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下册教案打印版_第1页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打印版_第2页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打印版_第3页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打印版_第4页
初三化学下册教案打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在教师指导下观看录像、有目的的查阅资料,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③用小刀割一下;④用铁锤锤一下;⑤用酒精灯加热;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阅读课文第2~3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和归纳能力。利用课件给出讨论题: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思考、查资料、讨论及总结,独立或集体回答问题。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提问: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定义、合金与金属的区别等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板书设计】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一、物理性质: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好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2、特性:二、性质决定用途三、合金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生铁含碳2%--4.3%,钢含碳0.03%--2%。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8-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3、能用金属性顺序表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判断。重点、难点:1、从实验出发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2、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判断反应能否发生。教学方法:实验发现、讨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金属的用途不仅与物理性质有关,还与化学性质有关。学生阅读:书P9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常温能反应,以镁、铝为代表。2、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以铁、铜为代表。3、高温下也布反应,以金为代表。讲解:上述反应大致反映出金属的活动性:镁、铝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有没有更全面地反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呢?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提示学生观察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放热差异、产生氢气的快慢情况等。学生活动:1、完成探究,填写表格。2、得到结论: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铁。教师板书: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讲解:置换反应的概念要点。AB+C→AC+B第二课时提问思考:除了金属与酸的反应,还有什么事实能证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讲解:我们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曾见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类似的反应还有吗?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CuSO4===FeSO4+Cu教师演示: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学生活动:观察上述实验的现象、记录、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1)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Al+CuSO4现象:白→红(2)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NO3现象:红→白(3)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Al+Al2(SO4)3无现象教师讲解:经过许多类似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请同学们务必牢记!板书: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内容: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学生阅读:书,P13教师讲解:判定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要点P13。课堂练习:书,P1445、6课堂小结:本节要点布置作业:书P143,6课后记:本节内容容量大,化学方程式多,学生理解不难但熟练应用,还需一段时间的练习,让他们多多练习。对于金属顺序表可以采取课前抽查背诵的方式来加强学生记忆。§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3、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防锈的方法。4、认识到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重点、难点: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大量使用的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呢?讲解:除少数不活泼的金属Au、Ag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从化合态的金属制出金属单质就是金属的冶炼,从化合态的金属制出金属单质就是金属的冶炼。板书:一、铁的冶炼:教师演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学生观察: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灯上方有蓝色火焰板书:相关化学方程式。1.3CO+Fe2O3高温Fe+3CO2(炼铁的原理)2。Ca(OH)2+CO2===CaCO3↓+H2O3.2CO+O2点燃2CO2工业冶炼铁课本P17,要注意原料、设备、原理什么什么。讲解:实际生产中,所用的原料和产物一般都有杂质,在计算用料和产量时,应考虑杂质问题板书讲解:1。1000t含铁80%的赤铁矿石含氧化铁多少吨?2.800吨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多少吨?3.用566吨铁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4,用1000t含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说明:重点让学生理解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间的转化计算,并注意规范的解题格式:利用纯度公式先将不纯的转化为纯净后计算,最后再转化不纯的。课堂练习:同步训练P32:1,2。9。10第二课时:金属资源的保护课前训练:再次抽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讲解过度: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冶炼金属,另一方面,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设备和材料相当于年产量的20%-40%!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呢?一、金属资源的保护:1、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活动与探究:铁锈蚀的条件探究方法:详见书P19。探究结果: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结果应用:防止铁锈蚀的原理:破坏铁锈蚀的条件防止铁锈蚀做法:a、保持铁制品表面清洁干燥b、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涂油、油漆、电镀一层耐腐蚀的金属c、把铁制品制成合金。2、金属资源保护:途径一,防止金属的腐蚀;途径二,金属的回收和利用;途径三,有计划合理地开采;途径四,寻找金属代用品。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含杂质的计算,了解金属的和防护办法。课堂练习:同步训练P32的所有练习,作业:书P22习题5,其余写在书上。课后记:学生对含杂质的计算掌握的不是很好,同时解题的格式没有注意规范,还需进一步练习。课题1溶液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溶解现象;②了解溶解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般应用;③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一般特点;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②初步形成辩证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溶解现象2.物质溶解于水时形成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探究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指出下列物质的颜色1、硫酸铜溶液2、澄清的石灰水3、高锰酸钾溶液4、硫酸亚铁溶液5、稀盐酸6、稀硫酸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互动1:设问: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呢?