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5份打包)_第1页
2024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5份打包)_第2页
2024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5份打包)_第3页
2024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5份打包)_第4页
2024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5份打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教师版X5

份打包)

2021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

二、掌握古诗情感题训练学案(教师版)

训练目标:

一、了解高考考查古诗情感的题型和要求;

二、通过阅读训练,初步学会解答古代诗歌情感题。

学习过程:

【导入学习】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

活内容,把握诗人融入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

涵,并对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元素加以评价。重点把握诗歌“写了什

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

生态度

【自主学习】

古诗情感常见类型

[应用体验]

请写出下列诗句所抒发的情感属于哪种类型。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忧国伤时类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离愁别绪类

(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建功报国类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思乡怀人类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活杂感类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杂感类

题型一词句情感题

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

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

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

“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

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

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当然,有肝词句情感题所考查的词句

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写景(人)句或叙事句,这就需要透过景、事来把握

情感。

1.(2019•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

评价?

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

价。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

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

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

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

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诗人的

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

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参考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2.(2018•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寄和州刘使君[注]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堪、

水心亭,均在和州C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尾联两句作者有感而发。作为好友,作者理解刘禹锡此时

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对刘禹锡境况的同情。“醉中高咏有谁听?”

既是对刘禹锡诗歌造诣的肯定,也表达了二人的惺惺相惜之情,实际

上是你知我,我懂你,互为知音。

参考答案: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

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鹏鹄天•赠驭说高秀英①

[元]王蟀

短短罗桂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

玉有香。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总是逢场戏,

拍板门锤②未易当③。

[注]①驭说,即说书。高秀英,当时著名女说书艺人。②拍板

门锤:说书时使用的道具。③未易当:没有改换。

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末尾“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两

句所表达的主旨。

解析:“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意思是说百年兴亡

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时使用的道具,没有改换。百年兴亡被说书人

顷刻道破,成为说书人的笑谈,由此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参考答案:“百年总是逢场戏”意思是说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

戏,由此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百年总是逢场戏”是说

说书艺人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也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说书人自己

的辛酸苦楚又有几人能知。)“拍板门锤未易当”语带讥讽,百年兴

亡不过逢场作戏,被说书人顷刻道破,成为说书人的笑谈。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兵

杜甫

北庭①送壮士,叙虎数尤多。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②元帅待雕戈。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③波。

[注]①北庭:都护府名。②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③辽海:

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

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态度。

解析:对于词语的含义,首先要解释本义,接着解释在句中的意

思,如果有运用修辞手法,要进行分析。如本诗“斩鲸”,是斩首的

意思。“斩鲸”运用了比喻,比喻平定叛追势力;”斩鲸辽海波”,是

指应该率军直捣敌人巢穴,平定叛乱。本题要求结合全诗来分析“斩

鲸”所表达的情感。考生先要读懂诗歌,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作者、

题目、时代背景、注释等揣摩作者通过“斩鲸”所表达的情感。本诗

的意思是:北庭都护府派遣的豪壮勇猛的战士,数量很多。这支精干

勇敢的部队过去无敌于天下,现在把他们放到临敌的边境会怎么样呢?

安史叛将气焰很盛,元帅等待着挥兵进击,荡平贼寇。不要一味围守

在邺城之下,还应该率军直捣敌人巢穴。从诗中“壮士”“貌虎”“精

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高昂,可以看出

作者对平定叛乱充满信心,所以才会用“斩鲸”对士兵们寄予厚望。

从“妖氛拥白马”可以看出作者对叛军的轻视。从“莫守邺城下,斩

鲸辽海波”可以看出作者斩草除根、擒贼先擒王的决心和意志,作者

的谆谆告诫和殷切期望突出了他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参考答案:①斩鲸,就是斩首的意思,是指直剿叛军老巢、平定

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②对出兵决战、平定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

从诗中“壮士”“貌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

充分,士气高昂。③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

的必胜决心和意志;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规范答]概括分析词句情感题的2大步骤一

