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名著阅读(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4:名著阅读(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4:名著阅读(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4:名著阅读(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4:名著阅读(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名著阅读

1.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中人物的评价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颇有天分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有着南方人“爱辣”的嗜好,有着农民的个人习惯,这个人

是毛泽东。

B.他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不慕名利,他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他爱护部下天下闻名,他

就是朱德。

C.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是一个儒雅的革

命者,他就是周恩来。

D.他年少时便以胆略和才智名满湘地,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他就是

彭德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D.有误,“叫死人活过来打仗”可知这个人物应该是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贺龙口

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贺龙除了在军事方面以外,没有受过多少教育;后来,国民党军阀不仅处

决共产党人,而且处决大批农会领袖、工人、学生。贺龙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完全同情穷人,这种屠杀

激起他的愤怒,他毅然投向共产党。所以选项错误。

故选D。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

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评价。

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

漫记》。

C.《昆虫记》堪称文学与科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语言诙谐,只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昆虫的世界。

D.《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比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蟋蟀善于

建巢穴,管理家务。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学名著常识的掌握。

C.错误,《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不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的世

第1页共18页.

界;

故选C。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通过访谈与对话,搜集到大量有关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报道了中

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昆虫记》注重描述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等,行文严谨,语言含蓄,常常用比喻

的手法表现昆虫的世界。

C.王树增的长篇纪实文学《长征》,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

历史。

D.卞毓膜在《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既介绍天文知识,也注重思维启迪。全书从古到今,由浅入深,

层层展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名著。B.《昆虫记》的语言特点是生动、传神、自然、亲切;而不是选项中的

含蓄。常用的手法除了比喻还有拟人。故选B。

4.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任务。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

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

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

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

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任务一】片段批注

(1)描写中蕴含思想: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是毛泽东的肖像描写,目的是为了写出作者对他的第一印象

是_____________

【任务二】整本阅读

(2)对《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本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精神。

B.全书以刻画领导人形象为中心,通过夸张的战斗故事来反映共产党和红军的生活。

C.这是一部纪实性作品,因此在阅读本书时首先要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第2页共18页.

D.该书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客观的评价了中国革命。

【任务三】主题阅读

(3)《红星照耀中国》自出版至今,始终在许多国家畅销,活力从未衰减,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

的百科全书。请你在全班同学阅读此书后,推荐一本与该书主题相关的名著。

推荐书目:《____________》

【答案】(1)很(非常)精明

(2)B

(3)《长征》《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写出一部红色主题的书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结合第一段“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知,作者看到了毛泽东后

产生的第一印象是精明,故这处肖像描写目的是为了写出作者对他的第一印象是精明。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

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

的情况,并非以刻画领导人形象为中心,也没有通过夸张的战斗故事来反映共产党和红军的生活;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红星照耀中国》是对长征的真实纪录,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展现了中国革命历程,故推

荐的作品应该和长征、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革命等内容相关。

《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

争。着重表现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

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林海雪原》描写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剿匪的战斗。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

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林

海雪原》一直被视作“革命通俗小说”的典型代表,并被誉为“新的政治思想和传统的表现形式互相结合”的光

辉典范,它更是整个“十七年文学”发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说作品。

《青春之歌》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

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故事,构筑了革

命历史的经典叙事,也揭示出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第3页共18页.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的《长征》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

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

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

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5.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A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A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

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1)文段中画线句是《红星照耀中国》中对A____(事件)的高度评价。在这部名著中,_____和____是

作者埃德加·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由文段可知,“红星”的含义是什么?

(3)《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

月至10月在我国陕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D.淮海战役

【答案】(1)长征毛泽东周恩来

(2)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3)A

【解析】(1)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结合“A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A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可知,A指长征。

红军长征在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会师,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伟大的长征精

神;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这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

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

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

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2)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

结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可知,“红星”的含义是指中国共产党及其领

第4页共18页.

