要)多做,自己就能察觉它的。”欧阳修把自己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我认为)特别有意义。仔细阅读《两小儿辩日》课文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2.联系上下文,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及日中则如盘盂(到,到了) B.孰为汝多知乎(知识)C.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凉) D.我以日初出远(认为)3.下列词语中的“汤”与选文中的“汤”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洗手作羹汤 B.汤汤乎若流水C.赴汤蹈火 D.汤剂4.两小儿的辩论充满智慧,是应该表扬的,而文中一句”孔子不能决也”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也体现了孔子()的态度。A.呵护童蒙 B.谦虚认真 C.师道尊严 D.实事求是5.对“孔子不能决也”,基于你对孔子的了解,你认为以下哪种情况更符合实情?()A.孔子竟不知其然。B.孔子也不知其所以然。C.孔子知其所以然但不知何以言D.孔子多知能辩却不说破。6.孔子没有不懂装懂作出判断,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时,孔子怎么说会最恰当?()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答案】2.B3.C4.D5.D6.C【解析】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B.孰为汝多知乎(知识)——通“智”聪明、智慧;故选B。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结合所给选段第②自然段句子“及其日中如探汤”可知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汤:热水;A.洗手作羹汤:洗手亲自来作羹汤,羹汤:泛指各种菜、汤。B.汤汤乎若流水: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形容水流大而急的样子。C.赴汤蹈火: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进,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汤:开水;D.汤剂,是指将药物用煎煮或浸泡后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汤:汤药;故选C。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所给句子“孔子不能决也”可知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故选D。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因为受当时的科技的限制,孔子并不能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孔子仅凭肉眼是无法做出判断的。所以虽为智者,孔子也因受条件限制不能决。因此孔子多知能辩却不说破。故选D。6.本题考查名句理解。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践它,不也很愉悦吗?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符合所给语境。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强项令《后汉书》后汉,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骖乘②。宣候之,乃驻车叩马③,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④。帝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因敕(chì)”强项⑤令”,出。[注释]①苍头,奴仆。②骖乘(shèng),古代乘车在车上右侧陪乘的人,③叩马,拦马。④帝,汉光武帝刘秀。⑤项,脖子。7.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因匿主家匿:躲藏。B.宣候之候:等候。C.大言数主之失数:数落、指责。D.因格杀之因:副词,于是、就。E.帝使宣叩头谢主谢:感谢。8.下面句子解释有误的项是()A.主即还宫诉帝——公主立即回到皇宫向皇帝告状。B.因敕”强项令”,出——(帝)于是称他为”强项令”,让他回去了。C.宣不从,强使顿之——董宣不从,强迫使他叩头。D.以刀画地——用刀在地面上砍。E.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董宣两手撑地,最终也不肯低头。9.董宣的性格特征有()A.不畏权贵 B.刚正不屈 C.有勇有谋 D.宁折不弯E.忠君爱国10.本文出自《后汉书》,与本书相同体例的史书有()A.《史记》 B.《汉书》 C.《三国志》D.《国语》 E.《资治通鉴》【答案】7.E8.D9.ABD10.ABC【解析】7.本题考查词语理解。A.“因匿主家”的意思是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匿:藏匿、躲藏。B.“宣候之”的意思是董宣在外等候。候:等候。C.“大言数主之失”的意思是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数:数落、指责。D.“因格杀之”的意思是于是击杀了他。因:副词,于是、就。E.“帝使宣叩头谢主”的意思是皇帝让董宣叩头向公主谢罪。谢:谢罪。认罪。故选E。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A.“主即还宫诉帝”中“主”:公主。“即”:立即。“还宫”:返回宫中。“诉”:告诉。这句话的意思是公主立即回到皇宫讲给皇帝听。选项翻译正确。B.“因敕‘强项令’,出”中“因”:于是。“敕”:赐给。“出”:回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皇帝赐给董宣“强项令”的称号,就出去了。选项翻译正确。C.“宣不从,强使顿之”中“宣”:董宣。“不从”:不服从。“强”:强迫。“使”:让。“顿”:磕头。“之”:语气助词,不翻译。这句话的意思是董宣不服从,皇帝强迫他磕头。选项翻译正确。D.“以刀画地”中“以”:用。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刀在地上笔画、刻画,并不是乱砍的意思。选项翻译不正确。E.“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中“据地”:撑着地。“终”:终究、始终。“俯”:低头。这句话的意思是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选项翻译正确。故选D。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句子“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的意思是皇帝让董宣磕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听从,小宦官强迫使他磕头,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从“两手据地,终不肯俯”这一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董轩具有刚正不阿、宁折不弯、不畏权贵的性格特征,只面对强迫他始终坚决不低头屈服,表现出了他坚定和不屈的意志。故选ABD。10.本题考查常识积累。《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通过记载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A.《史记》是纪传体通史。B.《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C.《三国志》是纪传体断代史。D.《国语》是国别体史书。E.《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从体例中《后汉书》《史记》《汉书》《三国志》都属于纪传体史书。故选ABC。【点睛】参考译文:

