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记叙文阅读 -(原卷版)_第1页
第12讲 记叙文阅读 -(原卷版)_第2页
第12讲 记叙文阅读 -(原卷版)_第3页
第12讲 记叙文阅读 -(原卷版)_第4页
第12讲 记叙文阅读 -(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讲记叙文阅读

1.学习记叙文的相关知识;

2.熟悉记叙文的题型,基本掌握记叙文试题的解答方法。

记叙文的考点、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词句赏析

【题目类型】1: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技巧】:这句话运用了……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

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

注意:(1)如果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

(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性格)。(2)如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XX事物以人的性

格、思想、感情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写(绘)出了……的情景(或画面),抒发了(表现了)……的情感

(性格)。

【题目类型】2:体会第X段加点词语的含义;在表达上的好处(作用、效果)。

【答题技巧】:解释加点词语的原意+加点词语的在这儿的意思。

XX一词(等词),写出了XX的什么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形象活泼、简洁凝练地描写物质、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活泼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

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物质以人的性格、思惟、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到达形象活泼

的效果。

(3)夸张:凸起特征,揭示素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洁,结构一致,形式柔美,音韵,互相衬映,互为增补。

第1页共24页.

(6)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凸起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部实质意义更真实、准确、深刻、紧密。

(10)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凸起文章的中心。

考点二、记叙文的标题

【题目类型】本文用……为题目好不好?好在哪里?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

【考点解析】

品味一个好的标题,概括来说,主要从标题的风格、标题的特点、标题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品味。标

题的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标题的特点:好标题往往具有自己的

特点,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等。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三种:(1)吸引读者关注,(2)

归纳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3)文章的线索,(4)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技巧】

1、品味有鲜明特点标题的答题策略

回答这类题目时,答案的组织可采用“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的形式。如例(1)以“植物大

熊猫——四合木”为标题,你认为好在哪里?参考答案应为:本文标题新颖巧妙,别具一格,标题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四合木比作大熊猫,突出了四合木珍贵,以引起读者关注,唤起人们保护意识。

2、品味没有明显特点标题的答题策略

有些文章标题,没有特别的特点,在品味标题妙处时,主要强调标题的作用,因此具体答题时,要有

所选择,可采用“标题风格+标题作用”的形式。如例(2)用“最美是百合”作小说标题,好在哪里?这

个标题最关键的词语是“百合”,按我们答题思路,可这样组织答案:本文标题的好处在于它形象生动、具

体可感,并在文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①吸引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②标题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③揭示

了文章的主题。百合花在文中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

考点三、记叙的线索

【题目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用……为线索有什么用处?

【考点解析】

文章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的一条脉络,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的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

体。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材料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

的具体事物,才能成为贯穿全篇的线索。线索由明线和暗线,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

第2页共24页.

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

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一般情况下,暗

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

【答题技巧】

1、找线索关键看:(1)标题;(2)开头;(3)文章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4)或以人物为线索;或

以事物为线索;或以时间为线索;或以感情为线索。

2、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这是明

线。如果有暗线,是与明线共同贯穿全文。

3、答题格式:XX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

明。

注意:线索知识点较小,常与标题、第一人称、主题等知识点一起考。

考点四、概括记叙文的内容、主旨、情感等

【题目类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情感、情节、主旨。

【考点解析】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

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

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有的可以直接借用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

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

整。

【答题技巧】

1、概括文中叙述的事件。

(题型指向)概括事件或故事情节;根据事例填写相应的情节或相应的记叙要素。

(解答步骤)①首先通读并读懂全文。②其次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情节的发展过程。③根据要求作

答。如果是填空题,要根据示例格式作答,如果是用一句话概括的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将记叙的要素加

以组合,来概括事件内容。

(答题格式)一般为:什么人+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体会和揣摩作者情感

要先了解文章所写事件的主要内容,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来答。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

渡语句,往往是作者直抒情感的环节,要特别关注。

第3页共24页.