导的红色革命。

(3)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结合“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陕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可知,斯诺可能报道了

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这一长征不仅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

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而且也走过了祖国的大半地域,在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故选A。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①“贺龙的外表怎么样?”我问李。

②“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

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

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获了。贺龙又去

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虽然贺龙性格很急躁,但是他很谦虚。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

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

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贺龙的妻子也是如此。”

③贺龙对有钱人的仇视,在中国是到处流传的——这似乎主要要回溯到他的红色游击队刚刚开始组成

的年代,当时湖南苏区还没有处在共产党的全面控制之下。在何键“农民大屠杀”时期许多农民有亲友遭

到牺牲,或者反动派在何键统治下夺回权力后,本人遭到地主的殴打和压迫,都抱着深仇大恨来投奔贺龙。

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

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④有一次贺龙带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瑞士传教士,军事法庭因他从事所谓间谍活动——大概不过是

把红军动向的情报传给国民党当局,许多传教士都是这样做的——“判处”他监禁十八个月。贺龙开始长

征时,波斯哈德牧师的徒刑还没有满期,因此奉命跟着军队走,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

前往云南府。使得大多数人感到意外的是,波斯哈德牧师对贺龙并没有讲什么坏话。相反,据说他说过,

“如果农民都知道共产党是怎样的,没有人会逃走。”

⑤当时正好中午要歇脚,我们决定到清凉宜人的溪水中洗个澡。我们下了水,躺在溪底一块长长的平

石上,浅浅的凉水在我们身上潺潺流过。有几个农民过去,赶着一大群绵羊;头顶上蔚蓝色的天空晴朗无

云。四周一片宁静、幽美,几百年来都是这样的,这种奇怪的晌午时分,只使人感到宁静、幽美和满足。

⑥我忽然问李长林结过婚没有。“我结过婚了,”他慢慢地说,“我的妻子在南方被国民党杀死了。”

第5页共18页.

⑦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进行战

斗。我以后在路上还要从其他红军旅伴那里了解到更多这方面的情况。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篇第三节)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吧,请你参与。

6.说故事。选文具体讲述了关于贺龙的这些故事:

①背受伤的部下行军②__________

③行军神出鬼没④__________

7.析人物。结合下面加点的词语,写下你对贺龙这个人物的评价。

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

8.赏笔法。下面句子对表现贺龙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请你做旁批。

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贺龙的妻子也是如

此。

旁批:_________

9.谈感受。《红星照耀中国》里也不乏“小人物”的影子,书中讲述“红小鬼”的故事虽然篇幅不多,却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请联系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谈谈这群“红小鬼”的性格特征。

【答案】6.从敌军手里夺回战马释放瑞士传教士7.“一直”、“从来”、“总”表示一贯如此,没

有例外。表现了贺龙忠诚、守纪、谦虚的性格特点。8.写妹妹和妻子的表现说明贺龙对身边人的影响,

侧面衬托了贺龙以身作则、爱兵如子的形象。9.示例:这群“红小鬼”虽然生活艰苦,但是精神乐观,勇

敢顽强,做事认真负责。比如哪怕他们穿的军服都太肥大,经常流着鼻涕,可他们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他们

的;又如他们并没有要求被作为小孩照顾,而是同成年游击队并肩作战,甚至跟敌人拼刺刀等等。

【解析】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1)根据题干“背受伤的部下行军”的提示,找到②段“有一次他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马,这匹马给敌军俘

获了。贺龙又去打仗夺回来。结果真的夺了回来”,可概括为:从敌军手里夺回战马;

(2)根据题干“行军神出鬼没”的提示,找到④段“有一次贺龙带到了一个名叫波斯哈德瑞士传教士……

最后刑期满了以后才在途中释放,给旅费前往云南府”,可概括为:释放瑞士传教士。

7.本题考查人物分析。要求结合加点的词语分析。

②段“他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从来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他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

见”句中的加点词“一直”、“从来”、“总”表示一贯如此,没有例外,结合“他参加共产党后”可知,“忠于党”

表现了贺龙很忠诚,“没有违反过党的纪律”表现了贺龙很守纪,“希望别人提出批评,留心听取意见”表现了

第6页共18页.

贺龙很谦虚。

8.本题考查侧面描写。

②段“他的妹妹很像他,个子高大,是个大脚女人。她领导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贺龙的妻子也

是如此”写的是贺龙的的妹妹和妻子都像他一样:红军作战——还亲自背伤员。这属于侧面描写,结合本段

上文“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

单”可知,有力地烘托了贺龙以身作则、爱兵如子的形象。

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示例:《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小鬼有责任心,强烈的爱国主义,耐心。两“小鬼”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

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样有原则的红

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红军队伍里有许多少年先锋队员,他们活跃在部队里,充当号手、勤务兵,他们尽

管出身不同,但是身上的刚毅令人叹服,他们对红军忠贞不二,坚定如一,他们高扬着革命精神,对未来

充满希望。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蒋介石被扣留(节选)

