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电影研究基础学理脉线的起点首先是历史发生学,接下来是历史生成学,然后才是影片形态学。我们对中国电影进行研究,不论是从学派的建构还是从知识体系的梳理入手,都要遵照这一基本的研究学理。首先,从历史发生的角度来说,它既是发生学,也是中国电影的基因论。中国电影的历史发生,实际上决定了中国电影历史基因的生成。从中国电影的具体情况来说,历史发生是很复杂的,复杂性体现在它的外来性特点,它是舶来进入中国的,十年的放映史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个初始的电影经验。而这个初始的电影经验和后来的初步电影观念,实际上存在着很复杂的联系。从1905年的“丰泰现象”到1913年上海重新开启电影产业化的进程期间,电影院建立,院线逐渐形成。发生学对于中国电影而言非常重要,反映了中国电影中国性的基因论。其次是生成学。在历史发生之后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国电影最终完成了它的生成,而这个生成主要集中在上海,在1913—1923年的十年间,中国电影完成了自己短故事片的摄制,并且积累了制片经验,1923年12月18日完成了《孤儿救祖记》的拍摄,而《孤儿救祖记》成为中国电影的范式文本。由此,中国电影有了自己的长篇范式,这就是所谓的生成论。最后是完成论。中国电影自己的影片形态是比较稳定的、长故事片的影片形态。《孤儿救祖记》作为范式的文本,它的范式经历过参照和扩散,大家都按照这种方式来拍,于是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依托于长故事片的第一个电影运动——国产电影运动。国产电影运动出品了七八十部长故事片,虽然今天可以看到的数量很少,但还是可以基于现存不多的长故事片来进行影片形态学的研究,而影片形态学实际上就是完成论。这是中国电影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学理脉线。我们沿着这个脉线才能真正地解决中国电影从哪里来的问题。之所以影片形态学很重要,是因为影片形态学是一个美学的集成,也是一个产业学的集成。欧洲电影的影片形态学是艺术电影,美国电影的影片形态学是商业类型的电影,中国电影的影片形态学就是我们所命名的文艺片。(摘编自虞吉《中国电影研究的学理脉线——历史发生、生成与影片形态学的历时迁延》)材料二:中国电影学派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基础性概念,它的外延和内涵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延展过程中。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制造冲突和制造争议,正因为冲突和争议的存在,才让这个话题保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有一天这个话题达到了统一,大家形成了稳固统一的看法,那就意味着它的终结。因此,它的发展争论史就是理论本身。我们首先讨论的是中国电影学派与生俱来的一种政治属性,这种政治属性为什么提出?稍微对中国学派的发展史进行梳理,就会发现,意识形态促成了中国电影学者从西方主流电影研究族群、理论框架、话语体系中走向分离和独立。另一个层面,当下意识形态危机成为中国电影学派形成与发展最为直接的动力和契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把中国电影学派看成是一个政治学的议题。在政治学视角下,所谓的中国电影学派试图以某一些集体认同为基础,从本源理论层面探讨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依据和道路。政治属性首先表现在中国电影学派带有明确的主权诉求,最明显的就是边界划分。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电影学派的提出,使中国电影学者开始站到了拥有主流地位的欧美电影体系的对立面,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有意识进行区分:这是欧美的,这是中国的。主权诉求的第二个方面是构建自己的主体性。过去一百多年里,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理论在民族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建树,这一阶段所谓的中国特色仅仅是欧美电影理论体系下的中国特色。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政治意义在于中国电影学派创造中国电影理论。此外,我们不可能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谈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因此,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电影学派民族性构建的主要任务:作为独立自主的本土化电影学派,在哪些方面还需要依赖欧美主流电影研究族群、理论框架、话语体系中现存的形式和语言,又在哪些方面要与之决裂;中国电影在创造虚幻世界、吸引观众及呈现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还需要提供哪些理论指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惯例和技术如何转化为电影形式和语言使中国电影得以运作;我们应该如何定位才能获得重要的历史突破,走向真正的独立和自主。(摘编自邱章红《协同叙事——21世纪电影工业的新商业逻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了解中国电影发生学,能够拨开中国电影历史外来性的迷雾,认识到中国电影中国性的基因。B.中国电影在历史发生之后,大致经历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自己的生成,《孤儿救祖记》具有标志意义。C.中国电影学派是一个基础性概念,但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动态的概念,它的外延和内涵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确定。D.影片形态学是一个美学和产业学的集成,抓住影片形态学这个脉线就能解决中国电影从哪里来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材料一的观点,研究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必须遵照中国电影研究基础学理脉线。B.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学有促进作用,同时意识形态的危机也阻碍了中国电影学的发展。C.独立自主的本土化电影学派并不是和欧美主流电影研究族群、理论框架等完全决裂。D.从本源理论层面探讨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依据和道路,是从政治学视角下得出的结论。(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中国电影学派与电影艺术流派的区别在于,一般的艺术流派在美学上都是以艺术的风格作为划界标志,将属于同一种艺术风格的作品命名为一种流派。B.我们不能以一种画地为牢的学术立场进行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特别是在关于中国电影评价体系的研究中,我们将致力于建构一种能够被电影界普遍认同的学术共识。C.电影伦理学是在新时代学术转型和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趋向,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伦理的基础上不断生长的。D.中国电影学派乃是一个集合的概念,由系列观点汇聚而成,有历史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也有它的基本哲学和文化出发点,最终形成学派理论体系。