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逻辑的力量三学习目标1.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构建和完善论证。2.探究隐含前提,了解“虚假论敌”在论证中的作用。3.剖析文章的论证过程,体会论证的作用与魅力。4.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提高写作技巧。论证的三要素
论点是论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
论证就是由论据到论点的联系方式,即由论据推出论点的推理过程。论证方法什么是论证?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见论证手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排除法归谬法反证法论证:直接论证间接论证
三段论
假言推理演绎推理
选言推理
二难推理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论证的基本要素(一)什么是论证论
证在逻辑中“论证”一词的意思是:用某些论据去支持或反驳某个观点。(二)论证的基本要素一个论证者所要表达的观点论证方式论题讨论的话题论点论据用来论证其论点的理由、根据。论据对于论点的支持方式。隐含的前提或假设没有明说却暗示出来的前提。隐含前提什么是隐含前提?隐含前提是指论证中省略的部分。在直接论证中,往往不会呈现逻辑推理的每一个环节,会出现部分前提的省略,这些省略的前提往往隐藏着理解论证的关键,是理解和支持结论所必需的基本假设或条件。)隐含前提特点(1)它们是隐藏的,没有被明确陈述出来。(2)它们被论证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3)它们也可能是假的。思考其表述出来的论据在逻辑上是否足够证明观点,如不能,说出隐含前提。论据:狗没有吠论点:牵走马的人是狗熟悉的人隐含前提:如果陌生人进入马厩,狗会吠叫论据:草料棚的人没有惊醒隐含前提:如果狗吠叫,就会惊醒草料棚的人,发现偷马者
马厩中有一条狗,然而,尽管有人进来并且把马牵走,它竟毫不吠叫,没有惊动睡在草料棚里两个看马房的人。显然,这午夜来客是这条狗非常熟悉的人。(《银色马》柯南道尔)P97关注直接论证中的隐含前提
案例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练习1.
说出下列论证的隐藏前提。论据:子非鱼论点:(子)安知鱼之乐隐含前提:只有同类才能相知惠子论据:子非我论点:(子)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隐含前提:只有我知道我的想法庄子试着找出下列材料中人物对话的隐含前提,看看能不能挖掘出材料的深层次立意。
沙滩上,很多被潮水卷上来的海星在阳光下暴晒着。一个青年沿着海岸,把一只只海星抛向大海。
“海岸那么长,海星这么多,你这么干有什么用呢?”旁观者说。
“但,对这只有用!”青年说着,把手里的海星远远抛回大海。濒死的海星很多,青年不可能全部拯救,这是青年和旁观者的共识。但前者认为救海星有用,后者认为没有用,是什么因素呢?
可能是内心的价值观念使然。3.写作审题立意演练:先把旁观者的意思用论证形式写出:
其隐含前提是什么?只有拯救全部海星,拯救的行为才是有用的。这背后的假设展现的是什么价值观呢?3.写作审题立意演练:救海星是没有用的论据:无法拯救全部海星只有改变全局才是值得做的。只有彻底改变现状才是有意义的。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就不去解决问题。不能做到完美就放弃任何努力。论点:
而青年的价值观是什么呢?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怜惜与珍爱。
对局部或部分乃至个别对象有意义的事都值得做。
所以,他不需要思考个体和整体的辩证关系,就义无反顾地行动。
3.写作审题立意演练:值得注意的是,论证省略的隐含前提往往不止一个两个,如果深入追问福尔摩斯的论证,会发现还有其他隐含前提。这些前提只要有一个不成立,论点就值得怀疑。发现论证的隐含前提,并对它的可靠性进行考察,是评估和改进论证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捕捉隐含前提,能够推断出许多话语背后的基本假定,由此可以进入文本深层,探究其深层意蕴。这是深度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常见推理形式:
三段论
假言推理演绎推理
选言推理