①对于西安所上演的这出高潮迭起的大戏,无论如何评价其动机或者背后的政治背景,我们都必须承

认,它选择的时机和实施的过程都手段高超。兵变计划事先没有向敌方泄露只言片语。等到12月12日早

晨6时事件就已完全结束,西安处在东北军和西北军部队的掌控之下。蓝衣社特务尚在梦中,出其不意被

缴械逮捕;几乎整个参谋总部人员都被包围在西安宾馆,监禁起来;邵力子和警察局长也被俘虏;西安警

察部队向起事部队投降;南京方面的50架轰炸机和飞行员被扣留在机场。

②不过,抓捕蒋介石的行动却成为流血事件。蒋介石下榻在10英里外闻名遐迩的温泉胜地临潼,其他

客人此前都已经被请走。张学良的卫队长、26岁的孙铭九上尉于午夜时分赶赴临潼。他带领200名东北军

官兵,于凌晨3时驱车抵达临潼郊外。他们在那里一直等到5时,第一辆卡车轰鸣着,载着15名官兵开到

宾馆门口,被哨兵喝住,双方开了火。

③东北军这批先遣队的增援力量很快赶到,孙铭九率部向委员长的住处发起攻击。蒋介石的卫队猝不

及防,只进行了短暂的枪战——不过这点时间足以让惊慌失措的蒋介石逃走。当孙铭九到达蒋介石的卧室

时,他已经逃跑了。孙铭九带领搜索队爬上蒋介石下榻地后面岩石林立、白雪皑皑的小山,很快发现了蒋

介石的贴身侍从,不久之后就找到了蒋介石本人。他只穿着长睡衣,外面披着宽松的长袍,手脚都光着,

匆忙攀山逃走时划伤了,在严寒中瑟瑟发抖,他也没戴假牙,蜷缩在一块硕大岩石旁的山洞里。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二篇,作者:埃德加·斯诺)

第7页共18页.

10.上述文字所记载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1.作者认为:“对于西安所上演的这出高潮迭起的大戏,无论如何评价其动机或者背后的政治背景,

我们都必须承认,它选择的时机和实施的过程都手段高超。”结合作品,你认为高超在哪里?

12.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结尾处的画线句。

13.结合作品前面内容,说说选文中蒋介石去西安的本来目的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发生转变?

【答案】10.西安事变11.兵变计划事先没有向敌方泄露只言片语。12月11日晚召开东北军和西北

军师以上指挥官联合会议,12月12日早晨6时事件就已结束。整个过程时间短、行动快、保密性高。12.运

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蒋介石的慌张与狼狈。13.目的:对红军发起第六次“围剿”行动。

原因:当时全国抗日情绪高涨,张学良在所部军官施压下发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请愿书,结果遭到蒋

介石的斥责并受到一系列威胁,于是实施兵变,导致事态逆转。

【解析】10.本题考查文段的分析与概括。

由第①段“对于西安所上演的这出高潮迭起的大戏”“兵变计划事先没有向敌方泄露只言片语。等到12

月12日早晨6时事件就已完全结束,西安处在东北军和西北军部队的掌控之下”,第②段“不过,抓捕蒋介

石的行动却成为流血事件”可知,文字所记载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

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

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1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理解与分析。

由第①段“兵变计划事先没有向敌方泄露只言片语。等到12月12日早晨6时事件就已完全结束,西安

处在东北军和西北军部队的掌控之下”可知兵变计划事先没有向敌方泄露只言片语。由第③段“蒋介石的卫队

猝不及防,只进行了短暂的枪战”可知,整个过程时间很短,保密性很高。

12.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由第③段“穿着长睡衣,外面披着宽松的长袍,手脚都光着”可知,运用了外貌描写,“在严寒中瑟瑟发

抖”“蜷缩”可知,运用神态描写。结合前面的“不过这点时间足以让惊慌失措的蒋介石逃走”可知,这些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蒋介石出逃的狼狈和惊慌之情。

1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分析。

由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可知,1936年日军侵占华北,全国抗日热情高涨,但是,蒋介石执意还

要对长征刚刚到达陕北的红军进行“围剿”。10月29日,蒋介石以避寿为名,跑到洛阳,实则召开会议,制

第8页共18页.

