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学生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眺望灯火,踽踽(yǔ)独行的我忽然意识到,它就像海上孑然耸立的灯塔,常抚慰疲惫的航船,因为光明是一种召唤,让人踔(chuō)厉奋发、笃行不怠。 B.荠菜上市,正值黄花鱼肥美时,剔出鱼肉加上荠菜做成馅儿,包成丸子汆汤,撒(sǎ)上胡椒粉和香菜末,味道鲜甜又清香,比涮羊肉、肉夹(jiā)馍还好吃。 C.南方不见下雪,但寒风裹挟着湿润的空气,只会更砭(biān)人肌骨,让人只想蜷(quán)缩在室内,靠近红彤彤的碳火,捧着热乎乎的茶,以驱散阴冷所带来的惆怅。 D.阅卷者不能被条条框框(kuāng)束缚,要警惕故弄玄虚、投机取巧的倾向,明察辞藻华丽、逻辑混乱、观点肤浅的作文,尽(jǐn)量不被浮华外表遮蔽慧眼而误判。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两年,我们获得的重要启示,是忍耐、纪律与关心他人。看似普通的生活,都是通过艰苦的战斗获得的。那些牺牲与付出,我们绝不能遗忘,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甲】一代代人与疾病战斗,与贫困战斗,与愚昧战斗,我们才能安然挺立在这生生不息的大地上。拥抱现实,行动起来,有意义的改变才可能发生。一个世界是由无数角落组成的,每个角落的风向都可能关乎全局,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处的角落守土有责。【乙】不要忘记爱,要正确使用力量:没有力量的爱,会趋于哀怨;没有爱的力量,只能破坏。到人群中去,不要害怕不同面孔、不同观点,不管真相并不总是让人愉悦。【丙】在人群中,我们或可汲取力量,洞见真相,辨认方向——古语云:“兼听则明嘛。”人群中需要对话,而我们越来越听不见别人,“妨碍倾听的罪魁祸首,便是日渐严重的自我聚焦、自恋化的倾向”。在数字化时代,要防止被虚拟浪潮淹没,用真实的自己与真实的世界交互,保持清醒和敏锐,获得智慧,积蓄正能量,推动自己的成长和世界的进步。(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生不息B.不管C.淹没D.交互(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方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欢迎俄罗斯与乌克兰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平等对话,最终形成均衡的、可持续的、有效的欧洲安全机制。 B.华夏先民将天上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宿,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归成四组,每组各有七个星宿,根据每组星宿构成的大致形状,想象为龙、虎、雀、龟的形象,俗称“四象”。 C.教育部门建立了“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开设“曝光台”,对“双减”推行中经多次通报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问题,直接予以曝光,对涉事人员启动问责程序。 D.这部舞剧在剧作、编舞和舞台设计上都避免不落入常规叙事的窠臼,将深层次的表达隐藏在主人公的心路纠葛下,将普通人于困境中不屈的抗争通过舞蹈艺术立体地呈现。4.(3分)某同学搜集古诗词以勉励自己立“鸿鹄之志”,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A.津津爽气贯眉目,十五男儿万里身。(宋•陈师道《次韵答学者四首•其一》) B.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唐•杜秋娘《金缕衣》) C.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唐•缪氏子《新月》) D.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宋•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5.(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月20日晚的冬奥会闭幕式上,曾在开幕式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颂》的44位山里娃再次用希腊语唱起了《奥林匹克颂》,伴随着纯净的歌声,奥林匹克会旗缓缓降下。这44位山里娃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马兰花儿童合唱团。北京冬奥组委初见他们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认识音阶,不能把握音准;但是他们的声音干净透亮,_____。这种素朴纯粹,深深打动了组委会。就这样,“马兰花”们从大山唱到了世界,天籁之音照亮了盛会,也照亮无数山区孩子的梦想。由一群山里娃而不是知名艺术家来演唱奥林匹克会歌,今日之中国以独特的形式宣告着中国姿态:2008年奥运会,我们强烈地想向世界展现中国几千年璀璨的文化;而在本届冬奥会上,我们选择“用简约的方式呈现开闭幕式”。(1)在横线处补写形容歌声“干净透亮”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2)结合材料,评述北京冬奥会选择让山区孩子唱会歌的意义。不超过80个字。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反映出博物馆与社会互动范式的革新。博物馆被视为重要的文化治理工具,所承担的公共使命要求其能对公共事件进行即时和历史维度的展示。公共事件指的是与传统古器物和古代历史相对应的、反映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和自然事件。为适应当代价值观传播的要求,博物馆在公共事件的展示上积极探索新的叙事策略。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兴起,博物馆与社会互动的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有责任反思当前的社会问题并促进公众辩论。在实现上述职能的过程中,博物馆公共记忆媒介的作用被强调。艾利森•兰茨贝格认为集体记忆“出现在个人和集体经验的接口上”。而博物馆恰恰提供了这种接口。博物馆作为记忆空间,具备多种阐释和参与的突出潜力,为记忆提供活跃的“线索”,超越了记忆的准确性,更关注产生、减少和混淆记忆的作用方式,从而使公共记忆被激活、滋养或挑战。博物馆不再满足于服务一小部分受众,而是转移到公众生活和大众文化中。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记忆策略,趋向于将崇高精神带入普通领域,以及将已被边缘化或沉默的公共记忆纳入权威的主流叙事中,从而使博物馆与公众交流更为民主化,实现了对当下和未来社会的风险管理。但博物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记忆“存储器”,而是作用于当下的即时建构和对历史的重建,成为记忆的“生产者”。博物馆对公共事件叙事的逻辑主要在于处理记忆关系,包括记忆所呈现的对象间的关系,如事件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以及记忆所附着的主体间的关系,如官方与民间的关系。博物馆最初对公共事件的叙事,倾向于在伦理道德层面围绕两组价值观对立的群体展开,强调二元化的对抗。近年来,博物馆愈发意识到民主社会中存在各类冲突,叙事结构被重建为冲突各方间的复杂关系,更加鼓励多元化叙事。长久以来,对公共事件的叙事表达始终以官方视角为主,而丰满的集体公共记忆,以及更多元的社会观点和价值取向需要民间视角的补充。官方视角更擅长用理想的而非复杂或模棱两可的术语重述现实;民间视角更倾向于表达公共事件的现实情况,而不是应该表达的样子。在当下,官方与民间视角的表达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了协同作用及多个主体共同发声。公共事件叙事话语的转变可以从大屠杀展览中窥见一斑。以往大屠杀展览多以一种主导型话语展开,大屠杀的历史意义被降低成仅是对后世的警示。现在,对大屠杀的展览将记忆与身份认同、种族等众多话语联系起来。这种方式不再将重点放在对过去冲突的记忆上,而更关注对个人的苦难产生同情,引起不同背景的观众对侵犯人权行为的注意。这一转变反映出博物馆在处理事件个体和社会的记忆关系时赋予了事件个体超越本身的社会意义,扩大了记忆的时空背景。