(4)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请简要概括。(5)根据材料二中“边界划分”的理论分析材料一是如何进行“边界划分”的。(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古柏碧野①在江边的山头上,突立着一棵古柏。这棵古柏映照过江流无数次的涨落,印证过山区人民的重重灾难,经历过千百年时世的变迁。②可是现在,这棵已经干枝秃梢的古柏,春来忽然暴发新枝,变得茂盛苍翠。③这棵古柏盘根在石缝中,生长在临江的“跌跤岗”上,它饱经风霜。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它用树荫盖过出山进山到此歇脚的山民,招来山风和江风,吹散他们浑身的疲劳。人们喜欢在它的荫凉下吃一点蒲包里的冷饭,喝几口山泉,然后枕着柏根,摊开四肢,舒展筋骨。④但是从它遍体鳞伤的铁黑的树干上,可以看出它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受过数不尽的摧残和折磨。那斑斑驳驳的是马龁印,那一道道裂纹是刀斧痕,反动军队进山“剿匪”,出山砍树,它和山区人民一同度过了苦难的岁月。……⑤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江面上出现了钻探船,沿岸出现了水文站,山上出现了测量队。白天,谁把红旗挂在它的身上,像给它披红似的,风吹红旗,闪啦啦飘;夜里,谁把明灯挂在它的身上,像给它结彩似的,明灯照亮半夜,迎接黎明。它第一次担当起山区水利建设的重任,它用红旗、用明灯给人们指示方向和位置。⑥从这一天起,年轻的技术员喜欢围坐在它的下面,一边揩汗一边唱歌;老工程师绕着树身,用手指轻轻地敲着它,用手掌心亲爱地抚摸它;前来巡视的领导同志,放心地背靠着它,面对江流沉思。⑦不久,上游、下游,深山、平原,从每一条崎岖的山径上,从每一条平坦的大路上,背锅、挑担、推车的一支支队伍,从四面八方闹闹嚷嚷地汇集到这古柏临江的一带山里来了;而且溯着干流、顺着支流,一队队闪光的帆船和一串串冒烟的轮船,运着建设器材,运着生活物资,浩浩荡荡地开到这古柏照影的江边来了。⑧沸腾的口子开始了。爆破顽石的炮声如雷,烟焰冲天,地震山摇,江水扬波。⑨古柏屹立山头,成了水利工地突出的标志。初来的年轻民工有的掉了队,就会自自然然地走到古柏下边来过夜。古柏展开枝叶,给他们避雨,给他们安身,给他们温暖。而带队的老队长,也会自自然然地跑到古柏下来找丢失的民工,欢欢喜喜地把他们领回去。⑩通往古柏的山径,过去是晴天崎岖,雨天泥泞,可是现在已经被修成一条坦荡的大道,“趺跤岗”已经变成“登云路”。古柏下,挂起了电灯,设立了日夜茶水站,让路过的民工们在这里休息休息解解渴,下盘棋,读读报刊,谈谈乡情。⑪现在,住在这江边山间的民工队伍,不论上班下班,都必须经过这棵屹立山头的古柏。清早、黄昏、黑夜,整齐的队伍举着红旗,敲着锣鼓,分批地来往于古柏下。古柏披满朝霞欢送他们,又缓着露珠迎接他们。日日夜夜,朝朝暮暮,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古柏像慈祥的祖父,一直抖擞着精神迎送来往不绝的山区水利建设者。⑫不论白天和黑夜,不论清晨或黄昏,不论阴雨与天晴,只要站立在“登云路”的古柏下,从枝叶间,就可以望见拦江大坝凌霄的雄姿,就可以望见如龙的运石料的火车,就可以望见似舰艇横江的一艘艘采砂船,就可以望见横跨江上的铁索大桥,就可以望见一架架凌空擎臂的起重机,就可以望见像长虹高挂的一条条皮带机。而且每当入夜,灯山光海的圆辉,凝成群山中巨大的夜明珠,江流像条闪光的银带,机械修配厂的熔炉化铁的红光像烧山的野火,电焊的蓝弧光像远天闪耀的星星。⑬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恶水险川,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的繁华世界!⑭当混凝土大坝建成以后,当水轮发电机组放射千里电波的时候,当巨型江轮遨游峡谷的时候,当水库蓄得万顷碧波的时候,这古柏将被铸花铁栏栅围起来,保护起来,因为这一带将要成为祖国最美丽的大公园之一。千百年后,让这棵突兀在鲜花覆盖山头的古老柏树,永远做一个见证人——我们这一辈是怎样给后代子孙创造绵绵不断的幸福生活的。⑮这个春天,古柏枝叶忽然变得茂盛起来。愿这棵临江古柏千秋繁茂,万古长青!(摘编自碧野散文集《情满青山》)文本二:①不论是蜜蜂采花酿蜜也好,不论是积云成雨也好,更不论是滴水成河也好,文学作品总是生活的积累和结晶,散文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散文对生活反映快。短短数千字,触景生情,活泼多姿,色彩鲜明。当然,散文虽短,它也是要经过生活长期的积累、细致地构思的。②长期积累起来的生活,有如矿山,需要引爆,才能取材。生活中的确有灵光一闪的东西,要善于捕捉。这正像火花,能爆破生活积累的矿藏,铁苗、水晶、金玉之材就出现其中。生活愈丰富愈深厚,火花一触,燃烧愈旺。③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尤其是独具一格的散文,它的主要任务是讴歌希望和光明。(摘编自碧野《<碧野散文选>序》)(1)下列对文本一与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第①段交代古柏生长的地理位置与生命阅历,突出其“古”,起到挈领全文、设置悬念的作用。B.文本一第③段先点明古柏生长环境的恶劣,接着写古柏之于山民的呵护,再写人们对古柏荫凉的喜爱。C.文本一中“遍体鳞伤”“铁黑”“马龁印”“刀斧痕”等词语刻画了古柏的外观,意在揭示山民往昔的苦难。D.文本二第①②段用一组形象的比喻说明散文是生活长期积累的结晶,只要拥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就能创作出佳作。(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拟人等手法,凸显古柏与水利建设者的亲密关系,洋溢着对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建设者的礼赞之情。B.第②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大坝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场景,语句整饬而有气势。C.第⑤段中“古柏枝叶忽然变得茂盛起来”这句呼应第②段,首尾圆合;再用祈使句表达祝愿,先抑后扬,意蕴悠远。D.文中多用叠音词,诸如“斑斑驳驳”“闹闹嚷嚷”“自自然然”等,既使描写精细,也使语言呈现出和谐的音韵美。(3)文本二中说,“散文虽短,它也是要经过生活长期的积累、细致地构思的”。请简要分析《古柏》一文的构思艺术。(4)碧野曾说:“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试结合《古柏》一文,谈谈你的体会。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氏文集序①欧阳修予友苏子美②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巳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③,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有删改)【注】①此文是欧阳修把苏舜钦的遗文编成集时写的序。②苏子美,即苏舜钦。③髓裂,割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B.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C.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D.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B.“公其可无恨”与“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恨”字含义相同。C.三王,一般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他们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治国的业绩十分突出。D.“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摘裂”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先交代了编辑《苏氏文集》的过程,接着着重写了作者对苏舜钦岳父杜公说的一段话,评价苏舜钦文章的价值。