二难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道理论证排除法反证法归谬法直接论证间接论证逻辑论证方法间接论证当直接论证有困难或者效果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会采用间接论证。排除法归谬法反证法逻辑论证方法一、排除法(淘汰法)即不断否定各种错误观点,从而证明某论点的正确性。示例: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或者闭关,或者送去,或者等别人“送来”或者自己去拿(当时没有其他选择)不能闭关,不能送去,不能等别人“送来”只有自己去拿例: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一、排除法二、反证法先假设与某个论点相矛盾的观点成立,然后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间接地证明最初的论点。假设假设命题结论不成立。(即命题结论反面成立)推理得出结论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定理、定义、公理矛盾假设不成立所证命题成立二、反证法例1:赵老师一定学过德语。如果赵老师没有学过德语,他就不可能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迷娘》的德语原文。可实际上他在课堂讲了,所以他一定学过德语。例2:鲁迅的《祝福》中,故事一定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
如果不是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就不可能有“旧历”的说法,可是课文头一句就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二、归谬法归谬法是从某一观点推出明显的错误或矛盾,从而证明这一观点本身的错误。例1:
俄罗斯著名文学批评家赫尔岑非常讨厌那个时代轻佻的音乐,宴会主人说这是流行音乐,赫尔岑反问“流行的就是高尚的吗”。主人反问,不高尚怎么能流行呢?赫尔岑笑着说,流行性感冒想必也是高尚的了。二、归谬法(三)归谬法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秦)“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邻之厚,君之薄也”、(晋国)“东封郑”必西“阙秦”灭掉郑国实为“阙秦以利晋”“亡郑而有益于君”的观点是错误的亡郑而有益于君(秦)(观点)例2(二、归谬法三)归谬法
有人认为“君子慎其独”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语言,我们今天还使用它,会到退到封建社会去。果真如此,那我们今天所说的话,大多来自古代社会,山日月风雨且不必说,就连“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也来自古代社会,甚至出自封建士大夫之口。照这些人的逻辑,这类语言也不能说了,那我们今天只好做半个哑巴了。例3P98二、归谬法
例4“还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反证法和归谬法的区别:①二者的目的不同。反证法用于论证,目的在于确定某一判断的真实;归谬法用于反驳,目的在于确定某一判断的虚假。②二者的结构不同。反证法的结构比归谬法的结构复杂,反证法需要设与被论证论题的反论题(相矛盾的或相反对的论题)真;归谬法不需要设反论题。③二者的根据不同。反证法需要运用排中律(不能同假),由确定反论题假进而间接地确定原论题真;归谬法则是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否定结论)直接推出被反驳的论题假。三、“虚拟论敌”严写作在论证中引入“虚拟论敌”
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这个“论敌”可能会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可能受到的攻击,我们再进一步考虑采取怎样的措施能使自己的论证免于或抵御这些攻击。
例如,苏洵《六国论》开头,就通过“或曰”,引人入了虚拟论敌,提出“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这一质疑,再通过反驳这一质疑,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论证。我们在构思、写作议论性文章时,也可以通过引入虚拟论敌,与自己展开质疑问难,来完善自己的构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虚拟论敌)。通过解释分析、直接反驳、归谬法等证明论敌观点的错误,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例1】
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虚拟论敌解释分析例2:P98《兼听则明》例如:要求以“兼听则明”为论题写一篇议论文。常规模式:①论点:兼听则明②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③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
分析:按照这样的提纲写下去,很容易写成“观点加例子”的模式,即使材料再丰富,逻辑上还是不够周密。审题——“黄金三问”这个说法能成立吗?为什么?(观点)2.有没有相反或例外的情况?(追求合理与完善思维)3.如果成立,需要什么条件?(正面分析——使逻辑严谨,表达准确)你的质疑:(1)“兼听”就一定“明”吗?
