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港口装卸机械风载荷计算及防风安全要求》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18年10月29日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港口装卸机械风载荷计算及防风安全要求》(JT/T90—2008)
运行至今已有十年时间,十年来随着袭击我国的超强台风不断出现,
台风等级、台风袭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现有台风形势距标准发布之
时已有较大改变。同时,随着设备设计、制造的不断改进,港口装卸
设备的防风能力也在逐渐提高,现有的风载荷计算标准及防风安全要
求已不适应我国港口目前现状,需进一步进行调整、优化和改进。
2018年5月17日,交通运输部下达2018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
划的通知(交科技函(2018)235号),《港口装卸机械风载荷计算及
防风安全要求》被列为2018年交通运输标准化计划制修订项目(计
划编号:JT2018—21)。
本标准技术归口单位是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主要起
草单位是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二)协作单位
本标准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牵头起草,参加标准编制工
作的协作单位有: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湛江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
(三)主要工作过程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合协作单位在标准立项前提前开
展标准修订工作,并根据今年台风频袭现状及交通运输部防风管理需
求,在标准修订过程中,根据阶段性研究工作,先期发布了《港口大
型机械防阵风防台风安全工作指南》。本标准修订主要过程如下:
(1)2017年7月~2017年9月,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牵
头成立了标准修订项目组。项目组查阅了大量的与气象、港口大型起
1
重设备、港口大型机械设备防风技术、港口和企业关于港口机械设备
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并对港口装卸机械防风现状进
行了分析,提出了标准修订的原则、主要依据及标准修订的方法。标
准修订项目组据此编制了标准草案。
(2)2017年9月27日,标准修订项目组召开专题研讨会,与
会人员包括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省级地方港口管理部门、港口装卸机
械设备制造厂商、港口企业的领导及各领域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
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3)2017年10月12日,标准修订项目组召开专题研讨会,重
点就“港口装卸机械风载荷计算”中标准编制的依据文件、实验数据
进行了研讨,进一步明确了防风计算的修改方案。
(4)2017年10月-2018年6月,标准修订项目组先后赴海口港、
湛江港、上海洋山港、上海振华、青岛港等港口企业、设备设计制造
企业进行调研,并在标准修订项目组内召开座谈会10次,不断对标
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重点就风载荷相关系数选取、不同港口装卸
机械防风应对措施等内容进行研讨。
(5)2018年3月-5月,根据部标准化工作安排,交通运输部水运
科学研究院向交通运输标准化主管部门申请了标准计划,2018年5月,
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下达2018年标准计划的通知》(交科技函
〔2018〕235号),下达标准计划JT2018—21,要求2018年12月完成。
(6)2018年4月-6月,标准修订项目组进行“港口装卸机械风
载荷计算”的资料和实验数据整理工作,完成了港口装卸机械风载荷
计算章节内容的初步增补和修订工作。
(7)2018年5月-7月,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防风工作的要求,
标准修订项目组针对“港口装卸机械防风安全要求”内容先行发布指
南,并以交通运输部厅函的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标准修订项目组根据