B.作者认为世俗常常是以远为贱、以近为贵的,而苏舜钦的文章能在当时获得好评,已属超出世情,他的文章会得到后世的好评。C.苏舜钦在“举世不为之时”,能率先学作“古歌诗杂文”而始终如一,不左右摇摆,确实是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特立之士”。D.全文把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在称呼上,语含悲哀,催人泪下;在语言上,错综变化,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散文的音节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虽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②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5)作者认为,古文的兴盛为什么如此之难?请简要回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①卢肇②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③。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君归为说龙门事,雷雨初生电绕身。末秋到家潘图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注]①潘图:袁州宜春人,唐会昌年间贫居长安三载,应举不第。②卢肇:唐会昌三年状元,此前他在科场困厄近二十年。③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1)下列对《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下句典出《庄子•内篇•逍遥游》以北溟鱼化为大鹏比喻自己科场及第,扣合题意。B.颔联与“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中的“青云”都指“隐居”。C.颈联对仗工整,抒发了饯别友人的嗟惊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欣喜。D.尾联运用“鱼跃龙门”的典故,表达了以自己的举业成功来勉励友人东山再起的含意。(2)两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子罕》中,“,”两句用比喻手法形象说明功败垂成。(2)镜子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杜牧《阿房宫赋》中写到镜子的两句是:“,。”(3)春景代表希望,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景象,但古人常反其意而用之,在古典诗词中以乐景写哀情,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赵九章,我国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他用61年传奇人生谱写出一曲乐章——它在动荡与炮火中跌宕起伏,在悲欢与离合中百转千回,在复苏与萌芽中摇曳多姿,在奋发与自强中荡气回肠。这首歌,叫作中国科学家的赤子之歌。1949年11月,中科院成立。赵九章出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办所方针的指引下,使地球物理研究所学科领域和学术水平快速提高,成为新中国大气科学的摇篮。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①______。赵九章的血液像黄河一样奔腾起来,他开始写文章,作报告,阐述人造卫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1965年10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会召开,代号“651会议”。经过②______,会议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接着便是攻坚克难的研制征途,“文革”中,赵九章饱受冲击,内心的孤独与苦楚他③______,心里想的只有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呼啸着划破酒泉基地清冷夜空的“长征一号”火箭,带着赵九章毕生的夙愿,一飞冲天,永载史册。(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源远流长的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根脉。在过去,它的一唱一吟、一招一式,有滋有味,尽显文化质地之厚、底蕴之深。但前些年,作为传统艺术代名词的戏曲,①在很多年轻人的眼中,戏曲的“传统”底色意味着内容陈旧、形式古板。戏曲抓不住年轻人,就没有长久生命力。②,还得将戏曲艺术活化呈现,在内容上守正出新,在形式上与时俱进,拿捏好传统戏曲的“古”与传播方式的“新”去更好地呈现戏曲文化的美感。品质化的戏曲演绎,③。戏曲直播就相当于古代“街头卖艺”的现代数字升级版,只不过观看的场地从“街头”转到了“屏幕”。而直播打赏不啻为互联网时代的“新戏票”,相当于知识付费。网友越来越多地为戏曲类优质直播内容打赏,戏曲演员们在获得回报后可以更安心地打磨品质,以至于“卷”起来,那非但能促进戏曲艺术的高质量呈现,还能助益传统文化的高质量传播与传承。如此一来,戏曲直播的“卷”也就会变成文化传承的“显”——显然的显,以及显著的显。(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B.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还不放吗?C.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喜悦。D.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相马、赛马、养马”是人才选拔培养的三种说法。“相马观”认为选拔人才最重要,因为只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赛马观”认为选拔人才不能仅靠印象和经验,要像赛马一样,让大家在实际的岗位上竞争,最终脱颖而出的才是人才。“养马观”认为人才投资才是最具价值的投资,要取得持续发展,保持持续竞争力,就要做好内部人才培养。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电影研究基础学理脉线的起点首先是历史发生学,接下来是历史生成学,然后才是影片形态学。我们对中国电影进行研究,不论是从学派的建构还是从知识体系的梳理入手,都要遵照这一基本的研究学理。首先,从历史发生的角度来说,它既是发生学,也是中国电影的基因论。中国电影的历史发生,实际上决定了中国电影历史基因的生成。从中国电影的具体情况来说,历史发生是很复杂的,复杂性体现在它的外来性特点,它是舶来进入中国的,十年的放映史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个初始的电影经验。而这个初始的电影经验和后来的初步电影观念,实际上存在着很复杂的联系。从1905年的“丰泰现象”到1913年上海重新开启电影产业化的进程期间,电影院建立,院线逐渐形成。发生学对于中国电影而言非常重要,反映了中国电影中国性的基因论。其次是生成学。在历史发生之后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国电影最终完成了它的生成,而这个生成主要集中在上海,在1913—1923年的十年间,中国电影完成了自己短故事片的摄制,并且积累了制片经验,1923年12月18日完成了《孤儿救祖记》的拍摄,而《孤儿救祖记》成为中国电影的范式文本。由此,中国电影有了自己的长篇范式,这就是所谓的生成论。最后是完成论。中国电影自己的影片形态是比较稳定的、长故事片的影片形态。《孤儿救祖记》作为范式的文本,它的范式经历过参照和扩散,大家都按照这种方式来拍,于是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依托于长故事片的第一个电影运动——国产电影运动。