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上历史教案_第1页
川教版七上历史教案_第2页
川教版七上历史教案_第3页
川教版七上历史教案_第4页
川教版七上历史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教学目标:1.

识记和能力: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把握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使用的工具(石器)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采集和渔猎);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2.

过程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劳动和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方法。3.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远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北京人难点1.通过极其有限的材料,理解元谋人极为重要的地位。2.北京人各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原因。3.同顶洞人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特点及其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的依据。主要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教学步骤1.导入:从人的多种起源假说谈起,指出一般性认为科学的古猿进化学说。2.揭题: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3.元谋人时间:约170万年前地点:云南元谋县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4.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前地点:北京周口店身体特点:=1\*GB3①=2\*GB3②=3\*GB3③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制造和使用工具,“旧石器”;使用天然火。5.山顶洞人时间:约18000年前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特点:身上已经没有猿类的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人工取火,缝缝制衣服。6.在地图上找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地理位置。7.复习巩固:(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点。(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元谋人约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县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北京人70-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身体特点:=1\*GB3①=2\*GB3②=3\*GB3③北京人已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制造和使用工具,“旧石器”;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约18000年前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特点:身上已经没有猿类的特征,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人工取火,缝制衣服。作

业(1)课后习题(2)制作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特点比较表教学后记: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教学目标:1.识记和能力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2.过程和方法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难点:1.“新石器”的含义。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3.大汶口中晚期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主要教学方法:1.比较法2.朗读法教学步骤:一.复习上节内容:1.元谋人2.北京人3.山顶洞人二.新课:1.河姆渡遗址时间:约7000年前;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工具:新石器、陶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住木头房子2.半坡遗址时间:约6000年前地点:陕西西安农耕种植:粟、麻、蔬菜纺织麻布,制造陶器制作彩陶三.比较河姆渡、半坡人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情况。四.阅读教材。作

业:完成课后习题教学后记: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中华人文始祖。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2.过程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教学重点:1.农业起源的传说。2.炎帝、黄帝与华夏族的形成。3.禹治水的传说。难点:1.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2.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步骤:一.炎帝与黄帝的传说1.活动区域,黄河流域一带时间:5000年以前2.炎、黄部落的战争。地点,阪泉结果,黄帝胜利炎帝服从黄帝的领导3.黄炎联盟与蚩尤的战争地点,涿鹿结果,蚩尤战败被杀4.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始祖。二.禅让的传说尧、舜、禹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们民主推选实现的,历史上称这一制度为“禅让”。三.大禹治水的传说1.变以前治水堵为主为疏导为主2.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3.经13年的努力,制服了洪水4.大禹治水给人的启示和教育采用适当的方法付出艰苦的努力才会有收获公而忘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四.复习:1.中华民族的早期祖先有哪些(已知的)。2.朗读教材。作

业教学后记: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朝和商朝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并运用公元纪年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教学重点:1.夏朝的建立。2.盘庚迁殷。.难点:1.夏朝建立的标志。2.国家的含义及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读图教学步骤:一.夏朝——我国的第一个王朝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主要统治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一带。2.禹死后,启继承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二.商朝的建立与迁都1.夏朝的最后一位王是夏桀2.夏商决战:公元前1600年,双方在战于鸣条,夏桀战败,夏朝灭亡。3.成汤建立商朝4.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三.商朝的盛衰1.商鼎盛时的疆域东南西北四至点,在图上找出来。2.商朝的经济:农业:粮食作物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饲养马、牛、羊、猪、犬、鸡等手工业:青铜冶铸、玉器制作、酿酒商业:以海贝、骨贝、玉贝、铜贝等作货币3.商朝最后一个王是纣王。四.本课内容小结:本课讲述我国第一个王朝,我国社会步入文明时期,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识记本课讲述的两个朝代,以及主要的国王。五.学生质疑六.学生自读课文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板书设计:作

业教学后记:第五课西周的兴亡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并初步理解实施的意义。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商周矛盾、西周统治集团与少数民族矛盾的分析,学习和运用矛盾分析法。通过对夏、商灭亡原因的概括,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掌握一种历史地图的制作方法。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公元纪年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商亡周兴以及西周的瓦解,认识人心向背对战争胜负、政权存亡的影响。通过周武王与周幽王的对比,加深对人生价值的认识。教学重点:1.牧野之战与西周建立。2.分封制。难点:分封制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比较、读图、归纳教学步骤:一.西周的建立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2.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西周。二.分封制1.在各地建立封国,历史上称为分封制。2.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封国的统治者称国君。三.西周的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死。西周至此结束。四.巩固:1.复习三个王朝开始的时间。2.三个王朝灭亡的共同特点。3.阅读课文。作