在社会快速扩张和更迭的过程中,博物馆愈发重视自身对于记录、展示和反思公共事件的使命与责任,将公共事件以不同于学术展示的方式,转变为活动中的、可用的和可见的公共历史,能够营造社会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和更高层次的普适价值,在促进身份认同和强化国家主流价值观中可能比学术的历史和公民教育更有效。(摘编自张昱《作为记忆媒介的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与传播》)(1)下列对文中“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指博物馆即时地对反映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和自然事件进行展览,是其作为文化治理工具的使命要求。B.“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体现了博物馆作为公共记忆媒介的作用,艾莉森认为博物馆连接了个人和集体经验,为集体记忆的出现提供了接口。C.“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让博物馆和公众交流更民主化,对当下和未来社会实现风险管理,这和使原本普通的领域崇高化的记忆策略有关。D.“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的逻辑主要在于处理记忆关系,通过大屠杀展览引发对侵犯人权的注意体现了博物馆对记忆所呈现对象间关系的处理。(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过去,博物馆只停留在对传统古器物和古代历史的展览上,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兴起,博物馆也能进入公众生活和大众文化中反思社会问题并促进公众辩论。B.作为记忆空间的博物馆,超越了记忆准确性,为记忆提供活跃的“线索”,从而影响公共记忆,是一个既可建构当下,也可以重建历史的记忆“生产者”。C.民间视角的表达更倾向于公共事件的现实情况,民间视角可以补充擅长使用理想术语的官方视角对现实的重述,使博物馆塑造出更丰满的集体公共记忆。D.与学术的历史和公民教育相比,博物馆将公共事件转变为活动中的、可用、可见的公共历史方式,或许更能对公民身份认同及国家主流价值观产生积极意义。(3)博物馆对公共事件叙事的策略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二)(20分)7.(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幸福的家庭——拟许钦文注鲁迅“……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火,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艺术。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艺术家。——而我,……这算是什么?”他想到这里,忽然从床上跳起来了。他早已想过,须得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了;投稿的地方,先定为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的丰。范围吗,就定家庭。他跳下卧床,四五步就走到书桌面前,坐下去,抽出一张绿格纸,毫不迟疑,但又自暴自弃似的写下一行题目:幸福的家庭。他的笔立刻停滞了;他仰了头,两眼瞪着房顶,正在安排那安置这“幸福的家庭”的地方。他想:“北京?不行,死气沉沉,连空气也是死的。江苏浙江天天防要开仗;福建更无须说。四川,广东?都正在打。山东河南之类?——阿阿,要绑票的,倘使绑去一个,那就成为不幸的家庭了。上海天津的租界上房租贵;……①他又想来想去,又想不出好地方,于是终于决心,假定这“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作A。“总之,这幸福的家庭一定须在A,无可磋商。家庭中自然是两夫妇,自由结婚的。他们非常平等,十分自由。而且受过高等教育,优美高尚……”“不行不行,那不行!二十五斤!”他听得窗外一个男人的声音,不由的回过头去看,窗幔垂着,日光照着,明得他的眼睛昏花了;接着是小木片撒在地上的声响。“不相干,”他又回过头来想,“什么‘二十五斤’?——他们是优美高尚,很爱文艺的。……”他觉得胃里有点空虚了,放下笔,用两只手支着头,教自己的头像地球仪似的在两个柱子间挂着。“……他们两人正在用午餐,”他想,“厨子送上菜来,——中国菜。什么‘二十五斤’?不管他。为什么倒是中国菜?……”“劈柴,……”他吃惊的回过头去看,靠左肩,便立着他自己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钉住他的脸。“什么?”他以为她来搅扰了他的创作,颇有些愤怒了。“劈柴,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前一回还是十斤两吊四,今天就要两吊六。我想给他两吊五,好不好?”“好好,就是两吊五。”‘称得太吃亏了。他一定只肯算二十四斤半;我想就算他二十三斤半,好不好?”“唔唔,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他停了一会,忽而奋然的抓起笔来,就在写着一行“幸福的家庭”的绿格纸上起算草,起了好久,这才仰起头来说道:“五吊八!”“那是,我这里不够了,还差八九个……。”他抽开书桌的抽屉,一把抓起所有的铜元,不下二三十,放在她摊开的手掌上,看她出了房,才又回过头来向书桌。于是他仍复恍恍惚惚的想——“什么菜?菜倒不妨奇特点。滑溜里脊,虾子海参,实在太凡庸。我偏要说他们吃的是‘龙虎斗’,也就是蛇和猫。总之,这第一碗一定是‘龙虎斗’,无可磋商。”“于是一碗‘龙虎斗’摆在桌子中央了,他们两人同时捏起筷子,指着碗沿,笑眯眯的你看我,我看你……”“这似乎有点肉麻,哪有这样的家庭?唉唉,我的思路怎么会这样乱,这好题目怕是做不完篇的了。”他终于忍耐不住,回过头去。②就在他背后的书架的旁边,已经出现了一座白菜堆,下层三株,中层两株,顶上一株,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唉唉!”他吃惊的叹息,同时觉得脸上骤然发热了。“吁……。”他很长的嘘一口气,仍然想,“幸福的家庭的房子要宽绰。有一间堆积房,白菜之类都到那边去。那卧室又一间,床底下很干净,……”他当即一瞥自己的床下,劈柴已经用完了,只有一条稻草绳,却还死蛇似的懒懒的躺着。拍!他腰骨笔直了,因为他根据经验,知道这一声“拍”是主妇的手掌打在三岁的女儿的头上的声音。“幸福的家庭,……”他听到孩子的呜咽了,但还是腰骨笔直的想,“孩子是生得迟的。或者不如没有,两个人干干净净……”他听得呜咽声高了起来,也就站了起来,钻过门幕,开了风门,闻得一阵煤油气。孩子就躺倒在门的右边,脸向着地,一见他,便“哇”的哭出来了。“阿阿,好好,莫哭莫哭,我的好孩子。”他弯下腰去抱她。他抱了她回转身,看见门左边还站着主妇,也是腰骨笔直,然而两手插腰,怒气冲冲的似乎预备开始练体操。“连你也来欺侮我!——连油灯也要翻了它!晚上点什么?……”“阿阿,好好,莫哭莫哭,”他把那些发抖的声音放在脑后,抱她进房,说,“莫哭了呵,好孩子。爹爹做‘猫洗脸’给你看。”他同时伸长颈子,伸出舌头,远远的对着手掌舔了两舔,就用这手掌向了自己的脸上画圆圈。“呵呵呵,花儿。”她就笑起来了。“是的是的,花儿。”他又连画上几个圆圈,这才歇了手,只见她还是笑迷迷的挂着眼泪对他看。他忽而觉得,她那可爱的天真的脸,正像五年前的她的母亲,通红的嘴唇尤其像,不过缩小了轮廓。那时也是晴朗的冬天,她听得他说决计反抗一切阻碍,为她牺牲的时候,也就这样笑迷迷的挂着眼泪对他看。他惘然的坐着,仿佛有些醉了。“阿阿,可爱的嘴唇……”他想。门幕忽然挂起,劈柴运进来了。他也忽然惊醒,一定睛,只见孩子还是挂着眼泪,而且张开了通红的嘴唇对他看。“嘴唇……”他向旁边一瞥,劈柴正在进来,“……恐怕将来也就是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而且两只眼睛阴凄凄……”他想着,随即粗暴的抓起那写着一行题目和一堆算草的绿格纸来,揉了几揉,又展开来给她拭去了眼泪和鼻涕,就将纸团用力的掷在纸篓里。但他又立刻觉得对于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复回头,目送着她独自茕茕的出去;耳朵里听得木片声。他想要定一定神,便又回转头,闭了眼睛,息了杂念,平心静气的坐着。他看见眼前浮出一朵扁圆的乌花,橙黄心,从左眼的左角漂到右,消失了;接着一朵明绿花,墨绿色的心;③接着一座六株的白菜堆,屹然的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八日(选自《彷徨》,有删改)【注】本文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部分内容如下:“我于去年在《晨报副刊》上看见许钦文君的《理想的伴侣》的时候,就忽而想到这一篇的大意,且以为倘用了他的笔法来写,倒是很合式的。”(1)作者为什么不交代主角姓名,而以“他”代替?