(2)有没有反例
(3)如果此论点成立,需要什么条件?“虚拟论敌”的写作思路引入“假想敌”:
①“兼听”就一定“明”吗?(驳论点)“三人成虎”“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
②“偏信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驳论证)
③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驳论据)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
分析:有了质疑,就要应对、驳斥、解释,也就需要对“兼听”的内涵做进一步的解释,对例子做进一步的分析。坚持己见,最终获得成功。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六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林肯在仔细听取其他六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策的时候,六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坚持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重要的是你的提议和决策是对的,只要真理在握,哪怕立场孤立,也应坚决地贯彻下去。听取他人建议,反而没有好下场。父子骑驴
从前,有对父子赶着一头驴进城去。路中有人笑话他们说:“真笨,为什么不骑驴进城呢?”于是父亲让儿子骑上了驴。走了不长时间,又有人说:“不孝的儿子,居然让父亲走路,自己骑驴。”父亲赶紧让儿子下来,自己骑着驴。又走一会儿,有人说:“这个父亲真狠心,居然让孩子走路,也不怕孩子累着。”父亲连忙让儿子也骑上驴,心想这回总算满足所有人的了。但又有人说:“两人都骑驴,还不把驴压死啊。”于是父子俩又下来,绑起驴的四条腿,用棍子抬着驴走。他们经过一座桥时,驴挣扎了一下,掉到河里淹死了。示例:论点:兼听则明。正面的例子:“齐王纳谏”等。反面的例子:“晁盖丧命”等。听取别人建议,反而不“明”的反例 ——父子骑驴坚持己见,反而获得成功的反例 ——美国总统林肯只听一人,也能成功的反例 ——齐王听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人的意见就足矣(我们应该如何兼听)兼听的方法(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兼听的内涵“虚拟论敌”的写作思路改进后:
①提出论点:兼听则明
②阐述论点:“兼”的目的:拓宽视野,打开思路。
“兼”的核心:在“多”,更在“异”。
③举例分析:
正:“齐王纳谏”等,分析齐王“兼听”的表现,重点突出“刺”“谏”“谤议”。
反:“晁盖丧命”等,分析不“明”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兼听”,尽量排除他因。
④进行限定
主动引入反例“父子骑驴”“美国总统林肯”等,指出“听”不能代替“断”。
进一步分析:“兼听则明”的前提是听者包容与善断。“兼听”的原则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兼听的内涵
兼听则明
我们一般都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话比较有道理。
先说“偏信则暗”,“晁盖丧命”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晁盖要打曾头市,先是不听宋江的劝阻非要自己去,然后是在军旗被狂风吹断之际不听吴用的劝说非要当天去,最后是不听林冲的劝诫非要跟随两个来历不明的所谓和尚半夜里孤军深入敌营,结果遭了埋伏脸中毒箭而死。他何止是做不到“兼听”,他是谁的话也不听,一意孤行,结果一命呜呼。这是沉痛的教训。
范文欣赏
但是,“偏听则暗”能够证明“兼听则明”吗?
我们来看看“齐王纳谏”的例子。齐王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拓宽视野,打开思路。但这是邹忌讽齐王之后,之前呢?齐王听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声音还不算“兼听”吗?而李世民有时听魏征一个人的就够了。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兼听”?
“兼听”的核心在“多”,更在“异”。要倾听不同的声音,因为一千句谎言的分量也不如一句真话。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孙权面对张昭等人的劝降力排众议,才拿下赤壁,这是态度。沃德指出弹痕少的部位更应该注意加强防护,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由于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被统计数据忽略了,这是见识。
“兼听”就一定“明”吗?“三人成虎”“父子骑驴”的故事里的主人公恰恰是听得越多越糊涂啊!“兼听”固然重要,但“兼听”只是必要条件,却不充分,因为“听”别人不能代替自己“断”!说“兼听”只是必要条件,因为它的前提是听者的包容与判断,邹忌是这样,孙权是这样,李世民也是这样。说它不充分,因为它的原则是独立思考,为我所用。“三人成虎”,怎么另外那么多人没说见过老虎呢?“父子骑驴”也不会最终闹出“父子抬驴”的笑话了。而孙权,在鲁肃和周瑜的支持下早就主意已定,他之所以广泛征求张昭等人的意见,也不过是为了了解情况、统一思想罢了。