征求意见情况对指南进行修改完善,于7月24日由交通运输部办公
2
厅发布《港口大型机械防阵风防台风安全工作指南》(交办水〔2018〕
93号),用以指导港口企业开展防阵风防台风安全工作。
(8)2018年7月,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本标准
大纲评审会,并对《港口装卸机械风载荷计算及防风安全要求》草案
进行审议。
(9)2018年7月-10月,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及项目组内部研
讨内容,标准修订项目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港口装卸
机械风载荷计算及防风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见表1。
表1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姓名单位职称项目职务负责工作
交通运输部水运标准修订的总负责,负责标
孙维维副研究员组长
科学研究院准的运作及主要修订工作
负责组织、协调,负责标准
徐承军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副组长港口装卸机械风载荷计算的
修订工作
负责组织、协调,负责港口
交通运输部水运
徐宏伟高级工程师副组长装卸机械防风安全要求的修
科学研究院
订工作
交通运输部水运负责协调、审核,负责标准
谢天生副研究员副组长
科学研究院的主要修订工作
上海振华重工参与调研,并参与港口装卸
严云福(集团)股份有教授级高工组员机械防风安全要求的修订工
限公司作
参与标准港口装卸机械风载
肖汉斌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组员
荷计算的修订工作
负责收集相关标准及规范,
交通运输部水运
张乐晨助理研究员组员协助组织并全程参与调研,
科学研究院
参与标准编写工作
3
姓名单位职称项目职务负责工作
参与调研,并参与港口装卸
湛江港(集团)
方俊高级工程师组员机械防风安全要求的修订工
有限公司
作
上海国际港务
参与调研,参与港口装卸机
张俊杰(集团)股份有高级工程师组员
械防风安全要求的修订工作
限公司
招商局港口控股参与调研,参与港口装卸机
梁锦雄高级工程师组员
有限公司械防风安全要求的修订工作
海南港航控股有参与调研,参与港口装卸机
曹兆年高级工程师组员
限公司械防风安全要求的修订工作
湛江港(集团)参与调研,参与港口装卸机
洪斌高级工程师组员
有限公司械防风安全要求的修订工作
交通运输部水运
张德文研究员组员负责标准相关问题的审核
科学研究院
上海振华重工
参与调研,参与港口装卸机
张明海(集团)股份有教授级高工组员
械防风安全要求的修订工作
限公司
上海国际港务
参与调研,参与港口装卸机
卓方青(集团)股份有高级工程师组员
械防风安全要求的修订工作
限公司
4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编制原则
本标准本着以下原则进行修订:
1、衔接现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因涉及到港口装卸机械风载荷计算公式、计算方法等因素,以及
目前港口装卸机械防风实际操作,应确保本标准与相关标准及《港口
大型机械防阵风防台风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3年第3号)等相关法
律法规有效衔接。
2、满足现有防风管理现状及需求
随着台风等级、设备抗风能力、港口管理部门及港口企业需求的
不断提高,现阶段防风安全要求距现行标准发布之时已有较大改变。
本标准应结合现阶段防风形势,对计算风压值、风力计算方式、防风
装置安全要求、防台风/防阵风措施等内容进行修订,通过技术和管
理手段,推进现有防风体系规范化管理,以提升我国港口大型机械防
风管理水平。
3、确保标准可操作性
本标准条款应根据标准制定防风工作实际需求,从港口装卸机械
风载荷计算及防风安全要求两方面进行标准修订,不对防风装置设
计、建造、安装等提出要求。此外,本标准的修订即要体现行业管理
需求,又要与防风装置配备可行性、港口企业防风管理水平等保持一
致,标准条款应明确、具体,便于行业应用。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1、标准名称
标准的中文名称与现行标准《港口装卸机械风载荷计算及防风安
全要求》(JT/T90—2008)的名称保持一致。
5
现行标准英文名称为“Calculationofwindloadandresistancewind
safetyrequirementsforporthandlingmachines”,本次标准英文名称修
订为“Windloadcalculationandwindresistancesafetyrequirementsfor
porthandingmachinery”,共修订3处,修订原因如下:
(1)“Calculationofwindload”修订为“Windloadcalculation”