(2)结合文中画横线句的语言特点,简析人物形象。①“劈柴,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前一回还是十斤两吊四,今天就要两吊六。我想给他两吊五,好不好?②“连你也来欺侮我!——连油灯也要翻了它!晚上点什么?……”(3)联系全文,理解字母“A”在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各自意蕴。(4)鲁迅称此文模仿了许钦文的《理想的伴侣》,试分析此文以推断许文的主要写作特色。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20分)8.(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宋】王安石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①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②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沈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今以一路③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势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非此之谓乎?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①二帝、三王:二帝指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②諰諰(xǐ):担心害怕貌。③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之以事属:委托,托付B.嚣天下之口嚣:喧哗,使……议论纷纷C.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不才:对自己的谦称,我D.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陶冶:培育,造就(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②死犹为厉鬼以击贼B.①而泽不加于百姓者②假舟楫者C.①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②知不可乎骤得D.①而亦未见其多焉②子亦有不利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揭示了北宋王朝内外交困、财穷俗衰的深重危机,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法令制度不够严密完备,并大胆提出变法改革的政治主张。B.作者认为,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形势与先王时不同,不应照搬先王治国的具体措施,而应效法其治国用意,体现了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思想。C.朝廷下达的法令本意很好,但在职的官吏不能推行,不能使朝廷的恩惠施予百姓,一些官吏甚至借机狼狈为奸,欺扰百姓,弊政改革难以实现。D.本文逐层剖析,得出“当下最紧迫的是人才问题”的结论,说理深刻透辟,议论方式多样;语言整散结合,张弛有度,多处运用反问句,增加了说理气势。(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②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二)(8分)9.(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齐天乐蝉【南宋】王沂孙①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饮露身轻,吟风翅薄,半剪冰笺谁寄。凄凉倦耳。漫重拂琴丝②,怕寻冠珥③。短梦深宫,向人犹自诉憔悴。残虹收尽过雨,晚来频断续,都是秋意。病叶难留,纤柯易老,空忆斜阳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绝余音,尚遗枯蜕。鬓影参差,断魂青镜里④。【注】①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人,宋亡后,任元庆元路学正。其词以咏物见长,多故国之思,辞情哀苦。②漫:不要。拂琴丝:《后汉书•蔡邕传》有“弹琴者见螳螂捕蝉,而形诸琴”的典故,琴声中透着杀机。③冠珥:古代官帽上的饰物。④《古今注》:“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1)“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中“”字是全词的词眼。总览全词,让词人从昼眠中起身的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2)陈廷焯说:“咏物词至碧山,可谓空绝千古,然亦身世之感使然,后人不能强求也。”简析这首词是怎样借蝉写人的。(三)(6分)10.(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论语•宪问》)(1)“弟”字意为。“本立而道生”中的“道”主要指的是(用材料中的一个字)道。子游的话体现了儒家的思想。(2)结合三则材料,简析有子、子游、孔子对“犯上”的不同态度。(四)古诗文默写。(6分)11.(6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欲罢不能。(《论语》)(2)故不积跬步,;,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3)四美具,。穷睇眄于中天,。(王勃《滕王阁序》)(4)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5)人生代代无穷已,。不知江月待何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四、作文(60分)12.(6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优雅”,优美高雅,可用以形容仪容、神态、气度,也可用以形容心境、处事的方式等。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莎拉•考夫曼感慨:这是一个“优雅缺失”的时代。然而她又相信,不管条件或能力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具备优雅的品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眺望灯火,踽踽(yǔ)独行的我忽然意识到,它就像海上孑然耸立的灯塔,常抚慰疲惫的航船,因为光明是一种召唤,让人踔(chuō)厉奋发、笃行不怠。 B.荠菜上市,正值黄花鱼肥美时,剔出鱼肉加上荠菜做成馅儿,包成丸子汆汤,撒(sǎ)上胡椒粉和香菜末,味道鲜甜又清香,比涮羊肉、肉夹(jiā)馍还好吃。 C.南方不见下雪,但寒风裹挟着湿润的空气,只会更砭(biān)人肌骨,让人只想蜷(quán)缩在室内,靠近红彤彤的碳火,捧着热乎乎的茶,以驱散阴冷所带来的惆怅。 D.阅卷者不能被条条框框(kuāng)束缚,要警惕故弄玄虚、投机取巧的倾向,明察辞藻华丽、逻辑混乱、观点肤浅的作文,尽(jǐn)量不被浮华外表遮蔽慧眼而误判。【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和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及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解答】A.“踽踽独行”中的“踽”应读作“jǔ”。B.正确。C.“碳火”的中“碳”应写作“炭”。D.“条条框框”中的“框”应读作“kuàng”。故选:B。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两年,我们获得的重要启示,是忍耐、纪律与关心他人。看似普通的生活,都是通过艰苦的战斗获得的。那些牺牲与付出,我们绝不能遗忘,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甲】一代代人与疾病战斗,与贫困战斗,与愚昧战斗,我们才能安然挺立在这生生不息的大地上。拥抱现实,行动起来,有意义的改变才可能发生。一个世界是由无数角落组成的,每个角落的风向都可能关乎全局,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处的角落守土有责。【乙】不要忘记爱,要正确使用力量:没有力量的爱,会趋于哀怨;没有爱的力量,只能破坏。