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与信息监管平台投标方案目录TOC\o"1-3"\h\u11708第一章项目概况和分析 81109第一节项目分析 88337第二节项目概况 1031093一、项目背景 1031982二、建设目标 1117222三、建设内容 1219562第二章项目实施设想 1328966第一节项目实施计划 131132第二节实施进度安排 1316479第三节对本项目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1531908第三章系统建设方案 1617191第一节系统总体设计 1623192一、系统设计原则 1631883二、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 228784三、系统体系架构 24217四、系统软件架构 3223969五、软件开发技术 3426188六、系统接口方式 465812七、系统技术特色 5228663八、系统接口方式 601960九、系统技术特色 6627986十、总体性能设计 7512434十一、系统非功能性设计 7623242第二节系统运行环境 9320002一、现有网络情况 9329772二、系统架构图 9316046三、软件平台 9512445四、硬件平台 1014222五、网络环境要求 1065374六、系统部署策略 1072954第三节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管理配置平台 1142673一、现有系统及数据现状分析 11523047二、数据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11627283三、总体设计思想 11720084四、国土资源数据模型 12426610五、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 13731499六、数据仓库建设 15222069七、数据交换机制 15411714八、历史数据管理 16414505九、应用系统管理配置平台 16715677十、数据管理和维护机制建设 18229148第四节“一张图”数据应用服务系统 19513917一、系统总体设计 1951394二、“一张图”数据应用服务系统 19914168三、统一GIS应用服务 2109571四、综合应用服务 21527772五、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系统 22020017六、成果展示中心 2421029第四章系统测试方案 2614577第一节系统测试 26122962一、测试对象 26128609二、测试环境配置管理 26124575三、测试内容 26218230四、测试工具 26315403第二节测试方法 2649773一、功能测试 26429557二、其他测试 26630692三、测试资源 26715155第三节测试过程及管理 26832547一、测试生命周期 26819120二、测试计划 2697969三、测试设计 27117655四、测试执行和报告 27320645五、测试分析 27516885六、跟踪和管理 27719754第四节测试输出文档 28131120第五节通过准则 2812050第六节质量控制和风险应急 28226797第五章验收方案 2843545第一节验收的步骤 28418237第二节验收的内容 28425861一、系统功能检查 2848131二、系统数据 2857546三、系统可靠性 2857152四、系统安全性 28530060五、系统的可操作性 28630542六、系统的运行效率 28624539七、系统材料的完整性 28620493第三节提交的成果 28725755一、系统开发技术文档 2873952二、系统程序 28819874第六章软件质量保证体系 28911886第一节项目文档管理 28929586一、文档编制计划 289125二、文档种类 29019427三、文档管理职责 29115786四、文档的质量要求 29111549第二节软件配置管理 2923680一、目标 2928690二、相关政策 29311927三、实施与检查 29310826第三节项目进度管理 29411067第四节开发工具评价 294374第五节项目设备的评价 2955133第六节项目过程评审任务 29531520一、软件产品审查过程 2953406二、项目计划过程 29621695三、系统需求分析过程 29718413四、系统概要设计过程 2981934五、系统详细设计过程 29923578第七章培训及售后服务方案 30318266第一节系统培训方案 3038546一、培训对象 30331906二、培训目标 30314534三、培训地点和设施 30415586四、培训内容 30524679五、意见反馈 3116652六、效果跟踪 3139665第二节售后服务体系 31410776一、售后服务承诺 31429322二、售后服务内容 31529569三、运营维护团队 3174521四、软件升级 3181078第八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 31929935第一节组织机构架构图 31931572第二节项目人员组成 3212412一、技术人员工作履历 32114977二、项目经理工作履历 3236039三、项目人员岗位职责 324简介本方案为“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与信息监管平台项目,全文采用宋体四号字体,共325页。本文档为WORD格式,清晰无水印,可直接编辑。第一章项目概况和分析:涵盖项目分析和项目概括等内容。第二章项目实施设想:涵盖项目实施计划、实施进度安排、对本项目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等内容。第三章系统建设方案:涵盖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运行环境、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管理配置平台、“一张图”数据应用服务系统等内容。第四章系统测试方案:涵盖系统测试、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及管理、测试输出文档、通过准则、质量控制和风险应急等内容。第五章验收方案:涵盖验收的步骤、验收的内容、提交的成果等内容。第六章软件质量保证体系:涵盖项目文档管理、软件配置管理、项目进度管理、开发工具评价、项目设备的评价、项目过程评审任务等内容。第七章培训及售后服务方案:涵盖系统培训方案、售后服务体系等内容。第八章项目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涵盖项目组织架构图、项目人员组成等内容。特别提醒:请在编制时依据项目实际情况,调整内容。第一章项目概况和分析第一节项目分析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作为国土资源信息“十二五”的重要工作,目前正在全国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于国土资源“一张图”,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析、思考和理解,会产生出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从业务管理来看,国土资源“一张图”是以实现国土资源监管与服务为目标,基于统一基础地理空间参考,对土地、矿产、地质等各类国土资源专业信息的综合集成与展示,是全面展示国土资源状况的平台。从数据内容来看,国土资源“一张图”是对国土资源的主要基础、专业和业务数据进行建设、完善、规范、整合和汇集,形成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对国土资源管理现状、管理行为和变化进行全程跟踪、分析的过程,是覆盖国土资源管理全领域、全流程的数据的集合,是国土资源管理业务运行的基础和支撑。信息监管平台由动态信息采集与监测系统和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组成,具有信息集聚、动态监测、在线分析等功能。开展信息监管平台建设,要以“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为基础,集成整合覆盖全区域、贯穿各级的各类国土资源信息,通过图上比对核查、信息关联印证、数据综合分析,实现对国土资源管理行为、市场交易、开发利用的全程全覆盖实时动态监管,以及国土资源形势的科学分析研判。我们在对招标要求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和理解后,对本项目中的“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与信息监管平台项目建设及相关数据与功能整合进行了详细可行的规划,根据公司在国土资源信息化方面多年的建设经验,将方案设计思路概括如下:首先,对本项目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描述,从项目背景、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及建设内容等方面对项目的总体建设情况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我们对项目总体需求深刻的理解,并对此进行了缜密的分析,总结出了本系统建设的重点。其次,在对招标要求及用户需求进行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关键难点分析,关键难点分析中针对项目特性提出我们对本项目中各个关键点的理解和设计想法,并给出了通用技术路线。在详细设计部分,我们对项目进行总体框架设计,并按多个层次的内容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数据库建设部分包括了核心数据库建设、应用系统管理配置平台设计和建设等;包括系统各功能的具体设计内容。