因“of”作为介词,表示“......的”,现行标准英文名称中“Calculation
of”本单指风载荷的计算,但作为整句的开头语,容易引起歧义,故
本次修订为“Windloadcalculation”。
(2)“resistancewindsafetyrequirements”修订为“windresistance
safetyrequirements”
上述两个短语表达意思相同,为与前句“Windloadcalculation”语
句构成的协调性,本次修订为“windresistancesafetyrequirements”。
(3)“machines”修订为“machinery”
“machines”释义偏重于“具体的机器”,“machinery”释义偏重于“机
械设备”,是机器的统称。为与标准中文名称相统一,本次修订为
“machinery”。
2、范围
本标准将范围内原“防风的安全要求”更改为“防阵风防台风安全
要求和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本标准针对的需要防护的风的类别(阵
风、台风),且本标准不仅提出安全要求,还提出了应采取的防风对
策措施。
由于本标准除规定了风载荷静力计算以外,还提出了防风安全要
求和措施内容,考虑到现行标准范围规定的不完善性,将标准范围由
“本标准适用于露天装卸作业用的港口装卸机械的风载荷静力计算。
其他类型港口机械可参考使用”,修改为“本标准适用于露天作业的港
口装卸机械,其他大型港口作业机械可参照执行”,以满足标准实际
适用范围。
6
3、规范性引用文件
根据编制原则,本标准不对防风装置设计、建造、安装等提出要
求,故现行标准中涉及到上述内容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将进行修改,并
根据修订后标准的实际引用情况,对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如下:
(1)删除下列引用文件
1)GB/T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GB/T1228-2006,
ISO7412:1984,NEQ)
2)GB/T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GB/T1229-2006,
ISO4775:1984,NEQ)
3)GB/T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GB/T1230-2006,
ISO7416:1984,NEQ)
4)GB/T1231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
圈技术条件
5)GB/T3811起重机械设计规范(GB/T3811—1983,neqISO
4031:1980)
6)GB/T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T6067—1985,neqNFE
52-122:1975)
7)GB/T11345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8)GB50009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2)新增下列引用文件
1)GB50009建筑结构载荷规范
2)JGJ8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
3)JTS169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
4)JTS310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范
4、术语和定义
(1)条款3.1、3.2、3.3
为便于对本标准的理解和使用,本标准新增“3.1港口装卸机械”、
7
“3.2阵风”、“3.3台风”的术语和定义,有利于明确本标准适用的机械
类型及需要防护的风的类别。
(2)条款3.4
防风装置除现行标准定义外,还应包括码头上配套安装的锚碇基
础等,故对现行标准“3.4防风装置”进行补充。本标准还对防风装置
进行分类和细化。
5、风载荷计算
(1)主要修订内容
——修改了台湾省、海南省诸岛的二类计算风压q值及强风中工
作起重机的计算风压值(见表1,2008年版的表1);
——修改了强风中必须继续工作的港口装卸机械计算风压取值
(见4.2.3,2008年版的4.2.3);
——修改了结构物的风载体型系数C值(见表3,2008年版的
表3);
——增加了当有两个以上的相同结构平行桁架组成空间桁架时,
风载体形系数的计算方式(见4.4.2);
——增加了桁架及格构式塔架的风力计算方式(见4.4.7)。
(2)具体条款修订情况
1)条款4.2.2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从南海附近形成、登陆的台风次数增多,
此外港口作业区域突发性阵风风力有所增大,导致港口机械承受风载