甚至于如果有了“自知之明”,其实也可以“闭目塞听”的。但丁有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爱因斯坦曾说,如果相对论是错的,不需要100个人,一个人证明就足够了。就是这么自信!至于平凡如你我,做事不妨“三听而后行”!实战演练辩题: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正方观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观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下面的观点,哪些是正方观点?哪些是反方观点?哪些都不是?没有温饱免谈道德谈道德的都是温饱之人不温不饱依然谈道德有人处于温饱之中,却不谈道德温饱之人都谈道德(正方)(正方)(反方)(非辩题)(非辩题)(1)观点分析可根据假言推理的相关规则来判定。(1)观点分析“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可以转化成“只有温饱,才谈道德”分析正方:“谈道德的人必温饱”“不温饱就不谈道德”没有温饱免谈道德谈道德的都是温饱之人分析反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与正方刚好相反,正方观点的负命题即为反方观点“谈道德的人不一定温饱”“不温饱的人也谈道德”不温不饱依然谈道德无关的观点:有人处于温饱中,却不谈道德;温饱之人都谈道德。(2)概念界定以下对“温饱”概念的界定,哪些对正方有利?哪些对反方有利?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温饱就是社会上总体无衣食之困温饱就是或温或饱温饱就是既温又饱对正方有利:由于正方要证明不温饱就不能谈道德,因此,在定义温饱时,要努力使温饱降低到人类的生存底线。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需求温饱就是或温或饱(不温饱就变成了既不温又不饱)对反方有利:由于反方要证明不温饱也能谈道德,因此在定义温饱时要尽量多地高过人的生存底线,即不温饱也有一定的生存余地温饱就是社会上总体无衣食之困温饱就是既温又饱(不温饱就变成温而不饱或饱而不温)(3)论证思路以下论证思路是正方的还是反方的?分析这样设计的理由人存在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人有理性,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谈道德(3)论证思路这是反方的论证思路:首先指出人存在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言外之意是不论温饱与否人都得谈道德,这是反方相当高明的设定,温饱这一条件就可能被绕过。接着进一步指出理性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对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的直接反驳。该命题认为温饱的人有理性,不温饱的人同样也会有理性,不仅构成对温饱这一条件的替代,而且体现了人的特性和人的尊严。在此基础上,反方终于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谈道德”,这就彻底撇开了温饱这一条件。最后反其道而行,不仅不温饱能谈道德,而且“走向温饱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谈道德”。至此,不仅攻击了对方的观点,而且亮出了自己替代性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还树起了价值高标。(4)攻防策略以下哪些属于正方的策略?哪些属于反方的策略?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对方举例时,指出例中的人物并未讲道德,或者指出其已处于温饱状态对道德的行为的界定尽量宽泛正方策略:论证不能温饱就难以生存;(人不能“存在”,自然不能谈道德)对方举例时,指出例中的人物并未讲道德,或者指出其已处于温饱状态(当反方举例证明有的人并未处于温饱状态却依然讲道德时)。反方策略:论证从生存到温饱存在过渡地带;对道德的行为的界定尽量宽泛。(反方要把正方认为非道德的界定为道德的,从而使道德的范围超出温饱的范围)驳论文写作陈望道学以致用“虚拟论敌”严写作
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以想象存在一个驳论者,不妨称其为“虚拟论敌"。“虚拟论敌”可能会反驳什么呢?“驳论点”——对我们的论点举出反例或者从论点推出错误。“驳论据”——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驳论证”——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
所以我们就要在论点、论据和论证中做到无懈可击,让“论敌”无处可驳。1、驳论点示例:
小明:你知道吗?科学证明腿越少的动物就越聪明!
我:怎么说?
小明:比如,人就比猫啊狗啊要聪明,猫啊狗啊就比蜘蛛蜈蚣等等要聪明!
我:那一定是水里的鱼类最聪明了,他们没有腿!
驳论点: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先指出对方荒谬的论点,然后用正确的道理和确凿的事实直接加以驳斥1、驳论点可俗话又说:靠人不如靠己!牛刀小试--试反驳下列观点1、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2、俗话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3、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1.驳论点:可以直接批驳,也可以间接批驳。
行文时,可直接反驳对方论点,也可间接反驳对方论点。
间接反驳又分归谬法和反证法。归谬法是就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之露出马脚,由此进行反驳;反证法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从而驳倒对方。2、驳论据示例:唐僧带领徒弟化缘,敲开了一员外家的门,唐僧:“阿弥陀佛,施主,给点吃的吧!”
员外:“你们比我有钱,怎么还向我要吃的?”
唐僧:“我们是和尚,身无分文,怎么可能比您老人家有钱呢?
员外:“身无分文?哼!你骑着的宝马比我家的牛值钱;你身边的那个瘦子穿的皮草,比我穿的绫罗绸锻值钱;你挑担子的挑夫还烫着卷发,就连你身边的那头猪都比我家的肥。凭什么要施舍给你吃的!