业: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第6课春秋争霸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春秋开始的时间和“春秋五霸”。理解齐桓公首霸和越王勾践从战败称臣到终成霸业的原因,了解“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等成语的来源。2.过程和方法通过阅读多段阅读材料,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概括春秋时期的历史特点、管仲改革的内容等,培养和提高概括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了解、分析和评价古代战争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齐国、楚国和越国发展史,认识改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学习越王勾践的事迹,进行奋发图强的教育。通过了解齐桓公和管仲的关系,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意义。教学重点:1.“春秋”和“春秋五霸”。2.“齐桓首霸”。难点:1.王权衰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2.吴王阖闾、夫差与越王勾践三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朗读、感悟教学步骤:一.“春秋五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至洛邑(洛阳),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两段——春秋、战国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二.齐桓公首霸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经济、政治、军事的改革2.葵丘会盟,是齐桓公首霸的标志。三.晋楚争霸1.城濮之战,楚军战败2.晋文公称霸3.晋楚大战于,楚军获胜。楚庄王称霸。4.吴国战胜楚、越成为霸主5.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四.复习本课内容,识记春秋五霸。学生朗读课文。作

业教学后记:第7课战国争雄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记住“战国七雄”,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重要表现。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七国关系及战国时期战争、外交特点的分析,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制作历史图表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战国战争史的学习,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通过孙膑、张仪等人的事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1.“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2.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识记、分析教学步骤:一.“战国七雄”1.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3.看表识记各国都城。二.战国时期的战争1.兵器:出现了铁兵器2.兵种:步兵和骑兵成为主要兵种3.战争规模庞大4.著名战役:围魏救赵、长平之战5.著名军事家:孙膑、白起三.合纵与连横1.合纵:东方六国“合众势以攻一强”。2.连横:秦国,让东方六国“事一强以攻众弱”。3.合纵与连横成为战国纷争的重要内容。4.阅读小字部分内容。四.复习全文。五.完成学习测评。作

业完成学习测评教学后记:第8课商鞅变法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及意义。2.过程和方法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学习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情感。从商鞅为改革而死的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内容。2.商鞅变法评价。难点:1.改革和保守派的观点分歧。2.商鞅变法的某些措施的含义及作用。主要教学方法:讲授、阅读、归纳、分析教学步骤:一.秦孝公求贤1.战国前期,秦国的落后状况。2.秦孝公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3.商鞅来到秦国。二.商鞅主持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2.内容:(1)改革土地制度。(2)重农抑商。(3)奖励军功。(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5)严明法令。三.对秦国的影响: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2.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3.秦军的战斗力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四.巩固: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作

业:完成学习测评。教学后记: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9课秦朝的统一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记住秦朝的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及巩固统一各项措施的作用,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秦始皇的评价,培养和提高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学习和掌握历史图表的制作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进行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和教育。教学重点:1.秦统一及期意义。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作用。难点:1.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3.度量衡的统一。主要教学方法:讲授、分析、朗读教学步骤:一.秦王扫六合1.秦国的强盛战国末年,秦国实力已远远超过东方六国,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统一战争,经过十年征战,秦灭六国。2.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全国大业,以咸阳为都城。3.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称号的由来及含义。2.始皇帝的含义及秦始皇的妄想。三.秦朝政治制度:内容1.秦始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国家重大事务由他决定。2.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3.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4.特点: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四.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1.以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2.小篆作为全国的通用字体。3.读图53页。五.自读课文,复习。作

业:课后学习测评。教学后记: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2.过程和方法培养用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动态”图反映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关系,及陈胜、吴广起义和秦的灭亡的关系,学习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痛恨秦的暴政,同情秦代农民的苦难,培养爱憎分明的情感。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以及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历史功绩,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大泽乡起义。2.秦朝的灭亡。难点:1.秦始皇暴政、秦二世暴政与农民起义爆发的关系。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性质。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归纳、分析教学步骤:一.秦的暴政1.焚书坑儒。2.繁重的赋税、兵役和徭役。3.严酷的刑罚。4.秦二世昏庸残暴。二.大泽乡起义1.时间:公元前209年2.领导人:陈胜、吴广。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4.建立政权:张楚三.秦朝的灭亡1.项羽、刘邦的队伍逐渐强大;2.巨鹿之战;3.公元前207年,刘邦灭秦。四.探讨:秦亡的原因,从中应该吸取的教训。五.复习巩固,阅读课文。作