超出设计计算风载。本次修订过程中,将“台湾省、海南省诸岛”的
第二类计算载荷的风压值由“250N/㎡”调整为“350N/㎡”,比一般
“沿海”的第二类计算载荷的风压值“250N/㎡”有所增大,主要理
由如下:
①根据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E给出的各
省市10年统计的基本风压值,海南省陆地各城市(除琼中市)基本
8
风压均值为514.3N/m2,台湾省各城市(除阿里山、宜兰市)基本风
压均值为565N/m2,比临近的广东(465N/m2)、广西(450N/m2)、
福建(470N/m2,除几个岛屿城市)的沿海城市基本风压均值明显要
高。而现行标准中“台湾省、海南省诸岛”与“沿海”的二类计算风
压值(qII)一样,与实际不符,需予以提高。
②现行标准条款4.2.2中,台湾省、海南省诸岛第二类计算载荷
风压值250N/m2是按照20m/s(6级风,风力与风速对应关系参见表
2)计算,根据上述分析,本标准将增大风力取值进行计算。如果将“台
湾省、海南省诸岛”的计算风力提高到8级及以上时,将明显加大码
头轮压以及起重机营运成本,不符合目前我国港口运行实际。此外,
二类计算风压值(qII)为港口装卸机械工作状态下的最大计算风压,
本标准应对突发阵风的风力也为7级及以上(条款3.2),因此,本标
准选取23.7m/s(7级风)作为计算风速,代入标准条款4.2.1公式2
中,计算结果为350N/m2,因此取“台湾省、海南省诸岛”的计算二类
风压值为350N/㎡。
表2计算风压、3s平均瞬时风速、10min平均风速与风力等级的对应关系
2
PN/mvsm/svpm/s风级
25020.013.36
35023.715.87
50028.318.98
60031.022.19
80035.825.610
100040.028.611
110042.030.011
120043.831.311
130045.632.612
150049.035.012
9
180053.738.413
189055.039.313
2)条款4.2.3
现行标准原文为“强风中应继续工作的港口装卸机械,计算风压
取500N/㎡”,相应的风速为28m/s,风力为8级。强风下继续工作的
起重机,结构强度不会因为突发强阵风而出现破坏,但是防阵风的能
力必须予以加强。根据《港口大型机械防阵风防台风管理规定》(交
通部令2003年第3号)“第九条轨道式大型港机防风防台工作除应
当符合本规定第八条的要求外,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应
当配备防滑和制动装置,其中防滑装置须保证设备在15米/秒到35
米/秒的现场风力作用下不发生滑移”,因此本标准根据管理规定要
求,将计算风速由28m/s增大为35m/s(根据表2,即将计算风力从8
级升高到10级),根据标准条款4.2.1公式2计算风压为800N/㎡,
因此本标准将条款4.2.3修改为“强风中必须继续工作的港口装卸机
械,计算风压取800N/㎡”。
3)条款4.4.1
随着船舶不断的大型化,港口起重机械的制造也在向高大化发
展,结构件的尺寸长度逐渐增大,因此标准在条款4.4.1的“表3结
构物的风载体型系数C值”,增加了“空气动力长细比L/b或L/D>50”
的风载体型系数C值;箱形矩形构件表格单元中,增加了示意图;
圆形型钢构件表格单元中,增加了的风载体型系数C值。
上述条款调整后,该表也与标准GB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
的表16相一致。
4)条款4.4.2
由于起重机结构设计的多样化,已经出现两个以上的相同结构平
行桁架组成空间桁架,因此本标准在桁架挡风折减率η的取值方面增
加了大于2的情形,即条款中增加了“当有两个以上的相同结构平行桁
10
架组成空间桁架,则第n片平面桁架的风载体型系数为Cn,当n<9时
η=Cn/Cn-1”。
该条款引用了欧洲机械搬运协会《起重机械设计规范》
(FEM1.001:1998中文版)的2.2.4.1.4.2条款中相关内容,使得计算时
的选择更能与标准对应。
5)条款4.4.6,4.4.7
现行标准条款4.4.6中指出“当风与结构件长轴(或表面)成某一
角度吹来时,结构所受的风力可以按其夹角分解”,本标准将原条款
4.4.6拆分成“单根构件及结构”(本标准条款4.4.6)、“桁架及格构式
塔架”(本标准条款4.4.7)两种情形。
该条款引用了欧洲机械搬运协会《起重机械设计规范》
(FEM1.001:1998中文版)的2.2.4.1.4.4条款中相关内容,使得计算时
的选择更能与标准对应。
6)其他条款未修订。
6、防风安全要求
(1)主要修订内容
本标准“5防风安全要求”内容由现行标准的11个条款,扩增为
本标准的50个条款,并将标准格式按“防风安全一般规定、防风装
置安全要求、防台风措施、防阵风措施”四大类别重新进行调整、分
类。本标准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删除了港口装卸机械防风装置的设置(见2008年版的5.1);
——增加了防风安全一般规定(见5.1);
——修改了防风装置安全要求(见5.2,2008年版的5.2);