(答题步骤)首先整体把握文中写此事物或此事件的几个层次,其次标注出文中作者情感直露的几个

句子,最后加以综合,顺次列举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概括文章主题

(1)一般就记叙文而言,基本思路是:“通过记叙(描写)(刻画)……的故事,(形象)表现了(表

达了)(赞美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首先要注意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议论、抒情的句子,

他们往往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其次,提炼中心还应注意标题的提示,结合文章的背景,分析材料的

详略。

(2)分析小说的主题,首先要从人物、情节、环境出发进行综合考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看人物

生存的环境,看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行动,尤其是通过对主要任务性格的分析,针对其遭遇等来分析概括。

(3)散文主题的概括,可以通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来完成。

考点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题目类型】判断选文属于哪种描写方式,并分析其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1、抒情

答题公式:情感+感染力+共鸣

答题格式:抒发人物的……感情,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

2、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场面描写)

(1)环境描写

答题公式: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氛围(心情)+推动情节

答题格式:运用环境描写,交代(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时代)背景,渲染了……气氛,烘托

了人物……心情(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作铺垫。

(2)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作用在于揭示人物身

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作用在于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在人物描写中有重要地位。)

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

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

第4页共24页.

心,刻画人物性格。

(1)肖像(外貌)

答题公式:肖像描写+人物状况+精神品质+铺垫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肖像描写,交代(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生活)状况,表现人

物的……精神(性格、品质),为下文写……做铺垫。

(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答题公式:描写方法+描写情景+人物心理(精神品格)+铺垫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描写,生动形象写出了……情景,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为下文

写……做铺垫。

(3)侧面描写

答题公式:侧面描写+衬托对象的特点+突出作者心情、态度

答题格式:通过侧面描写,衬托了写作对象……的特点(品质、精神),表达了……心情。

(4)细节描写

答题公式:细节描写+交代内容+表现内容+铺垫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细节描写,交代(体现)了……,表现了……精神(性格、品质),为下文写……作铺

垫。

3、议论

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4、记叙

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的组合在一起,让读者了解人物的的思想性格,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5、说明

起交代补充的作用。

考点六、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象征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现了……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

是非。

第5页共24页.

作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运用

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XX和XX进行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3、衬托手法(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

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

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作用: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

伏,造成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

刻的印象。

答题格式:该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后。上下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

了。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考点七、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1、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2、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

3、结尾句子的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令人深思,给人警醒或留有思考的余

地,令人回味无穷。

【答题技巧】首先看看段落在什么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第6页共24页.

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

【题目类型】1.综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某某是一个怎样的人?

3.某某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题公式】性格+品质,性格+品质

【答题格式】……反映了他……品质,……反映出他……性格,他一个……的人。

考点九、感悟拓展延伸类

【题目类型】

1、结合文章内容、针对某句话、某件事等谈感悟、感想、启示、心得等。

2、理解某句话并以这句话为落脚点联系实际谈感悟。

3、谈看法、发表意见、说理由。

4、补充心理活动题、转换身份进行对话

【答题技巧】

对于这类题应从文章的某个角度某个方面生发开来谈感受。可根据文章的内容具体而定,如文中的人

或事,某一个细节,某一句名言,哲理性的话等等。总之,所作的答案植根于文章,文章就是所谓的

“踪”。

具体要求:从课内到课外,从文中到自己。也就是先概括文意(或引述原文),再联系实际,谈论评说。

考点一:记叙文阅读

例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想我的母亲

梁实秋

①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是神圣的。我写过一些杂忆的文字,不曾写过我的父母,因为

关于这个题目我不敢轻易下笔。小民女士逼我写几句话,辞不获已,谨先略述二三小事以应,然已临文不

胜风木之悲。

②我的母亲姓沈,杭州人。世居城内上羊市街。我在幼时曾侍母归宁,时外祖母尚在,年近八十。外

祖父入学后,没有更进一步的功名,但是课子女读书甚严。我的母亲教导我们读书启蒙,尝说起她小时苦

读的情形。她同我的两位舅父一起冬夜读书,冷得腿脚僵冻,取大竹篓一,实以败絮,三个人伸足其中以

第7页共24页.