在系统集成部署方案部分,我们考虑到整合数据并利用好本项目相关数据资源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从软硬件环境出发,对本系统未来部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也依据现状给出合理的方案,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对展示中心的建设部分我们结合已有项目的经验对显示和触控设备的选型和集成也给出了合理配置,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在项目实施保障方面,我们依靠公司严格的项目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培训部分提供专业细致的原厂培训和公司行业资深专家的专业知识培训,售后服务方面充分利用公司在XX地区项目和运维的本地化资源优势,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及可靠性。综上所述,我们的设计方案结合了公司多年国土资源管理与监管信息化领域的知识积累,依托公司强大的技术优势和行业背景,思路清晰,设计完整,一定能够满足本次建设的需要,将本项目建成为国土信息化及国土资源“一张图”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精品工程。第二节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国土资源“一张图”是指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土地变更调查以及基础地理等多源信息的集合,与国土资源的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协同,共同构建统一的国土资源信息监管系统,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从而实现资源动态监管的目标。通过“一张图”项目的建设和运用,能全面掌握全县国土资源情况,优化资源的空间格局和供应时序,促进资源高效合理配置。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国土资发〔XX〕3号)和XX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浙土资发〔XX〕52号)等文件精神和上级国土部门的决策部署,XX县国土资源局将全面加快推进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建设,构筑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矿、以图防灾的国土资源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本期项目的建设,将为未来几年内建设一个全县范围内国土资源核心数据仓库,实现统一平台、统一门户、统一数据服务、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流程控制和统一地理信息服务,并为将来扩充移动办公业务应用和跨部门协同办公,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和技术基础。二、建设目标“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与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构建环境,建立“一张图”国土资源核心数据库,集成相关数据和应用,建立集信息采集与动态监测、信息对比核查、信息综合分析研究功能于一体的监管平台,使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土地“批、供、用、补、查”、土地登记、地价监测,以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等土地开发利用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管理体系,实现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防腐体系,优化社会服务,树立国土资源系统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新形象。本期项目的建设,将为未来几年内建设一个全县范围内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实现统一平台、统一门户、统一数据服务、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流程控制和统一地理信息服务,并为将来扩充移动办公业务应用和跨部门协同办公,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和技术基础。三、建设内容XX县国土资源“一张图”项目是立足于近期3至6年的综合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项目,本次招标建设的为XX县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与信息监管系统建设(一期)。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建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管理配置平台。依托成熟的数据库管理、RS和GIS技术,建设形成能够全面、快速、准确掌握全县国土资源整体或具体的数据、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对现有的基础数据和管理数据进行汇聚和集中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平台。2.建“一张图”数据应用服务系统。利用“一张图”数据库已有的成果,根据各业务需要,为各业务科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浏览与查询、数据展示与分析等数据支撑与服务。3.建国土资源信息监管系统。建立统一的监管平台,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批、供、用、补、查”全过程监管。建立具有信息管理、综合分析和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土资源综合指挥监管监测体系,并满足各项管理功能。4.建成果展示中心。将XX县国土资源局规划的会议室背景墙以电子显示系统(电视墙)的形式,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及信息监管系统进行展示,便于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决策会商。第二章项目实施设想第一节项目实施计划根据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资金投入情况,项目建设宜采用分阶段实施,项目建设共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属于设计阶段,其主要包括XX国土局实地调查现有数据情况和系统建设情况,进行项目前期需求调研,并进行项目的总体设计、计划编制目标任务编制和测试验收方案编制等相关工作;第二阶段为数据收集、整理、建库和标准规范建设阶段,主要完成XX县国土局基础地理数据、国土业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建库以及支撑环境的改造与升级;第三阶段为国土资源综合应用平台的建设阶段,主要完成数据中心数据库建设和综合应用平台系统平台的开发,并利用采集系统完成业务数据的采集。第四阶段为国土资源信息监管平台的建设阶段,主要完成信息监管数据库建设以及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的功能开发。实现整个系统的部署、联调和测试,实现供货的安装、调试和评审。第五阶段属于试运行和系统完善阶段,其建设内容包括平台试运行、系统培训、项目预验收以及项目验收等。第二节实施进度安排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按照工程化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分步实施,并严格控制每一步的工作质量和进度计划。按照软件工程的实施规范,结合多年的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制订本项目的实施计划。该项目完整实施预计需要90个日历日,本着“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急用先行”的原则,把整个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用30个日历日时间,完成系统分析、需求调研、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原型展示、整体计划编制、详细计划编制、目标任务书、测试方案、验收方案、过程审核和数据中心建设等;第二期使用30个日历日时间,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上,完成综合应用平台和信息监管平台的建设,完成项目整体开发、测试和实施之后,完成成果展示中心的各项设备的供货、安装、调试和评审,进入到试运行阶段。第三期用30个日历日,开始为系统调试、上线、试运行和培训,交付使用后进入到维护期。进度日历日工作内容0-2021-4041-6061-8081-90系统分析需求调研分析总体计划编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及系统原型制作目标任务书编制详细计划编制测试方案编制验收方案编制数据标准规范研究数据库设计方案和编码体系评审数据工程采集系统开发数据应用系统开发信息监管系统开发软件测试整体部署及联调设备供货及安装软件试运行测试系统培训系统初验第三节对本项目合理化建议和改进措施1.