到人群中去,不要害怕不同面孔、不同观点,不管真相并不总是让人愉悦。【丙】在人群中,我们或可汲取力量,洞见真相,辨认方向——古语云:“兼听则明嘛。”人群中需要对话,而我们越来越听不见别人,“妨碍倾听的罪魁祸首,便是日渐严重的自我聚焦、自恋化的倾向”。在数字化时代,要防止被虚拟浪潮淹没,用真实的自己与真实的世界交互,保持清醒和敏锐,获得智慧,积蓄正能量,推动自己的成长和世界的进步。(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A.生生不息B.不管C.淹没D.交互(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CA.甲B.乙C.丙【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词语的含义,再结合语境分析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判断。【解答】(1)A.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语境指生命繁衍,使用正确。B.不管:条件连词。语境是转折复句,“不管”应改为“尽管”。C.淹没:(大水)漫过;盖过。语境指虚拟对真实的覆盖,使用正确。D.交互:指替换着;互相;彼此。语境指真实的自己与真实的世界之间的关系,使用正确。故选B。(2)C.“兼听则明”是引用古语的内容,“嘛”应在引号外,改为:古语云“兼听则明”嘛。故选C。答案:(1)B(2)C3.(3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方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欢迎俄罗斯与乌克兰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平等对话,最终形成均衡的、可持续的、有效的欧洲安全机制。 B.华夏先民将天上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宿,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归成四组,每组各有七个星宿,根据每组星宿构成的大致形状,想象为龙、虎、雀、龟的形象,俗称“四象”。 C.教育部门建立了“双减”工作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开设“曝光台”,对“双减”推行中经多次通报仍整改不到位的典型问题,直接予以曝光,对涉事人员启动问责程序。 D.这部舞剧在剧作、编舞和舞台设计上都避免不落入常规叙事的窠臼,将深层次的表达隐藏在主人公的心路纠葛下,将普通人于困境中不屈的抗争通过舞蹈艺术立体地呈现。【分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判断病句首先要通读全句,凭借语感找出句子的错误,如果语感不能找出错误,就要进行句子成分的分析,先找出主干成分,再对枝叶成分进行分析。【解答】A.语序不当,“形成均衡的、可持续的、有效的欧洲安全机制”改为“形成均衡的、有效的、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B.成分残缺,“根据每组星宿构成的大致形状,想象为龙、虎、雀、龟的形象,俗称‘四象’”缺主语,在“根据”前加上“人们”。D.不合逻辑,“避免不落入常规叙事的窠臼”否定失当,删掉“不”。故选C。4.(3分)某同学搜集古诗词以勉励自己立“鸿鹄之志”,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A.津津爽气贯眉目,十五男儿万里身。(宋•陈师道《次韵答学者四首•其一》) B.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唐•杜秋娘《金缕衣》) C.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唐•缪氏子《新月》) D.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宋•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诗句的能力。要在整体把握诗句创作背景、意思和情感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和判断。【解答】鸿鹄之志:指远大的理想抱负。A.句意:豪迈的气概贯穿在眉目之间,少年男儿志在万里。直抒远大志向。B.句意: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这是珍惜时间,与“鸿鹄之志”无关。C.句意:人们不要小看它只像弯弯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会团圆完满,光照天下。借新月来表达远大志向。D.句意: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飞向东升的太阳。借鹏飞北海、丹凤朝阳表达远大志向。故选B。5.(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月20日晚的冬奥会闭幕式上,曾在开幕式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颂》的44位山里娃再次用希腊语唱起了《奥林匹克颂》,伴随着纯净的歌声,奥林匹克会旗缓缓降下。这44位山里娃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马兰花儿童合唱团。北京冬奥组委初见他们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认识音阶,不能把握音准;但是他们的声音干净透亮,_____。这种素朴纯粹,深深打动了组委会。就这样,“马兰花”们从大山唱到了世界,天籁之音照亮了盛会,也照亮无数山区孩子的梦想。由一群山里娃而不是知名艺术家来演唱奥林匹克会歌,今日之中国以独特的形式宣告着中国姿态:2008年奥运会,我们强烈地想向世界展现中国几千年璀璨的文化;而在本届冬奥会上,我们选择“用简约的方式呈现开闭幕式”。(1)在横线处补写形容歌声“干净透亮”的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2)结合材料,评述北京冬奥会选择让山区孩子唱会歌的意义。不超过80个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试题的解答,牢记四字方针“瞻前顾后”。注意保持与前后文的一致性。一般要考虑六个一致:陈述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陈述逻辑一致、语言风格一致、陈述句式一致、内容衔接一致。(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考生在通读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概括层意,抓住重点;再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保留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的主要信息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答题时需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解答】(1)由题干可知,此处补写的句子是来形容“歌声”,且要体现歌声“干净透亮”的特点,还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一般可以使用比喻、比拟、通感等修辞。回归语段可知,这是形容本次冬奥会开闭幕式上44位山里娃歌声,其歌声的特点是“干净透亮”“素朴纯粹”,如使用比喻,就需要联系能体现这些特点的喻体,如“树林间传过来的清风”“溪涧中流过来的山泉”;如使用通感,则需要化听觉为其他感觉,如视觉,溪水的清澈、早春的新绿,如触觉,春风的轻柔、阳光的温暖。最后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2)由题干可知,要评述北京冬奥会选择让山区孩子唱会歌的意义,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孩子的意义,结合“初见他们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认识音阶,不能把握音准”“‘马兰花’们从大山唱到了世界……也照亮无数山区孩子的梦想”可知,这些山区孩子本与真正的音乐相隔很远,这次盛会给了他们与音乐碰撞的机会,让他们能真正享受音乐,也照亮了这些孩子的梦想。对冬奥会的意义,结合“由一群山里娃而不是知名艺术家来演唱奥林匹克会歌,今日之中国以独特的形式宣告着中国姿态”可知,让一群山里孩子在如此之大的体育盛会上演唱会歌,形式独特,带来全新体验。