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概论》课件-绪论_第1页
《航空概论》课件-绪论_第2页
《航空概论》课件-绪论_第3页
《航空概论》课件-绪论_第4页
《航空概论》课件-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0.1人类的飞天之梦

飞向天空,是人类亘古以来的幻想,是古往今来最经久不衰的话题。看到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人们都渴望像鸟儿一样飞行。在世界各民族绚丽多彩的神话中,都能找出许多人与鸟比翼齐飞的传说。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反映出人们想升空飞行的强烈愿望。

0.0.2第一次飞上天空的有动力的飞机和人

人类为了实现腾空飞行的梦想,从探索鸟类飞行的奥秘到驾驶飞机在空中飞行,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1903年12月17日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美国莱特兄弟自己动手设计、由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的“飞行者1号”,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沙洲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稳定、可操纵的持续(12s)飞行;当天由哥哥威尔伯•莱特驾驶的第四次飞行,在空中只停留了短短的59s,飞行距离也只有微不足道的260,但却使人类渴望了几千年飞向天空的梦想变为现实,开创了人类现代航空的新纪元。

如图0-1所示,“飞行者1号”是一架普通的双翼飞机。飞机长6.5m,翼展12.3m,机翼面积47.4m2,起飞重量340。它采用了鸭式布局,一副前翼和一副主机翼都是双翼结构,前翼兼作升降舵,两个方向舵装在机身后面。一台8.8kW的活塞式汽油发动机装在下机翼中间偏右的部位,用链条带动两副推进式螺旋桨,螺旋桨直径为2.59m,分别安装在驾驶员位置的两侧。机身骨架和机翼用枞木和布制成,上下机翼之间用支撑柱加强。最初人是趴在下部机翼上驾驶的,1908年才改成坐式,1912年又将滑橇改成带机轮的起落架。图0-1“飞行者1号”和莱特兄弟

在莱特兄弟实现首次动力飞行后的第6年,即1909年9月21日,在美国加州奥克兰市郊外的派德蒙特山附近,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不可多得之奇才”的旅美华人冯如,亲自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有动力的飞机,成功地首次飞上蓝天,被誉为中国第一个飞行家,如图0-2所示。图0-2冯如和冯如设计制造的飞机

0.0.3航空与航天的基本内涵

航空航天技术是20世纪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对人类社会生活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也是代表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航空是指在地球周围稠密的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航天是指在大气层之外的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行星附近以及恒星际空间的航行活动。但是,在地面发射航天飞行器或者当航天飞行器返回地面时,都要经过大气层,特别是水平起降的航天飞机,虽然主要活动在大气层之外的空间,但其起飞和降落过程与飞机极为相似,兼有航空和航天的特点。所以从科学技术上看,航空与航天不仅是紧密联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区别的。航空航天一词,既指进行航空航天活动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又指研制航空航天飞行器所涉及的科学技术。

0.0.4飞行器的分类

在地球大气层内或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含环地球空间、行星和行星际空间)飞行的器械,通称为飞行器。一般,飞行器可分为三大类:航空器、航天器、火箭和导弹。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在大气层之外的空间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天器;依靠制导系统控制其飞行轨迹的飞行武器,称为导弹;靠火箭发动机提供推进力的飞行器,称为火箭。

1.航空器

任何航空器都需要产生升力来克服自身的重力,然后才能升空飞行。按照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可将航空器分为两大类:一是靠空气静浮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习惯上称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二是靠航空器与空气相对运动而产生空气动力升空飞行的航空器(习惯上称为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航空器的分类如图0-3所示。图0-3航空器的分类

(1)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其主体是一个气囊,其中充以密度小于外界空气密度的气体(如热空气、氢或氦),由于气球所排开的空气重量大于气球本身的重量,所以通过静浮力使气球升空。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固定位置上。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操纵面以及装载人或物的吊舱,飞行路线可以控制。

