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超强)_第1页
2024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超强)_第2页
2024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超强)_第3页
2024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超强)_第4页
2024年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提纲(超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024年考研政治复习讲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一、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1.相关基本概念(理想、信念、信仰)(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3)信仰,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同一个人不同信念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整体。信念体系中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即信仰,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幻的世界、不切实际的观念、荒谬的理论的盲目相信、狂热崇拜;另一种是在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对以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的思想见解或理论主张的坚信不疑、身体力行。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崇高的。(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3.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前提。(3)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A.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B.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即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集中体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C.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a坚定对共产党的信任。b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3)以“八荣八耻“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4)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本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A.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B.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C.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事实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B.适应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C.适应了社会主义现阶段道德建设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使命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肩负历史使命,要求(1)立足新起点继往开来: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A.科技文化发展挑战B.多变国际环境挑战C.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四、“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1.立志当高远(不满足于现状)2.立志做大事(社会需要)3.立志须躬行(实践与奋斗)五、实现理想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理想实现是一个过程(1)一般规律,理想越高远,耗时越长。(2)纵观历史,理想的实现必然遭遇波折。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1)顺境:正视有利因素,防止骄娇二气(2)逆境:正视困境阻碍,防止消极颓废六、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现实孕育理想理想包含现实(发展必然性+转化条件)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信念是支撑理想的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进一步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理想而献身精神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人生的最高境界。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七、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1.概念: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基本要求:爱祖国河山、爱骨肉同胞、爱灿烂文化、爱自己国家3.历史性: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不同时期有不同主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2)现阶段: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祖国统一大业。(3)未来:国家消失,爱国主义将失去意义。八、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击外侮。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源泉。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目前主要是对大陆地区公民的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祖国繁荣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有目共睹,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并躬身实践的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爱国主义是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没有统一的主权、领土,爱国也不完整对大陆、港澳台、海外中华儿女的要求4.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A.人有地域、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别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C.经济全球化过程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5.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A.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B.弘扬近代革命精神C.弘扬和培育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6.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要将弘扬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时代精神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3)要求A.理论、制度、科技、文化及各方面创新B.投身实践十、做忠诚的爱国者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1)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2)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3)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2.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四个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三个“凡是”,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维护其团结是传统,巩固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3.增强国防观念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A.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的表现B.履行国防义务的要求C.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4.以振兴中华为己任A.立报国之志B.增建国之才C.践爱国之行十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立)(1)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2)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是在回答“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是在回答“人要怎么活着”这一问题。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3)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价值是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人生价值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价值是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人生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内在地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人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A评价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促进历史进步B评价方法——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C实现条件—社会条件:现有条件&规律条件个人条件:自身条件,提高能力立足现实,自强精神D具体要求——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4)科学对待人生环境A.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a.心理问题:内因(特定生理期)&外因(冲击、压力)b.心理健康:树立正确三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合理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B.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C.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正确看待个体性与社会性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权利与义务D.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对于自然的依存&人对于自然的改造2.(破)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反对拜金主义拜金主义人生观: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享乐主义享乐主义人生观: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人生观: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的人生观拜金主义人生观: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的的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和快乐。个人主义人生观: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十二、道德的起源、本质与历史发展1.