实验:9—1、蔗糖、食盐溶解于水加入水中的少许物质蔗糖食盐现象刚加入水时沉淀沉淀搅拌后混浊混浊静置一会儿澄清澄清结论物质都消失在水中得到一种澄清的混合物互动2:提问: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后归纳小结。小结:由于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形成了混合物。互动3:提问:上述实验过程中,混合物中最少有几种物质?归纳: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点拔:溶液的特征混合物稳定性均一性互动4提问:溶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呢?小结: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提示: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液中溶质可由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互动5实验9—2溶剂溶质现象分析水碘水高锰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锰酸钾归纳:的溶解情况也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里的溶解情况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互动6演示实验9—3溶剂溶质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结论互动7实验9—4试管内加入的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归纳: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详见练习题同步训练P35四、总结反思1、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溶液的形成,组成和乳化现象2、启示: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中走入社会。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单独提问1.什么是溶液?溶液具有什么特征?2.溶液是由什么组成的?3.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①食盐水②碘酒③硫酸铜溶液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互动1实验: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Cl、NH4NO3、NaOH溶于水的形成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交流: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见下表水中加入的溶质NaClNH4NO3NaOH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0C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0C溶解现象结论归纳:34NONH4NaOH3NaCl21如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有的溶质溶解于水时如形成的溶液温度升高,、有的溶质溶解于水时大,如形成的溶液温度变化不、有的溶质溶解于水时放热现象、溶质溶解时有吸热、互动2提问:为什么溶质溶解于水时,形成的溶液温度会发生变化呢?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后小结:小结:溶解时发生了两种变化:放热水合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21点拔:热量时表现为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时表现为温度降低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互动3:学生自学课本提供的资料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祥见练习题同步训练四、总结反思1、小结: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了溶液的作用和溶解过程的实质2、启示:知识源于实践,理论必须经过实践来检验课题2、溶解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间转化关系(2).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3).认识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二、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途径与方法。2、建立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会查阅溶解度曲线。三、教学方法:实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一杯水能溶解多少NaCl呢?物质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互动1:实验: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的烧杯中加入NaCl,交流:详见下表操作加入5gNaCl搅拌再加入5gNaCl搅拌再加入5gNaCl搅拌现象结论互动2:实验: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3KNO交流:详见下表操作加入5gKNO3再加入5gKNO3再加入5gKNO3加热再加入5gKNO3冷却现象结论归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提示学生划书P34指出:一定温度、一定溶剂、一种溶质、能否再溶解。互动3实验:溶液、加热上述饱和硝酸钾水溶液中加入、在常温下,向上述220mlNaCl1小结:饱和溶液必须在两个前提下才有确定意义→一定温度、一定溶剂、一种溶质互动4讨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小结:互动5:讨论:饱和溶液降温或蒸发溶剂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小结:从溶液中得到固体物质的方法→结晶具体方法有、蒸发溶剂、冷却热的饱和溶液21归纳:海水晒盐的过程:课本P35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详见练习题同步训练四、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弄清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了它们相互转换的方法,直到了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结晶五、课外练习课本P40,1,2第2课时溶解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问:1、什么叫做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怎样判断某一溶液的状态是饱和状态?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如何转换?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互动1:讨论: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要注意什么?小结:、溶液为饱和溶液、等量同种溶剂、温度相同321讲解: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彼芙獾闹柿俊7牛骸癝”点拔: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强调:溶解度概念中的“三定一态”讨论:200C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如何理解?归纳:①在200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此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②溶剂质量100克,溶质质量36克,溶液质量136克判断:食盐的溶解度是36,这个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练习:课本P41、2、3互动2提问:怎样表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讲解:①溶解性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定性概念表示。②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提问: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怎样?提示:学生自学课本相关资料小结: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详见下表溶解度(200C)克<0.010.01—11—10>10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互动3提问:溶解度可用那些方法来表示?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小结:表示方法1391292191—、—、作图法:如图所示—、列表法:如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板书影响的变化大小、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溶解度的大小、某一温度下各物质的时的溶解度数值、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度时的溶解度数值、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4321溶解度曲线的规律:强调: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练习:课本P41、9、10互动4:讨论:课本讨论题1、2、3让学生各谈自己的想法,然后讲评。小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T、P特别指出气体溶解度没有单位解度越大、压强: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小、温度:温度越高,溶21议一议:1.如何增加鱼池水中的含氧量?2.夏天的旁晚鱼池中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详见练习题同步训练、课本P41、7、8四、总结反思:1、小结:学完本课题,了解了表示物质溶解性的方法—溶解度2、反思:象、应关注身边的化学现辩证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应树立21五、作业:1、课堂作业2、课外作业课后小结:对关于溶解度的计算学生不会,课后要多加训练,讲解。