对中国的意义,“由一群山里娃而不是知名艺术家来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冬奥本是盛大的体育赛事,是庄重严肃的场合,选择让一群山里孩子在这样的场合演唱会歌,而非让知名艺术家来演唱,且没有伴奏,只有他们干净透亮的声音,这展现了当下中国面对世界的自信、从容;结合“在开幕式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颂》的44位山里娃再次用希腊语唱起了《奥林匹克颂》”“今日之中国以独特的形式宣告着中国姿态”可知,让一群山里孩子用希腊语演唱会歌展现了中国多元包容的文化姿态。就艺术形式而言,结合“用简约的方式呈现开闭幕式”“这种素朴纯粹”可知,选择让山区孩子唱会歌展现了对简约、朴素、自然的艺术生态的追求。答案:(1)①像一群蓝精灵,从树林里穿过来;像从溪水里流过来,追逐着游鱼。②乘着轻柔的春风,带上阳光的温暖,散发出泥土的芬芳。③仿佛天籁飘洒在人间,珍珠颗颗散落在玉盘,雪莲朵朵绽放在冰山。(2)①为冬奥会开闭幕式(体育盛会)带来全新的艺术形式和体验;②体现了简约、自然、朴素、天真的艺术生态(艺术追求)的可贵;③让山区的孩子们享受音乐的乐趣,点燃孩子们的艺术梦;④展示了当前中国人自然、轻松、自信、从容的姿态;⑤展现了中国多元而包容的文化姿态。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反映出博物馆与社会互动范式的革新。博物馆被视为重要的文化治理工具,所承担的公共使命要求其能对公共事件进行即时和历史维度的展示。公共事件指的是与传统古器物和古代历史相对应的、反映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和自然事件。为适应当代价值观传播的要求,博物馆在公共事件的展示上积极探索新的叙事策略。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兴起,博物馆与社会互动的需求日益增长,博物馆有责任反思当前的社会问题并促进公众辩论。在实现上述职能的过程中,博物馆公共记忆媒介的作用被强调。艾利森•兰茨贝格认为集体记忆“出现在个人和集体经验的接口上”。而博物馆恰恰提供了这种接口。博物馆作为记忆空间,具备多种阐释和参与的突出潜力,为记忆提供活跃的“线索”,超越了记忆的准确性,更关注产生、减少和混淆记忆的作用方式,从而使公共记忆被激活、滋养或挑战。博物馆不再满足于服务一小部分受众,而是转移到公众生活和大众文化中。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记忆策略,趋向于将崇高精神带入普通领域,以及将已被边缘化或沉默的公共记忆纳入权威的主流叙事中,从而使博物馆与公众交流更为民主化,实现了对当下和未来社会的风险管理。但博物馆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记忆“存储器”,而是作用于当下的即时建构和对历史的重建,成为记忆的“生产者”。博物馆对公共事件叙事的逻辑主要在于处理记忆关系,包括记忆所呈现的对象间的关系,如事件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以及记忆所附着的主体间的关系,如官方与民间的关系。博物馆最初对公共事件的叙事,倾向于在伦理道德层面围绕两组价值观对立的群体展开,强调二元化的对抗。近年来,博物馆愈发意识到民主社会中存在各类冲突,叙事结构被重建为冲突各方间的复杂关系,更加鼓励多元化叙事。长久以来,对公共事件的叙事表达始终以官方视角为主,而丰满的集体公共记忆,以及更多元的社会观点和价值取向需要民间视角的补充。官方视角更擅长用理想的而非复杂或模棱两可的术语重述现实;民间视角更倾向于表达公共事件的现实情况,而不是应该表达的样子。在当下,官方与民间视角的表达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了协同作用及多个主体共同发声。公共事件叙事话语的转变可以从大屠杀展览中窥见一斑。以往大屠杀展览多以一种主导型话语展开,大屠杀的历史意义被降低成仅是对后世的警示。现在,对大屠杀的展览将记忆与身份认同、种族等众多话语联系起来。这种方式不再将重点放在对过去冲突的记忆上,而更关注对个人的苦难产生同情,引起不同背景的观众对侵犯人权行为的注意。这一转变反映出博物馆在处理事件个体和社会的记忆关系时赋予了事件个体超越本身的社会意义,扩大了记忆的时空背景。在社会快速扩张和更迭的过程中,博物馆愈发重视自身对于记录、展示和反思公共事件的使命与责任,将公共事件以不同于学术展示的方式,转变为活动中的、可用的和可见的公共历史,能够营造社会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和更高层次的普适价值,在促进身份认同和强化国家主流价值观中可能比学术的历史和公民教育更有效。(摘编自张昱《作为记忆媒介的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与传播》)(1)下列对文中“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指博物馆即时地对反映现当代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和自然事件进行展览,是其作为文化治理工具的使命要求。B.“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体现了博物馆作为公共记忆媒介的作用,艾莉森认为博物馆连接了个人和集体经验,为集体记忆的出现提供了接口。C.“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让博物馆和公众交流更民主化,对当下和未来社会实现风险管理,这和使原本普通的领域崇高化的记忆策略有关。D.“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的逻辑主要在于处理记忆关系,通过大屠杀展览引发对侵犯人权的注意体现了博物馆对记忆所呈现对象间关系的处理。(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A.过去,博物馆只停留在对传统古器物和古代历史的展览上,随着新博物馆学的兴起,博物馆也能进入公众生活和大众文化中反思社会问题并促进公众辩论。B.作为记忆空间的博物馆,超越了记忆准确性,为记忆提供活跃的“线索”,从而影响公共记忆,是一个既可建构当下,也可以重建历史的记忆“生产者”。C.民间视角的表达更倾向于公共事件的现实情况,民间视角可以补充擅长使用理想术语的官方视角对现实的重述,使博物馆塑造出更丰满的集体公共记忆。D.与学术的历史和公民教育相比,博物馆将公共事件转变为活动中的、可用、可见的公共历史方式,或许更能对公民身份认同及国家主流价值观产生积极意义。(3)博物馆对公共事件叙事的策略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解答】(1)A.“即时地……进行展览”错,原文第一段为“能对公共事件进行即时和历史维度的展示”,不等于即时地进行展览。B.“博物馆连接了个人和集体经验,为集体记忆的出现提供了接口”错,博物馆提供接口并非艾莉森的观点,他也未指出博物馆连接了个体和集体经验。C.“这和使原本普通的领域崇高化的记忆策略有关”错,原文第三段为“将崇高精神带入普通领域”,并不是让普通的领域变得崇高。故选:D。(2)A.“博物馆只停留在对传统古器物和古代历史的展览上”错,原文第一段提出“博物馆在公共事件的展示上积极探索新的叙事策略”说明博物馆对公共事件的叙事策略有了变化,并不能说明过去没有公共事件展览。(3)结合第五段“博物馆最初对公共事件的叙事……强调二元化的对抗。近年来,博物馆愈发意识到民主社会中存在各类冲突,叙事结构被重建为冲突各方间的复杂关系,更加鼓励多元化叙事”概括出:打破“二元对立”的对抗性,建构“多元复杂”的叙事结构。结合第六段“长久以来,对公共事件的叙事表达始终以官方视角为主,而丰满的集体公共记忆,以及更多元的社会观点和价值取向需要民间视角的补充……在当下,官方与民间视角的表达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了协同作用及多个主体共同发声”概括出:改变官方视角为主的单一叙事,形成多主体(官方和民间视角协同)的叙事表达。结合第七段“公共事件叙事话语的转变可以从大屠杀展览中窥见一斑。以往大屠杀展览多以一种主导型话语展开,大屠杀的历史意义被降低成仅是对后世的警示。现在,对大屠杀的展览将记忆与身份认同、种族等众多话语联系起来”概括出:转变主导型叙事话语,建立更丰富的叙事话语体系(形成与众多话语联系的叙事话语体系)。答案:(1)D(2)A(3)①打破“二元对立”的对抗性,建构“多元复杂”的叙事结构。②改变官方视角为主的单一叙事,形成多主体(官方和民间视角协同)的叙事表达。③转变主导型叙事话语,建立更丰富的叙事话语体系(形成与众多话语联系的叙事话语体系)。(二)(20分)7.