唐僧……
驳论据: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是论点的根据,是证明论点的。错误和反动的论点,往往是建立在虚假的论据之上的,论据驳倒了,论点也就站不住脚了。
一般来说,论据包括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和数字论据:种。反驳论据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揭露对方理论荒谬、事实虚假和数字混乱。3、驳论证示例:
前几天有人上我家推销净水器,一个劲的说他们的净水器如何如何的好,像人的肾一样(比喻论证),能过滤掉那些脏物质。
我老妈神叨叨的来了一句:“肾过滤完剩下的不是尿吗?”
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过程的谬误(驳其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驳倒了它的论证中关键问题,也就把谬论驳倒了。论点不攻自破。3.驳论证:通过批驳对方论证的错误,从而批驳对方。(1)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2)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方法。(3)类比法:两对象属性相同,而且已知其中一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4)以谬制谬法;采用对方的方法和逻辑来对付对手,从而折服对方。(5)矛盾法:通过论证与对方论题相矛盾的论题的真实再根据矛盾律,进而说明对方论题的虚假。(6)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判断虚假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二、驳论的要点(1)要对准靶子。写驳论文,首先要摆出对方错误的观点,竖起靶子。怎样竖起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概述,即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所批驳的敌论复述一遍,并且还要强调敌论的弊端。二是摘引,即把反面材料的关键部分或有关部分摘录下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2)要抓住要害。鲁迅说:“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予致命的重伤。”对谬论,一定要抓住其错误的本质,深入地进行揭露和批判。(3)要注意分寸。对于敌人的反革命谬论和人民内部存在的错误思想,必须加以区别。对敌人,要无情揭露,痛加批驳,给以致命打击;对于人民内部的错误思想,就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决不可相提并论。
(4)要有破有立。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观点。例文展示:1.要对准靶子。
读书真的无用吗?有这样一个故事。A和B是同班同学,高考结束后A就读于名牌大学B不读书辍学打工。A毕业多年后去应聘,发现B是自己的老板。于是有人就感叹曰:“读书真是无用啊。(由反方事例,引出反方观点,为下文的反驳树立靶子。)2.分析对方论点的要害,揭露其本质。反驳如作战一样,也要讲究战略战术,对错误的论点给予充分的揭露和详细的剖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据理力争。
读书无用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到有些人年轻的时候辛辛苦苦读书,最后步入社会取得的成就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另一种情况是,书读了多年,走向社会发现原来在书中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遗忘了,或者根本派不上用场,那么我读书干吗呢?其实无论哪个年代,都可能有苦读书带不来高收益、成功者不见得都是读书人这种情况。因此,读书无用论总是被一些人提起,个别读书人的负面信息总是被满含鄙夷地放大,也实在是遗憾。如果只看到某一个时刻、某一些人甚至某一个人的文凭和他现实的所得不相符,就认为读书无用,实在荒谬!(分析反方观点的片面性,小概率事件不能当作规律。)3.用事实说话,用理论证明。既然已经抓到了对方论点的要害,就要用确凿的事实和翔实的理论加以论证,可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论点,也可采用归谬法、反证法进行批驳。例文展示:
开卷未必有益
“对读者来说,假如盗版者'盗亦有道’,盗得'质量过硬’--没那么多错别字和遗漏、歪曲,开卷即便没多少益,至少也谈不上有害。可是很多盗版书质量低劣,印刷差劲,错误层出不穷……对成年读者,或许就如吃饭吃到了苍蝇,只是影响食欲,而对认字求知的孩子来说,那一定害莫大焉,因为那将混乱孩子的认知,思维和辨别能力……至于那些宣扬暴力、色情的非法出版物,无疑就是'开卷有害’。”
此段文字批驳了盗版的危害性,从而紧扣标题,说明了“开卷未必有益”4.联系实际,论证其危害。写文章,要联系实际,来丰富反驳的素材。
还以《开卷未必有益》为例,在批驳了“开卷有益’的说法之后,联系生活,据理力争。
“这两年养生类图书异常火爆,你方唱罢我登场,无限风光在书店。可是,那些指点营养保健的有着各种各样头衔的专家,原来多是冒牌货……记者采访一位'作者’,询问那些营养保健、防病治病的方子的功效。这位'作者’说,只要吃不死人就行。嘿,到这份上,还能说什么?那样的'卷’能有什么益?”