(2)重于空气的航空器。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是靠自身与空气相对运动而产生的升力升空飞行的。这种航空器主要有固定翼航空器和旋翼航空器两类。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滑翔机,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和旋翼机。滑翔机在飞行原理与构造形式上与飞机基本相同,只是它没有动力装置和推进装置,一般由弹射或拖曳升空,然后靠有利的气流(如上升气流)或降低高度(位能转变为动能)继续飞行。旋翼机与直升机的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没有动力直接驱动,是靠自身前进时(前进的动力由动力装置提供)的相对气流吹动旋翼转动而产生升力的。

2.航天器

航天器是在稠密大气层之外环绕地球飞行,或在行星际空间、恒星际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飞行器,又称空间飞行器。与自然天体不同的是,航天器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改变其运行轨道。如图0-4所示,航天器可以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无人航天器可以按照是否环绕地球运行分为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又可分为载人飞船、航天站(又称空间站)和航天飞机。图0-4航天器的分类

(1)无人航天器。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和空间探测器。

①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是由运载火箭发射到一定高度,获得必要的速度,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基本上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一种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按其用途又可分为用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应用卫星,以及进行航天技术试验的技术试验卫星等。

②空间探测器,又称为深空探测器,是对月球、行星和行星际空间进行探测的航天器,目前,已发展到了探测太阳系之外的宇宙空间的探测器。

(2)载人航天器。按照飞行和工作情况,载人航天器可分为载人飞船、航天站(空间站)和航天飞机。

①载人飞船包括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载人飞船。它们提供航天员在外层空间生活和工作的条件,并能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载人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以作为往返于地面和航天站(或月球)之间的“渡船”。

②航天站是可供多名航天员长期生活的航天器。它的运行原理与环绕地球的卫星式载人飞船类似,主要区别是,卫星式载人飞船运行的时间很短,一般仅能一次使用后返回地面。

③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往返于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有效载荷或在轨道上完成规定活动的航天器。航天飞机一般可以设计成飞机形式,由运载火箭送入轨道,返回地面时可像飞机那样着陆。目前,正在探索像飞机那样水平起飞、水平着陆的航天飞机(又称空天飞机)。

3.火箭和导弹

在许多文献中,“火箭”一词既指火箭发动机又指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如指火箭发动机,可按能源分为化学火箭、核火箭、电火箭;如指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可按用途分为无控火箭弹、探空火箭、运载火箭等。

导弹是由制导系统控制其飞行轨迹的飞行武器,特点是带有战斗部。按导弹飞行特点可分为弹道式导弹、巡航导弹和可作高机动飞行的导弹(如地空导弹、空空导弹等)三大类。导弹的动力装置可以是火箭发动机,也可以是涡轮喷气发动机或冲压发动机。每一类导弹,还可以按用途或射程大小再予以细分。

0.0.5航空航天发展简史

碧空万里,浩瀚无垠,神秘莫测,令人神往。自古以来,人类就怀有飞行的愿望,但是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这种愿望是难以实现的。不过,许多先驱人物的勇敢探索,却为人类实现飞行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18世纪的产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实现飞行的愿望提供了条件。

1.航空发展简史

1)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利用空气静浮力升空,在技术上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中国在10世纪初期,就有了类似于热气球的“孔明灯”,将其升入空中作为战争中的联络信号。

气球的出现激起了人们对乘气球飞行的热情,有人开始致力于飞艇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试验,人类制成了带动力、可操纵的飞艇,并升空飞行。1900年,德国的齐柏林制成了长128m,容积为11300m3的硬式飞艇,巡航速度为60km/h,并于1910年开辟了载客的定期航线。图0-5是齐柏林制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飞艇。图0-5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LZ-1飞艇

2)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人类关于飞行的许多探索和试验都是从模仿鸟类的飞行开始的,中外历史文献中都记载着用羽毛制成翅膀尝试飞行的记录,但这些尝试都没有获得成功。他的重要著作《关于空中的航行》,为后来航空器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图0-6是G.凯利于1847年设计制作的一架载人滑翔机,可以说G.凯利是世界上成功地使载人滑翔机飞上蓝天的第一人。图0-6G.凯利于1847年设计制作的载人滑翔机