取暖。我当时听得惕然心惊,遂不敢荒嬉。我的母亲来我家时年甫十八九,以后操持家务尽瘁终身,不复

有暇进修。

③我同胞兄弟姐妹十一人,母亲的煦育之劳可想而知。我记得我母亲常于百忙之中抽空给我们几个较

小的孩子们洗澡。我怕肥皂水流到眼里,我怕痒,总是躲躲闪闪,总是格格的笑个不住,母亲没有功夫和

我们纠缠,随手一巴掌打在身上,边洗边打边笑。

④北方的冬天冷,屋里虽然有火炉,睡时被褥还是凉似铁。尤其是钻进被窝之后,脖子后面透风,冷

气顺着脊背吹了进来。我们几个孩子睡一个大炕,头朝外,一排四个被窝。母亲每晚看到我们钻进了被窝,

叽叽喳喳的笑语不停,便过来把油灯吹熄,然后给我们一个个的把脖子后面的棉被塞紧,被窝立刻暖和起

来,不知不觉的就睡着了。我不知道母亲用的什么手法,只知道她塞棉被带给我无可言说的温暖舒适,我

至今想起来还是快乐的,可是那个感受不可复得了。

⑤我从小不喜欢喧闹。祖父母生日照例院里搭台唱傀儡戏或滦州影。一过八点我便掉头而去进屋睡觉。

母亲得暇便取出一个大簸箩,里面装的是针线剪尺一类的缝纫器材,她要做一下缝缝连连的工作,这时候

我总是一声不响的偎在她的身旁,她赶我走我也不走,有时候竟睡着了。母亲说我乖,也说我孤僻。如今

想想,一个人能有多少时间可以偎在母亲身旁?

⑥在我的儿时记忆中,我母亲好像是没有时候睡觉。天亮就要起来,给我们梳小辫是一桩大事,一根

一根的梳个没完。她自己要梳头,我记得她用一把抿子蘸着刨花水,把头发弄得锃光大亮。然后她要一听

上房有动静便急忙前去当差。盖茶碗、燕窝、莲子、点心,都有人预备好了,但是需要她去双手捧着送到

祖父母跟前,否则要儿媳妇做什么?【A】在公婆面前,儿媳妇永远是站着的,没有座位的。足足的站几个

钟头下来,不是缠足的女人怕也受不了!最苦的是,公婆年纪大,不过午夜不安歇,儿媳妇要跟着熬夜在

一旁侍候。她困极了,有时候回到房里来不及脱衣服倒下便睡着了。虽然如此,母亲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怨

言。到了民元前几年,祖父母相继去世,我母亲才稍得清闲,然而主持家政、教养儿女也够她劳苦的了。

⑦我想一般人都会同意,凡是自己母亲做的菜永远都是最好吃的。我的母亲平常不下厨房,但是她高

兴的时候,尤其是父亲亲自到市场买回鱼鲜或其他南货的时候,在父亲特烦之下,她也欣然操起刀俎。这

时候我们就有福了。我十四岁离家到清华,每星期回家一天,母亲就特别疼爱我,几乎很少例外的要亲自

给我炒一盘冬笋木耳韭菜黄肉丝,起锅时浇一勺花雕酒,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但是这一盘菜一定要母

亲自己炒,别人炒味道就不一样了。

⑧我自从入了清华,以后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就少了。抗战前后各有三年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晚年

喜欢听评剧,最常去的地方是吉祥,因为离家近,打个电话给卖飞票的,总有好的座位。我很后悔,我没

能分出时间陪她听戏,只是由我的姊姊弟弟们陪她消遣。【B】我父亲曾对我说,我们的家所以成为一个家,

第8页共24页.

我们几个孩子所以能成为人,全是靠了我母亲的辛劳维护。三十八年以后,音讯中断,直等到恢复联系,

才知道母亲早已弃养,享寿九十岁。养生送死,两俱有亏,惨痛惨痛!

(有删改)

为了更好地感受情感,小语结合本文制作了一份“回忆性散文阅读攻略”,请你参与完成。

方法攻略任务探究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结构图。

【概括典型事件】

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

不追求完整,所以,文

中选取的事例常常是最

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

【注重人物描写】

阅读回忆性散文要善于

在人物描写的细节处,请根据文中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品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如动作、神态,品析人

物的形象。

【品析深情语言】

阅读回忆性散文要善于

通过品析语言体会作者本文语言朴素平实,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请从【A】【B】处任选一处,体

的情感。品析语言可以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我选择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推敲策略,如词语、

句式等。

【探究叙述视角】小语在阅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时,发现了双重视角(见示例),请仿

回忆性散文往往采用双照小语的话,在本文中也找出一处(摘录时标明第几段,写明头尾几个字,中

重叙述视角,即“过去间可用省略号),品味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9页共24页.

