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复合桩技术规程》_第1页
《钢管复合桩技术规程》_第2页
《钢管复合桩技术规程》_第3页
《钢管复合桩技术规程》_第4页
《钢管复合桩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钢管复合桩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钢管复合桩的设计,钢管制造、存放与运输,钢管复合桩的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跨海桥梁工程的钢管复合桩。其它环境桥梁工程、海港工程可参考使用。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85.1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GB/T985.2埋弧焊的推荐坡口GB/T1768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3323.1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第1部分:X和伽玛射线的胶片技术GB/T3854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GB/T5210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11345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16471运输包装件尺寸与质量界限GB/T18593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蚀涂装GB/T31361无溶剂环氧液体涂料的防腐蚀涂装GB/T39636钢制管道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755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5006钢结构通用规范JGJ138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TG336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B02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D64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T2231-01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3310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512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S152水运工程钢结构设计规范JTS153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JTS167码头结构设计规范JTS/T209水运工程结构防腐蚀施工规范JTS215码头结构施工规范SY/T4113.1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1部分:耐划伤测试SY/T4113.7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7部分:厚度测试术语和定义、符号下列术语和定义、符号适用于本文件。术语和定义

钢管复合桩steeltubularcompositepile全部或部分桩长范围由钢管与钢管中的钢筋混凝土通过抗剪连接形成的复合桩体。泥皮mudskin由于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施工工艺,最终附着在钢管内壁的泥浆形成的一种软弱薄层体。

剪力环shearring焊接于钢管管壁的环形抗剪结构,用于增强钢管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抵抗两者之间的相对滑移,保证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受力。套箍系数confinementcoefficient复合段截面中钢管面积、钢材强度设计值乘积与混凝土面积、混凝土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来源:GB50936-2014,2.1.7]阴极保护cathodicprotection采用活性强的金属或通过外加电流的方式而使金属得到的电化学保护。符号材料性能EA——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的轴向抗压刚度。EI——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的抗弯刚度。Ea——钢的弹性模量。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fa——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c——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d——钢管的抗拉强度设计值。