[提示]步骤①与步骤②可颠倒。

【合作学习】

题型二整体情感题

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

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

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

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

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

整体情感题概括的4大关注点:

(1)从诗歌本身出发,逐句分析。一句一种感情,一句几种感情,

几句一种感情,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种描写,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比如内容写的是

游览山村,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XX(之情)二

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

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情感的由来、原因)。比如“伤

感”这种感情,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才华埋没的伤

感、理想落空的伤感、国破家亡的伤感、与友人离别的伤感、久戍不

归的伤感、羁旅奔波的伤感、思念家乡的伤感、怀念家人的伤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回答时要分点,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1.(2019•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财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

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

观Q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

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

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

刘表。

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解析:诗歌开始四句“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蚣集,

人远凫鸭乱”记录了游览过程,写了诗人眼中通泉地暖境幽的特点,

此时诗人看到美景,心情是愉悦的。“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中

“登顿(且行且停)”“欹倾(道路崎岖)”暗示了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

“我生苦飘零”,诗人直言飘零他乡的哀痛。安史之乱发生在755〜

763年,诗歌写于762年,结合孔子、王粲典故的运用,可知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答案:①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②生不逢时的苦闷。③飘零

他乡的哀痛。④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2.(2018•全国卷H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

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然后结合诗句来分析。

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

大海没有填平,希望我死了之后还有子孙活着完成我的遗愿”,那么

这样的理解就是同意最后两句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是精卫对自己

的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抒发;如果将“高山未尽海未平,

愿我身死子还生”理解为“高山没有移尽,大海没有填平,我希望用

我的生命来换取你的生命”,那么这样的理解就是不同意最后两句是

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而认为这是从作者的角度表达的。

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

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

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

①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②意为移山

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

精卫的生命。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汉宫春•立春日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小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①?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

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②?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

先还。

[注]①堆盘:古时风俗,于立春日作五峰盘,并以黄柑酿酒,

称洞庭春色。②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

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群臣莫解。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

这首词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概括。

解析:题干问”这首词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求结合

本词简要概括。对于诗词的思想情感,作答时注意从题材入手,关注

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句子,或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结合诗词的写作背

景考虑等。词中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

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表现了作者怀念故国、心系故园

的深情。下片“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

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蹉蛇岁月,年华

虚度。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问何人”

一语凄恻,它向外探询的口吻,写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国之情、生命

之悲所萦绕,急于摆脱又无可摆脱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了对于南宋

统治者不思恢复、放废英雄的怨尤。

参考答案:①怀念故国、心系故园的深情。②对南宋君臣苟安江

南、不思恢复的不满。③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伤痛。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老学庵壁[注]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芾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

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

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的只数椽”看

出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

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

“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参考答案: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

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

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

诗人感到忧虑。

[技法通]概括分析整体情感题的2大思维方式

方式一:抓诗题,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题材就是送别友人诗,其情感

大体方向就明确了C

方式二:抓关键,结合诗句,明确情感表达

这里的关键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依据诗中情感词,析明示的情感。

诗歌中一两个字往往直接揭示情感,这样的字往往就是诗中的情

感语言。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伤

心”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的“孤”,很明显透露着凄伤孤寂之情。

二是依据诗中人、事、景(意象),析暗示的情感。

人、事、景(意象)均是诗歌表达情感的载体,在揣摩诗歌的思想

感情时要学会逐句(联)发掘人、事、景背后蕴涵的情感,从而全面把

握。值得注意的是在逐句分析时,应有所侧重,写人的重在分析人所

蕴涵的感情,写事的重在分析事所蕴涵的感情,写景(意象)的重在分

析景(意象)所蕴涵的感情。

【应用学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⑵题。(9分)

闲望

吴融①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峡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闲下新居成别业②,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②别

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

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映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

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

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

有相似之处。

解析:选AA项,“语言清丽典雅”赏析有误。“三点五点”“一

枝两枝”,是口语化的语言。故选A项。

★⑵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解析: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

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

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映山雨”“临水花”