的自己”与“当下的自小语的发现:“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

己”,有着特殊的表现力。们染上一点……至今在我心中留有深刘的印象。”作者年少时期受到母亲的严

格管教,母亲高尚的品格对作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今回忆起来,是多

么温馨,让人怀念。

你在本文中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文章,完成上面的结构图。

2.请根据文中第④段循波浪线的句子,品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3.本文语言朴素平实,字里行间饱含深情,请从【A】【B】处任选一处,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我选择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语在阅读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时,发现了双重视角(见示例),请仿照小语的话,在本文中也

找出一处(摘录时标明第几段,写明头尾几个字,中间可用省略号),品味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小语的发现:“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至今在我心

中留有深刘的印象。”作者年少时期受到母亲的严格管教,母亲高尚的品格对作者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今回忆来,是多么温馨,让人怀念。

你在本文中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题目。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

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第10页共24页.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

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

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座位的

安稳不安稳,便利不便利,卫生不卫生,和清静不清静了。

④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

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

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

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⑤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

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

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

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铜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

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

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

四班人向她缠绕不清的。

⑥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

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

给我制—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

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

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

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⑦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

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

般教训我。

⑧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

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⑨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

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

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

第11页共24页.

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

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

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

力的勉励。

1.回忆性散文具有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特点。选文《我的母亲》中,丰子恺借助多件平凡小事,

表现母亲生活的艰辛不易。请依据文章内容,帮助小语完成表格。

典型事例母亲形象

(1)母亲常坐在八仙椅子上同店伙计谈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语很喜欢本文质朴的语言,选取了第⑨段划线部分的文字,决定在晨读时分享这份真挚的情感。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帮助小语给画线句设计朗读,并结合语境说明理由。

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语发现,本文在写母亲的过程中,多次写到“她眼睛里严肃的光辉”,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

4.与同学们分享完情真意切的文字,小语与小文就《我的母亲》与《美丽的颜色》两文的真实性特点

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完整对话。

小语:《我的母亲》中,丰子恺记述了自己从小到母亲逝世这段时间里与母亲的一些生活琐事。内容真

实,情感真挚。

小文:如你所述,回忆性散文强调内容真实:而传记更是要符合历史事实,所谓“给史家做材料”。那

么,这是否意味着这两种文体就不允许任何想象呢?

小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

第12页共24页.

①有人曾说:中国总是被这群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群勇士中,一定有一个叫钟南山的人。

②钟南山骨子里的“刚",从小就埋下了。12岁那年,他偷偷找来一把大伞,从三楼一跃而下,幻想像

武侠片中的豪杰一样凌云腾空。没想到,伞边翻卷,支撑力不足,钟南山狠狠地摔在草地上,瘫坐了一个

多小时,一声不吭地爬了起来。

③成年之后,钟南山投入医学行业。1971年他刚进入广州第四人民医院时,是医院里功底最差的大夫。

因为一次医疗诊断失误,他被科室的医师们揶揄嘲讽,他羞愧难当,每天见缝插针地开始了医学术语和专

业英语的学习。几个月内,他写下了4大本医疗工作笔记,暴瘦24斤,很快胜任了临床工作。

④43岁时,他通过了选拔考试,赢得了到英国留学的机会。当时,中国医生没有资格直接参与临床手

术,钟南山只能做一些查房、参观实验的边角活。他知道,只用眼睛看根本不能做出成绩,导师也不看好

他,只允许他待满8个月。钟南山不服气,决定改变局面。为了观察真实的实验过程,他在自己身上抽血30

多次,记录好实验数据;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课题,他狂吸一氧化碳。要知道,血液中一

氧化碳含量高达22%,就相当于连抽60支香烟。他成功了,不仅证实了导师的演算公式,还指出了推导的

不完整性。导师心服口服,告诉钟南山:“你想待多久都可以。”毕业时,英国一家大学极力挽留钟南山,

希望他在皇家医院工作,钟南山则执意要回国。导师弗兰里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热情赞扬钟南山:"

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么有成效。”

⑤钟南山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终于让他们明白了,中国人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我第一次感

觉到做中国人的骄傲。”从此他成长为一个敢医敢言的“钢铁直男”,在医学的荆棘丛里走出一条坦途。

⑥钟南山这个名字,曾和“非典”连在一起。那一年,他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

一下被推上“非典”战场的最前沿。当时,官方将“非典”病原确定为衣原体,称“非典”已经得到控制,

是他站出来揭开真相:"衣原体很容易治疗,我试过治疗了,根本没有用。病情还在扩展,连医护人员都被

感染了,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两个月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变种。

2020年,新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又是他,首先披露十几名医务人员被感染,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