——增加了防台风措施(见5.3);
——增加了防阵风措施(见5.4);
——删除了整机与防风装置的连接(见2008年版的6)。
(2)现行标准条款修订情况
11
1)原条款5.1.1
对原条款5.1.1进行拆分,其中防风装置总体配备要求保留至本
标准条款5.1.1,防风装置分类并入本标准条款3.4,并对条款内容、
措辞进行修改、完善。
2)原条款5.1.2
原条款5.1.2主要介绍阵风状态下防风装置的配置情况。由于阵
风多是在突发的情况下产生,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小范围作用大、
随机性、侵袭短暂和破坏力大等特征,因为本次标准修订将防阵风措
施作为重点进行修订。故将原条款5.1.2进行扩展,修订为本标准条
款5.4“防阵风措施”章节并细化。
3)原条款5.1.3
原条款5.1.3对沿海、内河港口防风装置配备进行规定,本标准
对此项内容进行扩展,根据沿海、内河风速进行分类设防(本标准条
款5.2.2、5.2.3等),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4)原条款5.1.4
对原条款5.1.4进行拆分,其中防风装置有效性检查内容移至本
标准条款5.1.6,台风到来之前防风装置检查内容移至本标准条款
5.3.1“台风前检查措施”,并分别进行扩展。
5)原条款5.2.1~5.2.3
本标准对港口装卸机械提出防风安全要求,不对设计、建造、安
装等提出要求,故原条款5.2.1~5.2.3删除。
6)原条款5.2.4
原条款5.2.4保留,变更为本标准条款5.2.3,并对条款内容进行
完善。
7)原条款5.2.5
原条款5.2.5所表达的内容保留,本标准条款5.2.5重新对港口装
卸机械行走机构与制动功能连锁进行阐述。
12
8)原条款5.2.6
在原条款5.2.6基础上,本标准条款5.2.2对其进行修订,补充港
口装卸机械抗风等级,应按所在地50年一遇最大风速设防。只有当
新建、扩建、改建的沿海码头所在地区50年一遇最大风速低于55m/s
设防要求的,抗风等级按原条款5.2.6进行设防。
9)原条款5.2.7
原条款5.2.7保留,变更为本标准条款5.2.6,并对条款内容进行
完善。
10)原条款6.1
原条款6.1保留,变更为本标准条款5.2.9。
11)原条款6.2、6.3
本标准对港口装卸机械提出防风安全要求,不对设计、建造等提
出要求,故原条款6.2、6.3删除。
(3)本标准新增条款
条款5.1.2、5.1.3、5.1.4、5.1.5、5.1.7、5.1.8、5.2.1、5.2.4、5.2.7、
5.2.8、5.2.10、5.2.11、5.2.12、5.2.13、5.2.14、5.2.15、5.2.16、5.2.17、
5.3.1.1、5.3.1.2、5.3.1.3、5.3.2.1、5.3.2.2、5.3.2.3、5.3.2.4、5.3.2.5、
5.3.2.6、5.3.2.7、5.3.2.8、5.3.2.9、5.3.2.10、5.3.2.11、5.3.2.12、5.3.3.1、
5.3.3.2、5.3.3.3、5.3.3.4、5.4.1、5.4.2、5.4.3、5.4.4、5.4.5、5.4.6为
新增条款,共43条。
条款5.1.1、5.1.6、5.2.2、5.2.3、5.2.5、5.2.6、5.2.9包含部分新
增内容,共7条。
(4)本标准具体条款释义
1)条款5.1一般规定
条款5.1.1:为原则性要求,针对港口企业从设备配备、管理、
操作等方面提出整体要求。
条款5.1.2:港口生产人员作为港口装卸机械防风主体,应具备
13
防风安全知识和操作能力,本条款针对港口生产人员提出防风能力培
训要求。
条款5.1.3:通过建立台账、明确台账内容,实现防风过程的痕
迹化管理和可追溯功能。
条款5.1.4:气象信息对于港口大型机械防风工作至关重要,根
据标准修订项目组现场调研,气象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气
象部门发布的信息、港口装卸机械风速仪信息、人员现场气象观测等,
港口企业应根据上述信息源进行研判,开展台风、阵风预防工作。
条款5.1.5:本标准提出港口装卸机械防风应急物资要求,满足
防风应急需求。
条款5.1.6:港口企业针对港口装卸机械应实行定期检查,确保
港口装卸机械防风装置、防风应急物资的有效性。
条款5.1.7:本条款提出防风行动或防风应急演练评估要求,确
保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满足防风应急处置要求。
条款5.1.8:根据标准修订项目组现场调研,目前国内大部分港
口企业采用单体防台的形式,单体防台更有利于港口装卸机械防风的
稳定性。采用连体防台时,一旦发生风灾害事故,由于设备之间进行
连体,易产生连锁反应,事故后果较为严重。故部分采取连体防台措
施的港口企业,应制定连体防台方案,确保大型机械连体防台安全。
2)条款5.2防风装置安全要求
条款5.2.1:对防风装置提出总体要求。
条款5.2.2:我国港口分布广阔,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差异,