国产电影运动出品了七八十部长故事片,虽然今天可以看到的数量很少,但还是可以基于现存不多的长故事片来进行影片形态学的研究,而影片形态学实际上就是完成论。这是中国电影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学理脉线。我们沿着这个脉线才能真正地解决中国电影从哪里来的问题。之所以影片形态学很重要,是因为影片形态学是一个美学的集成,也是一个产业学的集成。欧洲电影的影片形态学是艺术电影,美国电影的影片形态学是商业类型的电影,中国电影的影片形态学就是我们所命名的文艺片。(摘编自虞吉《中国电影研究的学理脉线——历史发生、生成与影片形态学的历时迁延》)材料二:中国电影学派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基础性概念,它的外延和内涵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延展过程中。它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制造冲突和制造争议,正因为冲突和争议的存在,才让这个话题保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如果有一天这个话题达到了统一,大家形成了稳固统一的看法,那就意味着它的终结。因此,它的发展争论史就是理论本身。我们首先讨论的是中国电影学派与生俱来的一种政治属性,这种政治属性为什么提出?稍微对中国学派的发展史进行梳理,就会发现,意识形态促成了中国电影学者从西方主流电影研究族群、理论框架、话语体系中走向分离和独立。另一个层面,当下意识形态危机成为中国电影学派形成与发展最为直接的动力和契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把中国电影学派看成是一个政治学的议题。在政治学视角下,所谓的中国电影学派试图以某一些集体认同为基础,从本源理论层面探讨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依据和道路。政治属性首先表现在中国电影学派带有明确的主权诉求,最明显的就是边界划分。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电影学派的提出,使中国电影学者开始站到了拥有主流地位的欧美电影体系的对立面,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有意识进行区分:这是欧美的,这是中国的。主权诉求的第二个方面是构建自己的主体性。过去一百多年里,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理论在民族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建树,这一阶段所谓的中国特色仅仅是欧美电影理论体系下的中国特色。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政治意义在于中国电影学派创造中国电影理论。此外,我们不可能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谈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因此,在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中国电影学派民族性构建的主要任务:作为独立自主的本土化电影学派,在哪些方面还需要依赖欧美主流电影研究族群、理论框架、话语体系中现存的形式和语言,又在哪些方面要与之决裂;中国电影在创造虚幻世界、吸引观众及呈现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还需要提供哪些理论指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惯例和技术如何转化为电影形式和语言使中国电影得以运作;我们应该如何定位才能获得重要的历史突破,走向真正的独立和自主。(摘编自邱章红《协同叙事——21世纪电影工业的新商业逻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了解中国电影发生学,能够拨开中国电影历史外来性的迷雾,认识到中国电影中国性的基因。B.中国电影在历史发生之后,大致经历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自己的生成,《孤儿救祖记》具有标志意义。C.中国电影学派是一个基础性概念,但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动态的概念,它的外延和内涵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确定。D.影片形态学是一个美学和产业学的集成,抓住影片形态学这个脉线就能解决中国电影从哪里来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根据材料一的观点,研究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必须遵照中国电影研究基础学理脉线。B.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学有促进作用,同时意识形态的危机也阻碍了中国电影学的发展。C.独立自主的本土化电影学派并不是和欧美主流电影研究族群、理论框架等完全决裂。D.从本源理论层面探讨中国电影民族化的依据和道路,是从政治学视角下得出的结论。(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CA.中国电影学派与电影艺术流派的区别在于,一般的艺术流派在美学上都是以艺术的风格作为划界标志,将属于同一种艺术风格的作品命名为一种流派。B.我们不能以一种画地为牢的学术立场进行中国电影学派的研究。特别是在关于中国电影评价体系的研究中,我们将致力于建构一种能够被电影界普遍认同的学术共识。C.电影伦理学是在新时代学术转型和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趋向,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伦理的基础上不断生长的。D.中国电影学派乃是一个集合的概念,由系列观点汇聚而成,有历史性、丰富性和深刻性,也有它的基本哲学和文化出发点,最终形成学派理论体系。(4)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请简要概括。(5)根据材料二中“边界划分”的理论分析材料一是如何进行“边界划分”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分析选项。(2)本题考学生查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辨析,进而判断其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观点和论据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材料观点,再逐一辨析选项是否符合题意。(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材料的内容,再进行选项的筛选,进而具体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提供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理解材料歌的内容,再联系材料相关信息具体分析。【解答】(1)D.“抓住影片形态学这个脉线就能解决中国电影从哪里来的问题”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的“脉线”指的是历史发生、生成与影片形态学三个方面形成的基础性的学理脉线。原文“我们沿着这个脉线才能真正的解决中国电影从哪里来的问题”中的“这个脉线”不仅仅指影片形态学,而且选项中“”就能。说得太绝对。故选D。(2)B.“意识形态的危机也阻碍了中国电影学的发展”错误。材料二说“意识形态促成了中国电影学者从西方主流电影研究族群、理论框架、话语体系中走向分离和独立”,由此可见,意识形态的危机促进了中国电影学的发展。故选B。(3)A.说的是中国电影学派与电影艺术流派的区别。B.说的是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不能画地为牢。