⑦“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只要能够启发大家思

考就达到目的了。”钟南山一生铿锵刚直,不相信盲目的传言,不屈从所谓权威,只相信实践和时间检验

过的真理。这样一个刚的猛士,心底却藏着极致的温柔。

⑧“非典”刚开始时,广州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急剧增多,连一些医生也开始对“非典”病人避之不

及,明知病毒极强,钟南山还是挺身而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他亲自给每个病人量体温不放

过每一个观察的机会。曾连续工作38小时未合眼,直到病倒在床。为了不影响同事和病人的情绪,他隐码

了病情,悄悄回家治疗。几天后,身体虚弱的钟南山回到研究所,尽管他连东西都拿不稳,还是让同事帮

第13页共24页.

他穿戴好口罩、大褂、帽子,随后就往病房冲,等着他的病人立刻就认出来:"我意识模糊,但我知道是他,

我的心踏实了下来。”武汉疫情凶猛,他叮嘱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出门”,自己却毅然踏上去往武汉

的列车。历经多少疫情,被疲倦和疾病百般折磨,他都不曾落泪,却在听闻武汉街头无数市民齐声高唱国

歌的消息时,眼眶泛红,哽咽失声

⑨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⑩钟南山,就是那刚硬坚强、永不弯折的中国脊梁。

5.文章主要叙述了钟南山的哪几件事?

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钟南山的形象。

7.作者为何不用“钟南山传”而用“永不折服的中国脊梁”作为文章标题?请简要分析。

8.结合文章,说说你心目中的最敬佩的人。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①我也说不清楚,从啥时起,就注意那棵梧桐了。

②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

我们对视。

③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

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

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

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部分了。

第14页共24页.

④不久,秋风乍起。楼壁上串串爬山虎最先感知到了,开始把自己的叶子次第染红,染给底端的根和

茎看,染给千百双仰望的眼眸看,也染给对面那株无言的梧桐看,然后金箔一般风风光光飘洒下来,而这

棵大树,在秋风的万千呼唤下,才逐渐将绿叶变黄,再过渡到深褐,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

⑤渐入深秋,梧桐竟似未觉,依然笑对风霜。它伸开高冠,仿佛大自然母亲摊开手掌安抚我们。寒意

点点的黄昏,走在树下,我感受到脉脉温情被纷乱的叶子滤筛后,斑斑驳驳洒落肩头。我不明白,人们为

什么总是将梧桐与“落寞”这个灰色意象联系在一起。

⑥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

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

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

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

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

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

心灵默默碰撞。

⑦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

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

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威威”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

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

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

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思绪翩跹间,我竟然入眠了……

⑧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⑨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

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

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

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⑩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

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

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

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⑪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

第15页共24页.

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

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文章表面上是读窗外的梧桐,实为读人,是一种大彻大

悟的人生体验。

B.作者笔下梧桐虬枝伟干,在北风中凋零生命的特性,与外祖父致力于地方教育,荫庇一方的人格形

成对比。

C.在作者心里,若是外祖父能如梧桐那样“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容淡泊,那

他就不会自尽了。

D.我读懂了梧桐的落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

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

10.第⑤⑩段加点的两个“落寞”的含义一样吗?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表达作用。

11.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

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12.标题“闲读梧桐”的“读”字用得好。作者临窗闲读的仅仅是梧桐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13.末段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且意境深远。请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角度进行赏析。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第16页共24页.

父亲的扁担

方敬杰

①扁担,是我记忆深处最珍爱的物件。光溜溜的扁担立在老屋的房檐下,弯曲的担身在黄昏的余晖中

闪闪发光,木质的肌理早已被磨平,这是一条陪伴了父亲20多年的扁担。

②清晨,乡村的空气沁人心脾,草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叽叽喳喳的鸟儿早就飞上了枝头。在乡间的

小路上,一对人影,一老一少,一前一后,父亲挑着扁担哼唱着小调,我蹦蹦跳跳地跟在身后。伴随着来

去时的串串脚印,耳边也时常响起父亲的谆谆教诲。父亲是一个坚强正直的人,在言传身教中总会带给我

一些人生感悟,他常教育我,男子汉要像扁担一样勇于担当。

③记得有一次,父亲早起后去挑水,我依然跟在后面。挑水回来,走了一半,父亲就满头大汗,虽然

我不是很懂事,但知道父亲一定是哪里不舒服。我和父亲说:“我来帮你挑吧。”父亲说你还小,等长大

了再挑,父亲还是用他那厚实的肩膀坚持把水挑到家中。

④我总是向父亲承诺,等我长大了就替你挑水。可实践证明,我食言了。这些年我在外地工作,回家

的次数很少,更谈不上替父亲挑水了。

⑤那一年我休假回家,正赶上父亲到老井挑水,我又跟在父亲的身后。我对父亲说:“我来挑吧。”