(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幸福的家庭——拟许钦文注鲁迅“……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火,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艺术。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艺术家。——而我,……这算是什么?”他想到这里,忽然从床上跳起来了。他早已想过,须得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了;投稿的地方,先定为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的丰。范围吗,就定家庭。他跳下卧床,四五步就走到书桌面前,坐下去,抽出一张绿格纸,毫不迟疑,但又自暴自弃似的写下一行题目:幸福的家庭。他的笔立刻停滞了;他仰了头,两眼瞪着房顶,正在安排那安置这“幸福的家庭”的地方。他想:“北京?不行,死气沉沉,连空气也是死的。江苏浙江天天防要开仗;福建更无须说。四川,广东?都正在打。山东河南之类?——阿阿,要绑票的,倘使绑去一个,那就成为不幸的家庭了。上海天津的租界上房租贵;……①他又想来想去,又想不出好地方,于是终于决心,假定这“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作A。“总之,这幸福的家庭一定须在A,无可磋商。家庭中自然是两夫妇,自由结婚的。他们非常平等,十分自由。而且受过高等教育,优美高尚……”“不行不行,那不行!二十五斤!”他听得窗外一个男人的声音,不由的回过头去看,窗幔垂着,日光照着,明得他的眼睛昏花了;接着是小木片撒在地上的声响。“不相干,”他又回过头来想,“什么‘二十五斤’?——他们是优美高尚,很爱文艺的。……”他觉得胃里有点空虚了,放下笔,用两只手支着头,教自己的头像地球仪似的在两个柱子间挂着。“……他们两人正在用午餐,”他想,“厨子送上菜来,——中国菜。什么‘二十五斤’?不管他。为什么倒是中国菜?……”“劈柴,……”他吃惊的回过头去看,靠左肩,便立着他自己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钉住他的脸。“什么?”他以为她来搅扰了他的创作,颇有些愤怒了。“劈柴,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前一回还是十斤两吊四,今天就要两吊六。我想给他两吊五,好不好?”“好好,就是两吊五。”‘称得太吃亏了。他一定只肯算二十四斤半;我想就算他二十三斤半,好不好?”“唔唔,五五二十五,三五一十五,……”他停了一会,忽而奋然的抓起笔来,就在写着一行“幸福的家庭”的绿格纸上起算草,起了好久,这才仰起头来说道:“五吊八!”“那是,我这里不够了,还差八九个……。”他抽开书桌的抽屉,一把抓起所有的铜元,不下二三十,放在她摊开的手掌上,看她出了房,才又回过头来向书桌。于是他仍复恍恍惚惚的想——“什么菜?菜倒不妨奇特点。滑溜里脊,虾子海参,实在太凡庸。我偏要说他们吃的是‘龙虎斗’,也就是蛇和猫。总之,这第一碗一定是‘龙虎斗’,无可磋商。”“于是一碗‘龙虎斗’摆在桌子中央了,他们两人同时捏起筷子,指着碗沿,笑眯眯的你看我,我看你……”“这似乎有点肉麻,哪有这样的家庭?唉唉,我的思路怎么会这样乱,这好题目怕是做不完篇的了。”他终于忍耐不住,回过头去。②就在他背后的书架的旁边,已经出现了一座白菜堆,下层三株,中层两株,顶上一株,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唉唉!”他吃惊的叹息,同时觉得脸上骤然发热了。“吁……。”他很长的嘘一口气,仍然想,“幸福的家庭的房子要宽绰。有一间堆积房,白菜之类都到那边去。那卧室又一间,床底下很干净,……”他当即一瞥自己的床下,劈柴已经用完了,只有一条稻草绳,却还死蛇似的懒懒的躺着。拍!他腰骨笔直了,因为他根据经验,知道这一声“拍”是主妇的手掌打在三岁的女儿的头上的声音。“幸福的家庭,……”他听到孩子的呜咽了,但还是腰骨笔直的想,“孩子是生得迟的。或者不如没有,两个人干干净净……”他听得呜咽声高了起来,也就站了起来,钻过门幕,开了风门,闻得一阵煤油气。孩子就躺倒在门的右边,脸向着地,一见他,便“哇”的哭出来了。“阿阿,好好,莫哭莫哭,我的好孩子。”他弯下腰去抱她。他抱了她回转身,看见门左边还站着主妇,也是腰骨笔直,然而两手插腰,怒气冲冲的似乎预备开始练体操。“连你也来欺侮我!——连油灯也要翻了它!晚上点什么?……”“阿阿,好好,莫哭莫哭,”他把那些发抖的声音放在脑后,抱她进房,说,“莫哭了呵,好孩子。爹爹做‘猫洗脸’给你看。”他同时伸长颈子,伸出舌头,远远的对着手掌舔了两舔,就用这手掌向了自己的脸上画圆圈。“呵呵呵,花儿。”她就笑起来了。“是的是的,花儿。”他又连画上几个圆圈,这才歇了手,只见她还是笑迷迷的挂着眼泪对他看。他忽而觉得,她那可爱的天真的脸,正像五年前的她的母亲,通红的嘴唇尤其像,不过缩小了轮廓。那时也是晴朗的冬天,她听得他说决计反抗一切阻碍,为她牺牲的时候,也就这样笑迷迷的挂着眼泪对他看。他惘然的坐着,仿佛有些醉了。“阿阿,可爱的嘴唇……”他想。门幕忽然挂起,劈柴运进来了。他也忽然惊醒,一定睛,只见孩子还是挂着眼泪,而且张开了通红的嘴唇对他看。“嘴唇……”他向旁边一瞥,劈柴正在进来,“……恐怕将来也就是五五二十五,九九八十一!……而且两只眼睛阴凄凄……”他想着,随即粗暴的抓起那写着一行题目和一堆算草的绿格纸来,揉了几揉,又展开来给她拭去了眼泪和鼻涕,就将纸团用力的掷在纸篓里。但他又立刻觉得对于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复回头,目送着她独自茕茕的出去;耳朵里听得木片声。他想要定一定神,便又回转头,闭了眼睛,息了杂念,平心静气的坐着。他看见眼前浮出一朵扁圆的乌花,橙黄心,从左眼的左角漂到右,消失了;接着一朵明绿花,墨绿色的心;③接着一座六株的白菜堆,屹然的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一九二四年二月一八日(选自《彷徨》,有删改)【注】本文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部分内容如下:“我于去年在《晨报副刊》上看见许钦文君的《理想的伴侣》的时候,就忽而想到这一篇的大意,且以为倘用了他的笔法来写,倒是很合式的。”(1)作者为什么不交代主角姓名,而以“他”代替?(2)结合文中画横线句的语言特点,简析人物形象。①“劈柴,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前一回还是十斤两吊四,今天就要两吊六。我想给他两吊五,好不好?②“连你也来欺侮我!——连油灯也要翻了它!晚上点什么?……”(3)联系全文,理解字母“A”在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各自意蕴。(4)鲁迅称此文模仿了许钦文的《理想的伴侣》,试分析此文以推断许文的主要写作特色。【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写作特色(叙述视角)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涉及的语句,结合语境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关键符号意蕴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每个字母所在的语境,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文本以及本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主要写作特色。【解答】(1)由“他想到这里,忽然从床上跳起来了。他早已想过,须得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了;投稿的地方,先定为幸福月报社,因为润笔似乎比较的丰。范围吗,就定家庭。他跳下卧床,四五步就走到书桌面前,坐下去,抽出一张绿格纸,毫不迟疑,但又自暴自弃似的写下一行题目”“他的笔立刻停滞了;他仰了头,两眼瞪着房顶……他想:……他又想来想去,又想不出好地方,于是终于决心”“但他又立刻觉得对于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复回头,目送着她独自茕茕的出去;耳朵里听得木片声。他想要定一定神,便又回转头,闭了眼睛,息了杂念,平心静气的坐着。他看见眼前浮出一朵扁圆的乌花,橙黄心,从左眼的左角漂到右,消失了”,运用第三人称“他”,在“五四”以前“他”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现代书面语里,“他”一般只用来称男性。但是在性别不明或没有区分的必要时,“他”只是泛指,不分男性和女性,得出:更具典型性。“他”不局限于某个人物,更便于代表当时一类青年知识分子的常态,显得更有普遍的现实意义。由“但他又立刻觉得对于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复回头,目送着她独自茕茕的出去;耳朵里听得木片声。他想要定一定神,便又回转头,闭了眼睛,息了杂念,平心静气的坐着。