GA——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的抗剪刚度。Ga——钢的剪切变形模量。Gc——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Ia——钢管的截面惯性矩。Ic——钢管内混凝土的截面惯性矩。几何尺寸Aa——钢管的横截面面积。Ac——钢管内的混凝土横截面面积。Ap——钢筋混凝土段桩底(非桩尖)截面面积。b——剪力环宽度。D——钢管外直径。e——单面遮盖宽度。h——桩端的埋置深度。hc——加强面高度。hi、hj——桩嵌入第i或j层岩层部分的厚度。L——钢管长度。Ls——剪力环间距。ld——锚固长度。li——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钢管侧各土层的厚度。lj——钢筋混凝土段伸入各土层的厚度。S——剪力环布置点与桩顶距离。t——钢管壁厚。U——钢管外周长。u1——复合段桩身周长。u2——钢筋混凝土段桩身周长。δ1——较薄板的厚度。作用及作用效应fa0——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rk——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i、frkj——第i或j层的frk值。qik——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第i土层对钢管外侧提供的侧摩阻力标准值。qjk——钢管复合桩混凝土段第j土层对混凝土提供的侧摩阻力标准值。qr——修正后的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影响系数及其他c1——桩端阻力发挥系数。c2i、c2j——第i或j层岩层的侧阻发挥系数。k——钢管径厚比影响系数。k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度修正系数。m——岩层的层数。m0——清底系数。na——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穿越的土层层数。nc——钢管复合桩混凝土段穿越的土层层数。Pt——采用防腐涂层保护、阴极保护,或阴极保护与防腐涂层联合防腐措施三者中任意一种防腐措施时的保护效率。t0——被保护的钢管复合桩设计使用年限。t1——采用防腐涂层保护或阴极保护,或采用阴极保护与防腐涂层联合防腐措施时的使用年限。V——钢管外壁年平均腐蚀速度。α——钢管外侧各土层桩侧摩阻力影响系数。γ2——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γa、ψa——考虑腐蚀影响的钢管轴向抗压、抗弯刚度折减系数。γc、ψc——考虑泥皮、防腐涂层、剪力环影响的混凝土轴向抗压、抗弯刚度折减系数。θ——套箍系数。ζs——覆盖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板厚差。Δδ——在钢管复合桩使用年限年内,钢管所需要的管壁预留的单面腐蚀厚度。λ——修正系数。总体要求钢管复合桩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等地基,不宜用于基岩埋深浅的地基。钢管复合桩应根据使用要求、施工工艺、环境条件、耐久性等因素,按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钢管复合桩应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设计。钢管复合桩应进行耐久性设计,制造与施工应满足耐久性要求。钢管复合桩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条件、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环保要求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于复杂环境条件的钢管复合桩、桩径超过2.5m或桩长超过90m的钢管复合桩,宜开展专项论证。钢管复合桩的检测内容和检测方法应符合JTG/T3512的规定。钢管复合桩应用于跨海大桥、特大桥工程时,设计与施工阶段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钢管复合桩的焊接质量、安全施工和环境保护要求应符合JTG/T3650的规定。钢管焊接制造和防腐涂层施工应进行首件制。设计通用要求钢管复合桩基础设计应符合JTG3363的规定。桩身结构设计应符合JTG3362、JTGD64的规定,复合段设计宜符合JGJ138的规定。钢管复合桩基础抗震设计应符合JTGB02和JTG/T2231-01的规定。钢管复合桩钢管沉入过程中应进行钢管稳定性验算。钢管复合桩应进行抗裂验算。钢管复合桩中钢管材料的选用应符合JTG3363的规定,依据工程需要选用合适的材料性能等级,宜采用Q235B级以上镇静钢或Q355低碳合金钢。钢管复合桩中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防腐蚀措施应根据工程重要性、使用年限、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维护方法等综合确定,并符合JTS153和JTG3310的规定。构造钢管复合桩设计直径不宜小于1m,钢管内径与钢筋混凝土段桩身直径差应考虑施工需要。