此段文字通过批判“冒牌作者”来批判伪劣书籍指出“开卷有益”的片面性。5.破中有立,立中总结
议论虽分立论、驳论两种,二者却是辩证统一的。在驳论文中,一般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做到“破中有立”。比如:我们在否定“开卷有益”的同时,还需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导人们读好书、会读书,从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丰富阅历。例文展示:
读书真的无用吗?当然不是,我觉得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是有很大区别的,读书是非常必要的。(先破后立,明确自己的观点。)
首先,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分论点一)
其次,读书是自我提升、成长、认同的过程。(分论点二)
读书带来的成果或许不像别的方面那么明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收获。(分论点三)假设你要反驳“读书无用论”,可以怎样写呢?驳论点:
读书无用?我想,这世界上,想要提升自我,最有用的,就是读书。驳论据:
郭德纲小学毕业却声名大噪,由此证明“读书无用”,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读书,不等于学历。书,有在学堂里读的,有在学堂外读的。郭德纲爱读书,尤其爱读史书,比如《二十四史》《清史稿》。他自己曾说,艺人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只有手不释卷,才能成就今天“嬉笑怒骂,皆成风格”的文化人--郭德纲。假设你要反驳“读书无用论”,可以怎样写呢?驳论证:
“大学生给小学生时打工”,这种现象诚然存在(肯定对方论据),但是否就能证明读书无用呢?
首先,这些成功的“小学生”,他们的成功,往往是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比如改革开放,比如直播大潮。他们或许没有学历,但是他们有异于常人的勇气,当机立断的魄力,吃苦耐劳的毅力,谦虚好学的品质,这些“小学生”的成功,源自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而不是他们身上的低学历这一短板。如果你没有人家的优点,没目标没行动没坚持,就有着人家的缺点“没读书”,然后用“读书无用”来自我麻痹,指导你的人生,岂不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是否读书,当然不能完全决定你是谁,但是,我们不能得出结论:读书无用。
其次,“小学生”不一定不读书,不学习。郭德纲就是小学毕业,你能说他不爱读书,不爱学习吗?
最后,低学历者突出重围,一定是少概率事件。个例不能成为普证,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驳论证:对方论据以偏概全,不能得出对方论点)例: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观看以下几位同学作文的起始部分
一般来说,“胜利”有两重内涵,一是在结果上取得成功,二是在过程中获得成长。将胜利取为前者时,“坚持就是胜利”显然是荒谬的。不然,一位高中生只要每天坚持做一百道口算题,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了?运动健儿们只要每天长跑一万米,不加以科学的饮食和训练,就能在赛场上为国争光了?只有沿着正确方向的坚持才有可能指向胜利,若是坚持在错误的道路上,不对自身加以反思和修正,只会离胜利越来越远。“南辕北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示例一)
驳“坚持就是胜利”驳论文写作与修改
“坚持就是胜利”区区六个字,实则暗含了两层逻辑,要点就在一个“是”字上。第一层意思,虽然没有明说,却因这个“是”字具有模糊的指向性,让听众普遍理解为“坚持就能胜利”。由于未加限定,所以隐藏的实意为“只要坚持就能胜利”。第二层意思中,“是”字意为等价而非指代,即“就算没有胜利,坚持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胜利。”看似两层意思扣合成完整的逻辑闭环,实则已违反了同一律——从实质上获得成功的“胜利”转为精神上值得自我满足的胜利。可见发出这样论调的敌人已经暗戳戳地承认坚持不一定能带来实质上的胜利。(示例二)