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教学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稀释的计算。演示:实验9-5,学生归纳现象,1.三种溶液颜色深浅不同。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引导]浓与稀只能粗略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因此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定义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二.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间的区别和联系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任意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意义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任一溶液的浓度大小条件一定温度不定温度状态饱和状态可饱和可不饱和单位g无单位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学生练习,实验9-6[思考]对两氯化钠溶液而言,能否通过颜色判断溶液的浓稀呢?我们通常采用什么办法比较溶液的浓稀呢?氯化钠溶液是无色溶液,无法通过肉眼观察确定溶液的依稀。但是可通过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来比较各溶液浓度的大小。三、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提示: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教法: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教师最后讲评。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增加溶质(溶剂)的质量,可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减小)。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2.在4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或10克水,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关键:稀释前溶质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例题: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设问]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怎样列出计算的方程式?[课堂练习]1把30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到100g。此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20%的盐酸,需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多少毫升?提示: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三种简单的计算,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反思:学生对溶液稀释计算问题问题的分析不是很熟练,要加强练习和讲解第二课时: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提问]1.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类型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和溶剂的质量。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①溶液稀释稀释前溶质的质量不变②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强调]1.天平使用时注意用称量纸、左物右码的原则。2.量筒量取液体时注意观察的方法,不可俯视或仰视。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但搅拌时不可将溶液溅出学生活动:实验9-7,讨论:哪些因素可造成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低?练习讲解实验误差分析:同步练习[过渡]以上所有计算均是有关稀释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溶液间化学反应的问题,需要用化学方程式解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问题。4.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例:100g某硫酸溶液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反应后所锝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问]与锌反应的是硫酸溶液中的哪种成分(溶质、溶剂、溶液)?[回答]溶质与锌发生化学反应。[讨论]解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总结]关键是利用化学方程式先解出硫酸溶质的质量。[设问]根据以上分析,求解此题。教法:一名学生板演例题解析过程,其他学生提出异议,教师最后讲评。四:扩大视野:课本P45:溶液、乳浊液、浊液[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关于溶质质量分数的两种计算类型。了解了不同计算类型的关键点,并会分析题意,能找准各量之间的关系。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4)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教学方法:复习、总结、联系实际、实验探究、巩固练习。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酸和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及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第二课时: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回忆]在生活中,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酸和碱?一.酸有醋酸、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结构特征:酸:以“H”开头(除H2O、H2O2外)通式HXR碱:以“OH”结尾通式R(OH)X[活动与探究](实验10-1)将10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2—3滴,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二.指示1.指示剂:能指示溶液的酸碱性的物质。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2.变色规律: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3.使用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过渡]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下面的活动体验一下。[活动与探究]课本P49学生自己阅读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并熟悉了几种酸和碱,现在我们重点探讨几种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板书]二、几种常见的酸1.物理性质:(1)观察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盐酸硫酸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打开瓶盖后的现象瓶口出现白雾无明显现象气味刺激性气味无味[教师]强调闻气味的方法。酸保存方法:盐酸易挥发要密封保存于阴凉处。硫酸易吸水要密封保存于阴凉处[引导]探究了盐酸、硫酸的一些简单性质,你是否想了解它们的用途呢?用途盐酸(HCl)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硫酸(H2SO4)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2.浓硫酸(1)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3)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用玻璃棒不断搅动。(4)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布擦掉,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思考]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是否也要进行类似浓硫酸的操作?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发言]1.稀硫酸没有强腐蚀性,不必采取处理浓硫酸的操作。2.应该采取同样的操作。因为稀硫酸中的水会慢慢蒸发,日久后会变成浓硫酸,同样会腐蚀皮肤、衣服。[过渡]前面我们探究了几种酸的物理性质,下面来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2.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2)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思考: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试剂瓶的瓶盖打开,溶质质量的质量分数变化怎么样?为什么?第二课时三、几种常见的碱1.NaOH俗名叫做苛性钠、火碱、烧碱[1].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吸水性)可以作气体的干燥剂,但是不能干燥SO2、CO2[2].白色块状固体,容易吸收水分,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3].