C.说的是中国电影学派构建的民族性,可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D.说的是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的概念。故选C。(4)根据材料一第一段“中国电影研究基础学理脉线的起点首先是历史发生学,接下来是历史生成学,然后才是影片形态学。我们对中国电影进行研究,不论是从学派的建构还是从知识体系的梳理入手,都要遵照这一基本的研究学理”可知:搞清楚基础性的学理脉线。根据材料二的第三段首句“政治属性首先表现在中国电影学派带有明确的主权诉求”可知:弄清楚自己的主权诉求。根据材料二的第四段首句“主权诉求的第二个方面是构建自己的主体性。”可知:构建自己的主体性,或创造中国电影理论。根据材料二的第五段“我们不可能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谈中国电影学派的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惯例和技术如何转化为电影形式和语言使中国电影得以运作;我们应该如何定位才能获得重要的历史突破,走向真正的独立和自主”可知: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5)根据“中国电影的历史发生,实际上决定了中国电影历史基因的生成”“”概括:中国电影的发生就具有中国性的基因。根据“中国电影最终完成了它的生成,而这个生成主要集中在上海,在1913—1923年的十年间,中国电影完成了自己短故事片的摄制,并且积累了制片经验,1923年12月18日完成了《孤儿救祖记》的拍摄,而《孤儿救祖记》成为中国电影的范式文本。由此,中国电影有了自己的长篇范式”概括:中国电影的生成从“自己短故事片的摄制”到形成“自己的长篇范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根据“最后是完成论。中国电影自己的影片形态是比较稳定的、长故事片的影片形态。”概括:中国电影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比较稳定的、长故事片的影片形态”。根据“欧洲电影的影片形态学是艺术电影,美国电影的影片形态学是商业类型的电影,中国电影的影片形态学就是我们所命名的文艺片”概括:把中国电影的影片形态学命名为文艺片,清晰地区别于欧美影片形态学。答案:(1)D(2)B(3)C(4)①搞清楚基础性的学理脉线。②弄清楚自己的主权诉求。③构建自己的主体性(答“创造中国电影理论”也可以)。④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5)①中国电影的发生就具有中国性的基因。②中国电影的生成从“自己短故事片的摄制”到形成“自己的长篇范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③中国电影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比较稳定的、长故事片的影片形态”。④把中国电影的影片形态学命名为文艺片,清晰地区别于欧美影片形态学。(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古柏碧野①在江边的山头上,突立着一棵古柏。这棵古柏映照过江流无数次的涨落,印证过山区人民的重重灾难,经历过千百年时世的变迁。②可是现在,这棵已经干枝秃梢的古柏,春来忽然暴发新枝,变得茂盛苍翠。③这棵古柏盘根在石缝中,生长在临江的“跌跤岗”上,它饱经风霜。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它用树荫盖过出山进山到此歇脚的山民,招来山风和江风,吹散他们浑身的疲劳。人们喜欢在它的荫凉下吃一点蒲包里的冷饭,喝几口山泉,然后枕着柏根,摊开四肢,舒展筋骨。④但是从它遍体鳞伤的铁黑的树干上,可以看出它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受过数不尽的摧残和折磨。那斑斑驳驳的是马龁印,那一道道裂纹是刀斧痕,反动军队进山“剿匪”,出山砍树,它和山区人民一同度过了苦难的岁月。……⑤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江面上出现了钻探船,沿岸出现了水文站,山上出现了测量队。白天,谁把红旗挂在它的身上,像给它披红似的,风吹红旗,闪啦啦飘;夜里,谁把明灯挂在它的身上,像给它结彩似的,明灯照亮半夜,迎接黎明。它第一次担当起山区水利建设的重任,它用红旗、用明灯给人们指示方向和位置。⑥从这一天起,年轻的技术员喜欢围坐在它的下面,一边揩汗一边唱歌;老工程师绕着树身,用手指轻轻地敲着它,用手掌心亲爱地抚摸它;前来巡视的领导同志,放心地背靠着它,面对江流沉思。⑦不久,上游、下游,深山、平原,从每一条崎岖的山径上,从每一条平坦的大路上,背锅、挑担、推车的一支支队伍,从四面八方闹闹嚷嚷地汇集到这古柏临江的一带山里来了;而且溯着干流、顺着支流,一队队闪光的帆船和一串串冒烟的轮船,运着建设器材,运着生活物资,浩浩荡荡地开到这古柏照影的江边来了。⑧沸腾的口子开始了。爆破顽石的炮声如雷,烟焰冲天,地震山摇,江水扬波。⑨古柏屹立山头,成了水利工地突出的标志。初来的年轻民工有的掉了队,就会自自然然地走到古柏下边来过夜。古柏展开枝叶,给他们避雨,给他们安身,给他们温暖。而带队的老队长,也会自自然然地跑到古柏下来找丢失的民工,欢欢喜喜地把他们领回去。⑩通往古柏的山径,过去是晴天崎岖,雨天泥泞,可是现在已经被修成一条坦荡的大道,“趺跤岗”已经变成“登云路”。古柏下,挂起了电灯,设立了日夜茶水站,让路过的民工们在这里休息休息解解渴,下盘棋,读读报刊,谈谈乡情。⑪现在,住在这江边山间的民工队伍,不论上班下班,都必须经过这棵屹立山头的古柏。清早、黄昏、黑夜,整齐的队伍举着红旗,敲着锣鼓,分批地来往于古柏下。古柏披满朝霞欢送他们,又缓着露珠迎接他们。日日夜夜,朝朝暮暮,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古柏像慈祥的祖父,一直抖擞着精神迎送来往不绝的山区水利建设者。⑫不论白天和黑夜,不论清晨或黄昏,不论阴雨与天晴,只要站立在“登云路”的古柏下,从枝叶间,就可以望见拦江大坝凌霄的雄姿,就可以望见如龙的运石料的火车,就可以望见似舰艇横江的一艘艘采砂船,就可以望见横跨江上的铁索大桥,就可以望见一架架凌空擎臂的起重机,就可以望见像长虹高挂的一条条皮带机。而且每当入夜,灯山光海的圆辉,凝成群山中巨大的夜明珠,江流像条闪光的银带,机械修配厂的熔炉化铁的红光像烧山的野火,电焊的蓝弧光像远天闪耀的星星。⑬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恶水险川,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的繁华世界!⑭当混凝土大坝建成以后,当水轮发电机组放射千里电波的时候,当巨型江轮遨游峡谷的时候,当水库蓄得万顷碧波的时候,这古柏将被铸花铁栏栅围起来,保护起来,因为这一带将要成为祖国最美丽的大公园之一。千百年后,让这棵突兀在鲜花覆盖山头的古老柏树,永远做一个见证人——我们这一辈是怎样给后代子孙创造绵绵不断的幸福生活的。⑮这个春天,古柏枝叶忽然变得茂盛起来。愿这棵临江古柏千秋繁茂,万古长青!(摘编自碧野散文集《情满青山》)文本二:①不论是蜜蜂采花酿蜜也好,不论是积云成雨也好,更不论是滴水成河也好,文学作品总是生活的积累和结晶,散文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散文对生活反映快。短短数千字,触景生情,活泼多姿,色彩鲜明。当然,散文虽短,它也是要经过生活长期的积累、细致地构思的。②长期积累起来的生活,有如矿山,需要引爆,才能取材。生活中的确有灵光一闪的东西,要善于捕捉。这正像火花,能爆破生活积累的矿藏,铁苗、水晶、金玉之材就出现其中。生活愈丰富愈深厚,火花一触,燃烧愈旺。③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尤其是独具一格的散文,它的主要任务是讴歌希望和光明。(摘编自碧野《<碧野散文选>序》)(1)下列对文本一与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文本一第①段交代古柏生长的地理位置与生命阅历,突出其“古”,起到挈领全文、设置悬念的作用。B.文本一第③段先点明古柏生长环境的恶劣,接着写古柏之于山民的呵护,再写人们对古柏荫凉的喜爱。C.文本一中“遍体鳞伤”“铁黑”“马龁印”“刀斧痕”等词语刻画了古柏的外观,意在揭示山民往昔的苦难。