父亲把扁担递给了我,我挑起水桶往老井走去,这次是父亲跟在我的身后。到了井边,我用扁担拎着水桶

扔到井里提水,只见水桶在水面打转转,怎么也打不上水来。

⑥父亲顺手接过扁担一晃,水桶神奇地下沉打满了水,我又接过扁担放在肩上。两桶水最多40公斤,

这样的重量根本算不上什么,但是我掌握不了扁担两头的平衡,没走几步便东摇西晃起来。父亲看着我的

样子笑了起来,我只好把扁担交给了父亲。他和我说,不会就不会吧,你们以后用不着挑水的。我很惭愧,

虽然长大了,但还是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着父亲的背又弯了很多,乡村的风也一年一年地吹皱了他的面庞。

⑦随着工作任务加重,我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前不久,父亲打电话说,奶奶偶感风寒,也没什

么大事,医生说按时吃药就行。我心里很清楚父亲是希望我能回去看看。周末我请了三天假回了趟家。父

母早早在家门口等着我,他们看到我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问及他们的身体状况,都说还好。

⑧第二天一早,父亲又想去挑水。我和父亲说:“这次我去挑吧。”父亲笑笑说:“我和你去吧。”

父亲担着那根扁担,扁担两头低下了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弧线,恰似一钩弯月别在父亲的肩上。我看到

父亲的背愈发弯了,两鬓的白发又多了许多,泪水不听话地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多么想每天都能伴随在父

亲的身边,可是现在只有电话里简单的关心。

⑨我和父亲说,在院子里打口井吧。父亲却拒绝了,他说他还能挑,等挑不动了再说。我不知道父亲

还能挑多久,但我知道我没法给他挑水。母亲告诉我,父亲愿意去挑水,是因为每次都可以望一望村口,

第17页共24页.

看一看我回家时的路。其实,我早该明白父亲的肩膀才是真正的一副扁担,稳稳当当担起这个家,让我踏

踏实实在外工作。

(有改动)

1.“父爱”在作者的成长历程中一直贯穿始终,影响深远。请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子之间发生的事情。

2.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摘抄批注

运用环境描写,乡村清晨时清新优美的环境与“我”

(1)高兴地跟着父亲去挑水互相映衬,为后文的叙事奠定了情

感基调,侧面反映了“我”儿时记忆的美好。

跟在父亲的后面,看着父亲的背又弯

了很多,乡村的风也一年一年地吹皱了他(2)

的面庞。(体会加点词所蕴含的情感)

父亲担着那根扁担,扁担两头低下了

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弧线,恰似一钩弯

(3)

月别在父亲的肩上。(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赏析)

3.文章第③⑤⑧画线句内容相似,且反复出现,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用意。

4.请结合全文分析结尾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数尽花朵一生香

①少年时家在县城边缘,一座小小的院落,是厢房,阳光的脚步每天只有很短暂的时间走进屋里。母

第18页共24页.