“峡蝶狂飞”“鸳鸯稳睡”,借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

赞美。“闲下新居”“江南旧隐”将新居和旧家对比,其中蕴含着离开

故园、仕途奔波的伤感。“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到处奔波,对自

己处境的失望。”却羡暝归林上鸦”,诗人羡慕归鸦,委婉地表达了对

闲适生活的向往。

参考答案:①首联和颔联描写雨、花、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

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②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

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③“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

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悲哀;④末句写羡

慕暮归之鸦,含蓄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适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重阳①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②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③如梦中。

[注]①《重阳》这首诗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间所

作。当时,皇帝、皇太后均已投降,并劝文天祥投降。②何心:何来

的心。③龙山:隐喻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的发源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实写他长期被囚的景况以及孤独思乡怀国的情绪,勾勒

出一个鲜活的囚人形象。

B.“梧桐”是狱中所见景象之一,诗人着意写它,寄寓了一片深

情,属触景生情的写法。

C.颔联通过想象描绘雁南飞、燕归巢等美妙景象,表现作者坚

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

D.尾联“龙山”既可指作者战败被捕之地,也指华夏民族发源

地、沦陷的中原地区。

解析:选CC项,“坚信能重获自由的乐观豁达”错,到文天祥

被捕、身陷囹圄的时候,全国都已沦陷,包括当时的皇帝、皇太后等

都投降了,作者清醒地知道没有多少重获自由的可能;后文诗句尽管

表达出宁死不屈的心意,但属于对华夏民族气节的忠守。所以,“坚

信”“乐观豁达”显得言过其实,理解为“仍存再获自由的心愿”更

为恰当。故答案为C。

★⑵请从颈联撷选的意象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所抒发的

思想情感。(6分)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对各类常见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有

明确认识。首先筛选出诗歌中用到的意象,然后结合本句诗及上下文

理解意象中寄托的作者的情感。解答时要借助题目、注释、背景等信

息综合考虑情感主旨。本题颈联用到的意象有:“落叶”“流水”“黄

花”“西风”四个意象。分析情感时结合背景可知,这些意象均有比

喻或象征意义。“流水”喻指时代大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

量;“黄花”,即黄菊,素有生命力顽强、品格高贵的寓意;“西风”,

即秋风,常寄予肃杀之意。再结合诗句中其他表露情感的词语分析诗

人情感。如“何心定”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悲痛之情;

“更”,写“黄花”无主却更胜肃杀的“西风”,表达了自己坚守理想

和民族大义、绝不屈服的决心。

参考答案:①“落叶何心定流水”句撷选“落叶”和“流水”两

个意象。“流水”喻指时代大势,“落叶”是自喻,喻指个人力量。诗

人用“何心定”串联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难以阻挡这一历史趋势的

悲痛之情。②“黄花无主更西风”撷选“黄花”和“西风”两个意象。

“黄花”,即黄菊,素格生命力顽强、品格高贵的寓意。“西风”,即

秋风,常寄予肃杀之意。“黄花”无主却更胜肃杀的“西风”,诗人以

勇立“西风”中的无主“黄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守理想和民族大

义、绝不屈服的决心。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⑵题。(9分)

湖中对酒作(节选)

张谓

主人有黍百余石[注],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茱萸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翁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注]石:单位名称,十斗为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联可以看成是主人劝酒的话,恳切、动人,表现出当时

人们现实而乐观的人生态度。

B.第三联写客人在主人家饮酒后又在回去的路上赊酒饮用而醉

宿黄翁家,生动表现了诗人的尽兴。

C.第四联以湖上的景色作结,意思是面对如此美景就要喝醉,

否则就会辜负眼前最美好的春光。

D.这首诗表现了和平时期和谐的人后交往和美好的生活乐趣,

虽然放歌纵酒,但一点儿也不颓废。

解析:选BB项,“又在回去的路上赊酒饮用而醉宿黄翁家”错

误,“赊”的意思是“长、远”,“且”的意思是“暂且”;诗句的意思

是客人回家的路太远,不如暂且住在黄翁家里。

★(2)诗歌的第一联与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在内容和情感表述上有何相同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解析:回答问题,注重把握题干的要求。张谓的诗句,上句主要