钢管厚度应考虑受力、防腐蚀、经济性等要求论证确定,并符合下列规定:钢管管壁总厚度为有效厚度与预留腐蚀厚度之和;有效厚度设计应符合JTS152的规定;钢管预留腐蚀厚度应符合JTS167的规定;使用期钢管管壁计算厚度应取有效厚度,施工期钢管管壁计算厚度可根据施工期限、防腐蚀效果,取有效厚度加全部或部分预留腐蚀厚度。钢管复合桩复合段钢管厚度设计应考虑套箍系数。套箍系数θ宜取0.5~2.0,套箍系数θ按(1)式计算: θ=…………(1)式中:θ——套箍系数;Aa——钢管的横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Ac——钢管内的混凝土横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fa——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兆帕(MPa);fc——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兆帕(MPa)。钢管外直径与钢管壁厚之比应符合(2)式规定: Dt=…………(2)式中:D——钢管外直径,单位为毫米(mm);t——钢管壁厚,单位为毫米(mm),取管壁计算厚度,按5.2.2取用;fd——钢管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单位为兆帕(MPa);k——钢管径厚比影响系数,宜取20~120。钢管复合桩中钢管应穿透浅层淤泥、流塑、软塑黏性土层,进入承载力较好的地层,并应根据受力分析计算,对距管底1~5倍的桩径长度范围内的钢管加强设计。钢管复合桩的钢管管壁设置剪力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剪力环截面形式宜为矩形,截面设计宽度与厚度之比可取2:1;剪力环的设计间距应符合表1的规定;剪力环距离桩顶大于5D时,应通过精细分析计算确定剪力环布置范围及间距;深入承台部分的钢管,应在钢管端内外壁设置剪力环,且不少于两道,并视情况加密布置,剪力环布置图见图1。a)剪力环立面布置b)剪力环及钢筋构造标引序号说明:1——桩顶;2——内壁剪力环;3——外壁剪力环;4——承台底;5——吊环;D——钢管外直径;S——剪力环布置点与桩顶距离;N1——钢管桩;N2——内壁剪力环;N3——外壁剪力环。图1剪力环布置图表1剪力环间距布置原则剪力环布置点与桩顶距离S剪力环间距LsS≤2D3b≤Ls≤0.5D2D<S≤5D0.5D<Ls≤D注:b为剪力环宽度。钢管与承台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与承台之间的连接应采用刚接,可采用钢筋或锚固件伸入、桩顶直接伸入,也可采用组合伸入形式,如图2所示;桩顶直接伸入承台或系梁内时,桩顶伸入的最小深度不应小于1倍桩径;桩顶通过锚固件或钢筋伸入承台或系梁内时,桩顶伸入的深度应满足工作长度、连接和受力要求,且不应小于l00mm;当桩受轴向拉力时,桩顶直接伸入承台或系梁的部分,应加焊锚固件;采用桩顶伸入与锚固件伸入相结合的形式时,桩顶伸入长度和锚固件伸入长度应根据受力要求和具体结构进行调整;钢管与承台间的连接处应进行锚固验算,满足抗弯、抗剪和抗轴向力要求,桩顶锚固验算项目见表2。a)通过钢筋或锚固件伸入形式b)直接伸入形式c)组合伸入形式标引序号说明:1——承台;2——钢管;3——钢筋(锚固件);ld——锚固长度;D——钢管外直径。图2钢管与承台或系梁的连接表2桩顶锚固验算项目荷载情况刚接形式桩顶通过锚固件伸入承台桩顶直接伸入承台桩顶伸入与锚固件伸入组合轴向压力桩顶混凝土的挤压和冲切轴向拉力锚固件的截面积、锚固长度和焊缝长度桩顶锚固深度桩顶锚固深度、锚固件的截面积、锚固长度和焊缝长度水平剪力桩侧混凝土的挤压和锚固件应力桩侧混凝土的挤压应力桩侧混凝土的挤压和锚固件应力力矩桩侧混凝土的挤压和锚固件应力桩侧混凝土的挤压应力桩侧混凝土的挤压和锚固件应力当复合段采用上、下节不同壁厚的钢管时,拼接位置应位于桩身第一弯矩零点以下。当无法避免水上接桩时,同一根桩的水上接桩不宜超过2次,并满足受力、施工工艺要求。焊缝形式和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组装时应采用熔透对接焊缝,不应采用搭接或侧面有覆板的焊接形式;钢管壁厚不超过25mm时,焊缝形式宜选用螺旋焊缝,当管壁厚度超过25mm时,宜选用直焊缝;工厂制造时应采用平焊,焊缝坡口的型式和尺寸,应根据板厚和施工条件按GB/T985.1和GB/T985.2的要求选用。纵向焊缝和钢管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任意横截面内的纵向焊缝不应超过两条;同一横截面内两条纵向焊缝的间距应大于300mm;管节组装时,相邻管节纵缝距离应大于1/8周长;管壁厚度不等的环缝对接,当最大允许板厚差不符合表3规定时,应在较厚的板上做出单面斜边,斜边坡度不应大于1:4,管壁厚度不等对接如图3所示。表3环缝允许最大板厚差单位为毫米较薄板的厚度9<δ1≤δ1>最大允许板厚差34标引序号说明:1——钢管内侧;2——钢管外侧;∆——板厚差;δ1——较薄板的厚度。图3管壁厚度不等对接角焊缝的最大焊缝高度不宜大于较薄板厚的1.2倍,最小焊缝高度应符合JTS152的规定,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宜采用坡口焊。