起源神启论——董仲舒;天赋论——康德感觉欲望论——洛克;进化论——达尔文马克思:a社会关系的形成(客观条件)b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主观条件)c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2.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道德体系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的利益决定道德原则与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4)社会经济关系表现的阶级关系决定道德具有阶级属性3.过程:五大类型(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4.规律:螺旋上升5.表现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手段不断丰富合理;道德的发展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十三、道德的功能与社会作用1.功能认识:反映社会现实调节:道德评价是主要形式,从“实然”到“应然”2.作用影响经济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维护社会秩序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十四、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1.辩证分析:精华or糟粕2.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1)主要内容: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践履。(2)发扬意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道德建设需要;个人健康成长需要。十五、弘扬社会主义道德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者需要适应后者的要求与挑战后者需要前者来保持其轨道与性质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核心:为人民服务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原则:集体主义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辩证统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重视保障个人正当利益。宣传弘扬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共产主义道德植根于中国革命历史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相结合。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八荣八耻““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2)评价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3)践行意义增强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准则使社会成员自觉内化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自律意识,坚定信念十六、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公民基本道德建设重点:诚信道德建设3.大学生践行环节(1)思想、心理上认知和认同(2)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3)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十七、加强诚信道德建设1.内涵:诚实,即真实无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即重诺言,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和守信是统一的。2.原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道德准则;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3.大学生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意义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全面发展的前提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十八、锤炼个人品德1.个人品德的内涵: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2.特点: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3.功能:推动社会道德发展;完善自我的内在根据4.方法:道德修养:内涵: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实质:在内心世界众多观念中自己跟自己“打官司”方法(1)提高自觉性(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2)借鉴前人经验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3)师从模范知行统一。十九、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公共秩序的概念: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一种有序化状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公共生活的概念: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具有活动范围广泛性、活动内容公开性、交往对象复杂性和活动方式多样性的特点。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际现代化、文明程度的标志3.维护手段:道德+法律二十、社会公德的科学内涵1.概念: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2.特点: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3.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4.养成: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带头践行二十一、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二十二、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1.指引指引作用: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来表现,包括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三种形式。、预测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评价评价作用: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客体是人们的行为。标准是合法与否。法律、道德、纪律都可以作为标准,可以同时适用,但不能够取代。、强制指引作用:法律所具有的、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既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来表现,包括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三种形式。预测作用:法律通过其规定,告知人们某种行为具有的、为法律所肯定或否定的性质以及它所导致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以及他人行为的趋向与后果。评价作用:法律所具有的、能够评价人们行为的法律意义的作用。客体是人们的行为。标准是合法与否。法律、道德、纪律都可以作为标准,可以同时适用,但不能够取代。强制作用:法律能够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违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实施的作用。主体是国家、社会成员、社会组织。手段是国家强制力,包括警察、法庭、监狱等。目的是实现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确保法律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教育作用:法律所具有的、通过其规定和实施而影响人们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法律意识,引导人们依法行为的作用。实现方式有1)学习法律规定;2)惩治违法犯罪;3)嘉奖先进人物。2.相关法律:(1)《治安管理处罚法》A.立法目的: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公安机关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B.基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公开、公正,尊重人权、人格;教育与处罚相结合。(2)《集会游行示威法》A.立法目的: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前提下,充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和自由。B.基本原则:政府依法保障;权利义务一致;和平进行。(3)《环境保护法》A.立法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B.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4)《道路交通安全法》A.立法目的: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B.基本原则:依法管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A.立法目的: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B.基本原则:促进网络发展与加强监管相结合;信息自由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结合;与现代网络发展相适应、与传统法律规范相协调。二十三、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1.职业道德(1)基本概念: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2)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2.职业生活中的法律(1)基本概念: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规范。(2)基本要求:了解主要法律坚持基本原则明确职业权义(劳动者;公务员)依法处理纠纷(处理劳动争议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处理人事争议途径:申诉、控告、仲裁、诉讼。)典型法律:A.按适用对象划分a《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b《公务员法》、《教师法》、《律师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B.按法律层次划分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b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制定的法规c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法规C.按法律内容划分a针对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权利义务的规定b对从业人员资格、职业行为的规定c对用人单位招工、录用程序的规定二十四、大学生择业与创业1.择业:崇高理想、服从需要、充分准备2.创业:积极思想、创业勇气、提高能力3.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二十五、恋爱中的道德要求1.爱情概念: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性爱、理想和责任是其三个基本因素。2.基本要求:人格平等、自觉担责、文明相爱二十六、家庭美德基本规范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二十七、婚姻家庭法律规范1.婚姻法基本原则: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老人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夫妻互相忠实、互相尊重,家庭成员间敬老爱幼、互相帮助。2.结婚与离婚(1)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即要求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婚姻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2)离婚a.夫妻双方依法解除婚姻关系。b.保障离婚自由原则&反对轻率离婚c.协议离婚&诉讼离婚3.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关系。二十八、法律的一般含义1.法律概念: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2.含义:(1)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由特定的物质条件决定。