定加紧进攻红军的军事部署。在会议上,傅作义、徐永昌等劝蒋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他拒不接受,并且

当众辱骂张学良“剿匪”不尽责,并且表示:“匪不剿完,决不抗日。”西北局势日益恶化。之后,蒋介石为在

西北大举“剿共”作准备,又从洛阳到太原、济南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筹划调集嫡系精锐部队260个团

约30余万大军,以蒋鼎文为西北“剿总”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陕甘绥宁边区总指挥,由军政部次长陈诚驻

前去担任总督剿,并扩大西安、兰州机场,增设能容100架轰炸机的地勤准备,亲自坐镇西安,继江西第

五次“围剿”之后对中央红军发动第六次“围剿”。据此回答即可。

14.名著阅读

①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拦路的荆棘,就把生命当成笨重碍事、一文不值的东西扔掉。

②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端庄,严肃半立前爪像

人的手臂一样伸向天空,活脱脱一副很诚心诚意的祷告姿势。

③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因为

它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与飞鸟可以匹敌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着。那种皱的

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④其实,并不是稀罕的虫子才值得关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虫子,如果好好观察,同样会发现许多

有趣的事情,普通并不等于无足轻重,只要我们给予重视,就会从中发现有趣的知识,无知常常使我们看

不到它们的价值,其实再不起眼的生物都是构成大自然生活乐章不可缺少的音符。

(1)以上语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书作者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昆虫名)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2)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人不能在生命的旅程中一遇到拦路的荆棘,就把生命当成笨重碍事、一

文不值的东西扔掉”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昆虫记:杨柳天牛

(2)围绕“勇敢面对挫折,不自暴自弃,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回答,积极向上即可。

【解析】(1)考查名著阅读。

第一空:根据第②段中的“螳螂是一种美丽的昆虫,它像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在烈日的草丛中它仪态

端庄”,第③段中的“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末段中的“其实,并不是稀罕的

虫子才值得关注,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虫子,如果好好观察,同样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可知,语段出自

名著《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

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第二空:“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的是杨柳天牛,原著中表述为“杨柳

第9页共18页.

天牛翅膀不是紧密贴合的,看上去就像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2)考查词句理解。“拦路的荆棘”指的是生活中的坎坷和挫折。“把生命当成笨重碍事、一文不值的东

西扔掉”指的是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以后,就产生了放弃生命的想法。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一生中总会遇

到了一些困难与挫折,此时需要我们勇敢面对,不能轻易放弃。只有敬畏生命,珍爱生命,顽强抗争,才

能成为生活的强者,战胜拦路的困难。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蝉和蚁

①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

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

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

就可饮个饱了。

②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

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

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

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

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

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③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

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

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④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5.本文选自《______》,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人名),这部书堪称科学与_______完美结合

的典范,被人誉为“__________”。

16.赏析下面的句子。

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

17.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

18.作者为什么认为“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答案】15.昆虫记法布尔文学昆虫的史诗16.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蝉人格化,

第10页共18页.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面对越来越多的麻烦时,不得已的做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行文生动活泼,语调

诙谐,充满情趣。(意思对即可)17.(1)喜欢唱歌。“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2)吮吸树的汁

液。“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3)勤劳。“勤苦的生产

者却是蝉呢”(答出②点即可)18.因为一开始蚂蚁想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蝉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

让它们过去。可是蚂蚁喝到树的汁液后竟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有的甚至抓住蝉

的吸管,想把它拉掉,就像凶悍的强徒,所以作者说蚂蚁是“最坏的罪犯”。(意思对即可)

【解析】15.此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识记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

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要随学随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

得心应手。

由选文内容“蝉和蚁”可知,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这部书堪称科学与文学

完美结合的典范,被人誉为“昆虫的史诗”。

16.此题考查句子赏析。

文章第③段“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运用

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面对越来越多的麻烦时,不得已的做法,表现了蝉

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些显著的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

文学经典。据此回答即可。

17.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文章第①段“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可以概括出:蝉喜欢唱歌;

由文章第①段“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可以概括出:

蝉的食物是吮吸树的汁液;

由文章第④段“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可以概括出:蝉是勤劳的。

18.此题考查内容理解。

文章第②段“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而最多的却是

蚂蚁……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

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

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第③段“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

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所以作者说蚂蚁是“最坏的罪犯”。据

此回答即可。

第11页共18页.