“‘坚持’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精神上的胜利”,这也是一个荒谬而危险的观点。它早已把“胜利”异化到品质层面,它给人的暗示叫作“只要你坚持了,你的品格就是优异的”。但其实“坚持”这个行为本身是没有门槛的,社会中的每个人也会在各种压力下坚持做一些本是困难的事情。譬如,为了高考你需要坚持学习,为了生存你需要坚持工作。“坚持”是人生存且趋利避害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当我们把“坚持”设置为在人生跑道胜利的标志,实则阻碍了他们再冲一百米的可能。(示例三)驳论文基本结构一、先破后立摆对方观点,树起靶子(要列举错误事实)分析危害,剖析错误本质(理由)(破)亮出己方观点(立)论证己方观点(谈作法)结尾照应,提出希望二、先立后破摆对方观点,树起靶子(要列举错误事实)正面立论,举出论点(立)引据论证,深入批驳(破)收尾照应,提出希望(谈作法)无论是先破后立,或先立后破,或破立结合,在结构上都可以总分总式,或并列式展开,或层进式推进,根据情况灵活运用。范文展示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
请你针对上述观点写一篇驳论文,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写语中要求写驳论文,可以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6就本题而言,适合直接驳论点。同时,写驳论文,要破也要立,可以先驳后立,也可以边驳边立(破立结合),确立自己正确的价值观。行文时,可以列举种种不正确的现象,总体按树靶子-析危害一挖根源一指出路”的思路进行写作。读下列一篇短评,分析写作思路,饭圈”不能圈一切,尤其是孩子的课堂
近日,几段小学老师组织全班学生跳舞为某明星应援的视频曝光后,学校对当事老师做出停职停课的处理,教育局对该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进行了诚勉谈话。/(摆现象)学校是知识殿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不是为明星应援的粉丝加工。少年儿童教育关乎国家未来,青少年价值观培养关乎民族希望,绝不能变成追星应援的工具。/(提观点)组织学生为自己的偶像应援,可以说,不仅突破了职业规范,也有损教师职业道德,折射出教育培养管理的漏洞。/(挖根源)越界的追星行为,不仅透支着明星的流量,也可能反噬偶像本身,更侵蚀着饭圈文化的正向价值。/(析危害)职业底“线”不能破,理性之“圈”不能出,饭圈不能圈一切,尤其是孩子们的课堂。文明理性追星,才能激荡起粉丝群体的正能量。(指方法)总结规律:摆现象-提观点一挖根源-析危害(阐意义)一指方法关联课本:《拿来主义》
生活不在别处,表演换不来精彩。有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获得高评分受人尊重,评分低的将被人排挤;人们疲于应付“点赞”与“被点赞”,最终丢失了自我。这一隐喻,值得我们深思。远方到底在哪里?不在朋友圈,不在镜头里,而是在脚下。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才是应有的生活态度。否则就算走到天涯海角,也没有跳出方寸之大的小圈圈。(亮出己方观点,提出希望)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驳论文。开头伊始,先列举错误事实:朋友圈里冒出了一大批旅行达人,惹得不少人心里犯嘀咕。第二段指出它属于数字游戏、自娱自乐,不能当真。这属于对这种错误事实的深入分析。第三段将内容进一步予以拓展,列举了类似晒足迹的现象。得出反面观点:生活远没有朋友圈精彩。第四段以“一些人为什么热衷在朋友圈表演?”起头,对这种现象的错误本质进行了剖析。第五段亮出己方观点:“生活不在别处,表演换不来精彩。”这篇驳论文,采用的是先破后立的方法,在充分批驳错误作法后,正确的态度便水到渠成了。例1.
生活远比朋友圈精彩
最近,一款名为“西瓜足迹”的小程序在朋友圈刷屏。人们选择自己去过的城市之后,足迹地图就会自动生成。一下子,朋友圈里冒出了一大批旅行达人,“踏足30多个省区,700多个城市,超越了99.9%用户”者大有人在,惹得不少“吃瓜群众”犯嘀咕,为何你们都走过千山万水,唯独我没去过远方?(列举错误事实)
只不过,数据很唬人,实则糊弄人。(剖析错误本质)
其实,晒“足迹”也算不上新鲜事。对很多人来说,“晒”早已成了一种日常仪式,干了什么事,不分享出去,就浑身不自在。当然,我们不否认这其中有真情实感,可“打肿脸充胖子”,“以演谋晒”的也确有不少。(引据论证,深入批驳)
一些人为什么热衷在朋友圈表演?娱乐、炫耀、攀比,可能兼而有之。一些小程序刚一上线便传播甚广,恰是迎合了这些心理。(剖析错误本质)例2.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
从“高手在民间”的“炫技”拍摄,到跳、唱、抖不能停的“鬼畜”剪辑,以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迅速征服了大量95后、00后。最新数据显示,快手拥有近7亿累计用户,1.2亿日活跃用户,抖音正向此靠近。当深度用户捧着手机“刷一天根本停不下来”“坐地铁看走路也看”时,他们是在迷恋什么?(列举错误事实)
“记录普通人的生活”,某短视频APP如是宣称。只是放眼望去,那些十来秒的短视频中,真正的普通生活、优质记录倒在少数,多半还是自虐式吃异物、无意义搞笑以及刷底线猎奇。如果说此前网络上为人诟病的“三俗”内容还是打打擦边球、尚显“含蓄”的话,那么那些短视频无疑是在赤裸裸地进行感官刺激。回顾这些年网络流行的一些风向,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一种趋势:载体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浏览时间从以分计到以秒算,提供的信息日渐低俗,用户的时间被越切越碎,品位似乎也一降再降。互联网大潮起起落落,低俗短视频的风潮终会过去。只是,若按这趋势发展,下一次的流行物是否会更让人大跌眼镜?(指出危害)