业:课后学习测评教学后记: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2.过程和方法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教学重点:1.尊儒术兴太学。2.开发边疆。难点:1.“大一统”的含义。2.“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主要教学方法:分析、归纳、讨论教学步骤:一.尊儒术兴太学1.汉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2.汉朝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刘彻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3.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在都城长安办太学。二.巩固国家统一1.颁布了“推恩令”。2.整理财政。三.开发边疆1.设置“河西四郡”2.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3.把“西南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四.提问:我们是哪个民族的人?它的来源?五.复习:1.汉朝的建立者及时间2.汉武帝刘彻统治的措施。作

业课后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西域的地理范围,记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理解汉设西域都护的意义。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史料想象历史情景的能力,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培养识读、运用和制作历史进图的能力并学习制作简易历史地图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张骞敢于冒险、勇于开拓、忠于国家、坚忍不拔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新疆的历史,维护国家的统一。教学重点:1.西域的地理范围。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难点:1.狭义西域与广义西域的联系与区别。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具体任务及其完成情况。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朗读、读图。教学步骤:一.神秘的西域西域的范围: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二.张骞出使西域1.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这次出使,前后共13年。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乌孙派使者随同来到长安,向西汉政府表示敬意。三.西域都护的设置1.西域与内地的交流:内地传入西域:丝绸、铁器;先进的制铁、凿井技术。西域传入内地: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魔术。2.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作

业课后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体走向,记住中国和欧洲开始直接交往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汉委奴金印”的历史潮流价值。2.过程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培养从历史文物中吸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概括“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提高概括能力。通过两条陆路“丝绸之路”、“汉委奴国王”金印与“滇王之印”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进一步掌握公元纪年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两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甘英事迹的介绍及对他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加深对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的认识。教学重点:1.“丝绸之路”。2.两汉时期的中日交流。难点:1.“两汉”的含义。2.甘英出使大秦及其意义。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朗读、比较教学步骤:一.丝绸之路1.起点:长安经过地:河西走廊、新疆、葱岭终点:西亚、欧洲2.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1.汉朝的经济和文化的朝鲜有重要的影响。2.西汉时与日本列岛交往;东汉光武帝赠“汉委奴国王”金印。三.汉与欧洲的往来1.公元97年,东汉官员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2.166年,大秦人来中国,赠送象牙、犀牛角。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次直接交往。作

业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主题活动二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活动目标:一、通过本主题活动巩固和拓展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知识。二、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说明观点的能力。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敢于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勇于探讲讨的个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四、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活动重点: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活动难点:确定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活动所采取的形式。活动过程及建议: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后总结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国时间、国号和都城。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2.过程和方法(1)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及三国国鼎立局面形成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抓本质及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人物的评价,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及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正确认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发展的作用。(2)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使学生认识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教学重点:1.赤壁之战;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故事法,比较、分析法教学步骤: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1.在军阀中,著名的有袁绍、曹操等。2.官渡之战时间:200年;交战双方:袁绍、曹操;影响: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3.赤壁之战时间:208年;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影响: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二.魏、蜀、吴的建立1.220年,曹丕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魏,建都洛阳。2.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历史上叫做蜀汉或蜀。3.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南京)。4.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作

业课后学习测评教学后记: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了解孙吴时期江南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突出成就;记住吴国卫温等人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知道诸葛亮治理蜀国,使西南朝政更替的基本情况;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记住建康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理解南方初步开发的含义以及开发的原因和条件。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原因的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初步开发表现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吴蜀时期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比较,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人民群众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念。(2)认识社会安定、地区交流和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维护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的观念。(3)初步总结南方开发的经验与教训,认识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南方初步开发的原因和突出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难点:南方开发的史实较多,容易混淆;如何理解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新发展。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一.吴蜀时期南方的开发1.三国时,北方人民携带着工具、种子和简单的日常用品,大批迁往江南。促进了江南农业的发展。2.在江南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还有瓷器制作、造船。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过夷洲(今台湾)。3.刘备死后,南中地区得到初步开发。二.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1.三国鼎立局面结束以后,西晋统一全国。后来,东晋南朝先后统治南方。2.农业的发展:水稻、麦、豆等。3.手工业的发展:织锦、制瓷、矿冶、造船等。4.影响: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南方商业的兴旺和城市的繁荣。建康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作

