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这是历史上哪个王朝呢?
第12课
明朝的兴亡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评价其“治隆唐宋”、“远迈汉唐”。(朱元璋对明朝的治理要比唐朝、宋朝还要好,明朝比唐朝、宋朝还要兴隆;明朝的开疆拓土,疆域远超过汉朝和唐朝。)
明朝时期的经济实力、人口总量、国土面积、海军实力在当时均为世界第一。皇帝奇葩之处皇帝奇葩之处朱元璋布衣皇帝——姓名昭示朝代命运朱祐樘凄惨皇帝——年至六岁认祖归宗朱允炆革新皇帝——革新削藩反被拿下朱厚照玩乐皇帝——任皇宫动物园园长朱棣暴力皇帝——夺位迁都编书远洋朱厚熜求仙皇帝——忠于炼丹不爱上朝朱高炽美食皇帝——一不小心肥胖猝死朱载垕重色皇帝——惨死于身体被掏空朱瞻基蟋蟀皇帝——爱斗蟋蟀施行仁政朱翊钧罢工皇帝——罢工三十年不上朝朱祁镇俘虏皇帝——御驾亲征惨被俘虏朱常洛泻肚皇帝——被下泻药不幸死亡朱祁钰捡漏皇帝——哥哥被俘弟弟上位朱由校木匠皇帝——酷爱木匠溺水吓死朱见深专情皇帝——缺母爱热心姐弟恋朱由检上吊皇帝——农民起义被逼上吊为何皇帝多为昏庸奇葩之辈,但明朝国祚还能延续三百年?个人档案姓名:朱元璋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性别:男生卒:1328-1398民族:汉籍贯:安徽凤阳学历:无文凭,自学成才职业:皇帝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父亲:朱五四(农民)母亲:陈氏(农民)主要经历1328年——1344年
放牛1344年——1347年
做和尚(讨饭)1347年——1352年
做和尚(撞钟)1352年——1368年
造反1368年——1398年
做皇帝朱元璋《中国古代历史图谱·明代卷》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之四叔。朱棣被册封为燕王,就藩北平。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攻破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即皇帝位。政治上,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永乐大典》是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显示了古代汉族文化的光辉成就,《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在位22年,年64岁。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
元朝的灭亡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哀哉可怜!——《醉太平小令》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元朝建立后,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把国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高高在上,汉人、南人饱受剥削和压迫。
元末,汉人、南人奋起反抗,红巾军大起义波及全国。一、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
元朝的灭亡
红巾军起义元顺帝末年,黄河决口,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强征民夫修治黄河决口,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武装起义。他们一面加紧宣传“弥勒下生”“明王出世”,一面散布民谣“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并暗地里凿了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挖掘的河道上。独眼石人挖出后,河工们惊诧不已,消息传出,大河南北,反抗烈火顿时燃起。
明朝的建立
在起义军首领纷纷称王称霸时,朱元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采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使北方红巾军成为自己的屏障;然后采取“先西后东”的策略先后歼灭陈友琼和张士诚。最后挥师北伐中原,驱除鞑虏。◈时间:
◈都
城:◈建立者:
1368年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明太祖)◎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疆域:北控蒙古、西有西域、东北征服了女真族(奴儿干都司)、西南方管辖西藏(乌斯藏都司),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明代极盛时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加强君权呢?
朱元璋强化皇权
明朝34个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个在三十四个功臣之家中,除了二十八家因各种罪名被牵连之外,仅有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信国公汤和、江阴侯吴良、广德侯华高和蕲春侯康铎六家得以幸免,但这六家的后代其实下场大多也都不好。这三十四位开国功臣虽然被颁授了免死金牌,但在洪武年间便遭受到了重大打击,后在“靖难之役”中又再度经历变故,因此其子孙后代大多下场不好,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信国公汤和三家子孙爵位传承到了明末。杀功臣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明初洪武十八年,发布《大诰》,也就是整理这一年审判贪腐方面的重大案件,以诰文的形式向全国发布,告诫官吏们,不要重蹈覆辙。剥皮揎草,此刑罚的适用范围是贪腐官员,将剥下的人皮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制成人皮稻草人立于衙门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以警告继任官员,切勿贪赃枉法。明初高危职业——宰相李善长因胡惟庸案被诛杀全族七十余口汪广洋因刘基被毒案下诏赐死胡惟庸以“谋不轨”罪被杀株连三万余人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
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明太祖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
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结果发现胡惟庸家藏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措施①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②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影响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②易造成宦官专权③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事”。——《春明梦余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结束中国千年以来的丞相制度!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朱元璋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打工”皇帝朱元璋(2)中央官制改革——内阁的出现2.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设内阁(1)原因:(2)过程:(3)职责:废除宰相后,皇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明成祖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形成“内阁”制度。