完善执法检查系统建设。2.完善与XX市“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的数据交换机制建设。第三章系统建设方案第一节系统总体设计一、系统设计原则“一张图”核心数据库与信息监管平台项目是一个分步建设,逐步完善的过程。在系统的整体设计上充分考虑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升级,集成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系统的设计采用以下设计原则:(一)先进性和实用性在确保实用、可靠的前提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用户着想的原则,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体系架构,系统的建立以用户的需要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求得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应用系统方面尽量采用可重用模块、中间件、构件等,实现应用系统的易扩充、易使用、易维护与高可靠性。服务器和网络方面以优化通信流量,提高系统的管理性和安全性为重点。资源开发利用,对现有应用系统和数据进行信息整合,保护原有的数据,而不盲目追求硬件设备档次。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也不能贪大求全,过分强调技术的先进性,而忽略成熟、稳定性,保证平台改造的高起点,延长整个平台的生命周期。(二)可靠性和稳定性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某种程度代表了这个系统的成熟度,也是衡量一个系统是否成功的标准,所以无论是硬件还是系统软件配置都要充分考虑系统可靠性,保证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在线故障修复和在线系统升级,同时,对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要保证系统的成熟和稳定,坚持采用成熟的产品,并严格进行测试和管理,确保应用系统的稳定运行。系统在开发完成之后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将通过试运行期间的故障率进行考核。业务应用系统的优化将达到以下稳定性要求:1.实现7×24小时在线数据服务、功能服务。2.访问外部服务异常,不能影响整个系统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3.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CPU、内存等关键参数应避免产生剧烈波动。4.数据库连接池、线程池应保持稳定,避免死锁和长时间排队。所有对空间数据库的访问必须采用直连方式。(三)系统安全性本系统是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不稳定的设计将会降低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企业对外开放的服务在安全性上要求将会更加严格,因此系统的安全是保障系统能否平稳正常的关键。为了更好地保护宝贵的信息资源,确保万无一失,必须采用容灾备份,以防止、并及时恢复由内在因素和危机环境造成的错误和灾难性故障、确保系统数据获取可靠性,通过完整的安全体系,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好的系统必然是可管理的,而且是易于管理的,从而为用户带来方便,提高应用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所以在本系统建设中要采用合理的系统体系结构,建立综合网管平台,方便实现系统资源(网络、软、硬件设备等)的集中式管理,降低系统运营成本。业务应用系统的优化将达到以下安全性要求:1.网络安全:与现有机房环境的安全设备兼容,除非特别原因,不提出额外的设备要求。2.传输安全:用户名密码、数据库连接等关键数据应进行加密传输及存储,数据库中不允许出现明码;定期自动清除缓存。3.存储安全:应利用现有的备份机制。4.身份验证:RTX集成用户认证。系统用户应与城乡规划信息系统中用户一致,采用同一套用户权限管理。5.访问控制:应根据角色设定权限进行控制。6.功能安全:应对关键业务的关键操作进行日志记录,上传文件大小的限制和格式检查等。(四)系统开放性采用面向对象的支撑平台和运行、开发平台,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可继承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和“大对象”的概念,将一个特定的应用作为一个大对象来处理,使它具备一个对象所具有的广义上的封装性和继承性。保证了各应用之间界面的清晰性、应用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安全性。遵循当前各项开放式国际标准。并提供开放的接口。有利于系统今后的功能扩充。采用“自上而下”的整体设计方法、“自下而上”的实现方式,即整体规划,分布实施,使得系统按照系统工程的特点分期、分批逐步建设和完善。采用开放的开发工具,支持用户或第三方的二次开发。在遵循各种接口标准的基础上,可按照系统的需求对不同厂家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配置,逐步投入、扩展和升级,保护原有的投资,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集成性和扩充性。业务应用系统的优化将达到以下灵活性要求:1.有助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2.有助于业务范围的扩展。3.有助于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架构。4.客户端只需首次安装,今后版本更新、数据库连接配置修改等做到自动更新免现场维护。业务办公系统的各项业务、审批流程,以及业务所需的各种表单、必备材料等需求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系统只需进行简单的修改甚至零代码,就可重新生成新的应用系统,改变系统的运行的方式,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实现“随需应变”。(五)易用性和可维护性系统是易用性主要体现在系统的板面上,考虑到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用户知识结构,操作水平不同。所以,在应用的界面设计方面尽量考虑多种用户的使用习惯,简化操作的步骤,提高系统的易用性。可维护性方面的保证可以大大地减少企业对系统的维护成本,应该尽量考虑到系统更新的代价,设计出维护代价最小的方案。业务应用系统的优化将达到以下易用性要求:1.风格简约,色调柔和,减少不必要的操作。2.操作简便,支持必要的“微操作”(如键盘快捷键),支持必要的操作提示及错误提示。3.易用性强,从操作者的角度出发,提升用户体验效果。4.兼顾效率,合理减少用户操作的等待时间,等待时给予提示。5.友好提示,在人机交互过程中,有效甄别输入的正确性,并提供错误预警。6.在WebService服务、API函数调用等方面,应考虑使用者的方便性。(六))系统可扩展性考虑到系统今后的升级,必须在系统的设计时充分考虑。主要体现在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结构设计上的可扩展性;应用设计上的可扩展性;服务级别的可扩展性。具体体现在数据结构的设计精炼了原有的数据并且采用了可以动态扩充结构类型,应用设计采用组件化的设计,部署上采用可复用的服务方式进行部署。任何系统的需求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如何改变就对我们的系统提出了可扩展性的要求,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有以下好处:1.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保护了系统的原有投资,节约了建设成本。3.缩短了新系统的建设周期。4.提高了新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强调可扩展的重要性,采取合理的软硬件平台和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立可扩展的应用平台,从而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七)系统兼容性业务应用系统的优化将达到以下兼容性要求:1.新建系统应兼容目前已运行的系统,任何调用目前系统的新建应用系统不应要求已建系统做代码级的修改。2.系统需要考虑浏览器及版本的兼容性问题。展示系统要在IE8以上版本浏览器环境中完美显示,并考虑其他浏览器中显示的兼容性。3.系统将考虑基础软件平台多版本问题,如ARCGIS、AUTOCAD等。4.对于本期建设相关功能如涉及乡镇的推广使用,在用户统一业务规范、明确业务需求的前提下,能满足相关功能建设并进行系统推广。5.由于涉及实际业务的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项目开发阶段,在保证整个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可对XX市国土资源局、XX省自然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某些系统功能模块进行接口预留,以便将来系统的对接和数据共享。