亲在院子里辟出一块儿空地,每年都种满了花。屋后是两棵樱桃树,每到黄昏,那些初开的花儿和细密的

枝,便将斜阳割划得支离破碎,映在窗上的晚霞也浸染了馨香,一如那些朴素的岁月。

②每年晚春到初夏,院子里的花儿刚刚结蕾欲绽时,邻家的女孩便站在板墙前,仔细地看那些在风中

摇曳的花蕾,眼睛清澈得如五月的蓝天。当花儿初绽,十一岁的她便开始指点着数那些花朵,那时朵较少,

她数得轻松,脸上的微笑也如初放的花儿。当花儿次第开放,她便数得费劲了,于是慢慢地走进我家的院

子,站在花丛中,继续去数。整个花期,每天她都会来数上一会儿,有时风停雨后,她也会看一看被吹落

了几朵。她有一个本子,每天数完,都会记在上面。

③她不上学,每天呆在家里,似乎有我家的花儿相伴,她过得很高兴。春天时我会告诉她,这花儿是

越数越多的,到最后肯定数不过来。她却不在意,数到快秋天,她会拿着那个小本子对我说:“你看,现

在是一天比一天少了!”花落的时节,她除了数枝上的花儿,还会数落到地上的,然后她就怎么也算不明

白,便让我帮忙,如果落地的和枝上的加在一起,和昨天的数不同,她就会继续重数。我便给她讲,落了

的花可能随风刮走了,也可能被泥土埋上了,她听得似懂非懂,却依然固执地每天数着。

④有一天大雨,雨停后女孩没有来。一直到了傍晚,我正在院子里站着,忽见邻家夫妇抱着女孩回来

了。女孩身上湿透,腿也摔掉一大块皮,手上还拿着几株从地上拔出来的花儿。听她妈妈说,眼看着要下

雨了,她就跑出去了,雨停了也没回来。他们出去找了许久,才在街上找到。原来女孩去了附近的公园,

回来时却找不到家,一直在街上转悠,下雨时吓得不知道躲避,问她去做什么她也不说。我想,这个傻丫

头不会是去公园里数花了吧。

⑤第二天,女孩一瘸一拐地来了,拿着她的小本本。她有些沮丧,说昨天没数,说昨天拔来的花全死

了。我告诉她,昨天我替她数过了,她很惊喜,一笔一划地将数字记下来。然后她告诉我,这些天总下雨,

花儿落得越来越多了,她想起妈妈以前带她去公园,看到那里许多开着的花,就想着拔几棵回来栽上,这

样花朵就又多了。说完,她继续数花朵,神情专注而认真。

⑥而我站在那里,心底涌起一阵感动。那个时候,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黑暗,高考落榜,境遇黯淡,

每天独对那些纷纷开且落的花儿,心情也随着不停地起落。而这个小小的女孩,她的固执,她的清澈,却

有着无声无息的力量。直到今天,在我心底积累起不可抑制的感动,还有一种希望在酝酿。

⑦第二年我上大学走后,邻家女孩也开始上学了,十二岁,读一年级。她出生后,智力发育缓慢,比

别的孩子要晚发育三四年的样子。我上大学的那几年,每次回来,都会发现她的惊人变化。她读到三年级

的时候,便已经自学完了整个小学的课程,跳级上了初中。再后来,我毕业后,离家越来越远。每次打电

话回家都要问问邻家女孩的情况,听说她初中读了一年就上了高中。人们都说她是神童,可是谁又知道神

童的背后经历了多少痛苦的挣扎。再后来,那里的平房动迁,便再没有了邻家的消息。

第19页共24页.

⑧许多年过去,总会想起当年院子里的小小花园,想起那个数着花朵的女孩身影,想起那清澈如水的

目光,心便会于世事沧桑中柔软起来。仿佛有一种能穿透岁月的温暖,总能焐热生命中的许多苍凉。

⑨有一年回到老家的县城,特意去了曾经的住所。平房所在已是面目全非,我沿着记忆的脚步,茫然

地看着眼前的高楼大厦,目光溯着时光的潮流而上,依然能看到多年前的小小院落。忽然发现,有一个女

于同样在这里徘徊,她走到我面前,仔细看了看我的脸,便惊喜地叫了声“哥哥”。是当年的小女孩,她也

来这里看看曾经的一切,她说最想念的就是我家院子里的那些花儿,她的那个小本子一直珍藏着,那是她

最初的坚持,也是最初的快乐,也会是她一生的馨香。

⑩可是,她却不知道,除了那些花儿,她小小的身影,曾给了我更多的希望,让我在尘世的天风海雨

中,一直坚持,坚持。

(来源:2015年10月21日包利民的博客作者:包利民,有删改)

5.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数尽花朵一生香”的作用。

6.选文第④段写“问她去做什么她也不说”,“我想,这个傻丫头不会是去公园里数花了吧”。事实上,

小女孩是去做什么的呢?这表现了“她”怎样的内心品质?

7.请简析:选文第②⑥⑧段画线的句子中都有“清澈”,三处的词义是不是完全一样呢?