D.文本二第①②段用一组形象的比喻说明散文是生活长期积累的结晶,只要拥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就能创作出佳作。(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拟人等手法,凸显古柏与水利建设者的亲密关系,洋溢着对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建设者的礼赞之情。B.第②段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大坝建设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施工建设场景,语句整饬而有气势。C.第⑤段中“古柏枝叶忽然变得茂盛起来”这句呼应第②段,首尾圆合;再用祈使句表达祝愿,先抑后扬,意蕴悠远。D.文中多用叠音词,诸如“斑斑驳驳”“闹闹嚷嚷”“自自然然”等,既使描写精细,也使语言呈现出和谐的音韵美。(3)文本二中说,“散文虽短,它也是要经过生活长期的积累、细致地构思的”。请简要分析《古柏》一文的构思艺术。(4)碧野曾说:“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试结合《古柏》一文,谈谈你的体会。【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本相关内容,把握其主题,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设问关联两个文本,以文本二中作者创作心得为设问点,以文本一为典型个案,要求考生解析该文的构思艺术,即分析作者“细致的构思”。解答此题,可以从线索设置、形神关系、抒情方式等角度阐述分析。(4)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涵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题干设问关联两个文本,以文本二中作者的创作心得为设问点,以文本一为典型个案,要求考生解析该文的思想内涵与作家的散文创作主张。解答此题,须结合文本二第③段的内容,先简释“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文本一解析其创作宗旨的具体体现。【解答】(1)A.“起到挈领全文、设置悬念的作用”这一理解不正确。根据文本一语境,开头第①段交代古柏生长的地理位置与生命阅历,突出其“古”,但下文并未围绕这个内容写,而且此段内容没有引起悬念的地方。因此既未挈领下文,也未设置悬念。C.“意在揭示山民往昔的苦难”这一理解不正确。根据文本一语境,第①段中这些词语刻画了古柏的外观,强调其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由此而联想到生存、生活在古柏所在的这片山区里的人民。其目的不在于揭示山民往昔的苦难,而在于强调古柏与人的亲密联系。D.“只要拥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就能创作出佳作”这一理解不正确。文本二第①段以形象的排除生动形象的解说“散文是生活长期积累的结晶”这一文学创作原理,而第②段则是强调除了拥有深厚的生活积累之外,还得敏锐捕捉灵感,引爆生活积累的矿藏,如此才能写出好的散文作品。故选B。(2)C.“先抑后扬”这一赏析不正确,结合文本语境,末句表达美好祝愿,起到收缩篇章、烘托主旨的作用,并无先抑后扬。通观全文,作者写古柏,写山区水利建设者,写山区形貌,其实就是讴歌一个改天换地、蒸蒸日上的新时代。故选C。(3)线索明晰,形散神聚。结合“这棵古柏映照过江流无数次的涨落,印证过山区人民的重重灾难,经历过千百年时世的变迁”“这棵已经干枝秃梢的古柏,春来忽然暴发新枝,变得茂盛苍翠”“从它遍体鳞伤的铁黑的树干上,可以看出它在以往漫长的岁月中,受过数不尽的摧残和折磨”“江面上出现了钻探船,沿岸出现了水文站,山上出现了测量队……”可知,文章以“古柏”为线索,贯穿全篇,依次叙写了古柏的“古”、古柏的“新”、古柏的“苦难”,古柏迎来了繁华世界等多方面内容。借古柏来透视社会生活,展现人民同大自然的斗争进程,展现人民积极创造、奋发向上的精神。立象达意,托物抒情。结合“只有古柏知道这昔日的野岭荒山、恶水险川,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的繁华世界”“这个春天,古柏枝叶忽然变得茂盛起来。愿这棵临江古柏千秋繁茂,万古长青”可知,古柏是山区今昔巨变的见证人,是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创造新生活的奋斗精神(或革命信念)的化身,作者借古柏讴歌劳动人民创造繁华世界的革命精神。(4)“在我的散文中,力求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它的主要任务是讴歌希望和光明”体现出作家的散文创作宗旨。力求在散文中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体现了作家创作高度的社会和时代的责任感,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的爱国热忱,激发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在江边的山头上,突立着一棵古柏。这棵古柏映照过江流无数次的涨落,印证过山区人民的重重灾难,经历过千百年时世的变迁”“它饱经风霜”“从每一条崎岖的山径上,从每一条平坦的大路上,背锅、挑担、推车的一支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到这古柏照影的江边来了”“每当入夜,灯山光海的圆辉,凝成群山中巨大的夜明珠,江流像条闪光的银带,机械修配厂的熔炉化铁的红光像烧山的野火,电焊的蓝弧光像远天闪耀的星星”,《古柏》一文描绘临江古柏的傲然风姿与丰富阅历,描绘大坝建设工地紧张繁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叙写建设者的蓬勃活力,展现山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这些都凝聚着作家讴歌希望和光明的自觉追求。答案:(1)B(2)C(3)①线索明晰,形散神聚。文章以“古柏”为线索,贯穿全篇,依次叙写了古柏的“新”、古柏的“苦难”,古柏迎来了繁华世界等多方面内容。借古柏来透视社会生活,展现人民同大自然的斗争进程,展现人民积极创造、奋发向上的精神。②立象达意,托物抒情。古柏是山区今昔巨变的见证人,是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创造新生活的奋斗精神(或革命信念)的化身,作者借古柏讴歌劳动人民创造繁华世界的革命精神。(4)①力求在散文中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这一散文创作宗旨体现了作家创作高度的社会和时代的责任感,写出江山如画、人物风流,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的爱国热忱,激发人民的奋斗精神和创造力。②《古柏》一文描绘临江古柏的傲然风姿与丰富阅历,描绘大坝建设工地紧张繁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叙写建设者的蓬勃活力,展现山区日新月异的发展面貌,这些都凝聚着作家讴歌希望和光明的自觉追求。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氏文集序①欧阳修予友苏子美②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巳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③,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有删改)【注】①此文是欧阳修把苏舜钦的遗文编成集时写的序。②苏子美,即苏舜钦。③髓裂,割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B.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C.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D.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相同。