(八)系统高效性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系统响应性能及并发访问性能,具有一定的容错性,达到以下运行效率的要求:1.系统应提供7×24小时的连续运行,平均年故障时间少于5天;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故障修复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系统故障修复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2.系统要满足支持最高100个在线用户,正常20个并发用户的使用要求。3.系统启动时间应控制在3秒,系统平均响应时间应控制在3秒内。4.图形初始化时间应控制在5秒内,图形调用(刷新、漫游、选择、查询等)应控制在2秒内。5.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时间:一般小数据量的交换不应超过5秒,数据量较大的情况需要有进度显示。(九)灵活性要求系统应达到以下灵活性要求:1.有助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2.有助于业务范围的扩展。3.有助于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系统架构。4.客户端只需首次安装,今后版本更新、数据库连接配置修改等做到自动更新免现场维护。二、系统建设标准和规范XX县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和信息监管平台建设主要参照以下标准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XX省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XX)《XX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XX)《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XX)《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XX)《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GB/T13989-1992)《地图学术语》(GB/T16820-XX)《大地测量术语》(GB/T17159-XX)《地理信息术语》(GB/T17694-XX)《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XX)《地理信息元数据》(GB/T19710-XX)《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XX)《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GB/T25529-XX)《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XX)《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XX)《国土资源信息高层分类编码及数据文件命名规则》(GXXX00X-200X)《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标准》(DZ/T0226-XX)《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报批备案数据交换标准》(XX)《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1007-XX)《XX省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XX)《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库标准》(报批稿)《XX省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省级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指南》《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XX《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标准》(征求意见稿);《土地管理档案目录数据库标准》《农用地分等数据库标准(金土工程试行)》《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与维护指南》《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技术要求(金土工程试行)》《国土资源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编制指南》《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建设指南》《XX省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XX)《XX省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导则》(XX)三、系统体系架构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以系统支撑平台为基础,以企业信息总线为通道,以地理服务为核心,依托门户技术进行信息集聚的基于SOA的软件体系架构。系统支撑平台是XXXX公司在整合技术的基础上,针对GIS系统的快速建模、开发、应用而推出的二次开发和应用框架。(一)基于SOA的服务体系SOA架构是面向服务的体系。对于企业级信息系统的建设,SOA架构提供了与平台、部署架构等无关的设计方法论,信息系统只要遵循服务的标准和规范便能相互共享对方提供的服务。以颗粒化的服务来避免庞大体系所带来的错综复杂的设计和实施难题。本系统基于SOA架构的设计理念,采用WebService通过REST方式将GIS服务进行发布。REST风格的Web开发是将全部将资源以URL的方式对外发布,通过添加参数的方式将操作请求发给共享平台。这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具备搭建共享平台的基础技术条件。GIS地理信息服务的组成核心是各类应用服务所构成的GIS平台服务集群。服务集群是系统按照不同应用种类组成的一系列的应用服务,彼此之间能够相互交换数据和消息。为了使得应用服务之间、服务集之间能够进行有序的消息和数据交换,本系统采用了基于事件驱动架构的设计模式。服务之间是通过侦听相互传递基于XML格式的消息和数据包进行服务的响应。平台服务集是按照松耦合方式进行部署的,服务之间以黑盒模式相互对立。所有的访问将通过平台的核心控制器来进行。核心控制器通过异步方式对来自客户端和服务集之间的消息进行控制。所有来自平台的内部服务在初始化时都向核心控制器发送注册请求,并将服务的元数据信息(包括服务访问地址等)保存在控制器中。控制器能够对来自各方的服务请求进行解析,按照服务命令和对请求参数,根据服务注册信息进行服务寻址和服务组装。在分布式体系中控制器还要负责对负载进行平衡。(二)信息共享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和设计理念进行规划和设计,强调数据和服务共享,为企业打造安全可靠、实用高效的可视化的信息共享平台。(三)数据服务层数据服务层包括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处理。1.数据存储:采用ArcSDE和数据库提供对底层数据的管理,包括:(1)空间数据:包括现状一套图数据、规划一套图数据、管理一套图数据、其他部门共享数据等。(2)业务数据:和用户业务相关的专业数据,包括规划业务信息、规划方案审批流程数据等。(3)元数据:用于管理系统中涉及的所有空间数据、业务数据而建立的一系列表,通过配置相关的属性信息,方便对数据进行管理,实现程序的自动执行。2.数据处理:采用E-HUB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就像HUB(网络集线器)那样,把系统应用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流进行汇集和交换。独特的E-HUB控制器技术,可以方便地和外部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健壮性和快速进行数据信息交换的能力。(四)系统支撑平台1.数据服务平台:GIS系统的价值首先决定于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XX信息数据服务平台(GDSP),为用户构建一个便捷高效的数据维护和数据管理中心。基于数据更新维护流程驱动,保障数据加工进程可监控。基于元数据标准的数据管理,保障数据版本信息及共享。基于业务规则库的数据采集,保障数据录入的行业规范。基于所见即所得的录入工具,保障数据组织的高效便捷。基于拓扑关系的自检自维护,保障应用分析的可靠应用。基于多模的地址匹配技术,提升海量数据图形化能力。基于eHUB连接池的数据交换,保障外部数据的融合应用。XX信息数据服务平台提供AutoCAD、MAPINFO、ArcGIS等数据的双向互换,同时提供基于XML的数据交换接口,从多方面充分保障用户数据资源。2.GIS共享服务平台GIS共享服务平台(GISSharedServicesPlatform,GSSP),基于SOA理念,融合JSP、FLEX等技术,能够提供瘦客户端与富客户端相结合的企业级应用服务。GSSP,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便捷的GIS数据浏览服务、GIS信息展示服务;另一方面为用户实现GIS空间分析服务,GIS数据挖掘服务,GIS专题图服务;同时实现强壮的GIS拓扑分析服务,GIS辅助决策服务。多层次细粒度的GIS权限管理服务,可以与用户的权限系统实现无缝融合,实现单点登录;GIS系统共享服务平台对GWFS的引入,真正实现管理工作和生产工作全息化管控。