19.某班举行“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其中,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请根据阅读积累,将阅读记录卡补充完整。

阅读记录卡

书名:《红星照耀中国》作者:(1)

国籍:美国

标题解读:作者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发生、发展的原因,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

宣告:(2)

书名:《昆虫记》

作者:法布尔

国籍(3)

作品内容: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使

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如(4)喜欢用麻醉工具捕获蜗牛;(5)善于利

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6)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

穴的盖子……

【甲】蝉是非常喜欢唱歌的。它翼后的空腔里带有一种像钹一样的乐器。它还不满足,还要在胸部安

置一种响板,以增加声音的强度。因为有这种巨大的响板,蝉的生命器官都无处安置,只得把它们压紧到

身体最小的角落里。当然了,要痴心委身于音乐,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才能安置乐器了。

【乙】

蟋蟀等秋虫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把翅

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滤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

质部”的部分,两者摩擦就发声音。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作“发音镜”,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

关。

(2)整理材料时,小文发现【甲】【乙】两段材料中有一则并不是《昆虫记》中的文字,你觉得哪一则不

是?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

(3)八年级(1)班某同学想阅读卞毓麟的科普作品《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请你从阅读科普作品的基本

方法出发,以《昆虫记》为例,给予他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答案】(1)埃德加·斯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

第12页共18页.

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法国;萤火虫;螳螂;切叶蜂(樵叶蜂)

(2)[乙]不是《昆虫记》中的文字。法布尔的语言生动活泼,常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

然,吸引读者体会散文般的语言之美。[乙]以科学平实而准确语言说明蟋蟀发音的原理。这与《昆虫记》的

语言风格不同。

(3)示例:①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作家作品介绍,了解作者和全书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准备。

如,部分版本的《昆虫记》在序言和附录中就有对该书大致介绍。②恰当查找工具书和相关资料,把握书

中专业知识含义。如读《昆虫记》,可思考作者对动物习性的观察和分析,明确其做法是否正确。③体会科

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如读《昆虫记》,体会作者积极探

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④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如《昆虫记》也是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体会

文字之美,吸收语文营养。

【解析】(1)考查名著内容。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

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

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2)这部作品不仅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

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宣扬和评价,融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从而瓦解种种歪

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书中以毋庯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

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3)法布尔,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

世。

(4)喜欢用麻醉工具捕获蜗牛是萤火虫,原文为“萤火虫拥有独一无二的捕食方式,它在享用猎物之

前,总是先把它麻醉,让它失去知觉和抵抗能力”。

(5)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的是螳螂,原文为“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

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6)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的是切叶蜂,原文为“令人

惊奇的是,每个用来做巢盖的圆叶子大小都非常合适,天衣无缝地把小巢盖住。切叶蜂没有任何可以用作

模子的工具,也没有精确的仪器,它们是靠什么来剪下这么多精巧的叶子的呢”。

(2)考查名著语言。《昆虫记》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

第13页共18页.

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

世界里。两则材料中,材料一有拟人、比喻手法的运用,如“那么只有缩小内部的器官才能安置乐器了”运用

了比喻,把蝉的发声器官比作乐器。“要痴心委身于音乐”运用拟人,把蝉人格化。材料二运用专业术语来解

说秋虫的发声器官和发声原理,语言严谨平实,具有科学性。所以它不是出自于《昆虫记》。

(3)考查阅读方法。《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与《昆虫记》同为科普作品,所以阅读《昆虫记》的方法

完全可以借用在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上。如:可以寻找一些介绍宇宙和星星的科普作品进行相关阅

读。相到比对,加深对《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理解。如阅读《昆虫记》时,找一些介绍昆虫的相关书籍

同时阅读,可以更好的理解书中对于一些昆虫习性的介绍。

20.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根.据.这.初.步.观.察.,我们真的会以为一种可以组织成实物的液体突然凝固成带肋条的网络了。我们还会

以为眼前的是一种晶体,因其突如其来,颇像显微镜载玻片上的溶化盐似的。其实并非如此,情况不会是

这样的。生命在其创作中是没有这种突如其来的。

我.折.断.一.个.发.育.了.一.半.的.翅.膀.,.用.大.倍.数.的.显.微.镜.对.着.仔.细.观.察.。这一次,我满意了。在似乎在逐渐

结网的两部分的交接处,这个网络实际上已预先存在着。我.很.清.楚.地.辨.别.出.其中的已经粗壮的竖翅脉。我.