大学士草拟意见——“票拟”皇帝红笔批复——“批红”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地位:未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明成祖明太祖明宣宗明神宗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无决策权)设内阁文渊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内阁首辅(全盛)内阁“批红”“票拟”公务递交皇帝六部明代内阁制度演变图票拟: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3)地方官制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元朝行省制度军政大权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的统治明朝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刑狱)都指挥使司(军事)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废分封,立郡县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互相制约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元朝: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权紧六部,设厂卫,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皇帝枢密院(军事)中书省(行政)御史台(监察)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思考:
这个变化过程体现了什么特点?中央集权越来越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强化,丞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直到最后被废除。边疆:北方———蒙古族(鞑靼[dádá]、瓦剌[là])(1)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2)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明英宗(土木堡之变)。(3)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直到明末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边疆:西南——藏族
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边疆:东北——女真族
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明朝的建立与统治的巩固区域举措蒙古修筑
,订立
,接受明朝
,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形成
贸易。西藏封授
,设立
,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满洲在黑龙江流域设立
,对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长城和议册封朝贡法王、王等称号机构:行都指挥使司奴尔干都司明朝的边疆管理形式多样,因俗而治措施影响中央地方军事民族(边疆)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取消行省,设三司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政治上巩固其统治,经济上让原来的生产方式维持下去,满足于征收纳贡。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土司制度
请从(中央、地方、军事、民族)四个方面归纳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总结归纳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非洲阿拉伯思考:
为何要下西洋(目的)?为何能下西洋(条件)?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以武慑之。
——《明史·郑和传》条件: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
②造船、航海技术先进
③统治者的支持寻找惠帝宣扬国威扩大朝贡贸易《郑和航海路线图》二、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郑和是谁?明成祖为什么会将远航的重任交给郑和?姓名:国籍:生活时代:民族:宗教信仰:职业: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中国回族太监,航海家明朝伊斯兰教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二、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地区。文莱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明成祖郑和下西洋概况时间次数人数船数所载货物到达范围到达做法1405-14337次27000多人最多时约200艘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访问赠送物品,表达通好之意,进行贸易。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郑和下西洋
材料一:早在600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4次到达非洲东海岸。他们给非洲人民带来的是和平的愿望和真诚的友谊,而不是刀剑枪炮和掠夺奴役。——胡锦涛材料二:郑和远航每次都要建造庞大的船队,筹备维持这支船队正常航行所需的人员和物资,配备2万多人在海上长期生存的物资,携带无数显示明朝富足的商品和赠送各国的礼品。直到今天,海军还是最费钱的兵种,其维持费用也最昂贵。——葛剑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多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积极性消极性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郑和下西洋——评价
郑和与西方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何本质区别?郑和下西洋是以和平为目的的,为世界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带有侵略和惊夺的性质。
倭国(倭字原本没有歧视)是指日本,是日本的古称,又叫做“东夷”“扶桑”“东瀛”。据传秦始皇时期徐福东渡,可能是日本的祖先。东汉时期,自称是倭奴国的外交使节团,前来觐见大汉皇帝,并声称倭奴国愿意效仿高句丽,向大汉称臣纳贡,效忠大汉。汉光武帝赐倭王篆有“汉倭奴国王”的金印,日本把这枚金印当作国宝,存放在日本福冈市博物馆。倭国一直沿用了上千年。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睿曾御封当时日本的君主为卑弥呼(即亲魏倭王)。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隋炀帝看了以后很不爽,同时也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撮尔小国想在国书上做文章,所以对当时管外交的官员说:“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也就是拒绝收下日本的国书。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7世纪后半叶(大唐帝国时期),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倭国对外国号修正为日本国。元末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称为“倭寇”。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走私者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背景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经过长时间战斗,加上后来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势才稳定下来。浙江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连续重创倭寇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郑成功称霸南洋体现了海洋意识澳门:明朝嘉靖年间,葡萄牙人借晒干被海水浸湿的货物,通过贿赂地方官员,获得了临时居住权。