流程监控,满足管理人员对分配任务的监管;流程重定向,满足日常工作的灵活处置;基于工作流引擎的GIS共享服务,可以更好地整合用户的业务系统,今日工作与明日待办贯穿其中。3.权限管理平台:按照企业级信息管理平台的要求进行设计,权限管理包括机构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资源类别管理、资源管理等功能,弹性大,适用范围广。其中角色管理是用来实现角色与功能点以及用户范围挂接来完成角色的权限设置。系统提供系统管理员实现对所有用户的管理。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日常维护、数据备份和恢复、对操作员用户的维护和管理(包括对操作员用户的增加、删除、权限分配等操作)。(五)应用服务层地理服务层采用SOA的方式,可以为业务逻辑层提供针对性很强的接口服务,包括:地理定位、空间分析、网络分析、统计分析、制图输出等。系统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SOA服务。1.基于REST方式:(1)REST类型的Web服务简单而且有效,直观,用户界面友好。在许多情况下,简单和有效地使用REST技术远比使用复杂的基于SOAP的Web服务具有更高的鲁棒性。利用REST的主要优势:(2)利用REST可以降低创建服务的成本,降低托管和维护支持服务的开销。(3)REST网络服务可以降低学习曲线,减少构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所需要的时间和预算。(4)REST有许多非常理想的体系结构特性:可伸缩性,高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这些特点很好地与现代商业环境相协调,这就要求技术解决方案必须与业务本身具有同样的适应性和敏捷性。(5)REST类Web服务可以利用高速缓存控制头,从而减少带宽的需求。使用REST可以改善响应时间和改进用户体验。(6)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一旦被调用,服务器不保留任何会话,这样就可以更具响应性。通过减少事件后通信状态的维护工作,提高了服务器的可扩展性。2.基于SOAP方式:(1)提供专业的地理服务,采用XML方式交互数据,功能强大、开发灵活性高。(2)SOAP(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在分散或分布式的环境中交换信息的简单的协议,是一个基于XML的协议。SOAP技术的主要特点:1)SOAP本身并不定义任何应用语义,如编程模型或特定语义实现,它只是定义了一种简单的机制,通过一个模块化的包装模型和对模块中特定格式编码的数据的重编码机制来表示应用语义。2)SOAP技术有助于实现大量异构程序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使存在的应用能够被广泛地用户所访问。3)SOAP是把成熟的基于HTTP的WEB技术与XML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组合在了一起。SOAP为在一个松散的、分布的环境中使用XML对等地交换结构化的和类型化的信息提供了一个简单且轻量级的机制。(六)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提供相关功能,面向应用,结合用户在某个工作上具体需求而定制开发的功能,例如:坑道准照管理、GIS信息管理、工程稽查管理等。业务模块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可以进行相应的扩展。(七)表现层表示层位于最外层(最上层),离用户最近。用于显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为用户提供一种交互式操作的界面。表现层具有其固定的逻辑(格式化,数据绑定,转化等等,称为UI逻辑)和界面展现。UI逻辑指的是所有用来处理数据显示在UI界面的逻辑和将UI用户输入行为转化为中间层指令的逻辑,负责UI和中间层数据流和行为的转化。在表现层我们主要采用MVC模式。四、系统软件架构(一)单点登录单点登录的英文名称为SingleSign-On,简写为SSO,它是一个用户认证的过程,允许用户一次性进行认证之后,就访问系统中不同的应用;而不需要访问每个应用时,都重新输入密码。SSO将一个企业内部所有域中的用户登录和用户账号管理集中到一起,SSO的好处显而易见:1.减少用户在不同系统中登录耗费的时间,减少用户登录出错的可能性。2.实现安全的同时避免了处理和保存多套系统用户的认证信息。3.减少了系统管理员增加、删除用户和修改用户权限的时间。4.增加了安全性:系统管理员有了更好的方法管理用户,包括可以通过直接禁止和删除用户来取消该用户对所有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对于内部有多种应用系统的企业来说,单点登录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很多国际上的企业已经将单点登录作为系统设计的基本功能之一。系统通过访问单点登录服务器,获得身份验证,其中WebGIS系统和桌面GIS系统可以通过WEB页面直接访问。(二)网络版系统架构采用三层Brower/Server结构,所谓的三层B/S结构,即系统的整个体系在物理和应用上分为三个层面,分别是客户端、业务逻辑层、数据存储层。系统支持32位+64位版。B/S结构是目前Internet和Web应用不断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这种体系的优势在于客户端采用了统一的浏览器界面,用户不用经过太多的技术培训就可以对系统进行操作,其次系统的逻辑层和数据层集中在了服务器端,使得系统的维护工作大为简化。另外B/S结构还可以实现系统在公司各个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分布式应用,大大简化了系统用户的工作流程。1.客户端:界面采用通用的浏览器(如:MicrosoftIE8.0),客户端可以分布于公司各科室和相关单位的各个部门,用户在客户端可以提交各类请求,同时浏览器显示返回的结果,另外对地理图形各种操作都可以在浏览器中完成。2.业务逻辑层:该层位于公司的GISWeb服务器上,由WebServer及在上面运行的Web组件构成。是系统的关键一层。来自客户端的请求都经由这里的程序处理后转发到数据库服务器。而从数据库返回的数据和图像结果也在这里经过转化,组织成为HTML风格的页面供客户端浏览。3.数据服务层:该层设置了强大的数据库服务器、空间服务器以及空间数据引擎,系统的相关属性和空间数据存储和调用,空间图形的生成都在该层发生,是系统的数据和图形的基础。4.B/S体系请求响应流程:浏览器端采用MSInternetExplorer8.0以上,通过HTTP协议,向WWW服务器(GISWebServer)发出请求。如请求属于空间应用部分,则通过空间服务器连接器向空间应用服务器发出请求,负责空间地图服务器的负载均衡。空间地图服务器响应空间应用服务器的请求,经由空间服务器引擎(ArcSDE),从数据库服务器中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将结果按原路返回到从远程提出请求的客户端。如请求属于常规业务部分,通过ODBC或OLEDB连接数据库服务器,取得分析结果,用HTML样式的页面返回结果;或者直接返回静态的HTML页面。五、软件开发技术(一)总体开发架构本系统采用基于多层的Java/JavaEE架构(Multi-tierArchitecture)进行开发,Java/JavaEE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标准及开放性:JavaEE是一组业界规范。通过制定标准,JavaEE规范应用提供商的设计和开发,只要按照JavaEE的标准进行设计和开发,就能够接入JavaEE体系。另外,JavaEE还是一个开放性的标准,这样带来的好处是,有更多的服务提供商能够参与JavaEE,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免费开源的组织。而对于使用JavaEE的用户来说,它能够地得到的好处是,可以在各个服务提供商之间进行选择最优化,最实惠的服务。2.可扩展性:标准开放的特性带来另外一个直接好处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得更加容易扩展,易整合。企业内部有很多的信息系统,考虑到GIS系统将来不会单独存在,可能需要与其他信息系统的进行整合,采用标准化,开放的JavaEE平台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3.重用性:重用性是JavaEE与生俱来的特点,基于开放标准的JavaEE架构设计的初衷就是减少系统的重复开发。另外,提到重用性不能不提的就是,JAVA语言的平台无关性和JavaEE的平台无关性,JAVA语言在根本的机制上就实现了“一次编写,到处运行(Writeonce,runeverywhere)”,使得同一个JAVA的应用可以运行于Windows,运行于LINUX,UNIX,还可以运行于Apple;另外JavaEE的平台无关性,使得JavaEE应用可以采用不同的应用服务器平台。使用了JavaEE,客户能得到的好处是,当开发商完成了符合JavaEE规范的软件时,可以依据喜好和资金的预算来选择不同应用服务器。从基于opensource的免费软件到高端满足B2B需求的商业套件来搭建自己的平台。4.稳定性:一个服务器端平台必须能全天候运转以满足公司客户、合作伙伴的需要。若是意外停机,那会有灾难性后果。JavaEE部署到可靠的操作环境中,他们支持长期的可用性。一些JavaEE部署在WINDOWS环境中,客户也可选择健壮性能更好的操作系统如SunSolaris、IBMOS/390。最健壮的操作系统可达到99.999%的可用性或每年只需5分钟停机时间。这是实时性很强商业系统理想的选择。5.技术支持:JavaEE的标准,开放的特性,使得它拥有广泛的支持,其中有大批的著名厂商,比如SUN,IBM,Oracle,SAP,Apple等业界巨头,除此之外,还有广大的著名的开源项目组,JavaEE社区在为JavaEE发展添砖添瓦,提供大量的优质的免费的支持服务。