有强烈的腐蚀性,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4].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2.Ca(OH)2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由灰,对皮肤、衣服等也有腐蚀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白色固体、微溶于水。由生石灰加水制得CaO+H2O====Ca(OH)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可以将鸡蛋煮熟。3.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①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②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a.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b.Ca(OH)2+CO2====CaCO3↓+H2O将氢氧化钙、粘土和沙子混合,用来作建筑材料,就是利用氢氧化钙的这一性质。讨论:上面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两个反应类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结果]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这两个反应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心,都生成水,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特点是都由金属元素与原子团组成。原子团:CO2→CO3原子团、SO2→SO3原子因、SO3→SO4原子团(氧原子数增加1个)。所以:2NaOH+SO3====Na2SO4+H2O[小结]这节课我们探究了几种酸和碱的性质,体会到了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另外还总结出了酸、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的阴离子都是“OH-”酸: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碱: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唯一的阴离子(OH-)的化合物。[作业]习题4、5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学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2.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实验演示(10-9)[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加入,以便观察实验现象。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1.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碱→盐+水2.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2SOAlClCaSO4CuSO43.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4.中和反应中指示剂的作用:5.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①改变土壤的酸碱性②处理工厂的废水Ca(OH)2+H2SO4====CaSO4+2H2O③用于医药有一种胃药的主要成分是Al(OH)治疗胃酸Al(OH)3+3HCl====AlCl3+3H2O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设问]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不能试验溶液的酸碱度。那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2.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课堂阅读:你了解身边一些物质的pH吗?P62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①.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溶液里才能进行。②.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③.测定雨水的pH(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小于5.6),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④.测定人体内或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4.了解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5.课外1.一般人洗发时应选择质量好的弱碱性洗发液。2.正常人头皮及毛发呈弱酸性(pH范围在4.5~5.5之间),如果使用碱性过大的洗发水时,头皮和毛发酸碱平衡会遭到破坏,导致头皮细胞的过度角化,引起头皮干燥,脱屑增多及毛发变脆,容易开叉等现象。3.烫发或直发时,一般用到的试剂是碱性,如:氨水、氢氧化钠等,故做过此类美发的人最好用偏酸性的洗发剂洗头,以便头发能恢复正常的酸性状态。课堂练习]1.某溶液pH=3,则该溶液??????()A.呈酸性B.呈碱性C.呈中性2.已知苹果汁的近似pH为2.9~3.3,在苹果汁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示的颜色是()A.无色B.红色C.蓝色D.紫色3.下列各pH表示溶液酸性最强的是????????????????()A.pH=14B.pH=7C.pH=1D.pH=04.向40g5%的NaOH溶液中,加入60g10%的NaOH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上述混合溶液,恰好能跟g10%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备课资料1.中和反应的副作用酸碱烧伤可造成严重的深度烧伤。虽然酸碱可中和,但中和反应可产生热量,反而会加深创面深度。头面部化学烧伤时,首先应注意眼部,看角膜有无损伤,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血液中有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酸碱缓冲对。比如,剧烈运动时会因缺氧而产生乳酸,这时,血液中的碳酸氢钠等强碱盐和乳酸发生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乳酸钠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碳酸的酸性小,而且它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酸碱度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活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当摄入碱性食品后,将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的盐也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所以酸碱度不变。3.放味精的学问有酸味的菜肴,千万不要放味精,如糖醋鱼、糖醋排骨等。因为味精呈碱性,如果酸性菜加入碱性的味精,这在化学上呈中和反应,即生成盐和水,并且还会使一盘好端端的菜肴走了味。4.你了解水“性”吗随着现代入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包装饮用水的固定消费群。的确,市面上大大小小的瓶装水、桶装水往往会给人一种信任感:人家费了那么大的力气装在瓶子里,又卖得比自来水贵上几百倍的水,总应该是好东西。何况,那些水看上去都晶莹剔透,没有一点杂质。你可能会带点自豪地说:我家里喝的都是包装水。但如果问你,你喝的是酸性水还是碱性水,你知道答案吗?事实上,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东西,也许正是你最不了解的。看起来一模一样的两瓶水,它们之间的差异可能有十万八千里。在选择购买包装饮用水之前,你最好先对水“性”稍做了解:稍有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pH的概念。pH俗称酸碱度,从1到14分为14级,1~7为酸性,7~14为碱性,7为中性。决定水“性”的一个根本因素就是水的pH。根据pH的大小,可以将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饮用水分为弱酸性水和弱碱性水两种。前者的pH一般在5.0~7.0之间,后者的pH一般在7.0~8.0之间。5.疲劳也许与喝水有关在生命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体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呈微碱性的内环境,人体体液在正常状态下的pH为7.04,也就是说,人体在处于偏碱性状态时,是最平衡、最健康的。但由于现代人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的偏酸性食物,容易造成人体体质的酸性化,导致身体机能减弱,新陈代谢变得缓慢,各种代谢废物不容易排出,内脏负担加重,最常见的表现是容易疲劳、上火便秘、感冒,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反之,当人体处于正常的微碱性状态时,新陈代谢就较为活跃,体内废物容易排出,身体免疫力也较强,不易得病。要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食物和饮用水是最关键的。平时应多吃一些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碱性食品,如牛奶、柑橘、香蕉、马铃薯、黄瓜、香菇、海带、洋葱、萝卜等。不宜吃太多的肉类,因为它们都是偏酸性的。同样,在选择日常饮用水时,我们也应该选择弱碱性的水。对于水来说,水中是否含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是决定其酸碱性的关键。大自然中的水,如泉水、湖水等一般都是弱碱性水,因为大自然赋予其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纯净水,顾名思义,水中除了水分子,什么都没有,水性自然呈酸性。第十一单元盐化学肥料课题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教具重点: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教学难点: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复习]提问什么叫盐?