B.“公其可无恨”与“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恨”字含义相同。C.三王,一般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他们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治国的业绩十分突出。D.“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摘裂”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开头先交代了编辑《苏氏文集》的过程,接着着重写了作者对苏舜钦岳父杜公说的一段话,评价苏舜钦文章的价值。B.作者认为世俗常常是以远为贱、以近为贵的,而苏舜钦的文章能在当时获得好评,已属超出世情,他的文章会得到后世的好评。C.苏舜钦在“举世不为之时”,能率先学作“古歌诗杂文”而始终如一,不左右摇摆,确实是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特立之士”。D.全文把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在称呼上,语含悲哀,催人泪下;在语言上,错综变化,一唱三叹,充分表现了散文的音节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虽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②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5)作者认为,古文的兴盛为什么如此之难?请简要回答。【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弃掷埋没粪土”是省略句,应为“弃掷埋没(于)粪土”,“(于)粪土”补充说明“弃掷埋没”的地点,不可断开,“粪土”后断开,排除A、D;“发”“见”都有“显现”的意思,“发见”是同义连用,共同做“其精气光怪”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句子翻译为:这些文章,好比金玉,即使被抛弃埋没于粪土之间,也不能使它们销蚀。固然被遗弃于一时,但后世必然会有人将其收集起来当成宝物。虽然这些文章还被埋没而未能出现,但其精神灵气和奇光异彩已经常常自己显现出来,别的东西也无法掩盖住它们。(2)D.“两句中的‘务’字含义不同”错误。看见当时学者专门考究语言的声律对偶,将古人的文章摘录得支离破碎。务:致力/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务:致力。(3)B.“作者认为世俗常常是以远为贱、以近为贵的”错误。根据原文“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可知,世上的人之常情,总是轻近贵远,子美不得志于当世,他的文章尚能得到如此的待遇。由此可知,作者认为世俗常常是轻近贵远,而不是“以远为贱、以近为贵”。(4)①虽:即使;挤:排挤;少:稍微;毁:诋毁。句子翻译为:即使是那些曾经出力排挤他、置他于死地的人,对他的文章也不能稍加诋毁而掩盖它们的价值。①患:担忧;弊:弊端;讽勉:劝勉;近:靠拢;古:古文。句子翻译为:之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者写文章要向古文靠拢。(5)作者在原文第三段提出“何其难之若是欤?”这一问题(即题干所说的古文之兴盛如此之难的问题)。再结合后文“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可知,是因为难得能写古文的人才,同时,这样的人才又要恰逢政治兴盛时期。答案:(1)C(2)D(3)B(4)①即使是那些曾经出力排挤他、置他于死地的人,对他的文章也不能稍加诋毁而掩盖它们的价值。①之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者写文章要向古文靠拢。(5)难得能写古文的人才,同时,这样的人才又要恰逢政治兴盛时期。参考译文:在我的朋友苏子美去世四年以后,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家里得到他生平所写的文章遗稿,并把它们集中抄录下来,编为十卷。子美是杜公的女婿,于是我将他的文集编好后归还给社公,并告诉社公说:“这些文章,好比金玉,即使被抛弃埋没于粪土之间,也不能使它们销蚀。固然被遗弃于一时,但后世必然会有人将其收集起来当成宝物。虽然这些文章还被埋没而未能出现,但其精神灵气和奇光异彩已经常常自己显现出来,别的东西也无法掩盖住它们。所以当子美遭到打击、排挤、受到挫折、颠沛流离、处于困境之时,他的文章已经不胫而走,流行于天下,即使是那些曾经出力排挤他、置他于死地的人,对他的文章也不能稍加诋毁而掩盖它们的价值。世上的人之常情,总是轻近贵远,子美不得志于当世,他的文章尚能得到如此的待遇。到了后世他的文章该得到人们怎样的重视啊!杜公可不必感到遗憾。”我曾经考察过前代文章与政治之间兴盛、衰落的关系,感到奇怪的是唐太宗治理国家已经接近于古代三王那样的盛世,可是文章却不能革除五代所留下的浮靡风气。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那班人出现以后,元和年间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的传统。唐朝衰落,兵荒马乱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建立,天下统一,太平无事。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兴盛于当今。自古以来,天下安定之时少,动乱之时多,幸而天下太平了,文章或者不能臻于精粹完美,或者久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文章之兴盛为何如此之难呢?难道不是因为写文章的人才难得吗?假如一旦有了这样的人才,又有幸出于太平盛世,世人岂会不把他看得很贵重而加以爱惜吗?可叹啊,我的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竟至于被罢职为平民流落而死,这是可以令人叹息流泪,并替那些处于应该乐于为国家培育贤才的职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惋惜的啊!子美的年龄比我小,但我学作古文在他的后面。天圣年间,我在礼部主考官手下考进士的时候,看见当时学者专门考究语言的声律对偶,将古人的文章摘录得支离破碎,这样写出的文章号称“时文”,并彼此以之来夸耀推崇。然而子美却单单与其兄苏才翁和参军穆伯长写作古体诗歌、各类古文,当时人都非议嘲笑他们,但子美不顾这些。之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者写文章要向古文靠拢,从此,崇尚时文的风气渐渐平息,而学者们作文渐渐趋向于古文。只有子美在全社会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能够始终坚持,不因世俗的取舍而取舍,可称为独立超俗的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①卢肇②三载皇都恨食贫,北溟今日化穷鳞③。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对酒共惊千里别,看花自感一枝春。君归为说龙门事,雷雨初生电绕身。末秋到家潘图归来无所利,骨肉亦不喜。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注]①潘图:袁州宜春人,唐会昌年间贫居长安三载,应举不第。②卢肇:唐会昌三年状元,此前他在科场困厄近二十年。③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1)下列对《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下句典出《庄子•内篇•逍遥游》以北溟鱼化为大鹏比喻自己科场及第,扣合题意。B.颔联与“身处朱门,而情游江海;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中的“青云”都指“隐居”。C.颈联对仗工整,抒发了饯别友人的嗟惊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的欣喜。