写主人家里十分富足,有可以酿酒的黍一百多石;下句写主人家酿的

酒很多,他也不吝惜把这些酒让客人喝。陆游的诗句中,上句写主人

的客套话,就是请客人不要笑话自家酿的酒质量不高;下句写主人招

待客人十分热情。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相同点集中在主人家的富足、

待客的热情,由此延伸,体现了诗人对主人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①主人家的富足。张诗写主人家粮食多,陆诗写主人

家酒菜多。②主人热情好客。张诗写主人不吝惜自家的酒,陆诗写主

人款待客人酒菜很足。③民风古朴。从主人身上可以看出当时古朴的

民风,也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民风的赞美之情。④对闲适生活的喜爱。

诗人接受主人的热情劝洒,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恬淡生活的喜爱。(答

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⑵题。(9分)

唐崇徽公主手痕[注]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狗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与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

仆固怀恩的女儿。生卒年不详。手痕:在今山西灵石。传说公主出嫁

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借古生情,结合民间传说,为崇徽

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悲伤凄凉的挽歌。

B.诗从对比开始,飞离故乡的鸟儿尚喝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

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

C.颔联中“青冢”代指崇徽公主的埋身之地。诗人在这里反用

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琳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诗意,一个“魂”

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

D.颈联中诗人寓于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自古罕见。

议论深切痛快,而又对仗工整,朱熹推崇此联道:“以诗言之,第一

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解析:选AA项,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

凉挽歌,而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

政治上的思考,激起人们对许多不能远谋的肉食者的愤慨。这应是一

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情感分析不全面。

★⑵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6分)

解析:就诗而论,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中写崇徽公主远嫁回鹘

的哀怨、悲愁之恨,只一尊手痕碑,便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沉思和叹息。

然而,作者在诗中并非一味怀古,而是意在借古讽今,隐晦地痛斥苟

且偷安、忍辱求和的宋家王朝,只不过作者借崇徽公主和亲之事,抒

写内心的愤懑之情,这便是此诗的宗旨所在。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接抒

情,下句以景结情来以无情衬有情。

参考答案:①表现对远嫁女子深切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

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②作者在尾联上句直抒胸臆,

长叹一声,无可奈何之情袭人心怀,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下

句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来写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年复一年,

这里以无情衬有情,颇有韵致。2021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

习学案:

三、掌握古诗形象题训练学案(教师版)

训练目标:

一、了解高考考查古诗鉴赏的形象题型和要求;

二、通过阅读训练,初步学会解答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题。

学习过程:

【导入学习】

古代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

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

和自然景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

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

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这些形象往往

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

【自主学习】

扣住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

本途径。

题型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

人物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

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王昌龄的《出

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

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工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

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

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

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

补充。

[应用体验]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填写在横线上)

提示:塑造了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主人公

形象。

2.《琵琶行》一诗中塑造的人物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技艺高

超、年老色衰、沦落江湖;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

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

1.(2017•全国卷II,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

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

文学皆当世第一二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

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原创)诗歌除了塑造诗人自身形象外,还塑造了另外一个怎样的

人物形象?

解析:要理解“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还要理解“不

辞”“使天骄识凤麟”“回看清禁月”“应梦武林春”等语句,然后进

行归纳。

参考答案:塑造了另外一个与自己兄弟情深,又不畏艰辛、富有

才华、热爱国家、堪当大任的使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李副使赴磕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脱鞍暂入酒家掉,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

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

横西经过此地。

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作答本题,需逐句理解诗歌含意,围绕“英雄一丈夫”分

析概括李副使的形象特点。诗歌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

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烘托出李副使不畏

艰苦、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三、四两句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他

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c最后两句慷慨作结,直陈

李副使只在马上求取功名,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参考答案: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

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

②李副使经历非凡c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

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和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解析: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

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

“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

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

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的,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如此

题是只身独处的自得其安宁之乐的读书人形象,从“犹对群书拥敝袍”