无法对设防风速进行统一规定。结合各港口实际,并参考《港口大型
机械防阵风防台风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3年第3号,第八条)、
《港口大型机械防阵风防台风安全工作指南》(交办水〔2018〕93号,
第5.2条),本标准提出港口装卸机械抗风等级按所在地50年一遇最
大风速设防。
14
现行标准条款5.2.6规定,新建、扩建、改建的沿海码头抗风等
级按55m/s风速设防。本标准修订项目组根据调研实际,认为此条款
表述不尽准确。对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沿海码头,当其所在地区
50年一遇最大风速高于55m/s设防要求的,设防风速应按所在地50
年一遇最大风速设防;当其所在地区50年一遇最大风速低于55m/s
设防要求的,抗风等级按现行标准条款5.2.6(55m/s)风速设防。
条款5.2.3:突发阵风来临时,港口装卸机械往往处于工作状态
或临时停止作业状态等,存在来不及使用锚碇装置或防风系拉装置的
情况。为确保港口装卸机械在此状态下的防风安全,本标准沿用现行
标准条款5.2.4,对港口装卸机械防滑制动能力提出要求(按沿海、
内河港口码头划分),以确保其在设计风速下不发生滑移。
条款5.2.4、5.2.9:码头上设置的港口装卸机械关联的防风装置
及防风装置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应分别符合JTS169、JGJ82的有
关规定,本标准不再进行规定。
条款5.2.5、5.2.6:分别与原条款5.2.5、5.2.7表达内容一致,本
条款重新对条款文字进行完善。
条款5.2.7:在条款3.4所列防风装置中,锚碇装置、防风系拉装
置是港口装卸机械中较为常见、有效的组合使用方式,极大提升了港
口装卸机械的抗风能力。根据标准修订项目组实际调研情况,仅采用
锚碇装置、防风系拉装置时,港口装卸机械也应满足设防风速下不发
生移动和倾覆。
条款5.2.8:当台风或突发阵风来袭时,若港口装卸机械锚碇插
板(插销或钩)与锚碇坑支座存在缝隙,易引起港口装卸机械的晃动
和冲撞。港口装卸机械由于重量大,受惯性影响可导致锚碇坑支座的
变形,从而影响防风效果。通过港口企业多年防风实际,在锚碇插板
(插销或钩)与锚碇坑支座缝隙中通过插入三角形锥等方式,固定码
头及港口装卸机械锚碇装置连接处,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15
条款5.2.10:港口装卸设备在防风过程中,可能存在防风装置失
效或部分失效的情况,应该有相应的补充措施。
条款5.2.11:港口大型机械主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定制设计和制
造,部分企业同种设备尺寸也存在一定差别,防风装置应与大型机械
相对应。为便于对防风装置的管理,建议防风装置编号与相应的大型
机械对应。
条款5.2.12:随着港口装卸机械的发展进步及港口企业防风经验
的不断完善等,防风新设备、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如风力自锁装置、
电动铁楔等。此外,随着自动化码头及堆场的建成,港口装卸机械也
可实现自动锚碇功能。上述新型防风装置在港口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
好的应用效果,有条件港口应该在防风实际中应用。
条款5.2.13:港口装卸机械视频监控系统可用于记录港口装卸机
械实时状态和运行过程。视频监控系统对于事件回放、记录事故状态、
调查事故原因等方面可提供良好的佐证。
条款5.2.14、5.2.15、5.2.16、5.2.17:为保持港口装卸机械防风
装置的有效性,应定期对防风装置进行检查、维护、保养。根据条款
3.4防风装置的分类,条款5.2.15、5.2.16、5.2.17分别提出检查、维
护、保养措施。
3)条款5.3防台风措施
①条款5.3.1台风前检查措施
条款5.3.1.1:规定了台风预报后,港口装卸机械防风准备措施。
条款5.3.1.2:规定了台风登陆前防台检查内容,确保防风装置完
好有效,保证港口装卸机械、生产人员的安全。
条款5.3.1.3:防台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确保处理到位,防台检查
应痕迹化管理。
②条款5.3.2防台风应对措施
条款5.3.2.1~5.3.2.10:根据条款3.1港口装卸机械分类,逐类提
16
出应采取的防台风应对措施。
条款5.3.2.11:根据标准修订项目组实际调研,港内存在在修的
港口装卸机械、已闲置港口装卸机械的情况,由于上述设备防风能力
较差、防风措施不到位、风灾害事故风险较高等原因,本条款提出了
应对措施。
条款5.3.2.12:为确保台风来临时设备安全,人员撤离前应切断
港口装卸机械操作电源。预(警)报装置及视频监控可用于风力预警
和设备状态实时记录,台风来临时可保留上述设备电源。
③条款5.3.3台风后检查及恢复
条款5.3.3.1、5.3.3.2、5.3.3.4:台风会对部分防风装置、通信及