计算钢管复合桩进行结构和内力计算时,桩身截面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EA=…………(3)EI=…………(4)GA=…………(5)式中:EA——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的轴向抗压刚度,单位为牛(N);EI——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的抗弯刚度,单位为牛·平方毫米(N·mm2);GA——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的抗剪刚度,单位为牛(N);Ea——钢的弹性模量,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2);Ec——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2);Ga——钢的剪切变形模量,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2);Gc——混凝土的剪切变形模量,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2);Ia——钢管的截面惯性矩,单位为毫米的四次方(mm4);Ic——钢管内混凝土的截面惯性矩,单位为毫米的四次方(mm4);γa、——考虑腐蚀影响的钢管轴向抗压、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可通过腐蚀速率、刚度折减规律确定;γc、——考虑泥皮、防腐涂层、剪力环影响的混凝土轴向抗压、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应通过试验或参考同类型工程,经综合分析确定。摩擦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R………(6)q………(7)式中:Ra——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单位为千牛(kN),桩身自重与置换土重(当自重计入浮力时,置换土重也计入浮力)的差值计入作用效应;u1——复合段桩身周长,单位为米(m);u2——钢筋混凝土段桩身周长,单位为米(m);na——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穿越的土层层数;nc——钢管复合桩混凝土段穿越的土层层数;α——钢管外侧各土层桩侧摩阻力影响系数,应通过试桩试验和计算综合取值,计算方法应符合JTG3363的规定;li——承台底面或局部冲刷线以下钢管侧各土层的厚度,单位为米(m),扩孔部分及变截面以上2D长度范围内不计;lj——钢筋混凝土段伸入各土层的厚度,单位为米(m);qik——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第i土层对钢管外侧提供的侧摩阻力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qjk——钢管复合桩混凝土段第j土层对混凝土提供的侧摩阻力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qr——修正后的桩端土承载力特征值,单位为千帕(kPa),当持力层为砂土、碎石土时,若计算值超过下列值,宜按下列值采用:粉砂1000kPa;细砂1150kPa;中砂、粗砂、砾砂1450kPa;碎石土2750kPa;Ap——钢筋混凝土段桩底(非桩尖)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对于扩底桩,取扩底截面面积;m0——清底系数,按JTG3363中的规定取值;λ——修正系数,按JTG3363中的规定取值;fa0——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单位为千帕(kPa),按JTG3363中的规定确定;k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深度修正系数,根据基底持力层土的类别确定,按JTG3363的规定取值;γ2——桩端以上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单位为千牛每立方米(kN/m3),若持力层在水位以下且不透水时,均应取饱和重度;当持力层透水时,水中部分土层取浮重度;h——桩端的埋置深度,单位为米(m),对于有冲刷的桩基,埋深由局部冲刷线起算;对无冲刷的桩基,埋深由天然地面线或实际开挖后的地面线起算;h的计算值不大于40m,当大于40m时,按40m计算。支承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的钢管复合桩的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可按(8)式计算:R…………(8)式中:c1——桩端阻力发挥系数,可按JTG3363的规定取值;frk——桩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单位为千帕(kPa),黏土岩取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frk小于2MPa时按摩擦桩计算;m——岩层的层数,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c2i、c2j——第i或j层岩层的侧阻发挥系数,可按JTG3363的规定取值;frki、frkj——第i或j层的frk值,单位为千帕(kPa);hi、hj——桩嵌入第i或j层岩层部分的厚度,单位为米(m),不包括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ζs——覆盖层土的侧阻力发挥系数,根据桩端frk确定:当2MPa≤frk<15MPa时,ζs=0.8;当15MPa≤frk<30MPa时,ζs=0.5;当frk>30MPa时,ζs=0.2。