可以看出是在宁静的环境中的自得其乐的读书者的形象,同时从题目

“和仲蒙”,也能看出诗人是对友人的挂念,也可看出是珍视友情、

有情有义的形象。从“大寒须遣酒争豪”也可以看出是胸怀豪迈的形

象。

参考答案:①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

心疲惫;冬夜闲居,感到悠然自得。②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C诗

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

③乐于独处,而能珍视友情。诗人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

人,寄托思念之情C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胡无人[注](节选)

陆游

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磺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胡无人:古乐府篇名,多表现边塞生活。

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解析:分析诗歌中的形象,要先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

情感。然后抓住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词句理解,分析其中能表现人物

哪个方面的特点,用什么词评价。最后综合起来,表述形式可以采用

“本诗塑造了……的形象”。表述时要抓住能表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

概括时点要全。如果是赏析,概括评价完后还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

本题要求分析诗歌三、四句塑造的人物形象,并分析是如何塑造的。

第三、四句"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意思是追逐逃跑

的敌人,月夜在青海头露宿;攻打敌人的城池,半夜里踏着黄河的坚

冰。这两句诗里的形象是战场上奋力杀敌的爱国将士们。塑造形象的

技巧方法:“追奔”“夺城”,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战士们勇敢作战的

精神。同时用“冷露”“青海月”“黄河冰”等苦寒冷清的边地环境来

突出战斗环境的艰苦,以此来衬托战士们不畏严寒,不畏任何困难的

精神。

参考答案:形象:塑造了不畏艰险、勇敢作战的爱国将士形象。

如何塑造:①通过动作描写。“追奔”“夺城”等动作表现“丈夫”勇

敢作战。②借环境烘托。“冷露”“青海月”“黄河冰”写战斗环境的

艰苦,从而表现“丈夫”不畏艰险。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①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榴②迟,人影鉴

中移。桃叶③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

翠阴④归。

[注]①霁山:雨后山色。②画榴:有画饰的船桨。③桃叶:晋

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④翠阴:指绿荷的阴

凉。

后人评价这首词将自然美与女性美融为一境,下阕描写歌女,尽

现鲜明的形象。请试着分析词中歌女的形象。

解析:先总体概括歌女的形象特征,然后结合“桃叶浅声双唱”

“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具体分析。词人将女性的美放

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

参考答案:下阕描写了歌声优美,穿着杏红色衣服,拿着荷叶遮

面挡阳光的聪慧、天真、可爱、美丽的歌女形象。①“浅声”写出歌

女轻柔婉转的歌声;②“杏红深色”写出歌女的衣着,杏红色的衣服

在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显得格外深(显眼),也写出诗人印象之

深;③“小荷障面”写出歌女在暑天聪明地用荷叶遮面,躲避斜晖,

显得活泼可爱。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郭震

君不见昆吾①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②。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①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

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②“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

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

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

阿。

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概括特征,然后用诗

歌中的人物的言行等作解释,注意根据宝剑的“出自名山、良工铸造”

“优雅的形质”“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遭弃、尘埋”“虽被尘埋、

依然剑气冲天”的特点概括其经历、风采、遭遇和品格。

参考答案:①经受磨砺,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

自己历经磨砺,具备优良素质。②风采卓越,品格优良:以优雅的形

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以为君子所配、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侠义的品

格。③遭逢不幸,怀才不遇: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为所用的

不幸遭遇。④怀抱理想,自信坚定: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

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

[技法通]鉴赏人物形象的4大思考角度

1.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

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

2.紧扣细节,凸显精神。即紧紧扣住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

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

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

3.结合技巧,抽取人物形象。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

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

4.联系诗人处境。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

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

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联系时,一定要

将此处境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

另外,要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大同”指

的是上面说的四种方法。“小异”指的是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客观

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

者),还要借助诗人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

[规范答]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

题型二事物形象(意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人格化

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

的品格和思想感情C

事物形象主要分为两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

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如

骆宾王《咏蝉》中的“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

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

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

点。回答时,要先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

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应用体验]

1.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所用的意象,并写在横线上。

提示: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橘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