他看见眼前浮出一朵扁圆的乌花,橙黄心,从左眼的左角漂到右,消失了”可知使用第三人称“他”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当时的局势下,窘困具有普遍性,几乎每个家庭都面临着生存的危机,物质贫乏,缺吃少穿挨饿受冻,难以觅得幸福生活,于是得出:更好地表达主旨。“他”没有姓名,与其他没有姓名的主妇、卖柴者、女儿和字母替代的A保持一致,表现出幸福的虚幻,更利于主题的表达。由“他腰骨笔直了,因为他根据经验,知道这一声‘拍’是主妇的手掌打在三岁的女儿的头上的声音”“他弯下腰去抱她”“他抱了她回转身,看见门左边还站着主妇,也是腰骨笔直,然而两手插腰,怒气冲冲的似乎预备开始练体操”可见每一个家庭中的“他”的样子,既想为家庭有所担当,又无奈于现实的困境,让读者身临其境,通过联想想象与主人公、作者达成情感共鸣,得出:更利于读者阅读。“他”的宽泛性更便于读者对应现实。(2)第一处:“劈柴,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前一回还是十斤两吊四,今天就要两吊六。我想给他两吊五,好不好?”这是“他”的妻子所言,属于日常生活的交流,细致交待买劈柴的情况,由用完了到买了些,再到价格的变化,甚至细致到具体的价格变化,可谓事无巨细,给人感觉很琐碎,啰嗦,但又符合生活实际,具体呈现劈柴价格的细微区别,最后以商量的语调(问号)“好不好”作结,塑造了一个生活窘迫、精打细算,且依赖男人(没经济地位)缺乏主见的有点卑微的家庭主妇形象。第二处:“连你也来欺侮我!——连油灯也要翻了它!晚上点什么?……”,这是“他”的妻子的一段抱怨牢骚怨恼的话语,使用“连……也”句式,反复修辞,突出妻子的委屈无奈痛苦,兼用感叹句、反问句,鲜明地态度,强烈的语气,可见曾经一位有点老实甚至懦弱,为生活精打细算费尽心思,面对难以维持生计的窘困状态所表现出了的愤懑不平,令读者想见该是受了多大的重压才让她如此心痛、生气,以致“气”不成声,这是长期压抑后的爆发,启发读者思考,家庭主妇的艰难的艰难处境看不到希望的沉重生活。(3)①第一处结合所在语境“他又想来想去,又想不出好地方,于是终于决心,假定这‘幸福的家庭’所在的地方叫作……”分析,“A”指幸福家庭所在地。一“想来想去”一“假定”说明幸福之地难以寻觅难,委婉暗示我们当时的中国百姓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不易,更何况“幸福”“快乐”,那简直是奢侈品,是无处可寻,希望渺茫的。②第二处“就在他背后的书架的旁边,已经出现了一座白菜堆,下层三株,中层两株,顶上一株,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虚幻间眼前出现了最稀松平常的‘白菜堆’”,可见“A”代表现实的压力,缺乏幸福的家庭里必备的蔬菜——白菜之类,意味着‘他’的处境,连温饱都没有解决,这里的“A”代表世俗生活中的琐碎庸常,象征现实的鸡毛蒜皮油盐酱醋茶,在眼前的苟且中难以获得诗和远方,表现了“他”构思的“幸福的家庭”画面时一再被物质生活的困窘打断,难以挣脱日常的琐碎。③第三处语境是“接着一座六株的白菜堆,屹然的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虚幻间眼前出现了最稀松平常的‘白菜堆’”,可见“A”代表现实的压力,家里缺少生火的劈柴,锅里缺乏果腹的白菜,物质条件如此,何谈精神追求?正所谓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缺乏幸福的家庭里必备的蔬菜——白菜之类,作为知识分子为了生计不得不屈从于物质生活,想要实现写作的理想却不能自拔于俗世。最后“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使他认识到面对沉重的现实生活,精神无处可逃,陷入人生的迷茫。(4)题干的意思是本文的写作特色即为的《理想的伴侣》的写作特色,所以作答时只要能结合鲁迅的这篇文章分析出运用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即可。他一面为写作构思美好,“家庭中自然是两夫妇,自由结婚的。他们非常平等,十分自由。而且受过高等教育,优美高尚……”“不相干,”他又回过头来想,“什么‘二十五斤’?——他们是优美高尚,很爱文艺的。……”,一面不断地被现实生活拽回思绪,“不行不行,那不行!二十五斤!”“他听得窗外一个男人的声音,不由的回过头去看,窗幔垂着,日光照着,明得他的眼睛昏花了;接着是小木片撒在地上的声响”“他吃惊的回过头去看,靠左肩,便立着他自己家里的主妇,两只阴凄凄的眼睛恰恰钉住他的脸”,得出:反讽(对比、反衬)。本文题为“幸福的家庭”,现实却毫无幸福可言,想象中的无比“幸福”和现实的无比窘迫形成强烈反差,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若从轻松的笔调角度凸显其反讽性,亦可)由“他”的意识或想象串联情节,“那是,我这里不够了,还差八九个……”“于是他仍复恍恍惚惚的想——”““这似乎有点肉麻,哪有这样的家庭?唉唉,我的思路怎么会这样乱,这好题目怕是做不完篇的了”“他看见眼前浮出一朵扁圆的乌花,橙黄心,从左眼的左角漂到右,消失了;接着一朵明绿花,墨绿色的心;接着一座六株的白菜堆,屹然的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得出:心理独白贯穿全文(以意识流的方式)。小说以“他”的心理描写(意识流动)为主,展开对“幸福家庭”的多角度臆想,再通过“劈柴”“白菜”拉回现实,使小说有浓郁的意识流色彩。情节发展呈现双线结构,一面是为写作“幸福家庭”而虚构想象,“什么菜?菜倒不妨奇特点。滑溜里脊,虾子海参,实在太凡庸。我偏要说他们吃的是‘龙虎斗’,也就是蛇和猫。总之,这第一碗一定是‘龙虎斗’,无可磋商”“于是一碗‘龙虎斗’摆在桌子中央了,他们两人同时捏起筷子,指着碗沿,笑眯眯的你看我,我看你……”;一面是逃不脱的窘困现实,“他抱了她回转身,看见门左边还站着主妇,也是腰骨笔直,然而两手插腰,怒气冲冲的似乎预备开始练体操”“连你也来欺侮我!——连油灯也要翻了它!晚上点什么?……”,得出:幻想与现实故事的“双线”交织。以幻想中的“幸福的家庭”的构思为主要故事,和“现实中的家庭”互为交织,共同推进情节发展,丰满了人物想要努力生活而不得的窘迫、矛盾、纠结的形象,拓深了旧时代知识分子被生活所困难以实现精神追求和理想的主题。“幸福的家庭,……”“他听到孩子的呜咽了,但还是腰骨笔直的想”“孩子是生得迟的。或者不如没有,两个人干干净净……”“他听得鸣咽声高了起来,也就站了起来,钻过门幕,开了风门,闻得一阵煤油气。孩子就躺倒在门的右边,脸向着地,一见他,便‘哇’的哭出来了”“他想着,随即粗暴的抓起那写着一行题目和一堆算草的绿格纸来,揉了几揉,又展开来给她拭去了眼泪和鼻涕,就将纸团用力的掷在纸篓里”“但他又立刻觉得对于孩子有些抱歉了,重复回头,目送着她独自茕茕的出去;耳朵里听得木片声。他想要定一定神,便又回转头,闭了眼睛,息了杂念,平心静气的坐着。他看见眼前浮出一朵扁圆的乌花,橙黄心,从左眼的左角漂到右,消失了;接着一朵明绿花,墨绿色的心;接着一座六株的白菜堆,屹然的向他叠成一个很大的A字”,得出:结构的复沓(摇摆)。小说情节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反复(摇摆),以充分展示“他”的心路历程和现实窘迫,展现矛盾及反差,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分裂性。一面是他自身在虚构和现实间交错,一面是窗外男人的声音,还夹杂着孩子、妻子的哭声或唠叨、抱怨、愤怒声,“他觉得胃里有点空虚了,放下笔,用两只手支着头,教自己的头像地球仪似的在两个柱子间挂着”“……他们两人正在用午餐,”“厨子送上菜来,——中国菜。什么‘二十五斤’?不管他。为什么倒是中国菜?……”“劈柴,……”““什么?”“他以为她来搅扰了他的创作,颇有些愤怒了”“劈柴,都用完了,今天买了些。前一回还是十斤两吊四,今天就要两吊六。我想给他两吊五,好不好?”得出:复调特征(多重对话交织)。幻想与现实、世俗与个人,以及自我内部的多重对话体现了文本内容层面众声喧哗的复调特征,是复杂社会的缩影。答案:(1)①更具典型性。“他”不局限于某个人物,更便于代表当时一类青年知识分子的常态,显得更有普遍的现实意义。②更好地表达主旨。“他”没有姓名,与其他没有姓名的主妇、卖柴者、女儿和字母替代的A保持一致,表现出幸福的虚幻,更利于主题的表达。③更利于读者阅读。“他”的宽泛性更便于读者对应现实。(2)第一处:语言啰嗦,具体呈现劈柴价格的细微区别,最后以商量的语调(问号)作结,塑造了一个生活窘迫、精打细算,且依赖男人(没经济地位)的主妇形象。第二处:“连……也”句式反复出现,感叹句、反问句连用,语气强烈,可见一个心痛、生气,且因长期压抑而愤愤不平的家庭主妇形象。(言其无奈、唠叨亦可)(3)①第一处“A”指幸福家庭所在地。但幸福之地难以找到,暗指当时中国无幸福可寻。②第二处“A”代表世俗生活中的琐碎庸常,象征现实的一地鸡毛。“他”构思“幸福的家庭”时一再被外界打断,充斥着现实的琐碎。③第三处“A”代表现实的压力、理想的沉陷。最后“A”屹然伫立,使他认识到面对沉重的现实,无处可逃,陷入精神迷茫。