耐久性设计钢管防腐设计应先进行腐蚀区划分,划分规则可按照JTS153的规定执行。防腐蚀措施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大气区、浪溅区和水位变动区应采用重防腐涂层防腐;在复杂的施工条件和苛刻的服役环境下,大气区、浪溅区及水位变动区宜在重防腐涂层外侧外覆增强纤维复合涂层或包覆有机复合层;水下区、泥下区的防腐蚀可采用阴极保护和涂层联合保护,或单独采用阴极保护;单独采用阴极保护时,应考虑施工期的防腐蚀措施;钢管承受交变应力时,水下区应进行阴极保护;钢管防腐蚀不宜单独采用预留腐蚀裕量措施;钢管防腐蚀措施可按表4采用,也可采取其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表4钢管防腐蚀措施部位大气区浪溅区水位变动区水下区泥下区重防腐涂层√√√○○增强纤维复合涂层、包覆有机复合层○○○△△预留腐蚀厚度√√√○○阴极保护×××○○注:√必须○可用△不需×不适用钢管的预留腐蚀厚度应参照类似环境下钢结构的腐蚀实测数据确定。若无实测条件,可按(9)式计算:Δδ=V[(1-Pt)t1+(t0-t1)]……(9)式中:Δδ——在钢管复合桩使用年限内,钢管所需要的管壁预留的单面腐蚀厚度,单位为毫米(mm),如使用年限超过10年,水下区以上部位的预留腐蚀厚度不应小于2mm;V——钢管外壁年平均腐蚀速度,单位为毫米每年(mm/a);Pt——采用防腐涂层保护、阴极保护,或阴极保护与防腐涂层联合防腐措施三者中任意一种防腐措施时的保护效率(%);t1——采用防腐涂层保护或阴极保护,或采用阴极保护与防腐涂层联合防腐措施时的使用年限,单位为年(a);t0——被保护的钢管复合桩设计使用年限,单位为年(a)。钢管的年平均腐蚀速度应按下列规定取用:海水条件下,钢管的单面年平均腐蚀速度应根据现场实测确定,当无实测条件时,应按表5取值;其他条件下,在平均低水位以上,年平均腐蚀速度可取0.06mm/a;平均低水位以下,年平均腐蚀速度可取0.03mm/a。表5海水环境中钢管单面年平均腐蚀速度单位为毫米每年部位大气区浪溅区水位变动区,水下区泥下区腐蚀速度0.05~0.100.20~0.500.120.05表中年平均腐蚀速度适用于pH=4~10的环境条件,对有严重污染的环境,应适当增大;对水质含盐量层次分明的河口或年平均气温高、浪高和流速大的环境,其对应部位的年平均腐蚀速度应适当增大;低碳合金钢时可参照表中数值取值,但大气区应根据实测数据适当减小。采用涂层保护和阴极保护防腐措施时,保护效率应符合下列规定:在涂层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其保护效率可取50%~95%;采用阴极保护时,设计低水位以下的保护效率宜大于等于90%;采用涂层与阴极保护联合防腐蚀措施时,其保护效率在平均潮位以下可取85%~95%;平均潮位以上仅按涂层的保护效率取值。防腐涂层的涂刷范围和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桩顶处防腐涂层的涂刷范围应至承台或系梁底高程以上50mm~100mm,水位变动区应至设计低水位以下1.5m,水下区应至泥面以下1.5m,泥下区应至桩端;近岸及浅海工程等易腐蚀海域环境的钢管外壁宜采用环氧粉末涂层等重防腐材料,防腐涂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GB/T18593、GB/T39636的规定,钢管内壁防腐可采用无溶剂环氧液体涂料,其性能指标应符合GB/T31361的规定;重防腐涂层基础上外覆的增强纤维复合涂层,其性能指标应满足表6规定的技术要求;钢管沉入困难,预计桩端可能达不到设计高程时,防腐范围应根据设计要求相应加大。表6增强纤维复合涂层的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1外防护层厚度/mm≥0.5SY/T4113.72耐磨性(1000g/1000r,CS-10)/mg≤30GB/T17683抗30J冲击(20℃±3℃)无漏点GB/T39636450kg耐划伤性能(20℃±3℃)/μm≤300,无漏点SY/T4113.15巴克尔硬度/HBa≥35GB/T38546与环氧粉末涂层的粘接强度/MPa≥20GB/T5210采用阴极保护时,钢管之间应进行导电连接,钢筋、扁钢等导电体与钢管应采用焊接,焊接截面应满足导电、机械强度和耐久性要求,不应采用钢丝绑扎等方法。阴极保护可采用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或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对于电阻率大于500Ω·cm的水中的防腐蚀措施,不宜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方法。采用防腐涂层与阴极保护联合防腐蚀措施时,防腐涂层材料应具有耐电压和耐碱等良好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应符合JTG3310的规定。钢管制造、存放与运输通用要求钢管的制作、焊接施工与焊缝检验应符合JTG/T3650和JTS215的规定。采用非水溶性材料的涂层施工应符合JTS/T209的规定,采用水溶性材料进行涂层施工时应符合GB/T18593的规定。在制造、存放、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应对钢管采取成品保护措施;若出现涂层破损、锈蚀或局部变形应进行修复。制作钢管的制作应依据设计文件,并结合厂内生产条件、现场施工条件、运输要求、吊装能力和安装条件等因素,编制详细的制作工艺,工艺内容应包括钢管施工详图、拼焊工艺等。