潮流代代不同、年年变化,不变的是年轻人始终能够敏感地追上潮流、乐在其中。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轻人正处于三观塑造期,他们所追逐的流行风潮,必将“润物细无声”般内化于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之中。相较于过往,如今的潮流风向标主要发源于网络,更新更快、花样更多,却也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如若不加选择地终日追逐,部分年轻人空虚迷茫的状态只怕更甚。(亮出观点)
“人活着总要有个主题,使你魂梦系之。”当下,价值多元、选择爆棚,如果每次都随流行而去,任凭人生的主题被一次次冲散,那很可能就真的失去了自我。青年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本应如“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般给人以希望。生命的这一阶段,正是学本领、长才干、拓视野的黄金年龄,正是大展拳脚、实现抱负的关键时期。青年的生活,除了眼前的搞怪视频、偶尔的轻松娱乐,还应该有科学、文化、艺术等饱满且值得追寻的日常。与其在屏幕中“坐井观天”、被流行文化消费,倒不如躬耕于自己的人生主题,努力实现价值与尊严。(论证观点)
有媒体研究者曾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所热爱的东西”,直接影响着人生的主题能否深化。警惕“娱乐至死”、拒绝浮躁,静下来寻找值得交付的热爱,无论是一首好诗、一篇好文、一曲好歌,恐怕都比十来秒的视觉冲击有意义得多。(提出希望)
本文开头伊始,就对现实中不合道德,有碍社会健康发展的短视频现象进行列举,事例极为典型,罗列丰富,有警醒读者的作用。第二段借助议论来分析这种现象,指出它们“多半还是自虐式吃异物、无意义搞笑以及刷底线猎奇”,注重的是“感官刺激”。既表达对这种情况的忧虑,又陈述了它的危害。第三段自然而然地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如若不加选择地终日追逐,部分年轻人空虚迷茫的状态只怕更甚”。这是对题目“别在流行中失去自我”的另一种阐释。第四段则进一步论证这个观点,指出年轻人“应该有科学、文化、艺术等饱满且值得追寻的日常”。这是典型的破而后立。结尾提出希望,希望大家静下来寻找值得交付的热爱。文章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在批驳了不当现象的同时鲜明地立起了自己正确的观点。令人信服。学会分析典型议论性文章的逻辑链条
逻辑是议论性文章的重要元素之一。行文的思路,或者说论点被逐步证明的过程,其也就是文章内在逻辑链条的推展过程。只有梳理出这一过程,才能够真正理解作者论证,也才能写出有条路、有思路、有说服力的议论文。
练习:1、分析《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逻辑链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作总结之电信专业实习总结
- 2024年医用气体系统项目资金需求报告
-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 《计量计价屋面》课件
- 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方法课件
- 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导论课件
- 幼儿园大班知识竞赛题
- 分子的热运动课件
- 消费者行为学课件方案选择、方案实施
-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课件
- 红船精神与时代价值-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房票数字化管理系统需求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附答案)
- 2024年中考作文十二大高频热点主题1-至爱亲情(素材)
- 奥的斯GECS配有 MESD 的 GCS扶梯控制软件扶梯服务器调试手册2015
- 医院消防安全宣教
- 遇见朗读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第10课时-小人物-大情怀-单元总结-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 厂务动力系统培训课件
- 搬运装卸服务外包搬运装卸实施方案
- 30题解决方案工程师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