还.看.见.其中横向排着的支架,尽管它们确实还很苍白且不凸出。我成功地把末端的几块碎片展开来,找到

了要找的一切。

这.已.经.证.实.了.。.翅膀此刻并不是织布机上由电动梭子生产出来的一块布料,而是一块已经完全织成了

的成品布料。它所欠缺的只是展开和刚性,无须费多少事了,这就像熨衣服时用熨斗一熨就成了。

(1)揣摩加点的语句,概括写出上面文段在写法上的特点。

(2)从上面文段中,你读出了法布尔怎样的科学精神?请简要写出。

【答案】(1)作者介绍科学知识时,运用的是观察探索的顺序来记叙的。(作者按照对知识进行探索的逻

辑来介绍知识的)

(2)不达目的不罢休、谨严、求实、求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写出三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文段写法的分析。

由第一段“根据这初步观察”可知,这是根据观察来写的;

由第二段“用大倍数的显微镜对着仔细观察”可知这是进一步的观察;

由第三段“这已经证实了”可知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

综上所述,写法上的特点为“用的是观察探索”的顺序来写的。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第14页共18页.

由第二段“这一次,我满意了”“我成功地把末端的几块碎片展开来,找到了要找的一切”可知,法布尔不

达目的决不放弃的精神;

由“我折断一个发育了一半的翅膀,用大倍数的显微镜对着仔细观察”可知法布尔的仔细和严谨以及他的

小心求证的精神。

21.经典滋润心灵,名著伴我成长。请阅读下而节选语段,回答相关问题。

蜜蜂来了,它心平气和……不一会儿,它就沉浸在采蜜的工作中了。潜伏在花下窥伺的强盗——蟹蛛,

便从隐藏之处现身,它绕到忙碌的蜜蜂身后,偷偷向它接近,然后猛冲上去突然咬住它的脑后根……这一

咬瞬间致命,因为它破坏了蜜蜂颈部的神经节。不多时,可怜的小蜜蜂便蹬着腿死去了。这时,凶手便舒

舒服服地吸起受害者的血来。

(1)选文节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与法布尔独特的研究方

法有关,法布尔一反常规,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这部经典

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阅读这类科普作品,要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

_____________,(读书方法),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

(2)《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罗曼·罗兰把法布尔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

言大师”,请结合选文,说说《昆虫记》语言上的特点。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B.蟋蟀的卧室在洞穴通道的尽头,宽敞、光滑、干净、卫生。

C.蜘蛛知道蜘蛛网上有猎物的方法是用眼睛看到的。

D.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答案】(1)野外观察实验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2)《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如选文中的蜜蜂“沉浸在采蜜

的工作中”,蟹蛛“窥伺”,“猛冲上去突然咬住”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写出蜜蜂的无辜可怜,蟹蛛的凶残,

真实地再现昆虫生活场景,既生动形象,又富有科学性。

(3)C

【解析】(1)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第一、二空,联系名著内容可知,在法布尔那个时代,一般昆虫学家的研究是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

在酒精里,睁大眼睛观察昆虫的触角、上颚、翅膀、足等,极少去思考这些器官的功能,不重视研究昆虫的

本能与习性。法布尔一反常规,用野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昆虫的本能与习性。法布尔从不满足于仅

第15页共18页.

仅记录昆虫的生活,他关注的是昆虫活生生的生命过程;

第三空,《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笔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阅

读时要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在阅

读中汲取人生智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

(2)考查对名著语言的理解分析。

“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的意思是指法布尔笔下的昆虫是生动、美丽、聪明、勇敢,让我

们感悟到一位昆虫学家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我们需要结合名著的内容分析法布尔对昆虫的细致描写,如

何生动形象地表现昆虫的特征,以及表现对昆虫的热爱。

法布尔多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联系选文中“它心平气和”“沉浸在采蜜的工作中”“潜伏在花下窥

伺的强盗——蟹蛛”“凶手”等用语,或使用拟人,或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在作者

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

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

儿般哭闹”。作者真实地再现昆虫生活场景,生动形象,又富有科学性。

(3)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蜘蛛知道蜘蛛网上有猎物的方法是用眼睛看到的”有误,由《昆虫记》中“蜘蛛的电报线”一章可以知

道“蜘蛛发现网上有猎物靠的是网的振动,而不是它自己的眼睛”;

故选C。

22.根据你的积累,回答以下问题。

(1)经典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____________作品,作者是____________(国家)记者埃德加·斯

诺,书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照耀着中国。

(2)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一

次流动的‘武装巡回宣传’。”文中的“大规模的转移”指____________。

【答案】纪实美国中国共产党红军长征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及文学常识识记。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

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

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

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红星照耀中国》特指中.国.共.产.党.犹如一颗闪亮

的红星照耀着中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第16页共18页.

(2)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长征》第四节《通过大草地》原文“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

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

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