(4)①反讽(对比、反衬)。本文题为“幸福的家庭”,现实却毫无幸福可言,想象中的无比“幸福”和现实的无比窘迫形成强烈反差,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若从轻松的笔调角度凸显其反讽性,亦可)②心理独白贯穿全文(以意识流的方式)。小说以“他”的心理描写(意识流动)为主,展开对“幸福家庭”的多角度臆想,再通过“劈柴”“白菜”拉回现实,使小说有浓郁的意识流色彩。③幻想与现实故事的“双线”交织。以幻想中的“幸福的家庭”的构思为主要故事,和“现实中的家庭”互为交织,共同推进情节发展,丰满了形象,拓深了主题。④结构的复沓(摇摆)。小说情节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反复(摇摆),以充分展示“他”的心路历程和现实窘迫,展现矛盾及反差,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分裂性。⑤复调特征(多重对话交织)。幻想与现实、世俗与个人,以及自我内部的多重对话体现了文本内容层面众声喧哗的复调特征,是复杂社会的缩影。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20分)8.(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宋】王安石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①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②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沈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今以一路③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势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非此之谓乎?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①二帝、三王:二帝指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②諰諰(xǐ):担心害怕貌。③路:宋元时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属之以事属:委托,托付B.嚣天下之口嚣:喧哗,使……议论纷纷C.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不才:对自己的谦称,我D.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陶冶:培育,造就(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DA.①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②死犹为厉鬼以击贼B.①而泽不加于百姓者②假舟楫者C.①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②知不可乎骤得D.①而亦未见其多焉②子亦有不利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揭示了北宋王朝内外交困、财穷俗衰的深重危机,指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法令制度不够严密完备,并大胆提出变法改革的政治主张。B.作者认为,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形势与先王时不同,不应照搬先王治国的具体措施,而应效法其治国用意,体现了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的思想。C.朝廷下达的法令本意很好,但在职的官吏不能推行,不能使朝廷的恩惠施予百姓,一些官吏甚至借机狼狈为奸,欺扰百姓,弊政改革难以实现。D.本文逐层剖析,得出“当下最紧迫的是人才问题”的结论,说理深刻透辟,议论方式多样;语言整散结合,张弛有度,多处运用反问句,增加了说理气势。(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何也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②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以及字词的读音,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根据意义揣测词语读音。(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C.句意:没有才能、马虎草率、贪婪失德的人。“不才”是指没有才能,不是对自己的谦称。故选C。(2)A.①句意:天下的经济状况一天天困窘。“以”,连词,表修饰。/②句意:死后还要变成厉鬼去打击敌人。“以”,连词,表目的,来。B.①句意:但是他们的恩泽没有施予百姓(的原因)。“者”,助词,与后一句中的“也”一起表判断,引出后面的原因、解释等。/②句意:借助舟船的人。“者”,助词,……的人。C.①句意:不至于让国家动荡、让臣民恐慌。“乎”,介词,相当于“于”。/②句意: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乎”,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起到调解音节的作用,不译。D.①句意:也没有看出人才多啊。“焉”,语气词,啊。/②句意:您也有不利的一面啊。“焉”,语气词,用于句末,加强语气,啊。故选D。(3)A.“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法令制度不够严密完备”错误,由第一段最后“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可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不懂得如何建立法令制度”。故选A。(4)句意:虽然如此,根据今天的形势来考察衡量,陛下虽想改革国家的弊政,以符合先王的用意,依据现今的时势,必定不能做到的。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当今天下人才不足的缘故。“虽然”是古今异义词,“虽然如此”,独立断开;“以方今之势揆之”中“以方今之势”作状语修饰谓语动词“揆”,“之”为宾语,其后断开;“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中“陛下”作主语,“欲”为谓语,其后主谓短语作宾语,其中“天下之事”作小谓语“改易更革”的宾语,其后断开;“合于先王之意”中介词“于”引出谓语动词“合”的宾语——“先王之意”,“意”后断开;“其势必不能也”独立成句,“其势”作主语,“也”为句末语气词,之后断开;“何也”,疑问句,独立断开;“以方今天下之才不足故也”是判断句,“以……故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酒店消防培训》课件2
- 孕期肛门坠胀的健康宣教
- 鼻恶性肉芽肿的健康宣教
- 《计算机辅助制》课件
- 白塞氏病的健康宣教
-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健康宣教
- 孕期室性早搏的健康宣教
- 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护理
- 妊娠合并淋巴瘤的健康宣教
- 急性喉气管炎的健康宣教
- 娱乐行业虚拟现实主题公园建设方案
- 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制度
- 2024年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版教材)
-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作业专项施工方案24
- (2024年)知识产权全套课件(完整)
- 小学六年级数学100道题解分数方程
- 2023年考研考博-考博英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含答案解析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GB∕T 39757-2021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混凝土泵和泵车安全使用规程
- 阑尾炎病历模板
- 初中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