再[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一、氯化钠NaCl,俗名:食盐1.食盐的用途a.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b.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c.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d.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e.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将粗盐再次经过加工提纯即可得精盐3.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提问:1、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一贴、二低、三靠)2、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过滤: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蒸发: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3、蒸发时应注意:(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2)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1/3防止加热至沸腾时易进溅。(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交流与讨论]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1)过滤时滤纸破损。(2)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2.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作业]习题4第二课时[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1。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2.酸钙:CaCO3。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3.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提示: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侯氏制碱法4.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O3或HCO3验: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5.盐的化学性质①盐+金属→新金属+新盐(盐必须是可溶性盐,金属为活泼性比盐的金属离子强的金属CuSO4+Fe==Cu+FeSO4②盐+酸→新盐+新酸CaCO3+2HCl====CaCl2+H2CO3③盐+碱→新盐+新碱Na2CO3+Ca(OH)2====CaCO3↓+2NaOH(盐,碱必须可溶)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AgNO3+NaCl==AgCl↓+NaCl(盐必须是可溶物质)[设问]分析上述四个反应,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以及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结构关系讨论各反应的共同点。[学生讨论总结]都是化合物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讲解并板书]6。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有↑或↓或水生成)AB+CD→AD+CB[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总结出了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检验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条件。课堂练习:(2003年河南)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NO3NaClNaOHB.KOHNa2CO3HClC.KNO3NaOHFeCl32.(2003年福建)做馒头时,在发酵面团中加入某种物质,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馒头松软,加入的这种物质是()A.NaOHB.NaClC.CaOD.Na2CO32.(2003年广西)在水溶液中,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氯化钾B.硝酸C.硝酸钾D.氢氧化钠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教学难点: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1.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2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极为重要的。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2.磷肥: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直立、分枝少,叶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3.钾肥: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作物缺钾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叶片出现褐斑,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4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可能会形成:1.土壤污染2.水污染3.大气污染。5.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P79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氮肥钾肥磷肥看外观白色晶体灰白色粉状加水全部溶于水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加熟石灰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6.氮肥的简易鉴别: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考题回顾1.(2003年上海)钾肥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倒伏能力,目前农村常用的钾肥是?()A.尿素B.碳铵C.硫铵D.草木灰十二单元: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目标:(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种物质。(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重点:1.蛋白质的教学。2.学生视野的拓宽。教学难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食物的主要成分有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类,通常称为营养素。是维持人体的物质组成和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蛋白质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与蛋白质密切相关。2.血红蛋白+O2→氧合血红蛋白3.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的能力强于结合氧气的能力。4.受热或遇浓硝酸、重金属盐、甲醛等物质时,蛋白质会变质。二、糖类糖类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1.淀粉[(C6G10O5)n]2.葡萄糖(C6H12O6)C6H12O6+6O26CO2+6H2O3.蔗糖(C12H22O11)4.麦芽糖(C12H22O11)三、油脂油脂是油和脂肪的合称: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内的脂肪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四、维生素维生素在人体内需要量虽小,但却很重要。作业:P923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2)了解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教学难点: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一、构成人体的元素有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二、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能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且有些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1.钙幼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如果骨折2.钠和钾钠离子和钾离子对于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有重要的作用3.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中有20多种是人体中的必需元素,还有一些是非必需元素,另一些为有害元素。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本课题教案紧紧围绕教材特点进行设计,同时注重了对学生视野的拓宽。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教学重点: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化学素养。一、有机化合物1.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CO、CO2、H2CO3、CaCO3属于无机化合物。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有机物。