8.选文第⑦段叙述邻家女孩的上学,“人们都说她是神童”;请你说一说“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刘立文的《父亲的水稻》,完成各题。

①春意盎然。一株水稻长在盛满泥和水的玻璃杯子里,摆放在堂屋正中的八仙桌子上,满屋春光。

②这株水稻是父亲九十岁那年从自家责任田移来的。父亲坐在八仙桌旁,每日里看着自己亲手植的这

株水稻,满脸喜悦,像孩童般欢愉。父亲不能下田种稻子后,就经常在他劳动过的稻田边转,不时弯下腰

抚摸禾苗、稻穗,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骄傲而幸福。这下可好了,他时时可以看到水稻了,不用冒着风

雨和泥污,没有了相思之苦,离别的不舍,也没有了儿孙晚辈们为此而发出的唠叨。

第20页共24页.

③父亲就这样近距离地与水稻相恋相拥着、欣赏着、回味着。

④每年的惊蛰一过,父亲就冒着绵绵的春雨,赤着脚,披蓑衣,戴斗笠,赶着牛,细耕头年冬天翻过

的地,直至泥如浆、平如镜。父亲总是在头年立冬前把地翻过来,他说立冬前把地翻过来,雪可以冻死虫

卵,来年的丰收就有了一分保障。

⑤“秧好半成禾”,父亲是深谙此道的,每年的浸种催芽,为了不让种子烧坏或冻死,父亲几乎彻夜不

眠地守着,每隔一段时间就把手伸进棉絮包里,探测种子的温度,温度高了淋冷水降温,低了则泼些热水

升温,并不时翻腾,让包里的种子温度均衡,不至于里热外凉,发芽不整齐,或只长根,不长芽。

⑥“育秧如育婴,要精心管理,百般呵护”,父亲常这样念着,而且总是在浸种育秧前做好一切准备,

没有地膜育秧的年代,父亲早早地备下过筛的煤灰,盖在播下秧田的谷芽上以保温。秧种下了要时常关注

天气的变化,半夜起风了,天空有闪电了,连忙去秧田,该灌水保温时灌水,该排水保苗时排水,直至长

出两叶一心,才可喘一口气,睡个安稳觉。

⑦“一把青秧趁手青”,插秧时手要离泥土最近,离得近才省时,速度才快,所以人要半蹲着,一天下

来腰酸腿疼。而插秧这活一般一季要持续半个月左右,那劳累和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为肥力不够,村里

的稻田大多是些薄地,这就更难了,得用力才能把秧插稳。每插一季秧父亲指头都要插肿、插破。

⑧水稻从浸种到收割,需一百多天。一百多天里,每粒稻谷都浸泡着汗水:如果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

还好,要是遇上水灾、早灾、虫灾等带来的歉收或绝收,那还有劳累过后揪心的痛。

⑨我们村居住在一条无名小港的两岸,距湘江不远,是“下雨三天涨洪水,天晴三天车河水”的地方。

每年的梅雨季节是早稻扬花抽穗的时节,涨洪水的日子也同时到了。为了保住将要到嘴的粮食,生产队要

派人日夜在大堤上巡逻,以防洪水漫堤或溃堤。1978年发了一场洪水,湘江大堤告急!“所有在家的劳力

全上湘江大堤!守住大堤,保住水稻!”大队支部书记一路奔跑着,用他那嘶哑的声音大喊着。听到喊声,

我们扛着工具跟在书记后面跑。大雨如注,百几十斤一担的泥土,要挑上二十几米高的河堤,第一次见那

场面真有些害怕。从午后奋战到凌晨三点多,还不知什么时候可以停下来,饥饿,困乏,全身几乎散架了,

磨蹭着想偷点懒,父亲见了,厉声叫着:“大家都在拼命,你是看见的。保不住大堤就保不住,水稻,就

得又挨饿!”

⑩种水稻整个是个重体力活,尤其是每年的“双抢”,几乎人人要晒脱一层皮,瘦一身肉,烈日下,高

强度的劳动,常常是汗水洗面,衣服上结下一层厚厚的盐霜。父亲的水稻与其说是种在龙上,不如说是种

在汗水里。

⑪父亲十几岁就开始种水稻,一生与水稻相依相伴九十二春。水稻融入了父亲的血液里,他血管里流

淌的血一定如稻秧般碧绿,稻谷般金黄,稻子般芬芳。

第21页共24页.

⑫父亲坐在八仙桌前,幸福地看着自己亲手植的这株水稻,又不时地盯着我。我发觉父亲的眸子里有

勤劳俭朴、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桌赋,并通过盯视传给了我,他的盯视,也同时唤醒了我某些禀赋,我

不仅要牢记祖训,更要在精神和气质上与父亲相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