后汉董宣,做洛阳县令的时候,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在公主家,官吏不能捉到他。等到公主出行,让这个奴仆在车右边陪乘,董宣在外等候,停住公主的车拉住马,用刀在地上一画,大声列举公主的过失,呵斥这个奴仆下车,于是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中向皇帝诉说,皇帝让董宣磕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听从,小宦官强迫使他磕头,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皇帝赐给董宣“强项令”的称号,出去。文言文阅读。与善人居ㅤ

与善人①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⑥之所藏者黑。是以⑦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①善人:品德高尚的人。②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⑥漆:墨漆。⑦是以:所以,因此。11.给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①与善人居。A.相处、交往

B.居所

C.邻居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A.忧虑

B.谨慎

C.安静12.文中的“鲍鱼之肆”比喻怎样的环境?()A.民众聚集的地方B.肮脏有异味的环境C.恶人或小人聚集的地方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文中的“,”意思相近。14.联系文言文的内容,说说应该如何选择朋友。【答案】11.AB12.C13.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14.这篇文章告诉人们必须要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所以我会选择谦虚有礼、乐观向上的人做朋友。【分析】11.本题考查字义。解答此题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原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帮助推断等方法。①“与善人居”的意思: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居:交往。故选A。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的意思: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慎:谨慎。故选B。1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如入鲍鱼之肆”的意思: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这比喻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结合上下文,“与不善人居”意思是;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所以“鲍鱼之肆”在文中指恶人或小人聚集的地方。故选C。1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以及成语积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指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用于比喻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结合文意,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文中“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处。14.本题考查思路拓展。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本篇文言文主要谈论的话题为“交友和环境的重要性”,做题时注意一定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抓住君子“慎处”的观点加以发挥,可围绕“交朋友要谨慎,要交益友,不交损友”来谈即可。如:我们要交志同道合,真诚正直,有理想,有抱负的朋友,交这样的朋友往往相处非常融洽,而且能够彼此进步。【点睛】参考译文: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芝兰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藏朱砂的地方是红色的,藏油漆的地方是黑色的,因此由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交往的朋友和环境。课外阅读。蜀鄙二僧①蜀①之鄙②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③",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④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⑥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⑦,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⑨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⑩者,自败者也。[注释]①蜀:四川。②鄙:边远的地方。③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④恃:凭借,依靠。⑤钵:僧人用的饭碗。⑥买舟:租船。⑦越明年:到了第二年。⑧顾:难道。⑨而:但是。⑩学:努力学习。15.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吾欲之南海①相当于“的”:

②往,到……去:

③代指他。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①欲望,欲念;

②喜欢,爱好:

③想要,希望。16.与这篇文言文表达的主题最接近的成语是()。A.买椟还珠 B.掩耳盗铃 C.刻舟求剑 D.愚公移山17.结合注释翻译画横线的语句。18.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去告诉富和尚……他们两人可能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想一想,然后写下来。【答案】15.②③16.D17.人们确立志向,难道还不上四川边远地区的那个和尚吗?18.穷和尚说∶“我凭借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出发了。一路上越过了高山,经过了村庄……。”富和尚听后,不由得有一种惭愧的感觉,觉得自己很没用。穷和尚拍拍富和尚的肩膀说∶“你虽然没有去过,但我说给你听,你一样有收获。"富僧人听了之后,红着脸使劲点了点头。【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解释。“吾欲之南海”的意思是,我想去南海;我想到南海去。这里的“之”是“往,到……去”。故选②;“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的意思是,我几年前就想买条船前去南海。这里的“欲”是“想要,希望”。故选③。16.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主旨的掌握。阅读全文结合参考译文可知,蜀鄙二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A.买椟还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只被表面的东西迷惑,要认清事物的真正价值。B.掩耳盗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现实,不要自欺欺人。C.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死守教条、刻板而不懂变通。D.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最终就会成功。故选D。17.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之”起到连接句子成分的作用,没有具体含义。“顾”是难道的意思。“哉”是语气词“吗”的意思。故这句话翻译为: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18.本题考查想象写话。解答此题,可以结合穷和尚见到富和尚给他讲述他去南海途中的见闻和富和尚听完后的心理想法,这两方面去做解答。如:穷和尚说:“我凭借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去了南海,你那么富有比我的条件要好很多,只要下定决心也一定会达到南海的。我相信你。”富和尚听后,不由得感到惭愧,说:“我不应该只有想法,而不去付诸行动。我很懊悔,现在我也准备前往南海了。”【点睛】参考译文:

四川的偏远山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穷和尚跟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取经,你觉得怎们样?”富和尚说:“你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只水瓶,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不以为然说:“我几年前就想买条船前去南海,一直到现在也没能达成,你那么穷,怎么能到得了呢?”到了第二年,穷和尚竟然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羞愧得红了脸。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和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19.阅读。唾面自干ㅤㅤ(娄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①耐事。弟曰:“有人②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ㅤㅤ【注释】①耐事:忍耐的品格。②唾面:痰吐到脸上。(1)以下文言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B.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C.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D.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2)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教之耐事B.洁之C.以子之矛D.虽与之俱学(3)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态,正事自干耳。”(4)我认为下列选项与这则文言文表达的处事态度不同的是A.委曲求全B.犯而不校C.针锋相对D.逆来顺受(5)《唾面自干》是个典故,是个褒义词,我想为它加上后半句A.以牙还牙B.百忍成金C.狗尾续貂D.沉默是金【答案】(1)A(2)D(3)娄师德说:“不行。你自己把它擦干净,这是想躲开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才行。”(4)C(5)B【详解】(1)本题考查了文言文断句。正确划分朗读节奏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并判断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有助于把握文言文句子的自然停顿。A.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翻译:他的弟弟在代州做官,他告别了皇帝,教他的弟弟做事要忍耐。可知朗读停顿: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该项停顿正确。B.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翻译:他的弟弟在代州做官,他告别了皇帝,教他的弟弟做事要忍耐。可知朗读停顿: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该项停顿错误。C.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翻译:不是这样的,洁白的东西,这是违背了它的本性,正事自然会这样。可知朗读停顿: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该项停顿错误。D.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翻译:不是这样的,洁白的东西,这是违背了它的本性,正事自然会这样。可知朗读停顿: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事/自干耳。该项停顿错误。故选A。(2)本题考查了多义字的辨析。A.“教之耐事”意思是娄师德教给弟弟要耐心做事。“之”结构助词“的”意思。B.“洁之”意思是干净。“之”结构助词“的”意思。C.“以子之矛”意思是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之”结构助词“的”意思。D.“虽与之俱学”意思是尽管两个人共同学习,但他们的学习成果却悬殊很大。“之”代词,代指认真学习的那个人。故选D。(3)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理解。结合该句中“师德”指的是“娄师德”,“曰”意思是说,“未”是不行的意思,“洁”是干净的意思,“正事”是应该的意思,“自”意思是自己。可知该句的意思是娄师德说“还不行,你自己擦掉唾沫,是想退避它的怒气,应让唾沫自然干掉。”(4)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理解。A.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B.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C.针锋相对:针尖对锋芒。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D.逆来顺受: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结合文言文题目“吐面自干”的意思是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选项C的意思是站在对立面,不忍受。故选C。(5)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理解及主旨或情感。A.以牙还牙的意思用牙咬来对付牙咬。B.百忍成金的意思形容忍耐的可贵。C.狗尾续貂意思是指貂尾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D.沉默是金意思是指不常说话的人易取得成功。结合词义,唾面自干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与“百忍成金”表达相近。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娄师德的弟弟被朝廷派去驻守代州,上任前向他辞行,(他)教导他的弟弟要忍耐。他弟弟说:“有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自己将它擦掉就行了吧。”娄师德说:“不行。你自己把它擦干净,这是想躲开别人的怒气,应该让它自己干了才行。”课外文言文阅读。薛谭学歌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③行云。薛谭乃谢④,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①讴:唱歌。②郊衢:城郊的大道。③遏:阻止。④谢:道歉。2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的字。①未穷青之技②自谓尽之,遂辞归③秦青弗止④薛谭乃谢21.请找出描写秦青唱歌技艺高超的句子,写下来并翻译。22.根据文中内容,请用两个词语分别从两个方面评价薛谭。【答案】20.的告辞没有于是21.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声歌唱悲歌,高昂的歌声使林木震动,响亮的歌声使浮动的云彩也停止了。22.薛谭开始学习技艺时浅尝辄止,骄傲自满,应当批评;后来,他知错能改,继续学习,值得表扬。【解析】2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①“未穷青之技”的意思是: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的”。②“自谓尽之,遂辞归”的意思是:他自以为学完了秦青的技艺,就告辞回家。这里的“辞”是动词,意思是“告辞,告别”。③“秦青弗止”的意思是:秦青没有劝阻他。这里的“弗”是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④“薛谭乃谢”的意思是: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这里的“乃”是副词,表示承接,相当于“于是,就”。21.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和句子翻译。从“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可知写了秦青唱歌技艺高超。意思: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2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文段内容,文中提到薛谭“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这表明他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尚未学完秦青的全部技艺,就自以为已经学完了,表现出了自满的态度。尽管薛谭最初自满并打算回家,但在听到秦青的高超歌唱技艺后,“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秦青道歉,请求留下来继续学习,这显示了他勇于改正错误的品质。【点睛】参考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自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郊的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小古文阅读。小时了了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②。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亲戚④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⑤。”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⑦。【注释】①孔文举:东汉的孔融。②洛:洛阳。③清称:有名誉。④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⑤我是李府君亲:我是李大人的亲戚。⑥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过去我的祖先仲尼(孔子)曾经拜访您的祖先伯阳(老子)为师,这样看来,我家和您家世世代代友好往来。⑦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2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B.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24.孔文举进入李元礼府里拜访的理由是A.他的爸爸跟李元礼是朋友;B.他的祖先孔子与李元礼的祖先老子是师徒关系。C.他和李元礼的儿子是好朋友。D.他跟李元礼是师徒关系。25.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的结论是A.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聪明。B.难怪太中大夫陈韪小时候这么聪明。C.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平庸。D.难怪太中大夫陈韪小时候这么平庸。2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表现了孔融的才学和机智。B.“人以其语语之”的意思是孔文举就把李元礼说的话告诉陈韪。C.“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一句的停顿应为“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D.本文讲述孔文举应对李元礼的提问与陈韪的刁难两件事,从孔文举对这两件事的快速应对可以看出他的机智。27.阅读文段,不禁让我联想到了之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机智的少年:、。(写出两个)【答案】23.AD24.B25.C26.B27.杨氏之子司马光【解析】2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莫不:没有一个不,表示全部。奇之:对……感到惊奇。其中“奇”为形容词作意动用法,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感到惊奇。意思:李元礼和在场的宾客们听了孔文举的回答后,没有一个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故选A。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了:聪明伶俐的样子。在这里,它用来形容某人小时候聪明、机敏。大:在这里指长大成人后。未必:不一定,表示不确定的推测。佳:优秀,出众。在这里,它指的是人在成年后仍然保持的优秀品质或能力。意思: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优秀(出色)。故选D。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交好的。因此,他进入李元礼府里拜访的理由是他的祖先孔子与李元礼的祖先老子是师徒关系。故选B。25.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的结论是: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平庸。孔融的话是在回应陈韪的评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优秀。孔融通过反讽的方式,暗示陈韪现在并不如他小时候那样聪明伶俐,即他现在平庸。因此,结论应该是“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平庸”。故选C。2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人以其语语之”的意思是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即孔文举对李元礼说的关于他们祖先关系的话)告诉了陈韪。故选B。27.本题考查课外阅读积累。结合文段内容可知,主要写了孔融十岁时,以祖先孔子与老子有师徒关系为由,机智地进入李元礼府邸,并巧妙回应陈韪的刁难,展现了其才学和机智。之前学过的文言文中机智的少年还有:《曹冲称象》中的曹冲、《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王戎。【点睛】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