由于澳门地方太小,且当地人口稀少,各级政府也就没多过多干涉。需要指出,在明朝的时候,葡萄牙虽然占领了澳门,但此时澳门的主权仍然属于中国,他们只是有居住权而已。清末,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葡萄牙完全获得了澳门的实际主权。台湾:一直到清朝末年,台湾实际上都接近于不毛之地。所以明朝的时候,台湾名义上属于中国,但没有实际的有效管辖。后来荷兰殖民者借中国甲申国难等政权变更时期,占领了台湾。后来,南明朝忠臣郑成功,为了建立一块稳定的抵抗清政权的根据地,就从厦门金门出兵,从荷兰殖民者手里夺回了台湾。这就是历史上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此后,台湾一直奉明为正朔,历经郑成功,郑经,郑克爽,到清朝康熙年间,投降清朝。明朝时期的台湾和澳门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从历史大局看,张居正新政无疑是继商鞅、秦始皇以及隋唐之际革新之后直至近代前夜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成功的改革。张居正少年聪颖过人,很小就成了荆州府远近闻名的神童。皇室开支膨胀《明宪宗院校行乐图卷》在歌舞升平的背后,隐藏着由盛转衰的危机。经济嘉靖中期以后,每年财政超支100余万两白银改革的背景材料一明中叶后,皇帝不临朝成为惯例,嘉靖皇帝深居内宫,修仙炼道,三十年不理政;隆庆皇帝在位六年,极少审批公文,遇有国家大事,听任群臣争议,一言不发,有人竟以为他是哑吧。
官衙无视法令,政多纷更,事无统纪,主钱谷的不明出纳,司刑名的不悉法律,管监察的不行纠劾。人们愤愤地指出:“嘉隆以来,纪纲颓坠,法度凌夷”。
——刘志琴《张居正评传》吏治腐败,政治危机材料二
社会经济最棘手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万历前夕法定的征粮地比明初已减少一半,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税源逐渐枯竭。万历新政之前,国家财政每年巨亏300万两白银。隆庆五年,全年财政的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赤字超过三分之一。
——刘志琴《张居正评传》
土地兼并财政危机相关史事:《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蒙古南侵京师(北京)倭寇骚扰葡租占嘉靖帝在位45年间就被劫掠30多次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材料三边患严重,边防危机张居正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政治:措施:
“尊主权”,强调“朝廷尊,而下有法可守”颁行考成法;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的制度军事:经济:整顿吏治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外示羁縻”:实施边防新政“内修防备”起用戚继光等著名边将,积极操练兵马大力增修、加固长城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卓有成效,为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明显成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条鞭法国家税收增加,百姓负担减轻(一)张居正执政的十年,确为明中后期最有生气、最为光辉的时期。1、在政治上,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严格奖罚,
主张唯贤是用,坚决裁减冗员;2、在经济上,改革漕运,清丈土地,打击豪强,
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各项杂税合并,增加财政收入;3、在军事上,加强边备,有力地抵御了倭寇对东南沿海的侵扰,
促进了国泰民安。(二)但是,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因为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吏治的腐败又与封建君主专制密切相关,所以张居正改革也存在着历史局限性。对改革的评价四、明朝的衰亡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但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中后期宦官专权,民乱纷起。阅读教材P82、P83,找到明朝衰亡的具体表现有哪一些。思考1.明朝自万历后期开始存在的社会危机有哪些?1、宗室骄恣。即皇族王公贪婪放纵。皇室集团,这是明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此时数量与欲望无限膨胀,长势惊人。2、庶官瘝旷,吏治因循。即政府官员思想僵化,习惯守旧。大明王朝由于奉行保守的高度君主专制。他们不作为不干活,消极怠工现象非常严重。3、边备未修。即军队腐败,边关战备年久失修、后勤补给跟不上。因为腐败,将士士气低落,没有斗志,所以战斗力极差,常常被人以少胜多。1616年建州女真统一女真各部,明朝与女真的常年战争状态与力量对比发生了重要变化。4、财用大匮。即国库没钱。为镇压农民起义和防御后金,朝廷加派辽饷、剿饷、练饷,百姓不堪重负。“宗室骄恣,庶官瘝旷,吏治因循,边备未修,财用大匮。”明朝灭亡:(1)1627年,高迎祥等起义,被俘就义(2)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明朝的衰亡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长达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并进入北京,推翻明朝,后被清军所败,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朱由检在崇祯元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告到米脂县衙。县令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盖虎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投奔了多支起义部队后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称“闯将”。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开仓而赈饥民。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大顺”。后再众多投降者的带领下进入北京城。崇祯自缢而死。明朝亡。农民军四处抄家,刚开始李自成反对,但刘宗敏坚持,李自成默许,刘宗敏抢了陈圆圆。根据官员等级交出钱财,不交者重刑而死,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士兵掠夺民间财物。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淄博市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
- 2025年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普通合伙合同协议书
- 隔音降噪合同范本
- 幼儿园中班建康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信号工劳务合同
- 标准钢材购销合同样本
- 智能设备研发与生产合作合同
- 代理的合同范本
- 2024年数字化教育平台推广合同
- 江苏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2025届高校毕业生第二次招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语文】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及安全知识培训
- 2025警察公安派出所年终总结工作汇报
- 机动车检测站新换版20241124质量管理手册
- 2024年决战行测500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培优b卷)
- 中国游戏发展史课件
- 202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指南修订解读课件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工程数学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