业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名称,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的探究,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课本内容,编演历史小剧,进一步认识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小组讨论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评价孝文帝,从而形成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正确评价的能力。通过识读课文中的地图、插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东汉末年以来,少数民族的内迁,与中原汉族相互融合,相互学习,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共同创造祖国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从而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意识。通过对北方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介绍,使学生感知民族美;通过学习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的史实,使学生感受民族的和谐美。教学重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难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一.少数民族的内迁1.聚居与散居2.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匈奴、鲜卑、氐、羯、羌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2.改革的主要内容:(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2)迁移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三.北方民族大融合汉族和少数民族彼此影响。作

业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主题活动三三国——南北朝历史综合学习活动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主动探究究问题的能力。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从而形成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与人合作,善于交流和表达。学生能在活动中,积累历史学习方法,并能将所学历史知识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巩固历史知识,并能生成新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树立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意识。活动过程:确定活动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成果小组交流成果展示活动评价活动反思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青铜的主要成分和最著名的青铜器,理解“青铜时代”的含义及历史地位。2.过程和方法通过识别和鉴赏青铜名器,认识古代青铜工艺的发展水平,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学习运用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划分青铜器的种类,学习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欣赏青铜名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青铜珍品的价值。教学重点:1.青铜时代。2.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和三星堆青铜器。难点:青铜的含义、成分及铸造工艺。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自读教学步骤:一.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1.青铜是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呈青灰色,称青铜。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2.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司母戊大方鼎二.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食器、酒器、乐器、车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类三.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1.河南的司母戊鼎2.湖南的四羊方尊3.四川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人面像、青铜树作

业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第18课卓越的工程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及修建时代,记住秦长城的东西两端。理解都江堰的功效和秦长城的价值。理解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是修建万里长城等大型公共工程的必要政治条件。2.过程和方法通过读图培养和提高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把握历史现象发生的空间的能力。通过想象都江堰、长城等重大工程的修建情况,培养和提高历史的想象能力。学习和初步掌握评价工程效益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都江堰、秦长城等古代卓越的工程,认识和体会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都江堰的特点,认识人类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点:1.都江堰。2.秦长城。难点:都江堰、郑国渠和灵渠三大工程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读图教学步骤:一.都江堰和郑国渠1.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2.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了郑国渠。二.秦长城1.构成:城墙和城堡2.东西: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板书设计:作

业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造纸术发明的时间,理解蔡伦对造纸术发展的贡献。理解《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记住祖冲之所得到的圆周率计算值。了解张仲景、华佗、贾思勰和郦道元的主要成就。2.过程和方法通过概括科学家的成就,培养和提高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评价科学家及其成果,培养评价科技人物和科技成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表解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教育。通过我国古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教学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祖冲之在圆周率计算上的成就。难点:1.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内容与价值。2.《水经》与《水经注》的关系。主要教学方法:讲授、读图、比较教学步骤:一.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1.西汉时,用麻造纸,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造纸术。2.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3.意义: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二.数学研究的硕果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介绍200多个数学问题及解法。两个最早的问题。2.南朝,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祖冲之是我国和世界古代伟大的数学家。三.医学、农学和地理学的成就1.“医圣”张仲景;2.民间医生华佗;3.农学家贾思勰;4.地理学家郦道元。作

业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第20课汉字的演变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2.过程和方法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优美多样的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甲骨文。2.小篆。难点:1.甲骨文评价。2.草书、楷书和行书的形成。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一.甲骨文1.商朝时,人们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2.从商朝开始我国的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二.金文青铜器上,铸有的文字,叫做金文。三.小篆和隶书秦小篆汉隶书四.草书、楷书和行书三国两晋时,草书、楷书、行书趋向成熟。作

业学习测评题教学后记: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教学目标:1.识记和理解记住孔子的姓名、生活时代及集中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理解孔子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贡献。记住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适当背诵春秋战国思想家的名言名句。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2.过程和方法学习从历史人物的言论中提取有用信息、认识其思想的方法。学习评价思想家的基本方法,着重培养和提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培养和提高阅读和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敬孔子等文化名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优秀文化遗产;通过认识孔子等文化名人及其成就的价值,引导学生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1.孔子及其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