电器设备等构成破坏,条款5.3.3.1、5.3.3.2、5.3.3.4提出相应的检查
措施,并对上述设备进行修复和补充,应对下次台风侵袭。
条款5.3.3.3:台风过后港口装卸机械应通过单机构试车、联动试车,
使设备达到运行条件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确保港口作业正常运行。
3)条款5.4防阵风措施
条款5.4.1:由于阵风具有突发性,应根据条款5.1.4要求,对气
象信息进行研判,采取预防措施。
条款5.4.2~5.5.5:突发性阵风来临时,此时港口装卸机械多处于
工作状态,不能及时移动到锚碇位置。失去锚碇装置的保护,在风载
和自身惯性的作用下,港口装卸机械较易沿轨道产生整机滑移,最终
导致其与相邻的装卸机械相撞,或者与轨道端头的车档相撞而发生脱
轨或倾覆事故。本标准在阵风来临时三种不同的作业状态(正常作业
过程中、临时停止作业后、作业完成停止作业后)下,分别提出具体
应对措施,以应对阵风突袭。
条款5.4.6:阵风会对部分防风装置、通信及电器设备等构成破
坏,阵风后应对上述设备设备进行检查、修复和补充。阵风后检查及
恢复措施参照台风(条款5.3.3)执行。
17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
预期的经济效果
在标准《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的编制过程中,针
对工作风压部分进行了风洞试验和数值风洞仿真。本标准风载荷计算
部分也涉及该内容,因此采信了上述数据及结论。
本标准提出的防风安全要求,可有效提高港口大型机械防阵风防
台风安全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因台风、突发性阵风引发
的港口大型设备安全生产事故,对于保护港口企业利益、保证港口装
卸机械作业安全有显著的效果,对于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具有
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
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
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欧洲机械搬运协会《起重机械设计
规范》(FEM1.001:1998),英国标准《起重机安全性一般设计负载
效应》(BSEN13001—2—2014),美国标准ASCE7—10《建筑物和
其他结构最小设计荷载》关于风载荷部分的内容,结合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秘书证考试项目管理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4税务师复习笔记试题及答案
- 楼宇资产管理培训
- 汽车诊断方案
- 2025冰箱清洁服务合同范本
- 202520加盟店合同转让协议示例
- 针灸模型项目创业计划书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影像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工程项目管理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银川市宁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三毕业班联考(二)数学试题含解析
- (二模)温州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一次月考模拟练习(含答案)
- 2025届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4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社会招聘5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Unit+4+Eat+Well+Section+A+2a~2e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
- 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报制度
- 电厂检修安全培训
- 2025年浙江省建设工程检测技术人员(道路工程)认证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一建港航实务知识点
- 新形势下照相馆行业快速做大市场规模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
- 2023CSCO儿童及青少年白血病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