D.尾联运用“鱼跃龙门”的典故,表达了以自己的举业成功来勉励友人东山再起的含意。(2)两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首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都指‘隐居’”理解不正确。结合题目“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及“青云乍喜逢知己”可知此句的“青云”指状元及第,后者指隐居。故选B。(2)分析《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一诗的对比,可着重从颔联和尾联的对比切入。颔联“青云乍喜逢知己,白社犹悲送故人”,结合题目“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可知,“青云乍喜”是说自己及第的惊喜,“白社犹悲”是指有人落第的悲伤,将自身及第与友人落榜对照着来写,一方面写自己乍登青云的惊喜,另一方面抒发对友人落第归乡的嗟叹。颈联“君归为说龙门事,雷雨初生电绕身”,“龙门事”“鱼跃龙门”的典故,“说龙门事”是诗人以自己科考成功勉励友人发奋攻读以登龙门,“雷雨初生电绕身”表达了对友人将来一举中第的期许。分析《末秋到家》一诗的对比,可从归乡后“骨肉不喜”与“黄犬有情”的对比切入。诗人落第归来,对于家人来说没有什么“利”可图,因而“骨肉亦不喜”,连家人都不高兴;但是“黄犬却有情,当门卧摇尾”,家里的黄狗却有情有义,对诗人的归来十分高兴,摇着尾巴欢迎诗人回家。通过亲人无情无义而黄犬却有情有义的对比描写,辛辣嘲讽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贪慕荣利的恶俗风气。答案:(1)B(2)①《及第后送潘图归宜春》将自身及第与友人落榜对照着来写,一方面写自己乍登青云的惊喜,另一方面抒发对友人落第归乡的嗟叹。同时,也传达了以己之科考成功勉励友人发奋攻读以登龙门的意绪。②《末秋到家》全诗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亲人无情无义而黄犬却有情有义的对比描写,辛辣嘲讽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贪慕荣利的恶俗风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子罕》中,“譬如为山,未成一篑”两句用比喻手法形象说明功败垂成。(2)镜子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杜牧《阿房宫赋》中写到镜子的两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3)春景代表希望,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景象,但古人常反其意而用之,在古典诗词中以乐景写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重点字:篑)(2)明星荧荧开妆镜也(重点字:荧)(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重点字:映、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赵九章,我国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奠基人。他用61年传奇人生谱写出一曲乐章——它在动荡与炮火中跌宕起伏,在悲欢与离合中百转千回,在复苏与萌芽中摇曳多姿,在奋发与自强中荡气回肠。这首歌,叫作中国科学家的赤子之歌。1949年11月,中科院成立。赵九章出任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在“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办所方针的指引下,使地球物理研究所学科领域和学术水平快速提高,成为新中国大气科学的摇篮。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①______。赵九章的血液像黄河一样奔腾起来,他开始写文章,作报告,阐述人造卫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1965年10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会召开,代号“651会议”。经过②______,会议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接着便是攻坚克难的研制征途,“文革”中,赵九章饱受冲击,内心的孤独与苦楚他③______,心里想的只有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呼啸着划破酒泉基地清冷夜空的“长征一号”火箭,带着赵九章毕生的夙愿,一飞冲天,永载史册。(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句子的修辞手法,再结合材料分析表达效果。【解答】(1)第①处,“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令世人瞩目震惊的大事,此处可以填“举世震惊”。举世震惊:使全世界的人震惊,谁都知道。第②处,据前文“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会召开”和后文“会议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此处可以填“集思广益”。集思广益:集中大家的意见和智慧,可以收到更大更好的效果。第③处,据前文“赵九章饱受冲击,内心的孤独与苦楚”和后文“心里想的只有人造卫星”,此处可以填“只字不提”或“置之度外”。只字不提: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多用来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在‘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办所方针的指引下,使地球物理研究所……”成分残缺,由于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以删去“使”字;二是“学科领域”与“快速提高”搭配不当。把“学科领域”改为“学科领域迅速扩展”。故可修改为:在“物理化、工程化、新技术化”办所方针的指引下,地球物理研究所学科领域迅速扩展,学术水平快速提高,成为新中国大气科学的摇篮。(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一是比喻,本体为“赵九章曲折的一生”,喻体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病毒与木马》课件
- 睾丸触痛的临床护理
- 丹毒丝菌病的临床护理
- 堵奶的健康宣教
- 维生素营养障碍的健康宣教
- JJF(陕) 113-2024 低频电磁场测量仪校准规范
- 函数复习课课件
- 新课程标准学习与落实计划
- 数字在线服务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新型膜材料及其装置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单侧嵌顿性腹股沟直疝个案护理
- 2024年湖北武汉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考数学常考初中知识点整理
- 认真复习努力备考班会课件
- 组织架构优化调整模板
- 腾讯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考试参考题库(带答案)
- 母婴行业形势分析
- 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 电机制造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 人教版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共五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