钢板放样下料时,应按照工艺要求预放切割、磨削刨边和焊接收缩等加工余量。钢板卷制前,应清除坡口处影响焊接质量的毛刺、浮锈、氧化物等杂物。钢管制作主要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的规定。表7钢管制作主要尺寸允许偏差单位为毫米项目名称允许偏差检查方法钢管外周长±5U/1000,且不大于10钢卷尺测量,每根(节)3个测点钢管椭圆度±5D/1000,且不大于5钢卷尺测量钢管断面互相垂直两直径之差,每根(节)3个断面,应包括2个管端断面和1个管节中间断面管端平整度不大于2采用1/4周长的弧形靠尺和塞尺检查两端,或用V型尺检查,取较大值,每根(节)2个测点管顶倾斜小于5D/1000,且不大于4采用大直角尺和楔形塞尺检查垂直两方向,每根(节)2个测点管长度不大于100采用钢卷尺测量,每根(节)1个测点管纵轴线弯曲矢高不大于0.1%L,且不大于30在平台上转动或拉线,再采用钢尺测量,每根(节)1个测点管端对纵轴线偏斜不大于10用大直角尺测量或先拉线再采用钢尺测量,每根(节)1个测点管节对接错牙不超过t/10,且不大于3用焊口检测器检查,每根(节)取一大值,每根(节)1个测点注:U-钢管外周长,D-钢管外直径,L-钢管长度,t-钢管壁厚。钢管拼装定位应在专门胎架上进行,胎架应稳定、牢固,管节对口应保持在同一轴线上进行,多管节拼接应控制累积误差。管节对口拼装检查合格后应进行定位点焊,并符合下列要求:点焊高度应小于设计焊缝高度的2/3,点焊长度宜取40mm~60mm;点焊时所用的焊接材料和工艺应与正式施焊相同;点焊处的缺陷应在正式施焊前铲除,不应将其留在正式焊缝中;管节拼装所用的辅助工具,不应妨碍管节焊接时的自由伸缩。钢管成品缺陷深度超过公称壁厚的1/8时,应及时予以修补。焊接钢管的接长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对接熔透焊缝,焊缝质量等级应为一级;现场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每个制作单元接头不宜超出1个;当钢管采用卷制方式加工成型时,应适当增加接头;钢管的接长最短拼接长度应符合GB50755的规定。管节对口焊接宜对称施焊。对接焊缝应设有一定的加强面,加强面高度和遮盖宽度应符合表8的规定,对接焊缝焊接形式见图4。表8对接焊缝加强面尺寸要求单位为毫米钢管壁厚tt<1010≤t≤20t>20加强面高度hc1.5~2.52~32~4单侧遮盖宽度e1~22~32~3标引序号说明:t——钢管壁厚;hc——加强面高度;e——单面遮盖宽度。图4对接焊缝焊接形式涂装涂层施工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场地应具有干燥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应避免烈日暴晒;低温和阴雨条件下施工,应采取确保施工质量的措施。涂层施工前应开展工艺试验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及参数。钢管防腐涂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表面潮湿时,不应进行涂层施工;涂底前应将钢管表面的铁锈、氧化层、油污、水气和杂物清理干净,采用抛丸、喷丸、喷砂等工艺除锈,除锈应符合JTS/T209的规定;钢管现场拼接的焊缝两侧各100mm范围内,在焊接前不涂装,待拼装焊接后再按涂装施工工艺要求进行补涂,桩顶埋入混凝土时,涂层的涂刷范围和材料应符合5.4.6的规定;各层防腐涂料的厚度和防腐层数应满足耐久性设计要求,每层防腐完毕后应采用测厚仪检查。钢管的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应对防腐涂层进行保护。防腐涂层修补应符合下列规定:打桩前应检查防腐涂层的完好性,若涂层存在缺陷应及时修补;防腐涂层修补时应先铲除并清理已松动的原涂层,并作好除锈和干燥等工作;补涂或修补采用的防腐涂料、施工工艺、技术要求和质量检验标准应与原涂层匹配;水位变动区防腐涂层修补材料应具有潮湿固化性能,对于水下区防腐涂层的破损点,修补时应采取确保防腐涂层水下固化和良好附着力的有效措施。存放和运输钢管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不同的规格分别存放;存放应安全可靠,存放形式和层数应避免桩产生径向变形和局部压曲变形,存放层数最大不超过3层;长期存放时应采取防腐蚀等保护措施;不应直接堆放在地面、钢板或水泥地面等硬性材料上,可以采用砂带等塞垫;应避免潮湿和污染,第一层钢管距离地面的距离不小于0.2m。钢管运输应根据运输区域、运输距离、气象水文、现有设备等条件确定运输方式,并符合下列规定:出厂转运至码头时宜采用车辆运输,运输时应将车厢内的硬物清除干净,车辆类型及装卸要求等应符合GB/T16471的规定;水上运输时应根据码头条件、转运方式、运输航线等条件,选择船舶类型,运输抵达桥址后,应协调好运输船和起重船的位置,并应在指定位置锚泊,设置警示标识;成品钢管需长距离运输时,钢管临时支撑、系固与绑扎的位置应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出现表面损伤;应对运输过程中设置的临时支撑及运输车辆或运输船进行受力验算,并根据验算结果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运输过程中的钢管吊装,应根据吊装设备、吊装工艺、钢管长度等因素进行吊点设置,并对钢管吊装过程进行结构受力验算,确保吊装安全;钢管吊装应在适合安全作业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宜在能见度较好的白天实施,夜间作业应配备照明设施。