解析:句中意象不难找出,注意句子中的名词;需要注意的是,

意象体现出的不同氛围特点。艺术效果的分析,要通过对比首联与颔

联意象“细”“微”与“阔”“大”的不同特点,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

来完成。

参考答案:意象:首联“细草、微风、危橘、独舟”一一渺小脆

弱;颔联“星、平野、月、大江”一一雄浑浩大。艺术效果:产生强

烈的反差与对比,使人更加感觉“危橘、独舟”的渺小脆弱,意在表

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1.(2018•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嵯。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由诗意可知,第一个“洒”出现在作书前,第二个“酒”

出现在作书后。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

作杀敌的刀槊,以4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

可遏的感觉;作书后,诗人以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

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

豪。

参考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戌战

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

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

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咏萍

[南朝齐]刘绘

可怜池内萍,釜蕙①紫复青。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

微根无所缀,细叶诅②须茎?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注]①益蕙:指烟气纷纭之貌。②诅:岂,难道。

全诗表现了池萍的哪些特点?诗人对池萍表达了什么情感?

解析:”可怜池内萍,♦一紫复青”中“可怜”即“可爱”,池萍

在“可爱”之中,似乎还含有几分惹人怜顾的柔弱之态。“微根无所

缀,细叶说须茎?”意思是说:浮萍看似“无根”,其实还是有根的,

只是因为太微小,你叫它怎样连缀池底?萍之无茎,好像是一种缺憾;

但对它自身来说,那萍叶本就细小,又何须非得有茎?楚楚可人的绿

萍让诗人油然生出深切的爱怜。末尾两句诗人发出深切的呼唤:可爱

又可怜的浮萍,再莫要过那飘泊难测的生涯!请就在这清波绿池之中,

寄托你风姿美好的青春。

参考答案:池萍的特点:①美丽可人;②细小纤弱;③飘泊不定。

诗人对池萍的情感:①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喜爱并赞美池萍的美

好。②怜惜怜悯之情。诗人对池萍生出爱怜,希望池萍莫要过那飘泊

难测的生涯。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赠蜀府将[注]

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

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

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解析:回答此题,需要先分析“吴钩”这一意象,再通过对这两

首诗歌中这一意象的比较,分析其异同。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

赏心亭》是教材中的篇目,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

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而《赠蜀府将》表达的是对有赫赫战功却不得

封赏滞居下位的将领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司情。在此基础上可以看出

“吴钩”这一意象表面上泛指利剑,其实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之

后再来分析这一意象所抒发的不同情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答案: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辛弃

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苦闷和悲愤。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

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秦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

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

断入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

塞。

“乱山深处水濠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

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解析:对诗歌中自然意象的理解,不仅要抓住其自然属性,还要

从自然意象的社会属性出发,知人论世,找出作者写自然意象的深层

目的。本词开头两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乱

山深处”表现碧桃地处荒僻之所,显示这仙品托身非所。“可惜一枝

如画为谁开''说尽管它具有仙品高格,却没有人来欣赏,从而表现出

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联系注释,这正是词人“不

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的写照。由此可见,其用意是以花自喻,

借物抒情。

参考答案:特点:“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

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

遭遇。用意: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技法通]

1.咏物要实写其特征(形态、色泽等),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

“形似”,鉴赏也要从“形”入手。

在鉴赏中,要注意根据色调、色彩、时令等,辨析意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古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

不同的感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

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

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

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2)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要注意修饰事

物形象的副词、形容词。暖色调物象,例如红花、暖阳等,流露出的

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例如黑云、枯草等,流露

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神似因此,必

须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寓之理、

所言之志。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

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鉴赏物

象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即先要借助

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

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

3.写作技巧:托物言志(理)、托物抒情。所以,要从“形”到

“神”体味所咏之“物”,体会诗歌中流露出的诗人的人生态度、生

活的道理、抒发的情感。

[特别提示]

准确分析意象作用的4个思考角度

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是一种新的考查形式,属于低频考点,这种

题型的思考角度主要有以下4个:

(1)营造意境。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

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感情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