(二)Web服务器端开发技术遵循系统的易用性和可维护性原则,WEB发布系统采用B/S结构,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客户端无须安装任何软件,完全的瘦客户端设计,大大地减轻了后期的维护代价。遵循系统的开放性原则。发布系统将采用与平台无关JavaEE标准,引入三层结构,通过ARCGISServer服务器管理地图数据,通过JDO或者HIBERNATE实现对关系数据库的访问,实现业务逻辑和数据的分离,达到可重用、模块化的设计目的。同时为了体现系统高效性原则,采用JAVABEANPOJO代替EJB。遵循系统的安全性原则。系统通过严格的程序内部可控的权限管理,应用服务器自身的安全机制,和数据库的安全机制保证编辑用户的合法性,进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三)Web客户端开发技术对于地理资讯管理系统(GIS系统),客户端采用Javascript和Flex开发的Widget组成客户端应用系统。Widget包括地图组件、图层控制树组件、鹰眼视图组件、地图缩放条组件、GIS工具条组件、对话框组件等等。GIS客户端典型应用框架能够嵌入第三方系统,同时兼容多种浏览器(包括IE、FireFox、Opera、Chrome),以API方式供第三方系统调用GIS应用功能服务。Widget通过事件监听器管理来对添加到Widget中的事件进行触发。用户可以对Widget的鼠标左右键的点击、双击、移动、拖拽等事件进行重载,通过在这些事件中编写业务逻辑来组织和扩展GIS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交换过程。在地图组件中用户可以添加右键菜单项,并通过菜单项中的URL链接来调出第三方系统的应用页面。同样,工具条组件上也能够自由添加第三方定义的功能按钮。这些用户自定义功能都可以通过注册方式将功能号和权限建立起关联,进而实现权限控制。客户端API与平台服务端之间则采用基于XML的数据组织方式进行数据和功能的交互。交互过程采用黑盒封装,对于GIS平台上的开发者来讲无需关心。Flex是Adobe公司推出的基于开源、免费、跨平台的新一代Flex富客户端平台。其核心以ActionScript为基础,运用MXML来描述界面。新一代Flex富客户端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界面可操作性强:Flex富客户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友善、易用性更强的界面,同时互动性更好,而开发效率却大为提高。2.架构清晰:前端界面使用MXML来描述GUI的外观,后端的应用逻辑则由ActionScript来负责,GUI和逻辑相分离,使得应用开发的结构更为清晰。3.可拓展性强:Flex作为客户端组件,非常容易与AMF、PHP、Java、Net、ColdFusion等各类后端技术相结合,这样后端应用服务可以规划为类似的“中间件”组件,将业务逻辑封装其中,中间应用服务组件的选择预留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方便且具有强大的可拓展性。4.运行环境灵活:应用程序既可以在浏览器(支持FlashPlayer)内运行,也可以在浏览器以外运行。5.性能优越:传统Web应用客户端每次刷新页面都会对服务器产生请求。而新一代富客户端应用是通过第一次运行时将应用一次性下载到本地,所有的GUI都在本地运行,运行过程中只产生少量的数据更新请求,而不需要服务器端实时地产生刷新的页面。(四)门户技术(Portal)用户在建立各种信息系统满足了日常工作管理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和维护上的问题,从信息系统的整合角度,如何将形形色色的异构系统进行统一管理,是一个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采用门户技术可以满足这个要求。门户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发展的一个趋势,他的优势包括统一登录、统一权限认证,统一界面风格,统一界面入口等。在知名厂商的解决方案中,都有管理门户的概念。我们建议,以GIS为基础的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将原来一个个独立的MIS系统(建设、销售、GIS、客户服务等)整合成为一个以业务为对象驱动的企业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门户,实现了多级多部门多用户的互联互通,共享信息服务。可以说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完美的集成框架,能将面向不同任务的数据整合起来,并提供协调和协同机制。面向行业业务需求与不断优化的GIS技术的思维碰撞,提出了基于GIS的企业信息门户平台——EnterpriseGISPortal。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协同服务平台,利用GIS建设基于空间信息的信息共享服务,实现多业务系统的集成与融合(Mashup)、能对客户的各种要求做出快速响应、并且能对整个业务闭环进行统一管理,在Web2.0、移动终端和地理浏览器(Geobrowser)等环境下为不同客户端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富互联网应用。简而言之就是“一网打尽”,它通过一个唯一入口,为企业员工、合作伙伴、其他政企部门等同一价值链上的相关人员,提供的基于不同角色和权限的、个性化的信息、知识、服务与应用。它是一种基于WebGIS的,将不同应用、业务过程、后端系统、服务和信息、知识等内容集成到一个个性化窗口中的功能强大的工具箱、或者说系统平台。不仅集成企业的信息资源,同时也集成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企业的内、外部用户只需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管理、组织、查询、个性化定制相关基于GIS的信息与服务,同时还提供数据报表分析、业务决策支持等。(五)报表开发技术本系统开发采用第三方FineReport报表工具技术,通过JAVAAPI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和扩展,实现企业级完善的报表应用解决方案。1.系统报表基本功能:通过采用FineReport技术及在此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应用,系统提供兼容Excel所有公式的无限行无限列扩展报表应用,同时可支持多sheet报表管理、远程交互编辑、多人协同设计报表模板、个性化报表设计器定制和无失真导入Excel文件等功能。系统提供强大的数据展示(报表)功能,支持纯DHTML和Swing两种方式的展现,动态控制页面,可以将报表文件不失真的输出为多种常见的文件格式;具有多样式数据呈现方式,支持HTML,PDF,EXCEL,WORD,TXT,FLASH样式呈现;生成内置的模板文件;另外,还具有套打样表功能和打印控制功能。对于参数传递和报表管理,FineReport报表工具定义参数的灵活性,参数设计界面对于权限控制和安全管理,Web报表工具FineReport权限控制系统基于RBAC,以角色为中枢,所有权限操作可无限制细分后赋予特定角色,应用系统用户只需要指定特定角色,即可方便地使用FineReport报表工具的权限系统中定义的所有权限内容。2.系统报表应用优势:(1)报表设计器:报表设计界面简单易用,采用“Excel+数据列”设计理念,基本的操作方式和界面风格都和Excel类似,不懂技术的最终用户也可以学会和使用它来制作报表模板。支持无限行无限列扩展,并兼容Excel的所有公式,同样可支持多sheet报表管理。1)类Excel设计器界面,简单易用。2)支持拖拽式设计报表模板。3)支持报表单元格格式化功能。4)远程交互编辑,多人协同设计报表模板。5)无失真导入Excel文件。(2)24小时报表表单调度:系统的报表应用可以定义任务,24小时不间断地执行数据展示和录入,展示的报表可以缓存到磁盘和存档,方便用户的随时查阅;填报的表单定时的运行可以进行数据的抽取,清洗等等ETL的处理;调度的运行依赖于报表服务器。(3)即席报表:系统的报表应用提供灵活的即席报表功能,能够让用户在B/S客户端制作编辑报表,客户端全部是纯HTML展现和操作。即席报表支持SQL视图和数据集两种模式,业务人员可以直接根据需要生成终端报表和图表,完全不需要了解后台的业务逻辑。生成的报表可以直接打印,保存为PDF,EXCEL,WORD等多种形式。并且允许以邮件附件的形式发送给多个收件人。(4)零客户端填报的表单:系统报表应用提供的零客户端表单解决方案,基于强大数据展现功能基础上,实现了表单内容和数据表的自由关联,使报表数据双向流动成为可能,解决了最终用户定制表单的问题。(5)基于浏览器的零客户打印:系统利用Flash报表打印技术,实现基于浏览器的报表打印。(6)异构数据源的表关联:系统报表技术利用异构数据源模型,使得同一张报表中可以呈现来自多个不同类型的数据源,这个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可以是同一数据库的多个不同表,或多个不同数据库,或者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源。可支持的数据源类型包括:数据库数据源、文本数据源、程序数据源和标准数据源。(7)定时生成报表:系统报表支持定时自动生成报表,如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等。(8)报表管理自定义:用户还可以在系统报表提供的可扩展功能基础上,自定义报表管理,以及其他符合本企业业务要求的权限机制。六、系统接口方式系统接口主要实现和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功能集成和数据交互,和XX国土局的其他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关联和交互,包括与三维辅助审批系统、国土资源系统等系统的接口。