为了使飞机能够成功地飞行,必须解决升力、动力、稳定飞行和操纵的问题。有些人将蒸汽机作为动力装置,并对此进行了探索。1896年,美国科学家兰利制造了一个用蒸汽机作动力的飞机模型,如图0-7所示,飞行高度达到20m,飞行距离达760m。1893年,汽油内燃机(活塞发动机)问世,20世纪初,美国科学家兰利又制造了安装活塞发动机的飞机,但1903年的两次试飞均未成功,主要原因是未能解决飞机稳定飞行和操纵的问题。图0-7美国科学家兰利的蒸汽机飞机模型

20世纪初,欧洲也有人从事飞机的研究工作。法国的桑托•杜蒙于1906年,法国的布莱里奥于1909年,都成功地飞行了他们自己设计的飞机。布莱里奥驾驶“布莱里奥Ⅺ号”单翼机于1909年首次飞越了英吉利海峡,全程40km,飞行时间37min。

1939年,第一架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飞机试飞成功,这便是德国人亨克尔设计的He-178飞机,如图0-8所示。

图0-8世界上第一架涡轮喷气式飞机He-178

2.火箭、导弹发展简史

火箭是中国发明的。在10世纪,中国的文献中已有火药用于火箭的记载,12世纪已出现了以火药为能源利用反作用力推进的火箭雏形。

3.航天发展简史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涌现出了许多富有探索精神的航天先驱者。苏联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球引力而进入太空。他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并肯定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器最适宜的动力装置。美国的戈达德提出了火箭飞行的原理,并导出了脱离地球引力所需的7.9的第一宇宙速度。他以很大的精力研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26年作了首次飞行试验。德国的奥伯特研究了火箭飞行的数学理论,提出了许多关于火箭的构造和飞行的新概念。这些先驱者的工作,为航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8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11艘“神舟”飞船和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航天技术领域实现了新跨越,多项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天宫一号”是中国于2011年9月29日发射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飞行器全长10.4,最大直径3.35,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顺利实现了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如图0-9所示。图0-9“天宫一号”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完成了对接任务

0.0.6飞行环境

1.大气飞行环境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大气)是航空器唯一的飞行活动环境,也是导弹和航天器的飞行活动环境。大气层没有明显的上限,它的各种特性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非常显著,例如空气密度和压强都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在10km高度,空气密度只相当于海平面空气密度的1/3,压强约为海平面压强的1/4;在100km高空,空气密度只是地面密度的%(百万分之零点四),压强只是地面的%(百万分之零点三)。

以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分布为主要依据,可将大气层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等5个层次,而航空器的飞行环境是对流层和平流层。

(1)对流层。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极为明显。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低纬度地区平均为16~18km,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km,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km。对流层集中了大约全部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飞行中所遇到的各种重要天气变化几乎都出现在这一层中。

(2)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顶界扩展到50~55km。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加,起初气温保持不变(为190)或者略有升高;到20~30km,气温升高很快;到了平流层顶,气温升至270~290K。平流层的这种气温分布特征,同它受地面影响较小和存在大量臭氧有关。过去常称这一层为“同温层”,实际上指的是平流层的下部。平流层中的空气沿垂直方向的运动较弱,因而气流比较平稳,能见度较好。

(3)中间层。中间层从50~55km伸展到80~85km的高度。这一层的特点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空气有相当强烈的沿垂直方向的运动。这一层顶部的气温可低至160~190K。

(4)热层。热层从中间层顶延伸到800高空,这一层的空气密度极小,声波已难以传播。热层的一个特征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另一个特征是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

(5)散逸层。散逸层又称外大气层,位于热层之上,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该层的空气极其稀薄,又远离地面,受地球引力较小,因而大气分子不断地向星际空间逃逸。

2.空间飞行环境

空间飞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诱导环境。自然环境包括真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辐射、等离子体、微流星体等;诱导环境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