(3)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二十九、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1.体现意志: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2.实质内容: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体现3.社会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的保障三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3”&“7”)(层次)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遵守—执行—适用地方性法规(部门)宪法民商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与非诉1.法律部门:(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等作为与宪法相关的法律。(2)民商法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律,辅之以其他单行民事法律,包括:《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商法: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有《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证券法》等。(3)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一般行政法,如《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特别行政法则指适用于各专门行政职能部门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如国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侨务、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4)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如《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价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红十字会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6)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目前的刑法法律部门包括1997年3月14日修订后的《刑法》和此后的刑法修正案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惩治犯罪的决定。(7)诉讼与非诉讼法是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法》、《仲裁法》等。划分层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十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法律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适用等环节。法律制定: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法律遵守: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守法:即依法办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法律执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法律执行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法律执行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可称为行政执法。法律适用: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立法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三十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理念方法社会意识形态>≠法制<法律与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套用西方的法律体系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是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分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整手段,需要法律手段时才通过立法来规范体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提高党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水平依法执政,是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政企、政资、政事、政介分开提案合宪、合法政令畅通,纠正及时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行政提高行政监督效能高效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增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检察监督、刑罚执行、教育矫治、司法鉴定、刑事赔偿、司法考试等)制度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加强司法救助健全巡回审判规范诉讼、律师、仲裁收费加强人权司法保护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1)继承中国优秀法律传统(2)吸收外来有益法律文化三十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自由平等(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法律规范而非限制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守法平等,适用平等>)2.公平正义(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实体公正&程序公正)3.权利义务(结构相关、总量相等、功能互补)三十四、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安全观(除政治安全、国防安全外,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国家安全一般法律制度:《国家安全法》及《刑法》中相关内容国防安全一般法律制度:《国防法》、《反分裂国家法》等经济安全法律制度:没有专门立法但很多经济相关法律规定中有涉及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生态安全法律制度我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际生态安全保护条约(6)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参加民兵组织、保密、协助、举证、报告、不使用间谍器材三十五、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2.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的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来源于法律本身及实施过程的合理性。(法律信仰、法律知识、与违法犯罪做斗争)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的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来源于法律本身及实施过程的合理性。三十六、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宪法特征:内容最重要、效力最高、制定修改最严格——根本大法宪法原则:党的领导、人民主权、公民权利、法治、民主集中制宪法规定:(1)(国家)A.基本制度a.国家制度国体——人民民主专制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e.经济制度: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制度现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国家机构:九天考研网QQ:268019001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权力机关)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元首)c.国务院(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d.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武装力量最高领导机关)e.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权力机关及其执行机关)f.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少数民族地区权力机关及其执行机关)g.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司法机关<前者审判机关><后者监督机关>)(2)(公民)基本权义:a.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与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b.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三十七、我国民商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1)1986年公布并施行的《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基本制度a.民事主体制度自然人: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精神状态+年龄<0\10\18>)法人: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合伙、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b.民事行为制度(条件)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公共利益c.民事权利制度财产权与非财产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d.民事责任制度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e.民事诉讼时效制度普通诉讼时效(一般2年)与特殊诉讼时效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法律不予保护f.合同法律制度形式:书面、口头和其他形式内容:当事人名称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方法g.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商事法律制度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三十八、我国行政法律制度基本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和理性原则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抽象-;具体-;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通报批评,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撤销违法行政行为,纠正不当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行政赔偿等。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政相对人基于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该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三十九、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基本原则:国家适度干预;效率公平;可持续发展;基本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四十、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犯罪与刑罚2.基本原则:罪刑法定;罪刑相当;适用刑法人人平等;3.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4.犯罪名称: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腐败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严重刑事犯罪: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放火、贩毒、爆炸、投毒罪(14岁以前完全不负刑事责任,14-16岁除严重刑事犯罪外不负刑事责任,16岁以上应负刑事责任)6.犯罪形态:故意(直接-、间接-),过失(过于自信的,疏忽的)7.犯罪停止状态:准备、未遂、中止8.犯罪构成:是指按照《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