GIS系统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来满足企业多样的数据源特性和第三方厂商的接口特性。系统根据不同系统之间的特点,能够提供如下接口方式:API接口:支持对COM组件或ActiveX控件的API接口调用。消息队列:支持JavaEE体系的JMS和MicrosoftWindows的MQ。远程对象:支持RMI远程方法调用,提供核心系统功能的封装服务。报文通讯接口:支持TCP/IP协议及UDP协议,通过对通讯报文的解析实时获取数据信息。数据库接口: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体系提供数据层服务。通过扩展数据层服务提供常用大型数据库的数据接口服务,如:Oracle、DB2、SQLServer、MySQL等等。Rest服务接口:通过调用Rest服务来调用第三方应用服务。WebService服务接口:通过调用约定的WebService接口来获取或传送信息。以下着重对WebService接口和RMI接口以及服务的安全管理机制进行简述:(一)WebService接口GIS系统与异构系统之间通过基于SOA架构的WebService实现服务接口。服务提供方按照接口集成规范将业务功能封装成WebService注册到企业服务总线(ESB);服务调用方在服务总线上获取相关主题,通过总线的代理服务调用相关服务实现应用集成。面向服务架构(SOA)是一种复杂松散型应用环境下的集成框架设计方法,强调平台功能的服务化封装和复用,强调服务的可组装性。遵循SOA标准的各组成部分接口明确且稳定,功能独立,可以很容易地被支持相同规约的其他服务部件所取代,因而也十分便于整个系统的集成和维护。本系统的WebService接口服务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方式是第三方应用系统直接调用GIS的服务,获取相应的图形和属性信息,数据由XML或JSON格式组成,结果展现由第三方应用系统来实现,即纯服务接口方式;另外一种方式是GIS不仅提供服务,还提供一个图形应用集成框架,将大多数GIS集成应用功能封装起来,第三方应用系统通过调用该GIS应用框架,即可完成大多数应用集成功能;对于框架无法满足的功能需求,通过直接调用GIS服务来完成应用服务的接入。GIS系统的每一个服务可以有多个活动组成,每个活动由一个输入参数和一个返回参数组成。输入和返回参数以XML标准格式进行组织。如果操作需要以二进制格式进行传输,必须按Base64编码进行转化。为了不对SOAP语义解析产生影响,需要对输入、返回参数XML串中的特殊字符进行转义。(二)RMI接口JavaRMI(RemoteMethodInvocation远程方法调用)增强了Java开发分布式应用的能力,支持存储于不同地址空间的程序级对象之间彼此进行通信,实现远程对象之间的无缝远程调用。用JavaRMI开发的应用系统可以部署在任何支持JRE(JavaRunEnvironmentJava,运行环境)的平台上。采用RMI技术后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完全由RMI负责,调用远程计算机上的对象就像本地对象一样方便。RMI使用Java远程消息交换协议JRMP(JavaRemoteMessagingProtocol)进行通信,但JRMP是专为Java对象制定的,因此,在本项目中RMI仅对使用Java来开发的分布式应用对象进行调用。本系统后台服务采用JavaEE架构进行开发,核心框架可通过RMI机制进行远程对象的封装,为第三方应用平台提供核心组件服务,提高系统的复用能力。(三)通用数据服务层数据服务层的设计目标是为整个GIS平台提供一个统一、安全和并发的数据访问机制,支持各类业务数据的主动推送及请求/响应交互模式,支持跨平台的数据访问。数据服务层包括数据缓冲(Cache)和数据持久层(DataPersistence),分别用于存储实时数据和其他持久性数据。通用数据服务层提供了数据访问方法及服务,能够简化开发人员访问各类数据的开发过程,使其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开发,并能够在不同项目中重用映射框架。数据服务层与第三方系统数据服务之间的数据通信可以采用RMI、WebService、JMS、Socket等方式;与客户端之间支持WebService、JMS、Socket等数据通信模式,并遵循统一的数据通信规范。数据服务层中实现数据交换的核心是E-HUB模型。通过E-HUB能够满足不同格式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透明交换。(四)E-HUBEHUB把系统应用中所涉及的各种信息流进行汇集和交换。我们采用独特的E-HUB控制器技术,可以方便地和外部应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健壮性和快速进行数据信息交换的能力。E-Hub由两层E-HubSlot(前端、后端)以及一个E-Hub控制器构成,采用XML数据格式交换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透明访问。前端E-Hub插槽负责数据的输入输出,后端E-Hub插槽负责数据的解析与转换,E-Hub控制器则通过多线程处理技术对多任务海量数据交换的调度、平衡与控制。数据交换功能则可通过编写插件的方式来插入E-Hub,进而满足系统不断扩展的需求。前端E-Hub插槽的核心是数据规则库,通过规则库来进行数据的格式检查和有效性检验。数据种类包括电子地图(矢量,栅格等格式)、系统消息、通信报文、文档、数据流、序列化对象等等。Input/OutputSlot通过开放的API供第三方系统来调用。后端E-Hub插槽集成了数据映射(DataMapping)、数据解析(DataParser)、数据转换(DataConverter)、数据验证(DataValidation)等数据转换插件,能够根据E-Hub控制器的调度进行高效率的数据转换工作。经过转换后的数据再通过E-Hub控制器传递到前端E-Hub插槽相应的输出端口,供接口系统调用。基于E-HUB技术,可以保证系统逻辑层和应用层对多种数据源的透明访问,也就是说系统对数据的访问感觉不到中间E-Hub的存在即可直接访问数据源。系统还可以通过定制插件的模式来实现应用子系统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换。(五)服务安全管理机制该GIS系统除能够遵循企业内部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机制之外,其内部还实现了一套权限管理机制,不仅可以按角色来配置各个用户的访问功能,而且可以配置各个用户可访问的管网资源类型及范围。该安全管理机制主要通过用户访问令牌Token来实现。用户通过访问管网GIS系统提供的建立连接操作,传入用户名、密码参数等认证信息。管网GIS系统验证用户名密码是否合法,如为合法用户,则返回Token;如用户名密码错误,则返回认证失败信息。在通过用户认证后的其他管网GIS系统服务访问中,用户需要使用此Token作为操作的参数。管网GIS系统根据该Token来判断用户的权限,从而控制用户可访问的操作及具体操作可访问的图形范围。当用户在一定时间(此时间在系统后台管理中配置)内未活动,管网GIS平台将把此Token废弃,清空此用户占用的资源。用户下次访问时,需要重新登录获取另一个Token,从而形成一整套服务安全管理机制。七、系统技术特色(一)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WorkflowEngineServices,GWFS)是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核心,在此过程中,GIS图形、文档、信息或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过程规则流转,实现组织成员间的协同工作,以达到业务的整体目标。工作流管理系统支持企业经营过程化管理,并监控其执行过程。XX信息工作流引擎(GWFS)包括业务流程的图形可视化的建模工具、过程定义、流程重定向、任务管理、流程监控等等。通过XX信息工作流引擎(GWFS),把GIS应用带到企业应用或政府管理的各个部门及各个环节。同时,通过XX信息移动作业服务平台(WMSP),连接室内的桌面应用和户外的移动应用,保障业务流程的闭环。XXXX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流引擎采用开源jBPM开发而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B/S架构的流程可视化设计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流开发平台,并能够为用户的业务流程信息化带来便利。XX信息工作流平台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应用部署方便:工作流管理系统能够简化企业级软件开发和维护,降低开发风险,部署更加方便。流程的改变不需要把全部的代码重新部署,而只是需要更改一下业务流程的描述文件即可。2.流程制作简单:由于企业业务流程因多种原因经常变化,通常情况下造成信息系统在流程控制方面的开发工作量大增,而使用工作流系统的最大好处是:业务流程的实现代码,不再是散落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由一整套流程开发框架管理,从而大大减少了开发工作量,缩短了业务功能调整周期。3.松耦合高集成:(1)松耦合——保障与GIS系统相对独立。(2)高集成——可以把GIS服务带到流程的不同环节。4.方便流程重组管理:使用工作流平台可以提高业务流程管理的效率,可以更加灵活地控制业务流程,使流程可以按照业务的需要重新设计。并且在开发过程中更加重点地关注流程,从而使流程更加流畅和简单。5.支持流程重定向。6.支持内嵌子流程。7.支持商业工作流的导入导出。jBPM简介:jBPM是一个开源的、纯JAVA的、轻量级的支持多种可执行流程语言的商业流程管理(BPM)工作流引擎。他可以运行在任何JavaEE应用服务器中。实际生产中有很多种可执行的流程语言,每种语言都是面向特定的业务环境。jBPM允许这些不同的流程语言都在同一种技术上建立模型,也就是流程虚拟机(PVM)。