二、有机合成材料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1.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因聚乙烯塑料有热塑性,故可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封口;因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故不能进行热修补。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混合纺幕旆闹贰?3.合成橡胶。三、白色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及动物安全。四、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减少使用、加强回收、使用可降解塑料是目前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措施。---从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入手,研制新型的可降解塑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最有前景的措施。五、新型有机合成材料作业P8815,16《空气、O2、C02》教学案(一)知识回顾一.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3.小明同学用如右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匙中盛放的物质A是___________,A要取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燃烧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英同学和小华同学分别用硫磺和镁带来测定,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吗?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同学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防治空气污染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目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空气污染,请你举出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性质活泼的氧气1.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溶于水.氧气在液态和固态时都呈_____色。2.完成下表实验名称实验主要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磺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3.获得氧气的方法很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氧气的来源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料是__________(3)实验室用一种紫黑色固体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用一种无色液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电解水也可获得氧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题精讲1.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飘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吸附剂2.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要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了下列仪器。(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1_○2_(2)要完成该实验,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练习巩固1为了避免实验失败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有些化学实验必须严格遵循操作的顺序,例如,制取O2、H2、CO2等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容器中装入药品。请你仿照示例填写下表中的空格。必须严格遵循操作顺序的实验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示例:制取O2、H2、CO2等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向容器中装入药品(1)先再(2)先再2.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分成A、B两等份,在A中加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直接加热B也产生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上述过程的是()3.早期化学家为了认识空气的本质,将一些物质放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每次都有约1/5的空气不知去向。当时化学家把这l/5的空气称为“有用空气”,这种“有用空气”是指()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在氧气的下列用途中,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的是()A.炼钢B.气焊C.液氧炸药D.潜水员用来呼吸5.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B.汽车排放的尾气C.化工厂排放的废气D.动植物呼吸产生的气体6.实验室制氧气实验结束后,对试管内固体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拿回教室B.放入指定容器C.倒入下水道D.放回原试剂瓶O时间氧气量O时间氧气量O时间氧气量O时间氧气量ABABABAB《空气、O2、C02》教学案(二)知识回顾1.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溶于水,二氧化碳固体叫________.2.干冰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很多,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酸分解等,你还能举出更多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室制取C02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方法收集C0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验证C02用______________,吸收C02用__________________,干燥C02用_______________(本题空白都填试剂名称).例题精选1.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制取纯净、干燥的CO2气体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标明仪器的名称。①是,②是。(2)指出图中装置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掉CO2中混有少量的HCl气体,C中浓H2SO4的作用是;B中的NaHCO3溶液不能换成石灰水,理由是。(4)该同学改正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后进行实验时,发现D中CO2仍不能集满,可能的原因是①;②。2.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的CO2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作用产生的。某学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选用的试剂是()。瓶I瓶ⅡA、Ca(OH)2NaOHB、NaOHCa(OH)2C、稀HClCa(OH)2D、NaOHBaCl2练习巩固1.初中化学涉及许多化学反应类型,请你整理归纳,按以下化学反应类型选择合适的反应物质,各举一例,要求有二氧化碳生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注明反应条件。(1)化合反应。(2)分解反应?呼吸口(3)置换反应。(4)复分解反应。(5)不属于上述反应类型的反应。2.右图是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到的一瓶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下面是几位同学对该气体的猜测:小红认为该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应是氢气;小芬认为该集气瓶口向上放置,应是二氧化碳;小军认为既能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又向上放置,应是氧气。(1)你支持哪位同学的观点?___________(2)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你选择的观点是正确的(要求简述操作过程、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4.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发生一些现象,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A.温度差B.重力差C.压强差D.浮力差(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你认为能达到实验设计要求的是(填序号)。(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是______(4)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质量为73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计算:(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药品的取用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危害:严重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