钢管复合桩施工通用要求钢管复合桩施工前应进行充分调研、资料收集,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钢管复合桩的施工准备、钢管沉入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及钢筋混凝土施工应符合JTG/T3650的规定。施工准备钢管复合桩施工前调研阶段应收集下列文件资料:工程地质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桩基工程施工图及相关图纸会审纪要;桩基和邻近区域内的管线、设备、构筑物等的调查资料;主要施工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水泥、砂、石、钢筋等原材料及预制钢管、防腐蚀材料的质检报告;有关荷载、施工工艺的试验参考资料。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难易程度,识别安全风险源,制定应急措施,编制安全专项方案。钢管复合桩施工前应编制环境保护方案,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等污染物应妥善处理。应根据水生生物习性制定施工方案。钢管沉入施工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调查周边环境,桩基施工的供水、供电、通信、道路、排水、泥浆排放等设施应准备就绪,施工场地应进行平整,施工机械应能正常作业;调查周边渔业养殖、海洋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情况,确认保护要求,分析钢管沉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措施;应采用定位系统建立桩基轴线控制网,场地测量基准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开工前,基准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进行复核并妥善保护,施工中应进行复测;测量沉入区泥面高程,并绘制平面图和断面图;分析钢管沉入对岸坡安全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沉入过程中,应在导向架、抱桩器位置制定钢管涂层保护措施;施工前应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钢管沉入施工钢管沉入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出入较大时,应补充地质钻探,并调整钢管复合桩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应根据桩基尺寸、钢管沉入深度、土层情况、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钢管沉入设备和施工工艺,并符合下列规定:采用锤击法时,应根据地质条件、钢管结构强度、承载力和锤击性能选用合适的锤型,宜优先采用液压锤;锤击法效果较差的密实黏性土宜采用振动沉入法;在密实的砂土、碎石土、砂砾的土层中用锤击法、振动沉入法有困难时,可采用射水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沉入施工,并适当控制射水时间和水量,以避免造成管桩与周围土层接触不密实而影响承载力;水上接桩应待焊缝冷却经检验合格后再行钢管沉入。钢管沉入施工时桩顶有损坏或局部压屈,应予割除,并接长至设计高程。钢管沉入施工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管沉入后垂直度和桩顶偏位应符合JTG/T3650的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应按照设计标高控制沉入深度,遇到地质情况复杂,沉入深度达不到设计标高时,应通过论证确定终锤标准。钻孔施工钻孔准备工作完成后,应对桩基和钻机的中心位置进行复核,同时对钻机轨道的水平度进行测量。设置导向装置的桩,在钻孔完成时,导向结构应位于钢管内。宜结合钢管沉入后的倾斜度调整钻头位置,避免钻头对钢管的扰动。混凝土灌注施工前应清理钢管内壁上附着的泥浆,可采用钻头四周固定钢刷清理。钢筋混凝土施工钢筋笼制作时,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垫块的间距在竖向不应大于2m,在横向圆周不应少于4处,垫块位置应与剪力环等内连接件错开。钢筋笼下放时,应避免垫块碰撞剪力环,精准把控垫块尺寸,严格控制钢筋笼吊装位置和下放速度。钢管复合桩复合段的混凝土应加入膨胀剂,配合比应通过试验进行专项设计。质量检查与验收通用要求钢管复合桩制造、施工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JTG/T3650的规定。具有下列情况的钢管复合桩,应通过静载试验检测单桩承载能力:工程施工前已进行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异常时;采用新工艺施工的钢管复合桩;对水平承载力有特殊要求的钢管复合桩。被检验的桩应具有代表性,满足工程检测的特定要求及设计要求,并符合JTG/T3512的规定。钢管复合桩静载试验前应编制专项检测方案,经专项论证后实施。钢管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