jBPM目前支持三种不同的流程语言:jPDL,WS-BPEL和Seam框架的Pageflow。jBPM提供了开发流程、发布流程、执行流程、管理角色任务、管理商业流程、协调WebService等功能。jBPM是完全的嵌入式的工作流开发平台,区别于传统的工作流平台,它不需要独立的工作流服务器,减少了硬件的投入,同时减低了应用部署的网络复杂度,使应用更加容易地实现集群。企业可以把jBPM作为企业应用的一部分,在它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模块和功能。jBPM为100%java实现,不包含本地代码,最大限度地实现跨平台,跨数据库的支持。(二)在线与离线的数据同步数据同步技术支持联网和非联网多种方式。在非联网方式下,可以把更新的数据内容导出到数据文件中,通过光盘邮寄、FTP方式传递到远端。支持通过本地数据库连接或者是通过Internet连接到空间数据服务的方式下完成,在Internet方式下,通过连接到ArcGISServer提供的空间数据服务,即使在网络连接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复制。ArcGIS数据库复制完全可以满足国家、省、市、县多级机构数据库之间数据的同步更新、数据联动的需求。(三)可视化综合监管模式本平台将国土土地、地矿数据,土地“批、供、用、补、查”、地矿数据等纳入管理程序,扩大系统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并将业务关系通过图属关联在地图上展现出来,通过缓冲区分析、时空对比分析、用地叠加分析等功能,提供实时、有效的调度指挥,提供业务效率。(四)插件式应用开发框架系统采用基于插件的开放式体系架构,能够灵活地对系统进行扩展,包含插件库、插件容器和插件管理器,按照插件标准对现有的插件和扩展插件进行管理。插件按照系统插件和应用插件分为两大类,系统插件实现GIS平台的核心功能;应用插件实现架构在GIS平台上的应用逻辑层的功能。插件体系提供了API接口供插件进行相互数据交互、消息通信;提供事件监听器来实现事件响应;提供回调函数供插件访问系统核心功能等等。1.插件式应用开发框架介绍:框架是一个系统全部或部分的可复用设计,通常有一组抽象类和类之间的协作组成。本质特征:能提供一个关联的、具有协调性的上下文环境和特定的工作模式供框架使用者访问和遵守。拥有一个可扩展的框架,意味着应用项目开发人员接到一个新项目任务后不必从头开始搭建一个系统,他们只需要按照一种工作模式对其进行继承和扩展开发,可在短时间内构建出一个无论在UI层、还是在逻辑层都一致的功能组件平台,这些组件有天然的可重用性。这种方法与从头开始的编码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先进性。应用框架不仅仅提供了大量的可重用组件,而且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特定的工作模式去协助开发人员扩展和定制系统的功能。在各种不同的应用框架中,最强有力的要数插件式框架,它以一种更加灵活和宽松的方式实现了架构本身的无限扩展和功能聚合,更重要的是,任何扩展都不会影响框架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我公司提供的“插件式应用开发框架”,从应用部署和系统开发两个层面都满足了GIS软件项目的要求,具有部署方便、扩展灵活和高度可重用性的特点。2.插件式应用开发框架的优势:(1)应用部署方面:1)部署方便:在插件式应用程序部署在客户端电脑上之后,系统自动生成主程序,相关的功能模块都是以DLL的文件形式存放在一个插件目录中。当我们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功能模块的时候,只需要拷贝一个DLL文件到插件目录中,系统重启之后,就自动加载该功能。在传统的部署方式下,运行程序被打包成一个EXE程序,模块不具有独立性。2)升级灵活:由于插件式框架的宿主程序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升级任何功能的时候,不需要重新编译整个系统,而只需要将相应功能模块编译成DLL文件,即可完成功能的定制和升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在线发布新版本的方式,对用户的客户端进行功能的在线升级,而且不会影响系统原有的功能。在传统的部署方式下,只能进行全局的升级,不能进行局部功能的升级。3)安全可靠:由于插件式框架中各个DLL文件之间都是相对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增加或者删除任何DLL文件都不会影响系统其他模块的功能。因此可以很好地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经过测试部署的功能完全不会受到后增加功能的影响,可以最大化地保护已有成果。在传统的部署方式下,在进行系统升级的时候,有时候会发生不可预测的后果,导致原有功能的不可用。(2)系统开发方面:1)可维护性:如果说框架的研发需要全局思考、细处着手、不断迭代设计才能实现的话,那么编写插件的开发人员就从这个大局中跳出来,他们只需专注于具体的逻辑功能的代码实现,而无需考虑UI层的布局及其他复杂的组件内部交互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插件开发者的编码复杂度。将插件的开发者隔离在通信契约的另一端,降低了插件的开发难度,使得相互独立的插件更容易维护,而且也降低了开发人员的学习曲线,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在传统的开发方式下,由于代码的封装性不够,导致学习成本高,可维护性低。2)团队协同:插件式框架模型将一个程序的功能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并使各模块以插件的形式存在,这些插件如同一堆积木块,在一个统一标准下被搭建,成为一个完整的,可无限扩展的软件系统。开发人员只需专注具体应用逻辑的代码实现而不用理会框架内部协作结构,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每个开发人员都可以各司其职,只需要按照接口规范实现功能要求,而不需要担心功能模块之间的冲突,可以真正达到协同作业、团队作战的效果。在传统的开发方式下,团队成员开发的代码在进行最后的提交合并的时候,为了确保正确,还要进行大量的联调工作,有时候会返工,增加工作量,从而降低工作效率。3)扩展方便:通过插件体系实现了系统的松耦合,以标准的接口方式提供了良好的系统扩展能力。除此之外,还封装了大量的公共类库,实现对地图信息的操作,进一步为开发人员提供便利。任何开发人员(包括第三方开发人员)只要按照接口规范的要求进行开发,就可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模块。选择插件式框架,随时随地扩展业务功能,全无后顾之忧。在传统的开发方式下,由于架构的封闭性和复杂性,而且出于对源代码的保护,其功能扩展往往十分困难。八、系统接口方式系统接口主要实现和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功能集成和数据交互,和XX国土局的其他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的关联和交互,包括与三维辅助审批系统、国土资源系统等系统的接口。GIS系统提供丰富的数据接口来满足企业多样的数据源特性和第三方厂商的接口特性。系统根据不同系统之间的特点,能够提供如下接口方式:API接口:支持对COM组件或ActiveX控件的API接口调用。消息队列:支持JavaEE体系的JMS和MicrosoftWindows的MQ。远程对象:支持RMI远程方法调用,提供核心系统功能的封装服务。报文通讯接口:支持TCP/IP协议及UDP协议,通过对通讯报文的解析实时获取数据信息。数据库接口:系统采用多层架构体系提供数据层服务。通过扩展数据层服务提供常用大型数据库的数据接口服务,如:Oracle、DB2、SQLServer、MySQL等等。Rest服务接口:通过调用Rest服务来调用第三方应用服务。WebService服务接口:通过调用约定的WebService接口来获取或传送信息。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2025年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福州琅岐中学高三(最后冲刺)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大庆十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 候银匠课件第一
- 家庭健康知识授课
- 2025年机械设备批发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激光扫瞄显微镜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电波特性测试仪器项目建议书
- 2025届科大附中高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 团体心理辅导课件-团体辅导的目标及类型
- DB51-T 5046-20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 风力发电机机组齿轮箱检修知识培训课件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账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高边坡施工安全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 【拓展阅读】蚂蚁和蝉
- 锅炉房日常隐患排查表
- 美克尔憩室课件
- 雨、污水管道施工方案
- 江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和建筑材料试验收费标准苏价服
- 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